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事先做人: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实践反思

要做事先做人: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实践反思
要做事先做人: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实践反思

要做事先做人: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实践反思

一位哲人曾说:有才有德的人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精英,有德无才的人是维持社会现状的忠实劳动者,有才无德的人是扰乱社会秩序的幽灵,无才无德的人是无法立足社会的淘汰者。幼儿园是塑造人才的圣地,在这块圣地上,耕耘者要做事,必须先做人,并以身示范,教孩子学会关爱他人、帮助同伴、尊敬长辈、遵守纪律、坚守诚信,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仁者爱人”的种子,将来才能收获会做人能做事的人才。幼儿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孩子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孩子先学会做人,他才会更好地做事。要达成学会做人这一教育目标,幼儿园必须有幼儿做人的空间、有幼儿做人的景致、有幼儿做人的土壤。通过做人环境的耳濡目染、学习活动的实践体验、日常生活的回味感知,在童年时代悟出人性的光华,绽放出人性的光彩。

在幼儿学习做人的天平上,教师是最能动的砝码。教师的形象在幼儿心目中高大神圣,教师的言行幼儿极易模仿,教师身上流露出的慈母严师风范,时时处处熏陶着孩子,并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教师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要成为孩子做人的榜样,平时应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去关爱孩子,用高尚的品德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孩子鞋带开了,我们及时发现并蹲下来帮孩子系上;孩子摔倒了,我们送过去“孩子,爬起来”的鼓励的眼神;孩子问“老师好”,我们也微笑着同一声“小朋友好”;孩子发烧了,我们把湿毛巾敷在孩子的额头上;孩子津津有味地讲故事,我们耐心专注地倾听;

孩子做游戏,我们是孩子手拉手的伙伴;孩子有了点滴进步,我们及时送上掌声或小红花以示鼓励……在这一件件小事里,蕴含着慈母型教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传达着专家型教师对孩子的言传身教。

在幼儿学习做人的土壤里,环境文化是最丰厚的营养。环境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强劲载体,我县是传说中的汉孝子董永的故乡,幼儿园300米文化长墙上就画上了一幅幅充满童趣的古代孝子图,是孩子们学习弘扬尊老爱老传统美德的图画知识平台;院内的小树林每班分得了一片林地,给每棵树挂上小标牌,标牌上写着树的名字及生长特点,孩子们定期给树浇水、施肥,耐心呵护每一棵树苗;在综合楼前的种植园里,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播种了大豆、棉花、高粱、萝卜等,从育苗到收获孩子们全程参与,从中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室外活动场地铺成了中国象棋的棋盘,加深了孩子们对中国象棋文化的认识和喜爱之情。

楼内环境注重培养幼儿爱自然、爱动物、爱家乡、爱祖国、爱科学的品德。一楼主题是“热闹的动物园”,设置有神秘的海底世界、剽悍奔放的野兽、美丽的鸟岛、热闹的小狗家族、有趣的十二属相等园地;二楼主题是“我的家乡真美丽”,设置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家乡的特产、祖国的大油田、红红的中国结、宏伟的万里长城等园地;三楼主题是“地球一家亲”和“未来太空”,设置有走遍世界、我和五大洲小朋友手拉手、未来的机器人、驾着飞船游太空等园地。不同的主题,形式多样的园地,丰富了幼儿爱人类爱生命的知识,并从环境文化里汲

取做人做事的丰厚营养。

在幼儿学习做人的空间中,社会是最向往的地方。带领孩子们走进社会这个生生不息的大课堂,接触不同的人,接受各种社会风尚的洗礼,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有效途径。世界水日期间我们带领孩子来到县水务局,参加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万人签名活动,浏览了“珍爱水资源”图片展,考察了清河污水处理厂,之后孩子们用绘画日记表达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增强了节水意识。助残日到了,孩子们拿着自己制作的礼物来到县特殊教育学校,与那里的小伙伴一起用手语表演了《感恩的心》《同一首歌》,背诵了古诗《春晓》《咏鹅》,培养了关爱、同情弱者的品德。

在生活体验活动中培养幼儿诚实守信的品德。如我们带领孩子们到天宝蛋糕店,听蛋糕师讲解蛋糕的做法、自己动手做蛋糕、和店员一起卖蛋糕,孩子们从蛋糕的材料、质量、价格中体会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在认识各行业人们的劳动中,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品德。“五一”劳动节期间,带领幼儿走进超市、菜市场、银行、行政中心、工厂、农田等场所,参观店员、职员、工人、农民等人们的劳动,了解了各行业的劳动特点,懂得了劳动最光荣,也从中悟出了更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在幼儿学习做人的经历中,活动是最喜欢的形式。平时应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提供尽量多的参与机会。

在集体活动和传统节日活动中培养幼儿心中有他人、与同伴分享的品

德。如许多孩子乐意在幼儿园过生日,老师就在孩子生日前一天,组织全班小朋友自主选择材料制作生日礼物,生日这天大家围着生日蛋糕坐成一圈,一起唱生日歌、点蜡烛、许愿、吹蜡烛,切蛋糕的同时分组给过生日的小朋友送礼物,然后分享蛋糕,整个过程洋溢着欢声笑语。在中国的传统节日

,如清明节、中秋节里煮鸡蛋、烤月饼,并把自己的劳动成果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分享。

在班级服务活动中培养幼儿友好交往、团结互助的品德。如“今天我是值日生”活动,孩子们有的抹桌子、有的擦椅子、有的摆图书、有的分玩具,还主动帮助没完成任务的小朋友,人人争做班里小主人,把活动室打理得井井有条。

