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报告

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报告

昆明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要求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建成;我们现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多远?如何确保如期实现这一目标?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差距和问题

国家统计局于20xx年发布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体系,共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6个方面23项指标。我市监测指标的测算指标与小康目标值差距较大,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文化教育、资源环境三大方面。主要差距和问题表现在:

1、经济总量较小,人均gdp差距较大,人均gdp是一个从总体上反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

2、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第三产业发展程度明显不足,短期内攀升难度较大。

3、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4、水污染严重,资源环境有待改善,城市绿化达标率和城市空气质量指数实现程度较高;地表水达标率明显偏低,污染依然较大,说明我市水质污染问题突出。

5、单位gdp能耗偏高,节能降耗任务重,以节能降耗为目的的工业转型升级,任务还很艰巨。

6、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偏小,实现程度较低

7、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例小。

二、原因分析

小康社会建设指标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导向。地处西南边境地区,经济不发达,产业结构落后,教育、医疗落后,人均收入长期处于偏低水平,均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产生指标差距的主要原因:

一是对小康社会认识模糊,工作中小康意识不强。对率先实现小康社会,许多部门及群众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表现在对小康监测指标体系知之甚少,对涉及到的指标评价情况不明、推进情况掌握不实、对存在的难点问题重视不够、对解决的对策措施考虑不多。

二是对建设小康的跟进措施还不到位。对实现小康的目标不明确,方法、途径缺乏研究,没有像抓项目一样建立统一协调的领导机制,也没有将评价指标落实到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工作抓手,查遗补缺、跟进落实和强势推进的力度还不够。

三是科学统筹、协调发展还不够全面。近年来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然而与小康密切关联的其它事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同时遗留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仍在阻碍着科学发展。具体表现在: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步伐还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相对薄弱,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力度还不够大;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节能环保、降耗减排的压力依然较大;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还相对滞后,文化、教育、科技等事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市民消费结构还不尽合理等。

三、对策建议

今后三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小康社会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以奋发图强的锐气和攻坚克难的勇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提高发展水平。

(一)保证“三个到位”,增强率先建成小康的紧迫感一是思想认识要到位。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明确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变“模糊小康”为“数字小康”,认清重点难点,及早研究加快推进的对策措施。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老百姓熟悉小康知识、参与小康建设、了解小康指标,让小康建设深入人心,“触手可及”。二是跟进措施要到位。参照指标体系,相应出台和实施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年冲刺计划”,形成一套共创共建、有力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变“口头小康”为“行动小康”,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倒计时”,将各领域的工作与小康建设挂钩,定指标、下任务、压担子,尤其对弱项指标,实行进度倒逼,常抓不懈。三是组织领导要到位。全市各责任部门要建立小康建设工作班子;要根据职能分工做好牵头指标的分解和推进工作,能够做到本部门监测指标数据与上级对口部门提供的达标验收数据衔接一致,确保数出有据。同时要对各部门(乡镇)小康建设进度加强督查考核,使小康建设的各项任务事事有着落、交办事情件件有结果。

(二)落实“四个坚持”,实现科学统筹、全面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要始终以科学统筹、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和工作方法,坚持速度与效益并进,始终把加快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实施主要经济指标倍增计划,着力培植壮大实体经济企业,使每年新增入库的实体经济企业能完成支撑起我市gdp、收入水平翻番增长的任务;要坚持城市与乡村并重,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要围绕增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缩小差距来抓政策落实,完善各

项支农惠农强农措施,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以保障农民持续增收,提升城乡同步共进、共同致富的统筹水平。要坚持经济与社会并重,提升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水平。在聚精会神抓经济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抓好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均衡发展教育、文化、科技、医疗等社会事业,围绕就学、就业、就医、消费、健身、养老、市场安全等民生工程多办实事、做好事,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要坚持扬长与补短并举,既要发挥优点、营造亮点,又要突出重点、主攻难点,通过“两手抓”,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三)补缺补弱,全面提高小康社会的实现度

