鳑鲏鱼的养殖技术

鳑鲏鱼的养殖技术
鳑鲏鱼的养殖技术

鳑鲏鱼的养殖技术

一、生长习性

鳑鲏鱼平时生活于静水水体,水草茂盛的环境中,喜群游。杂食性,食物为水草、高等植物的叶片、藻类、沉淀的有机物、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和枝角类等。多数种类性成熟年龄1龄,最长寿命为4-5龄。产卵期在4-6月,5月中旬最盛。分批产卵。

中华鰟鮍鱼身体极侧扁而高,卵圆形。头小,眼大,口端位,下颌稍短于上颌,无须。鳃耙短小,外侧枚。下咽齿1行,背鳍,超点在体中部。胸鳍末端超过腹鳍起点。腹鳍起点至胸鳍基距离小于至臀鳍起点距离。臀鳍基底长度大于尾柄长度。尾柄中线有一黑色纵带。臀鳍起点正上方后黑色纵纹更为显著。尾部上的纵纹比雄鱼为细。

中华鰟鮍体色鲜艳,尤其是每当生殖季节,性成熟期的雄鱼体色鲜艳,臀鳍呈红色,有的边缘呈黑色,身体在眼光照耀下呈现出美丽的色彩。雄鱼颤抖着展示自己的艳丽以吸引雌鱼,两条鱼会结伴同游,互相追嬉,在水中寻找河蚌的栖息场所。它的繁殖习性十分奇特,必须要有河蚌才可以繁殖。中华鳑鲏鱼和河蚌称得上是至爱亲朋,双方互为其后代的养母。中华鳑鲏鱼1龄性成熟,绝对生殖力203—312粒。繁殖期的中华鰟鮍鱼有领地观念,会互相追逐争夺河蚌,但不会大鱼吃小鱼。一旦发现河蚌,雌鱼腹部垂下长长的产卵管,将卵产入蚌腮或外套膜内,鳑鲏鱼的受精卵在蚌壳内无忧无虑地生长发育,直到1个月后孵化成幼鱼。

河蚌在收养中华鳑鲏鱼后代的同时,也把自己的子女托付给了中

华鳑鲏鱼抚养。当中华鳑鲏鱼从河蚌身旁游过时,由于水的振动刺激了蚌,它就把大量的钩介幼虫从出水孔排出来,钩附在鱼体的鳃或鳍上。鱼体由于受到钩介幼虫的刺激,便很快形成一个个被囊,把幼虫包裹起来。于是这个幼虫便开始它的寄生生活,直到能独立谋生为止。

二、饲养方法

饲养时要注意水温不要太热,适水温为14 - 28℃,对水质并不挑剔。,最好不要超过30度。它的食性很广,可以刮食藻类、水草,以及人工饲喂的米饭、面条、蛋黄、面包屑也吃;最有营养的吃食当然是鲜活的红虫、小蚯蚓、面包虫(撕开后获取虫浆)。单独的一只中华鰟鮍鱼置入鱼缸,它会感到孤单恐惧,乱闯乱撞,但成群的则胆大的多,可以来回巡游。它们性格温顺,能够和各种鱼混养。中华鳑鲏鱼的繁殖是饲养其最棘手的问题,由于其特殊的生殖习性,必须在其生殖期间要养一只河蚌在缸中。

四大家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四大家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一、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养殖食用水产品过程中的生产环境要求;养殖设施;苗种质量;水产品引进准则;饲料、肥料、渔药的使用准则;养殖技术规范等技术环节。 本规范适用于池塘养殖食用水产品。 二、技术要求 1 .生产环境要求 ①产地选择:产地必须选择在周围无污染源,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日照充足,饲料资源丰富,交通方便的生态环境良好区域。 ②土壤:凡未经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医院污水 及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染的土壤,只要能保水均可开 发利用。 ③水:水源丰富,水量充足,随时可满足增养殖用水。 上游及附近无危及水产品增养殖的污染源,水质良好,符合国家渔 业水质标准的江、河、湖、水库、工厂余热水等均可作为渔业用水。 2.养殖设施 ①池塘池形以长方 形为好,长与宽之比以2:1或5:3为宜。池子方向一般以南北向为好,既可使塘埂受到风浪冲击的面

积减少,同时池水受风面积增大,有利于池水增氧。池底应平坦,略向排水方向倾斜,高差10?20厘米。池塘坡度以125或1:3 为好。沙土或沙壤土应土质松软,可适当加大坡度,以减少塘埂倒塌的可能性。 ②池塘的进、排水系统要完善,通常采用沟渠。进水口与出水口应尽量远离。各个池塘的进、排水沟渠要独立设置。不得从相邻池塘进水或将水排入相邻池塘。 ③池塘应具备防漏、防逃、过滤等设施。 ④如能配备蓄水池就更理想。 3.苗种质量 用以养殖的水产品苗种、亲本(或后备亲本)必须体格健壮,无疫病。常规养殖的苗种质量的鉴定与识别,可参照各类鱼苗、鱼种、亲鱼的国家质量标准。 4.养殖水产品的引进准则 养殖水产品的引进包括亲本的引进和养殖用的苗种引 进;弓I进包括国内各省市地区之间的流动及境外品种的引入。无论从境内外引进用以养殖的水产品,都必须得到市水产行政主管部 门的批准,并须经过市级水产良种审定委员会的查询及备案后,方可进行。 引入后的鱼种,必须先在封闭的环境下暂养一个月以上, 该期间必须随时接受有关部门对引入的鱼种进行健康状况及生长情况的检测及查询。经确认许可后方可开放养殖。 引进的苗种必须具有不污染和不破坏生态环境等特性。

