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儿卫生学课程标准

最新幼儿卫生学课程标准
最新幼儿卫生学课程标准

二、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标准

幼儿卫生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幼儿卫生学》是研究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维护和增进幼儿身体健康,促进幼儿正常发育的一门科学。它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并称“三学”。本课程是学习“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等课程的基础,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各部分机能尚不成熟,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因此,了解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做好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是一项日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下一代人的身体素质。通过《幼儿卫生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解并掌握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幼儿的营养、幼儿园常见疾病和传染病的症状及预防、常见的护理技术和急救技术、幼儿园的集体儿童保健等。能分析幼儿实际生活中的生理现象,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同时提高自身的卫生水平,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做好准备。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幼儿卫生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了解人体的基本

形态和结构;

(2)理解幼儿八大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及感觉器官的特点,掌握其保育要点;

(3)了解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及规律;掌握一些必需的幼儿园常用的科学知识。

(4)掌握六大营养素的营养意义及来源,懂得幼儿膳食的配置;

(5)熟悉幼儿常见病的种类、病因、症状,懂得初步的护理和预防知识;

(6)了解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的安排与卫生要求、及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

(7)掌握托幼机构安全教育的内容;掌握患儿的基本护理技能和急救术。

(8)理解常见心理问题的症状、诱因及矫正。

2.能力目标

(1)懂得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利用大脑皮质活动的三大规律;(2)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幼儿的身高、体重、头围,会看身高发育标准曲线图;

(3)能运用营养学基础知识及配膳原则对幼儿食谱进行分析评价;

(4)能对幼儿常见意外进行初步处理;

(5)能较熟练地进行体温测量、物理降温、滴眼药、鼻腔

滴药、及外耳道滴药等。

3.素质目标

(1)具备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心素质;(2)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素质;

(3)具备对实际问题的处理应对能力的素质;(4)具备较高的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能力素质。

(三)参考学时

54课时

(四)课程学分

3.4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模拟法、讨论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操作法。

2.评价方法

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用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

平时成绩占1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情况、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和上课回答问题等。

考试成绩占9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60%。期中、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式,以百分制评分。

3.教学条件

(1)资源条件:本课程的教学媒体有文字教材、录像两种。教室配备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施。

(2)教师条件: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知识,掌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最新教学动态,有一定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经验并从事过本学科教学的教师;具有讲解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演示多媒体课件的能力,能够组织、实施项目教学活动。

4.教材编选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万钫主编的《幼儿卫生学》,本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具有启发性。教材应以学生对知识需要为本,理论知识宜简明扼要,原理通俗易懂,增强实践应用环节,以便增强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参考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幼儿卫生保健》。

三、师资配备标准

专业:学前教育;学历:本科及以上。

教学能力:具有讲解理论知识、实习操作、演示多媒体课件的能力,能够组织、实施项目教学活动。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7最新修订版)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最新修订版)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标研制组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 念 ..................................................................... .. (1) (一)课程性 质 ..................................................................... .. (1) (二)基本理 念 ..................................................................... .. (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 标 ..................................................................... . (2) (一)学科核心素 养 ..................................................................... . (2) (二)课程目 标 ..................................................................... (3)

三、课程结 构 ..................................................................... (3) (一)设计依 据 ..................................................................... (3) (二)结 构 ..................................................................... . (4) (三)学分与选 课 ..................................................................... .. (4) 四、课程内 容 ..................................................................... (4) (一)必修课 程 ..................................................................... . (4) 模块 1 分子与细 胞 ..................................................................... .. (4)

