新农村村庄规划的必要性

新农村村庄规划的必要性

作者:暂无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3年第7期

孟翔丰

近几年新农村建设受到广泛的关注,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必须强调搞好规划,尤其是关

系到广大农民家家户户的村庄规划。可以说,制定合法、合理和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村庄规

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

从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出发颁布实施了《城乡规划法》,更进一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提供了规划依据。

一、制定村庄规划的必要性

城乡一体化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的联系日益交融,互为影响。但原有的规划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基础上,就乡村论乡村,由于缺乏合

理的规划引导,出现盲目建设、无序建设的现象,造成了土地资源。社会资源的浪费。这种规

划制定与实施模式已经不适应城乡统筹的需要,影响了城乡协调健康发展。为了落实城乡统筹

发展的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必须做到规划先行、全盘考虑、统筹协调,避免盲

目建设。

乡村规划制定和实施的管理制度化要求。乡村规划制定和实施的管理相对滞后,缺乏充分

的社会参与和专家论证,对行政权力缺乏必要的制约,一些乡镇规划、村庄规划盲目模仿城市

规划。由于没有体现农村特点,难以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无法真正实施,造成一些地

方政府、村委更是随意变更规划、甚至无视规划进行建设。另外农村的建设量大,村庄规划管

理力量薄弱,导致村庄建设散乱,管理手段不足,难以应对日益增加的农民住宅、公益设施和

乡镇企业等建设的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近年来,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但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农民的

生活质量不高,乡村各项设施建设依然落后。改变现状最急需的就是制定村庄规划。

缩小城乡差距的要求。解决我国城市问题的关键在农村,只有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建设起

让城里人向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过上令城里人羡慕、让乡下人自豪的健康生活,中国

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其中的关键在于缩小城乡差距的方式,即不是把农村城市化,而是切合农村实际将农村规划好,建设好、使农村生活现代化,农民过上幸福的日子。

二、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坚持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对村庄规划应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

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确定应当制定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区域。

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对规划的要求。制定和实施村庄规划,

应当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基本目标,坚持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公益事业建设与管理,

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科学引导,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合理确定乡和农村的发展

目标,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村庄规划采用公示及公众参与制度。为了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规划编制人员在进行现状

调查、取得相关基础资料后,采取座谈、走访等多种方式,征求村民的意见。村庄规划要进行

多方案比较并向村民公示。村庄规划成果完成后,必须要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

意后,方可由相关部门审批。

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乡村规划建设应切实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资金问题的解决。在目前阶段,应考虑以政府为主导,选择试点,以政府采购的方式,由

政府出资,聘请规划机构和有关专家以及有相应能力的非营利组织深入农村,为基层服务,落实、完成新农村的新规划,参与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政府为农民谋求

长远利益、建设城乡和谐小康社会的具体行动。

三、村庄规划后的实施总结

加强乡村规划,使村庄的建设和管理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促进村庄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综合

提升农村可持续发展实力有重要意义。村庄规划实施总结重点在于了解规划的科学性、适用性

以及可操作性。实施总结的主要内容包括:村庄规划的编制完成情况;村庄依据规划进行建设

的情况;规划实施过程中与土地利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衔接的情况;规划实施中的主要

问题等。农民是村庄的建设者、居住者和使用者,也是规划最直接的利益相关方,规划实施的

好与坏,农民最有发育权。因此,农民意见的征求是规划实施总结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有关

政府部门在进行规划实施总结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认真听取农.民意见。村庄规划的实施总结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以便及时反馈规划实施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和优化规划,提高规

划实施管理效能。

有了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并在这一规划指导下,统筹来自各级政府部门的公共资金,

便可解决当前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建设21世纪有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者单位:164715 黑龙江省拜泉县龙泉镇政府)

