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矿山建设指南171220

绿色矿山建设指南171220
绿色矿山建设指南171220

T/CMAS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中国矿业联合会团体标准

T/CMAS 2017-0001

固体矿产绿色矿山建设指南

Construction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ine of Solid Mineral 2017-12-21发布2018-01-01实施

目次

前言 .............................................................................................................................. I 引言 .............................................................................................................................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总则 (1)

5矿山规划 (2)

6矿山开采 (3)

7选矿 (4)

8矿山固体废物处置及其综合利用 (4)

9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 (5)

10科技创新与数字化(智能)矿山建设 (6)

11企业文化与和谐矿区建设 (7)

前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矿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矿业联合会秘书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矿业联合会,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引言

为加强我国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绿色矿山建设,满足矿山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及政府管理部门的需要,中国矿业联合会特制定本指南。本指南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完善矿山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助于优化矿山总体规划和合理布局,充分节约资源、有效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促进矿山企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固体矿产绿色矿山建设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绿色矿山建设的基本要求,涵盖矿山建设期、运行期和关闭期全过程的建设活动。包括新建矿山、改扩建矿山、在建矿山的采矿工程、选矿工程、公辅工程尾矿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开发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Z/T 0272-2015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DZ/T 0287-2015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DZ/T 0285-2015矿山帷幕注浆规范

TD/T 1036-2012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TD/T 1031-2011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

TD/T 1044-2014生产项目土地复垦验收规程

3术语和定义

3.1绿色矿山

在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中,将对矿区及周边环境的扰动控制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开采方式科学,资源利用高效,企业管理规范,生产工艺环保,矿山环境优美,企业社区和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2固体矿产

固体矿产是指,在地表或地壳内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现实经济意义或潜在经济意义的固体自然富集物。

固体矿产资源包括能源矿产中的煤、油页岩、石煤、天然沥青、铀、钍;金属矿产的全部;水气矿产、二氧化碳之外的非金属矿产。

4总则

4.1 基本原则

1)矿山环境保护与矿山效益并举,重在环境保护;

2)尊重自然、尊重现状、因地制宜,构建和谐绿色矿山;

3)依靠科技进步、鼓励科技创新、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科学化、规范化;

4)坚持开源节流,节约优先,提高“三率”指标,严格限制“三废”及噪声排放;

5)建设环境友好型矿山,推行清洁生产。

4.2基本要求

1)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符合有关规划和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以及相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等要求;

2)依法取得相关许可证件,证照齐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缴纳税费,建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金;

3)土地、林地和草地征(租)用手续完备,建设项目竣工通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验收,安全生产设施通过安全监察部门“三同时”审查和验收;

4)三年内未受行政处罚,未发生严重违法事件和重大生环境与安全事故;

5)按照规定,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等相关规划;

6)诚信经营,及时填报公示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

4.3管理规范

1)制订有切实可行的绿色矿山建设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得力;

2)组织机构健全,分工明确,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和投入

到位;

3)制定有完善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生态重建、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和

保障措施;

4)推行企业健康、安全、环保认证和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实现矿山管理科学化、制度

化和规范化。

5矿山规划

5.1矿区总体规划

矿区规划建设布局合理,标识、标牌等规范统一,清晰美观;

矿区主要运输道路实现硬化,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开采区、选矿厂、运输系统、办公区、生活区等区域实现洁化、绿化、美化;

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面积的100%;

生产区具有完善的“三废”处理设施,办公区、生活区具有完善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三废”排放应满足相关环境标准要求,实现矿区环境“花园式”。

5.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矿山编制了与矿山生产规模相一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在具体的开采方案、防治水方案、选矿方案、综合回收及综合利用方案等设置中,充分考虑项目各个阶段工作,合理采选、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文明环保相结合的要求,统筹规划及设计优化,防止因设计不系统不合理而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减轻开发利用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国土资源部已经发布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标要求(包括试行)的矿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设计有关指标,未发布用“三率”最低指标要求的矿种,相关指标设计应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5.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自行编制或委托机构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5.4矿区绿色矿山发展规划

开采矿区应编制绿色矿山发展规划,明确矿山绿色建设目标和投入要求。

采矿区编制绿色矿山发展规划应满足本标准的相关要求,并按规划内容、目标和进度安排组织实施。

6矿山开采

6.1总体要求

矿山开采应根据自然条件及安全文明、环境保护等管理要求进行规划布置,选择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采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尽可能降低矿山开采造成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控制并减少矿产开采能耗、物耗、水耗。

矿区道路应统筹规划,兼顾矿区居民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开采矿山环境保护治理,应当在采前构建预防性生态功能圈,增强区域生态功能,使其具有抗开采扰动的能力;采中创新生态保护性开采技术,减小资源开采对地表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后进行生态修复与生态功能优化,构建永续利用的生态资源。

6.2露天开采

露天开采应针对不同的矿体赋存条件,选择合理的露天开采技术,合理设计剥采比,不得采用露天矿浅眼爆破等国家明文规定的限制和淘汰技术。

岩石穿凿,应采用湿式凿岩设备或配备除尘装置,对凿岩设备通过消声、减震、阻隔等措施降低噪音。

不断改进爆破工艺,爆破区实现人工降雨或雾炮、喷洒表面活性剂溶液等方式降低爆破粉尘产生。

采用喷雾、洒水、加设除尘装置、全封闭皮带运输等措施处置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遗撒,做到矿区扬尘环境影响小。

矿山开拓尽可能减少土地的占用和树木及植被的破坏,可用于种植的地表土及第四系覆盖层应单独堆存,做为后期植被恢复用土,及时复土植被。

开挖的土石、围岩等建设期固体废物应按规划和设计安排分类处置,处置方式按照“8固体矿山废物处置”进行。

对于石灰石、硅质原料、砂石骨料等露天开采矿山,开采方式应符合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求,做到资源充分利用。