在关爱行动中培养幼儿心中有他人的品德。如新入园的托班、小班的弟弟妹妹哭闹着找妈妈,中大班的哥哥姐姐就来到他们身边,陪他们玩玩具、捏橡皮泥,使他们破涕为笑;班里有小朋友生病请假了,老师就请几个小朋友做代表在电话里送上问候的话,有小朋友住院了就带上集体制作的健康祝愿卡去探望,使生病的孩子感受到了班集体的温暖,小朋友从中都学会了关爱他人。

影响幼儿品德行为的因素很多,我们应该从要做事先做人的本质出发,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需要,把握幼儿的思想动向,蹲下来做幼儿的知心朋友,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教幼儿悟出做人的真谛,感受做好事做好人的乐趣、自豪和幸福。

3-6岁幼儿品德习惯的培养

3-6岁幼儿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对照表 有幼教专家根据多年研究成果制定了“3-6岁幼儿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对照表”,根据这个对照表可以考察分析自己孩子的具体行为活动是否具有良好品德行为特征,是否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特征,进而推测出孩子德商的优劣及其未来成才发展趋向。三至四岁 1、尊敬日常接近的成人。在成人的提醒下会问“早”,问“好”,学会说“再见”。 2、要别人帮助时,会说“请”;接受别人的帮助后,会说“谢谢”。 3、不怕生人,会在成人的提醒下热情而礼貌地欢迎客人。 4、逐步养成过集体生活的习惯,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 5、遵守幼儿园的一些规则,如按时入园、离园、按时吃饭、下课、参加游戏等。 6、遵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在成人周围活动,不离开成人独自乱跑。 四至五岁 1、对长辈会称呼“您”。能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不打岔,能有礼貌地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2、个人活动不影响别人。当别人碰撞了自己时会说“没关系”、“不要紧”,当自己碰撞了别人时会说“对不起”等。 3、不说粗鲁话,不说谎话,做错了事能大胆承认,认真改正。 4、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较自觉地遵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在家的生活有规律。 5、在成人的提醒下,在公共场所知道遵守秩序,不乱跑、乱喊。过马路小心,听民警的话逐渐知道遵守交通规则。 五至六岁 1、能逐步较熟练地使用一般的文明礼貌用语,主动、热情、大方、自然地接待客人。别人讲话时不插嘴;和别人交往时态度和气,举止文雅。不喊成人的名字,不给别人取外号。不嘲笑别人的缺点和生理缺陷。 2、能自觉主动地遵守生活常规,遵守上课、游戏及其他活动的各项规则。知道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苛求别人。 3、成人委托的事情能认真做,不偷懒,不争论,听话,并能按顺序争取较好地完成任务。有集体荣誉感。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6岁:人生第一个动荡时期 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老,七岁看小。"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 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从7~8 岁到11~12岁)时的行为特点。 这句民谚非常符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是我国人民集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迄

浅谈幼儿品德的培养

浅谈幼儿品德的培养 合浦县公馆镇幼儿园潘素萍 幼儿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是学习做人的基础期,当今社会每个家庭就一个孩子娇惯、纵容,成了家庭的小皇帝,骄横跋扈,面对这种现象,幼儿园的品德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谚语阐释了品德的重要性。幼儿园在促进幼儿五大领域全面发展过程中,道德教育放在了首位,在幼儿时期形成的道德品格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对是非辨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又时刻受到社会各方面对他们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不良影响。而3-6岁是幼儿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这些更是说明了幼儿园幼儿德育工作的重要。为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从幼儿抓起,势在必行。以下是本人对幼儿品德教育的几点实践与探索幼儿园一日生活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因素,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我们要熟悉理解幼儿德育的精神实质,及幼儿德育所提出的目标要求,不仅如此,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发事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既注重德育的显性渗透,也不忽视德育的隐性渗透,真正把德育要求落实到每个幼儿。 一、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化幼儿1、环境对幼儿的情绪、个性、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们注意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精神环境。幼儿的好奇心和模仿性是很强的,因此,我们教师

自身首先加强师德修养,争做文明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言行,做到外表端庄大方、朴素整洁、语言文雅、和气规范,在带班期间保持良好的情绪、教态,教师之间形成一个宽松、和谐、友爱的精神环境,从而为幼儿树立模仿与学习的楷模,使幼儿在心理上具有温暖和安全感。 2、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民主氛围。尊重孩子,对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养成优良的品质,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平时应把幼儿作为一个大人来看待,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并要注意态度温和,说话文明,即使批评幼儿也要讲究方法,注意分寸,使他们受到尊重,这样,他们就会在和睦、平等的民主气氛中受到熏陶,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如孩子在抢夺玩具中,互不相让、引起争夺时,我们解决的方法是,对一方讲:你是好哥哥,你是好孩子,你看他比你小,是你的小妹妹,小妹妹玩完了你在玩,这才是好孩子,一会老师要在全班表扬你互相谦让,并给你带上一朵小红花好吗?.....孩子听了,会高高兴兴把玩具让给小妹妹。应为孩子都喜欢听别人说他是好孩子并且小红花的作用更大,孩子们都想得的红花最多,这样孩子从物质和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就会很愿意把玩具让出来。再如,当许多许多孩子围住某一个玩具时,不能按数计算的排成队,按次序进行,如滑滑梯、荡秋千,幼儿相互数数,玩的次数够了按顺序换人,这样场面又热闹,又井然有序,孩子们兴致更高,集体观念、纪律观念在欢快的玩中形成。 二、采取多种形式,寓德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幼儿良好的个性品德培养是通过幼儿园的全部教育活动实现的,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培