浅析现代新农村建设规划

浅析现代新农村建设规划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从村庄的总体构思、空间布局、村庄居住组团、公共建筑组团、道路广场用地等方面介绍新农村规划建设,提出规划实施措施,阐述了规划体会及特色,积累了新农村规划建设方面的经验。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布局 1规划背景 21世纪的新农村应是农业现代化的农村,是经济市场化的农村,是工业化的农村和城市化的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焕发农村生活活力,提升农村社会主义和物质文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各项基础设施条件,兴建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坚持规划先行正确原则,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各级各类规划已成为当务之急。 2规划指导思想 规划应在立足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以建设和改善与农村生活相关的公共基础设施,也就是村容整洁作为着手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焕发农村生产活力。加快农村教育、文化建设,培育新型农民,并依照相关政策,逐步推进卫生、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的幸福感受,提升农村社会主义精神和物质文明,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一个稳定的农村基础,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 3规划原则 3.1本着农民自愿的原则。充分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发展要求。 3.2“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以完善基础设施、公用服务设施、公共环境卫生和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3.3保护耕地,节约用地,节约资源的原则。 3.4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事求是,适度超前,量力而行的原则。 4村庄现状主要问题与分析 4.1村庄现状主要问题①用地功能布局不尽合理,功能分区不明显;用地

浅谈推行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浅谈推行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内容摘要:2006年10月,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中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说明农村社区建设对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农村农村社区建设必要性可行性 农村社区建设以试点先行,分类实施的原则在全国迅速铺开。中国农村的这样一种实践,也受到了已经有很多年历史的中国城市社区管理实践的启发,特别是统筹中国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的提出,以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都促进了农村管理社区化。它虽然还在起步期,但无疑它具有光明的前景。现以城市社区建设的研究理论为基础来阐述和总结推行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推行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化,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也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二元结构明显,农村公共服务缺乏,社会建设滞后,服务手段落后;农村各类资源布局散乱,缺少有效整合平台,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等等。在这种背景下,必然会出现一种新的农村管理和服务形式,推动农村社会改革发展,农村社区建设由此顺应而生,推行农村社区建设是农村改革发展的的必然选择。 (一)推行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推行农村社区建设,就是通过整合社区内各类资源,推动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扩大公共服务范围、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过程,以农村社区多功能性来弥补新农村建设工程中的不足,从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社区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即要有资金作后盾。农村社区必须靠社区本身发展社区经济,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良性的社区经济运行机制,以保证农村社区建设的持续发展,从而促进农村社会“生产发展”目标的实现。再次,开展农村社区经济建设能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生活宽裕”的目标。 2、农村社区服务、治安与文化建设能促进社区建立起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能提升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文化生活品位,能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由此看出,农村社区建设能促进“乡风文明”目标的实现。 3、加强农村社区卫生建设,能有效地整治农村社区环境卫生,建设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村容整洁”的目标。 4、加强农村社区的各类组织建设,可以进一步深化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促进“四个民主”的实现,由此可见,加强农村社区组织建设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促进“管理民主”目标的实现的过程;加强农村社区组织建设就是在推进“管理民主”目标的实现。(二)推行农村社区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客观要求 城乡差别除了经济上的差别外,更重要的体现在公共服务的差别上,公共服务资源在城市相对集中,在农村却相对缺乏和单一,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方面的“城乡二元结构”非常明显。而随着农业税费的取消和农村市场机制的完善,农民对政府服务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特别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治安、计生优抚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职能,由于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更加受到农民的关注。推行农村社区建设,恰恰适应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这种服务需求,能够打破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方面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真正与城市居民同样享受公共服务。同时,推行农村社区建设,使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中心集中,基础设施建设向社区中心倾斜,有利于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汇集,形成集聚效应,从而逐步向城市化发展靠拢。