1、优化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把稳定二产支撑力、挖掘三产潜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着力点,努力为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一是加快调整工业结构,优化发展第二产业。强化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的地位,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继续加快引进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强力推进服务业发展,尽快启动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并制定实施服务业分行业的促进发展的产业政策措施,指导三产规模不断膨胀,努力打造集商务金融、物流园区、专业市场、大型卖场、休闲基地、星级酒店等为一体的区域服务消费中心;

三是要把发展现代旅游业作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打造和推广云南古滇文化旅游资源,培育开发城乡旅游新景区,拉动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2、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经费投入。一是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制定和落实重要研究的配套政策,注重基础性、通用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对确定的优先发展领域不断加大投资,建立强大的技术储备。二是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通过营造政策环境、要素配置等方式,积极构建“校企、企企”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共同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基础,建立长期、稳定和制度化的利益机制;三是增强企业的科研能力。鼓励企业自主研发进行技术改造,积极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科技创新基地。四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品牌战略,引导和支持一切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技术创新体系日趋完善。

3、发展文化产业,拓宽消费领域。一方面转变重经济轻文化、重事业轻产业的思想。确立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把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作为硬任务、硬指标,强力推进;要不断推出我市历史文化研究的新成果,促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现有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培育衍生新的产业门类,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项目发展;要努力打造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聚集区,强化其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要扩大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

入,加快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主题公园、创意基地等文化设施建设,合理布局,不断丰富城乡文化娱乐生活,引导大众文化消费,促进居民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4、坚持节能减排,建设两型社会。一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控高耗能、高污染和高排放行业的增长;二是狠抓重点领域、行业、企业的节能减排,降低重点用能企业单位能耗;三是减少废弃物的最终排放量,努力构建循环型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四是多管齐下,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加强对城市空气质量和地表水质的监测,严控各类生产、生活污染;以衡水湖景区保护为重点,在全社会严格实施生态破坏补偿机制。

(四)调查核实,跟进研究,继续完善监测考评制度

实际运用中,部分指标受范围界定和统计方法等影响,仍存在数据不健全、不完善或口径不一致等情况,建议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会同其他部门共同组成小康社会建设监测网络,对小康进程动态监测。要跟进研究全国和我省后续出台的小康监测体系新内容,及时调整和加强行业分类统计;要准确理解和把握统计监测指标的含义、口径、范围,对统计中存有争议的指标,要共同完成调查核实,盘实数据,为小康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及时掌握关键数据,调

整优化工作步调,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界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d13105123.html,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界意义 作者:李宗赫陈绍平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25期 摘要:2020年中国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这不仅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大意义,而且必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人权事业的进步和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认识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界意义,对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更好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世界各国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全面小康;发展道路;人权事业;世界意义 一、彰显中国道路优势 中国有着幅员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人口,她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且也是发展过程中面临问题最多最复杂的国家,所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至关重要。自古以来,中国的政治特点就是团结一致,集中力量办大事。无论是秦时的万里长城,还是当代的三峡工程,都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中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主人是人民,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所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更是保障人民利益的体现。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合理分配和利用国家丰富的资源,在很短的时间内,办成了一件又一件令世人瞩目的大事,从而造福于人民。 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中指出,“这条道路是有优势的,最大的优势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过去我们搞‘两弹一星’等靠的是这一法宝,今后我们推进创新跨越也要靠这一法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创新与应用、克服重大疾病、战胜自然灾害等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公路通车总里程由1978年的89万公里飞速增长到2018年的358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高铁运营里程从2008年的200公里猛速发展到2018年的约3万公里,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民航航线里程由1978年的14.89万公里迅速增长到2017年的324.59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二;港口万吨级泊为数量从1978年的133个(内河没有万吨级以上泊位)快速发展到2017年的2366个(内河万吨级以上泊位418个),世界十大港口中,中國独占七个。在科学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2017年国家创新能力全球排名第17位,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完成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天河、神舟飞船、天宫、北斗卫星、港珠澳大桥、蛟

我眼中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课程论文-2016.10.12

全面小康全面富强 ——我眼中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姓名:杨静焕 班级:农教15-2 学号:20155065 指导老师:邵紫英 2016年10月至11月

