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最全简答题

教育学最全简答题
教育学最全简答题

教育学简答题汇总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汇总,会考到原题!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考点梳理: 1.这34道题是根据这几年上课和教研的经验总结的; 2.这不是押题,因为押题还需要对真题的研究、命题规律的把握、过往考题的筛选等; 3.如果答案有和你之前背过的答案不一致的,考试时间又临近了,可按你之前背过的来回答。不必紧张或焦虑,考试时都能得分。 , 4.欢迎大家转发收藏。 教育学17题 一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及其作用 % 2.环境及作用 3.学校教育及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 五教师的职业素养 1.思想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 … 3.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 5.身体素养 六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 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七新课程的结构

教育学简答题题及答案

教育学简答题题及答案 1.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a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领域从微观到宏观,从教育内部到外部关系,从基础到高等教育,从正规到非正规教育,从学校到社会教育,从正常儿童到特殊需要儿童教育,从儿童青少年到成人教育、老年教育); b 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赫时代教育学基础是哲学和心理学,当代包括更加广阔的学科领域,就研究角度有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的角度研究,还有介于两者,就教育学研究的层次出现基础、应用、咨询、开发研究); c 教育学发生细密的分化,形成初步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 (随着b,教育学发生快速学科分化,组成部分发展独立学科,同时出现子学科、边缘学科);d 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研究者关心教育实践中到底存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与此同时,实践的发展日益呼唤教育理论指导,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动力); e 教育学加强对自身反思,形成教育学的元理论(即关于教育学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 2.什么是教育功能?教育功能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本质决定了教育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所以,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类型: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由教育活动内容结构决定)和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和负向功能(阻碍?的消极?) (3)(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和隐性功能(非预期且具较大隐藏性功能)

工程热力学简答题

1.何谓状态何谓平衡状态何为稳定状态 状态:热力学系统所处的宏观状况 平衡状态: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状态不随时间而变化 稳定状态:系统内各点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2.说明状态参数的性质。 (1)状态参数是状态的函数。对应一定的状态。状态参数都有唯一确定的数位。 (2)状态参数的变化仅与初、终状态有关,而与状态变化的途径无关。当系统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而恢复到初态时。其状态参数的变化为零,即它的循环积分为零 (3)状态参数的数学特征为点函数,它的微分是全微分。 3.何谓热力过程 热力学状态变化的历程 4.何谓准静态过程实现准静态过程的条件是什么 准静态过程:热力学系统经历一系列平衡状态,每次状态变化时都无限小的偏离平衡状态。 条件:状态变化无限小,过程进行无限慢。 5.非准静态过程中,系统的容积变化功可否表示为 ?=-21 2 1 d v p w 为什么 不可以。在非准静态过程中pv的关系不确定,没有函数上的联系。 6.何谓可逆过程 经历一个热力学过程后,热力学系统逆向沿原过程逆向进行,系统和有关的外界都返回到原来的初始状态,而不引起其他的变化。 7.何谓热力循环 系统由初始状态出发,经过一系列中间状态后重新回到初始状态所完成的一个封闭式的热力过程称为热力循环。 8.何谓正循环,说明其循环特征。 在状态参数坐标图上,过程按照顺时针循环的为正循环,其目的是利用热产生机械功,动力循环,顺时针,循环净功为正。 9.何谓逆循环,说明其循环特征。 在状态参数坐标图上,过程按照逆时针循环的为逆循环,其目的是付出一定代价使热量从低温区传向高温区,制冷循环,逆时针,循环净功为负。 10.何谓热量何谓功量 热量:仅仅由于温度不同,热力学系统与外界之间通过边界所传递的能量 功量:热力学系统和外界间通过边界而传递的能量,且其全部效果可表现为举起重物。 11.热量和功量有什么相同的特征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相同特征:都是系统与外界间通过边界传递的能量,都是过程量,瞬时量。