简析村镇规划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意义

简析村镇规划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 重要意义 摘要 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农村是中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人们长期居住的主要场所。建国初期,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国家大力发展工业和城市,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新世纪以来,农村的重视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乡持续健康发展,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随着乡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城镇和集镇的功能不断完善,集聚效益逐渐凸显。 党的十九大立足于现有国情,在分析国家建设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将乡村振兴作为当前重要的发展目标,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当前,经济建设的重点正逐步从城市建设转向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决战阶段,积极推进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十九大的要求,也是“十三五”规划和国家长期建设目标下的重要阶段性任务。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村镇规划;重要意义 1乡村振兴战略与村镇规划内涵 1.1乡村振兴战略内涵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12月底,中共中央在农村工作会议上确定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长期发展目标和实施办法。2018年1月2日,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乡村振兴“五振兴”的科学结论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 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以“五个振兴”为目标,习近平同志为我们制 定了明确的乡村振兴任务书和路线图,狠抓现代农业技术研发,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为建设中心,构建全管理和发展体系,使工业经济实现可观增长,把人 力资本开发放在首位,加强对乡村振兴人才的支持,关注国家主题。积极提高村 民文化水平,使村、家、人得到改善为村民安居乐业建设美好家园,使良好生态 成为乡村振兴的基石在党中央领导下,地方党委政府积极配合社会组织协调,居 民参与法治保障构建农村社会综合管理体系。 1.2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乡村振兴”与“乡村衰败”就像“振兴”与 “衰败”两个词一样,是相互反义的矛盾状态。 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繁荣昌盛的历史上,农村的繁荣也是 “王朝繁荣”的重要标志。以中国历史为例,根据历史发展过程中农村的发展水平,唐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农村的黄金阶段,农民自给自足的经济生活丰富稳定,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乡村治理结构逐步完善。元、明、清时期,农村社会开 始逐渐衰落。元代的经营体制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农村结构,过度的中央 集权专制使乡村发展受到压迫和制约,最终导致了乡村社会的衰落,鸦片战争后,大量西方国家入侵中国,中国农村社会在许多方面受到封建统治和西方帝国主义 的压迫,农村结构加速了其衰落。当时中国的乡村环境,正如鲁迅在《故乡》一 文中所说,暗黄的天空下,远近有几个荒凉的村庄,毫无生机。 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进程,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乡 镇也随之兴起。乡村社会的衰落在任何国家都是不可避免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虽 然大大提高了科技发展水平,使英国迅速发展成为当时的“日不落帝国”,但也 大大减少了农民的收入,英国殖民地的压迫和控制也导致许多地方的农村结构遭 到破坏。为了确保新兴市场的健康发展,殖民统治者增加了税收。通过强硬的手 段将农田转为牧场,使农民变成了工人,大规模的农民面临破产,最终导致了英 国乡村的衰落。但拉美国家宣布独立后,工业化建设进程落后于城市化进程,有 的国家甚至放弃工业化建设,直接从事城市化建设。统治者忽视农村发展,大量

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一.我国建设新农村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曾提出过“社会主义新农”这一概念。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的念,其中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十一五”时期是 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而十六届 五中全会时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 中,在全理念指导下的又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建设社会义新 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视“三农”问题一贯战略想的继承和发 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的重大部署,为未来农村改 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提法,为我国广大农村 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是使农民、农村、农业能够得到协调发 展的必然要求。 1.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我国农村建设必须走新农村建设的道路。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各发面有待发展,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决定我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但目前农 业却成为滞后我国经济建设的薄弱环节,农村地区历史积累的问题非 常复杂,深层次的矛盾非常突出,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没有彻底清除。农业发展滞后,农村面貌亟待改善,绝大多数农民生 活水比较低或者和世界上很多国家农民生活水平相比处于很低的水 平。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必经之路。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历来占绝大多数,农村人口有9亿,接近占全国人口的70%;农业 人口达7亿,占全国产业人口的50.1%。20世纪末我国城镇和乡村的 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同时加剧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兼并 问题,使相当一部分农民转化成流动人口到城镇谋生,从而将问题也 带到了城镇。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三农”问题不断扩大而成为 全国性的社会现象。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 了举世瞩目成就。但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并 未根除。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保持增收困难还很大。比 如,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由于人口众多而使农业资源相对贫乏,资 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的污染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的供给;农村 富余劳动力过多,劳动力转移困难,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也不容易;包 干到户曾经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而今却增加了我国发展农业集约经营的难度。同时在工业化、产业 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在市场的作用下农村的生产要素加速外流,农 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必须得到城市、工业的大力支持,将政策和资金投入于新农村