鼓励有条件矿山研究利用声波技术、荷电水雾技术、磁化水喷雾等方法来进行降尘。6.3地下开采

应根据矿体赋存条件,采用科学合理的采矿方法,优化采场结构、凿岩、爆破等参数,有效控制并降低开采贫化率、损失率,提高回采率,优先采用充填采矿方法;

煤炭矿山的生产、运输、存储、地面实行全封闭管理。

岩石钻凿和矿岩爆破,通过采用预先湿润围岩、合理风速通风、湿式打眼、掘进前后洒水、在掘进头配局部除尘机、锚喷作业配备除尘机等方式,实现井巷开拓和爆破除尘;

采用在矿山机械设备安装消声器、隔声罩、合理设计机械位置、机房安装隔音材料等方式,控制矿山机械噪声;

鼓励建立地下开采水环境监测控制系统,防止地下水污染;

建立地下应急安全系统,有相应的应急保护和紧急避险设备。

6.3.2共伴生矿产开采

涉及多种资源共伴生矿山,应坚持主矿产开采的同时,回收共伴生矿产,开发不得对共伴生资源造成破坏和浪费;

涉及多种资源重叠共生的,应坚持先上后下,逐层开采,不得对其他资源造成破坏和浪费;

煤矿应注意提高瓦斯抽采利用率,采取先抽后掘,先抽后采,保持“抽掘采”平衡,合理利用矿井瓦斯,对煤炭共伴生的高岭土、油页岩等资源要有合理利用和处置工艺,应做到综合回收和综合利用。

7选矿

7.1选矿方案设计

矿山应合理选择选矿方法,优化选矿工艺,改善碎磨流程,合理使用浮选药剂,提高选矿回收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得采用国家明文规定的限制和淘汰选冶技术,鼓励采用先进、节能、环保的高新选冶技术。

7.2选矿工艺指标要求

鼓励规模化集中建厂,集中选冶,实现矿废结合或矿化结合,综合利用资源。

各矿种选矿回收率、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率,不得低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设计指标。选矿工艺应尽可能减少有毒有害试剂的使用、降低用量。

鼓励煤矿原煤应选尽选,提高精煤质量。

鼓励采用联合选冶工艺对复杂共伴生金精矿进行处理,提高金属和有用矿物等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对难选冶矿石鼓励采用生物氧化、原矿焙烧等预处理技术,禁止采用混汞、小规模独立堆浸等提金方法。

鼓励非金属矿山企业,开展深精加工,发展高端产品。

7.3选矿废水排放指标要求

对选矿产生的废水,应按照9.1中的要求进行循环使用,力求闭路循环,节约水资源。

废水排放,必须能符合国家相关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在国土开发密度较高、环境承载力较弱或水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水污染问题而需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区域,应严格遵守相关政府部门有关规定,控制矿区选矿废水的排放。

8矿山固体废物处置及其综合利用

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来处置矿山固体废物。鼓励大中型矿山废石不出坑,尾矿井下填充,或固废其他方式利用,减少土地占用。

8.1固体废物堆积场所选址

矿山固体废物和尾矿堆积场所选址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1)库址离矿井、选矿厂要近,最好位于矿山和选厂的下游方向。可使尾矿输送距离缩短,扬程小,且可减少对选厂的不利影响;(2)尽量远离居民区、水源地、及重点保护区,如不能则尽量位于下游方向;(3)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田,不迁或少迁村庄;(4)未经技术论证,不宜位于

有开采价值的矿床上部;(5)尽量避免有不良地质现象的区域;

8.2固体废物堆放

对废石、尾矿等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安排专用、规范的堆积场所,符合安全、环保、监测等规定,采取防扬散、防渗漏或其他防止二次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流泻到划定矿区范围外或造成污染;

在可能产生大气污染的矿山固体废弃物堆放场所,应采取封闭、遮挡、洒水、喷洒覆盖剂等方式抑制粉尘污染,对于煤矸石山应采取分层压实堆放、边坡绿化、孔隙中灌注石灰浆、黏土浆等方式隔绝空气,抑制自燃;

对于可能对水体产生污染、危害较重的固体废物应采取专门堆放措施,对固体废物堆放处及其周围的地表、地下水质进行动态监测,预防固体废物污染水体;

每年自行对尾矿库、排土场(废石场)、废渣场、矸石山等堆场、边坡进行不稳定边坡和土壤环境破坏监测,确保消除诱发滑塌、矸石流等潜在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隐患,灾害、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

尾矿产生的粉尘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置;

8.3固体废物堆积场所安全管理

尾矿库的建设、运行、回采、闭库和监督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废石和尾矿的临时堆积场所和永久堆积场所应符合相关规划和设计要求。

8.4固体废物回填

具备回填条件的露天采坑区,在保证不产生二次污染的前提下,鼓励利用矿山固体废弃物用于填充采空区、治理塌陷区等;对于地下开采的矿山,因矿制宜采用适用的填充开采技术。

8.5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矿区应针对尾矿和采出废石编制综合利用评价报告,采取各种方式实现对尾矿和采出废石最大限度地资源化利用;

结合矿山本地实际情况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构成的反馈式循环产业链,实现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煤炭矿山应通过利用煤矸石发电、生产建筑材料、生产化工产品、生产肥料、回填复垦等资源化利用方式实现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非煤矿山应通过回收尾矿有用金属、利用尾矿生产建筑材料、废石提取有价金属、废石用作回填充料等方式实现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矿山对在露天剥离中出现的暂无利用价值的矿物(较低品位)集中堆放,避免资源浪费。9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

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义务,做到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管理,确保矿区环境得到及时治理和恢复。

9.1矿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建立规范完备的水循环处理设施和矿区排水系统,充分利用矿井水,循环使用选矿废水;

地下开采应积极使用保水开采、矿山帷幕注浆等技术方法,尽量减少对矿山开拓和开采过程中对矿区含水层破坏;

