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梳理及命令大全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梳理及命令大全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梳理及命令大全

计算机命令大全:

explorer-------打开资源管理器Nslookup-------IP地址侦测器

logoff---------注销命令

tsshutdn-------60秒倒计时关机命令lusrmgr.msc----本机用户和组services.msc---本地服务设置

oobe/msoobe /a----检查XP是否激活notepad--------打开记事本

cleanmgr-------垃圾整理

net start messenger----开始信使服务compmgmt.msc---计算机管理

net stop messenger-----停止信使服务conf-----------启动netmeeting dvdplay--------DVD播放器

charmap--------启动字符映射表diskmgmt.msc---磁盘管理实用程序calc-----------启动计算器

dfrg.msc-------磁盘碎片整理程序chkdsk.exe-----Chkdsk磁盘检查devmgmt.msc--- 设备管理器

regsvr32 /u *.dll----停止dll文件运行drwtsn32------ 系统医生

rononce -p ----15秒关机

dxdiag---------检查DirectX信息regedt32-------注册表编辑器Msconfig.exe---系统配置实用程序rsop.msc-------组策略结果集

mem.exe--------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regedit.exe----注册表

winchat--------XP自带局域网聊天

progman--------程序管理器

winmsd---------系统信息

perfmon.msc----计算机性能监测程序

winver---------检查Windows版本

sfc /scannow-----扫描错误并复原

taskmgr-----任务管理器(2000/xp/2003

winver---------检查Windows版本

wmimgmt.msc----打开windows管理体系结构(WMI) wupdmgr--------windows更新程序

wscript--------windows脚本宿主设置

write----------写字板

winmsd---------系统信息

wiaacmgr-------扫描仪和照相机向导

winchat--------XP自带局域网聊天

mem.exe--------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Msconfig.exe---系统配置实用程序

mplayer2-------简易widnows media player mspaint--------画图板

mstsc----------远程桌面连接

mplayer2-------媒体播放机

magnify--------放大镜实用程序

mmc------------打开控制台

mobsync--------同步命令

dxdiag---------检查DirectX信息

drwtsn32------ 系统医生

devmgmt.msc--- 设备管理器

dfrg.msc-------磁盘碎片整理程序

diskmgmt.msc---磁盘管理实用程序

dcomcnfg-------打开系统组件服务

ddeshare-------打开DDE共享设置

dvdplay--------DVD播放器

net stop messenger-----停止信使服务

net start messenger----开始信使服务

notepad--------打开记事本

nslookup-------网络管理的工具向导

ntbackup-------系统备份和还原

narrator-------屏幕“讲述人”

ntmsmgr.msc----移动存储管理器

ntmsoprq.msc---移动存储管理员操作请求

netstat -an----(TC)命令检查接口

syncapp--------创建一个公文包

sysedit--------系统配置编辑器

sigverif-------文件签名验证程序

sndrec32-------录音机

shrpubw--------创建共享文件夹

secpol.msc-----本地安全策略

services.msc---本地服务设置

Sndvol32-------音量控制程序

sfc.exe--------系统文件检查器

sfc /scannow---windows文件保护

tsshutdn-------60秒倒计时关机命令

tourstart------xp简介(安装完成后出现的漫游xp程序)taskmgr--------任务管理器

eventvwr-------事件查看器

eudcedit-------造字程序

explorer-------打开资源管理器

packager-------对象包装程序

perfmon.msc----计算机性能监测程序

progman--------程序管理器

regedit.exe----注册表

rsop.msc-------组策略结果集

regedt32-------注册表编辑器

rononce -p ----15秒关机

regsvr32 /u *.dll----停止dll文件运行

regsvr32 /u zipfldr.dll------取消ZIP支持

cmd.exe--------CMD命令提示符

chkdsk.exe-----Chkdsk磁盘检查

certmgr.msc----证书管理实用程序

calc-----------启动计算器

charmap--------启动字符映射表

cliconfg-------SQL SERVER 客户端网络实用程序Clipbrd--------剪贴板查看器

conf-----------启动netmeeting

compmgmt.msc---计算机管理

cleanmgr-------垃圾整理

ciadv.msc------索引服务程序

osk------------打开屏幕键盘

odbcad32-------ODBC数据源管理器

oobe/msoobe /a----检查XP是否激活

lusrmgr.msc----本机用户和组

logoff---------注销命令

iexpress-------木马捆绑工具,系统自带Nslookup-------IP地址侦测器

fsmgmt.msc-----共享文件夹管理器

utilman--------辅助工具管理器

gpedit.msc-----组策略

6.1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6.1.1网络的基础知识

1.什么计算机网络

(1)P.215

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置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和网络操作系统)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2)概念中的几个要点

①不同位置

②独立的计算机系统

③网络软件

④目的

⑤资源共享

⑥通信

网络是被互连起来的,一个独立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被传输介质互连起来,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目的是为了相互之间通信以及资源共享。

2.网络的功能

(1)通信

(2)资源共享

(3)提高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中拥有可替代的资源,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4)负载分担

计算机网络管理得好可以在各资源主机间分担负荷,使得在某时刻负荷特重的主机可以将任务送给远地空闲的计算机去处理。

6.1.2数据通信

几个基本概念

1.信道

信道是传输信息的必经之路。

①物理信道

物理信道是指用来传输数据和信号的物理通路。可以分为光缆、双绞线、同轴电缆和无线电波等。

②逻辑信道

逻辑信道是建立在物理信道的基础上的,按照某种逻辑方式来规划使用的信道。

2.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是指信号变化是连续的,数字信号则跟模拟信号相反,它是突变的,是计算机内部处理的信号。

3.调制和解调

将调制和解调的两种功能合起来制作成为调制解调器。通常将计算机的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调制)或者是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解调)。使两种功能可以相互转换使用。

4.带宽和数据传输率

在模拟信道中,以带宽表示信道传输信息的能力。用传送信息信号的高频率与低频率之差表示,以Hz、kHz、MHz或GHz为单位,如电话信道的带宽为300~3400Hz.