做好村庄规划 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做好村庄规划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摘要:分析了村庄规划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做好中心村规划、村庄改造、规划编制、规划的实施管理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村庄规划;中心村; 村庄改造;对策 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做好村庄规划,使其适宜村庄建设,成为指导村庄建设的有利武器,增强村庄规划的可实施性,是制定村庄规划应体现的一大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规划人员进行反思。 本文结合河南省固始县农村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关于村庄规划工作的对策。 一、当务之急是做好中心村的规划 中心村又称小集镇,是一定区域内农村人口、产业、要素和设施的集聚中心,是连接中心集镇与广大农村的重要节点。中心村人口3000人以上,规模较大,区位较好,有一定的服务于周边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是乡镇的副中心。 2002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正式出台,第三十二条明文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这为土地集中经营,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进入集镇和中心村从事二、三产业提供了可能。固始县是个拥有163万人的人口大县,其中外出人口达50万人之多,他们中有的在大城市买了房,有的搬进了县城。但是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集镇和附近的中心村,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农民进入中心村。这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心村的发展,也对中心村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尽快做好中心村的规划迫在眉捷。 中心村建设包括村庄规划、加快农村人口集聚、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努力保障建设用地,大力发展村域经济和探索新型管理方式。着力做好中心村规划修编,规划编制要以城乡统筹、体现特色、相互衔接、公众参与为目标,按照“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城乡和谐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和要求进行,力争把中心村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口集中、经济发达、设施完善、村庄整洁、管理民主并具有一定辐射带动作用的新型农村社区。 二、村庄规划应以村庄改造为重点 村庄按类型可分为:改造型、新建型、限制型。固始是外出务工人员达50万人之多,外出务工大约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靠外出务工挣钱富裕起来的农民首先为自己建起了漂亮的小洋楼,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到目前大约有

新农村村庄规划的必要性

新农村村庄规划的必要性 作者:暂无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3年第7期 孟翔丰 近几年新农村建设受到广泛的关注,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必须强调搞好规划,尤其是关 系到广大农民家家户户的村庄规划。可以说,制定合法、合理和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村庄规 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 从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出发颁布实施了《城乡规划法》,更进一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提供了规划依据。 一、制定村庄规划的必要性 城乡一体化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的联系日益交融,互为影响。但原有的规划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基础上,就乡村论乡村,由于缺乏合 理的规划引导,出现盲目建设、无序建设的现象,造成了土地资源。社会资源的浪费。这种规 划制定与实施模式已经不适应城乡统筹的需要,影响了城乡协调健康发展。为了落实城乡统筹 发展的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必须做到规划先行、全盘考虑、统筹协调,避免盲 目建设。 乡村规划制定和实施的管理制度化要求。乡村规划制定和实施的管理相对滞后,缺乏充分 的社会参与和专家论证,对行政权力缺乏必要的制约,一些乡镇规划、村庄规划盲目模仿城市 规划。由于没有体现农村特点,难以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无法真正实施,造成一些地 方政府、村委更是随意变更规划、甚至无视规划进行建设。另外农村的建设量大,村庄规划管 理力量薄弱,导致村庄建设散乱,管理手段不足,难以应对日益增加的农民住宅、公益设施和 乡镇企业等建设的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近年来,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但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农民的 生活质量不高,乡村各项设施建设依然落后。改变现状最急需的就是制定村庄规划。 缩小城乡差距的要求。解决我国城市问题的关键在农村,只有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建设起 让城里人向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过上令城里人羡慕、让乡下人自豪的健康生活,中国 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其中的关键在于缩小城乡差距的方式,即不是把农村城市化,而是切合农村实际将农村规划好,建设好、使农村生活现代化,农民过上幸福的日子。 二、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坚持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对村庄规划应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 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确定应当制定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区域。 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对规划的要求。制定和实施村庄规划, 应当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基本目标,坚持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公益事业建设与管理, 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科学引导,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合理确定乡和农村的发展 目标,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新农村村庄规划的必要性