轮虫常见种类

懒轮虫:冬季不易出现 橘色轮虫:分布广,浅水湖泊沿岸带 红眼旋轮虫:池沼或浅水池塘 钳形猪尾轮虫;分布广,世界性种类,底栖为主 钩状狭甲轮虫:分布广,属世界性种类,自浅沼泽至深水湖泊沿岸带均有出现 双尖钩状狭甲轮虫:分布广,沼泽,池塘,浅水湖泊,等水体中都有出现 盘状鞍甲轮虫:普通常见种类, 卵形鞍甲轮虫:分布广,属常见种类,沉水植物较多的沼泽,池塘及浅水湖泊均有 三翼鞍甲轮虫:分布广,常见种 爱德里亚狭甲轮虫:分布广,在淡水,咸淡水,海水以及内陆咸水水体均有分布 台杯鬼轮虫:分布广,多生栖于沼泽,池塘,小型浅水湖泊 方块鬼轮虫:分布广,出现于沼泽,池塘,浅水湖泊等小型水体 高氏多棘轮虫:分布广,沉水植物多的沼泽,池塘及浅水湖泊均有出现,底栖为主 萼花臂尾轮虫:各类水体均有出现 剪形臂尾轮虫:常见种类,分布广,自然水体及养殖水体均可出现 角突臂尾轮虫:分布广阔,养鱼水体常见种类 皱褶臂尾轮虫:分布于咸水,半咸水,淡水中均有出现,广盐性种类 方形臂尾轮虫:广布于各类水体中,该种能适应于碱性水体中 矩形臂尾轮虫: 壶状臂尾轮虫: 裂足臂尾轮虫: 镰状臂尾轮虫:分布于浅水湖泊及沼泽,池塘中 大肚鬚足轮虫:分布广,对酸性,碱性水适应性强 透明鬚足轮虫: 竖琴鬚足轮虫:分布广,沼泽,池塘,浅水湖均有 小鬚足轮虫:分布广,兼营底栖和浮游两种生活习性,唯出现时数量不大 板胸细脊轮虫:分布广,各类水体均有出现,兼营浮游生活方式,出没于沉水植物之间 裂痕龟纹轮虫:分布广,多见于沼泽,池塘等浅水水域 螺形龟甲轮虫 矩形龟甲轮虫 曲腿龟甲轮虫 椎尾水轮虫:分布广,多见于沼泽,浅水池塘,尤以间歇性的夏季干涸的池塘在春夏两季可大量出现 月形腔轮虫:普通常见种类,除大型深水湖泊外,各类水体均有出现 蹄形腔轮虫:分布广阔,沼泽,池塘,浅水湖均有 叶状帆叶轮虫:分布广,冬季常见种类 四齿单趾轮虫:分布广 尖角单趾轮虫:分布广,浅的沼泽至大而深的湖库沿岸带均有出现 尖爪单趾轮虫:分布广, 尖趾单趾轮虫:分布广,除大型深水湖泊外,各类水体均有出现 囊形单趾轮虫:世界性种类,除大型深水湖泊外,均有出现 前节晶囊轮虫 盖氏晶囊轮虫 西氏晶囊轮虫

对虾高效养殖方法与相关技术

本技术介绍了一种对虾高效养殖方法,放苗前充分晒塘和消毒,然后过滤水源,肥水,进苗淡化;放苗的时候要泼强效EM和益菌苗康药物,强效EM+益菌苗康用量为1kg/亩;苗期管理,投喂粉末状高营养饲料,每日三餐,定时、定量,观察料台的料和对虾身长情况;在对虾养殖期间,对虾投放后的第1个月内,每隔5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5?10cm深,对虾投放后的第1?3个月内,每隔7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0?20cm深,每天开水车式增氧机,在阴雨天每天开机4?5小时,天晴时开机2?3小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投喂粉末状高营养饲料,能够有效提高生长和增强斑节免疫功能,缩短了对虾的生长周期,提高了养殖效率。 技术要求 1.一种对虾高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选择3-5亩的向阳中性土质塘,形状为正方圆弧角形,设有中央排污系统,增氧机每2亩一台水车式增氧机,并设有底部纳米微孔增氧机曝气盘; b、放苗前充分晒塘和消毒,然后过滤水源,肥水,进苗淡化; c、放苗的时候要泼强效EM和益菌苗康药物,强效EM+益菌苗康用量为1kg/亩; d、苗期管理,投喂粉末状高营养饲料,每日三餐,定时、定量,观察料台的料和对虾身长情况;所述饲料用虾粉、豆粕、花生鼓、鱿鱼内脏粉、虾糠、高精面粉、大豆卵磷 脂、鱼油、氯化胆碱、稳定维生素、多维、多矿、磷酸二氢钙、海藻酸钠按 100∶200∶200∶150∶70∶90∶50∶40∶20∶30∶20∶20∶30∶30的重量比混合制成; e、在对虾养殖期间,对虾投放后的第1个月内,每隔5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5-10cm深,对虾投放后的第1-3个月内,每隔7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0-20cm深,每天开水车式增氧机,在阴雨天每天开机4-5小时,天晴时开机2-3小时。 技术说明书 一种对虾高效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养殖技术规范-1

1 养殖技术规范-1

前言 DB33/ 562-2005 无公害花鱼骨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第3部分质量安全要求。 本部分为DB33/562-2005的第2部分。 本部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引言 花鱼骨 (Hemibarbus maculatus) 俗称“季鱼”、“季郎鱼”、“鸡骨郎”,隶属于鲤科、鮈亚科,是我国要紧淡水水域常见的一种中小型经济鱼类。 花鱼骨是我国二十一世纪初开发成功新的养殖品种;它由于具有生长较快、食性广、易养殖,且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等优点,该鱼的养殖得到了迅速推广,目前已成为要紧名优养殖品种之一。为了规范无公害花鱼骨养殖的生产环境,推广花鱼骨的养殖生产技术,保证无公害产品质量安全,特制定本标准。

