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2.家长在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倾向有:依赖心理、应付心理、合作目标、目标心理。

3.目前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主要采用以下形式:直接咨询与辅导,书面咨询与辅导,集体咨询与

辅导,报栏咨询

4 .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符合我国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5.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认同教师角色,悦纳教师职业;具有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二对教育环境的良好

适应和改造;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6.自我意识的辅导的内容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接受、自我协调、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五个方面。

7.在“全面渗透”的所有途径中,“学科渗透”是最为重要的途径。

8.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一)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二)面向

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

9.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 U ”型的曲线关系。

10.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可分为学习障碍性心理咨询、适应性心理咨询和发展性心理咨询。

11. 个性_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

理特征。

12.完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由独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课忙和融合型课程综合而成。

13.学生心理健康有两个维度:一是现实适应良好,二是未来发展的潜力。

填空

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为(C.正常的学生)

2.心理健康的三个标志是:(C.平衡、有序、和谐

3 .素质通过遗传获得,故又称遗传素质,亦称(A.禀赋)

4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D .问题-经验-学科三位一体的综合课程

5.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正确的认识是: (C.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心理

健康教育是“一唱一和”的关系 。

6.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 C .健全状态)。

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模式应该是:

(D.除常规的联系方式外,家校应共同研究、共同探

)。

就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 A .副目标)。

10. 合理选择职业应做到(A.了解自己、职业和社会)。 11. 学生心理健康有两个维度:一是现实适应良好,二是(

D.未来发展的潜力)。

12.

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将精神教育之理想归纳为三个字(

B.真、善、美)。

1.从20 世纪80 年代始至今,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途径是(A .心理咨询C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3.学校应坚持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有:(A.以学生为主的策略D.中立性策略 )。 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级、高级功能分别对应的具体功能是( A.预防心理疾病,B.提高心理

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方法有:(B.观察法D.问卷法E.测验法)。 6 .根据在校学生活动的范围,可将学生的活动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A .学习活动

B .人际交往活动

四、判断题

1 .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看,两者存在着诸多共同的因素,所以说德育和心理健 康教育可以互相取代。 (错。

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关注活动过程的价值和意义,重视活动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坚持以过程 性评价为重。(对 。

3.心理健康的终极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错 。

5.学习困难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无法解决的困难从而阻碍学生的顺利学习。

7. 8. 9. 情绪辅导,又称(B .情感教育)。

A .调查呼吁阶段

B .尝试推行阶段

C .尝试起步阶段

)。

素质,C.消除心理疾患,

)。

C .家庭活动

D .社会适应

)。

(错 )

4 .心理疾病是指像精神分裂症那样的重度心理障碍。(错)

6.人的心理素质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某个人某一时刻的心理状态判断其心理素质的咼低。(错)

7.人的心理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系统,所以我们应当以整体的眼光来看待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

五、名词解释

1.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使自己保持内部环境稳定,并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的和谐状态。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具有三个标志:一是平衡,二是有序,三是和谐。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育者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3.情绪辅导:

情绪辅导,又称情感教育,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认识、接纳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识别他人的情绪并能有效地沟通,掌握控制、疏导不良情绪的适当渠道和方式,防止和克服消极、冲突的情感,培养良好情感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

4.研究性家校联系模式:

研究性家校联系模式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知识,采取科学研究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家庭情况、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亲子关系状况以及教养方式等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逐步创建心理档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和教师就可以与家长及时、有效地互通信息,适时召开部分家长座谈会,有针对性地与家长共同研究有效的教育方式。

5.理性情绪治疗理论

理性情绪治疗理论是指通过改变来访者不合逻辑的思考或不合理的观念达到帮助来访

,消除来访者恶劣的情绪

者确立更加理性的思维,实现更加有效率地生活的一种咨询理论和方法。它是目前心理

询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认知理论之一。

简述

简述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影响三方面。其中,生理因素是基础,心理因素是依据,环境影响是条件。要想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必须从改善外部环境入手,开展广泛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不断增强

心理适应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1.简述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区别和联系。

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区别和联系在于:

(1)三者都认为学习者可通过学习来改变其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所以三者都强调咨访双方建立一种

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2 )三者之间在目的、手段、对象等方面各有差异:心理辅导主要面对心理

状况相对较好的学生;心理咨询以遇到心理困惑或有强烈心理冲突与矛盾的正常学生为对象;心理治疗

以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或心理机能失调及心理上有障碍的疾患学生为对象。心理辅导的重点是预防,心理

咨询干预的重点是发展,心理治疗干预的重点是矫治。

2 .简述开设专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答:从理论与实践层面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充分的理由:第一, 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的方向;第、有利于促

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第三、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第四、符合国际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方向。

4.简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1、观念、认识上的误区与偏差;2、理论研究之后;3、实践中教学规范的缺失;4、师资问题仍然

突出;5、缺乏系统化运作。

5 .简要说明学校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1)学校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依据:首先,“全面渗透”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所

决定的。其次,“全面渗透”是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再次,“全面渗透”也是

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学校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依据: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 的缺乏凸现了“ 全面渗透 ”的重要性。其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运作情况也决定了全面渗透心 理健康教不仅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