①信号带宽:Hz

②信道带宽

③Bps

5.误码率

误码率是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出错率。是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一般要求误码率低于10-6(百万分之一)。

误码率是传输正确信号和错误信号之间的比率。当误码率非常高时,传输的数据是错误的,在传输结束以后,对方进行校验,发现错误,就需要重复传输数据。

6.1.3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1.资源子网

资源子网包括提供资源的主机(HOST)和请求资源的终端机,它们都是信息的源节点和宿节点。有时也统称为端节点,其主要任务是收集、存储和处理信息,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和资源共享功能等。

2.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是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网络节点称为转接节点或中间节点,它们是作用是控制信息的传输和在端节点之间转发信息。根据不同的作用,网络节点可以是包交换机(又称分组交换机,PSE,

Packet Switching Exchanger)、包装拆器(又称分组装拆器,PAD, Packer Assmber/Disassembler)、集中器(又称集线器,C,Concentrator)、网络控制中心(NCC,Network Control Center)、网关(G,Gateway)或它们的组合。

通信链路即传输信息的信道,它们可以是电话线、同轴电缆和光缆线,也可以是无线电、卫星和微波通信。信息在两端节点之间传输时,可能要经过多个中间节点的转发,这种传输方式称为存储转发。

6.1.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按分布范围来分

(1)局域网

局域网是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连在一起的网络,其分布范围局限在一个办公室、一幢大楼或一个校园内,用于连接微型计算机、工作站和各类外围设备,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

(2)广域网

广域网也称远程网,其分布范围可达数百至达数千公里,可覆盖一个州、一个国家、甚至全球。

(3)城域网

城域网的分布范围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网,其目的是在一个较大的地理区域内提供数据,声音和图像的传输。

2.按网络交换方式来分

(1)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方式类似于传统的电话交换方式,用户在开始通信前,必

须申请建立一条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物理通道,并且在双方通信期间始终占用该信道。

特点:独占链路;

(2)报文交换

(3)分组交换

3.按所采用的拓扑结构分类

①星型

星型结构有一个中心节点,其它节点都接在中心节点处。

②总线型

总线型结构,有一条总线,所有数据传输都要通过这条总线。

③环型

环形结构是一个环,环上接着无数结点,环上的通路是共享的。

总线型结构和环型结构有所不同:总线型结构是一种征用结构而环型结构采用了令牌的形式,令牌是一个使用网络资源的权限。

征用结构的好处是:网络空闲时,效率非常高;而环形结构则必须得一个一个的传输,浪费很多资源,耗费许多时间。

现在网络上使用的主要结构是星型和总线型结构。基本已经不再使用环型结构,这种技术已经非常落后,没有这样的网络。

6.1.5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和硬件设备

1.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是通信网中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物理通路,计算机网络中采用的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两大类。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缆是常用的3种有线传输介质,无线电通信、微波通信、红外线通信以及激光通信的信息载体都属于无线传输介质。

有线传输:

①双绞线

②同轴电缆

③光纤

①双绞线:

双绞线由螺旋状扭在一起的两根绝缘导线组成,导线对扭在一起可以减少相互间的辐射电磁干扰。双绞线是最常用的传输介质,早就用于电话通信中的模拟信号传输,也可用于数学信号的传输。

双绞线普遍适用于局域网,如10BASE-T和100BASE-T总线,可分别提供10Mbit/s和100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通常将多对双绞线封装于一个绝缘套里组成双绞线电缆,局域网中常用的3类双绞线和5类双绞线,均由4对双绞线组成,其中3类双绞线常用于10BASE-T,总线局域网。

在10Mbit/s和100Mbit/s传输速率的10BASE-T和100BASE-T 的总线传输距离都不超过100m.

②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也像双绞线一样由一对导体组成,但它们是按“同轴”的形式构成线对,其最里层为内芯,向外依次为绝缘层、屏蔽层,最外则是保护作用的塑料外套,内芯和屏蔽层构成一对导体。

同轴电缆分为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基带同轴电缆又可以分为:粗缆和细缆两种。同轴电缆的抗干扰性能比双绞线好,但在价格上比双绞线贵,但比光纤要便宜。

③光纤:

光纤有:多膜光纤、单膜光纤等。

光纤具有很大的传输速率,同轴电缆的传输通常是10兆,双绞线的传输速率通常可以达到百兆甚至更高,而光纤的传输速率可以达到千兆以上。光纤通常和双绞线组合在一起使用,光纤在主干上作为传输介质,双绞线在主干到桌面上实现。

2.网络硬件设备

(1)局域网组网设备

①网卡

网卡是构成网络必须的基本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和通信电缆连接起来,以便经电缆在计算机之间进行高速数据传输。

②集线器(Hub)

集线器是局域网的基本连接设备。在传统的局域网中,连网的结点通过双绞线与集线器连接,构成物理上的星型拓扑结构。

独立式集线器

堆叠式集线器

智能型集线器

(2)网络互连设备

①路由器

路由器用于检测数据的目的地址,对路径进行动态分配,根据不同的地址将数据分流到不同的路径中。

②调制解调器

调制解调器是PC通过电话线接入因特网的必备设备,它具有调制和解调两种功能。分为内置和外置两种。

3.网络操作系统

①Windows NT Server

②Netware

③Unix

④Linux

6.1.6计算机网络的协议及其作用

1.什么是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构成网络计算机之间以及网络上的设备之间相互通信的一个规则系列,一组规则。这种规则规定了怎么通信?用什么通信?