精编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必背简答题50题含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必背简答题50题含答案 1.请简述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代表人物为朱熹。 (2)生物起源说 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它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如老鹰教小鹰飞翔,老猫教小猫抓老鼠等。从这个学说开始,教育起源问题开始转向科学解释。代表人物为法国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心理起源说和生物起源说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 (4)劳动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代表人物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米丁斯基。 2、请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第三,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3.请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第一,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 第二,普遍实施义务教育。强调对国民实施一定的教育是国家的责任,接受一定的教育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三,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西方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教育的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和提供保证。 第四,教育世俗化。与公立教育发展相适应,教育逐渐建立了实用功利的教育目的,从宗教教学中分离出来。 4.请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全民化是指所有人都接受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所有中青年都脱盲。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民主化主要是指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多元化主要是指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是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现代化 教育技术现代化主要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技术上的应用,包括教育设备、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的现代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部分简答题一级考点知识汇总(山香版_全国通用)

第一部分:教育学简答题 一、学校产生的条件? 答: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的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创造和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容。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二、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答: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性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答: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有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此外,学习教育学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四、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1.遗传(前提条件) 2.环境(动力作用) 3.学校教育(主导和促进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作用) 五、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答: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 六、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答: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 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工程热力学简答题汇总汇编

工程热力学简答题汇 总

1热力系统:被人为分割出来作为热力学分析对象的有限物质系统。 开口系统:热力系统和外界不仅有能量交换而且有物质交换。 闭口系统:热力系统和外界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 孤立系统:热力系统和外界即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 2平衡状态:一个热力系统如果在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状态能够始终保持不变,则系统的这种状态叫平衡状态。 准平衡过程:若过程进行的相对缓慢,工质在被平衡破坏后自动回复平衡的时间,即所谓弛豫时间又很短,工质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平衡,随时都不致显著偏离平衡状态,那么这样的过程就叫做准平衡过程。 可逆过程:当完成了某一过程之后,如果有可能使工质沿相同的路径逆行而回复到原来状态,并且相互作用中所涉及到的外界亦回复到原来状态而不留下任何改变。 3汽化潜热:即温度不变时,单位质量的某种液体物质在汽化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 4比热的定义和单位:1kg物质温度升高1k所需热量称为质量热容,又称比热容,单位为 J/(kg·K),用c表示,其定义式为c=δq/dT或c=δq/dt。 5湿空气的露点:露点是在一定的pv下(指不与水或湿物料相接触的情况),未饱和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湿空气,即将结出露珠时的温度,可用湿度计或露点仪 测量,测的td相当于测定了 pv。 6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 别和联系,平衡状态与均匀状 态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 的概念均指系统的状态不随时 间而变化,这是它们的共同 点;但平衡状态要求的是在没 有外界作用下保持不变;而平 衡状态则一般指在外界作用下 保持不变,这是它们的区别所 在。 7卡诺定理:定理一:在相同 温度的高温热源和相同温度的 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一切可逆 循环,其热效率都相等,与可 逆循环的种类无关,与采用哪 一种工质也无关。 定理二:在温度同为T1的热 源和同为T2的冷源间工作的 一切不可逆循环,其热效率必 小于可逆循环。 推论一:在两个热源间工作的 一切可逆循环,他们的热效率 都相同,与工质的性质无关, 只决定于热源和冷源的温度, 热效率都可以表示为ηc=1— T2/T1 推论二:温度界限相同,但具 有两个以上热源的可逆循环, 其热效率低于卡诺循环 推论三: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 必定小于同样条件下的可逆循 环 8气体在喷管中流动,欲加速 处于超音速区域的气流,应采 取什么形式的喷管,为什么: 因为Ma>1超声速流动,加速 dA>0气流截面扩张,喷管截面 形状与气流截面形状相符合, 才能保证气流在喷管中充分膨 胀,达到理想加速度过程,采 用渐扩喷管。 9压气机,实际过程与理想过 程的关系,在压气机采取多级 压缩和级间冷却有什么好处: 每级压气机所需功相等,这样 有利于压气机曲轴平衡。每个 汽缸气体压缩后达到的最高温 度相同,这样每个汽缸的温度 条件相同。每级向外排出的热 量相等,而且每级的中间冷却 器向外排除的热量也相等。 (避免压缩因比压太高而影响 容积效率,有利于气体压缩以 等温压缩进行,对容积效率的 提高也有利) 10逆向循环:把热量从低温热 源传给高温热源。 11绝热节流:在节流过程中, 流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就称 绝热节流。 14简述功和热量的区别与联 系:都是过程量,作功有宏观 移动,传热无宏观移动,作功 有能量转化,传热无能量转 化,功变热无条件,热变功有 条件。 12喷管的形状选择与哪些因素 有关?背压对喷管性能有何 影响?温度有何变化规律和 影响?进口截面参数(滞止 压力P0)和背压(P b);Pb ≥Pcr选渐缩喷管,Pb<Pcr 选缩放喷管。 13蒸汽压缩式制冷和空气压缩式制 冷的联系与区别。蒸汽压缩式制冷 的优点,装置上的区别及原因。 答:都是利用压缩气体来制冷,制 冷装置不用,使用的气体不同,前 者使用的是低沸点的水蒸气,后者 使用的是空气。蒸汽压缩式制冷的 优点:1,更接近于同温限的逆向卡 诺循环,提高了经济性;2,单位质 量工质制冷量较大。为了简化设 备,提高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实际 应用的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常采用节 流阀代替膨胀机。 14湿空气温度与吸湿能力的关系 湿含量一定时,温度升高,空气中 水蒸气密度变大,吸湿能力下降 15朗肯循环在T-S图上表示 1-2,绝热膨胀做功 2-3,冷却放热,冷凝的饱和水 3-4,在水泵里绝热压缩 4-1,加热,汽化 循环吸热量q1=h1-h4;循环放热量 q2=h2-h3 对外做功w1=h1-h2;消耗功w2=h4- h3 热效率ηt=Wnet/q1=(h1-h2)-(h4- h3)/h1-h4 16R和Rg的意义及关系:Rg是气体 常数,仅与气体种类有关而与气体 的状态无关;R是摩尔气体常数,不 仅与气体状态无关,也与气体的种 类无关,R=8.3145J(mol·K)。若气 体的摩尔质量为M,则R=MRg 17热量(可用能)的概念:在温 度为T0的环境条件下,系统(T> T0)所提供的热量中可转化为有用 功的最大值是热量,用EX,Q表 示。 18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教育学简答题必背20题