新农村村庄规划的必要性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村庄规划作为 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村庄规划能够提 升村庄整体形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增强村庄 抗灾能力等多方面作用,尤其是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村庄规划更 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村庄规划有助于提升村庄整体形象。一个村庄的规划布局, 建筑风貌和公共空间等方面都能够体现出该村庄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为乡村增色不少。通过科学规划,村庄可以有序发展,让每一个 建筑、道路与绿化空间间的协调搭配,展现出美丽宜居的乡村风貌, 提升整个村庄的形象。 其次,村庄规划能够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合理的规划布局可以提高 村庄的居住品质,精心打造的公共设施可以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为村民提供更为便利、舒适的居住环境,提高村庄整体的生活质量。 此外,规划中的环保设施和绿化景观,也能够改善村庄的生态环境, 使居民能够在清新宜人的环境中生活。 再次,村庄规划有助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 可以为村庄提供更多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吸引更多的 资源向农村聚集,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通过规划建设,还可以搭建更多的农村产业园区,壮大乡村产业规模,提高农民 收入水平,实现乡村经济的腾飞。

此外,村庄规划还能增强村庄抗灾能力。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地质、水文等因素,预留避灾生产用地,合理规划道路和疏散通道,提高村庄的抗风险和应急救援能力。这样一来,一旦遭遇自然灾害,村庄可以有效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提高灾后恢复能力,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的来说,新农村村庄规划的必要性不言而喻。科学的规划设计,不仅可以提升村庄形象、改善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增强抗灾能力,更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各级政府和农村管理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村庄规划工作,注重规划实施的质量和效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基础,让农村群众共享现代文明的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问题及对策建议

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到广大农村的繁荣发展和和谐稳定。规划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蓝图,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对指导和建设新农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到广大农村的繁荣发展和和谐稳定。规划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蓝图,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对指导和建设新农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引领 推进城乡统筹,建设新农村,规划是龙头,也是基础.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切实把规划编制和执行工作抓紧抓好。 1、搞好村庄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村庄建设如何布点布局、何处着色着力,才能最美丽动人、最科学合理、农民群众最满意,基础就在于规划的编制。规划不仅管当前,更关系长远。只有搞好了规划,才能保障新农村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循序渐进地开展,避免低效投入、重复建设,节约物力财力,最大限度、最高效率的用好每一笔来之不易的新农村建设资金和资源. 2、搞好村庄规划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引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新要求,作为美丽中国的重要构成的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以规划作为先导和引领。规划是对未来的设计,规划定位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决定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布点,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水平,只有定位准、标准高,才能充分发挥好村庄规划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和统筹配置空间资源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3、搞好村庄规划符合广大农民的利益愿望。长期以来,许多地方的农民饱受村庄无序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无法合理配置、生产生活环境恶劣之苦。随着农民群众收入水平的逐年提高,要求整齐划一的房屋建设规划,盼望改变农村“脏、乱、差”的落后面貌,提高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就医入学入托等民生事业,已经成为新时期广大农民的共同诉求和愿望。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引领的新农村,必将逐步满足这些要求,也必将给广大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实惠。 近年来,各地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越来越重视规划的引领作用,许多市县已经实现镇村城乡统筹规划全覆盖。在规划的引领下,一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加快建设、亮点纷呈。 二、当前新农村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已实现镇村规划全覆盖。但据笔者多次深入农村广泛调研与观察,发现由于经验积累不足、重视程度不同、专业人员有限等制约,部分地区的新农村规划还存

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了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制定新农村建设战略可以促进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和农民幸福。目前,对农村进行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国家必须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实施。本文重点探讨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进行村庄规划,以及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措施,旨在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问题对策 我们国家是一个以农民为主的农业国家,因此解决“三农”问题是至关重要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将新的农村经济和文化带到一个新的高度。规划农村发展可以很好地解决乡村问题。当前,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关注农民的经济来源和生活。需要通过技术和市场的引导来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此外,我们需要注重保护农村环境和改进乡村基础设施,比如修建公用建筑,为村民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需要派遣相关工作人员到乡村进行更多的调研,加强乡村建设。建立一个完善的乡村规划管理体系,确定村庄的发展思路和实施计划。对村里的管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村庄事务和资源。另外,需要推动乡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卫生条件和健康水平,保障农民的健康权益。在实践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民自治的能力和水平。 一、村庄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问题及建议

