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加工制品产业实施方案

铝加工制品产业实施方案
铝加工制品产业实施方案

铝加工制品产业实施方案

——

中国铝加工产业发展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近20年

在国家制造业大发展的背景下,铝加工产业快速发展,引进了目前世

界上最先进的热连轧、冷连轧、气垫式热处理炉、控件机、矫直机、

精整设备、大型挤压机,同时随着铝加工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国内

铝加工设备制造水平也迅速提高,目前基本能满足一半铝加工企业设

备需求,并在制造成本和维护上均有优势,为我国铝产业升级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2018年2季度全国铝材产量增长幅度最大,增长14.6%。2018年3季度全国铝材产量有小幅度下降,2018年12月全国铝材产

量为444.5万吨,同比增长14.4%。2018年1-12月全国铝材产量为4554.6万吨,同比增长2.6%。

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支撑点,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新型产品生产和应用,积极开展产

能合作,有效提高区域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为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据国家和xx省产业发展

规划,结合区域产业xx年发展情况,制定该规划,请结合实际情况认

真贯彻执行。

第一章规划路线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立足满足国

内需求,以结构调整、新产品开发和应用为重点,培育壮大企业规模,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原则

1、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充分结合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

源条件,分地区、分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路线,指导推动产业现

代化发展。

2、创新机制,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积极稳妥推进产业

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政策、资金投入,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3、坚持协调发展。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需求,鼓励产学

研用相结合、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4、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产业规模庞大,点多面广,既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又要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整体推进中要讲究简便易行、便于复制,重点突破中要讲究策略、务求实效,在产业整体推进

的不同发展阶段中,突出解决一至两个问题,以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

带动全局,促使产业工作全面铺开,有序开展。

第三章产业背景分析

中国铝加工产业发展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近20年

在国家制造业大发展的背景下,铝加工产业快速发展,引进了目前世

界上最先进的热连轧、冷连轧、气垫式热处理炉、控件机、矫直机、

精整设备、大型挤压机,同时随着铝加工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国内

铝加工设备制造水平也迅速提高,目前基本能满足一半铝加工企业设

备需求,并在制造成本和维护上均有优势,为我国铝产业升级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2018年2季度全国铝材产量增长幅度最大,增长14.6%。2018年3季度全国铝材产量有小幅度下降,2018年12月全国铝材产

量为444.5万吨,同比增长14.4%。2018年1-12月全国铝材产量为4554.6万吨,同比增长2.6%。

政策方面,铝材因其具有质轻、价格低、可回收性的特点,广泛

应用于交通、家电、电子及机械设备等行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带来远

远不断的动力,大力发展铝加工行业得到我国相关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铝加工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相继出台,为其发展创造了良好

的生长环境。如2017年4月,国家环保部颁布《“十三五”材料领域

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支出积极推进先进铝基等金属基复合材料,氧

化铝、氮化硅等的技术研发。

技术方面,近年来我国铝加工行业技术逐渐向精密程度迈进,技术不断发展。从我国铝加工行业技术专利申请数量来看,整体上呈现波动上涨趋势,从2008年的39件增长至2018年的136件。

从专利的公开日情况来看,2009-2018年,我国铝加工行业相关技术公开数量整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截止2018年底我国铝加工行业专利公开数量达到277件。

随着材料工业轻量化发展时代的到来,铝加工行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获得了更广阔的空间。铝加工企业在一个区域内聚集,形成集群效应,能够共享产业生态,企业个体和区域竞争力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国内成熟的产业聚集地有:山东、河南、广东南海、重庆、长三角等地区。

近年来,我国铝加工行业着力推进行业发展转型升级,呈现出不少亮点:

1、扩大应用成效显著

交通运输领域轻量化趋势明显,铝合金建筑模板、过街天桥、行李箱、铝制家具等蓬勃兴起,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2、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一批增强国力的重大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国产航空用中厚铝合金

板实现了首批次出口。

3、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建筑铝型材企业向门窗幕墙领域延伸,工业铝型材企业不断向半

成品、大部件、成品方向延伸,行业整体正在不断向产业链终端和价

值链高端迈进。但是,产能结构性过剩、基础研究能力较弱、产业集

约化程度较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等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环保

