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有机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有机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第四篇实验室安全管理

第四节实验室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

三、有机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1、烃类化合物(致命剂量 10~50 毫升)

把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因为如果呕吐物一进入呼吸道,则会发生严重的危险事故,所以,除非平均每公斤体重吞食超过 1 毫升的烃类物质,否则,应尽量避免洗胃或用催吐剂催吐。

2、醇类

(1)甲醇(致命剂量 30~60 毫升)

用 1~2%的碳酸氢钠溶液充分洗胃。然后,把患者转移到暗房,以抑制二氧化碳的结合能力。为了防止酸中毒,每隔 2~3 小时,经口每次吞服 5~15 克碳酸氢钠。同时为了阻止甲醇的代谢,在 3~4 日内,每隔 2 小时,以平均每公斤体重 0.5 毫升的数量,从口饮服50%的乙醇溶液。

(2)乙醇(致命剂量 300 毫升)

用自来水洗胃,除去未吸收的乙醇。然后,一点点地吞服 4 克碳酸氢钠。

(3)乙二醇

用洗胃、服催吐剂或泻药等方法,除去吞食的乙二醇。然后,静脉注射 10 毫升 10%的葡萄糖酸钙,使其生成草酸钙沉淀。同时,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聚乙二醇及丙二醇均为无害物质。

3、酚类化合物(致命剂量 2 克)

(1)吞食时

马上给患者饮自来水、牛奶或吞食活性炭,以减缓毒物被吸收的程度。接着反复洗胃或催吐。然后,再饮服 60 毫升蓖麻油及于 200 毫升水中溶解 30 克硫酸钠制成的溶液。不可饮服矿物油或用乙醇洗胃。

(2)烧伤皮肤时

先用乙醇擦去酚类物质,然后用肥皂水及水洗涤。脱去沾有酚类物质的衣服。

4、醛类

(1)甲醛(致命剂量 60 毫升)

吞食时,立刻饮食大量牛奶,接着用洗胃或催吐等方法,使吞食的甲醛排出体外,然后服下泻药。有可能的话,可服用 1%的碳酸铵水溶液。

(2)乙醛(致命剂量 5 克)

用洗胃或服催吐剂等方法,除去吞食的药品。随后服下泻药。呼吸困难时要输氧。5、草酸(致命剂量 4 克)

立刻饮服下列溶液,使其生成草酸钙沉淀:i).在200 毫升水中,溶解 30 克丁酸钙或其它钙盐制成的溶液;ii).大量牛奶。可饮食用牛奶打溶的蛋白作镇痛剂。

6、氯代烃(致命剂量 CCl4:3 毫升;Cl2HCCHCl2:1 克;Cl2C=CHCl:5 毫升)

把患者转移,远离药品处,并使其躺下、保暖。若吞食时,用自来水充分洗胃,然后饮服于 200 毫升水中溶解 30 克硫酸钠制成的溶液。不要喝咖啡之类兴奋剂。吸入氯仿时,把患者的头降低,使其伸出舌头,以确保呼吸道畅通。

7、苯胺(致命剂量 1 克)

12种常见化学品中毒现象与解救方法

12种常见化学品中毒现象与解救方法 化工生产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好处,但是由于化学品有毒有害的特殊性质,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稍有不慎也很容易发生中毒事故,介绍12种常见化学品的中毒现象与解救方法,供朋友们参考。 1.甲醇中毒 甲醇又称木醇、木酒精,为无色、透明、略有乙醇味的液体,是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之一。摄入甲醇5~10毫升就可引起中毒,30毫升可致死。 中毒途径 (1)职业中毒主要见于甲醇的生产、搬运和以甲醇为原料或溶剂的工业。在用甲醇制造甲醛或生产纤维素、摄影胶片、防冻液和变性剂等接触甲醇岗位,如通风不良或发生意外事故,可在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甲醇,引起急性或亚急性中毒。此外,在包装或搬运时,如容器破裂或泄漏,可经皮肤吸收大量甲醇而引起中毒。 (2)经口中毒多数为误服甲醇污染的酒类或饮料所致,部分为企图自杀者。人口服中毒最低剂量约为100mg/kg体重,经口摄入0.3~1g/kg体重可致死。 (3)甲醇的参考中毒量5~10ml(约4~8g)。甲醇参考致死量30ml(约24g),但有少至5m1,多到250m1致死的报道。甲醇中毒多因饮甲醇含量过高的酒引起。近年来国内假酒造成的急性甲醇中毒事件屡有发生。假酒多系用甲醇或含甲醇很高的工业酒精勾兑而成。 甲醇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用1~2%的碳酸氢钠溶液充分洗胃。然后,把患者转移到暗房,以抑制二氧化碳的结合能力。甲醇又称木醇、木酒精,为无色、透明、略有乙醇味的液体,是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之一。摄入甲醇5~10毫升

就可引起中毒,30毫升可致死。甲醇对人体的毒作用是由甲醇本身及其代谢产物甲醛和甲酸引起的,主要特征是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眼部损伤及代谢性酸中毒为主,一般于口服后8-36小时发病,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步态不稳、嗜睡等。重者有意识朦胧、瞻盲、癫痫样抽搐、昏迷、死亡等。造成中毒的原因多是饮用了含有甲醇的工业酒精或用其勾兑成的“散装白酒” 消化系统及其他症状:患者有恶心、呕吐、上腹痛等,可并发肝脏损害。口服中毒者可并发急性胰腺炎。少数病例伴有心动过速、心肌炎、S-T段和T波改变,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急性甲醇中毒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双目失明, 意识朦胧、谵妄、抽搐和昏迷。最后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急救处理 患者应立即移离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口服者用1%碳酸氢钠洗胃,硫酸镁导泻。 解毒剂: 乙醇为甲醇中毒的解毒剂,应用乙醇可阻止甲醇氧化,促进甲醇排出。用10 %葡萄糖液配成5%乙醇溶液,静脉缓慢滴注。国内临床经验不多。 2.光气中毒 光气; 碳酰氯; 氧氯化碳; 无色,高毒性气体,有窒息性气味。空气稀释时,有一种干草的霉味,毒性比氯气大10倍。 吸入一定量的光气可出现轻度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咽部不适、咳嗽、胸闷;或无明显症状。 光气中毒会引发呼吸系统急性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大部分中毒病人初期症状为胸闷、咳嗽以及头昏等,严重的引起肺气肿等。 理化性质

