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易犯的100个错误 案例模式》

《幼儿教师易犯的100个错误 案例模式》
《幼儿教师易犯的100个错误 案例模式》

写作建议:

案例、分析和建议,都要聚焦于核心问题,即标题展开;

一个案例集中表述一个问题;

分析时结合案例中的师幼表现指出问题存在的原因;

建议要针对分析中的原因给出方法,方法不要大而空的适合所有话题的,要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参考样章:

追求画面效果,忽视对幼儿创造力的指导

案例呈现

先画这,再画这……

美术教学活动中,张老师引导孩子们观察和分析了即将要表现的绘画作品,然后分发了小组操作材料。可是红红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只是一脸无奈地看着老师说:“张老师,我不会画,您教我画吧!”张老师马上走过来再一次耐心地进行了讲解,然后手把手地教孩子画,一边教嘴里一边说:“先画这,再画这……对了,你自己画啊!要自己动手!要有创意哦!”

接着,明明、聪聪也纷纷举手对老师说:“张老师,我也不会画。”“请老师教我画吧!好张老师!”……张老师回答说:“你们一定要自己画,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哦!”可是几个孩子还是磨磨蹭蹭地无法下笔,眼看上课时间过了一大半,张老师着急了,走到明明面前,握着他的手教他画;又走到聪聪身边,“教”他开始画起来。

案例分析

张老师由于年轻,经验不足,无意中把自己的角色定位错了,不是从引导者、指导者的角色来教学,而是成了灌输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上述案例中的张老师,从其语言上可以看出,他在教育理念中还是希望孩子独立思考、自己完成作品的,但是“手把手地教孩子画”却反映出他在行动上过于追求画面效果、幼儿的作品呈现,忽视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专家建议

情感和体验,发展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美术鉴赏力。为了实现目标,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如何进行指导呢?

(1)教幼儿先想再画。绘画是一种智力活动,既有思维,又有表达,是一个完整的绘画创造过程。强调先教儿童会想再会画,这是因为思维在先表达在后,“意在笔先”,两者不能偏废。(请补充怎样指导幼儿想)

(2)鼓励儿童自我发现、自我创造。自信心是儿童发展的推动力。面对“老师我不会画”的孩子,老师首先要帮他克服怕动手的心理,使他对绘画产生兴趣。在绘画时不要给予他任何的压力,让他自由地画。对于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出现的微小进步,教师要及时表扬、赞赏和鼓励。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投入学习,而且能让幼儿在不断受鼓励的情感体验中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

(3)“等一等”,给幼儿创造的时间。(这一点主要是指教师在指导幼儿绘画时要有耐心,不要急于追求成果)……

……

(武汉市实验幼儿园吴琳)

重才艺展示让幼儿身心受累

案例呈现

你们是不是不想参加表演了?

“六一”前一天的排练中,蔡欣宸小朋友有几个动作总做不好,老师就要求她反复练,可是她越练越压不上节奏。老师心急一下子把她拉到身边,大声地批评她,她吓得“哇”地一声大哭起来。老师只好说:“休息一下都去喝水!”这时孩子们一齐松口气,有的就趴到地上,有的跑来跑去,还有的聚在一起聊了起来。老师见状赶紧上前严肃地命令他们回到排练位置,并且生气地问:“你们是不是不想参加表演了。”谁知他们都露出高兴的表情齐声说:“是的。”

案例分析

领导也会特别重视,往往在一、两个月前就下令哪个班演什么、怎么演,甚至还下令教师放弃所有的教学活动,全力以赴排练节目。把节目质量为考核教师能力的依据,导致教师不顾一切加紧排练,把活动区活动取消了、户外游戏停止了、教学活动压缩了。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的高强度训练并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从孩子们“都露出高兴的表情齐声说‘是的’”可以看出,孩子们没有参与活动的热情,对排练活动带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为什么会这样呢?

(1)未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3-6岁幼儿体质弱,容易疲劳。上下午长时间的、高强度的排练超出了他们的身体负荷。再机上动作难度大,教师对他们因为期望过高而表现出的暴躁情绪、过激的言语,也给他们造成的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二者结合起来,让幼儿产生了倦怠情绪,开始排斥练习,对表演失去了兴趣。

(2)排练枯燥,抑制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学前期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集中,坚持性也比较差。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对于自主活动往往表现出极高的热情。这是因为这些活动有兴趣点,想参与就参与,不想参与就可退出,他们有一个自主活动的空间。而当他们参与教师组织的排练时,需要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按要求做好每一个动作。这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说,是很难的。而且,排练过程中一些动作的重复练习带来了单调、枯燥的感觉。专家建议

日演出活动却引来的孩子的排斥心理。孩子们在排练中的消极表现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排练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多少促进作用?节日表演活动应该以怎样的形式进行?由此得到的启发是:

(1)注重教育行为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教师在活动中充当的应是引导者的角色,应把孩子放在活动主体的位置,从孩子的反应中了解他们的体验,了解自己教育行为的适宜性,有效性,并适时地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调整,以使这个活动能达到真正锻炼幼儿并促进其发展的目的。

(2)变突击性工作为常规性工作、变随意行为为计划行为。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寻找适合幼儿表演的节目,抢排节目应该尽量减少。从学期初就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幼儿学习分解动作,然后在节日、演出前夕再进行汇编。幼儿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动作自然标准、统一,避免了反复练习的枯燥乏味、练习强度较大、幼儿易疲劳等的缺陷。

(3)合理、多样地活动安排,把节日还给孩子。节日、演出活动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该是属于孩子的。幼儿文艺汇演只是庆祝节日、表达情感、体验快乐的形式之一。我们还可以开展小点心制作活动等。每个幼儿都有充分活动和表现的计划,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体

验成功的乐趣和创造的机会。只要我们怀着“把节日还给孩子”的理念,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善于捕捉生活中美好的、有趣的事物,那么让孩子拥有难忘的节日将不再是一句空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