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问题及建议 导读:本文针对村庄规划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例如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规划方案不健全、村庄规划管理和土地规划管理存在脱节现象等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并简要介绍了加强村庄规划的重要性,对新农村建设进程起到良好推动作用、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等,提出提升村庄规划水平的有效对策与方法,希望可以给有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 在现代化建设进程当中,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特别重要,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针对农村文化社会多个方面进行有效完善,能够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建设水平。在新农村建设过程当中,通过加强村庄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发展规模,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真正实现现代化农村建设目标。但是,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部分村庄规划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为了确保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工作的有序进行,本文深入探讨村庄规划现状与解决措施。 1加强村庄规划的重要性 (1)做好村庄规划工作,对新农村建设进程起到良好推动作用。通过对既有的村庄规划方案进行完善,提升村庄规划的科学性,推动新农村的稳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期间,

加强科学性指导,满足村庄规划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需求,能够保证农业资源得到高效利用,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1]。(2)加强新农村规划建设,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结合村庄规划特点得知,通过对村庄进行科学的规划,能够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起到良好维护作用,确保农村各项资源得到高效、合理配置,满足新农村建设发展需求。村庄规划具有战略性与全局性的特点,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通过不断提升村庄规划水平,对新农村建设进程起到有效推动作用,满足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需求。 2村庄规划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1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由于农业水平的逐年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部分地区,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技术较为落后,影响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例如,我国部分区域仍然采取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农村的供电与供水等方面存在较多缺陷,村庄规划不科学,影响新农村建设进程。2.2规划方案不健全。结合以往的农村建设特点得知,一些村庄规划并没有完全考虑到自身实际的发展目标,使得村庄建设规划和总体规划存在较多矛盾,在此条件下,村庄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不断下降,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进程[2]。通俗来说,在村庄规划设计环节,由于相关部门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缺乏准确预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研究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重中之重。村庄规划工作必须按照生态宜居、文明乡村、治理有效、产业 兴旺、生活富裕等要求开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战略目标。 关键词:乡村振兴;实用性;村庄规划 1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的核心思想 实用性村庄规划是保护特色资源,传承历史文脉的需要。实用性村庄规划能 更好的深入挖掘村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古茶树等特色资源,规划的合理引导、科学管控,能有效指导村庄健康发展,共同构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 得住乡愁”美丽村庄。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村庄数量众多,村庄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在村庄规划编 制实践中,因村施策,依据村庄特色,确定规划类型。在村庄规划工作中,为了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需要制定村庄发展目标,采用阶段性发展策略,提高乡 村现代化建设效果,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还应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 基础工作,严格按照乡村文明建设要求,提高村庄的美观性和安全性;制订可行 的规划方案,将各项建设工作落到实处;采用走访调查的方法,充分调动村民参 与村庄规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村民参与村庄规划,有利于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 2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发展要求 2.1改变发展理念 在新时期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村庄规划发展要充分结合当前城乡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改变过去单纯借鉴其他地区成功案例的规划思路,并对村 庄规划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反思。村庄规划发展要保持当地产业特色,积极 开展产业创新研究,充分结合当前村庄的具体情况和特色产业,合理进行规划与 发展,构建农村新面貌。