约束增强、经营成本上升、贸易保护抬头等内外部环境形势严峻复杂。

国内市场已经成长为当前最大的工业铝型材消费和生产市场,随

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以及飞机、汽车工业、轨道交通、船舶制造等行

业的不断崛起,工业铝型材成长为主要的生产、消费最重要的市场,

已经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中使用。未来,中国工业铝加工行业的发展

趋势必然是朝着高性能、高精度、节能、环保等方向努力,来满足国

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创新对高精尖工业铝型材的需求。

第四章区域产业条件

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扎实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全力做好“六稳”工作,采取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

理旧账、补短板,防风险、守底线的重大举措,区域经济持续稳中有

进、稳中向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初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以上;新增

就业首次突破xx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xx%;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增长xx%;居民消费价格上涨xx%;节能减排降碳完成年度目标。今

年是区域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任

务十分艰巨。正处在负重前行、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紧要关头,面

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既要正视困难迎接挑战,更要保持定力增强信心。应当看到,区域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不断为区域注入新动力,区位

各方面优势正在日益彰显。经济运行持续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结构

不断优化,新动能不断成长,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正在形成并不断巩固。应当看到,已经探索形成了一套新打法,拼质量、拼效益、拼结构、

拼绿色度已成为区域上下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目标更加明确,路

径更加清晰,成效更加明显。随着营商环境的改善,创新创业生态不

断优化,各类要素加快聚集,市场活力持续释放。长期积累的突出问

题和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和化解,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为进一步

解决问题、化解风险积累了宝贵经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在深度

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孕育新突破,能源结构和供求

关系深刻变化,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深度博弈,产业分工和利益格局将深度调整。我

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

由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

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在新一轮竞

争与合作中加快调整。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给我区发展带来新

的重要机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动下,我国产业结构加

速向中高端迈进,《中国制造二○二五》、“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

实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深入推进,产业、要素和市场分工体系加

速重构,面临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大

契机;我国仍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

进阶段,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全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

给将持续增加,对能源原材料的绝对需求仍然较大,面临着加快发展

特色优势产业、再造地区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大契机;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内面临着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国内外产业链价值链的重大契机。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举措。当前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价值链为纽带,形成专业化分工相对明确、错位竞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格局。

第五章发展目标

力争到xx年,全面建成完善的产业体系,产值突破xx亿元,增加值突破xx亿元,不少于xx家企业进入全国行业500强企业行列。

第六章主要发展任务

(一)加强人才引进培养

以核心产业为重点,开展相关人才和产业队伍专项用工调研和人员信息备案,摸清行业人才基数及需求规模,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和职业培训规划。加强企业员工继续教育等职业教育,支持高校、科研单位、大型企业建立人才合作培训机制,采取“订单式”委培、储备式培训等方式,培养造就一大批专业人才。

(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重点企业创新平台项目。探索跨界融合、开放共享的集成创新模式。拓展主营业务领域,做大企业规模。鼓励龙头骨

干企业发起成立产业链集成创新联盟,搭建面向全社会的产学研用技

术创新平台,。

(三)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对于促进产业行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具有行业带动作用

的重点项目,专项资金予以优先支持。

(四)优化组织结构

支持优势骨干企业以技术、资本、资源、品牌等为纽带,实施跨

地区、跨所有制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要素配置效率。支持中

小加工企业发挥机制灵活、贴近市场、专精特新、吸纳就业能力强的

优势,加快自主创新,着力发展面向消费市场的产业产品服务。形成

个性化发展,大中小企业协调并进的发展格局。

(五)实施产业集聚发展工程

依托优势企业,整合要素资源,支持区域以产业为特色的产业基

地建设。产业基地要根据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实行“差别竞争、错位发展”,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

第七章保障措施

(一)着力推进简政放权

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规范审批行为,减少、简化、整合产业重

大项目投资的前置审批及中介服务,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加

强配套监管体系建设,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简化企业境外投资

核准程序。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提升部门服

务管理效能。认真落实各项政策,积极解决企业在转型升级和调整疏

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建立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新机制,营造激励发明创

造的政策法制环境。完善知识产权公共信息、专题数据库、商用化等

服务平台,实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培育计划。鼓励领军企业、专

利池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研究、制定,申请国

际专利。

(三)优化投资环境

优化服务机制。完善产业发展的服务机制,优化政策引导、市场

监管、质量监督服务职能,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优化发展模式。根据规划产业布局,结合园区发展规划等相关规

划的实施,积极引导产业关联项目或企业向重点园区聚集,集群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