2.协议的构成

语义:涉及用于协调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句法: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定时: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3.TCP/IP协议体系

四层协议

①应用层

②传输层

③网间网层也称为网络层、IP 层

④网络接口层

(1)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IP体系各层协议

TCP/IP是一个协议体系,协议体系为了实现起来比较容易,把整

个体系功能分为四层,每层实现一部分功能,每个层又包括若干个协议,

①应用层

Telnet

FTP

SMTP

DNS

②传输层

TCP

UDP

(2)IP(Internet Protocol, Internet协议)

IP协议是TCP/IP最重要的协议,它是TCP/IP协议的基石,IP协议会承载以上所有协议的信息。IP协议的层面只负责封装给它的数据包发送到目的主机。它提供一种尽力传输的服务。

6.2因特网应用

6.2.1因特网起源

1.因特网起源

因特网起源20世纪60年代末由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资助的ARPA-NET,此后提出的TCP/IP协议因特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6年NSFNET

20世纪90年代商业化

星型结构:

网状结构:

2.Internet的诞生

1969年12月,在美国国防部ARPA高级规划署的领导和资助下,美国4所大学在校园里联合建立起阿帕网(ARPANET)

1983年ARPA Net 采用了TCP/IP协议,标志着Internet的正式诞生。

3.我国Internet的发展

1994年

中国科学院高能所

北京化工大学

四大骨干网

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

教育科研网(CERNET)

中国公众信息网(CHINSNET)

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

6.2.2因特网的网址和域名

1.IP地址

(1)什么是IP地址

在Internet网上采用了用IP来标识主机和网络设备的方案。IP地址可以看成是Internet网络主机和网络设备的唯一的一个标识或者名称。

IP地址是由32个二进制位构成的。

点分十进制: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为了书写方便起见,常将每个字节作为一段并以十进制来表示,每段间用“,”分隔。

IP地址由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组成。

(2)IP地址的分类

A类:0-127

B类:128-191

C类:192-223

D类:

E类:

(3)IPv6

地址枯竭问题

目前普遍采用的IP协议被称为IPv4,即版本4,随着Internet的发展,IPv4协议在IP地址空间和安全性能都显得很不适用,因此提出了下一代的IP协议,即IPv6,它将在今后几年内逐步取代IPv4。

IPv6对地址分配系统进行了改进,支持128位(32字节)的地址长度,使地址空间增大了296倍,IPv6协议能加快路由器处理速度以及提高路由器的处理效率,并在安全性上也有所增强。

2.域名

(1)什么是域名

32位二进制IP地址对计算机来说是十分有效的,但记忆一组并无意义的且无特征的IP地址是困难的,为此,因特网引进了字符形式的IP地址,即域名。

(2)域名的结构

主机名.网络名.机构名.最高域名

通常,最高域名可以是国名(或地区名)或领域名。国家名、(或

地区名)有如:CN代表中国、JP代表日本、UK代表英国、HK代表中国香港地区、TW代表中国台湾地区;领域名有如:GOV代表政府机构、COM代表商业机构、EDU代表教育机构、AC代表科研机构等。

(3)域名的注意事项

①只能以字母字符开头,以字母字符或数字符结尾,其他位置可用字符、数字、连字符或下划线;

②域名中大、小写字母视为相同;

③各子域名之间以圆点分开;

④域名中最左边的子域名通常代表机器所在单位名、中间各子域名代表相应层次的区域,最高域名是标准化了的代码;

⑤整个域名的长度是得超过255个字符。

(4)域名管理系统

①DNS

DNS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由域名空间、域名服务器和地址转换请求程序三部分组成。有了DNS,凡域名空间中有定义的域名都可以有效的转换为对应的IP地址,同样,IP地址也可通过DNS转换成域名。

在因特网上,域名和IP地址一样都是唯一的。

②最高域名

地理域

CN

JP

UK

普通域名

EDU

COM

GOV

6.2.3因特网的接入方式

1.专用线路接入方式

所谓专用线路接入方式就是指用户使用专用的高速线路将自己的内部网或局域网永久性地接入因特网。在因特网和内部网或局域网的接口处一般需要配备专用的网络接入设备。

2.电话拨号上网

电话拨号这种入网方式费用低廉。但是速率比较低,目前,有ADSL 接入技术,其非对称性表现在上、下行速率的不同,高速下行信道向用户传送视频、音频信息。

(1)拨号上网的条件

电话

Modem

用户名

密码

(2)安装Modem

打开“控制面板”在“电话和调制解调器”选项中,直接安装“调制解调器”选择“添加”按钮进行调制解调器的安装。

点击“下一步”之后,需要从左边的表中,选一个制造商,再选出出于那一款产品,再点“下一步”。

调解解调器安装好了以后,可以在“拨号规则”中新建拨号连接,填上需要添加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_谢希仁版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电信网络(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 (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 Internet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 使用 TCP/IP 协议族 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 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 10 M,实际上是 10 Mb/s。注意:这里的 M 是 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五、最重要的两个协议:IP 和 TCP TCP 协议保证了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IP 协议控制分组在因特网的传输,但因特网不保证可靠交付. 在 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当 A 进程需要B进程的服务时就主动呼叫B进程,在这种情况下,A 是客户而 B 是服务器。 可能在下一次通信中,B 需要 A 的服务,此时,B 是客户而 A 是服务器。 注意: 使用计算机的人是“用户”(user)而不是“客户”(client)。 客户和服务器都指的是进程,即计算机软件。 由于运行服务器进程的机器往往有许多特殊的要求,因此人们经常将主要运行服务器进程的 机器(硬件)不严格地称为服务器。 例如,“这台机器是服务器。”意思是:“这台机器(硬件)主要是用来运行服务器进程(软件)。”