【人教版】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完全版】

【人教版】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7-9'BIO'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7-9'BIO'1.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理念(7-9'BIO'1.2)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幼儿卫生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学》复习资料 1 《幼儿卫生学》复习资料 第二章婴幼儿营养 1.营养素的概念及营养素的分类 营养素概念:是指食物中所含的、能够维持生命和健康并促进机体生产发育的化学物质。 营养素分类:营养素一般分为六类,即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及水。 2.蛋白质的组成P40-41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已经发现的氨基酸有20余种,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两类。凡在体内可以合成的氨基酸,称为“非必需氨基酸”;凡体内不能自行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幼儿在生长发育时期有9种必需氨基酸,即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与组氨酸。少儿时期较成人多一种必需氨基酸,即组氨酸,因此为9种必需氨基酸。 3.脂肪的营养价值(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P43 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动脉的健康,是防止动脉硬化的重要营养素。另外,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内可以演变成DHA (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称“脑黄金”。DHA 对视网膜以及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有促进作用。所以,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油脂,营养价值高。 4.儿童较易缺乏的无机盐(钙、铁、碘)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 钙:P46 生理功能: 构成骨骼牙齿。 食物来源: 含钙丰富的食为物中,以牛奶为最佳。 海产品中,虾皮、小鱼干、紫菜、海带等均是富含钙的食物。 豆类及豆制品,如黄豆、黑豆、豆腐、豆腐干等也是膳食的主要来源。 绿叶蔬菜,小白菜、油菜、芹菜等含钙量也较高,芝麻酱含钙丰富。 铁:P47 生理功能: 贴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参与氧的转运、 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 食物来源: 含铁丰富且吸收率高的主要为动物性食品,如猪肝、猪血、瘦肉、鱼类。 植物性食品中含铁量的有黑木耳、海带、芝麻酱等。 黄豆、黑豆含铁也较高,但吸收率不太高。乳类含铁极少。 碘:P50 生理功能: 碘是构成甲状腺素的原料。碘的生理功能是通过甲状腺素来实现的。甲状腺素在细胞正常代谢的调节上具有重要作用,对机体的正常发育有直接影响。 食物来源: 食物中以海产品含碘最丰富,如海带、紫菜、海鱼、虾、干贝、海参等,食用碘盐也是摄入碘的重要途径。 5.儿童较易缺乏的维生素(A 、D 、C )的缺乏症。 维生素A 缺乏症:P53 ● 缺乏维生素A ,暗适应能力下降,因此产生 夜盲症。 ● 维生素A 缺乏进一步发展,则形成角膜及结 膜干燥粗糙,眼泪减少,出现“毕脱氏症”。严重的角膜病变,可使角膜软化、穿孔、甚至失明。 ● 除造成眼部症状外,患儿皮肤干燥、粗糙, 毛发干脆,易于脱落,并反复发生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维生素D 缺乏症: 可患佝偻病。 ● 一般症状: 睡眠不安,夜间常常惊醒哭吵。 多汗,与气候冷暖关系不大 ● 骨骼改变: 方颅。前囟晚闭。串珠肋。鸡胸。下肢弯曲。 ● 动作发育迟缓。 ● 大脑皮质兴奋性降低。 维生素C 缺乏症: 坏血病,是一种以多处出血为特征的疾病。 坏血病除可引起皮下出血(出现瘀斑)、牙龈出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最新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稿) 表示;增加或改动的内容,用红色黑体表示。)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 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功经验,借鉴各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 文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语文课程还应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 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 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 (接上面一句)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语文课程还应重视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品德 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 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 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社会发展的需要。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 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 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和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以保证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能真正落到实处。 1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 初中生物课程的新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是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是全体初中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它涵盖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不是单纯通过知识传授就能达到的,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能动地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原来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为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内容标准的10个一级主题中第一个就是科学探究。 2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要求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内容标准的第一个主题,可见其重视程度。但不是说编写教材和开展教学时,就要把科学探究从其他教学内容中独立出来,单独进行训练,而应把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尽可能渗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课程标准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了70项活动建议。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的,如“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酸雨的危害”“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探究食物保鲜的方法”。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如“收集或实测不同植被环境中的大气湿度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收集和交流不同生态系统韵资料”。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进行观察的,如“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观察蛙蹼或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此外还有要求学生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设计校园绿化方案,制作小肠壁结构模型

最新幼儿卫生学(完整版)