教育学简答题必背20题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1)阶级性,等级性; (2)非生产性; (3)专门化; (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4、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 (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 (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 (3)教育的现代化; (4)教育的民主化; (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5、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科学

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6、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 (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 (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 (4)影响受教育权利。 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7、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制定和实现; (2)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影响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状况; (3)学龄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及经费使用。 8、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9、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呵护儿童健康;着力增强动手能力;特别关注学习态度 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11、青年期教育主要应该注意哪三个方面 (1)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秘社会的关系; (2)树立事业心、责任心、提高从事社会职业的素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3)正确处理友谊、爱情和婚姻。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汇编

新课程改革 1.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教育学 是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20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全民多现身+全信科 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 3.简述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a.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d.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c.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d.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简述学校产生的条件 a.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 c.文字的产生 d.国家机器的产生 5.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现代学制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教育学发展阶段:萌芽、独立、多元化、现代化 5.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我们怎样思维》《明日之学校》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学校即教育、从做中学五步探究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6.简述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a.教育学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大 b.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 c.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d.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e.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f.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7.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e.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f.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需要的人才;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不起决定作用。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e.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9.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9.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工程热力学1期末试题+答案

图 1 图2 2012工程热力学Ⅰ考题(A ) 一、简答题(共30分) 1、图1中循环1-2-3-a -1和循环1-b -3-4-1都是不可逆 循环。有人判断循环1-2-3-a -1的热效率高于循环1-b -3-4-1的热效率,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为什么?(10分) 2、有一种热机,以水蒸气为工质,循环的高温热源温度为1200 K ,低温热源温度为300 K ,循环的热效率t η。现将循环工质改成理想气体,则循环的热效率t'η与原循环热效率比较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 (10分) 3、“水蒸气的朗肯循环中乏汽在冷凝器中凝结释放出大量热量,有人提出将汽轮机排出的乏汽直接送回锅炉可提高水蒸气循环的热效率。”请据热力学基本定律出发评估这种观点。(10分) 二、计算题(共70分) 1、一种切割工具利用从喷嘴射出的高速水流切割材料,供水压力为200kPa 、温度20℃, 喷嘴内径为0.002m 时,射出水流温度20℃,压力100kPa ,流速1000m/s ,已知在200kPa 、20℃时,3 0.001002m /kg v =,假定可近似认为水的比体积不变,求水泵功率。(10分) 2、某太阳能供暖的房屋用5×8×0.3m 的大块混凝土板作为蓄热材料,该混凝土的密度为2300kg/m 3 ,比热容0.65kJ/(kg ·K)。若混凝土板在晚上从23℃冷却到18℃(室内温度),求此过程的熵产。(10分) 3、某活塞式内燃机定容加热理想循环(图2循环1-2-3-4-1),压缩比ε =10,压缩冲程的起点状态是t 1=35℃ 、p 1=100kPa 。加热过程中气体吸热650kJ/kg 。假定比热容为定值,且c p =1.004kJ/(kg·K),κ =1.4,求:(1)循环中各点的温度、压力和循环热效率;(2)若循环压缩过程和膨胀过程均不可逆,两过程的熵产分别为0.1kJ/(kg·K)和0.12 kJ/(kg·K),求工质 经循环后的熵变; (3) 若膨胀过程持续到5(p 5 = p 1),画出循环T-s 图,并分析循环热效率提高还是下降。(10+5+5分) 4、空气在轴流压缩机中被绝热压缩,压力比为4.2,初终态温度分别为30℃和227℃。

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1、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2、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而人类具有高级语言符号系统,藉此系统,人能将经验类化,使人类具有自觉的类意识,能自觉地维持类的发展,并在资源共享的条件下,使人能为共同的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 3、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动物一旦长成之后,就离开自己独立的生活,它的“教育”历程也告终结,而人的教育则绝不会止于生理的成熟。 二、大教育观的最终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大教育观就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处境,提高生活质量。这种教育基于提高人的能力学习能力,从而使每一个人都成为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终身教育:时间、空间、方式、性质) 三、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不定期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3、文字的出现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四、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教育终身化 2、教育社会化 3、教育产业化 4、教育民主化 5、教育国际化 6、教育现代化 7、教育国际化(研究的方法、教育形式、教育的文化背景) 现代教育的特点是:鲜明的生产性、大众化道路、内容科学化、班级授课 五、你认为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影响他人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人: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教育中介: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个人行为、言谈举止、处世方式、与学生态度是否公平)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包括器物)和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社会文化、风俗、乡土人情、教育目的、方法、手段)的东西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动态联系: 关系:教的活动中,教育者是主体性、必须在受教育者的“学”中才能成立 学的活动中,受教育者是主体,必须教育者的“教”与之相对应才能实现 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教育者是主体,教育中介是客体。教育中介都是教育者直接作用的对象,教育者是行为的发出者,总是教育者利用教育中介传达意识,教育者必须选择、认同、吸收这种中介,而后才能影响自己在施教活动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行为。 受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受教育者是教育行为和意识中介的直接承受者,是物质中介的直接受利者,但这并不意谓着受教育者是客体。只有受教育乾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受教育者,发挥他对教育中介的主体作用,即发挥复合主体的作用,教育中介才起到教育中介的作用;根据自身的需要和价值观,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教育中介,促进自身的发展。教育中介仍只充当客体,处于客体地位。 (二)、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 赞诃夫凯洛夫

