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与强度计算

应力与强度计算
应力与强度计算

第三章应力与强度计算

一.内容提要

本章介绍了杆件发生基本变形时的应力计算, 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基本变形的强度计

算。

1 ?拉伸与压缩变形 1.1拉(压)杆的应力

1.1.1拉(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拉压杆件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 ■:「,且为平均分布,其计算公式为

(3-1)

式中F N 为该横截面的轴力,

A 为横截面面积。

正负号规定

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公式(3-1 )的适用条件:

(1) 杆端外力的合力作用线与杆轴线重合,即只适于轴向拉(压)杆件; (2) 适用于离杆件受力区域稍远处的横截面;

(3) 杆件上有孔洞或凹槽时,该处将产生局部应力集中现象,横截面上应力分布很不 均匀; (4) 截面连续变化的直杆,杆件两侧棱边的夹角

:.<20°时,可应用式(3-1)计算,

所得结果的误差约为 3%。

1.1.2拉(压)杆斜截面上的应力(如图 3-1)

式中二为横截面上的应力。

正负号规定:

:-由横截面外法线转至斜截面的外法线,逆时针转向为正,反之为负。 -:.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全应力

p . - cos :

(3-2)

正应力 2

;「. - ■:." cos 二

(3-3) 切应力

1

sin 2 二

(3-4)

拉压杆件任意斜截面( a 图)上的应力为平均分布,其计算公式为 图3-1

对脱离体内一点产生顺时针力矩的为正,反之为负。

两点结论:

(1)当口=0°时,即横截面上,%达到最大值,即(CT ^h ax =CT。当a = 90 0时,即纵截面上,:_- . = 90 ° =0。

(2)当,..=45°时,即与杆轴成45°的斜截面上,…达到最大值,即(….)max三。

1.2拉(压)杆的应变和胡克定律

(1)变形及应变

杆件受到轴向拉力时,轴向伸长,横向缩短;受到轴向压力时,轴向缩短,横向伸长。

如图3-2。

RilT——————— 1 J ]

{匚- _ _____ _ ■ -r* 一 -」丄一-T I

图3-2

轴向变形轴向线应变

.'■■:

l = l

■ J z =一

l

-l

横向变形L b = b _b

横向线应变

b

正负号规定伸长为正,缩短为负

(2)胡克定律

当应力不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时,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

- E ; ( 3-5)

或用轴力及杆件的变形量表示为

.M =F N^(3-6)

EA

式中EA称为杆件的抗拉(压)刚度,是表征杆件抵抗拉压弹性变形能力的量。

公式(3-6)的适用条件:

(a)材料在线弹性范围内工作,即;

(b)在计算时,I长度内其N、E、A均应为常量。如杆件上各段不同,则应分段计算,求其代数和得总变形。即

n NJ

i

‘I 亠(3-7)

i ± E i A i

(3)泊松比

当应力不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时,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之比的绝对值。即

1.3材料在拉(压)时的力学性能

1.3.1低碳钢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应力一一应变曲线如图3-3所示。

卸载定律:在卸载过程中,应力和应变按直线规律变化。如图3-3中dd '直线。

冷作硬化:材料拉伸到强化阶段后,卸除荷载,再次加载时,材料的比例极限升高,而塑性降低的现象,称为冷作硬化。如图3-3中d'def曲线。图3-3中,of'为未经冷作硬化,

拉伸至断裂后的塑性应变。d'f'为经冷作硬化,再拉伸至断裂后的塑性应变。

四个阶段四个特征点,见表1-1。

阶段图1-5

中线段

特征点说明

弹性阶段oab

比例极限CJ

p

CT p为应力与应变成正比的最高应力

弹性极限叭为不产生残余变形的最咼应力

屈服阶段be

屈服极限

为应力变化不大而变形显者增加时的最低应力

强化阶段ce

抗拉强度%▽b为材料在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名义应力

局部形变阶段ef 产生颈缩现象到试件断裂

主要性能指标,见表1-2。

性能性能指标说明

弹性性能弹性模量E

当坊兰CT p时,E =—

P 名

强度性能

屈服极限s

材料出现显著的塑性变形

(3-8) 图3-3低碳钢拉伸时的应力一应变曲线

低碳钢在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图3-4低碳钢压缩时的应力一应变曲线

应力一一应变曲线如图3-4中实线所示。

低碳钢压缩时的比例极限匚p、屈服极限;二、弹性模量E与拉伸时基本相同,但侧不

出抗压强度;「b

1.3.3铸铁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h) o-edifl ?