浅析新农村村庄规划设计的内容及影响因素

浅析新农村村庄规划设计的内容及影响因素 文章对城市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区别进行了分析,主要从目标取向和内容深度方面进行了阐述。新农村村庄规划在具体内容和任务方面有很大不同,主要的影响因素有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区位因素和人口因素,这些因素对村庄的规划设计有很大影响,因此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 标签:村庄规划;内容和任务;影响因素 在对村庄整治规划的时候有一定要求,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一定对人民群众的意见进行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规划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不会受到阻碍。群众参与规划设计是为了更好的为村庄服务,同时也体现了以人文本的宗旨。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要对传统的文化进行弘扬,对乡土特色进行保留。对村庄进行规划设计,要对古建筑进行保护,这样能够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的收入。村庄规划设计中要对环境和建筑风格进行重视,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特点,这样能够更好的将田园风光和人文景观进行融合。村庄规划设计要利用地理优势,在布置方面要和自然环境做到和谐共处,这样能够更好的突出地方特色。村庄规划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采取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这样也能更好的促进村庄发展,合理布局,能够对古建筑进行更好的保护。村庄规划设计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结合。 1 村庄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区别 1.1 目标取向不同 城市规划在功能方面是为了满足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空间安排。村庄规划设计更加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在提高村庄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建设各种配套设施,这样能够更好的改善村民的生活化解,同时也能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1.2 内容深度不同 城市规划主要是从城市人民居住环境方面来考虑,这样的工作对象就是城市层次问题,因此,其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在内容方面也是非常复杂的。村庄规划在规模上非常小,而且成分比较简单,这样在规划方面就比较方便。村庄规划设计范围非常小,规划用地范围也非常小,因此,设计的内容也是非常少,对技术因素要求非常低。 1.3 居住建筑形式不同 城市土地集约化程度非常高,这样就导致了城市建筑形式是以高层或者是多层为主,形式比较多样化和复杂化。农村土地集约化程度比较低,建筑密度也非

新农村建设的村庄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

新农村建设的村庄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 一、村庄规划的重要性 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它涉及到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多 个方面。一个合理的村庄规划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意义重大。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 土地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充分发挥土地 资源的作用,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土地利用规划中,需要考虑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水资源等,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 三、村庄规划的原则 村庄规划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和整体规划原则。首先,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 和合理性,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其次,要充分考虑村庄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点,保留和发扬传统村庄的风貌。此外,规划应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照顾弱势群体的利益。 四、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应注重优化资源配置和土地资源的保护。首先,在规划中要合理 布局各项农业生产功能,并根据土地的属性和适宜性进行合理分配。其次,要注重土地的保护和节约利用,避免大面积的土地扩张和过度开发。同时,要注重农业与非农产业的结合,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五、村庄规划的目标 村庄规划的目标是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具体来说,新农村建设的村庄规划应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农民住房改造、产业发展、环境

保护等多个方面。通过规划,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吸引农民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 六、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 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村经济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中,要注重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规划,可以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七、村庄规划的实施步骤 村庄规划的实施分为规划编制、论证和批准、实施和评估等步骤。首先,需要组织专业团队进行规划编制,对村庄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其次,需要通过论证和批准程序,形成可行的规划方案。最后,需要按照规划方案进行实施,并及时评估规划的效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步骤 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步骤一般包括调查、设计、评估和实施等环节。首先,需要进行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分析土地资源的利用潜力和限制条件。其次,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设计和规划,确定土地利用的方向和布局。最后,按照规划方案进行实施,并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 九、村庄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整合 村庄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村庄规划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注重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的改善;而土地利用规划是从土地资源的角度出发,注重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两者的整合可以使得农村发展更为有序和协调,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十、总结

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摘要: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我们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因此,要对各种类型的村镇进行有效的开发。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在一些惠民、惠农的项目上,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现象,因此,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在这一背景下,本文着重对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进行了深入剖析。 关键词: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 要想使农村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强化农村的规划,使各个区域的村庄规划和建设得到有效的引导,从而进一步推进农村的发展,保护农民的权益。国土规划要从全局的视角,统筹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等,推进发展方式的创新和变革,促进城乡土地利用的质量。但目前村庄规划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无法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有关部门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工作效率。 一、多规合一概述 多规合一建设,也称整合规划,是一种以保护农村空间、土地资源为目的,实现农村建设工程等信息的综合规划,可以采用图纸分析、生态红线划定等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当前我国乡村规划的进程中,多规合一已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保证农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促进农村长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多规合一的规划模式已成为保护农村生态特征、改善农村面貌、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实用性村庄规划的重要性 实用性村庄规划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农村的实际发展和农民的需要进行调查,二是对农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实现对农村的总体规划; 在保持农村特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基本需求,这样的规划方式易于实施,而且内容相对简单,得到了许多农民的大力支持。