采选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应经过固定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分质循环利用,力求实现闭路循环,节约水资源,未循环利用的部分应处理达标后排放;

对矿山地表水体、地下矿山直接排放的废水实施水环境监测,预防矿山水环境破坏;

煤矿矿山生产过程中应从源头减少废水生产,实施清污分流、充分利用矿井水,循环利用洗煤废水,废水重复利用率应达到85%以上,矿坑涌水在矿区充分自用前提下,经处理达标后,可作为生态、农田、场区绿化等用水;

金属矿山矿井水重复利用率不得低于85%,干旱隔壁沙漠等特殊地区选矿水重复利用率不低于50%;

化工矿山废水处置率应达到100%,西北缺水地区尾矿水、老卤利用率不低于95%;

加强煤水双资源型矿井建设与开发工作,要充分利用矿区排水、供水、生态环保三位一体优化结合和井下清污水分流分排等技术,变害为利,变废为宝,综合解决采矿、保水、生态环保三者的矛盾与冲突。

9.2矿区地质灾害防治

矿区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严格落实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评估结果,并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中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强化矿区地质环境监测活动,消除因矿山生产活动造成的不稳定边坡、采空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隐患;

9.3矿区废气及噪声排放控制

按照“减量化、少排放”的原则,矿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噪声等应得到有效处置;矿区开拓和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和噪声控制按6和7中有关要求执行。

柴油动力设备应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尾气排放符合国家环保排放标准;

矿区机械设备应安装消声装置或场地修筑隔音设施,降低施工噪音;

在居民集中区附近,有噪声污染的机械设备应远离居民区或采用建筑物隔离,夜间20点后应停止有噪声影响的矿山作业;

9.4矿区土地复垦

在矿山环境治理过程中,土地复垦活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有关规划,严格按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及相关行业标准要求进行,按计划、按期完成各阶段土地复垦工作量,提交达到质量要求的恢复后的场地绿化景观成果。

鼓励有条件的矿山应探索开展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工作。

9.5矿山闭坑

有矿山闭坑设计和实施方案。对矿山闭坑后土地资源的利用有规划,除矿区土地复垦之外,有条件的可以规划为矿山公园、科普基地等。

矿山开采主体必须对达到矿山闭坑条件的采空区,提出矿山闭坑报告及有关采掘工程、不安全隐患、土地复垦利用、环境保护的资料,并按规定报请审查批准。

10科技创新与数字化(智能)矿山建设

10.1矿山科技创新投入

鼓励结合矿山核心主业,建立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创新团队,矿山的研究开发资金投入不低于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1%。

10.2生产技术工艺装备现代化

应加强技术工艺装备的更新改造,采用高效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及时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工艺和设备,符合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

10.3矿山开采机械化

鼓励推进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实现矿山开采机械化,选冶工艺自动化,关键生产工艺流程数控化率不低于70%。

10.4生产管理信息化

应采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智能技术,实现矿山企业经营、生产决策、安全生产管理和设备控制的信息化。

10.4矿山安全管理自动化

有安全监测系统平台,鼓励安全监控系统智能化,对尾矿库、排土场(废石场)、废渣场等堆场、边坡安全实行在线监控;对废气、废水污染控制系统实现在线监测;

鼓励建设公辅设施中央变电所、水泵房、风机站、空压机房、皮带运输巷等场所固定设施,实现无人自动化系统值守。

11企业文化与和谐矿区建设

11.1构建矿山企业诚信体系

矿山生产经营活动、履行社会责任等应坚持诚实守信。

1)应在企业官方网站等易于社会公众了解的渠道公开披露有关企业建设和生产相关

的环境、健康、安全和社会影响的信息;

2)企业自觉接受社会团体、新闻媒体和公众监督,并建立重大环境、健康、安全和社

会风险事件申诉—回应机制。

11.2坚持企地共建、利益共享、共同绿色发展的办矿理念

1)因地制宜、积极有效的促进对矿区群众的教育、就业、交通、生活、环保等支持力

因度,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矿区和谐、社会稳定,实现办矿一处,造福一方;

2)及时受理并回应项目建设或矿山运营所在地民众、社会团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诉

求。

3)有矿山和社区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公布矿山环境监测结果。

11.3加强对职工和群众人文关怀

1)创建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培育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发展理念和

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2)建立健全职工技术培训体系、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3)遵守矿区所在地乡约民俗,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及信仰,加强利益相关者交流互动,

及时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纠纷,不得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

4)企业职工满意度和矿区群众满意度不得低于80%。

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砂石行业绿色矿山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主体有采矿权资质并生产机制砂石的新建、改扩建和生产矿山的绿色矿山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6722爆破安全规程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13306标牌 GB14161矿山安全标志 GB/T14684建设用砂 GBT14685建设用卵石、碎石 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8452破碎设备安全要求 GB50187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 GB51186机制砂石骨料工厂设计规范 AQT900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HJ651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 JC/T2299机制砂石生产技术规程 TD/T1036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绿色矿山green mine 在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中,实施科学有序开采,对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扰动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实现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的矿山。 3.2 矿区绿化覆盖率green cover age rate of the mining area 矿区土地绿化面积占矿区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矿区专用道路两侧绿化带等厂界内可绿化面积的百分比。 3.3 研发及技改投入inpu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企业开展研发和技改活动的资金投入。研发和技改活动包括科研开发、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改造和推广,设备更新,以及科技培训、信息交流、科技协作等。 3.4 机制砂石manufactured aggregate 机制砂石是由原生矿产资源经杋械破碎、筛分、整形等工艺加工制成的砂石颗粒。其中粒径大于4.75mm称为机制石,也称粗骨料;粒径小于4.75m的称为机制砂,也称细骨料。 3.5 绿色生产green production 指以矿产资源清洁高效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的生产方式,其特点是采用高效、安全、节能环保、智能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生产效率髙;采取节能减排措施,使生产中粉尘、废水、噪音的排放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实现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高,产品质量好。 3.6 绿色运输green transportation