1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整理

大学计算机考试重点 1、CAD是指_计算机辅助设计。 2、CAM是指_计算机辅助制造 3、在计算机工作时,内存用来存储当前正在使用的程序和数据。 4、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是低级语言。 5、 CAI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 6、关掉电源后,RAM的存储内容会丢失_。 7、只读存储器简称ROM。 8、 8位二进制数所表示的最大的无符号十进制整数为255。 9、电子元件的发展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4个阶段。 10、计算机病毒一般具有破坏性、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等特点。 11、根据规模大小和功能强弱,计算机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12、 bit的意思是位_。 13、计算机可分为主机和外设两部分。 14、随机存储器简称内存。 15、计算机主要是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精度高。 16、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类。 17、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 18、在微型计算机中常用的总线有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19、计算机的存储容量通常都使用KB、MB或GB等单位来表示。 20、在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均表示为二进制数。 21、根据软件的用途,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2、计算机系统硬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3、常用鼠标器有机械式和光电_式两种。 24、随机存储器的英文缩写是RAM。 25、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的计算机语言。 26、计算机中的数,除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外,还常用十六进制_。 27、将十进制数-35表示成二进制码11011101,这是补码码表示。 28、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 29、计算机的语言可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3类。 30、八进制数126对应的十进制数是86_。 31、控制器_是对计算机发布命令的“决策机构”。 32、程序必须位于_内存内,计算机才可以执行其中的指令。 33、将十进制数34转换成二进制数是101110_。 34、CPU在存取存储器中的数据时是按字节_进行的。 35、微型计算机的字长取决于总线宽度宽度。 36、软盘的每一面包含许多同心圆,称为磁道。 37、软盘上的写保护口可以防止用户将非法数据写到磁盘上。 38、常用的鼠标器有两种:机械式和光电式鼠标。 39、目前,局域网的传输介质主要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40、用户要想在网上查询WWW 信息,必须安装并运行一个被称为浏览器的软件。 41、Internet 称为国际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谢希仁版

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点总结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电信网络(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Internet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 使用TCP/IP 协议族 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0 M,实际上是10 Mb/s。注意:这里的M 是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五、最重要的两个协议:IP 和TCP TCP 协议保证了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IP 协议控制分组在因特网的传输,但因特网不保证可靠交付. 在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当A 进程需要B进程的服务时就主动呼叫B进程,在这种情况下,A 是客户而B 是服务器。 ◆可能在下一次通信中,B 需要A 的服务,此时,B 是客户而A 是服务器。 注意:

计算机网络-(第5版)期末重点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总结

《计算机网络》_(第5版)★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电信网络(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Internet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 使用TCP/IP协议族 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0 M,实际上是10 Mb/s。注意:这里的M 是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Ping命令大全及使用方法

Ping命令大全及使用方法 2006-12-10 21:24 -- Ping命令大全及使用方法 Ping是潜水艇人员的专用术语,表示回应的声纳脉冲,在网络中Ping 是一个十分好用的TCP/IP 工具。它主要的功能是用来检测网络的连通情况和分析网络速度。 Ping有好的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先说一下善的一面吧。上面已经说过Ping的用途就是用来检测网络的连同情况和分析网络速度,但它是通过什么来显示连通呢?这首先要了解Ping的一些参数和返回信息。 以下是PING的一些参数: ping [-t] [-a] [-n count] [-l length]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computer-list] | [-k computer-list]] [-w timeout] destination-list -t Ping 指定的计算机直到中断。 -a 将地址解析为计算机名。 -n count 发送 count 指定的 ECHO 数据包数。默认值为 4。 -l length 发送包含由 length 指定的数据量的 ECHO 数据包。默认为 32 字节;最大值是65,527。 -f 在数据包中发送"不要分段"标志。数据包就不会被路由上的网关分段。 -i ttl 将"生存时间"字段设置为 ttl 指定的值。 -v tos 将"服务类型"字段设置为 tos 指定的值。 -r count 在"记录路由"字段中记录传出和返回数据包的路由。count 可以指定最少 1 台,最多 9 台计算机。 -s count 指定 count 指定的跃点数的时间戳。 -j computer-list 利用 computer-list 指定的计算机列表路由数据包。连续计算机可以被中间网关分隔(路由稀疏源)IP 允许的最大数量为 9。 -k computer-list 利用 computer-list 指定的计算机列表路由数据包。连续计算机不能被中间网关分隔(路由

计算机通信网络必考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总结(完整必看) 1.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能够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的方式有机地连接起来的、而各自又具备独立功能的自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外部特征:自主计算机系统、互连和共享资源。内部:协议 2.网络分类:1)根据网络中的交换技术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网等。2)网络拓朴结构进行:星型网;树形网;总线型网;环形网;网状网;混合网等。4)网络的作用地理范围: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范围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个域网 网络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或同步。语义:协议元素的定义。语法:协议元素的结构与格式。规则(时序):协议事件执行顺序。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 3的四层功能:1)应用层:应用层协议提供远程访问和资源共享及各种应用服务。2)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为应用层隐藏底层网络的细节。 3)网络

层:处理来自传输层的报文发送请求;处理入境数据报;处理报文。4)网络接口层:包括用于物理连接、传输的所有功能。 为何分层:目的是把各种特定的功能分离开来,使其实现对其他层次来说是可见的。分层结构使各个层次的设计和测试相对独立。各层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各层不必理会其他的服务是如何实现的,因此,层1实现方式的改变将不会影响层2。 协议分层的原则:保证通信双方收到的内容和发出的内容完全一致。每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下层向上层提供透明服务,上层调用下层服务,并屏蔽下层工作过程。 七层,五层,四层: 七层结构的: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四层: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五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计算机网络常用网络命令 实验报告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常用网络命令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学时: 9 指导教师: 成绩: 2015 年 11 月 17 日

西安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 系统 班级姓名学号 实验课程9 指导教师郭清娥实验日期2015.11,17 同实验者 实验项目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 实验设备 及器材 PC机、安装有TCP/IP协议的网络操作系统 一、实验内容、目的 1.掌握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1.Ping命令; 2.ipconfig命令; 3.ARP命令; 4.tracert命令; https://www.360docs.net/doc/dc4260557.html,stat 命令。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软件 PC机、安装有TCP/IP协议的网络操作系统 四、实验步骤、数据记录及处理 1.点击窗口开始命令. 2点击. 3.点击 4.进入 5.输入Ping 127.0.0.1指令、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dc4260557.html,、netstat –e、netstat –s等 6.输出结果并将结果截屏。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执行Ping 127.0.0.1

