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3-2014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多边形及其角度计算课后练习一 (新版)北师大版

北京市2013-2014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多边形及其角度计算课后练习一 (新版)北师大版
北京市2013-2014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多边形及其角度计算课后练习一 (新版)北师大版

多边形及其角度计算课后练习一

重难点易错点解析

题一:

题面:一个正多边形,它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45°,则该正多边形是()

A.正六边形 B.正七边形 C.正八边形 D.正九边形

金题精讲

题一:

题面:下列平面图形中不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的是()

A.任意三角形 B.任意四边形 C.正五边形 D.正六边形

题二:

题面:科技馆为某机器人编制一段程序,如果机器人在平地上按照图中的步骤行走,那么该机器人所走的总路程为()

A.6米 B.8米 C.12米 D.不能确定

题三:

题面:若凸n边形的内角和为1260°,则从一个顶点出发引的对角线条数是_____________.

题四:

题面:如图1所示,四边形ABCD中,∠B=∠D=90°,CF平分∠BCD.若AE∥CF,由公式判定AE是否平分∠BAD.说明理由.

图1

思维拓展

题面:在凸n(n≥3的正整数)边形的所有内角中,锐角的个数最多是()

A.4 B.n C.n-3 D.3

课后练习详解

重难点易错点解析

题一:

答案:C.

详解:正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而它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45°,360°÷45°=8.则该正多边形是正八边形,故选C.

金题精讲

题一:

答案:C.

详解:A、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放在同一顶点处6个即能密铺;

B、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放在同一顶点处4个即能密铺;

C、正五边形每个内角是180°-360°÷5=108°,不能整除360°,不能密铺;

D、正六边形每个内角是120°,能整除360°,故能密铺.

故选C.

题二:

答案: B.

详解:根据题意,机器人走过的图形是正多边形,每一个外角都等于45°,

所以多边形的边数=360°÷45°=8,

该机器人所走的总路程为8×1=8米.

故选B.

题三:

答案:6.

详解:凸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能引(n-3)条对角线,

n边形共有

()3

2

n n-条对角线.

题四:

答案:AE平分∠BAD.

详解:AE平分∠BAD,理由如下:

因为AE∥CF,所以∠DEA=∠DCF,∠CFB=∠EAB,

又∠DCF=∠BCF,∠BCF+∠BFC=90°,∠DEA+∠DAE=90°,

所以∠DAE=∠BFC=∠EAB.

所以AE平分∠BAD.

思维拓展

答案:D.

详解::∵凸n(n≥3的正整数)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n个外角中最多有3个钝角,

而每个外角和它对应的内角互补,

∴凸n(n≥3的正整数)边形的所有内角中,锐角的个数最多有3个.故选D.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 学 教 案 第十三章:轴对称 2016年10月-11月 教师:李治民 第11章三角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 等于1800 ,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 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 [投影1-6]如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 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a b c (1) C B A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专项练习(无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专项练习 一、分解因式 1. xy a axy xy 2 18213--= .2. =-x x 422____________________. 3. 244x y xy y -+= . 4.简便计算:22 7.29 2.71=- . 5. c ab ab abc 249714+--; 6. ()()2 2 169b a b a +--; 7.()2 m x y x y --+; 8. 322 96y y x xy --; 9. 2)(9)(124y x y x -+-+; 10. 42242a a b b -+. 11.x (a+b )+y (a+b ) 12.3(x -y )2 -(x -y ) 13. 3(m –n )3–6(n –m )2 14. (x-y)4+2xy(x-y) 2 15. mn (m –n )2–m (n –m ) 16. 18b(a-b)2-12(b-a) 3 二、解不等式(组) 1.解不等式 ≥4, (1)328212x x -? (2)5724 31(1)0.54 x x x -≥-?? ?--

