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实验报告单-定滑轮和动滑轮

六年级实验报告单-定滑轮和动滑轮
六年级实验报告单-定滑轮和动滑轮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精品】小学科学六年级科学 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案

定滑轮和动滑轮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2.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三、教学准备 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书本中的情景图,思考途中的所用的工具适合吗?(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 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 要研究的问题定滑轮是否能省力 预测是()否()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可附图) 学生动手操作,并将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 A.找来铁架台,在其上面固定好一个滑轮,并穿好线绳。 B.在滑轮两边的绳子上挂上钩码。 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左边钩码个数右边钩码个数定滑轮的状态我们的发现 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 1.播放搬运货物录像。 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明确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3.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4.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5.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5N的力。 (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3)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4)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定滑轮: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 动滑轮:可以省力一半,但要多费距离。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课题:放大镜下的发现 学校:实验时间: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放大镜、报纸、书本、树叶、电脑 放大镜2只【3X、5X 各一】/每组 实验原理: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把放大镜放在字的上方,逐渐向外移动,发现透过镜片后,字体变大了。 2、用放大镜观察报纸、书本,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3、用放大镜观察电脑、电视机的屏幕。 实验现象: 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比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更大。 实验结果: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课题:放大镜的特点 学校:实验时间: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放大镜1只、玻璃塑料瓶1个、圆柱玻璃杯1只、烧杯1只、烧瓶1只、保鲜膜3张、透明塑料绳2米 猜测:放大镜能放大是因为它不同于普通玻璃,形状与平板玻璃有较大差异。 实验步骤: 1、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放大镜的中间鼓,周围较薄,而平板玻璃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 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 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倍数要大。 实验现象: 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的功能。 实验结果: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实验课题: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时间: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 实验器材: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布、纸、邮票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记录和测量,可以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步骤: 1、把放大镜放在有格的纸上或放在书上,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2、用放大镜观察布、邮票的某部分,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实验现象:同一放大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一定的。 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算出了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新版

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六年级学 生 姓 名 实验形式分组观察 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晶体实验时间实验目的用放大镜观察晶体。 仪器器材放大镜、食盐、白糖、碱面、味精 实验过程1、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把观察到的图像用铅笔在白纸上描绘下来。 实验结果 教师批注实验成绩

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六年级学 生 姓 名 实验形式分组观察 实验名称放大镜的观察及怎样的放大镜倍数大实验时间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 仪器器材 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实验过程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实验结果 教师批注实验成绩

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六年级学 生 姓 名 实验形式分组实验 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时间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说明植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仪器器材 学生显微镜、洋葱、载玻片、盖玻片、碘酒、清水、培养皿、美工刀、镊子、烧杯 实验过程 1、按要求取镜、安放、对光。 2、制做临时装片。 3、安装临时装片:将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上,调整显微镜与临时切片位 置,直到可以观察到清晰的图像为止。4、调好后各小组轮流观察。并画出洋葱表皮细胞图。 实验结果 教师批注实验成绩

班级六年级学生人数39人实验形式分组实验实验名称生物细胞的观察实验时间3月23日实验目的 1. 学会临时装片的制作。 2.认识并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仪器器材学生显微镜、植物叶切片 实验过程1、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2、观察 3、收镜 实验结果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了生物的细胞组成和结构。 教师批注实验有序实验成绩优

六年级科学《定滑轮和动滑轮》

六年级科学《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科学探究: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定滑轮和动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②科学知识:3、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 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 谈话:能有机会与同学们共上一节科学课,我感到非常高兴,所以特地为同学准备了一首歌曲,请同学欣赏。 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

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 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 要研究的问题 定滑轮是否能省力 预测 是否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 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 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5N的力。 )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五、趣味游戏,拓展应用 由力气大的同学拉住动滑轮的重物端,相当于重物,力气小的同学拉住动滑轮的绳子的另一端,相当于测力计,然

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案

定滑轮和动滑轮 六年级黄翠萍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2、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索简单机械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来验证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 教具学具准备 滑轮9个,铁架台9个,测力计9个,钩码9盒,细绳9根(厘米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升旗视频。“我们每周一都进行升旗仪式,你想过没有,