教育总结_浅谈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教育总结:浅谈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教育总结:浅谈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导我们实施《指南》的过程中,要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让孩子在快乐的情绪中学习,保持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从而为孩子一生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孩子真正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会让孩子受益终生,孩子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极其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从孩子的兴趣出发 兴趣是孩子学习和探索新事物最重要、最持久的动力,也是孩子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先决条件。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才乐于去做、去探索、去发现、去钻研,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孩子感兴趣的事,只要不危及孩子的安全、健康、不违法,就要让孩子大胆地去做,并积极地加以引导、鼓励和支持。 孩子的童年是短暂的,是不可逆行的,我们应从有利于孩子发展的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不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那种单纯追求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发生在同事身边的真实事例,使我感触颇深:同事的外甥小的时侯是个能说会道、性格开朗、活泼的孩子,可是由于父母整天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对于孩子的要求、兴趣不能加以正确地引导、支持和鼓励,而是让孩子根据家长的意愿,沿着家长铺设的道路前进,否则就轻则呵斥,重则打骂。致使孩子长大后成了一个性格内向、少言寡语、不愿表达自己、凡事沉默以对的人,父母后悔莫及…… 孩子之所以会变成这样,正是因为父母漠视于孩子的兴趣、要求,孩子的请求长期得不到满足,而是被一次又一次地抹杀,长此以往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想法、愿望说出来也没有用,不但得不到满足,反而会换来父母的呵斥、责怪,因此拒绝和父母沟通。错误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伤害,致使孩子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而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也要时刻反省自己,找出自己在教育中的欠缺与不足,不断充实自己,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让孩子茁壮成长。 二、从一日生活的环节出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我们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让幼儿自主参与、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1、合理利用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孩子们自由创作、自由发挥、自由探索、自由发现的小天地,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又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各种区域活动材料以其丰富多彩、直观、形象、富于操作性而深受各年龄段孩子的喜爱。 因此,教师要抓住幼儿这一特点,从幼儿实际出发,设定一些直观、新颖、安全、简便、又易于幼儿操作的区域活动项目。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在区域活动中养成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例如:通过积塑区的拼插活动,可培养孩子大胆想象和创造的能力;通过图书区可培养孩子安静看书、认真专注的良好习惯;

培养幼儿的审美观

培养幼儿的审美观 发表时间:2013-06-28T11:37:24.043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5月总第118期供稿作者:宋晓丽[导读] 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幼儿园的孩子太小,不需要懂得如何审美,只要会画画就可以了。 宋晓丽山东省招远市实验幼儿园265400 美术欣赏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美术教育一直以绘画为主,手工为辅,单独的欣赏课几乎没有。学前儿童艺术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大体上会经过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等几个阶段。按照皮亚杰的观点,2—7岁儿童正在前运算期。在美术活动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一、情感表现性 相对于科学发现而言,审美发现对儿童探索周围世界具有特殊的意义。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十一二岁的儿童尚未达到主客体相互独立的阶段,幼儿对美的兴趣、情绪、情感和态度总是毫不掩饰的。 二、情节虚构性 在幼儿审美活动中,手段总是为了表现一定的审美内容及形式。例如,幼儿在沙堆上插上树叶表示“绿化沙漠”,用彩泥捏出圆圈表示“点心”。 三、行动受知觉支配 儿童会被周围环境中某些有趣的、引人注目的特征所吸引,从而注意局部、忽视整体,对能引起他强烈感官的事物会留下相当稳定而持久的印象。 面向全体儿童的艺术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儿童对艺术的喜爱,丰富其感性神经,激发他们发现美的欲望和能力。前苏联学者托洛维奇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叹:“艺术的本质毕竟是审美的。”因此对幼儿进行艺术知识、技能的教育,也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为基础,否则艺术教育会因为没有“审美”而变成泛泛之谈。但在幼儿园的审美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问题一:幼儿审美教育可有可无。 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幼儿园的孩子太小,不需要懂得如何审美,只要会画画就可以了。教师在幼儿园也只是教一些简单的绘画技能。 问题二:幼儿审美素质教育只停留在课堂上。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的正规活动,对教师来说,比较容易在计划工作中渗透审美活动的有关内容,但对于没有事先计划的幼儿教育,教师往往不能带领幼儿进行。 问题三:将幼儿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等同起来。 这是一种把幼儿美育局限于艺术教育的狭隘做法。艺术教育是幼儿美育的一种途径,幼儿美育作为与体、智、德并列的一个教育方面,它渗透于健康、科学、艺术、数学等各个领域。在这样的情况下,审美教育对儿童的艺术教育便凸显出来了。儿童的艺术活动过程是不是一种审美发现的过程,这是判断其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准。其实在生活中、社会中、大自然中处处都有让孩子可欣赏的美的内容,我力图让孩子用眼睛、用心去感受一切美的事物,从而激发幼儿对美的创造力。在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1.欣赏环境的美 幼儿园教室是孩子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我在布置教室时,凡孩子视觉所能触及的范围都尽可能使之充满美感。在元旦时,我剪了一些彩色皱纹纸,将它装饰在灯上、墙上,孩子们对此欢呼雀跃:“真好看,真好看,像彩色雨!”这是孩子们的自我欣赏。用吹塑纸做出小动物,用彩纸折出各种手工,这些设置在孩子周围的艺术品,是我有意识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从色彩、构图、造型等角度让孩子们感知与理解美,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 2.欣赏自然美 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到旷野之中领略风光旖旎的大自然美色。但自然美除山水美外,还包括生态美和园林美,这些内容,是带孩子到公园散步就能领略到的。 根据《纲要》中所提出的“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的要求,在春游时我带孩子们上公园去看树。有的幼儿站着远远眺望,有的弯下身看。让幼儿观其树形,更是千姿百态,“像伞、像头发、像人在跳舞”,这是幼儿尽情领略了色彩、造型、生态之美后发出的感慨。在春游时,我带幼儿来到鸽子房前,让幼儿感受鸽子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开始时幼儿不敢上前,不一会儿幼儿喊:“老师,鸽子吃了我的玉米,它站在我肩上。”有些还用手去抚摸鸽子:“鸽子的羽毛好柔软呀!”幼儿对鸽子的印象是从书上不能得到的,这时鸽子和幼儿之间形成了非常和谐的景象。为了更好地让幼儿感受自然之美,在我园后面,有一片植物园,种了一些玉米、绿豆、南瓜等,我就经常带领幼儿在那里观察。“玉米长得比我高”、“玉米长胡子了,像老爷爷”、“向日葵的花像脸盆”、“豆角像弯刀”……这些都是幼儿对自然之美的感受,是审美力的表现。