无公害花鱼骨 第2部分: 养殖技术规范 1 范畴 本部分规定了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 无公害养殖的环境条件、夏花鱼种培养、冬片鱼种培养、池塘成鱼养殖、网箱养殖、饲料要求、肥料要求及鱼病防治等技术。 本部分适用于花鱼骨的池塘成鱼养殖、网箱养殖,其它养殖方式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按照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 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环境条件 3.1 场地选择 应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3.2 水源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源。水质符合GB 11607的规定。 3.3 水质 水质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 3.4 底质 池塘平坦,池底污泥厚度小于15cm。 3.5 其他要求 鱼池要求见表1。鱼池要求按0.5千瓦/ 667 m2配备增氧机。 4 夏花鱼种培养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水产养殖—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的环境条件、苗种放养、投饲施肥、日常管理、鱼种产量、规格及越冬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大多数淡水养殖鱼类鱼苗鱼种的常规培育。 2引用标准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3术语 3.1试水 药物清池后,采用活鱼检验池水中药物毒性是否消失的方法。 3.2鱼苗 鱼受精卵孵化脱膜至入池培育达全长2.6cm阶段的鱼体。 3.3xx鱼种 鱼苗入池塘后,经20~25d培育,全长达2.7~4.0cm的鱼体。 3.4一龄鱼种 夏花鱼种培育至当年12月底所出池的鱼体。 4环境条件 4.1环境位置 光照充足,交通便利。 4.2水源与水质 4.2.1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

4.2.2水质除符合GB11607规定外,池水透明度要适应各类鱼苗鱼种的要求。 a.鱼苗xxxx水透明度为25~30cm。 b.鱼种xxxx水透明度: 鲢、鳙、鲮、白鲫为主的培育池池水透明度为25~30cm;青鱼、草鱼、鳊、鲂、鲤、鲫为主的培育池池水透明度为35~40cm。 4.3xx条件 鱼苗池面积为0.07~0.27ha,水深1.2~1.5m;鱼种池面积为 0.13~0.53ha,水深1.5~2.0m;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小于20cm。 5放养前的准备 5.1xx清整 排干池水、曝晒池底、清除杂物与淤泥、修整池埂。 5.2药物清池 鱼苗、鱼种放养前,应用药物清除野杂鱼、病原及害虫。 药物种类、用量及方法见表1: 药物种类用量,kg/ha操作方法毒性消失时间水深0.2m水深1.0m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石灰-2250用水溶化后趁热全池泼洒7~10 茶粕—600~750碾碎后加水浸泡一夜,然后兑水池泼洒5~10 漂白粉60~1202.5-225用水溶化后,随即全池泼洒3~5 鱼藤酮—22.5兑水全池泼洒7~10

大型鱼塘养殖技术

大型鱼塘养殖技术 本人有一鱼塘在山区,面积50亩左右,水深10米左右。这样的环境应该怎么养殖,需要注意什么环节。请多多指教!!! 最佳答案 首先:水质合适养殖不,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不具体可到当地的检验检疫所或自来水厂均可检测。 其次:交通方便不有没有电。常年水温在多少,此项决定你养殖什么样的鱼。再次:水源好不枯水季节水位多少,发水的时候水位多少。此项决定你是否应该加高堤坝。 还有的就是你当地的消费情况与苗种来源情况。 如果是一般的山区池塘适合养殖的对象有:四大家鱼,冷水鱼类(虹鳟鱼,丁桂鱼等)不合适养殖的有对虾类,蟹,甲鱼,及热带鱼(生鱼,笋壳鱼等) 建议养殖:四大家鱼,丁桂鱼。 四大家鱼消费多,养殖技术成熟,饲料与销路都不成问题,还有就是丁桂鱼,此鱼合适水温较低的地区,饲料可使用鲤鱼饲料,目前养殖的地区不是很多,推广不太好,但是其市场前景很好,且易养殖,不易生病。 鱼塘养殖有哪些问题 6到8月份是养殖鱼类大量摄食、快速生长的最佳时期,同时又是鱼病暴发的流行季节,因此鱼塘养殖管理应立足抗灾、投喂和防病等工作。 第一、增强抗灾风险意识 每年夏季是台风暴雨集中期,各级政府要树立增强抗灾风险意识,各养鱼场则要巡查鱼塘周围的防洪排水渠,塘基进出水闸,禽畜栏舍,防止崩漏塌方,发现险情,马上抢修、加固,防患于未然。 第二、注意调节水质

用生石灰调节水体酸碱度。夏季是台风暴雨季节,山洪暴发冲下的黄泥浆水难免涌入池塘,况且天然水都是酸性水体,故要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体pH值。一般每亩1米水深用生石灰15至2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15天一次,使pH值在至之间。 定期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特别是长时间的大雨过后,鱼塘生态环境遭受重创,甚至破坏微生态平衡。在这个时候适时使用微生物细菌,修复微生态循环,营造良好鱼类生长水质环境特别重要。 定期冲水换水。特别是大雨过后,一般鱼塘的水比较浑浊,容易恶化,在稳定后要适时冲水换水,使养殖水体保持肥活嫩爽。适时开动增氧机,在清晨气压低,鱼类将会浮头时开动增氧机增氧,如果塘口面积大的,开增氧机一时解决不了浮头问题时,要马上加增氧剂救急,平息鱼类因缺氧浮头死亡。 第三、防治鱼病 夏季高温多雨,是鱼病暴发流行季节,病毒、细菌、寄生虫、蓝绿藻类暴发,易导致鱼类生病死亡。一般情况下,定期用漂白粉、鱼菌清等含氯药物进行水质消毒杀细菌病毒,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扑杀寄生虫和蓝绿藻类(俗叫绿皮水),用生石灰调节水体酸碱度,同时投喂出血平等内服药饵,加快鱼体健康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第三、做好鱼种苗培育管理 年初由于受霜冻寒冷阴雨影响,时间长,冻死大批罗非鱼、鲮鱼、淡水白鲳、革胡子鲇等品种(包括亲鱼、成鱼、种苗),导致今年种苗培育季节推迟。6月正是这些种苗开花标粗培育,一定要精心管理,为秋冬轮捕轮放和明年春季培育出更多健康种苗,实现渔业增产增收增效。 关键词鱼塘养殖污染;概念;原因;防治技术