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评分表)

附件1 集团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评分表) 序号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得分扣分备注1.营业执照合法有效,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与实际相符,并定期年检(分值 1 分); 2.《采矿证》合法,在有效期内,未存在超层越界、超规模采矿现象(分值3 分);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经评审备案(分值1 分);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和土地复垦方案》经评审备案(分值 1 分); 5.及时缴纳矿产资源税费(分值 1 分); 一依法依规 6.建设项目临时、永久用地手续合法,及时缴纳占用土地各项费用(分值1 分); 7.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经行政审批,并经合规验收,涉及变更的已完善相应手续(分值 1 分); 8.《安全生产许可证》在有效期内,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与采矿证一致(分值3 分); 9.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经行政审批,并经合规验收,涉及变更的已完善相应手续(分值2 分); 10.有相应《排污许可证》,在有效期内,所排污染物与排污许可证要求一致(分值1 分); 1

附件1 集团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评分表) 序号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得分扣分备注 11. 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设施设计经行政审批,并经合规验收,变更的已完善相应手续(分值 1 分); 12.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经行政审批,并经合规验收,涉及变更的已完善相应手续(分值 1 分); 13. 建设项目使用临时、永久林地手续合法,均取得《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分值 2 分); 一依法依规 14.有《取水许可证》,在有效期内,取水源、取水量与证要求相符(分值 1 分); 15.三年内没有发生因生产经营而导致本单位刑事犯罪(分值3 分); 16.三年内没有受到州(市)级以上的行政处罚(分值1 分); 17.三年内受县级行政处罚在 2 次(含)以下(分值1 分)。 1. 积极加入并自觉遵守《绿色矿业公约》(分值1 分); 二规范管理 2. 制订有切实可行的绿色矿山建设方案(目标明确,措施得当,责任到位,成效显著)(分值 2 分); 3.推行健康、安全、环保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取得相应证书(分值2 分);

绿色矿山建设方案实施报告

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

第一章前言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1996年8月2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5、《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专项规划》(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11〕184号); 6、《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10〕146号); 7、《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10]119号); 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国土资厅函[2011]574号); 9、《绿色矿山公约》; 10、《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第三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国土资厅函[2012]423号);

第二章矿山现状 矿以保护环境、资源利用和社区和谐作为绿色矿山建设的工作核心,以绿色生态助推五沟矿发展的理念为引导,积极探索和践行绿色矿山建设之路,在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和企业文化等九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矿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建矿,矿产资源开发活动按照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较好地完成了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指标,2009年、2010年、2011年采区回采率分别为80.4%、82.3%和81.6%,均高于当年国土部门的核定值,并在国内同类地质条件下煤炭开采中处于先进水平。同时,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坚持探索,开展了含水层下矸石充填开采试验研究工作,可将主采煤层10煤层开采设计留设的60-91m的防水煤岩柱,缩短到18.5m以内,全矿井可盘活呆滞煤量3155万吨,可延长矿井服务年限40年,有效减少塌陷对耕地的破坏,避免矸石对地表生态环境的破坏。据不完全统计,每采出1万吨煤造成3至4亩的塌陷,沉陷有时甚至达8亩,矸石每万吨占地0.8亩,如果矿山全部采用充填开

2018年关于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

关于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 为现固提升矿山企业综合整治成果,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平,进一步改善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促进我市矿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依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方案>的通知》(内政发[2017]111号),7月23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市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 《方案》明确,大力推进全市绿色矿山建设,到2020年,全市矿山基本达到绿色矿山建设基本要求,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矿山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矿区土地复垦水平全面提升,矿山企业与地方关系和谐发展,矿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全市基本形成绿色矿山格局。2018年底,新建矿山要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生产矿山要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加快改造升级,限期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积极争取构建自治区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启动创建一批绿色勘查示范项目。2020年前,完成7个自治区级绿色矿山建设,提高综合利用率,各类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形成绿色矿山新格局。到2025年全部达到国家或自治区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不符合绿色矿山标准的矿山企业逐步退出市场。 采取四项措施,确保工作落实。 一是示范带动,促成绿色矿山新格局。将清水河县天赐源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炭矿山建成我市首批自治区级绿色矿山,引领带动全市绿色矿山建设。至“十三五”期末,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形成,大中型矿山企业和主要水泥用灰岩(大理岩)、煤炭矿山企业达到绿色矿山企业建设要求,其他小型矿山和小矿企业按照绿色矿山条件严格规范管理。 二是科技引领,建成高效绿色矿山。以绿色矿山建设为契机,提高矿业领城的集中度和科技水平,促使矿山企业不断通过科技创新,开发和引进采、选、冶、加等方面的先进技术,持续降低矿山生产成本,提高可山生产效率。同时谋划初级矿产品的深加工,增强矿产品的附加值,促使矿山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实现绿色矿山的转型升级。 三是落实责任,推进生产矿山达标建设。2018年8月底前,各旗县区要完成矿山环

创建绿色矿山的实施方案

创建绿色矿山的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市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切实加强绿色矿山创建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X省X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国土资源部等六部委《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国土资规〔X〕X号)等,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创建绿色矿山,以资源合理利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矿地和谐为主要目标,通过政策激励,强化政策引导,落实企业责任,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进绿色矿山创建活动。力争到X年完成一批示范试点矿山创建工作,形成一批可复制、能推广的新模式、新机制、新制度,基本形成全市绿色矿山建设新格局,构建绿色矿山发展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要求,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保障矿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坚持规划统筹、政策激励、试点先行、整体推进,鼓励矿山