学前教育学必考名词解释和简答大全

学前教育学必考名词解释和简答大全 名词解释题 1.1.广义的教育: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1.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一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 1.3.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 1.4.正规学校教育:在学龄期完成的上学年限,获得教育证书。 1.5.非正规教育:在任何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所进行的成人或儿童所选择的学习形式,是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活动。 1.6.非正式教育:个人在日常经验和社会生活环境中获得的学习,是无组织、无系统的终生过程。 1.7.全民教育: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它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 1.8.终身教育: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人生模式。 1.9.教育化:使受教育成为全民的权利和义务,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消除专制、封闭、灌输等不的教育,建立尊重、开放、启发、参与等化的教育。 1.10.教育现代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在教育上的反映,是教育整体的变革。 1.11.人的个体发展:个体从降生到成年到老年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身体的发展是指身体的各组织系统的发育和机能的增长,心理的发展是指人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方面的发展。 2.1.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2.2.精神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它的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2.3.文化(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4.文化(狭义):较普遍地把文化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2.5.文化传递: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和在空间的流动,文化传递与传播过程补充、发展、丰富着文化,因为它注入了传播者的经验与整理创造。 2.6.文化选择:对某种文化的自动撷取或排斥,即择优汰劣,取精去糟的过程。 2.7.文化变迁:文化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的变化。文化变迁来自文化容的变化,并非所有的文化容的变化都会引起文化变迁,只有当某种文化容引起文化的结构性、全局性、整体性变化时,才形成文化变迁。 2.8.人的个体社会化: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3.1.儿童的发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也是相互作用的。 3.2.回忆说:柏拉图认为,人生来就具有一种基本上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并成为有意识的先天知识(理念)。后天环境对人不具影响,一切研究、学习都只不过是对先天理念的“回忆”。 3.3.成熟势力说: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而这个顺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的顺序决定的。所有儿童都按照这个顺序发展,

教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教育学 第一章 1、近代社会的教育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⑴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⑵教育的世俗化与公立教育的发展相应,教育逐渐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⑶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最早出现在近代,德国) ⑷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⑴教育观念现代化;(前提)⑵教育内容现代化⑶教育条件现代化 ⑷教育管理现代化⑸教育素质现代化。(关键) 3、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⑴教育的终身化⑵教育的全民化⑶教育的民主化⑷教育的多元化⑸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教学相长包括哪三层含义? ⑴教师教学生学⑵教师向学生学⑶学生的学习可以超越老师 第二章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⑴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⑷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⑴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⑵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⑶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生产力于教育的相互作用?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⑴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⑵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⑷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⑴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⑶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 ⑷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反作用表现在: 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⑷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4、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⑴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⑵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⑶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⑷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5、学校文化的特征? ⑴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⑵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⑶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6、学生文化的特征? ⑴过渡性⑵非正式性⑶多样性⑷互补性⑸生成性 7、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从各个方面吸收和利用以往历史阶段的教育成果和经验。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决定,但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变并非完全同步,具有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工程热力学复习重点及简答题