六起氰化物中毒实例及案例分析

六起氰化物中毒实例及案例分析化学结构中含有氰根(CN-)的化合物均属于氰化物。一般将其 无机化合物归为氰类,有机化合物归为腈类。 氢氰酸,HCN,别名氰化氢,是一种具有苦杏仁特殊气味的无色 液体。易溶于水、酒精和乙醚。易在空气中均匀弥散,在空气中可 燃烧。氰化氢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5.6~12.8%时,具有爆炸性。氰化氢为气体,其水溶液称氢氰酸。氢氰酸属于剧毒类。其主要应用于 电镀业(镀铜、镀金、镀银)、采矿业(提取金银)、船舱、仓库的烟熏灭鼠,制造各种树脂单体如丙烯酸树酯、甲基丙烯酸树酯等行业,此外也可在制备氰化物的生产过程中接触到本物质。 氰化物的毒性主要由其在体内释放的氰根而引起。氰根离子在 体内能很快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离子结合,抑制该酶活性,使组织不能利用氧。氰化物对人体的危害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影响

两方面。氰化物所致的急性中毒分为轻、中、重三级。轻度中毒表现为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有苦杏仁味,口唇及咽部麻木,继而可出现恶心、呕吐、震颤等;中度中毒表现为叹息样呼吸,皮肤、粘膜常呈鲜红色,其他症状加重;重度中毒表现为意识丧失,出现强直性和阵发性抽搐,直至角弓反张,血压下降,尿、便失禁,常伴发脑水肿和呼吸衰竭。 氢氰酸对人体的慢性影响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如头晕、头痛、乏力、胸部压迫感、肌肉疼痛、腹痛等,并可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皮肤长期接触后,可引起皮疹,表现为斑疹、丘疹,极痒。在某些镀铜、镀镍工艺中可采用无氰电镀。凡发生氰化氢的工序,应严加密闭,或放在隔离室内局部排风,室内保持负压,防止有毒气体逸出。在进入用氢氰酸烟熏过的仓库时,必须事先通风,并戴隔离式防毒面具方可入内。

化学药品中毒

化学药品中毒 我们称那些吸入微量即能致死的化学药品为剧毒药品,水银及汞盐、氰化物、硫化氢、砷化物、一氧化碳、马钱子碱等等都是剧毒药品。 现将他们的毒性归为如下: (1)使窒息:如一氧化碳与红血球结合而中毒,氰化物与血液结合而中毒,硫化氢使呼吸器官麻痹而中毒。硫化氢的毒性不比氰化氢低,但它有味,使人警觉,立即采取措施,或离开,如吸多了,就不觉臭味,反而带甜味,十分危险。 (2)扰乱人体内部生理、损坏器官,这类毒药引起系统性中毒,而且每种毒物有其损害的对象。如笨深入骨髓,损害造血器官,结果引起患者全身无力、贫血、白血球低等等;卤代烷使肝肾及神经受损害,钡盐损害骨骼,汞盐损害大脑中枢神经等等。 (3)麻醉作用:乙醚、氯仿等。 (4)过敏性药物:引起某些人的过敏反应,最常见的是接触性皮炎。 (5)致癌性药物:我们已经知道很多药物是致癌性的。像铅、汞、铂、镉等长期接触能导致癌症。 化学药品中毒途径: 通常,有害药品经呼吸器官、消化器官或皮肤进入体内,引起中毒,因此,我们切忌口尝、鼻嗅及手触摸药品。 (1)呼吸器官吸入 由呼吸器官吸入毒物是最主要的中毒途径,有的刺激腐蚀性药品,如氯气、臭氧、强酸气体及酸雾、氨气等直接损害呼吸器官,引起气管炎、肺炎,有的毒品由肺进入血液,循环全身,积聚于某一器官中,引起中毒。 气体、液雾、粉尘都能由呼吸器官吸入,某些低沸点液体,易升华固体,在常温常压下,蒸气浓度很大,必须在通风橱内操作。 (2)由皮肤渗入 有害药品与皮肤接触,经毛孔渗入体内。再由血液运输到各器官,引起中毒。这是高沸点化合物入侵的主要途径。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①一些油溶性毒物,渗入后溶于皮下脂肪,更易渗入体内。所以切勿用油溶性溶剂洗刷皮肤污染处。有人喜欢用酒精洗去污染处,如果污染处很小,可以用棉花蘸酒精擦去,但是大片污染,使用酒精洗就会弄巧成拙。 ②高温时,毛孔胀大,有利于毒物渗入体内,所以用热水洗污染皮肤是不明智的 ③皮肤上有伤口,接触药品就会直接进入体内,危险性很大,所以皮肤上有伤口时,决不能操作剧毒药品。 ④用酸碱洗皮肤能使皮肤破裂,加剧有毒药品的渗入。 (3)吞入 吞入药物引起中毒死亡,自杀或误食的记录很多,如果在实验室内吃东西或饮水,用污染药品的手拿去食物,就会污染食物,或者错拿盛药物的瓶子作饮用瓶子等,都能使有毒药品由消化器官入侵。‘ 预防措施: 1.购买有毒化学品必须先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具备合适的存放地点,并有专人保管。 2.一切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必要时戴上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 3.有毒药品应严格按操作规程和规定的限量使用。 4.使用气体吸收剂来防止有毒气体污染空气。