幼儿常规培养的反思

反思幼儿的常规教育 公刘幼儿园韩琴 幼儿园的常规是处于纪律与次序的规则,常规教育就是日常规则的教育。我们的常规教育一般是与幼儿的安全,礼貌和行为规范等直接相关的,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在教室里要轻声讲话不吵闹、打架,奔跑不乱扔玩具、不乱撕纸片,此外还有许多涉及照顾环境等要求,如离坐时将椅子轻轻推到桌边,玩具用后要归还原处等等。这一切要求都依赖于孩子的注意力,意志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们都在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班级常规比较乱。我也有同感,于是我在工作中积极反思寻找原因。我认为幼儿常规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做好榜样引领。幼儿好模仿、好学习,这为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俗话说:"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影响至深。他们不仅把周围的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有板有眼的表现出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检点自己的举止。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努力做好孩子的表率。不要只顾自己喜欢却让孩子放任自流,孩子会看在眼里的。 2.制订规则讲求方式方法。常规要求应根据幼儿的情况分阶段提出。教师和幼儿可以坐在一起讨论制定规则,请幼

儿发表他们自己的意见,提出恰当的规则,这样,他们就会乐意接受并遵守。如针对晨间锻炼中有的幼儿懒散,动作不积极主动、拖拉,我们请幼儿发表意见,一起制订晨练规则:动作到位、有力,达到锻炼的目的。幼儿还一致赞同每天请两名做操认真、表现好的幼儿做“领操宝宝”。这样一来,孩子们一个个做操可认真、可精神了,目的就是为了争当“领操宝宝”。 3.坚持一致性和持久性。常规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能想到一点就要求一点,想不起来就听之任之,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才能帮助幼儿养成有效、稳定、良好的常规。一个班三位老师的要求要一致,不能这个老师一个要求,那个老师一个要求;老师和家长要意见统一,也不能在幼儿园一个要求,到家又是一个要求,这样只会事倍功半。所以常规教育的要求一经提出,家园必须形成共识,且常抓不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4.设有利于常规培养的环境。教室的环境,应该便于孩子自我管理。物品摆放的位置要便于幼儿取放。可以在柜子上贴上和箩筐对应的标记,这样孩子不用老师提醒就能物归原处了。 我们平常采用的集体常规教育,我觉得还应注意以下两