旗杆上的什么装置帮助我们把国旗升上旗杆顶端?”(生答滑轮)“对,滑轮。”师手拿滑轮“像这样边缘有槽,能绕中心轴自由转动的轮,称为滑轮。” (出示课件2)这是各种型号、各种颜色的滑轮。 (出示课件3)定滑轮的定义:像这样固定在一个位置,不随重物的移动而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板:定滑轮) 二、科学探究 (一)模拟升旗,感受定滑轮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1、你愿意当升旗手吗?(出示课件4)这个同学升旗的时候,请同学们观察升旗手向哪个方向拉绳子?旗子向哪个方向运动? 2、你看清楚了吗?发现了什么?(手往下拉绳子,国旗往上升)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板:作用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升国旗时使用定滑轮有什么作用?(使工作方便) (二)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 1、师:定滑轮能不能省力呢? 2、生猜测。 3、请各小组讨论利用现有的器材怎样证明你们的猜测呢?(讨论、汇报)怎样才能证明定滑轮省力? 4、实验操作方法 (1)组装定滑轮。将滑轮挂在支架上,使其成为一个定滑轮,把细绳挂在定滑轮的槽内。 (2)在细绳的左端挂上钩码当作重物。

六年级科学上册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教科版

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 2、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 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

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 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4、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5、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5N的力。 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3)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4)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六( 2)执教教师日期:2月 19日 实验名称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分析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 实验目标实验器材注意事项 实 验 过 程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放大镜 .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 .柱形 .球形透明器皿 .铁丝 .水 不要摔坏放大镜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老师分发材料.讲清放大镜的构造. 作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正用及用途 .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边巡视边指导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 大镜观察的不同 . 用不同信数的放大镜观 察物体 . 实验结论放大镜不仅使物体的图像放大了.还能观察到很多细节 . 回顾与反思通过实验 .学生知道了放大镜的特点及作用.效果较好 . 城关四小科学实验报告 班级:六( 2)执教教师日期:2月 26日 实验名称用不同信数的放大镜观察物体

1/21

实验分析实验目标实验器材注意事项 实 验 过 程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 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放大镜 .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 .柱形 .球形透明器皿 .铁丝 .水 不要摔坏放大镜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老师分发材料.讲清放大镜的构造. 作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正用及用途 .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边巡视边指导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 大镜观察的不同 . 用不同信数的放大镜观 察物体 . 实验结论放大镜不仅使物体的图像放大了.还能观察到很多细节 . 回顾与反思通过实验 .学生知道了放大镜的特点及作用.效果较好 . 城关四小科学实验报告 班级:六( 2)执教教师日期:3月5日 实验名称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分析了解洋葱表皮细胞的制作方法 实验目标观察细胞的结构 .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结构的兴趣 实验器材洋葱、小刀、镊子、显微镜、载玻片、磺酒、吸水纸、滴管、培养皿 注意事项不要伤手

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实验教案

实验10:比较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 一、实验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2 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3 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多姿多彩的简单机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理学原理。 2 通过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3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广泛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 定滑轮、动滑轮、弹簧测力计、钩码、刻度尺、铁架台、线绳 三、实验过程: 合作探究 ㈠指导学生认识实验器材。 我们可以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来研究滑轮的作用。 ㈡、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任务。 讲解实验目的、任务: ⑴、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自己想办法组装。 ⑵、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即滑轮有几种它们有什么作用)

㈢、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作好实验记录,填好实验报告单。 教师巡视指导。 ㈣、指导学生研究滑轮的种类及其作用。 1、以下⑴、⑵循环进行多次。 ⑴、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⑵、提问:你认为滑轮有哪几种 ⑶、给几种滑轮命名。 ⑷、提问:各种滑轮分别有什么作用 ⑸、学生讨论。 2、师生共同小结: ⑴、滑轮的种类。【板书: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⑵、各种滑轮的作用。(注意三个方面:①省力;②改变方向;③滑轮越多越省力) 课堂练习: 1.使用定滑轮时,沿竖直方向向下拉;跟沿斜的方向向下拉,所用拉力的大小____ ,这是因为它的力臂 ___ 。 2.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 __ 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 __ ,但不可以 ___ 。 3.滑轮组是把定滑轮和动滑轮 __ 使用的装置,使用时既可以省 _ ,又可以_______ 。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下册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器材、药品: 放大镜、水、小字体的书、昆虫各种小晶体(盐、糖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 1、认识放镜的构造, 了解放大镜的应用。 2、用放大镜瞧书、报纸等(自己的发现) 3、了解其它有方大功能的物体, 水滴放大镜。 4、用放大镜观察昆虫, 了解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5、用方、放大镜观察晶体。(盐、白糖) 实验结论: 在放大镜下瞧到的物体比实际的大得多。