企业先试先行,走绿色矿山发展道路,努力构建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 坚持政府支持引导,营造有利于促进绿色矿山创建的政策、经济、社会等外部环境,推动绿色矿山建设。 在矿山企业自愿申报基础上,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遴选出符合条件的矿山企业。 三、任务要求 (一)严格创建标准。申报绿色矿山的企业应当证照齐全,合法经营,按时、足额缴纳国家有关税费;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矿产资源规划最低开采规模要求和准入条件;有相关部门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土地复垦方案》和《矿山水土保持方案》,并按方案落实相关防治措施;近三年内未受到相关的行政处罚,未发生严重违法事件、安全责任事故和重大地质灾害,无因矿山企业主观原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纠纷。 (二)明确创建程序。拟创建绿色矿山的企业应提交申报材料,经县区国土部门初审、市国土局复审后,矿山企业应结合实际编制创建方案并开展创建工作。完成创建任务的矿山企业要及时向县区国土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由县区国土部门现场核查并加注意见后上报市国土局。市国土局负责组织有

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一、基本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运营正常,持有有效的《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土地和林地相关使用手续完备。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符合广西和当地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政策要求,符合采矿权设置及出让管理规定及国家和广西相关产业政策;诚信经营,及时填报并公示矿业权人开采信息,年内未被列入异常名录。 (三)全面履行采矿权人法定义务,依法纳税、依规缴费,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足额缴纳土地复垦费,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基金。 (四)编制有审查通过的储量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土地复垦方案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矿山安全设施设计方案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等。 (五)至评估基准日3年内未发生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行为、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以及突发环境事件等,无因矿山企业原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纠纷,无因矿山开采引发的重大地质灾害发生,未受到过国土、环保、安监、林业等部门的行政处罚。 二、矿山环境 (一)基本要求 1.矿区布局合理,不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文物古迹所在地、地质遗迹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自治区级及以上公益林保护区等保护范围内,与居民区、高速公路、

主要航道两侧及重要生态环境敏感目标保持合理距离。 2.矿区专用道路用地及矿山占地面积控制在批准的建设用地及矿区范围内;新建矿山的道路开挖路基及取弃土工程,均能根据道路施工进度有计划地进行表土剥离并保存,必要时设置排水沟、挡土墙等相应保护措施。 3.具有健全完善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生态重建、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 4.矿区开发规划和功能区布局合理,全面实现矿区绿化、美化和主干道硬化,整体环境整洁美观,矿山生产、运输、贮存等管理规范有序。 5.矿山设置符合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并制定林地恢复方案;应不占或者少占林地,不得在临时占用的林地上修筑永久性建筑物。 (二)矿区容貌 1.矿区地面配套设施齐全,标识、标牌规范、清晰,安全警示标志设置符合GB/T 14161-2008要求。 2.矿区主要运输道路要经常洒水,保持湿润;运输尾矿、废渣、废石、矿石等采取防扬尘、防雨、防漏等措施,其中有毒废渣装卸、转运作业场所的粉尘及空气中有害物浓度满足GBZ 2.1-2007 的要求。 3.矿山开采采用消声、减振、隔振等技术措施对破碎、空压等设备进行噪声处理。 (三)矿区绿化 1.因地制宜修复改善矿区环境,新建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面积100%,已投入生产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面积的80%及以上,绿化树草布局科学、搭配合理、长势良好,实施“园林式”绿化,建设“花园式”矿山。矿区范围入口、临近公路等可视范围区域应进行景观美化。 2.露天开采矿山矿区范围边界、主运输干道两侧应植树种草、形成绿化隔离带,开采形成的最终台阶、终了边坡按规定消除安全隐患,并复垦复绿。

水泥灰岩绿色矿山建设规范(报批稿).pdf

ICS73.080 D 53 B 10 101 1011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XXXXX—XXXX 水泥灰岩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Green Mine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of Cement Limestone Industry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矿区环境 (2) 5.1 基本要求 (2) 5.2 矿容矿貌 (2) 5.3 矿区绿化 (2) 6 资源开发方式 (3) 6.1 基本要求 (3) 6.2 绿色开采 (3) 6.3 采矿工艺与装备 (3) 6.4 矿区生态环境保护 (4) 7 资源综合利用 (4) 7.1 基本要求 (4) 7.2 合规开采 (4) 7.3 合理开发 (4) 7.4 综合利用 (5) 8 节能减排 (5) 8.1 基本要求 (5) 8.2 节能降耗 (5) 8.3 污水排放 (5) 8.4 固体废弃物排放 (5) 9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 (5) 9.1 基本要求 (5) 9.2 科技创新 (5) 9.3 数字化矿山 (5) 10 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 (6) 10.1 基本要求 (6) 10.2 企业文化 (6) 10.3 企业管理 (6) 10.4 企业诚信 (6)

湖南省某矿绿色矿山建设方案提纲

湖南省XXX矿绿色矿山建设方案 (提纲,供参考) 第一章前言 1.1建设方案编制的背景和定位 1.2建设方案编制的依据 1.3建设方案实施期限 第二章矿山基本情况 2.1 矿山概况 矿山所处行政区位置、分布范围、气象、水文、土壤、植被、地形地貌等情况。 矿业权设置情况,包括采矿许可证拐点坐标、面积、发证机关及有效期。 矿山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各证照信息。相关责任事故及行政处罚情况,各类税费缴纳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金提计、使用和管理等情况。 2.2 矿山开采历史与现状 矿区地质简介:矿区地质概况,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及加工技术性能,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介绍矿业开采历史,矿业权变更、整合:矿山开采历史.