城乡融合视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问题思考

城乡融合视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问题思 考 摘要:在社会主义建设质量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农村建设目标也有了很大 的升级,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社会主义美丽农村建设的要求,这也寄托了我国群 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时代中,美丽乡村的建设可以保证 社会的稳定发展,同时还能不断提升乡村发展水平,在确保农村物质水平逐渐提 升的背景下,保证群众的精神生活水准。本文针对美丽乡村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美丽乡村;村庄规划;景观 引言: 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农村发展受到的影响逐渐提升。特别是在 提出美丽乡村建设观点的情况下,各乡镇在发展过程中提出,只有使用科学的规划,才能在保证发展的同时提升城镇化进程。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的方案,不光可 以保证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同时也是丰富农民精神生活的主要方式,整体增加了 农民的幸福感。 1、村庄规划的必要性 在城乡规划的角度来看,乡村建设属于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所以只有通过 有效的规划与改造,才能保证区域乡村建设水准。在发展农村的过程中,无论什 么类型的建设都无法缺少资金的支持,在人民的角度来看,物质生活是否得到合 理的改善,取决于自身的经济水准是否得到了提升。只有将经济方面搞好,那么 才能为其他问题解决,提供良好基础。根据我国农村发展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得出,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内部结构,农村发展始终采用粗放的结构与管 理模式,因此出现了大量资源浪费现象。乡村发展经过了很多转型和制度方面的 变化,主要表现为非常明显的阶段特征:从人民公社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结构,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城乡融合、脱贫攻坚,最后是乡村振兴的发展新时代。

新农村规划农民参与决策的重要性

新农村规划农民参与决策的重要性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成为了当前农村改革的重 要方向之一。在新农村规划中,农民的参与决策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探讨新农村规划中农民参与决策的重要性,并阐述其对农村社 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农民在新农村规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因此,农民的参与决策必不可少,只有通过与农民的广泛沟通和合作,才能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农民作为农村社区的居民,了解自身的需求和问题。他们对于土地 利用、农田水利、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因此, 在新农村规划中充分利用农民的智慧和经验,将能够制定出更加符合 实际情况的规划方案。 二、农民参与决策能够提高规划的实际效果 农民参与决策,能够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确保新农村规划 的实施效果更好。农民对于自己的生产生活环境有深入的了解,因此 他们能够准确地反映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例如,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农民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提出道路、排水系统等建设要求。通过农民的参与,相关部门可以更加精确地制 定规划方案,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具有实际意义,有效提升农村 生产生活水平。

三、农民参与决策能够提高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农民在规划决策中参与的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对新农村建设的认同感和参与度。通过参与决策的机会,农民可 以了解到新农村规划的过程和原则,增强他们对农村发展的主人翁意识。 农民的参与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规划目标和措施,从而积极参与 相关工作。例如,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农民参与决策后,会更加重视 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积极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使整 个农村水利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农民参与决策有助于提升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农民参与决策,可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农民的参与, 农村规划可以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方式,更好地满足农民的需求和利益。这将有利于激发农民的经济活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例如,在农村产业发展方面,农民的参与决策可以使农村产业结构 更加合理化。农民可以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市场需求,参与农村产业 发展的规划和决策,推动农村产业的优化升级,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 质量和效益。 总结起来,农民参与决策对于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通过充分利用 农民的智慧和经验,确保新农村规划的实施效果更好。同时,农民的 参与可以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对新农村建设的认同感和 参与度。最重要的是,农民的参与有助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河南新农村建设规划

河南新农村建设规划 河南省2006-2020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河南作为一个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的发展中大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尤为重要和紧迫。从现在到2020年,要抓住难得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必须动员和组织全省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现实基础 今后十五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我省拥有近7000万农村人口,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河南今后发展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对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保持了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但是,我省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民收入偏低,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环境压力较大,农村民主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又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尽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党中央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客观要求,在正确认识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上,作出了“两个趋向”的科学判断,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支农惠农政策,随着政府投资方向逐步由以城市建设为主转向更多地重视农村,解决“三农”问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政策环境;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大局出发,作出了促进中部崛起的科学决策,支持中部地区建设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必将有利于我省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外产业转移步伐持续加快,我省农业生产条件较好,能源原材料丰富,工业基础比较雄厚,区位优势突出,更有条件在国际和地区产业分工重组中实现结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