1.婴幼儿的身体特点及卫生 1 . 婴儿一般在6~7个月出牙,乳牙出齐的时间约在() A.1岁 B .1岁半 C . 2岁半 D. 6岁 2.应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接受阳光照射,以预防() A . 佝偻病 B. 脚气病 C. 坏血病 D. 夜盲症 3.幼儿园适龄儿童的年龄段是() A . 0~1周岁 B.1~3周岁 C .3~6周岁 D. 6~9周岁 4.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高,而分泌减少,影响身高的激素是() A . 甲状腺素 B. 生长激素 C. 肾上腺素 D. 胰岛素 5.为保护幼儿眼睛,中、大班看电视不应超过() A . 30分钟 B . 45分钟 C. 60分钟 D. 120分钟 6. 下列那种器官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共同通道() A. 喉 B. 咽 C. 气管 D. 鼻 7. 属于泌尿系统的器官是() A.脾脏 B.肝脏 C.肾脏 D.心脏 8.“脊柱生理性弯曲”完全固定下来的年龄大约是() A. 1岁 B. 5岁 C. 7岁 D. 发育成熟 9. 幼儿园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起生活的节奏,该吃饭了,正饿,有食欲;上床了,正困,能很快入睡;醒来精神足,玩得高兴。这运用了大脑皮质活动的那种特性( ) A. 优势原则 B. 镶嵌式活动原则 C. 动力定型 D. 条件反射 10. 儿童基础代谢所需的热能约占总热能的() A. 10%——15% B. 20%——30% C. 40% D. 50%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避免眼外伤,幼儿园不应让幼儿玩沙土 B. 婴幼儿大肌肉发育晚,小肌肉发育早 C. 耳屎有保护外耳道的皮肤及黏附灰尘、小虫的作用 D. 正常淋巴结似蚕豆,可略微活动,压上去不疼 12.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A.心脏 B.动脉 C.静脉 D.毛细血管 13. 细胞表面的原生质形成一个薄膜,称为() A.细胞膜 B. 细胞核 C. 细胞体 D. 细胞间质 14. 关于幼儿肌肉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A. 大肌肉群发育晚 B.小肌肉群发育早 C. 容易疲劳 D. 不宜疲劳 15 . 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内在因素不包括() A. 营养 B. 遗传 C. 性别 D. 内分泌 16. 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分泌腺是() A. 胸腺 B. 肾上腺 C. 胰腺 D. 甲状腺17. 对幼儿易患中耳炎的原因表述错误的是() A. 咽鼓管短 B. 咽鼓管管腔宽 C. 咽鼓管倾斜度大 D. 细菌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18. 关于婴幼儿牙齿说法错误的是() A. 最迟不晚于1岁萌出 B. 2岁半左右出齐 C. 3岁左右开始学刷牙 D. “六龄齿”只有一颗 19. 肌腹柔软而富有弹性,肌腱则有致密的()构成,没有收缩性。 A. 神经组织 B. 结缔组织 C. 上皮组织 D. 肌肉组织 20. 幼儿年龄越小,血液量相对的比成人要多,约占体重的() A. 8%——10% B. 8%——9% C. 9%——10% D. 9%——11% 21. ()是指在人体内可自行合成,不一定要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 A. 组氨酸 B. 必需氨基酸 C. 氨基酸 D. 非必需氨基酸 22. 身体的各个部位的发育有一定的顺序,例如在胎儿期的形态发育是()领先 A. 头部 B. 躯干 C. 上肢 D. 下肢 23. 幼儿眼球的前后径较短,近处物体经折射后形成的物象落在视网膜的后方,故呈( ) A. 斜视 B. 真性近视 C. 生理性近视 D. 生理性远视 24. 为保证幼儿睡眠充足,幼儿午睡时间一般为() A. 1小时 B. 1——1.5小时 C. 2——2.5小时 D. 3小时 25. 人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以及做喜、怒、哀、乐等表情,是下列哪种神经的作用() A. 脊神经 B. 脑神经 C. 植物神经 D. 混合神经 26. 孩子穿封裆裤的年龄一般应该是() A. 一岁左右 B. 2岁左右 C. 3岁左右 D. 4岁左右 27. 在小儿()时,就开始训练其自觉的控制排尿。 A. 3-5个月 B. 6-9个月 C. 10-18个月 D. 2岁左右 28. 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A. 鼻 B. 咽 C. 气管 D. 肺 29. 生长激素大量分泌是在幼儿() A. 清醒时 B. 活动时 C.饭后 D.夜间入睡后 30. 转换工作性质,使大脑皮质工作区和休息区不断轮换,这体现了大脑皮质活动的哪种特性()A.动力定型 B.镶嵌式活动原则 C.优势原则 D.抑制活动原则 31. 缺碘最容易导致的疾病() A. 克汀病 B. 侏儒症 C.巨人症 D. 夜盲症 31. 下列因为激素分泌异常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A. 侏儒症和佝偻病 B. 大脖子病和巨人症 C. 坏血病和侏儒症 D. 克汀病和脚气病 32.一只小狗出现行动呆笨而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身体发育停止等症状,其原因是( ) A.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B. 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C. 甲状腺激素缺乏 D. 生长激素缺乏 33. 人的一生中,身高、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 胎儿期 B. 婴儿期 C. 幼儿期 D. 青春发育期