(5)解不等式组3(21)42 132 1.2 x x x x ? --???+?>-??≤,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并求出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三、分式及分式方程 1.114112=---+x x x 2. 86 33 x x =+- 3.255 522-++x x x =1 4. 2 124111 x x x +=+-- 5.222 7461x x x x x +=+-- 6.11 322x x x -+=--- 7.)2(216322b a a bc a b -?÷ 8.93234962 2 2-?+-÷-+-a a b a b a a 9. 2211y x xy y x y x -÷???? ??++- 10. 222299369x x x x x x x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相等(SS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ASA)、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3.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平分这个角,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6.第十二章轴对称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十三章实数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

八年级下册数学2.1多边形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教学目标 1 了解多边形的外角和的概念、掌握多边形的外角和公式。 2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 3 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生活中的运用。 4 通过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索,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多边形的外角的概念、多边形的外角和公式。 难点:多边形外角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如图,AB ∥DE,AC ∥DF,那么∠A 与∠D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你能有一句话表达这个结论吗? 解:∠A=∠D ,理由是:设AC 与DE 交于C , ∵AB ∥DE,AC ∥DF ∴∠A=∠ACD=∠D 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而且开口方向一致,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2 四边形的内角和=_____,n 边形的内角和=______. 3 什么叫三角形的外角?什么叫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______. 三角形的一边和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外角(共三个)的和叫三角形的外交和,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180o 4 类似地,多边形一边和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多边形的外角,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它们的和叫多边形的外交和。 5 我们知道多边形每多一条边,多边形的内角和就多180o,外角和多多少度呢?你猜猜看. 你的猜想对吗?下面我们来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2)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特殊外边形的外角和 (1)等边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等于_____,每一个外角等于____,外角和等于______, (2) 正方形的每一个内角 等于____,每一个外角等于____,外交和等于_____, (3) 如果无边的每个内角是相等的,这个五边形的每一个内角等于____,每一个外角等于____,外交和等于_____。 (3)如果六边形的每个内角是相等的,这个六边形的每一个内角等于____,每一个外角等于____,外交和等于_____。 从上面的多边形看到,边数增加,外角和并没有增加,都是360 o,但这些多边形的是特殊的,是否任意的多边形内角和都等于等于 360 o呢? 2 普通多边形的外角和 F E D C B A 32 1F E D C B A 32 1F E D C B A 4 3 2 1 D C B A 5 43 21 E D C B A 6543 21 F E D C B A 4 1D A

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的计算专题

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的计算专题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2016?太仓市模拟)计算:(﹣1)3+﹣||. 2.(2016?丹东模拟)计算:.3.(2016?海南校级一模)(1)计算:(﹣1)3﹣(2﹣5)+×; (2)化简:?. 4.(2016?崇明县二模)计算:. 5.(2016春?罗定市期中)计算:()﹣|| 6.(2016春?津南区校级期中)+3﹣5. 7.(2016春?萧山区期中)计算:(1); (2). 8.(2016春?台安县期中)(+)﹣2﹣. 9.(2016春?封开县期中)计算:.10.(2016春?中山市期中)计算:. 11.(2016春?江门校级期中)计算:5+2. 12.(2016春?浦东新区期中)计算:2﹣+. 13.(2016春?临沭县期中)(1)(+)(﹣)﹣(+3)2.(2)÷(﹣)﹣×+. 14.(2016春?新昌县校级期中)计算 (1)2﹣+2; (2)(+)2﹣(+)(﹣). 15.(2016春?蓟县期中)计算: (1)(2) 16.(2016春?定州市期中)计算: (1)4+﹣+4 (2)(﹣2)2÷(+3﹣) 17.(2016春?固始县期中)(1)计算:4+﹣+4; (2)计算:÷2×. 18.(2016春?蚌埠期中)计算:

(1) (2). 19.(2016春?泰兴市期中)计算: (1)+|﹣3|﹣()2; (2)(﹣2)﹣. 20.(2016春?浦东新区期中)计算:(﹣)2﹣(+)2.21.(2016春?东湖区期中)计算: (1)()﹣(3﹣) (2)﹣3+. 22.(2016春?邹城市校级期中)计算 (1) (2)(+1)2(2﹣3) 23.(2016春?安陆市期中)计算: (1); (2)()2. 24.(2016春?微山县期中)计算: (1)2﹣6+3 (2)(﹣)(+)+(2﹣3)2. 25.(2016春?天津校级期中)计算: (1)()()﹣()2 (2)﹣. 26.(2016春?杭州期中)计算 (1)+﹣ (2)(3+)(3﹣)+(1+)2. 27.(2016春?召陵区期中)计算: (1)﹣(﹣) (2)(a2﹣) 28.(2016春?张家港市期中)计算与化简: (1)﹣+ (2)÷3× (3)÷﹣×+

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专题_最新修正版

最新修正版 C B A C B A D C B A c b a C B A 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姓名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如图,在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的中线,∴1 2 CD AB = 。 例·直角三角形斜边长20cm,则此斜边上的中线为 . ③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 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如图,在Rt ?ABC 中,∵∠A=30°,∴1 2 BC AB = 。 例·在Rt △ABC 中,∠C=90°,∠A=30°,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AB=2BC B .AB=2AC C .AC 2+AB 2=BC 2 D .AC 2+BC 2=AB 2 ④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 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 如图,在Rt ?ABC 中,∵1 2 BC AB = ,∴∠A=30°。 例·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顶角的度数是 。 ⑤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 于斜边c 的平方,即2 2 2 a b c +=。 求斜边,则22c a b =+;求直角边,则22a c b =-或22 b c a =-。 例·如图是拉线电线杆的示意图。已知CD ⊥AB ,,∠CAD=60°, 则拉线AC 的长是________m 。 例·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和10,那么这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长是______。 (2)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 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分别计算“2 2 a b +”和“2 c ”,相等就是Rt ?,不相等就不是Rt ?。 例·在Rt △ABC 中,若AC=2,BC=7,AB=3,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C=90° B .∠B=90° C .△ABC 是锐角三角形 D .△ABC 是钝角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下册 计算题专项训练 课时作业本 苏科版

计算专项训练 一、不等式(组)计算 1、 8223-<+x x 2、x x 4923+≥- 3、)1(5)32(2+<+x x 4、3 1 222+≥+x x 5、223125+<-+x x 6、12 1 5312≤+--x x 7、?????+>-<-.3342,121 x x x x 8、??????>-<-32 2,352x x x x 9、532(1)31 4(2) 2 x x x -≥?? ?-

11、不等式组? ??+>+<+1, 159m x x x 的解集是x >2,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12、已知方程组? ??-=++=+②① m y x m y x 12,312的解满足x +y <0,求m 的取值范围. 13、关于x 的不等式组? ??->-≥-123, 0x a x 的整数解共有5个,求a 的取值范围. 二、分式的加减乘除计算 1、32b a - 32a a 2、x x y ++y y x + 3、32ab +214a 4、21a -+21 (1)a - 5、2129m -+23m -+23 m + 6、222x x x +--2144x x x --+ 7、21 x x --x-1 8、先化简,再求值:3a a --263a a a +-+3a ,其中a =32 .

9、423 223423b a d c cd a b ? 10、m m m m m --?-+-32 4 962 2 11、22222x y x xy x y x y -+÷++ 12、2544 ()()()m n mn n m -?-÷- 13、)2(216322b a a bc a b -?÷ 14、3 592533522+?-÷-x x x x x 15、 三、分式方程 1、 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 四张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 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范.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2△ABC和△DBC全等,点A和点D,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BC. 【问题提出】课本图11.1─1中,△ABC≌△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学生活动】经过观察得到下面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4练习. 【探研时空】 1.如图1所示,△ACF≌△DBE,∠E=∠F,若AD=20cm,BC=8cm,你能求出线段AB的长吗?与同伴交流.(AB=6) 2.如图2所示,△ABC≌△AEC,∠B=30°,∠ACB=85°,求出△AEC各内角的度数.?(∠AEC=30°,∠EAC=65°,∠ECA=85°) 三、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 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4习题11.1第1,2,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左边板书本节课概念,中间部分板书“思考”中的问题,右边部分板书学生的练习. 疑难解析 由于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不同,在找对应边、对应角时,可以针对两个三角形不同的位置关系,寻找对应边、角的规律:(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