谈谈幼儿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孩子难,教育幼儿更难!”每个幼儿教师深有这样的感觉和体会,尤其面对大都是身处经济、环境条件非常优越的独生子女,稍不注意,就会伤害。我们如何根据时代需求,幼儿发展的需求,结合《纲要》精神,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使心血与汗水交融的思想品德耕耘获得金色的收成,培养成为诚实、正直的好孩子,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以早教入手,培养健全的人格品德。 二、以德育入手,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 好品质让人终身受益。品德教育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使之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且是一切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幼儿期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抓好幼儿期品德教育,能为幼儿今后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模式影响,人们对人才内涵的理解过于片面,现在有不少幼儿园“重智轻德”的倾向,对智力教育精益求精,常以幼儿能识多少数字,背多少首诗词而炫耀或者骄傲,对于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却不够重视或很不到位,认为孩子年龄小、不懂事,不需要急着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的行为问题,往往可以追溯到他的幼儿时期,一旦有了不良品德,往往会影响终身。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应当从小开始,坚持不懈地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感化,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一定要高度重视,抓紧教育,决不能姑息迁就。 德育要从小抓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需要教师在日常品德教育中给以提示、引导、巩固、强化他们的正确想法,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帮助幼儿认识问题,让幼儿明白自己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利用讨论、评价的方法,强化幼儿正确的道德认识、常规教育。比如有些幼儿在玩玩具时总是乱扔、乱敲打玩具、独霸玩具,在集体活动中不认真听讲,时常和小朋友玩不在一起,甚至打架抓破人的现象。所以,在进行幼儿品德教育时,教师必须时常参与幼儿活动,了解幼儿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抓住孩子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使之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幼儿,实现品德教育的任务。 三、以情感入手,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 “德高为范,学高为师。”教师的道德情感与幼儿的道德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幼儿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教师的人格,就是一种教育力量。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特点,在家里,父母是他们主要的模仿对象;在幼儿园里,教师是他们学习的榜样,甚至是偶像。每个班级的风气可以说是由教师自己的道德情感操行创造出来的。如果作用不好,即使最正确、最合理、最精心研究出来的教育方法,也将是无用的。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在孩子面前要有健康的道德情感,为孩子提供学习、纪律、休息、游戏和威权的正确方式都将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像母亲那样关心和爱护幼儿,处处为人师表,以深厚的感情、进步的思想和文明行为感染幼儿,教育幼儿,促进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 四、以感化入手,提高师爱的教育作用。 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体、智、德、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是现代教师奉行为始终不渝的教育理念,更是现代教师的座右铭。教师职业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这样讲,这句话真正将教师神圣职业的内涵具体化了。疼爱自己的孩子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动物本能,而对幼儿之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是一种无私地奉献,这种爱才是神圣的、才是师魂。 思想品德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火花最微妙的撞击,是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的巧妙结合。孩子无时无刻都需要父母爱、教师的爱。幼儿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教师对幼儿要充满爱心、尊重、信任和理解他们,为他们在幼儿园创设一个温馨的家,用爱主动亲近、关心、照顾他们,有了和睦融洽的学习生活氛围,幼儿才乐意接受老师的帮助和教育。愿意听老师的话,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把老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愿意向老师反映内心世界,袒露自己的思想,真诚倾诉心里的小秘密,甚至看见老师比妈妈都亲,这种爱的双向交流,会产生良好的动情效应,我们当老师的都会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如果遇到不开心事,受了委屈,紧紧的抱抱搂搂幼儿,给予安慰,并轻声说:“老师做你的妈妈好吗?放心老师会保护你的”。这对他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也是情感的满足。在幼儿园给孩子过生日,节假日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共同祝贺,

浅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浅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摘要】主要讲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从培养孩子的品行、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自信心等方面讲述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并深刻地体会到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关键词】培养良好品行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教育中父母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家庭教育同样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记得有人说过:有了良好的习惯就有好的命运。我也赞同这种说法,因为我在教育我的孩子时也时刻注意培养孩子各方面的习惯。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从细处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培养和教育好孩子。教育孩子应该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孩子遵守社会公德,增强社会责任感。还要用正确的人生观念启迪他们,使他们身心健康能茁壮成长。所以,在人生开始的时候,应该让他们接受高尚的思想,修炼优良的操行,形成良好的健康的习惯。孩子是家长的“克隆品”,所以我常常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他,这样不仅对孩子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使他们从内心感受到家长正确的教育方式和引导。例如:我的儿子在讲卫生方面就做得比较好,因为从小他就知道我最不喜欢看到地面上有垃圾的,所有他在家里从来不会乱扔垃圾,见到有垃圾也会捡起来放在垃圾桶里,如果在街上吃完东西,他也会自觉地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这一点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家庭教育以及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品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还有就是在诚信方面,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情,我会鼓励孩子勇于承认错误,让他明白每个人有时会犯错,但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如果不把自己的错误讲出来,永远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长期憋在心里,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影响身心的健康成长,所以我经常鼓励孩子要做个诚实的人,并告诉他:诚实的人会一生好运。 二、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浅谈幼儿品德地培养

浅谈幼儿品德的培养 合浦县公馆镇幼儿园素萍 幼儿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是学习做人的基础期,当今社会每个家庭就一个孩子娇惯、纵容,成了家庭的小皇帝,骄横跋扈,面对这种现象,幼儿园的品德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谚语阐释了品德的重要性。幼儿园在促进幼儿五大领域全面发展过程中,道德教育放在了首位,在幼儿时期形成的道德品格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对是非辨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又时刻受到社会各方面对他们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不良影响。而3-6岁是幼儿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这些更是说明了幼儿园幼儿德育工作的重要。为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从幼儿抓起,势在必行。以下是本人对幼儿品德教育的几点实践与探索幼儿园一日生活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因素,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我们要熟悉理解幼儿德育的精神实质,及幼儿德育所提出的目标要求,不仅如此,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发事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既注重德育的显性渗透,也不忽视德育的隐性渗透,真正把德育要求落实到每个幼儿。 一、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化幼儿1、环

境对幼儿的情绪、个性、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们注意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精神环境。幼儿的好奇心和模仿性是很强的,因此,我们教师自身首先加强师德修养,争做文明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言行,做到外表端庄大方、朴素整洁、语言文雅、和气规,在带班期间保持良好的情绪、教态,教师之间形成一个宽松、和谐、友爱的精神环境,从而为幼儿树立模仿与学习的楷模,使幼儿在心理上具有温暖和安全感。 2、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氛围。尊重孩子,对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养成优良的品质,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平时应把幼儿作为一个大人来看待,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并要注意态度温和,说话文明,即使批评幼儿也要讲究方法,注意分寸,使他们受到尊重,这样,他们就会在和睦、平等的气氛中受到熏,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如孩子在抢夺玩具中,互不相让、引起争夺时,我们解决的方法是,对一方讲:你是好哥哥,你是好孩子,你看他比你小,是你的小妹妹,小妹妹玩完了你在玩,这才是好孩子,一会老师要在全班表扬你互相谦让,并给你带上一朵小红花好吗?.....孩子听了,会高高兴兴把玩具让给小妹妹。应为孩子都喜欢听别人说他是好孩子并且小红花的作用更大,孩子们都想得的红花最多,这样孩子从物质和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就会很愿意把玩具让出来。再如,当许多许多孩子围住某一个玩具时,不能按数计算的排成队,按次序进行,如滑滑梯、荡秋千,幼儿相互数数,玩的次数够了按顺序换人,这样场面又热闹,又井然有序,孩子们兴致更高,