高中生物新教材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课 程 标 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部分前言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脑科学的深入发展、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等,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正在逐渐融合并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力量,己成为科学发展和技术革命的世纪标志。生物科学和技术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自1978年起,我国高中生物课程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探究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 《标准》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同时注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人社会做准备。 三、课程设计思路

幼儿卫生学(完整版)培训资料

幼儿卫生学(完整版)

1.婴幼儿的身体特点及卫生 1 . 婴儿一般在6~7个月出牙,乳牙出齐的时间约在() A.1岁 B .1岁半 C . 2岁半 D. 6岁 2.应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接受阳光照射,以预防() A . 佝偻病 B. 脚气病 C. 坏血病 D. 夜盲症 3.幼儿园适龄儿童的年龄段是() A . 0~1周岁 B.1~3周岁 C .3~6周岁 D. 6~9周岁 4.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高,而分泌减少,影响身高的激素是()A . 甲状腺素 B. 生长激素 C. 肾上腺素 D. 胰岛素 5.为保护幼儿眼睛,中、大班看电视不应超过() A . 30分钟 B . 45分钟 C. 60分钟 D. 120分钟 6. 下列那种器官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共同通道() A. 喉 B. 咽 C. 气管 D. 鼻 7. 属于泌尿系统的器官是() A.脾脏 B.肝脏 C.肾脏 D.心脏 8.“脊柱生理性弯曲”完全固定下来的年龄大约是() A. 1岁 B. 5岁 C. 7岁 D. 发育成熟 9. 幼儿园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起生活的节奏,该吃饭了,正饿, 有食欲;上床了,正困,能很快入睡;醒来精神足,玩得高兴。这运用了大脑皮质 活动的那种特性( ) A. 优势原则 B. 镶嵌式活动原则 C. 动力定型 D. 条件反射 10. 儿童基础代谢所需的热能约占总热能的() A. 10%——15% B. 20%——30% C. 40% D. 50%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避免眼外伤,幼儿园不应让幼儿玩沙土 B. 婴幼儿大肌肉发育晚,小肌肉 发育早 C. 耳屎有保护外耳道的皮肤及黏附灰尘、小虫的作用 D. 正常淋巴结似蚕豆,可略微活动,压上去不疼 12.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A.心脏 B.动脉 C.静脉 D.毛细血管 13. 细胞表面的原生质形成一个薄膜,称为() A.细胞膜 B. 细胞核 C. 细胞体 D. 细胞间质 14. 关于幼儿肌肉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A. 大肌肉群发育晚 B.小肌肉群发育早 C. 容易疲劳 D. 不宜疲劳 15 . 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内在因素不包括()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学习《叙事研究与小说阅读》的一点启示和心得 最近在国培中,我认真学习了《叙事研究与小说阅读》的课程,认真观看了专家的讲座,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要认真对待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叙事小说教学,让学生学会阅读小说,知道如何去阅读,如何在考试中应对叙事小说的一系列检测,所以学习后,谈谈自己如何在小说教学中如何做到小说教学序列化,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的一些技巧。 根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可见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教学必须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入选教材的小说都在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在教学中应针对小说作品在塑造人物、演绎情节或营造环境上的艺术表现,引领学生进入小说的艺术世界,激发他们对作品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与共鸣,进而引领学生鉴赏小说的艺术特征。因此我从四个方面谈谈初中小说教学的技巧和有效性: 首先,让学生学会梳理故事情节,把握结构特征 提起小说,最吸引的就是故事情节。在小说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故事情节。这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阶段。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通过通读全文,它的情节为:潘家酒楼吃酒(开端)———护送金家父女(发展)———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高潮)———南门外逃走(结局),这个情节是以地点的转移为基准的。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情节是否合理是小说能否成立的关键。还要注意中国小说和西方小说、古典小说与现代小说在情节线索上的区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7-9'BIO'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7-9'BIO'1.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 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 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 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 影响。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 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 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 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理念(7-9'BIO'1.2)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 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 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 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 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 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 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 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 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 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 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 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 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 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 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 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 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 不断探究的过程。