工程热力学复习重点2012. 3 绪论 [1]理解和掌握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理解热能利用的两种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3]了解常用的热能动力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 1.什么是工程热力学 从工程技术观点出发,研究物质的热力学性质,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规律和方法,以及有效、合理地利用热能的途径。 2.能源的地位与作用及我国能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3. 热能及其利用 [1]热能:能量的一种形式 [2]来源:一次能源:以自然形式存在,可利用的能源。 如风能,水力能,太阳能、地热能、化学能和核能等。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转换而来的能源,如机械能、机械能等。 [3]利用形式: 直接利用:将热能利用来直接加热物体。如烘干、采暖、熔炼(能源消耗比例大) 间接利用:各种热能动力装置,将热能转换成机械能或者再转换成电能, 4..热能动力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 5.热能利用的方向性及能量的两种属性 [1]过程的方向性:如:由高温传向低温 [2]能量属性:数量属性、,质量属性(即做功能力) [3]数量守衡、质量不守衡 [4]提高热能利用率:能源消耗量与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 第1章基本概念及定义 1. 1 热力系统 一、热力系统 系统:用界面从周围的环境中分割出来的研究对象,或空间内物体的总和。 外界:与系统相互作用的环境。 界面:假想的、实际的、固定的、运动的、变形的。 依据:系统与外界的关系 系统与外界的作用:热交换、功交换、质交换。 二、闭口系统和开口系统 闭口系统:系统内外无物质交换,称控制质量。 开口系统:系统内外有物质交换,称控制体积。 三、绝热系统与孤立系统 绝热系统:系统内外无热量交换(系统传递的热量可忽略不计时,可认为绝热) 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既无能量传递也无物质交换

教育学一些简答题答案

1、简述发现法,掌握学习,合作学习的优点。 答:发现法:1提高学生对知识的保持。2教学中提供了便于学生解决问题的信息,可增加学生的智慧潜能。3通过发现可以激励学生的内在动机,引发其对知识的兴趣。4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技能。掌握学习:1掌握学习是一种有关教与学的乐观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极为乐观的学生观。2掌握教学时一套有效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实践尝试,它把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与个别教学融为一体,寻找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最佳的结合。3掌握教学以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导向,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教学目标的控制之下,使师生双方在教学一开始就有达到目标的期待感,在教学过程中有方向感,这样就可以避免传统教学由于目标模糊不清所带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合作学习:1在改革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里质量等方面效果显著,被誉为“近十多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2还对学生其他方面有影响,如改善了小组间的人际关系,增强了学生的自尊,是学生对待学校的态度更加积极。3改方式就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和广泛地和其他成员交换和修改意义理解,就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智慧技能的成长以及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2、简述使能目标和起点能力之间的关系。 答:1教学目标是学习所要达到的终点,而学生的起点能力则是学习的开始,也是教学设计的开始。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必须有一个能同化它的且与它相关联的知识,可以是上位的、下位的或平行的知识结构。这就是学习的起点。2教学设计包括两类目标,一类目标是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时应该达到的目标,即学习任务的终点目标,这是在教学设计开始时就应当首先明确的。第二类目标是课程学习进行过程中必须达到的目标,因为它们是前一类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故被成为“使能目标”,即学生从其起点行为开始,为了实现终点目标而必须先期达到的子目标系列。3所以,使能目标可以定义为介于起点能力与终点能力之间的学生尚未掌握的知识技能。 3、比较新教学模式“激活原知识”和传统教学“复习”这两个环节的异同。 答: 4、简述教学目标的意义。 答:1教学目标指导教学方法和媒体的选择与运用。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实现所期待的变化,即选择或组合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2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的学习。教学目标能是学生将自己的注意指向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内容,是学生了解教学重点从而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促进知识的习得,保持和运用。此为还有助于学生根据目标检查自己的学习评估学习的效果,就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3教学目标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4教学目标还有交流功能,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明了教学的目的,同时他们还清楚地告诉学生:在课堂结束时我怎样才能观察到将要完成得任务。 5、板书的特点:1书写规范,有示范性。2层次分明,有条理性。3重点突出,有鲜明性。4合理布局,有计划性。5静中含动,有启发性。6形式多样,有趣味性。 6、简述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的含义。 答: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上位学习也叫总结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7、简述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 答: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8、简述提高知识概括效果的方法。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教育学 (书本课后复习思考题、湘潭教育学院练习册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 第一章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答: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的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综上所述,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2.大教育观的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答:大教育观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的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大教育观包含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因此大教育观的形成,并不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3.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答: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第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基础。第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第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4.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 普通教育学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两大任务。 理论建设:第一,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第二,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第三,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第四,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实践应用:首先,教育学要为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提供一些具体实施的原则和方法。其次,教育学还必须为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论证和解释。此外,普通教育学还必须研究如何使教育理论迅速而有效地在实践中运用的问题。 6.谈谈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答: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7.怎样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来?(略) 8.怎样运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去研究教育问题? 答:研究法:首先要获取有关凭证,也就是尽全面地搜索有关个案材料;然后进行初步诊断,即对个案材料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关键;最后提出治疗方案和改进意见。运用个案研究法切忌将个案研究结果作一般推论,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工程热力学部分简答题