执行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dc4260557.html, 执行netstat –e 执行netstat –s

执行ipconfig /all

执行ARP –a

执行tracert https://www.360docs.net/doc/dc4260557.html, 六、实验总结及体会 我觉得用命令行相比图形操作可能会比较不习惯,但是命令行占用的系统资源更少,执行效率更高,得出的信息更直观,学习常用的命令行事十分必要的。还有就是在使用命令行的时候要注意拼写,因为不是图像操作,所以当出现拼写错误时,命令就执行不了了。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网络层知识点总结

网络层 一、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虚电路服务可靠通信应当由网络来保证 数据报服务可靠通信应当由用户主机来保证 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二、网际协议IP 1、与IP 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三个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ARP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 2、网络互相连接起来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 ?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3、互联网可以由许多异构网络互联组成 4、分类的IP 地址 IP 地址定义: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32 位的标识符。 5、IP 地址的编址方法 分类的IP 地址,子网的划分,构成超网。 两级的IP 地址:IP 地址::= { <网络号>, <主机号>} 分类的IP 地址:A类,B类,C类地址都是单播地址 D类地址用于多播,E类地址保留 实际上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Ip地址不仅可以指明一个主机,还指明了主机所连接到的网络 点分十进制记法:192.168.1.1 一些特殊的ip地址:保留地址0.0.0.0 本地软件环回测试地址127.0.0.1 不指派地址128.0.0.0 192.0.0.0 6、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首部,硬件地址放在MAC帧首部,在网络层及网络层以上使用IP地址,在链路层及以下使用硬件地址 7、解析协议ARP 每一个主机都设有一个ARP 高速缓存(ARP cache),里面有所在的局域网上的各主机和路由器的IP 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这个映射表还经常动态更新。 ARP 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 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8、如何知道同一个局域网内其他主机的mac地址? A在局域网内广播arp请求分组,其他主机接收分组,IP地址与报文中一致的主机收下分组,并在自己的arp缓存中写入主机A的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并发送arp响应报文,A 收到响应报文后在自己的arp缓存中写入主机B的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9、生存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 10、若主机不在同一个局域网内,arp映射表怎样建立?交给连接不同网络的路由器

计算机网络常用命令

网络常用命令 1.Ping 命令 Ping 是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实用程序,用于确定本地主机是否能与另一台主机交换(发送与接收)数据报。根据返回的信息,你就可以推断TCP/IP 参数是否设置得正确以及运行是否正常。需要注意的是:成功地与另一台主机进行一次或两次数据报交换并不表示TCP/IP 配置就是正确的,你必须执行大量的本地主机与远程主机的数据报交换,才能确信TCP/IP 的正确性。 简单的说,Ping 就是一个测试程序,如果Ping 运行正确,你大体上就可以排除网络访问层、网卡、MODEM 的输入输出线路、电缆和路由器等存在的故障,从而减小了问题的范围。但由于可以自定义所发数据报的大小及无休止的高速发送,Ping 也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作为DDOS (拒绝服务攻击)的工具,前段时间Yahoo就是被黑客利用数百台可以高速接入互联网的电脑连续发送大量Ping 数据报而瘫痪的。 按照缺省设置,Windows 上运行的Ping 命令发送 4 个ICMP (网间控制报文协议)回送请求,每个32 字节数据,如果一切正常,你应能得到 4 个回送应答。 Ping 能够以毫秒为单位显示发送回送请求到返回回送应答之间的时间量。如果应答时间短,表示数据报不必通过太多的路由器或网络连接速度比较快。Ping 还能显示TTL (Time To Live 存在时间)值,你可以通过TTL 值推算一下数据包已经通过了多少个路由器:源地点TTL 起始值(就是比返回TTL 略大的一个 2 的乘方数)-返回时TTL 值。例如,返回TTL 值为119,那么可以推算数据报离开源地址的TTL 起始值为128,而源地点到目标地点要通 过9 个路由器网段(128-119);如果返回TTL 值为246,TTL 起始值就是256,源地点到目标地点要通过9 个路由器网段。 通过Ping 检测网络故障的典型次序 正常情况下,当你使用Ping 命令来查找问题所在或检验网络运行情况时,你需要使用许多Ping 命令,如果所有都运行正确,你就可以相信基本的连通性和配置参数没有问题;如果某些Ping 命令出现运行故障,它也可以指明到何处去查找问题。下面就给出一个典型的检测次序及对应的可能故障:ping 127.0.0.1-- 这个Ping 命令被送到本地计算机的IP 软件,该命令永不退出该计算机。 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就表示TCP/IP 的安装或运行存在某些最基本的问题。 ping 本机IP--这个命令被送到你计算机所配置的IP 地址,你的计算机始终都应该对该 Ping 命令作出应答,如果没有,则表示本地配置或安装存在问题。出现此问题时,局域网用户请断开网络电缆,然后重新发送该命令。如果网线断开后本命令正确,则表示另一台计算机可能配置了相同的IP 地址。 ping 局域网内其他IP--这个命令应该离开你的计算机,经过网卡及网络电缆到达其他计算机, 再返回。收到回送应答表明本地网络中的网卡和载体运行正确。但如果收到0个回送应答,那么表示子网掩码(进行子网分割时,将IP 地址的网络部分与主机部分分开的代码)不正确或网卡配置错误或电缆系统有问题。 ping 网关IP--这个命令如果应答正确,表示局域网中的网关路由器正在运行并能够作出应答。 ping 远程IP--如果收到4 个应答,表示成功的使用了缺省网关。对于拨号上网用户则表示能够成功的访问Internet (但不排除ISP 的DNS 会有问题)。 ping localhost--localhost 是个作系统的网络保留名,它是127.0.0.1 的别名,每太计算机都应该能够将该名字转换成该地址。如果没有做到这一带内,则表示主机文件 (/Windows/host )中存在问题。 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dc4260557.html,-- 对这个域名执行Pin ... 地址,通常是通过DNS 服务器如果这里出现故障,则表示DNS 服务器的IP 地址配置不正确或DNS 服务器有故障(对于拨号上网用户,某些ISP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基础知识(复习用)