《标准》倡导探 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 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 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 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 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 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7-9'BIO'1.3) 《标准》的设计遵照《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 本精神,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 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 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 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 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 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 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 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 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 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三个方 面,《标准》选取了10个主题:科 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 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 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 地生活。 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 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 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 点,内容标准突出了人与生物圈。 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两类作用最 大的生物,因此,将生物圈中的 植物和生物圈中的人各列为一个 主题。动物和细菌、真菌等生物 在生物圈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考 虑到各门类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 知识比较繁多,其中很多生理知 识和人体生理知识有较大的相似 性,因此,除了将"动物的运动和 行为"单列为一个主题外,其他知 识主要分散在相关主题中。 考虑到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已经 显现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并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每个普通 公民的生活和发展,因而安排"生 物技术"主题。 考虑到使每个学生学会健康 生活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之 一,也是生物课程的一项重要任 务,因而单列"健康地生活"主题。 《标准》规定的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的目标,需 要通过学生主动的、多样化的学 习活动才能逐步达到,因此,课 程内容标准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 活动建议和案例。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7-9'BIO'2) 一、课程总目标(7-9'BIO'2.1)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 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 到发展。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 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 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 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 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 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 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 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具体目标(7-9'BIO'2.2) 知识(7-9'BIO'2.2.1) 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 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 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 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 础知识。(7-9'BIO'2.2.1.1) 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 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 心理的健康发展。(7-9'BIO'2.2.1.2) 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 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 能产生的影响。(7-9'BIO'2.2.1.3) 能力(7-9'BIO'2.2.2) 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 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 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7-9'BIO'2.2.2.1)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 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7-9'BIO'2.2.2.2)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 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 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 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 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7-9'BIO'2.2.2.3)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 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 1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完整版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测 试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1版生物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多选)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目标是指:( ) A、知识目标 B、能力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外部认知与自我认知目标 2、国内外关于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有许多模式,其基本环节大体是下列哪一项? ( ) A、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B、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施计划→制定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C、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做出假设→表达交流 D、提出问题→表达交流→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做出假设 3、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新课程内容标准突出了( )。 A、植物和动物 B、人和生物 C、动物和细菌、真菌 D、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4、(多选)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理念有:( ) A、面向全体学生 B、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C、倡导探究性学习 D、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生物教材编写的依据是:( ) A、生物教学大纲 B、生物课程标准 C、生物考试说明 D、生物教辅资料 6、(多选)下列属于生物课程资源的是( ) A、学校教学设备 B、学校图书馆 C、学生的生活经验 D、博物馆、少年宫、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等 7、下列不属于生物课程中能力目标的是:()