氰化物中毒应急处理指南

氰化物中毒应急处理指南 氰化物一一是指含有氰根(-CN)的化合物。 氰化物在工业活动或生活中的种类甚多,如氢氰酸、氰化钠、氰化钾、氰化锌、乙腈、丙烯腈等。一些天然植物果实中(像苦杏仁、白果)也含有氰化物。 氰化物——用途很广泛,可用于提炼金银、金属淬火处理、电镀,还可用于生产染料、塑料、熏蒸剂或杀虫剂等。 氰化物大多数属于剧毒或高毒类,可经人体皮肤、眼睛或胃肠道 迅速吸收,口服氰化钠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本文探讨在出现氰化物中毒、泄漏时应如何开展紧急救援行动的问题。 氰化物中毒 1. 接触途径氰化物可经呼吸道、皮肤和眼睛接触、食入等方式侵入人体。 所 有可吸入的氰化物均可经肺吸收。氰化物经皮肤、粘膜、眼结膜吸收后,会引起刺激,并出现中毒症状。大部分氰化物可立即经过胃肠道吸收。 2. 中毒症状氰化物中毒者初期症状表现为面部潮红、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头痛和头晕,然后出现焦虑、木僵、昏迷、窒息,进而出现阵发性强直性抽搐,最后出现心动过缓、血压骤降和死亡。急性吸入氰化氢气体,开始主要表现为眼、咽、喉粘膜等刺激症状,高浓度可立即致人死亡。经口误服氰化物后,开始主要表现为流涎、恶心、呕吐、头昏、前额痛、乏力、胸闷、心悸等,进而出现呼吸困难、神志不清或昏迷,严重者可出现抽筋、大小便失禁,最后死于呼吸麻痹。若大量摄入氰化物,可在数分钟内使呼吸和心跳停止,造成所谓“闪电型”中毒。 3. 应急处理 (1 )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若怀疑救援现场存在氰化物,救援人员应当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呼吸道防护可使用空气呼吸器,若可能接触氰化物蒸气,应当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现场救援时,救援人员要防止中毒者受污染的皮肤或衣服二次污染自己。 (2)病人救护 立即把中毒人员转移出污染区。检查中毒者呼吸是否停止,若无呼

(完整版)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1,1-三氯乙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1,1,1-trichloroethane 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 英文名称2: methyl chloroform 技术说明书编码: 612 CAS No.: 71-55-6 分子式: C2H3Cl3 分子量: 133.4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1,1,1-三氯乙烷≥95.0% 71-55-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律不齐。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20 TLVTN: OSHA 350ppm,1910mg/m3; ACGIH 350ppm,1910mg/m3 TLVWN: ACGIH 450ppm,2460mg/m3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 工业级一级≥95.0%; 二级≥91.0%; 三级≥90.0%。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 pH: 熔点(℃): -32.5 沸点(℃): 74.1

[课外阅读]常见化学药品中毒的处理方法

[课外阅读]常见化学药品中毒的处理方法 1、吸入 指有毒物质以气体、蒸汽、粉尘、烟雾等形式通过呼吸道吸入。理论上使用挥发性试剂时应该在通风橱进行试验,没有通风橱条件的应该尽量通风,避免有毒物质在空气中浓度过高。吸入有毒气体时应迅速将中毒者转移到室外,解开衣领和纽扣让患者进行深呼吸,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严重情况迅速送医治疗。 2、入口 有毒物质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溅入口中尚未咽下者应立即吐出,再用大量水冲洗口腔。吞食主要为误食,预防在先所以严禁在实验时饮食,试验台附近绝不放置任何食物,试验结束后应彻底洗手、洗脸。如果已经吞下,应根据毒物性质给予解毒剂,迅速送医。 吞食(吸入)常见无机药品的处理方法 1、强酸 误食强酸严禁催吐,应立即口服3%-4%的氢氧化铝凝胶,或0.17%的氢氧化钙,食品方面可以服用牛奶、鸡蛋清、植物油,处理完毕立即送医。 2、强碱 严禁催吐,口服醋酸(食醋即可),再服用植物油、蛋清等物质急救,随后立即送医。 3、氨气

转移患者至室外空气新鲜处,解开衣领和纽扣让患者进行深呼吸,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迅速送医治疗。(可以制取氧气吸入,有文献表示可以服用和吸入一些弱酸性物质) 4、氯气 给患者嗅1:1的乙醚与乙醇的混合蒸汽。 5、溴蒸汽 转移患者至空气新鲜处,解开衣领和纽扣让患者进行深呼吸,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迅速送医治疗。(可闻稀氨水) 6、氟化氢 误饮:喝下大量高钙牛奶(牛奶作为蛋白质,钙是因为氟化氢会引起低血钙),送医。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尽快地稀释和冲去氢氟酸以葡萄糖酸钙软膏或药水涂抹,。就医。(可考虑冰浴)入眼: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送医。 7、化学药品中毒 1.二硫化碳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吞食时,给患者洗胃或用催吐剂催吐。将患者躺下并加保暖,保持通风良好。 2.甲醛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吞食时,立刻饮食大量牛奶,接着用洗胃或催吐等方法,使吞食的甲醛排出体外,然后服下泻药。有可能的话,可服用1%的碳酸铵水溶液。 3.有机磷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使患者确保呼吸道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万一吞食时,用催吐剂催吐,或用自来水洗胃等方法将其

急性中毒应急预案

急性中毒应急预案 Ⅰ.目的:建立急性中毒应急预案,规范处理措施,最大限度保障受试者安全。Ⅱ.范围:适用于所有药物临床试验。 Ⅲ.规程: 急性药物中毒系急症病例,抢救不及时会导致迅速死亡。抢救步骤为: 1、迅速确定诊断,估计中毒程度。 2、尽快排出尚未吸收药物。 3、迅速采取排毒、解毒措施。 4、积极对症支持治疗。 一、急性药物中毒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迅速做出诊断。 二、排毒方法 (一)催吐:对神志清醒的患者,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压舌板等刺激咽后壁。或嘱患者先喝适量温清水或淡盐水,再促使呕吐,直至吐出液体变清为止。(二)洗胃:正确掌握洗胃技术。每次灌洗量为300-400ml,直至洗出胃液清晰为止。一般成人共需洗胃液5-10L,灌洗液温度370C。 (三)导泻及灌肠:洗胃后于胃管内注入硫酸镁20克或硫酸钠20克,肾功能受损者不用硫酸镁,可用20%-40%甘露醇l00-250ml。灌肠用1%温皂水约5000ml,高位连续灌洗。活性炭加入灌肠液中,可促使毒物吸附后排出。(四)利尿排毒:积极补液同时合并应用利尿剂;碳酸氢钠与利尿剂合用,可碱化尿液,使有些化合物如巴比妥酸盐、水杨酸盐以及异烟肼等离子化而不宜在肾小管内重吸收。 (五)血液净化:包括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 三、拮抗解毒 (一)有机磷药物的解毒剂:解磷定、氯磷定等胆碱酯酶复能剂可与磷酰化胆碱酯酶的磷酰基结合,而将胆碱酯酶游离出来,恢复其水解乙酰胆碱的活性。