对虾养殖管理规范

对虾养殖管理规范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饲养员岗位职责 饲养员除协助技术员做好各项工作外,还必须做到: 一、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1、服从工作安排,遵守劳动纪律 2、团结友爱,做到既分工、又协作 3、认真参加技术学习,提高养虾技术水平 二、执行劳动定额,遵守考勤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有事要请假, 需经生产主管同意,一天以上需向场长申请,原则上不允许请假两天以上 三、严格贯彻各项操作规程 1、对所负责的养殖生产任务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2、工作要认真细致,投喂要沿边均匀抛洒,用药要全池均匀泼洒 3、搞好场所、虾池卫生清洁工作,包装废弃物要集中处理;发现大棚及配套设施损坏后要及时上报维修 4、每天观察鱼虾生长状态、吃食情况,准确判断鱼虾是否缺氧、患病和水质是否正常,从而为采取合理措施提供依据 5、如发现死鱼、病虾,及时向技术人员报告 6、爱惜劳动工具和基础设施设备,如发现有意破坏和丢失,将对当事人严惩 7、早中餐不准饮酒,工作期间不准打牌、赌博 技术员工作职责 1、技术员负责鱼虾病害防治和水质监测,监督负责药品发放和疫情汇

报。 2、依各个季节不同病害,依据本场(区)实际情况采取主动积极的预防措施 3、技术员应根据对虾病害和水质情况开出当日处方用药并监督饲养员正确使用 4、技术员应每日早中晚观察对虾吃食及生长情况,对病害应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对异常突变天气进行正确判断,制定相应对策 5、如发生重要疫情等重要事项时,应及时做好隔离措施。 6、建立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药品的品名、用药剂量、规格、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进数量、购货日期。 7、饲料进仓应由技术员与仓库管理员当面交接,并填写入库单,技术员还必须清点进仓饲料数量及质量。饲料调配应由技术员根据实际情况配制和投量,并做好详细记录 奖惩责任制度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将得到一定的奖励 1、对养殖场(区)的疾病防治得力,挽救养殖场(区)重大损失的; 2、进行自主创新,节约成本,成效显着的; 3、进行立体综合养殖,效益明显的; 4、管理措施有力,使养殖场(区)连续12个月没有发生事故的,等等。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将受到一定的惩罚 1、弄虚作假的,如考勤、采购作假的;

养护技术规范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 2017-07-26享受自由x...转自blueeyes_617 修改微信分享: 中华人民国建设部 公告 第430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的公告现批准《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36—2006,自2006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8、4.2.7、4.4.1、10.1.1、10.2.1、11.4.1、14.1.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CJJ 36—90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国建设部 2006年5月18日 前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4号文的要求,规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 本规的主要技术容是:总则、基本规定、道路检测评价、路基养护、路面养护、人行道养护、掘路修复、道路附属设施的养护、养护状况的评定、养护工程的检查与验收、养护作业安全防护。

本规修订的主要技术容是: 1 路面使用性能检测评价; 2 道路及附属设施的养护技术要求; 3 养护作业安全防护技术要求。 本规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容的解释。 本规主编单位: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地址:市海淀区厂西门路2号邮政编码:100097) 本规参编单位: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天津市道路桥梁管理处市市政工程养护管理处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市市政工程维修处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建筑工程学院 主要起草人员:树丛任明星晓光商国平高金礽任辉王德信叶蓁罗时柳董宝柱进篪新天列学白晓瑾祖勋 1 总则 1.0.1 为加强城镇道路的养护工作,保持道路设施的功能,统一技术标准、提高城镇道路的服务水平,保证道路完好和安全运行,使城镇道路的养护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化和制度化,制定本规。 1.0.2 本规适用于竣工验收后交付使用的城镇道路的养护。城镇道路中的桥梁养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CJJ 99的规定。 1.0.3 城镇道路的养护除应执行本规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符号、代号 2.1 符号

DB33 T 562.2-2005 无公害花鱼骨 第2部分 养殖技术规范

1 DB33 T 562

前言 DB33/ 562-2005 无公害花鱼骨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第3部分质量安全要求。 本部分为DB33/562-2005的第2部分。 本部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引言 花鱼骨 (Hemibarbus maculatus) 俗称“季鱼”、“季郎鱼”、“鸡骨郎”,隶属于鲤科、鮈亚科,是我国要紧淡水水域常见的一种中小型经济鱼类。 花鱼骨是我国二十一世纪初开发成功新的养殖品种;它由于具有生长较快、食性广、易养殖,且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等优点,该鱼的养殖得到了迅速推广,目前已成为要紧名优养殖品种之一。为了规范无公害花鱼骨养殖的生产环境,推广花鱼骨的养殖生产技术,保证无公害产品质量安全,特制定本标准。

无公害花鱼骨 第2部分: 养殖技术规范 1 范畴 本部分规定了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 无公害养殖的环境条件、夏花鱼种培养、冬片鱼种培养、池塘成鱼养殖、网箱养殖、饲料要求、肥料要求及鱼病防治等技术。 本部分适用于花鱼骨的池塘成鱼养殖、网箱养殖,其它养殖方式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按照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 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环境条件 3.1 场地选择 应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3.2 水源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源。水质符合GB 11607的规定。 3.3 水质 水质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 3.4 底质 池塘平坦,池底污泥厚度小于15cm。 3.5 其他要求 鱼池要求见表1。鱼池要求按0.5千瓦/ 667 m2配备增氧机。 4 夏花鱼种培养