八年级下册数学多边形内角和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学案1】 说明:(学号前30的同学表示A:学号30后的同学表示B) 学习目标:经历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一,阅读课本,并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多边形?多边形的边,顶点,内角,对角线以及凸多边形的定义? 2、三角形内角和?四边形内角和? 二,知识探究 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p出发将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观察,推导完成下面任务 类比探究、归纳n边形的内角和 结论:多边形内角和等于: 三,【例题讲解:】 例1:已知多边形为9边形,你能求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吗?(通过边求角) 解: 例2:已知一个多边形,它的内角和等于五边形内角和的两倍,求该多边形的边数?(通过角求边)解:

四,【当堂训练】 1、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 九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 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440°,那么它是______边形. 3、多边形的内角和随着边数的增加而,边数增加一条时, 它的内角和增加度 . 4、过某个多边形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将这个多边形分成5个三角形。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它的 内角和是多少?【只A层次学生做】 五,【回顾反思】 1、对自己说,你有什么收获? 2、对同学说,你有什么温馨提示? 六,【分层次布置作业:】 1.p114练习(1)(2) P117A组(1)【A、B 层均做】 2、如图所示,分别以四边形的各个顶点为圆心,半径为R?作圆(这些圆互不相交),把这些圆与四边形的 公共部分(即图中阴影部分)剪下来拼在一起,你有什么发现?并用有关的数学知识进行解释.【A,B层做】 3探究五边形内角和 你能想出几种添加辅助线求五边形内角和的方法?(提示:将五边形分割成多个三角形的方法) 表达式: 结论:五边形内角和等于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4.1多边形 优秀教案

4.1 多边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多边形的概念. 2.掌握多边形的外角和及内角和公式. 3.通过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猜想、探索、推理、归纳等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化未知为已知的思想方法. 2.通过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间交流、探索、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 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外角和. 难点 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用分割多边形方法推导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三角形的定义. 2.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学生回忆后思考回答. 二、探究 1.多边形的有关概念 (1)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定义,那么能否模仿三角形的定义来给四边形、五边形下定义?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得出答案. 教师活动:鼓励、点评. (2)教师引导、归纳得出: 一般地,由n条(n≥3)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接形成的图形称为n边形,又称多边形.

(3)活动:根据多边形的定义,自画一些多边形,同桌相互识别,判断是几边形. 学生画图,同桌互相交流. 注意:—般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按顺序确定顶点字母. (4)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一边的延长线与相邻的另一边所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每一个内角的顶点叫做多边形的顶点.连接多边形不相邻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5)四边形的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6)课堂讨论,完成下表. 学生思考填表,讨论交流. 例1 如课本,四边形风筝的四个内角∠A,∠B,∠C,∠D的度数之比为1:1:0.6:1.求它的四个内角的度数. 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1)问题导引:三角形的内角和随三角形的形状大小而变化吗? (2)类比猜想:四边形的内角和随四边形的形状大小而变化吗? 怎样把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来计算呢? (3)思考:通过作对角线可以把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吗? (4)类比的办法观察,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能作多少条对角线? 把多边形分成多少个三角形?填表 归纳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 (5)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 (6)同三角形一样,多边形的几个外角与相对应的内角之和为多少?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学生代表口答. 教师点评并总结: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上)(含思维导图) 因式分解: 1.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 (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提取、二公式、三分组、四十字; (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 (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 (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 (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6.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

(2)提负号; (3)全变号; (4)换元; (5)配方; (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 (7)灵活分组; (8)提取分数系数; (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 (10)拆项或补项. 3.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

4.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1)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注意:在分式中,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3)繁分式化简时,采用分子分母同乘小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比较简单. 5.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注意:分式约分前经常需要先因式分解. 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这个分式叫做最简分式;注意:分式计算的最后结果要求化为最简分式.