(二)金属与类金属的解毒剂:此类解毒剂多数是络合剂,能与多种金属离子络合成无毒或低毒的可溶性金属络合物而从肾脏排出。如二琉基丙醇对砷、汞、铅中毒有效。 (三)氰化物的解毒剂:解毒剂以亚硝酸盐和硫代硫酸钠合用效果佳。前者的作用在于生成足够量的高铁血红蛋白。在高铁血红蛋白已形成后,迅速给硫代硫酸钠,在体内硫氰酸酶作用下,能与游离的和与高铁血红蛋白结合的氰离子结合成毒性较低的不活动硫氰酸盐而排出体外。 (四)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解毒剂:亚硝酸盐、苯胺中毒时主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能力,常用的解毒剂为美兰和甲苯胺兰。 四、支持疗法 (一)高压氧治疗 主要适应症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硫化氢、氰化物中毒、急性中毒性脑病、急性刺激性气体导致肺水肿等。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 治疗原则为早期、足量、短程。 (三)其他对症支持疗法 1、低血压休克:充分补液、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配合使用α-肾上腺素能药 物。 2、心跳骤停:参阅“心跳骤停与心肺复苏应急预案”。 3、急性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人工呼吸;氧气疗法:氧气浓度以40% —60%较好;治疗肺水肿。 4、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而非血容量不足所致,早期可应用渗透性利尿剂(甘 露醇或山梨醇),无效时可改用襻利尿剂(速尿或利尿酸钠)。一旦急性肾功能衰竭已形成,就应控制入量,少尿期注意防治水中毒、高钾血症和酸中毒,多尿期则应注意水电解质的补充。血液透析适用于两种情况:①肾毒性物质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有水中毒、明显的氮质血症、高钾血症, ②肾功能不一定受损,但血中含有高浓度的可透析性毒物,它的代谢和排 泄很慢以致威胁患者生命。

电厂用化学药品大全

电厂用化学药品简介 1、混凝剂:成份一般是聚合氯化铝、硫酸铝、硫酸亚铁、明矾等一类的药品,澄清池用来起混凝作用的。 2、助凝剂:成份一般是聚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酸钠等用来帮助混凝剂起混凝作用的。 3、杀菌剂:有次氯酸钠,次氯酸钙、二氧化氯、氯、臭氧等。主要起杀菌作用。 4、还原剂:有时为了还原所加的过量的杀菌剂,还要用到还原剂。一般用亚硫酸氢钠。 5、氨水:用来调节给水及凝结水的pH值。 6、联氨:用来化学除氧,也就是用来还原水中的溶解氧。 7、酸类:主要用盐酸,硫酸,很少有用硝酸的。主要是用来再生阳离子交换树脂,以及用来紧急处理系统结垢。 8、碱类:主要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用来再阴离子交换树脂。氢氧化钾用来电解制氢。 9、化学药品规X及标准 化学药品规X及标准(表1)

火电厂水处理反渗透装置运行中加哪些药,其目的是什么 先加杀菌剂,杀死水中的微生物;再加絮凝剂,使水中浊度降低;加还原剂是为了还原水中余氯等氧化性物质;加阻垢剂是为了防止反渗透膜浓水侧结垢。清洗剂是在运行过程中,反渗透膜受到污染才使用,分离线清洗和在线清洗。 几种药剂不一定同时使用,但一定要注意药剂的配伍性。 火电厂燃煤锅炉怎么脱硝? 1、M型炉内燃烧脱NOX法锅炉燃烧所产生的烟气,大约95%的NOX是NO。在炉膛内,NO有可能发生2种截然相反的化学反应:a在较低的反应温度和较高浓度O2的条件下,NO与O2发生氧化反应,生成NOX。b在较高的反应温度和较低浓度O2的条件下,NO与煤炭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无害的N2。在发生NO还原反应的同时,由于空气量不足,将造成烟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CO等可燃性物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在NO还原反应的下游区域,分级供给燃料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使得燃烧完全燃烧。 2、技术特点(1)对

有机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分法

有机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分法 中国色谱网(2009-1-23 13:46:03) 文章作者:未知 1 烃类化合物(致命剂量10~50毫升) 把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因为如果呕吐物一进入呼吸道,则会发生严重的危险事故,所以,除非平均每公斤体重吞食超过1毫升的烃类物质,否则,应尽量避免洗胃或用催吐剂催吐。 2 甲醇(致命剂量30~60毫升) 用1~2%的碳酸氢钠溶液充分洗胃。然后,把患者转移到暗房,以抑制二氧化碳的结合能力。为了防止酸中毒,每隔2~3小时,经口每次吞服5~15克碳酸氢钠。同时为了阻止甲醇的代谢,在3~4日内,每隔2小时,以平均每公斤体重0.5毫升的数量,从口饮服50%的乙醇溶液。 3 乙醇(致命剂量300毫升) 用自来水洗胃,除去未吸收的乙醇。然后,一点点地吞服4克碳酸氢钠。 4 酚类化合物(致命剂量2克) 1).吞食的场合马上给患者饮自来水、牛奶或吞食活性炭,以减缓毒物被吸收的程度。接着反复洗胃或催吐。然后,再饮服60毫升蓖麻油及于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硫酸钠制成的溶液。不可饮服矿物油或用乙醇洗胃。 2).烧伤皮肤的场合先用乙醇擦去酚类物质,然后用肥皂水及水洗涤。脱去沾有酚类物质的衣服。 5 乙二醇 用洗胃、服催吐剂或泻药等方法,除去吞食的乙二醇。然后,静脉注射10毫升10%的葡萄糖酸钙,使其生成草酸钙沉淀。同时,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聚乙二醇及丙二醇均