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本技术来源三个背景。一是由于长期以来各种自然灾害的破坏,加上年久失修等因素影响,进、排水渠道及池塘内淤泥、鱼类排泄物和饲料残渣等淤积严重,池埂坍塌,病害越来越严重,用药增多,水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二是水产养殖病害越来越严重。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化、集约化程度逐年提高,加上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渔用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使鱼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各种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容易滋生,导致水产养殖病害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因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近十亿元。三是渔业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随着我国农业外源性污染的不断加剧以及水产养殖自身带来的污染,使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湖泊、水库富营养化和荒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水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从而使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影响,渔业安全已成为近年来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江西省开展现代渔业鱼池改造,并配套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取得明显效果。 增产增效情况:该技术推广过程中降低死亡率8%,减少鱼药使用,提高鱼的品质,亩增收节支2700元以上。 技术要点: 一、苗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鱼种放养前严格清池 池塘淤泥过多,使池变浅,水体空间变小,削弱了池塘保肥、供肥和调节水质能力;淤泥中大量的有机质,氧化分解消耗大量溶氧;有机质在细菌作用下分解产生氨毒,抑制养殖生物的生长;淤泥中有很多寄生虫和致病微生物,当水质变坏、酸性增加、环境恶劣时,生物机体抗病能力下降,而致病微生物却大量滋生蔓延,导致疾病爆发流行。因此,池塘养殖成鱼,在鱼种放养前必须严格清池。清池包括清除淤泥和池塘消毒两个内容。 1.1清除淤泥 根据池塘的产量水平,养殖二到三年应排干池水彻底清除淤泥一次。方法是:年底捕完鱼后,排干池水进行晒塘,待淤泥晒干后,用挖掘机或推土机把淤泥全部清除到塘基上,同时挖深池塘,使池塘深达3—3.5米,保持池塘水深2.5—2.8米,扩大池塘水体空间,充分发挥池塘自身的生产潜力。对于无法晒塘的池塘,应使用污水泵或水下清淤机尽可能地清楚淤泥。 1.2池塘水体消毒 鱼种放养前10~15天,用生石灰消毒池塘水体,方法是:(1)干法消毒:排干

轮虫的培养

第二章轮虫的培养 ? 轮虫的生物学 ? 分类地位 ? 形态构造 ? 繁殖习性 ? 生态习性 ? 轮虫培养 ? 种的来源 ? 培养方法 第一节轮虫的生物学 臂尾轮虫(Brachionus) 龟甲轮虫(Keratella)

水轮虫(Epiphanes) 疣毛轮虫(Synchaeta) 旋轮虫(Philodina) 各种轮虫

二、形态构造(雌体) 轮盘部: 由纤毛环、棒状突起组成漏斗状。 躯干部: 披有被甲,前缘有棘刺几对,后端有开口,内部 有各种器官。 足部: 足趾、足腺 雄体形态 雄体小,被甲80-130 μ。 无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排泄系统。 有特别发达的单独精囊。 不吃食物,寿命短,几小时或几天。 平时很难见到。 三种臂尾轮虫的区别 被甲前端被甲后端被甲后端被甲形状被甲长 棘刺(对)棘刺(对)开口(μ) 萼花 2 1 园钝形椭圆形300~350 壶状 3 0 园钝形宽钝形190~240 褶皱 3 0 腹面三角形椭圆形S:80~180 背面正方形L:196~250 三、繁殖习性 雌雄异体。 平时行孤雌生殖。 环境恶劣,行有性生殖。 非需精卵(夏卵): 卵园形,卵壳薄、光滑,长56~130μ,宽48~96 μ,挂在母体上。 休眠卵(冬卵): 弓形,卵壳厚,有空隙,长约130 μ,宽88 μ,不挂卵。 轮虫的生活史

混性雌虫产生的制约因素种群本身产生的有毒物质所致。 食物有关。 高盐度抑制有性结合。 品系有关。 生态习性 盐度:适应范围3.8~43,最适15~25 温度:适应范围5~40℃,最适25~30 ℃。 光照:适应范围全暗~15000Lx,最适4400~10000Lx。 pH:适应范围5~10,最适7.5~8.5。 溶解氧:1.5mg/L以上。 饵料:单细胞藻、酵母、光合细菌等。 第二节褶皱臂尾轮虫的培养 一、种的来源: 拖网分离 冬卵孵化 种的扩大 二、培养方式: o一级培养 o二级培养 o三级培养 二级培养 三级培养 轮虫培养流程 ?消毒: 培养容器工具消毒: 培养用水消毒: ?接种: 控制条件:水温25 ℃、充气、盐度15~25、 接种密度:0.1~1个/ml ?管理:1)加水或换水2)投饵3)充气4)观察与镜检?收获孔径100 μ的筛绢网框收集。 第三章卤虫的培养 卤虫的生物学 分类地位 形态构造 繁殖习性 生态习性 卤虫卵的孵化 卵的质量 孵化的方法 卤虫的养殖 第一节卤虫(Artemia)的生物学 分类地位: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xx白对虾养殖技术 一、生物学特性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原产于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湾中部。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其它两种为斑节对虾、中国对虾)。该虾生长快、抗环境变化能力强、抗病毒病强、肉味鲜美、加工出肉率高,是中南美洲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也是目前国际水产市场的俏销对虾品种。 南美白对虾外形与中国对虾相似,头短、甲壳薄、出肉率高,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 南美白对虾适应能力强,能在水温为6~40℃的水域中存活,生长水温为15~38℃,最适生长水温为22~35℃。对高温忍受极限达43.5℃(渐变幅度),对低温适应能力较差,水温低于18℃,其摄食活动即受影响,9℃以下时侧卧。 南美白对虾自然栖息环境水深0~72米,能在盐度0.5‰~35‰的水域中生长,据报道2~7厘米的幼虾,其盐度的允许范围为2‰~78‰。经盐度驯化,也可以在淡水池塘中养殖。近年在两广地区进行的淡水池塘和低盐度水域养殖已获得成功,并取得很显著的经济效益。 南美白对虾对饲料的营养需求低,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25%~30%就可满足其营养需要。 该虾具有互相残食的习性,而且这种习性随着生长表现更为明显,但池塘养殖的成活率还可以达80%以上,该虾要求水质清新,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但忍受的最低溶氧值为1.2毫克/升,离水存活时间长,可以长途运输,可以活虾销售。ph值7.0~8.5,氨氮含量较低。 自然环境中海水、咸淡水、江河水、水库水、池塘水及井水等,只要不受污染,均可使用养虾。 南美白对虾生长快、个体大,自然海域里可捕到个体重100克以上的成虾,养殖个体重可达60~80克。在合理密度和饲料充足的条件下,水温25~35℃,当地幼虾经60天左右饲养,即可养成10~12厘米、个体重10~15克。