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幼儿的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促进幼儿的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内容摘要:《规程》要求:“幼儿园应在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幼儿的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许多研究表明:良好的个性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更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纵观历史,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成功者,无一不是在良好个性的支配下,经过克服重重困难、百折不挠才取得了事业的成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 关键词:游戏个性品质能力心理健康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的个性品质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情况。有的幼儿自尊水平低下,自信心极差;有的幼儿胆子小,怕做事,缺乏独立性意识;还有的幼儿破坏性行为和攻击性行为极强,使幼儿教育面临“棘手”的问题......为了培养幼儿从小就有一个健康向上、活泼开朗的好性格,从小就养成吃苦耐劳,做事有信心,敢于在困难面不怕吃苦,坚持到底,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等好品德......做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好孩子。我们很重视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尤其是很重视从幼儿开始抓起。其目的是为了让幼儿从入园那一天起,就能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与培养下,克服和改掉在家里养成的不利于身心发展的消极东西。使幼儿在教师与家长的积极引导和热情鼓励中,学会交往,提高意识,规范行为,逐渐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做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在一日生活中,除了饮食、睡眠、洗漱等日常生活活动之外,几乎都在游戏着(有的幼儿即使在吃饭、洗手时也要玩耍)。幼儿的生活是以游戏为中心的,游戏占去了幼儿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几乎成为幼儿生活的全部内容。个性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个性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牵引和指导作用。幼儿时期,个性尚处于发育阶段,还没有固定养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游戏是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个性培养和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对幼儿今后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对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

对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 2008-05-02 提高孩子提审美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早期的审美教育。孩子在2~3岁甚至咿呀学语时,家长就应把粗浅的审美教育输送到孩子的感官,让他们在娱乐中由浅入深地接受审美教育。 2、通过认识“丑”,提高审美能力。艺术的美妙只能培养孩子对美的赞叹和向往。如果孩子缺乏对丑的增恶,往往会显得对美的理解肤浅、淡薄。因而让孩子认识自然和社会生活中丑陋之处也是审美教育的手段之一。 3、审美教育应注意时代性,随时代的发展而提高。孩子审美教育的重心应倾向现在,应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突出现时代所需要的审美观念、情趣、规范等; 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应根据孩子特点,循序渐进。 1、有意识地让孩子到大自然中亲身体验自然形态中各种美的景象,那潺潺的流水,鲜艳的花朵,婉转的鸟鸣,茂密的树林,都将给孩子带来美的乐趣和遐想,激励着孩子对美的追求。 2、审美的过程离不开生动丰富的感性材料,因此要重视观察力的培养,哪怕是一束花的放置、一幅图画的悬挂、一个装饰品的陈设,都应具有形式美感的特点。可以从形状、色彩、结构,以及平衡、对称、变化、统一诸方面引导孩子仔细观赏。另外,还可通过观看图画、电视、工艺品、生活用品等活动,获得造型美的粗浅知识。 3、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挑选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与孩子一起赏析。比如欣赏风景画时,可问孩子:你在画看到了什么?有什么联想?你认为画中什么最重要?为什么?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你认为画家在作画时有什么感觉?他们为什么要画这个景色、这个物体?假如让你画,你会怎样画?会添上什么?舍去什么?家长要细心倾听孩子回答,肯定他们说得对的地方,必要时给予指正,从而使孩子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完整的幼儿园.常规培养

幼儿园常规培养 (一)学习常规 (二)游戏常规 (三)运动常规 (四)生活常规 (五)常见问题

学习常规之 对幼儿的要求 1.坐资要自然、端正。 2.乐于倾听他人的观点及想法,不插话,不打断他人,能有序地表达。 3.有想法想表达时,举手示意,让教师知道。 4.学习活动开始后,要仔细倾听教师的安排,不随意与同伴谈话、聊天。 5.在活动过程中,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因自己过度兴奋或其他情绪的表现而影响同伴。 6.在活动中需要合作时,能做到协商、轮流、谦让,不争抢材料。7.用完材料后,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将材料整理好,放回原处。

学习常规之 教师的培养策略 1.平时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对个别幼儿出现的坐姿问题进行及时教育,学习一些关于坐姿的儿歌,如“小脚平平放在地,后背 不弯要挺立,双手搭在双腿上,精神饱满学习棒。”或与幼儿共 同讨论坐姿不正确所带来的影响。 2.给幼儿安排座位时,要注意让每一位幼儿都能看清自己,不要背对着幼儿,尽量以圆弧形安排座位。 3.可以先让幼儿观看一些情景表演,教师再提出相应的问题。如“他们在做什么?”“是怎样听的?”“别人说话时我们在旁边 应该怎样听?”“应该什么时候再发表自己的看法?”等,再让 幼儿一起共同讨论。 4.教师要明白自己对幼儿的要不得求,分清是对个体提出的要求还是对群体提出的。若是前者,则可以私下和幼儿去说,不要 大声说出幼儿的名字;若是后者,则要大声说出要求,让全班 幼儿都能听清楚。 5.让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给予他们自我解决问题的空间,可以建议他们商量一下合作过程中的分工,如“谁负责画路线?” “谁负责记录?”等。 6.活动结束后,可以儿歌的方式,提醒幼儿整理材料,将材料放回原处,如“小剪刀,手中拿,宝宝剪纸就用它,用完合好放 原处。”