为无害物质。 6 乙醛(致命剂量5克)、丙酮 用洗胃或服催吐剂等方法,除去吞食的药品。随后服下泻药。呼吸困难时要输氧。丙酮不会引起严重中毒。 7 草酸(致命剂量4克) 立刻饮服下列溶液,使其生成草酸钙沉淀:i).在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丁酸钙或其它钙盐制成的溶液;ii).大量牛奶。可饮食用牛奶打溶的蛋白作镇痛剂。 8 氯代烃(致命剂量CCl4:3毫升;Cl2HCCHCl2:1克;Cl2C=CHCl:5毫升) 把患者转移,远离药品处,并使其躺下、保暖。若吞食时,用自来水充分洗胃,然后饮服于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硫酸钠制成的溶液。不要喝咖啡之类兴奋剂。吸入氯仿时,把患者的头降低,使其伸出舌头,以确保呼吸道畅通,(关于确保呼吸道畅通的方法,见下面7.1项)。 9 苯胺(致命剂量1克) 如果苯胺沾到皮肤时,用肥皂和水把其洗擦除净。若吞食时,用催吐剂、洗胃及服泻药等方法把它除去。 10 三硝基甲苯(致命剂量1克) 沾到皮肤时,用肥皂和水,尽量把它彻底洗去。若吞食时,可进行洗胃或用催吐剂催吐,将其大部份排除之后,才服泻药。 11 有机磷(致命剂量0.02~1克) 使患者确保呼吸道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万一吞食时,用催吐剂催吐,或用自来水洗胃等方法将其除去。沾在皮肤、头发或指甲等地方的有机磷,要彻底把它洗去。 12 甲醛(致命剂量60毫升) 吞食时,立刻饮食大量牛奶,接着用洗胃或催吐等方法,使吞食的甲醛排出体外,然后服下泻药。有可能的话,可服用1%的碳酸铵水溶液。

生产性急性中毒应急预案-最新范文

生产性急性中毒应急预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预防和减少、控制生产性急性中毒事件及其造成的伤害,保障职工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企业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以及《中国化工集团公司重大突发事件(事故)应急管理办法》等,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并指导淄博大成热电有限公司生产性急性中毒事件的应对工作。 2?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1 生产性急性中毒的定义 生产性急性中毒是指职工在生产区域内由于设备系统泄漏、防护装置缺损、个人防护不当或人员违章操作以及缺乏现场安全工作规定的指导等原因,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毒性较大的物质突然接触到人体体表或进入人体内,导致出现头痛头昏、全身无力、恶心、呕吐、咳嗽、多痰、胸闷、气促、昏迷甚至死亡的事故。 2.2 生产性急性中毒事件分类 生产性急性中毒事件主要有以下三类:

1) 刺激性气体中毒。主要有盐酸、硫酸、氯、氨等,多发生于意外泄漏或喷溅事故,短时间高浓度吸入或接触引起。 2) 窒息性化合物中毒。主要有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多发生于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与个人疏于防护,进入可能产生窒息性气体作业区域引起。 3) 有机化合物中毒。主要有汽油、甲醇以及其他有机化学溶剂,由于人员违章操作,导致呼吸道和皮肤、粘膜吸收引起。 2.3 中毒因素与物质 根据常见的吸入性、食入性、接触性中毒原因和类型,以及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系统特点等,生产性急性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下列情况下: 1) 在通风条件差、缺氧状态及密闭容器内呼吸高浓度二氧化碳气体,引起二氧化碳中毒; 2) 火灾现场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火灾区域内人员吸入后,因浓度过大,短时引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3) 循环水管道、污水沟、隧道、垃圾池等,均有各种有机物腐烂分解产生大量的硫化氢,人员进入上述区域吸入后,造成硫化氢中毒; 4) 储氨及加药设备泄漏造成氨中毒; 5) 储氯设备氯气发生泄漏,造成氯气中毒; 6) 电气六氟化硫开关六氟化硫气体泄漏,造成中毒; 7) 化学药物运输、装卸及化学制水过程中人员皮肤被酸或碱性化学物灼伤;

氰化物中毒的症状

氰化物中毒的症状 文章目录*一、氰化物中毒的症状*二、氰化物中毒的并发症*三、氰化物中毒的饮食注意事项1. 氰化物中毒吃什么好2. 氰化物中毒不能吃什么 氰化物中毒的症状一般急性氰化物中毒的症状表现可分为四期: 1、前驱期:吸入者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视力模糊;口服中毒者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呼吸困难期:胸部紧缩感、呼吸困难,并有头痛、心悸、心率增快,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 3、惊厥期:随即出现强直性或阵发性痉挛,甚至角弓反张,大小便失禁。 4、麻痹期:若不及时抢救,患者全身肌肉松弛,反射消失,昏迷、血压骤降、呼吸浅而不规律、很快呼吸先于心跳停止而死亡。 氰化物中毒的并发症1、大小便失禁 氰化物中毒会表现为意识丧失,出现强直性和阵发性抽搐,直至角弓反张,血压下降,尿、便失禁。 2、脑水肿 氰化物中毒常伴发脑水肿。脑水肿使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又可加重脑水肿,发展至一定程度,即可使脑组织发生功能与