大黄鱼养殖技术规范

大黄鱼养殖技术规范 (1)亲鱼培育 ①亲鱼选择 A.亲鱼来源 亲鱼来源于天然海区捕捞的或有国家发放的大黄鱼生产许可证的原、良种场;最好使用天然海区捕捞的大黄鱼为亲鱼。严禁近亲繁殖的后代作亲鱼。要求亲鱼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无畸形。跨区调运亲鱼须经检疫。 B.可量指标 体长/体高为~,体长/头长为~,尾柄长/尾柄高为~,头长/吻长为~,头长/眼径为~。 C.个体规格、配比与数量 2龄雌亲鱼800克/尾以上,雄亲鱼400克/尾以上;3龄雌亲鱼1 200克/尾以上,雄亲鱼600克/尾以上。 雌、雄亲鱼配比以2:1为宜。亲鱼数量应保持在50组以上。 D.使用年限 亲鱼允许使用到6龄。 ②亲鱼运输 常用活水船并在风浪不大时运输,运输密度为40公斤/米3左右。亦可使用水桶、帆布箱或塑料薄膜袋充氧运输,运输密度为20公斤/米3以下,运输时间应控制在10小时之内。 ③亲鱼海区网箱培育 A.网箱规格 网箱一般规格为3~6米×3~6米×3~6 米,9~216米3水体;网目长度为15~30毫米。 B.培育管理 要求使用配合饲料,饲料质量应符合NY 5072-2002的规定。春季培育亲鱼,水温14℃以下,每1~2天投喂一次,投饵率小于1%;水温14℃以上,每天投喂一次,投饵率为2%~4%。秋季培育亲鱼,水温25℃以下,每天投喂两次,日投饵率为5%~8%。

④亲鱼室内水泥池培育:主要用于春季加温培育亲鱼。 A.培育池 培育池为方形或圆形。培育池应设在安静、保温性能好;每口培育池面积以40米2为宜;平均水深保持在米以上。 B.环境条件 水质:应符合NY 5052-2001的规定; 光照度:500l~1 000勒克斯。 水温:15~25℃,以20~22℃为宜; 盐度:17~32,以23~30为宜。 C.培育管理 使用的饲料一般有鲜活鱼、贝肉、沙蚕和配合饲料。人工催产前40天左右移入室内水池。放养密度以公斤/米3为宜。鲜活鱼日投饵率为3%~5%,每天1~2次,早上或傍晚投喂。日换水量50%左右。 (2)人工育苗 ①环境条件 水质:应符合NY 5052-2001的规定; 水温:18~26℃; 盐度:23~30 光照:要有充足的漫射光,避免直射光,光照强度为1 000~4 000勒克斯。 ②育苗设施 A.育苗室 育苗室应配有遮光幕或聚乙烯薄膜,使室内光线可调节,且保温性能好。 B.产卵池 方形或圆形;方形池的四角为弧形,每个产卵池面积25~45平方米,水深~米。 C.育苗池 每个育苗池面积20 ~40平方米,水深~米,有独立进、排水口;池底向排水孔以一定

生态鱼养殖关键技术要点

生态鱼养殖关键技术及饵料配方生产操作要点 一、生态鱼特性 1.一般特性 ⑴外表。鳞片紧凑,光泽鲜亮,活力强,耐储运。 ⑵体形。外观体形匀称,腹部偏平。 ⑶体色。体色自然。 ⑷口感。口感细腻、鲜嫩、爽滑脆,肉质紧实,耐烹饪。 ⑸营养含量。粗蛋白含量、氨基酸总量均比常规养殖鱼高3~5%,粗脂肪含量比常规养殖鱼低3~5%,水分含量比常规养殖鱼低10~15%。 2.品种特性 ⑴生态草鱼:鱼体略呈筒形,头部稍扁平,尾部侧扁,腹部偏平;鱼体色呈茶黄色,背青灰,腹部灰白;口感细腻、鲜嫩、爽滑,肉质紧实。 ⑵生态鲤鱼:鱼身体成梭型,背面是深灰黑色,腹面是白色;肉质细嫩,肉味甜美。 ⑶生态狗鱼:鱼体侧扁、较高,鱼头大而肥,占体长的三分之一,体侧发黑且有花斑,肉质雪白细嫩。 二、生态鱼养殖关键要素 1.水质要素