关于对孩子品行培养心得

关于对孩子品行培养心得 一个人的品德如何,对一生有重大的影响。现在不少家长在关心孩子身体健康、注重智力开发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品德教育。“等孩子长大懂事了,再教育也不晚。"这是一种颇有代表性的看法,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它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品德教育也要从幼小时抓起,才能有好的效果。 孩子生活环境中的人与事,都会影响他的人格发展,而他的生活环境又是以家庭环境为主,与家庭的关系最密切。因而父母之间是否能和谐相处,维持美满的婚姻关系,父母的管教态度是否正确一致,父母本身的行为表现,都是环境因素中的重要因素。 做为家长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孩子的品行: 1.了解孩子的个别差异,如果孩子的智力、能力强,或有特殊才能,不要过度夸奖他,更不要以他向别人夸耀,而是要引导他作多方面的发展,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要过分注重孩子的外形和仪表,而要帮助他找出其它优点和能力,鼓励他向其它方面发展。对体弱、能力差的孩子不要给予过度的保护,使他产生依赖性。最重要的还要能接受孩子与其他孩子不同差异事实,从实际的需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或辅导。 2.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的言行、表现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力,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父母如果没有良好的示范,将造成非常不良的后果。现在的小孩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像小皇帝一样对待,养成了独我为尊、自私的习惯,一定要教育孩子有好的东西要与人分享,更要让孩子学会容忍他人的过错,学会谦让他人。 3.鼓励孩子参加活动,增加生活经验,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让孩子到集体中去发展能力。要注意严格要求孩子,发挥优点改正缺点。 4.多关心孩子,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他对父母有温暖、亲切和信任感。父母本身的情绪要保持平衡成熟的状态,不要忽冷忽热,过份愤怒或过度忧虑,让他有安全感。与孩子做知心朋友,让他愿意与你分享他的快乐与悲伤,只有他把你当朋友时,他才愿意跟你说出他的心里话,你才能更好的去了解他的内心想法,更利于你跟据他心里所想的来与他沟通,特别是在孩子青春期时,跟孩子做朋友是非常重要的 5.接受孩子的情绪反应,不要一味以“不准哭”、“不准发脾气”来阻挡他的情绪发泄,要允许他哭,等他哭过后,再心平气和地去了解他为什么难过,为什么要发脾气,与他讨论,分析事由。或引导他以适当的方式表达愤怒,不要乱发脾气。要利用机会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容忍力,如何学会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 6.多与孩子作讨论,就事论事,正反两面作分析,给他思考和推理的机会,培养他辨别是非,自己作选择,自己承担后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让孩子自小就养成守信用、爱整洁、负责任和勤勉等良好习惯,让他从自己收拾玩具、整理衣物、打扫房间做起。 8. 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提高了,就可适当增加一些道理上的讲解,使他们逐步养成尊敬父母和师长、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忠诚老实、正直善良、勤劳俭朴、热爱祖国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谈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在2012年玉林市优秀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评比活动中获奖情况(玉林市教育学会2012.8):一等奖:甘斯论文《谈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谈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广西北流市幼儿园甘斯 幼儿期是幼儿品德的萌芽期。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立。幼儿在集体活动中会出现两种行为。一种是良好行为,如同使用某些玩具、配合其他儿童的动作等;另一种是不良行为,表现出有攻击性的动作,如抢玩具、争吵和打架等,或有防御性的行动,如哭泣等。因此,针对幼儿接受启蒙教育的特点,如何将幼儿不良行为引导转变为良好的行为,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是基础,也是每个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幼儿期的儿童,已能从大人们的言语和行为判断好和不好,乖和不乖,发展到出现评价好人和坏蛋,并能以言语控制和调节自己的道德行为。当然,也不能过高估计幼儿的品德水平,他们还不可能有抽象的原则,即有道德的判断,也很不稳定,并以成人指示为转移。这是个体道德品德的萌芽。这种萌芽是可贵的,它为一生的道德品质打下了基础,俗话说三岁定六十就是这个道理。同时,道德的认识与道德品质水平互相紧密联系,发展道德认识,不仅为培养品德奠定认识基础,而且也发展了儿童的思维和智力。父母与幼教工作者是幼儿品德发展的重要典范,因此,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并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他们的品德在潜移默化地形成和发展。在幼教工作中,应从如何引导幼儿良好行为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一、教师的言传身教能促进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教师在幼儿的教学活动中要强化自身的角色,树立良好的行为方式和良好的习惯,我们教师要重视言传,更要重视身教,给孩子做好榜样。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处处起表率作用,使孩子在日常小事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良好习惯。以此引导幼儿分析,判断怎样才是好孩子,什么行为不是好孩子。应该用什么样的行为,言语,劳动制作等活动加以强化,从而促进幼儿品德的形成。我们必须像母亲那样关心和爱护幼儿,处处为人师表,以深厚的感情、进步的思想和文明行为感染幼儿,教育幼儿,促进幼儿