结构上的损害。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脑水肿加重,或由局限性发展为弥漫性,将对脑产生严重危害,形成不可逆性的继发性 病理改变,发生脑死亡。这种结局,是脑组织普遍性受损害及脑疝继发脑干严重损害所致。 3、呼吸衰竭 氰化物中毒也会伴随呼吸衰竭。氢氰酸对人体的慢性影响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如头晕、头痛、乏力、胸部压迫感、肌肉疼痛、腹痛等,并可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4、皮疹 皮肤长期接触氰化物后,可引起皮疹,表现为斑疹、丘疹,极痒。 氰化物中毒的饮食注意事项 1、氰化物中毒吃什么好 1.1、宜吃低脂低糖饮食。如海蜇皮,海参,淡菜,各种有鳞的海鱼,蛇肉,龟,鳖,鲍鱼,去皮的禽畜肉, 黑木耳,白木耳,黑芝麻,番石榴,西红柿等。 1.2、宜吃含有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蔬菜,水果,如荞麦,燕麦(两种麦类均可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小米,薯类,苦瓜, 冬瓜,菠菜,胡萝卜,茼蒿菜,芹菜,香菜,空心菜,荠菜,蕨儿菜,苋菜,油菜,马齿苋,荸荠,茭白,竹笋,茄子,枸杞,玉竹,黄精,紫菜。 1.3、宜吃具有利尿作用的食物。如红豆,薏米,冬瓜,西红柿。

化学药品中毒处理方法汇总

化学药品中毒处理方法汇总 1二硫化碳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吞食时,给患者洗胃或用催吐剂催吐。将患者躺下并加保 暖,保持通风良好。 2甲醛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吞食时,立刻饮食大量牛奶,接着用洗胃或催吐等方法,使吞食的甲醛排出体外,然后服下泻药。有可能的话,可服用1%的碳酸铵水溶液。 3有机磷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使患者确保呼吸道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万一吞食时,用催吐剂催吐,或用自来水洗胃等方法将其除去。沾在皮肤、头发或指甲等地方的有机磷,要 彻底把它洗去。 4三硝基甲苯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沾到皮肤时,用肥皂和水,尽量把它彻底洗去。若吞食时,可进行洗胃或用催吐剂催吐,将其大部份排除之后,才服泻药。 5苯胺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如果苯胺沾到皮肤时,用肥皂和水把其洗擦除净。若吞食时, 用催吐剂、洗胃及服泻药等方法把它除去。 6氯代烃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把患者转移,远离药品处,并使其躺下、保暖。若吞食时,用自来水充分洗胃,然后饮服于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硫酸钠制成的溶液。不要喝咖啡之类兴奋剂。吸入氯仿时,把患者的头降低,使其伸出舌头,以确保呼吸道畅通。 7草酸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立刻饮服下列溶液,使其生成草酸钙沉淀:i).在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丁酸钙或其它钙盐制成的溶液;ii).大量牛奶。可饮食用牛奶打溶的蛋白作 镇痛剂。 8乙醛、丙酮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用洗胃或服催吐剂等方法,除去吞食的药品。随后服下泻药。呼吸困难时要输氧。丙酮不会引起严重中毒。 9乙二醇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用洗胃、服催吐剂或泻药等方法,除去吞食的乙二醇。然后,静脉注射10毫升10%的葡萄糖酸钙,使其生成草酸钙沉淀。同时,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 聚乙二醇及丙二醇均为无害物质。 10酚类化合物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1).吞食的场合马上给患者饮自来水、牛奶或吞食活性炭,以减缓毒物被吸收的程度。接着反复洗胃或催吐。然后,再饮服60毫升蓖麻油及于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硫酸钠制成的溶液。不可饮服矿物油或用乙醇洗胃。2).烧伤皮肤的场合先用乙醇擦去酚类物质,然后用肥皂水及水洗涤。脱去沾有酚类物质的衣服。 11乙醇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用自来水洗胃,除去未吸收的乙醇。然后,一点点地吞服4 克碳酸氢钠。 12甲醇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用1~2%的碳酸氢钠溶液充分洗胃。然后,把患者转移到暗房,以抑制二氧化碳的结合能力。为了防止酸中毒,每隔2~3小时,经口每次吞服5~15克碳酸氢钠。同时为了阻止甲醇的代谢,在3~4日内,每隔2小时,以平均每公斤体重 0.5毫升的数量,从口饮服50%的乙醇溶液。 13烃类化合物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把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因为如果呕吐物一进入呼吸道,则会发生严重的危险事故,所以,除非平均每公斤体重吞食超过1毫升的烃类物质,否则,应尽量避免洗胃或用催吐剂催吐。 14硫酸铜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将0.3~1.0克亚铁氰化钾溶解于一酒杯水中,后饮服。也可饮服适量肥皂水或碳酸钠溶液。 15硝酸银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将3~4茶匙食盐溶解于一酒杯水中饮服。然后,服用催吐剂,或者进行洗胃或饮牛奶。接着用大量水吞服30克硫酸镁泻药。 16钡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将30克硫酸钠溶解于200毫升水中,然后从口饮服,或用洗胃导管加入胃中。

学校急性化学中毒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学校急性化学中毒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为了预防和减少化学实验中引发的急性化学中毒事故,提高师生应对急性化学中 毒突发性事件的处置能力。依据市公安局、劳动局、化学工业局编印的《化学危险物 品安全管理培训教材》,特制定本预案。 一、可能引起急性化学中毒事故的原因 引起急性化学中毒事故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 危险化学品储藏中发生渗漏、标识模糊不清、稀释过程引发的,演示实验过程和 学生实验过程中引发的,违反实验操作规则等原因。 二、预防办法 1、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制定管理和实验操作规则,并配备专人管理,对危险化学品实行专人、专柜、加锁的措施。 2、加强对学生实验课的规范教育。 3、加强实验课前对化学用品、实验设备的检查与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处置程序 一旦发生急性化学中毒事故,应遵循以下程序处理。 1、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向学校报告,学校领导应立即赶到现场,同时在第一时间向教育局有关部门报告。 2、启动应急处理小组: (1)做好现场抢救,落实现场抢救人员,减轻中毒程序,防止并发症,争取时间,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2)做好现场疏散工作,控制事故势态的扩大。 (3)及时向上级报告,并做好告知家长工作。 (4)做好家长安抚工作和其他学生及家长思想工作,控制事态,维持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进行,并及时做好随访工作。 3、现场抢救: (1)气体或蒸汽中毒,应立即将中毒者移到新鲜空气处,松解中毒者颈、胸钮扣和裤带,以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并要注意保暖,毒物污染皮肤时应迅速脱去污染的衣服、鞋袜等物,用大量清水冲洗,冲洗时间15——30分钟。