水质清新,达到“活、爽、嫩”。 2.饵料要素 投喂麦芽、稻谷芽、糠饼、豆粕、菜粕、蚕豆等基础饵料,搭配高蛋白优质牧草,限产保质。 3.管理要素 不投喂配合饲料;不施用有机肥料;不使用化学添加剂。 三、生态鱼养殖技术要点 1.水质调控技术 ⑴灌引无污染源的外河水或地下水。 ⑵使用微生物制剂或水生植物常年调控。 ⑶经常更换新鲜水体,每月1次。配套建设水体净化循环系统设施,水体循环利用;利用水质在线监测信息平台常年对水体各项养殖指标进行监测。 2.科学投放规格 草鱼≥1.5斤/尾,鲤鱼≥0.3斤/尾,狗鱼≥1.5斤/尾 3.合理投放比例 草、鲤、狗鱼混养模式的投放比例为草: 草:鲤:狗鱼=200:120: 250。 4.精选投喂饵料 ⑴优质高蛋白牧草: ⑵精料:麦芽、稻谷芽、糠饼、豆粕、菜粕、蚕豆等。 5.讲究投喂方法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一、总则 为确保本标段公路的“畅、安、舒、美”,承包单位应对该标段的道路及其附属设施进行经常性、及时性、周期性和预防性的维修保养,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功能,同时应会同业主等有关部门迅速排除交通阻塞,并及时修复被损设施,做到“五修”、“五清”、“五无”,五修:路面要修补,路基要修整,设施要修复,路容要修饰,设备要修理;五清:设备要清洁,边沟要清理,路障要清除,桥涵要清淤,路牌要清楚;五无:路面平整无坑,设备完整无恙,边沟畅通无阻,标志清晰无污,桥隧完好无损。 (一)公路养护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除了发生不可抗力的事件外,在任何情况下应保持道路畅通,设 施处于完好状态。 2.通过巡视等方法及时掌握公路的信息,预测并采取必要预防措施。 3.为确保公路设施能迅速得到养护与维修,应以机械化养护为主。 4.在公路设施作业范围内,作业人员必须着标志服,夜间作业着反 光标志服,作业区域设置施工标志标牌。 5.养护管理人员应搜集与掌握有关公路设施的路况,受灾等动态信 息,以及公路、桥梁构造物的形态、尺寸等静态信息。 (二)资料 1.承包商中标后应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通过调查建立路况及养护 工作台册,格式应按业主规定的格式进行,并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各类由业主规定的报表。2.承包商应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科技含量,配合做好业主推广的设施 管理系统等一系列基础资料收集、管理应用工作。 (三)养护维修及作业要求 1.公路设施养护质量 公路设施的养护质量检查评定、养护维修技术标准以及养护施工安全文明要求适用国家现行法律、规范、标准以及上海市现行规范标准,具体包括: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H20-2007)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H10-2009)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H21-2011)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2004)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 2-200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 1-2001) 《上海市公路桥涵养护规程》(S2-40-2005)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程》 (SZ-21-2002)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程》(SZ-30-2002) 《公路沥青路面预养护技术规程》(SZ-G-D01-2007) 《上海公路绿化养护技术规程》(SZ-36-2004)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04) 《上海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2010年10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48号) 《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建筑市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沪府发(2011)1号) 国家、交通部、上海市以及市公路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颁布的其它相关规范和技术标

DB511802T 2-2011 雅鱼成鱼人工养殖技术规范

DB511802T 2-2011 雅鱼成鱼人工养殖技术规范 雅鱼成鱼人工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工养殖雅鱼成鱼养殖环境条件、投入品、成鱼养殖鱼病防治、安全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行政区域内的雅鱼成鱼人工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 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 1006 淡水网箱养鱼通用技术要求 DB511802/T 1 雅鱼 3 环境条件 3.1 场地选择 有自流水源,水源充足,水质不受污染,水温不高于25℃,交通方便的地方建池。或选择雨城区境内水库,根据雨城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在其适宜区域设置网箱。 3.1.1 面积 根据地形,建设规模,养殖类型确定面积大小。 3.1.2 池深 成鱼池深度1~1.5m。 3.1.3 鱼池消毒 放鱼之前用生石灰或用漂白粉泼洒消毒。 4 成鱼养殖 4.1 鱼种来源 鱼种来源于雅安雨城区境内青衣江水系的齐口裂腹鱼亲鱼,经过人工繁殖而产生的苗种,并经检疫合格。 4.2 养殖池的条件与要求 水源充足,进水排水方便,池埂坚固,无渗漏,pH值6.5~8.5,水深在1.0~1.5m为适宜,水质应符合NY 5051规定。 4.3 放养前的准备,对鱼池进行整修消毒、对鱼种进行消毒。 4.4 鱼种放养规格和密度,规格为≥20g/尾,放养密度为流水养殖100~200尾/㎡,网箱养殖80~200尾/㎡,网箱养殖应符合SC/T 1006的规定。 4.5 养成期管理,经常巡视鱼池,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每日投喂量,一般每天投喂3~5次;做到定位、定时、定质、定量投喂;保证水体交换,注意鱼池卫生和病害防治,