等情况,矿山剩余资源及储量等。 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矿山现状,开采范围、层位、开采方式、采区布置、矿石加工、年生产能力、矿山剩余生产服务年限。矿山基础设施条件和生产经营状况,相邻矿山分布与开采情况。 第三章绿色矿山建设现状 综述矿山开采对象、开采方式、采区布置、矿石加工、产品、年生产能力,剩余资源及储量,矿山剩余生产服务年限,已建设完成的绿色矿山相关工程设施投入、运行情况等。 3.1 矿容矿貌 功能区布局:矿山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和生态区等各功能区的管理及规划布局。 标示标牌:矿山操作提示牌、说明牌、线路示意图牌等标牌及陡坡、井口、矿坑、生产车间等区域标示设置情况。 矿区绿化:矿区可绿化区的绿化情况及绿化覆盖率。 矿区道路:矿区道路硬化情况,尘土治理情况。 防尘降噪:矿山粉尘、噪音污染现状及相关防治设施设备的使用运行情况。 其他:包含矿山基础配套设施、公共区域的卫生状况等相关内容。 对照相关绿色矿山标准,描述现状条件下矿存在问题: 山在矿容矿貌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宜具体化细化。

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 范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砂石行业绿色矿山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主体有采矿权资质并生产机制砂石的新建、改扩建和生产矿山的绿色矿山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6722爆破安全规程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13306标牌 GB14161矿山安全标志 GB/T14684建设用砂 GBT14685建设用卵石、碎石 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8452破碎设备安全要求 GB50187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 GB51186机制砂石骨料工厂设计规范 AQT900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HJ651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 JC/T2299机制砂石生产技术规程 TD/T1036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绿色矿山 green mine 在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中,实施科学有序开采,对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扰动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实现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的矿山。 矿区绿化覆盖率 green cover age rate of the mining area 矿区土地绿化面积占矿区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矿区专用道路两侧绿化带等厂界内可绿化面积的百分比。 研发及技改投入 inpu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企业开展研发和技改活动的资金投入。研发和技改活动包括科研开发、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改造和推广,设备更新,以及科技培训、信息交流、科技协作等。

最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资料

附件1 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要求 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符合矿产资源规划、产业政策和绿色矿山基本条件,并达到以下建设要求。 一、矿区环境优美 (一)矿区布局合理,标识、标牌等规范统一、清晰美观,矿区生产生活,运行有序、管理规范。 (二)煤炭的生产、运输、储存、地面实行全封闭管理,做到“采煤不见煤”。 (三)实行雨污分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矸石、废水、噪音、粉尘得到有效处置,达标排放。 (四)充分利用矿区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建设“花园式”矿山,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面积的100%,基本实现矿区环境天蓝、地绿、水净。 二、采用环境友好型开发利用方式 (五)煤炭资源开采应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资源保

护相协调,因地制宜,选择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采方式,应积极使用充填开采、保水开采和煤与瓦斯协调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 (六)中东部地区原则上应采取条带式和充填式开采等绿色开采方式,合理控制地面塌陷,鼓励矸石不出井,逐步消灭已有的矸石山,减少土地占用,降低环境污染。煤矸石等固体废物妥善处置率应达到100%。中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开采方式应符合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要求。 (七)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义务,做到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土地复垦方案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管理,确保矿区环境得到及时治理和恢复。 (八)涉及多种资源重叠共生的应坚持先上后下,逐层开采,煤炭开发不得对其他资源造成破坏和浪费。 (九)应建立生产全过程能耗核算体系,控制并减少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 (十)采煤废弃物应有专用堆积场所,并符合安全、环保、监测等规定,采取防扬散、防渗漏或其他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不得流泻到堆场外,造成环境污染。 三、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煤炭及共伴生资源

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要求

附件7 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要求 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符合矿产资源规划、产业政策和绿色矿山基本条件,并达到以下建设要求。 一、矿区环境规范整洁 (一)矿区规划建设布局合理、厂貌整洁,标识、标牌等规范统一、清晰美观,矿区生产生活运行有序、管理规范。 (二)矿山开发科学合理,矿石、废石的生产、运输、堆存规范有序,废石、废水、噪声和粉尘达标处置。 (三)因地制宜修复改善矿区环境,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面积的100%,基本实现矿区环境天蓝、地绿、水净。 二、合理利用资源 (四)矿山开采应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相协调,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选择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发方式,实现资源分级利用、优质优用、综合利用。 (五)对石墨、萤石、高岭土、重晶石、长石、红柱石、蓝晶石等涉及采选加工等环节的非金属矿山,应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提高资源综合回收率,开展精深加工,发

展高端产品。 (六)对滑石、硅灰石、膨润土、硅藻土、凹凸棒石、海泡石、石英、菱镁矿、石膏、方解石、云母、蛭石等涉及开采加工环节的非金属矿山,应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工艺与装备,发展深加工产品。 (七)对石灰岩、硅质原料、砂石骨料等露天开采矿山,开采方式应符合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要求,做到资源分级利用。 (八)对石材类矿山,应根据赋存条件,鼓励采用圆盘锯、绳锯等装备开采,荒料率达到30%以上。 (九)应建立生产全过程能耗核算体系,控制并减少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 三、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十)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义务,做到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管理,确保矿区环境得到及时治理和恢复。 (十一)应采用喷雾、洒水、湿式凿岩、加设除尘装置、全封闭皮带运输等措施处置采选、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遗撒,做到矿区无扬尘。对凿岩、碎磨、空压等设备,通过消声、减振、隔振等措施进行噪声处理。 (十二)应有符合安全、环保、监测等规定的废弃物处

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砂石行业绿色矿山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主体有采矿权资质并生产机制砂石的新建、改扩建和生产矿山的绿色矿山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6722爆破安全规程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13306标牌 GB14161矿山安全标志 GB/T14684建设用砂 GBT14685建设用卵石、碎石 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8452破碎设备安全要求 GB50187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 GB51186机制砂石骨料工厂设计规范 AQT900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HJ651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 JC/T2299机制砂石生产技术规程 TD/T1036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绿色矿山 green mine 在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中,实施科学有序开采,对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扰动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实现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的矿山。 3.2 矿区绿化覆盖率 green cover age rate of the mining area 矿区土地绿化面积占矿区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矿区专用道路两侧绿化带等厂界内可绿化面积的百分比。 3.3 研发及技改投入 inpu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企业开展研发和技改活动的资金投入。研发和技改活动包括科研开发、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改造和推广,设备更新,以及科技培训、信息交流、科技协作等。 3.4 机制砂石 manufactured aggregate