(2)经口中毒者,毒物为非腐蚀性者应立即用催吐的办法,使毒物吐出,现场可压迫舌根催吐。 (3)对于中毒引起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人工呼吸法(口对口呼吸):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托起患者下颚并尽量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捏紧患者鼻孔,术者深吸气后,紧对患者的口吹气,然后送开捏鼻的手,如此有节律地、均匀地反复进行,每分钟吹14——16次。吹气压力视患者具体情况而不同。一般刚开始吹气时吹气压力可略大些,频率稍快些。10——20次后逐步将压力减少,维持胸部升起即可。心跳停止者立即做人工复苏胸外挤压。具体方法是患者平仰卧在硬地板或木板床上,抢救者在患者一侧或骑跨在患者身上,面向头部,用双手的掌根以冲击式挤压患者胸骨下端略靠左方,每分钟60——70次。挤压时应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发生肋骨骨折、血气胸等。 (4)及时送医院急救,给医务人员提供引起中毒的原因,毒物的名称等情况,送医院途中人工呼吸不能中断。黄磷灼伤者转运时创面应湿包。

氰化物中毒

氰化物中毒 文章目录*一、氰化物中毒的概述*二、氰化物中毒的原因*三、氰化物中毒的主症*四、氰化物中毒的急救措施*五、氰化物中毒的护理知识*六、如何预防氰化物中毒 氰化物中毒的概述氰化物为含有氰基(CN)的化合物,是常用的化工原料,分为无机氰化物(氰类)和有机氰化物(腈类)两类, 前者主要有氢氰酸、氰酸盐(氰化钾、氰化钠、氢化胺、亚铁氰化钾等)、以及卤素氰化物(氯化氰、溴化氰、碘化氰)等,后者主要有丙腈、丙烯腈、乙腈等。在职业活动中,接触氰化物可引起急性氰化物中毒;而在非职业活动中接触氰化物或进食含氰甙的植物果实和根部(如苦杏仁、枇杷仁、桃仁、木薯、白果等都含有氰化物)亦可引起急性氰化物中毒。口服致死量氢氰酸为0.06g,氰酸盐0.1~0.3g。 氰化物中毒的原因职业性氰化物中毒是通过呼吸道吸入和 皮肤吸收引起的,生活性中毒以口服为主,口腔黏膜和胃肠道均 能充分吸收。氰化物的毒性主要由在体内解离出的CN-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为主的多系统中毒症状。CN-与呼吸链的终端酶(细胞色素氧化酶aa3)中的Fe3+结合使酶丧失活性,导致细胞内呼吸中断,阻断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从根本上抑制 三磷腺苷的合成,从而抑制了细胞内氧的利用;虽然线粒体的氧

供应充足,但由于氧的摄取和利用障碍,使需氧代谢紊乱,无氧代谢增强,糖酵解发生,最终使乳酸生成增多,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异氰酸酯类、硫氰酸酯类物在体内不释放CN-,但具有直接抑制中枢和强烈的呼吸道刺激作用以及致敏作用。 氰化物中毒的主症急性氰化物中毒后的潜伏期与接触氰化 物的浓度及时间有直接关系,吸入高浓度氰化物(300mg/m)或吞 服致死剂量的氰化钠(钾)可于接触后数秒至5分钟内死亡;低浓度氰化氢(40mg/m)暴露患者可在接触后几小时出现症状,该型中毒患者呼出气和经口中毒患者呕吐物中可有苦杏仁气味。皮肤接触后会有皮肤刺激、红斑及溃烂。 一般急性氰化物中毒表现可分为四期:前驱期:吸入者有眼 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视力模糊;口服中毒者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呼吸困难期:胸部紧缩感、呼吸困难,并有头痛、心悸、心率增快,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惊厥期:随即出现强直性或阵发性痉挛,甚至角弓反张,大小便失禁。麻痹期:若不及时抢救,患者全身肌肉松弛,反射消失,昏迷、血压骤降、呼吸浅而不规律、很快呼吸先于心跳停止而死亡。

化学品中毒及治疗措施

化学品中毒及临床表现 一:刺激性气体中毒 刺激性气体主要是那些由于本身的理化特性而对呼吸道及肺泡上皮具有直接刺激作用的气态化合物。 (一)主要毒物 1:酸类和成酸化合物---HCL,H2SO4,HF,SO2,SO3,N2O5,等2:氨和胺类化合物---氨,甲胺,乙胺,乙二胺,乙烯胺等3:卤素及卤素化合物---以氯气及含氯化和物(光气)最为常见,近年有机氟化物中毒也在增多,如氟里昂 4:金属或类金属化合物---氧化镉、羰基镍、五氧化二钒、等 5:酯、醛、酮、醚等有机化合物,前二者刺激性尤强(二)毒性作用 刺激性气体主要毒性在于它们对呼吸道及肺泡上皮的刺激及损伤作用,这是因为他们可在粘膜表面形成具有强烈腐蚀作用的酸或碱性物质。这些损伤还可使受损细胞释出各种组织因子,引起局部白细胞、巨噬细胞集聚、激活及呼吸爆发,从而生成大量氧自由基,导致脂质过氧化反应发生,进一步损伤局部组织。 (三)临床表现 1:化学性呼吸道炎 主要因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粘膜的直接刺激损伤作用所引起,水溶性越大的刺激气体,对上呼吸道的损伤作用也越强,其进入深部肺组织的量也相应较少,如氯气、氨