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名称:奇特的身体构造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实验器材: 放大镜2 只、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1 套 步骤: 1、观察昆虫的触角: 发现触角不就是一根直的,而就是一节一节的; 2、苍蝇的眼: 发现不就是一个,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 3、蝴蝶的鳞片: 彩色的鳞片其实就是扁平的细毛; 4、蟋蟀的外壳: 光滑的外壳上,还有许多“小刺”; 5、苍蝇的脚: 脚的底端有“吸盘”, 所以可以在天花板上倒立 结论: 我认为观察的小昆虫与肉眼大不相同, 借助放大镜, 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

美丽的晶体 实验名称: 美丽的晶体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实验器材: 药品: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放大镜、实验方法与步骤 1、用肉眼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 2、再用放大镜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实验结论: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 但它们都很有规则。

制作晶体 实验名称:制作晶体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实验器材: 放大镜2 只、食盐20 克、白糖20 克、碱面20 克、味精20 克、滴管 4 支、玻璃片 4 片、100ml 烧杯 4 只我的猜测: 小颗粒的晶体形状与大颗粒的形状应该就是相同的 步骤: 1、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50ml 的清水, 2、分别加入食盐、白糖、味精、碱面, 搅拌, 使其溶化 3、分别用滴管汲取它们的饱与溶液, 滴在玻璃片上,让水分自然蒸发 4、用放大镜观察玻璃片上晶体的形状观察到的现象: 这四种晶体的几何形状就是不同的 结论: 我认为不同物质的晶体颗粒的形状就是不同的, 同种物质的大小颗粒,晶体的形状就是相同的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知识改变生活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城关四小科学实验报告 班级:六(2) 执教教师:叶显飞日期: 2月19日实验名称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分析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 实验目标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器材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柱形,球形透明器皿,铁丝,水 注意事项不要摔坏放大镜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老师分发材料,讲清放大镜的构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正 实作用及用途,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验边巡视边指导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 过大镜观察的不同。 程用不同信数的放大镜观 察物体。 实验结论放大镜不仅使物体的图像放大了,还能观察到很多细节。回顾与反思通过实验,学生知道了放大镜的特点及作用,效果较好。 ----------------------------知识改变生活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知识改变生活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城关四小科学实验报告 班级:六(2) 执教教师:叶显飞日期: 2月26日实验名称用不同信数的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分析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实验目标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器材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柱形,球形透明器皿,铁丝,水 注意事项不要摔坏放大镜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老师分发材料,讲清放大镜的构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正 实作用及用途,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验边巡视边指导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 过大镜观察的不同。 程用不同信数的放大镜观 察物体。 实验结论放大镜不仅使物体的图像放大了,还能观察到很多细节。回顾与反思通过实验,学生知道了放大镜的特点及作用,效果较好。 ----------------------------知识改变生活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知识改变生活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城关四小科学实验报告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5.定滑轮与动滑轮 【教材简析】 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在本单 元的前面几课学习中,孩子们已经认识了杠杆与轮轴两种机械,本课是在此基础上认识 定滑轮与动滑轮两种机械,并将分别通过观察钩码数量和用测力计测量两种方法研究定 滑轮与动滑轮的省力情况,同时,本课也为后续的学习《滑轮组》奠定基础。 本课的教学内容共有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旗杆顶部的滑轮(定滑轮) 做一个模拟升旗的装置:可以用铁架台做支架,把定滑轮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 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旗帜就会随着绳子 上升。这里强调通过演示让学生观察、体验这种向下拉绳子而旗帜能够向上升的现象, 初步认识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定滑轮能不能省力呢?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自主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用铁架 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 绳子平衡时,两端的钩码数相同,由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请注意滑轮受到的摩 擦力不能太大,否则会产生不同数量的钩码也平衡的现象)。 第二部分:会移动的轮子(动滑轮) 人们在搬运货物时,常使用一种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来搬运,这种随重物移动的 滑轮叫动滑轮。 动滑轮有什么作用?它和定滑轮有什么不同?这里可以参照研究定滑轮的实验进行,如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这里可用橡筋或 测力计),动滑轮下挂重物。 【学情分析】 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杠杆与轮轴两种机械的学习过程,对机械的 学习方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历,知道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机械是否可以省力,为 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校里每周都要进行升旗仪式,这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生活场景,但是由于定滑轮 的位置较高,真正看清的孩子不多,实际应用中动滑轮和定滑轮常组合在一起使用,因 而学生对这类机械的感性认识是比较缺乏的。

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实验: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教案