论述

2. 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的体会,谈谈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考核知识点: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页码: p129-130 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 )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建设“硬环境” ,充分发 挥校园“静态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首先,学校应净化 、绿化、美化校园 ,特别是应从教育 的理念出发,本着经济、实用、发展的宗旨, 对学校的人工物质环境进行设计与改造,使之符合建筑学、 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美学的原理。其次,学校应不断改善教育教学的物质设施,如建设必备的现 代教育技术设备,扩大学生知识视野等。再次,学校还应重视校园的“阵地化”建设,如反映心理健康 教育主题的校报、校刊,以及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等物化媒介的优势,尽可能发挥它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的传播功能。(2 )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建设“软环境” ,充分发挥校园“动态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的功能。学校应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出发,大力创设良好的校园的精神环境。

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坚持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追求教育性和人性的结合,树立 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提供正确的观念导向。其次,要着力于形成健康向上 的校风、班风。第三,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并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学校中的教学心理环境 和人际氛围是校园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学校应通过全员培训的方式强化教师的有关意识,以新 的理念建立平等、民主、互助、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第四,完善学校的制度管理,发挥“制度层” 的育人功能。第五,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让学生在这种“流动的 文化”中真实感受校园是自己精神生活的乐园。

从影响受教育者的因素来看,校园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是综合发生作用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构成了共时态、共空间的校园整体文化情境,形成了文化形态的校园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此,学 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应注重物质情境和精神情境的整体文化的综合心理效应, 力求产生“整 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1. 你是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的?考查知识点: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学 基础,页码:

p65-66 答: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任务,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 之一,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又是素质教育理想的实践模式。首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其他 各育创造了先决条件。一个保持健康良好心理状态的人, 才能顺利地接受德、智、体,美各方面的教育。

再者,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或技术,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成为 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育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 系。 一、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有以下三点: (1)从目标上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解

决个人心理问题,维持心理平衡,发挥个人心理潜能,塑造个人完善的人格。

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体的需要、动机、价值观会影响他的价值判断,从而影响他对事 物的取舍以及他的行为方式。 ( 3)从方法上看,心理健康教育倾向于通过感情沟通,以咨询、测试、行 为矫正等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技能,来观察、诊断、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智育 的发展。首先,它虽然无法改变人已有的遗传素质, 但却能在开发人的智力潜能上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摆脱困 境,重建信心,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更好地挖掘心理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被动地学 为主动地学。三、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 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密不可分。两者的密切关系表现在 体育的心理保健作用和心理健康教育身体机能的影响作用两个方面。其一,学校体育的任务之一是“磨 炼意志和形成良好的品德” 。恰当的体育运动和锻炼对个体心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比如使人反应迅速, 思维敏捷;使人保持乐观的情绪等等。其二,心理健康是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学校心理健康 教育可以为学校体育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美的表现之一, 也是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的基础和条件。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智、体、美各育 的基础。

首先,学校应端正办学

2)从内容上看,个性心

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身体心理素质既是中小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载体,其中心理素质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由此可见,个体心理结构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也是素质教育的归宿。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是素质教育总体结构中的奠基性工程。 可以说, 没有健康的心理,一切形式的素质教育都是无从谈起的。

2、结合实例说明当前中小学生的主要心理障碍。

当前中小学生的烦恼相对集中于人际关系,学习困难,自我意识和行为问题等方面。

1)学习困难是指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导致无法顺利地完成学习活动。第一种表现是阅读、表达、 计算、写作、会话能力的缺陷。比如口吃。第二种表现为自信心不足,可能因品尝过失败的滋味或未曾 取得理想的成绩而出现该表现。学习困难的第三种表现是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时间安排不当, 不能够及时补缺补漏。最后一种表现是学习态度不端正 。比如受家长或社会的影响 ,忽视甚至漠视学 习的重要性。(2)人际关系障碍。人际关系障碍既包括与成人的人际冲突,也包括与同龄人的人际关系 问题 。可能是家庭内部的冲突 ,也可能是学校中的人际问题。无论哪一种关系处理得不好都会引起冲 突。比如亲子关系不和谐易造成学生情绪不稳定,师生关系紧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自我意识偏颇。有的学生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对自己的过低评价,学生会表现出无理由的自卑, 孤独;过高评价则表现得自负,自我中心。(4 )行为障碍。①不良动作习惯。比如有的学生从小养成不

好的习惯,咬指甲,吐舌头。或表现出不合年龄的行为。②退缩性行为。指厌学 等。比如因为学习上的失败而导致厌学乃至辍学。③攻击性行为。比如因交友不当或家庭教养不当,有 的学生倾向于

使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 ④特殊行为问题。 如因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 有的学生崇拜明星, 盲目追求虚荣。 3. 详细阐述教师心理健康研究存在的问题。 考核知识点:教师心理健康,页码: p273-276

、答: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问题。目前,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者对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 准,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的认识,由于理论本身的缺陷,还存在着许多混乱,尤其是教师心理 健康标准问题,至今仍是个有待研究探讨的问题。二、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对象问题。由于各地调查研 究中被试取样容量不同,再加上调查进行的时间也不相同,由于教师在不同时间段面对的应激源不同, 所以心理健康的状况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因而导致调查结果的不一致性甚至大相径庭。三、教师心理健 康研究所采用的方法问题 1.在实证研究方面,总体研究结果甚少。多为水平测查,缺科学性、客观 性。 2.研究对象范围狭小,研究方法有待改进,研究缺乏全面性,系统性,研究缺乏科学性、客观性, 整体研究水平和质量有待提高。 3 、研究缺少特色,多从社会意义角度出发,忽视个体意义。 4 、关于教 师心理健康研究的本体价值及其在心理学应用中的相对独立性有待确立。

论的研究亟待加强。 6 、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过分宏观化。 7、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及其欠缺。

退学、欺骗 、倦怠 5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基本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