1.均匀系统和单相系统的区别? 答:如果热力系统内部个部分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都均匀一致,则该系统成为均匀系统。如果热力系统由单相物质组成,则该系统称为单相系统。可见,均匀系统一定是单相系统,反之则不然。2.试说明稳定、平衡和均匀的区别与联系? 答:稳定状态是指状态参数不随时间变化,但这种不变可能是靠外界影响来维持的。 平衡状态是指不受外界影响时状态参数不随时间变化。 均匀状态是指不受外界影响时不但状态参数不随时间变化,而且状态参数不随空间变化。 均匀→平衡→稳定 3.实现可逆过程的充分条件。 答:(1)过程是准静态过程,即过程所涉及的有相互作用的各物体之间的不平衡势差为无限小。(2)过程中不纯在耗散效应,即不存在用于摩擦、非弹性变形、电流流经电阻等使功不可逆地转变为热的现象。 4.膨胀功、流动功、技术功、轴功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气体膨胀时对外界所做的功称为膨胀功。 流动功是推动工质进行宏观位移所做的功。 技术功是膨胀功与流动功的差值。 系统通过机械轴与外界所传递的机械功称为轴功。 5.焓的物理意义是什么,静止工质是否也有焓这个参数?

答:焓的物理意义为,当1kg 工质流进系统时,带进系统与热力状态有关的能量有内能u 和流动功pv ,而焓正是这两种能量的总和。因此焓可以理解为工质流动时与外界传递的与其热力状态有关的总能量。但当工质不流动时,pv 不再是流动功,但焓作为状态参数仍然存在。 6.机械能向热能的转变过程、传热过程、气体自由膨胀过程、混合过程、燃烧反应过程都是自发的、不可逆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可能自动地、无偿地从低温物体传至高温物体。 7.循环热效率公式12 1q q q -=η和121T T T -=η是否完全相同? 答:前者用于任何热机,后者只用于可逆热机。 8.若系统从同一始态出发,分别经历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到达同一终态,两个过程的熵变相同吗? 答:对系统来说,熵是状态参数,只要始态和终态相同,过程的熵变就相等。所谓“可逆过程的熵变必然小于不可逆过程的熵变”中的熵变是指过程的总熵变,它应该包括系统的熵变和环境的熵变两部分。在始态和终态相同的情况下,系统的熵变相同,而不可逆过程中环境的熵变大于可逆过程中环境的熵变。 9.g f dS dS dS +=;熵可能大于零,可能等于零,也可能小于零。 T Q dS f δ=----熵流,表示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与热源温差的比 值。 0≥g dS (大于时为不可逆过程,等于时为可逆过程)----熵产,表

教育学原理简答题和论述题总结

简答题: 2、现代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第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第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第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第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简述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为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价值。(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简述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1)重视学前教育(2)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3)高等教育多级化,学校类型多样化。 4.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1)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提高。(2)课外活动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3)课外活动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4)课外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 5.教师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在社会延续和发展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3)教师是人类潜能的发掘者,对人的智力开发起着奠基作用。 1.简述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 (1)解释教育实践(2)指导教育实践(3)推动教育改革 2.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基本素质答案要点: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2)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3)较高的文化科学素质(4)深刻的教育理论素养(5)多方面的教育工作能力(6)优良的身心素质 3.简述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4)生产力发展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5)生产力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2.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5)个人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3.学习教育原理有何实践意义? (1)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2)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3)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4)是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具有深化和奠基作用。 4.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3)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