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提纲(试行)

市绿色矿山建设方案编制提纲(试行) 前言 一、编制的目的与任务 二、编制的指导思想 三、编制的依据 (一)法律法规依据 (二)相关技术文件及部门规章规文件 (三)执行的技术规、标准 (四)技术资料 四、方案适用围 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第一节自然及社会概况 一、矿山地理位置及交通 矿山所处行政区位置、分布围、地理坐标、交通情况。 二、自然地理情况 地形地貌、河流水系、土壤、植被、周边地质环境等 三、气象及地震情况 四、社会经济概况 地区经济、矿业经济等概况

第二节矿山基本条件 一、相关证照情况 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民爆物品使用许可证、土地占用和林地征(租)用手续等 二、审批情况 开采依据的地质报告、开采设计、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开发利用方案、土地复垦、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生态恢复等报告的编制与审查情况 三、诚信守法,依法经营 近三年是否发生过严重事件、越层越界、安全责任事故和重质灾害等情况。 四、税费缴纳情况 按法律法规及时缴纳矿山开采相关的各种税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缴纳情况,各种保险缴纳情况 五、相关检测评估情况 第三节矿山开采条件 一、水文地质 地表水、地下水,针对地下开采矿山应叙述矿井水,露天开采矿山叙述矿坑水 二、工程地质

矿层及围岩,露天矿山开采边坡、排土(渣)场的现状及稳定性评价 三、环境地质 矿山的三废排放现状、综合利用及环境治理情况,地质灾害等。 四、土地利用状况 矿山及周边围土地利用情况 第四节矿山现状 一、矿区围及生产规模 二、矿山开采历史概况 包括以往矿山设置历史。 三、矿区布置 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包括矿山剩余资源及储量,矿山现状开采围、层位、开采方式、采区布置、开采时间、总开采量、矿石加工、矿山剩余生产服务年限、年生产能力,矿山基础设施条件和生产经营状况,相邻矿山分布与开采情况等。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工程、环保、水保设施投入、运行情况

冶金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ICS73.060 D 30 B 08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XXXXX—XXXX 冶金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Green Mine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of Metallurgical M ines’ Industry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矿区环境 (2) 5.1 基本要求 (2) 5.2 矿容矿貌 (2) 5.3 矿区绿化 (2) 5.4 废弃物处置 (2) 6 资源开发方式 (3) 6.1 基本要求 (3) 6.2 绿色开发 (3) 6.3 矿区生态环境保护 (3) 7 资源综合利用 (4) 7.1 基本要求 (4) 7.2 共伴生资源利用 (4) 7.3 固体废物利用 (4) 7.4 废水利用 (4) 8 节能减排 (4) 8.1 基本要求 (4) 8.2 节能降耗 (5) 8.3 废气排放 (5) 8.4 废水排放 (5) 8.5 固体废弃物排放 (5) 9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 (5) 9.1 基本要求 (5) 9.2 科技创新 (5) 9.3 数字化矿山 (6) 10 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 (6) 10.1 基本要求 (6) 10.2 企业文化 (6) 10.3 企业管理 (6)

绿色矿山建设方案设计提纲(试行)

忻州市绿色矿山建设方案编制提纲(试行) 前言 一、编制的目的与任务 二、编制的指导思想 三、编制的依据 (一)法律法规依据 (二)相关技术文件及部门规章规范文件 (三)执行的技术规范、标准 (四)技术资料 四、方案适用范围 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第一节自然及社会概况 一、矿山地理位置及交通 矿山所处行政区位置、分布范围、地理坐标、交通情况。 二、自然地理情况 地形地貌、河流水系、土壤、植被、周边地质环境等 三、气象及地震情况 四、社会经济概况 地区经济、矿业经济等概况

第二节矿山基本条件 一、相关证照情况 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民爆物品使用许可证、土地占用和林地征(租)用手续等 二、审批情况 开采依据的地质报告、开采设计、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开发利用方案、土地复垦、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生态恢复等报告的编制与审查情况 三、诚信守法,依法经营 近三年是否发生过严重违法事件、越层越界、安全责任事故和重大地质灾害等情况。 四、税费缴纳情况 按法律法规及时缴纳矿山开采相关的各种税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缴纳情况,各种保险缴纳情况 五、相关检测评估情况 第三节矿山开采条件 一、水文地质 地表水、地下水,针对地下开采矿山应叙述矿井水,露天开采矿山叙述矿坑水 二、工程地质

矿层及围岩,露天矿山开采边坡、排土(渣)场的现状及稳定性评价 三、环境地质 矿山的三废排放现状、综合利用及环境治理情况,地质灾害等。 四、土地利用状况 矿山及周边范围内土地利用情况 第四节矿山现状 一、矿区范围及生产规模 二、矿山开采历史概况 包括以往矿山设置历史。 三、矿区布置 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包括矿山剩余资源及储量,矿山现状开采范围、层位、开采方式、采区布置、开采时间、总开采量、矿石加工、矿山剩余生产服务年限、年生产能力,矿山基础设施条件和生产经营状况,相邻矿山分布与开采情况等。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工程、环保、水保设施投入、运行情况

绿色矿山内容 及标准

绿色矿山内容及标准 “绿色矿山”是指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既要严格实施科学有序的开采,又要对矿区及周边环境的扰动控制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实现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 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的矿山。 对于必须破坏扰动的部分,应当通过科学设计、先进合理的有效措施,确保矿山的存在、发展直至终结,始终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 融合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轨道中的一种崭新的矿业形象。 绿色矿山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代表了一个地区矿业开发利用总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潜力,以及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能 力。它着力于科学、有序、合理的开发利用矿山资源的过程中,对其 必然产生的污染、矿山地质灾害、生态破坏失衡,最大限度的予以恢 复治理或转化创新。 1、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1)矿山应遵守国家法律和相关产业政策,依法办矿。 (2)矿山应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遵循因矿制宜的原则,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的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企业文化和企业和谐等统筹兼顾和全面发展。 (3)矿山应以人为本,保护职工身体健康,预防、控制和消除 职业危害。 (4)新建、改扩建矿山应根据本标准建设;生产矿山应根据本