js1.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许多计算机系统或设备连接起来,按某种谢雨进行数据通信,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使用目的可分为公用网、专用网和利用公用网组建的专用网;按交换方式可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和混合交换网;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形和混合型;按网络的地理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 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增加可靠性和实用性;负载均衡与分布式处理;集中式管理;综合信息服务。 4.网络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5.网络协议的定义:保证网络中的各方能够正确、协调地进行通信,在数据交换和传输中必须遵守事先规定的准则,这些准则必须规定数据传输的格式、顺序及控制信息的内容,这个准则为网络协议。 6.网络协议由3要素组成:语法、语义、时序。 7.常见的协议由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EUI协议等。 第二章 1.被传输的二进制代码成为数据。 2.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信号表示形式。 (以下非重点- -) 3.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通信模型:产生和发送信息的一段叫信源,接受信息的一端叫信宿。信源与信宿通过通信线路进行通信,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也将通信线路称为信道。 4.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传输模拟信号的系统称为模拟通信系统,而传输数字信号的系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 5.模拟通信系统通常由信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宿预计噪声源组成信源所产生的原始模拟信号一般经过调制再通过信道传输。到达信宿后,通过解调器将信号解调出来。 6.数字通信系统由信源、信源编码器、信道编码器、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道译码器、信源译码器、信宿、噪声源以及发送端和接收端始终同步组成。、

计算机网络 知识点总结

【精品】计算机网络个人概要总结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多个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互连起来的系统,以实现彼此交换信息(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目的。 2. 计算机网络功能:(1)数据通信。(2)资源共享。(3)并行和分布式处理(数据处理)。(4)提高可靠性。(5)好的可扩充性。 3. 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4. 计算机网络基本网络拓扑结构有五种:全连接形、星形、树形、总线形、环形。 5. 按网络的作用范围来分,网络可分为3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6. 网络延迟时间主要包括:排队延迟、访问延迟、发送时间、传播延迟。 7. 网络协议:为主机与主机之间、主机与通信子网之间或子网

中各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而使用的,是通信双方必须遵守的,事先约定好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8.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同步)。 9. 网络协议采用分层方式的优点: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隔开。易于实现和维护。有利于标准化工作。 10. 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次及其相关协议的集合,是对计算机网络所完成功能的精确定义。 11. OSI模型采用七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2. 物理层:实现透明地传送比特流。负责建立、保持和拆除物理链路;比特如何编码。传送单位是比特(bit)。 13. 数据链路层:实现无差错帧传送,包括把原始比特流分帧、排序、设置检错、确认、重发、流控等功能;负责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传送信息的单位是帧(frame)。 14. 网络层:实现分组传送,选择合适的路由器和交换节点,透

计算机网络总结-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

计算机网络总结: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 目录 一、对老师的印象 二、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三、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的学习历程与收获 四、计算机网络笔记整理 五、总结 对老师的印象 一、整体印象 对于老师的印象应该追溯到上个学期,上个学期选了短学期的课《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当时选择这门课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自己是否对它了解 只是为了单纯的凑学分。但是通过第一节课的了解,感觉天都塌了下来。这个课的基础是C 语言和《数据结构》,这两门课我其实都没有学过,我感觉老师说的真的很对,没有学过这些就可以退掉这门课,我们果断退掉了这门课。当时对老师的印象就是很严格,要求很高,后来我们想想其实是对课程本身的一种恐惧感。 二、二次印象 老师真是太敬业啦,其实从老师进教室的那一刻就看出老师挺着肚子,有了宝宝。当时就想,老师都这样了为什么还要来上课,很是佩服老师的敬业精神。而且以前严格的影响全都被老师的讲课的内容所掩盖,我没有上过老师的课,但第一次上老师的就感觉老师教的很好,其实大学里好多老师的学历很高,但有些老师真的不会讲课,至少让大部分同学感觉他讲的不好。但是我感觉老师在讲课方面很有自己的想法。 三、对同学的态度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实验课上,老师给我们操作演示,为每一个学生悉心指导,我觉得老师真的很亲民,对于网络的搭建,老师给我们演示了web 服

务的构建,DNS 服务器和FTP 的设置,以及最终的客户端设置,很少有老师这样耐心指导。最后老师收作业的方式也是很好,避免了有的同学投机,我觉得很不错。 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一、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二、发展历程 1.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其实计算机的发展速度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利用通信线路,将多台终端设备连接到一台计算机上,构成“主机-终端”系统,这里的终端不能够单独进行数据处理,仅能完成简单的输入输出,所有数据处理和通信处理任务均由计算机主机完成。现在的终端指的就是一台独立的计算机,不仅可以输入输出,还可以处理数据。其实这个时期并不算是真正的计算机网络,应该称为伪计算机网络。 2.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独立的终端有了处理数据的能力,例如美国的 ARPAnet 网络。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主要用于传输和交换信息,因为没有成熟的操作系统,资源共享不高。 3.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70年代,出现了许多协议,比如TCP/IP协议。其主要特征就是所有的计算机遵守同一种网络协议,突出资源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 4.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 90年代开始,微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光通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信息综合化和传输高速化是第四代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三、网络传输媒体 网络传输媒体也称,传输介质或传输媒介。就好像一条条水管,所有的自来水从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上课讲义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 结

2物理层 2.1基本概念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确定与传输媒体接口的一些特性 四个特性: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的数目和排列、固定的所 锁定装置等 电气特性——指明接口电缆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范围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条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系统的三大部分——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 数据——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数据的电气或电磁表现 模拟的——表示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的——表示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码元——在使用时间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表示的基本波形 单工通信(单向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不允许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双向交替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消息,不允许同时发送或接收 全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接收消息 基带信号——来自源的信号