八年级下册数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佘家坪乡中学向家桥分校杨年波 【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章第1节第1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的定义、边、角以及内角和、外角和的基础上来,来进行多边形的定义、边、角、对角线、内角和以及内角和的推理。 【学习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图形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对比学习来掌握多边形的定义、边角、内角和,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动手分割多边形,分析、讨论、归纳出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并能利用其公式进行多边形的一些简单计算。使学生理解多边形的基本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并能用内角和知识解决有关多边形的计算问题;通过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多角度,全方位地考虑问题,培养学生对简单数学结论的探究方法,进而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说理能力,初步形成一定的推理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并学会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用分割多边形推导多边形的内角和。 【设计思路】本节课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内角和的基础上,来探究多边形的基本概念和内角和的,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多边形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归纳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强化学生对多边形基础知识的理解,验证学生对多边形内角和的推导。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白卡纸、三角尺(直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由三角形概念类比得出多边形及相关概念: (1)由学生画出3个边数不同的多边形,分别读出它们的名称.

初二下册数学分式计算题题目

一、分式方程计算: (1) 21)2(11+-?+÷-x x x x (2)32232)()2(b a c ab ---÷ (3)2323()2()a a a ÷- (4)0142)3()101( )2()21(-++-----π (5)222)()()(b a a b ab ab b a b a b -?-+-÷- (6 )(3103124π--????-?-÷ ? ????? (7)2211y x xy y x y x -÷???? ??++- 二、分式方程 1、(1)3513+=+x x ; (2) 11322x x x -+=--- (4)512552x x x =--- (5) 25231x x x x +=++. (6) (7) (8) 三、1、先化简,再求值)1121(1 222+---÷--x x x x x x ,其中31-=x 1 211422+=+--x x x x x 233321122--=++-x x x x x x x x 231392---++

2、若使 互为倒数,求x 的值。 3、若分式方程 3234=++x m mx 的解为1=x ,求m 的值。 2 3223+---x x x x 与

四、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方程组:

五、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 56556--=--x x x 22(1)(5)2511 x y x y ?++-=?+=? 226232x x x x +---=0 |a + b + 7| + a 2b 2–10ab + 25=0 2123x x x ++-+2226x x x -+-=2632x x x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 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清单: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用符号“△”加顶点字母表示,如“△ABC ”(读作“三角形ABC ”). 2.三角形(按边)分类 ?? ??????等边三角形三角形腰与底边不相等的等腰等腰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三角形 3.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连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三条高或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一点,交点称为三角形的垂心) (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在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上,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外) 5.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交点叫三角形的重心) 6.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之间的连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称为三角形的内心) 7.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边长度固定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固定不变,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在所有的多边形中,只有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8. 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中,相邻两边组成的角称为三角形的内角,也称为三角形的角.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

(推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9. 三角形的外角:由三角形的一条边和相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称为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外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外角的和为360°. 三角形外角性质(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 (推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10. 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n 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组成的图形叫做n 边形. 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1.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简称多边形的角.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 边形的内角和为 .1802n ??-)( 12.多边形的外角:由多边形的一条边和它的相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多边形外角和定理:n 边形的n 个外角的和为360°. 13. 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n -条对角线,把n 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 ②.n 边形共有(3)2 n n -条对角线. 14..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也称为平面的密铺.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清单: 1.全等图形与全等三角形: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初二下册数学计算题题目