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实验目的: 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实验原理: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受到的重力,再测出通过滑轮使物体保持平衡的力,比较它们的大小和方向的关系。 实验器材: 滑轮、弹簧测力计、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 实验一、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按如图1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图1 2.在定滑轮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F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 1 2 3 5.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验二、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按如图2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图2 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状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F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 1 2 3 4.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分析评估: 通过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杠杆变形分析,理解定滑轮不省力而动滑轮省一半力的结论。 如图3(a)所示是一个定滑轮的杠杆变形示意图。假定在某一瞬间滑轮静止不动,定滑轮的轴心为支点(支点不动),动力、阻力作用点分别在绳子与轮相切的圆周边缘。显然,动力臂、阻力臂都等于圆的半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故F=G,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图3 如图3(b)所示是一个动滑轮的杠杆变形示意图。假定在某一瞬间滑轮也静止不动。支点在一边绳子与轮相切的位置,支点上下移动,而动力作用点在绳子与轮相切的另一边,

六年级下实验报告单答案2015

班级小组长报告日期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目的: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所需器材:放大镜2只【3X、5X 各一】/每组 实验步骤、过程及分析: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书上的字 把放大镜放在字的上方,逐渐向外移动,发现透过镜片后,字体变大了; 2、用放大镜观察钱币上的微缩文字 将放大镜放在钱币的微缩文字上方,可以看到微缩文字为“RMB 100”, 而不用放大镜却看不清楚; 3、用放大镜观察照片: 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一只小鸟的照片,可以看到鸟的羽毛上的小绒羽,而 只用肉眼看,却不能发现; 4、用放大镜观察电脑、电视机的屏幕: 用10X的放大镜观察屏幕上的图像,发现图像都是由红、蓝、绿三种 色点组成的,单看屏幕的一块地方,根本就不是画面。观察到的现象: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比肉眼看的清晰,原来不能看到的细微之处也能看清了 结论:我认为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 许多细节。

班级小组长报告日期 实验名称: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目的:认识到昆虫有它独特的特征 所需器材:放大镜2只、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1套 实验步骤、过程及分析:步骤: 1、观察昆虫的触角:发现触角不是一根直的,而是一节一节的; 2、苍蝇的眼:发现不是一个,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 3、蝴蝶的鳞片:彩色的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4、蟋蟀的外壳:光滑的外壳上,还有许多“小刺”; 5、苍蝇的脚:脚的底端有“吸盘”,所以可以在天花板上倒立 观察到的现象:观察的小昆虫和肉眼大不相同,借助放大镜,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 结论:我认为用放大镜观察的小昆虫和肉眼大小不相同, 借助放大镜,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全册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黄柏中心小学许林峰 一、实验教学总目标: 1、打开学生新的视野,拓宽学生观察、研究认识世界的窗口,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激发学生们对科学更大的兴趣;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2、引导学生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适当加大探究活动的自主性和开放性;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物质变化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对小学生阶段科学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和梳理,对科学探究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更深入的理解; 3、培养学生正确地看待自然,了解宇宙的其他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了解和关注人类面临的其他一些环境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并引导他们开展考察家乡环境、制定保护环境的班级活动方案和个人环保行动计划,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科学素养理念。 二、本学期目标: 本学期主要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获取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制作、饲养、栽培等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及学科

学、用科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追求新知等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做到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和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并举,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具体要求: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通知单 课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实验名称 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规范操作要点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备注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

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实验通知单 课题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实验名称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规范操作要点 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

《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报告.doc

实验时间:2013年10月21日 实验名称:定滑轮和动滑轮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认识他们的作用不同。 实验器材:铁架台、长线、滑轮、钩码、测力计 内容:一、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定滑轮 1、模拟升旗的装置,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2、做定滑轮有什么用的实验,并记录数据。 二、研究会移动的滑轮——动滑轮 1、组装一个动滑轮实验装置,用它提升重物,测量用了多大的力,记录数据,看看动滑轮有什么用?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定滑轮不能改变力的大小,但是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是能够改变力的大小,能省力。 实验时间:2013年10月21日 实验名称:定滑轮和动滑轮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认识他们的作用不同。 实验器材:铁架台、长线、滑轮、钩码、测力计 内容:一、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定滑轮 1、模拟升旗的装置,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2、做定滑轮有什么用的实验,并记录数据。 动滑轮作用实验表 三、研究会移动的滑轮——动滑轮 1、组装一个动滑轮实验装置,用它提升重物,测量用了多大的力,记录数据,看看动滑轮有什么用? 动滑轮作用实验表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定滑轮不能改变力的大小,但是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是能够改变力的大小,能省力。 实验时间:2013年10月21日 实验名称:定滑轮和动滑轮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认识他们的作用不同。 实验器材:铁架台、长线、滑轮、钩码、测力计 内容:一、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定滑轮 1、模拟升旗的装置,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2、做定滑轮有什么用的实验,并记录数据。 四、研究会移动的滑轮——动滑轮 1、组装一个动滑轮实验装置,用它提升重物,测量用了多大的力,记录数据,看看动滑轮有什么用?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定滑轮不能改变力的大小,但是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是能够改变力的大小,能省力。 实验时间:2013年10月21日 实验名称:定滑轮和动滑轮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认识他们的作用不同。 实验器材:铁架台、长线、滑轮、钩码、测力计 内容:一、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定滑轮 1、模拟升旗的装置,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2、做定滑轮有什么用的实验,并记录数据。 五、研究会移动的滑轮——动滑轮 1、组装一个动滑轮实验装置,用它提升重物,测量用了多大的力,记录数据,看看动滑轮有什么用? 动滑轮作用实验表