A、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B、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C、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D、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8、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 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9、“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是属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主题下哪一部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 () A、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C、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0、生物课程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分析”,体现了学习目标中什么水平的要求?() A.了解水平 B. 理解水平 C.应用水平 D. 领悟(内化)水平 二、填空题(每空2分,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___ _____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为主 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教育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2、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和的一门 科学。 3、生物课程标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和。 4、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和三个方面,生物课程标准选取了10 个主题。 5、生物教学评价应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教师应注意 评价和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同时还应重视学 生。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

初中九年级语文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九年级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西村镇第二初中语文教研组 解读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是交际工具,交际的内容就属于文化范畴。所以说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熏陶感染,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和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其中,要强调文学教育,只靠语言、文字,实用文的阅读和写作,无法全面完成语文课程的任务。文学教育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熏陶感染方面,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方面,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 解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的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实际上,语文课程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是统一的,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解读二: (一)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整个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课标的“文眼”,在语文课改实验中有非常特殊的意义,课标强调的是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里体现了义务教育对语文课程的两点要求,一是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是少数尖子学生,而是每一个学生;二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不是全部的语文素养。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 巢宗祺教授明确说明,是指“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能力包含其中。”课标在总目标中所列的10条要求,就是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 解读:“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有什么差别? “能力”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有的心理学书籍定义为:“足以使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 “素养”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平日的修养”,《辞海》解释为“经常修习培养”,也就是说,“素养”属于个人“修养”问题。对于“修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辞海》的解释为:指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文学修养。 从上述工具书关于“能力”和“素养”的解释来看: “能力”是指人能胜任、能完成某项工作的自身条件(应该包括心理和生理的条件),重在“功用性”。 “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 “语文能力”包含在语文素养的内涵之中。 (二)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主要应做好:发掘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在生活和实践中学习语文,加强对语言的感性把握,根据汉语、汉字自身特点进行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

(完整word版)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 《标准》的设计遵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幼儿卫生学重点讲义

《学前卫生学》 章节重点内容 第一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及生长发育 1.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最重要形态指标为身高和体重。 2.脊柱生理性弯曲: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 3.牵拉肘:一种常见的肘关节损伤。 4.“婴儿抚触”: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是用双手对婴儿进行有顺序、 有手法技巧的抚触,来达到保健的目的。 5.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6.牵拉肘:一种常见的肘关节损伤。 7.隐睾:婴儿出生后,一侧或两侧睾丸未降至阴囊 8.腕骨钙化:八块腕骨,全部钙化,大约在10岁 9.新生儿期:从出生到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 10.关节:可以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 11.前囟晚闭:是指前囟在1岁半尚未闭合。 12.促进生长发育的后天因素:营养,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体格 锻炼;合理的生活安排;以及积极防治各种常见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13.生理性远视:5岁以前可以有生理性远视。婴幼儿眼球的前后距离较短,物体成像于视网膜的后面,称为生理性远视。随着眼球的发育,眼球前后距离变长,一般到5岁左右,就可成为正视(正常视力)。 14.上行性泌尿道感染:细菌经尿道上行,到达膀胱、肾脏,所引起 的泌尿道感染,叫上行性泌尿道感染。 15.婴幼儿的耳咽管的特点:比较短,管腔宽,位置平直。 第二章婴幼儿营养 1.维生素A的来源:一类来自动物性食品中的维生素A,另一类来源于植物性食物中的胡萝卜素。 2.含锌丰富的食物:锌的食物来源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如鱼、肉、奶、蛋等。 3.添加辅食的目的:补充乳类中营养成分的不足,增加营养促进生长发育,为断奶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做好准备。 4.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的因素: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乳糖和氨基酸也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植酸和草酸可与钙形成不溶解的钙盐,不利于钙的吸收。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豆类、虾皮、紫菜、海带、芝麻酱等。 5.热能:由食物所供给的产热营养素在代谢过程中氧化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称为热能。 6.食物中铁的吸收率: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因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结合,可被肠粘膜直接吸收,因此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利用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