繁殖轮虫

繁殖轮虫的资料 轮虫是一种在鱼、虾、蟹等人工育苗阶段被大量用作活饵料的小型浮游动物之一。近几年来,随着虾、蟹育苗业及养殖业的发展,轮虫作为优质活饵料用量越来越大。因此,培养轮虫能带来丰厚的利润,不少养殖户或育苗场家也把目光投到轮虫培养上来,但在轮虫培养过程中常遇到不仅养殖成本高且培养产量不够稳定的问题。现介绍一些养殖经验。 一、前期准备工作 1.池塘条件 培养池应建在靠近育苗场、交通便利、水源(淡水或海水)方便、避风向阳之处。最好是选择地势高一点的地方,以便施工和排水。土池面积以2000平方米~3000平方米为宜,池深80厘米~120厘米,池形长方形,土质应为泥质或泥沙质,池底和池壁不渗漏。土池数量一般3个~5个或更多,便于同时分池,分批进水培养,交替收获。 2.清池进水 新开挖池可直接进水;若为旧池应将积水排出,并对剩余积水施用药物,杀死其中鱼类和甲壳动物。可用清池药物有:(1)漂白粉使用前需检测含氯量,含氯量30%的漂白粉用量为25克/平方米~30克/平方米,一般药效3天~5天消失。(2)“鱼藤精”用量2克/立方米。清塘后即可进过滤后的海水,滤网用160目~200目筛绢,防止敌害生物混入。初期进水40厘米~60厘米,调节盐度为10~20,并随之施肥,使水富营养化。 3.肥水 常用肥类分有机肥和无机肥,施用量根据池水情况而定,应少量、勤施。化肥用量一般过磷酸钙为3克/立方米、尿素为15克/立方米~20克/立方米、人尿用量为200克/立方米。鸡、鸭粪类因其肥效大且持久性强,用量为200克/立方米,使用前应先发酵。可在池边挖一小坑,把粪便倒人其中,经发酵后可于每天中午前后,泼入池中。 施肥后,在一般光温条件下,通常3天~5天后水色由清变淡绿或浅褐色。为尽快肥水,也可从科研单位或其他场购买经过培养的复合藻液泼入池中,用量为3升/立方米~5升/立方米。随着水色加深可适时添加水量。 二、接种轮虫 当自然水温达到10℃左右,池水较肥时可适时接种轮虫,若土池上一年培养过轮虫可用铁链拉动底泥,把休眠卵搅起来即可。接种轮虫也可从附近温室大棚中购买活轮虫,但要求带卵率要高。接种时选择晴天下午水温最高时进行。接种密度:一般活轮虫10个/升或根据情况高密度接种。 三、培养管理

DB21∕T2060-2013鲟鱼流水养殖技术规范

DB21∕T 2060-2013 鲟鱼流水养殖技术规范B 50 DB21 辽宁省地点标准 DB 21/T XXXXX—XXXX (报批稿) 鲟鱼流水养殖技术规范

XXXX - XX - XX公布XXXX - XX - 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提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本溪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本溪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起草。 本标准要紧起草人:叶远涛孟照勇郭海军孙玉芝高冰李晓晨孙兆旭吴焱明宋庆波马志坚吴玉庭吴长春。

鲟鱼流水养殖技术规范 1 范畴 本标准规定了鲟鱼(Acipenser sturio Linnaeus)在流水环境条件下,进行人工鱼种培养和食用鱼养殖的环境条件,养殖设施,养殖模式,养殖方法 及饲养治理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鲟鱼鱼种培养和食用鱼流水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关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ll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l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农业部1224公告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 3 环境条件 3.1 场址条件 养殖场要选择在淡水水源丰富,远离污染源,通讯、交通便利,电力 充足的地点。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 3.2 水源 水源水质应符合GB ll607 的规定。 3.3养殖用水 养殖池水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要求水质清新,无浑浊、无污染。池水透亮度>30cm;溶氧量>6mg/l;温度10℃~28℃;氨氮<0.5mg/l。 4 鱼种培养 4.1 鱼种培养设施 4.1.1 圆形玻璃钢培养缸

青鱼养殖技术规范

无公害食品青鱼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青鱼养殖技术规范的环境条件、池塘养殖、鱼病防治和捕捞。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1989 渔业水质标准 NY/T 394-2000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 5051-200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2001 无公害食品鱼用药物使用准则 SC/T 1008-1994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3 环境条件 3.1 场地选择 3.1.1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源没有对渔业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源。 3.1.2 池塘通风向阳。 3.2 水质 3.2.1 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 3.2.2 养殖池塘水质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 3.3 鱼池要求 鱼池要求见表1。 4 池塘养殖 4.1 施肥、注水

鱼苗、鱼种放养前5-7天,施绿肥0.6kg/m2~0.7kg/m2或畜禽粪肥0.3kg/m2~0.4kg/m2,并应发酵腐熟,用1%~2%生石灰消毒,使用原则应符合NY/T 394的规定。施肥2~3天后,将鱼种池池水加深至0.5m,食用鱼池则加深至1.5m。 4.2 鱼种培育 4.2.1 夏花培育 4.2.1.1 放养密度 每年5月中下旬放养0.8cm~1.2cm的鱼苗,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水面150尾左右。 4.2.1.2 夏花饲养管理 鱼苗入池后,饲料以豆浆为主,第一个星期每万尾鱼每天喂0.1kg~0.2kg黄豆;第二个星期每万尾鱼每天喂0.25kg~0.3kg黄豆;以后每个阶段增加投喂量,增加量为前一个星期的20%~25%。培育期间,每5~7天注水一次,使池塘水深在最后培育阶段达0.8m ~1.2m。在夏花出塘前要进行三次拉网锻炼。 4.2.2 一龄(仔口)鱼种培育 4.2.2.1 放养密度 当年6月中、下旬放养3cm~3.5cm的夏花,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水面9~12尾。 4.2.2.2 鱼种饲养管理 饲料以小麦粉与菜饼为主,比例为6:4,用竹帘搭食台,每个食台约2m2。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投一次,以2.5小时吃完为宜,一般10000 m2鱼池搭10~15个食台。日投饵量为池鱼总重量的5%~7%。 4.2.3 二龄(条丝)鱼种培育 4.2.3.1 放养密度 1月中旬前后放养(腊水),每100m2水面放养规格为30条/kg的鱼种6 kg~9kg。 4.2.3.2 鱼种饲养管理 饲料以小麦与轧碎的玉米为主,7~8月开始投喂轧碎的螺蛳(占总投喂量的20%左右)。日投饵量为池鱼总重量的5%~7%,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 4.3 食用鱼养殖 4.3.1 鱼种投放规格、密度 鱼种投放规格、密度见表2。 4.3.2 饲养管理 投喂饲料以螺蚬、玉米、小麦为主,日投饵量为池鱼总重量的5%~7%,每天投喂二次;15~20天(高温季节10~15天)注水一次,使池水保持在2m以上,每6000 m2~10000 m2水面配备2kw~3kw增氧机一台,每天午后和清晨各开机一次,每次2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