中考科学滑轮和滑轮组知识点总结

动滑轮 考点复习 (二)滑轮、滑轮组 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速度v F ) = 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速度 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1 2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 拉力F= 1 2(G 物+G 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1 n 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 n (G 物+G 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n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 物+G 动) / F 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 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考点2、滑轮 1、 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速度v F ) = 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速度v G ) 1 1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城关四小科学实验报告 班级:六(2) 执教教师:叶显飞日期: 2月19日实验名称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分析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 实验目标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器材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柱形,球形透明器皿,铁丝,水 注意事项不要摔坏放大镜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老师分发材料,讲清放大镜的构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正 实作用及用途,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验边巡视边指导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 过大镜观察的不同。 程用不同信数的放大镜观 察物体。 实验结论放大镜不仅使物体的图像放大了,还能观察到很多细节。回顾与反思通过实验,学生知道了放大镜的特点及作用,效果较好。 城关四小科学实验报告 班级:六(2) 执教教师:叶显飞日期: 2月26日实验名称用不同信数的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分析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 实验目标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器材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柱形,球形透明器皿,铁丝,水 注意事项不要摔坏放大镜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老师分发材料,讲清放大镜的构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正 实作用及用途,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验边巡视边指导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 过大镜观察的不同。 程用不同信数的放大镜观 察物体。 实验结论放大镜不仅使物体的图像放大了,还能观察到很多细节。回顾与反思通过实验,学生知道了放大镜的特点及作用,效果较好。 城关四小科学实验报告 班级:六(2) 执教教师:叶显飞日期: 3月5日实验名称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分析了解洋葱表皮细胞的制作方法 实验目标观察细胞的结构,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结构的兴趣实验器材洋葱、小刀、镊子、显微镜、载玻片、磺酒、吸水纸、滴管、培 养皿 注意事项不要伤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老师分发材料,讲清切片制作方法,用小刀将洋葱表成表皮剥 实及操作步骤,边巡视边指导下一薄层,用显微镜观察, 验制作洋葱切片,将切片放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镊子、滴管、载玻片、针、盖玻片、吸水 纸、纱布。 实验方案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用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 3、用滴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4、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上撕下一小片表皮。 5、将撕下的表皮放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针将其展开。 6、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先将一边接触载玻片的水滴边缘再慢慢把盖玻片放平,制成临时切片。 7、将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上,调整显微镜与临时切片位置,调好后组织学生顺序观察。 8、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实验现象:即使是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位,它的细胞结构也是不一样的 实验结论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实验二:摆的秘密

实验名称:摆的秘密 实验材料: 放座支架、单摆(小铁锁或螺丝帽)、细线、橡皮泥、秒表 实验方案实验一:把单摆挂在方座支架上,反复实验多次,观察记录在相同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 实验二: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1.在方座支架上挂两个摆,摆线长短相同,摆锤重量不同,观察记录在相同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 2在方座支架上挂两个摆,摆锤重量相同,摆线长短不同,观察记录在相同时间内摆摆的次数。 实验现象:实验一:同一个摆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相同。 实验二:1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2、摆线短的摆动的次数多,摆线长的摆动的次数 少 实验结论实验一: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实验二: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线短摆动的快,摆线长摆动的慢。 实验三:模拟钻木取火实验 实验名称: 模拟钻木取火实验

六年级科学 《定滑轮和动滑轮》

六年级科学《定滑轮和动滑轮》 六年级科学《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科学探究: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定滑轮和动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2、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②科学知识:3、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 4、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能有机会与同学们共上一节科学课,我感到非常高兴,所以特地为同学准备了一首歌曲,请同学欣赏。 2、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

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 3、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 要研究的问题 定滑轮是否能省力 预测 是()否()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可附图)

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 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 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4、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5、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5N的力。 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3)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