气、二氧化硫、各种酸物等。此时可同时见有鼻炎、咽喉炎、气管炎等表现及眼部刺激症状。 2:化学性肺炎 主要因进入呼吸道深部的刺激气体对细支气管及肺泡上皮的刺激损伤作用引起,病理检查主要可见支气管、细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变性、脱落,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间质有明显渗出及大量多型核细胞、巨噬细胞浸润,肺泡内亦可有浆液渗出。 临床表现较为明显的有胸闷、胸痛、呼吸急促、咳剧、痰多,甚至咳血。 3:化学性废水肿 废水肿是吸入刺激性气体后最严重的临床表现,它是化学物质作用于肺组织并引起损伤的结果。 废水肿的临床表现特点为在呼吸道刺激反应的基础上,或经一段缓解后突然发生呼吸急促、严重胸闷憋气、剧烈咳嗽、并伴有烦躁不安、大汗淋漓,不能平卧。 二:窒息性气体中毒 窒息性气体是指那些可以直接对氧的供给、摄取、运输、利用任一环节造成障碍的气态化合物。窒息性气体过量吸入可造成机体以缺氧为主要环节的疾病状态,称之为窒息性气体中毒。 (一)窒息性气体 窒息性气体中毒是最常见的急性中毒,并且位居急性中毒之首,由其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急性职业中毒总死亡数的65%。根据窒息性气体毒作用的不同,可将其大致分为

氰化物的毒性及危害讲解

氰化物的毒性及对环境的危害 某种物质毒性的大小常常用温血动物的半致死剂量来表示和划分。能使试验的动物达到50%数量死亡时动物每公斤体重所承受的最低药剂量,称半致死剂量,其符号LD50,单位mg/kg体重,具体划分情况如下: 毒性划分剧毒高毒中等毒性低毒实际毒 无毒 半致死剂量LD50(mg/kg体重) ≤1 1~50 50~500 500~5000 5000~15000 >15000 大多数无机氰化物属剧毒,高毒物质,极少量的氰化物(每千克体重数毫克就会使人、畜在很短的时间内中毒死亡,含氰化物浓度很低的水(<0.05mg/L)也会使鱼等水生物中毒死亡,还会造成农作物减产。氰化物污染水体引起鱼类、家畜及至人群急性中毒的事例,国内外都有报导。这些事件是因短期内将大量氰化物排入水体造成的。因此,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氰化物的使用和排放量。尤其要有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以减少氰化物的外排量。 不但简单氰化物会污染环境,使人、畜中毒甚至死亡,即使象铁氰酸盐和亚铁氰酸盐那样的低毒性氰化物复盐,如果大量排入地面水中,经过阳光照射和其它条件的配合也可分解释放出相当数量的游离氰化物,导致水生物的中毒死亡。

通常所说氰化物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指含氰废水外排所造成的河流(地面水)、饮用水(地下水)的污染,由于氰化物在大气中存在的时间仅十几分钟,故一般不会造成大气的污染,含氰废渣由于必须处理后,才能堆积存放,因而产生的污染仍是对水的污染。 2.1氰化物对人的毒性及防治措施 氰化物对温血动物与人的危害较大,其特点是毒性大、作用快。氰化氢的作用极为迅速,在氰化氢浓度很低(0.005mg/L)的空气中,人仅发生很短时间的头痛、不适、心律不齐;在氰化氢浓度高(0.1mg/L)的空气中,人将立即死亡或速死。在氰化物为中等浓度时,人在2~3分钟内就会出现初期症状,大多数情况下,在1小时内死亡,有时也有在24小时后才出现死亡的,氰化氢对人的吸入毒性见表2-1、表2-2、表2-3。 刺激皮肤和通过皮肤吸收,亦有生命危险。在高温下,特别是和刺激性气体混合而使皮肤血管扩张时,由于容易吸收HCN,所以更危险。 表2—1氰化氢对人的吸入毒性(mg/L) 暴露时间伤害浓度半致死浓度致死浓度 3秒—— 15 15秒 1.5~2.0 2.5~2.75 3.0~3.5 30秒 0.5 1.0~1.5 2.5~2.5

全球化学品公司大全

全球化学品公司大全 2009-06-06 10:20 百灵威化学技术有限公司(化学试剂) 中国万维化工城 ATOFINA (法国阿托菲纳公司:石化、功能化学品, MSDS) ChemConnect, Inc. Permabond (工程粘合剂、胶粘剂、MSDS) Sepracor Inc. (药物公司) Sigma-Aldrich, Inc. (试剂) United Coatings Incorporation 北京: 北化精细化学品有限责任公司(北化公司) 威盛亚(上海)有限公司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信越化学公司Shin-Etsu Chemical Co., Ltd.(芯片和电子) 宣威·威廉姆斯Sherwin-Williams Co.(涂料、油漆) 中国试剂网 3M公司(明尼苏达矿业及制造公司,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A H Marks and Company Limited (精细化学品) Abcam Ltd.有关抗体、试剂的销售,抗体的搜索) ABCR (化学试剂) Accurate Chemical & Scientific Corporation (实验室试剂、及相关产品) https://www.360docs.net/doc/dc5509058.html, (分析参考标准的提供者) Acros Organics Advanced Chemical (贵重金属回收利用) Advanced ChemTech, Inc. (仪器/组合、有机及肽化学用化学品) Aervoe Industries, Inc.(涂料) Aexcel Corp.(油漆) AgrEvo(艾格福公司) Agrium Inc. (氮、磷、钾、硫肥料产品)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工业气体、化学品) Akcros Chemicals (克罗斯化工公司、塑料添加剂) Akcros Chemicals (特种PVC添加剂) Akron Dispersions (阿克努公司、分散剂、乳化剂) Akzo Nobel (阿克苏诺贝尔公司: 药物、涂料、化学品) AL SANEA CHEMICAL PRODUCTS (奥赛尼化工公司) Alcan Inc. (铝包装工业公司) Alcoa Inc. (美国铝公司Aluminum Company of America, 产品具有MSDS数据) Alexandria Carbon Black (炭黑) Alfa Aesar: 在线目录及MSDS ALKALOID company (马其顿:ALKALOID 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