调制——基带信号含有信道不能传输的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 基带调制(编码)——仅仅变换波形,变换后仍是基带信号 带通调制——使用载波调制,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到较高频段,并转换为模拟信号 带通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通过信道) 基本带通调制方法——调幅(AM)、调频(FM)、调相(PM) 码间串扰——在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波形失去了码元之间的清晰界限的现象 奈式准则——在任何信道中,码元的传输速率是有上限的,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严 重的码间串扰,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成为不可能 数据的传输速率(比特率)——每秒传输的比特数即二进制数字(0或1),单位 bit/s、b/s、bps 码元传输率(波特率)——每秒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单位B 传信率(比特率)与传码率(波特率)的关系——(N为码元的进制数) 比特率=n*波特率(n为每个码元的比特,二进制时带1比特,三进制时带2比特,八进制带3bit) 信噪比——信号的平均功率和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记为S/N,单位分贝(dB) 信噪比(dB)=10log10(S/N)(dB) 如当S/N为10时信噪比10,S/N为1000为30 香农公式——信道极限信息传输率C = W log2(1+S/N) b/s

计算机网络经典命令大全

计算机网络经典命令大全 1 .最基本,最常用的,测试物理网络的 ping 192.168.0.8 -t ,参数-t是等待用户去中断测试 2.查看DNS、IP、Mac等 A.Win98:winipcfg B.Win2000以上:Ipconfig/all C.NSLOOKUP:如查看河北的DNS C:\>nslookup Default Server: https://www.360docs.net/doc/dc4260557.html, Address: 202.99.160.68 >server 202.99.41.2 则将DNS改为了41.2 > https://www.360docs.net/doc/dc4260557.html, Server: https://www.360docs.net/doc/dc4260557.html, Address: 202.99.160.68 Non-authoritative answer: Name: https://www.360docs.net/doc/dc4260557.html, Address: 202.99.160.212 3.网络信使(经常有人问的~) Net send 计算机名/IP|* (广播) 传送内容,注意不能跨网段 net stop messenger 停止信使服务,也可以在面板-服务修改 net start messenger 开始信使服务 4.探测对方对方计算机名,所在的组、域及当前用户名(追捕的工作原理) ping -a IP -t ,只显示NetBios名 nbtstat -a 192.168.10.146 比较全的 https://www.360docs.net/doc/dc4260557.html,stat -a 显示出你的计算机当前所开放的所有端口 netstat -s -e 比较详细的显示你的网络资料,包括TCP、UDP、ICMP 和 IP的统计等 6.探测arp绑定(动态和静态)列表,显示所有连接了我的计算机,显示对方IP和MAC地址arp -a 7.在代理服务器端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重点知识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1.计算机产生:1946年美国 ENIAC 2.计算机发展:四代,电子元件,分别是: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应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人工智能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测试(CAT)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自动控制能力、有记忆功能、通用性强 4.计算机信息处理:计算机中的一切信息均采用二进制。(十六进制H,八进制O,十进制D,二进制B) 二进制的特点:逻辑性强、工作可靠、简化了运算 字符普遍采用的编码是ASCII码,一个字节,8位;汉字使用的编码是GB2312-80,两个字节,16位5.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五大硬件: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裸机) CPU的组成:运算器和控制器 (1)运算器: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2)存储器①分类内存被CPU直接访问,存储容量小、速度快、价格贵 外存用时才调入内存,存储容量大、速度慢、价格便宜 ②内存 ROM(只读存储器)能读不能写,断电后信息保留 RAM(随机存储器)能读能写,断电后信息丢失 ③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 ④存储容量:字节(B)、KB、MB、GB (1字节=8位) 换算: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210=1024) 一个英文字母占用1个字节存储单元,一个汉字占用2个字节存储单元。 (3)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4)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软件系统分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计算机语言分为:机器语言(可直接执行)、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种。 6.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存储程序冯·诺依曼 7.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字长、主频、存储容量 8.计算机病毒(1)定义:人为编制的一种程序,破坏(破坏的计算机软件和数据) (2)特征:破坏性、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灵活性和触发性。 (3)预防的方法:见教材 9.计算机基本操作:(1)开机:外部设备(输入/输出)、主机(2)关机:主机、外设 (3)热启动:Ctrl+ Alt + Del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定义:将地理位置不同、并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利用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起来,实现 资源共享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组成: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3.计算机网络分类: (1)按拓扑结构分:星型、树型、总线型、环型、网状 (2)按地理位置范围分: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4.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 5.计算机网络的发展:1969年美国 ARPANET 6.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有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计算机网络常用网络命令详解

计算机网络常用网络命 令详解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 二〇一六年 四月 常用网络命令详解 一、实验目的 在操作Windows2000/XP/2003系统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特别是网管员在维护单位的局域网或广域网时候,如果能掌握一些Windows 系统的网络命令使用技巧,常常会给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有时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要详细了解Windows 常用网络命令详解。 二、实验任务 掌握LAN 中常用的几种网络命令的使用 三、实验设备 《计算机网络》课内练习 题 目:常用网络命令详解 学生姓名:蔡 楠 学 院:理学院 系 别:数学系 专 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班 级:信计14-1 任课教师:杜雅娟 学校代码: 10128 学 号:

实验所需设备有5类双绞线,计算机等。 四、相关基本知识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及其网络命令的使用。 五、实验步骤 1>ping 步骤: IP地址,此命令被送到本计算机的IP软件,如 果TCP/IP正常,该命令永不退出计算机。 本机IP,这个命令被送到计算机所配置的IP地址,计算机始终都应该对此ping命令做出回答,如果没有,则表示本地配置或安装存在问题。此问题出现时,将局域网用户断开网络电缆的连接,然后重新发送该命令,如果断开后本命令正确,则表示另一台计算机可能配置了相同的IP。 局域网内的其他IP,这个命令应该离开此计算机,经过网卡及网络电缆到达其他计算机,再返回。收到回应表明本地网络中的网卡和载体运行正确。但如果没有收到回应,表示子网掩码不正确或网卡配置错误或电缆系统有问题。 网关IP,这个命令如果应答正确,表示局域网中的网关路由器正在运行并能做出应答。 5.Ping远程IP,如果收到4个应答,表示成功的使用了缺省网关。 系统网络别名,每台计算机都有将别名转换为地址的功能,如果没做到这一点,说明主机文件中存在问题。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 1. 网络层次划分 2. OSI七层网络模型 3. IP地址 4. 子网掩码及网络划分 5. ARP/RARP协议 6. 路由选择协议 7. TCP/IP协议 8. UDP协议 9. DNS协议 10. NAT协议 11. DHCP协议 12. HTTP协议 13. 一个举例 计算机网络学习的核心内容就是网络协议的学习。网络协议是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者说是约定的集合。因为不同用户的数据终端可能采取的字符集是不同的,两者需要进行通信,必须要在一定的标准上进行。一个很形象地比喻就是我们的语言,我们大天朝地广人多,地方性语言也非常丰富,而且方言之间差距巨大。A地区的方言可能B地区的人根本无法接受,所以我们要为全国人名进行沟通建立一个语言标准,这就是我们的普通话的作用。同样,放眼全球,我们与外国友人沟通的标准语言是英语,所以我们才要苦逼的学习英语。

计算机网络协议同我们的语言一样,多种多样。而ARPA公司与1977年到1979年推出了一种名为ARPANET的网络协议受到了广泛的热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推出了人尽皆知的TCP/IP标准网络协议。目前TCP/IP协议已经成为Internet中的“通用语言”,下图为不同计算机群之间利用TCP/IP进行通信的示意图。 1. 网络层次划分 为了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生产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以便在更大的X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8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它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通信协议划分为七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物理层(Physics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其中第四层完成数据传送服务,上面三层面向用户。 除了标准的OSI七层模型以外,常见的网络层次划分还有TCP/IP四层协议以及TCP/IP五层协议,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Windows操作系统的常用网络命令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设备实验二 常用网络命令 一、实验目的 熟悉Windows中的常用网络命令: ipconfig, ping ,arp,route , netstat, tracert 为以后在此操作系统下配置网络奠定基础,为其他实验中使用网络命令提供支持。 二、实验内容 练习各个命令(至少完成前4个命令的练习),熟悉命令的格式,了解命令的功能。具体命令如下: 1)Ipconfig ●Ipconfig:当使用IPConfig时不带任何参数选项,那么它为每个已经配置 了的接口显示IP地址、子网掩码和缺省网关值。 ●ipconfig /all:当使用all选项时,IPConfig显示它已配置且所要使用的 附加信息(如IP地址等),并且显示内置于本地网卡中的物理地址(MAC)。 如果IP地址是从DHCP服务器租用的,IPConfig将显示DHCP服务器的IP地址和租用地址预计失效的日期。 2)ping 格式: ●ping IP地址或主机名 [-t] [-a] [-n count] [-l size] 参数: ●-t不停地向目标主机发送数据;

●-a 以IP地址格式来显示目标主机的网络地址; ●-n count 指定要Ping多少次,具体次数由count来指定; ●-l size 指定发送到目标主机的数据包的大小。 Ping显示TTL(Time To Live存在时间)值,你可以通过TTL值推算一下数据包已经通过了多少个路由器:源地点TTL起始值(就是比返回TTL略大的一个2的乘方数)减去返回时TTL值。例如,返回TTL值为119,那么可以推算数据报离开源地址的TTL起始值为128,而源地点到目标地点要通过9个路由器网段(128-119);如果返回TTL值为246,TTL起始值就是255,源地点到目标地点要通过9个路由器网段。 3)arp ARP是一个重要的TCP/IP协议,适用于确定对应IP地址的网卡物理地址。使用arp命令,我们能够查看本地计算机或另一台计算机的ARP高速缓存中的当前内容。此外,使用arp命令,也可以用人工方式输入静态的网卡物理/IP地址对。 ●arp -a或arp –g 用于查看高速缓存中的所有项目。-a和-g参数的结果是一样的,多年来-g一直是UNIX平台上用来显示ARP高速缓存中所有项目的选项,而Windows用的是arp -a(-a可被视为all,即全部的意思),但它也可以接受比较传统的-g选项。 ●arp -a IP 如果我们有多个网卡,那么使用arp -a加上接口的IP地址,就可以只显示与该接口相关的ARP缓存项目。

计算机网络复习主要知识点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 FDM: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频分多路复用 CSMA/CD: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方法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 IP:Internet Protocol 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网络地址转换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 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 介质访问控制层 CRC:Cyclical Redundancy Check 循环冗余码 VLNA: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k 虚拟局域网 URL:Uniform/Universal Resource Locator 统一资源定位符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路由信息协议 DNS: Domain Name System 域名系统 HDLC: 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动态主机设置协议 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网络控制报文协议 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地址解析协议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异步传输模式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址 CHAP.1 Broadcast networks have a single communication channel that is shared by all the machines on the network. Short messages, called packets in certain contexts, sent by any machine are received by all others. When a packet with this code is transmitted, it is received and processed by every machine on the network. This mode of operation is called broadcasting. Some broadcast systems also support transmission to a subnet of the machines, something known as multicasting. Point-to-point networks consist of many connections between individual pairs of machines. To go from the source to the destination, a packet on this type of network may have to first visit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achines. Often multiple routes, of different lengths, are possible, so finding good ones is important in point-to-point networks. Point-to-point transmission with one sender and one receiver is sometimes called unicasting. (P15) Connection-oriented service is modeled after the telephone system. To talk to someone, you pick up the phone, dial the number, talk, and then hang up. Similarly, to use a connection-oriented network service, the service user first establishes connection, uses the connection, and then releases the connection. In most cases the order is preserved so that the bits arrive in the order they were sent. Connectionless service is modeled after the postal system. Each message carries the full destination address, and each one is routed through the system independent of all others. It 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