论文资料:谈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谈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姓名:张洁 单位:顺义区仁和中心幼儿园 地址:顺义区石园南区 邮编:101300 联系电话:、 谈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孝父母,敬长辈;尊老师,爱朋友;动脑筋,爱学习;有礼貌,讲文明;爱祖国,爱人民……归纳起来,就是要让孩子知道爱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培养幼儿有良好的道德行为基础。儿童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是21世纪的建设者、创造者,今天儿童的素质决定着国家和民族明天的命运。 教孩子知识,开发他们的智力固然重要,但从小教孩子学会做人,为他的终身打好基础更为重要。通过反复学习、理解《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我把育人放在首位,坚持正面教育,调动幼儿自觉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逐渐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工作中,我注意观察、了解孩子,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 一、明确培养目标,了解幼儿特点 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群刚离开母亲温暖的怀抱,离开日夜相伴的亲人及其熟悉的家庭的幼儿,而我们工作的目标,是把这些幼稚无知的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真是任重而道远。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立。因此,他认为培养富有民族意识、爱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现代中国人,就“从小教起,从小教好”。纵观古今中外历史上的许多名人,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对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伟大人物,无不与他们幼年时期受到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幼教工作者,务必把对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我们工作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认真、切实地把它做好。 那么,做好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先具备什么条件呢?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者想从各方面去教育一个人,那么,他就应当从各方面了解这个人……他

浅谈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摘要】幼儿园美育过程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占重要地位。首先通过欣赏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其次在欣赏的基础上,提供各种工具材料,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力。最后,对幼儿的作品进行鼓励性评价。通过以上环节的循环,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Abstract】At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course in the kindergarte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esthetic ability is very important. First to enrich infants’life experience through the appreciation activity, then on the base of the appreciation, to offer them each kind of tool material to cultivate their aesthetic creativity and in the end, to make a hortative evaluation on their works. Through the circulation of the links mentioned above, infants’aesthetic ability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ir excellent individuality also can be advanced. 【Keywords】Aesthetic abilityBeaux-arts appreciaationAesthetic perceptive facultiesAesthetic imagination 审美能力是指人们对美的事物或艺术的欣赏和鉴别的能力,包括审美感知、审美判断、审美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等。审美能力需后天培养,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感受美、理解美,进一步激发创作的兴趣,用自己的作品表现美。 经过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我以欣赏活动为主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教授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使幼儿在对美产生共鸣时,能把自己的情感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自由地表达出来。并从自己的作品中,更直接地感受到美。在这样一个循环过程中,不断提高幼儿审美能力。 按幼儿的年龄特点,具体实施为: 1.通过欣赏活动,丰富生活经验。人的大脑信息有80%来源于视觉,美术属于视觉艺术活动,欣赏则是以视觉为媒介向幼儿展示美,提供丰富的视觉刺激。我向幼儿提供的欣赏内容有: 1.1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的怀抱,领略自然界的魅力。19世纪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说:“美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幼儿园处于市区一处风景区,我们充分利用这里的自然资源。幼儿看到了清澈宽阔的河流,五彩的鲜花,像彩虹一样弯弯的小桥,两岸垂杨柳掩映着各式仿古建筑,河水中漂浮着小白船……

幼儿园常规活动反思

幼儿园常规活动反思 常规教育说得通俗点就是习惯教育,一个人习惯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生的成败。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常规活动反思,供参考阅读! 幼儿园常规活动反思篇1 班级是幼儿园的核心单位,是幼儿学习、游戏的主要场所。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日活动的组织都是依托班级这块基地进行的。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在工作实践中,出了有效管理班级常规的六个字——热爱、严格、周到。 一、热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必须做到“热爱”二字。一是创建宽松、愉悦的家庭式氛围。新教育理念倡导的是一种民主、和谐的环境,因此,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应该注意这种氛围的创设。年龄越小的孩子其情感依恋越强烈,这就要求我们营造与家庭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物质环境,以便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自由、快乐的发展。与此同时,我着重创设心理环境,和孩子们近距离的接触,用自己的爱心去换取他们的童心,以此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孩子们很快会从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对老师的亲近上,如摸摸你的衣服、牵牵你的手、坐坐你的大腿,这些动作都是他们表达对你的接受。

除了动作,他们还从语言上来表达对你的认同与爱,当大家说到新衣服时,孩子们会说“老师,我给你买一件漂亮的衣服”;当爬上窗户擦玻璃时,总会听到“老师,小心点”;当不小心撞了椅角,孩子们会投来关心的眼光“老师,你没事吧?”。虽然只是短短得一句话,但在我看来却无比激动,这是我们共同创建宽松、愉悦的氛围的作用。二是事事关注、事事细心。如教学活动时,从教态到语气都应真挚、亲切,使幼儿感到舒服、温暖;教学活动后,主动亲近、爱抚幼儿,跟他们交流感兴趣的事,和他们做朋友。既关心幼儿的教育问题,又注重幼儿的养护问题,从睡眠、起床到用餐、喝水等一日各个环节。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幼儿园教师母爱般的师爱。 二、严格:一是教师做到为人师表,严格遵守幼教法规和幼儿园的一切规章制度;二是对幼儿严格要求。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规范着幼儿的言行,它体现在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因此,在常规管理上做到严要求,包含两个方面:两位老师统一认识,统一要求;对孩子的要求坚持一贯,不朝令夕改。在一个班集体中,两位教师由于性格、生活环境等不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在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达成共识,做到要求统一。就这样,在统一要求,严格管理中,孩子们逐渐明白了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常规”不仅被幼儿接受而且渐渐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如上幼儿园不再哭闹,自己进入活动室;自觉向老师问好,和家长再见;喝奶、吃饭、入厕时都能有序进行;玩完玩具自觉收好,放回原处;脱下的衣服自己动手叠好放到指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