图3-5铸铁拉伸时的应力一应变曲线应力一一应变曲线如图3-5所示。

应力与应变无明显的线性关系,拉断前的应变很小,试验时只能侧得抗拉强度匚b。弹性模量E以总应变为0.1%时的割线斜率来度量。

1.3.3铸铁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应力一一应变曲线如图3-6所示。

图3-6铸铁压缩时的应力一应变曲线

铸铁压缩时的抗压强度比拉伸时大

4— 5倍,破坏时破裂面与轴线成 45 0 ~ 35 0。宜于做

抗压构件。

1.3.4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

延伸率■:. > 5%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 延伸率〈5%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

1.3.5屈服强度口°』

对于没有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通常用材料产生 0.2%的残余应变时所对应的应力

作为屈服强度,并以坊0.2表示。

1.4强度计算

许用应力 材料正常工作容许采用的最高应力,由极限应力除以安全系数求得。

其中n s ,n b 称为安全系数,且大于

1。

强度条件:构件工作时的最大工作应力不得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 对轴向拉伸(压缩)杆件

N 「T

cr = — < jp- J

A

按式(1-4)可进行强度校核、截面设计、确定许克载荷等三类强度计算。

2. 扭转变形 2.1 切应力互等定理

受力构件内任意一点两个相互垂直面上,

切应力总是成对产生,

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

同时垂直指向或者背离两截面交线,且与截面上存在正应力与否无关。

2.2纯剪切

单元体各侧面上只有切应力而无正应力的受力状态,称为纯剪切应力状态。

2.3切应变

切应力作用下,单元体两相互垂直边的直角改变量称为切应变或切应变,用

?表示。

2.4剪切胡克定律

在材料的比例极限范围内,切应力与切应变成正比,即

塑性材料

脆性材料

n b

(3-9)

n s

式中G 为材料的切变模量,为材料的又一弹性常数(另两个弹性常数为弹性模量 比),其数值由实验决定。

对各向同性材料,E 、

、. 、 G 有下列关系

(3-11)

2.5圆截面直杆扭转时应力和强度条件 2.5.1横截面上切应力分布规律

用截面法可求出截面上扭矩,但不能确定切应力在横截面上的分布规律和大小。 需通过

平面假设,从几何、物理、平衡三方面才能唯一确定切应力分布规律和大小。

(1) 沿半径成线性分布,圆心处 1; =0,最大切应力在圆截面周边上。

(2) 切应力方向垂直半径,圆截面上切应力形成的流向与该截面上扭矩转向相等,图

3-7。

2.5.2切应力计算公式 横截面上某一点切应力大小为

(3-12)

圆截面周边上的切应力为

式中W t 二“称为扭转截面系数,R 为圆截面半径。

R

2.5.3切应力公式讨论 (1)

切应力公式(3-12)和式(3-13)适用于材料在线弹性范围内、小变形时的等圆 截面直杆;对小锥度圆截面直杆以及阶梯形圆轴亦可近似应用, 其误差在工程允

许范围内。

(2) 极惯性矩I p 和扭转截面系数 W t 是截面几何特征量,计算公式见表 3-3。在面积

不变情况下,材料离散程度高,其值愈大;反映出轴抵抗扭转破坏和变形的能力 愈强。因此,设计空心轴比实心轴更为合理。

E 及泊松

式中I p 为该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

为欲求的点至圆心的距离。

max

T

W t

(3-13)

实心圆

兀d4 1 P ---

32

(外径为d)

n d

W t -——

16

空心圆(外径为D, 内径为

d)

4

兀D 4

I p ———(1—a )

32 d

a =

D

4

Tt D 4

W t =------------ (1 — a )

16

表3-3

2.5.4强度条件

圆轴扭转时,全轴中最大切应力不得超过材料允许极限值,否则将发生破坏。因此,强

度条件为

-max

(3-14) 对等圆截面直杆

max T

m ax

一一…

W t

(3-15)

式中L I为材料的许用切应力。

3.弯曲变形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3.1梁横截面上正应力

3.1.1中性层的曲率与弯矩的关系

EI

(3-16) 式中,亍是变形后梁轴线的曲率半径;E是材料的弹性模量;I E是横截面对中性轴Z

轴的惯性矩。

3.1.2横截面上各点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

(3-17) 式中,M是横截面上的弯矩; -的意义同上;y是欲求正应力的点到中性轴的距离。

由式(3-17)可见,正应力二的大小与该点到中性轴的距离成正比。横截面上中性轴的一侧为拉应

力,另一侧为压应力。

在实际计算中,正应力的正负号可根据梁的变形情况来确定,位于中性轴凸向一侧的各点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