练习题 (1)4+(3)2 + 38 ; 2) 218)4()3(322------- (3)])3(3[64)5.2(223332---+?--- (4)30125)3(25+--π ; (5)223(6)27(5)-+- (6)103248(2)-+-+ ; (6)223(6)27(5)-+- (7)103248(2)-+-+ ; (8) () 2 31216272 4 - -+-+ (9)391282+----; (10)()2 2331211 264()2742 -? +?-- (11)1882-+; (12) 223(6)27(5)-+- (13)() 2 3 3 1 16831327 ?---+ -; (14)() () 2 2 3 393228 + -+--- (15)272-+-; (16)36411 11612525 - +-. (17)1201 ()(2)(10)3 -+-?--︱5-︱; (18)( ) 2 391832 16--- - (19)() 132482-+-+ ; (20) (21)0.250.490.64;( 2312 4-(23) 233 1 1 161(3)8 27 -+-; (24223(6)27(5)- (25) 0 |2|(12)4--+; (26) ()()()2 3 2 3 312332?? ---- ??? (27) 391282-; (280111 ()242 -+- (29)()2 3 4a b ab b a ???? -?-÷- ? ????? (30)2 1111x x x ??-÷ ?--?? (1) 21)2(11+-? +÷-x x x x (2)32232)()2(b a c ab ---÷ (3)23 23()2()a a a ÷-g (4)0142)3()101()2()21(-++-----π (5)2 22)()()(b a a b ab ab b a b a b -?-+-÷- (6)(3 1 031624π--???? -?-÷ ? ????? (7)2211y x xy y x y x -÷? ??? ??++- 四、解方程: 1、(1)35 13+=+x x ; (2) 11322x x x -+=---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知识点总结归纳 1 第十一章三角形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轴对称 第十四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 第十五章分式 第十一章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 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 (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 (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是封闭图形 (3)首尾顺次相接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8、三角形的面积=2 1 ×底×高 多边形知识要点梳理 定义: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位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凸多边形 分类1: 凹多边形 正多边形: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分类2: 多边形 非正多边形: 1、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n-2)。 多边形的定理 2、任意凸形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11章三角形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www. 12999. com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课时分配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2课时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2课时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2课时 本章小结………………………………………………………… 2课时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八年级数学下册有关菱形计算证明题

菱形有关计算和证明 一、练习 1. 如图,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交于点O,若AC=6,BD=4,则菱形ABCD 的周长为 . 2. 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一个内角∠BAD=80°,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在AB上,且BE=BO,则∠EOA=°. 3. 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8,菱形AECF的面积为4,则EF的长是 (A) 4 (B) 5(C) 2 (D) 1 1题图 二、例题 4. 如图,在△ABD中,∠ABD = ∠ADB,分别以点B,D为圆心,AB长为半径在BD的右侧作弧,两弧交于点C,连接BC,DC和AC,AC与BD交于点O. (1)用尺规补全图形,并证明四边形ABCD为菱形; (2)如果AB = 5,AC=8,求BD的长. 5.已知:在Rt△ABC中,∠BAC=90°,∠ABC的角平分线交AC于D,AH⊥BC于H,交BD于E,DF⊥BC于F。 (1)请你补全图形; (2)试猜测:四边形AEFD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D B A B

6.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边BC ,AD 的中点,∠BAC =90°. (1) 求证:四边形AECF 是菱形; (2) 若BC =4,∠B =60°,求四边形AECF 的面积. 7. 如图,在△ABC 中,AC =BC ,D ,E ,F 分别是AB ,AC ,BC 的中点,连接DE ,DF . (1)求证:四边形DFCE 是菱形; (2)若∠A =75°,AC =4,求菱形DFCE 的面积. 8. 如图, 在□ABCD 中, AE 平分∠BAD , 交BC 于点E , BF 平分∠ABC , 交 AD 于点F , AE 与BF 交于点P ,连接EF , PD . (1)求证: 四边形ABEF 是菱形; (2)若AB=4, AD=6, ∠ABC=60°, 求点P 到AD 的距离。 (3)求PD 的长。 F E A 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