标准进行升级改造。绿色矿山建设应贯穿设计、建设、生产、毕坑全 过程。 “国家级绿色矿山”的要求包括依法办矿、规范管理、资源综合 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企业 文化等九大方面。这些要求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矿山企业的技术力为主导的,包括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另一类 是以矿山企业的责任心为主导的,包括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 “绿色矿山”对企业的综合实力有着“严苛”的要求,具体内容 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在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按照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 较好地完成了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指标,技术经济水平居国内同类矿山先进行列;资源利用率达到矿产资源规划要求,矿山开发利用工艺、技术和设备符合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淘汰技术目录的要求,“三率”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大力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资源利用达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2)在技术创新方面,在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矿山 企业每年用于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不低于矿山企业总产值的1%;不断改进和优化工艺流程,淘汰落后工艺与产能,生产技术居国内同类矿山先进水平;重视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矿山企业的社会、经 济和环境效益显著。

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

贵州水城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大湾煤矿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 提交单位:贵州水城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大湾煤矿 矿长:冯会杰 总工程师:程健 提交时间:2019年10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矿山基本情况 (7) 第一节矿山企业基本情况 (7) 第二节绿色矿山现状及存在问题 (18) 第三章绿色矿山建设任务及建设方案 (68) 第一节绿色矿山建设主要任务 (68) 第二节绿色矿山建设设计工作量 (75) 第三节工作部署 (77) 第四章效益分析 (79) 第五章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81)

第一章前言 一、目的任务 绿色矿山(Green Mine/Bio-friendly Mine)是一种全新的矿山发展理念和模式,它将整体高效开发、清洁生产、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生态重建和循环经济等工作贯穿于矿山勘探、规划与设计、开发直至闭坑全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产效率、生态效率和减少环境的风险,实现生产过程的废物零排放、少排放和制造产品的绿色化以及环境友好,是解决矿山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是促进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强调“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为全面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及十三五规划纲要,切实推进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加强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矿业转型与绿色发展,六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国土资规[2017]4号),要求加快绿色矿山建设进程,力争到2020年,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矿业发展新模式。 贵州省委、省政府,六盘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优先战略,六盘水市是贵州省建设绿色矿山的重点区域。为全面落实绿色矿山建设的要求,结合贵州省实际情况,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印发了《关于印发贵州省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实施意见及考核办法》(黔国土资发[2018]9号)。六盘水市印发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关于水泥灰岩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的解读

Service Science and Management 服务科学和管理, 2019, 8(1), 49-55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dc10333072.html,/journal/sse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dc10333072.html,/10.12677/ssem.2019.81007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 of Cement Limestone Green Mine Baofu Han Beijing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Beijing Received: Dec. 26th, 2018; accepted: Jan. 8th, 2019; published: Jan. 15th, 2019 Abstract In July 2018, the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released nine industry standards such as “Cod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ement and Lime Green Mines”, which is the first national green mine construction industry standard released globally. It marks that China's green mine construction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having law to follow” and will play a strong supporting and guaran-tee role for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China's mining industry. Taking the cement limestone green mine construction norm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cement limestone green mine by analyz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mining environment, resource development mod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digital mine,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image. The connotation of construction norms provides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relevant mining enterprises and prac-titioners. Keywords Cement Limestone, Green Mine, Standard Management 关于水泥灰岩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的解读 韩宝富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北京 收稿日期:2018年12月26日;录用日期:2019年1月8日;发布日期:2019年1月15日

公司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

XXXX公司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 (2019年-2021年) XXXX公司 二0一九年七月

XXXX公司绿色 矿山建设工作方案 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桂发[2018]11号)指示精神,结合XX公司实际情况,编制《XXXX公司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2019-2021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本《工作方案》是规划期内XX公司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的指导纲领,是遵循绿色矿业的发展理念及顺利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的主要保证。 第一章矿山概况及绿色矿山建设规划 一、矿山概况 XX现有10对生产矿井,分别为XX矿、XX矿、XX煤矿、XX 煤矿、XX矿、XX矿、XX矿、XX矿、XX矿、XX矿,其中XX煤矿、XX矿已分别于2014年、2015通过国家级绿色矿山验收,其他矿均尚未通过国家、自治区或市级绿色矿山验收。 二、绿色矿山建设规划 绿色矿山建设的主要责任人为矿井的矿长、矿总工程师(矿技术负责人),煤业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及相关业务处室负责做好绿色矿山建设督促指导,集团公司生产部、安环部负责督察考核。

(一)XX矿,绿色矿山建设时间从2019年1月至10月,力争在2019年11月通过自治区级绿色矿山验收; (二)XX矿、XX矿、XX矿、XX矿,绿色矿山建设时间从2019年1月至10月,力争在2019年11月通过市级绿色矿山验收; (三)XX煤矿、XX煤矿,绿色矿山建设时间从2020年1月至10月,力争在2020年11月通过市级绿色矿山验收。 第二章绿色矿山创建的优势、问题和解决途径 一、创建优势 XX下属各矿山安全管理机构制度健全、开采方式规范,有着资源综合利用率和机械化程度高、废弃物排放率低等特色,为创建绿色矿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依法办矿 矿山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等原则,在运营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依法办矿与合法经营的理念。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广西壮族自治区省级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国家地方有关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及标准,依法经营。采矿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照齐全、有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和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认真执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土地复垦方案》等技术方案开展生产,做到了依法办矿,合法经营。 (二)规范管理 各矿井安全管理机构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秉承着向管理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