目录 1.全面小康理念 (2) 1.1前言 (2) 1.2全面小康生活在我们身边 (2) 2.全面小康全面富强 (3) 2.1我国全面小康的现状 (3) 2.2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4) 2.3青少年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 (5)

全面小康全面富强 ——我眼中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1.全面小康理念 1.1前言 小康社会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所描绘得诱人的理想社会,也表现了许多老百姓对富裕美好的理想生活的向往。据考证,"小康"一词语出《诗经大雅》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概念。从狭义理解,她指的是一种生活状况或生活水平,即“富有仍嫌不足,但温已经有余。从广义上理解除经济生活外,它还涉及在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而在我心中的美好社会,具体就是: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小康,指为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小康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实现这个目标,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物质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 总体小康,是指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阶段。 具体含义:低水平、指我国刚刚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也就是说刚刚“达标”,主要是指人均收入水平还不高.不全面:指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于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关注不够.不平衡:指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是不平衡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全面小康,是指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单就消费而言,人们可以衣食无忧,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到精神消费和享受消费上来。“全面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进步。” 那么,如今全面小康的理念又更加全面。五位一体全面小康,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小康。“五位一体”的发展正汇聚成百姓全方位的幸福感。它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既统揽全局又突出重点。 1.2全面小康生活在我们身边 每个人对全面小康社会都有着自己的期盼和憧憬。不同成长时代,不同生活,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心目中的全面小康社会肯定有所差别的。环卫工人说,全面小康是城市的干净整洁;医护工作者说,全面小康是医疗保障系统更健全,人们就得了医、看得起病;大学生说,毕业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全面小康;企业老板说,节能减耗,工厂走上生态发展之路是全面小康……职业、生活环境等等的千差万别,不同的人谈起全面小康,就有不同的理解。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202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此,我充满憧憬与向往!我不禁问自己:我心中的全面小康社会又是什么样的呢?是衣食无忧,山珍海味么?是有车有房,灯红酒绿么?还是工作舒适,天伦之乐呢?如果仅是这样,绝对

文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建设小康社会论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欲望引导摘要人的欲望根据目标可分为很多种。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建设时期建立不同的主导欲求。总体建设小康时期解决生存欲是主导的欲求。其余是次要欲求。现今全面建设小康时期应以求知欲为主导欲求加大提升国民素质的力度。培育民族发展潜力。关键词欲望小康社会求知欲生存欲人的欲望根据追求目标的不同分为很多种生存欲、成功欲、物欲、享乐欲、消费欲、求知欲。不同时期解决的主要欲望应有所不同。现今中国已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政府在欲求上的合理引导建立一个合理的欲望体系将对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一、生存欲是总体小康社会建设时期的主导欲求生存欲是再合理不过的一种欲求。中国人民整体上达到小康未来的十二五期间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这是一种生存欲主导下的国民经济增长。个人要求生存企业要求生存国家也要在国际竞争中求生存。生存在总体小康建设的过程中是居于主导的也是其解决的核心问题。GDP增长不是目的根本的目的是解决了大多数百姓的生存问题。201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4 300多美元按人均来讲中国人应该不存在温饱问题但是不可能重新按平均主义分配因此底层有未达温饱之人。但收入差距至少不能太大否则低层解决温饱的社会资源会进一步为社会上层占据贫困永远也不可能被消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可能实现。这部分人将一直停留在生存欲的追求中无法摆脱贫困。美国等西方发展国家的贫民窟正是这个机制的恶果。这是少数人的问题。二、消费欲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导欲求现今的中国大部分人的生存问题已经解决他们的欲望需要有新的引领。这是多数人的问题。而这个新的欲望导者又必须承载中华民族的可持发展问题。政府在发展经济时必须统筹兼顾考虑到经济的道德价值和哲学价值。而不仅是经济的生存价值和消费价值。上层社会的消费欲须要得到扼制。诚然生存欲和消费欲这两种欲望会一直存在下去但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绝对不能成为主导欲。消费欲无限扩张不是主要问题却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人们一味地追求消费消费欲的无限扩张加重了人的异化。新得到的钱转而被消费人不再是为人而努力而是陷于“消费—钱—消费—钱—消费”这个无终止的循环中。企业生产为了利润不是为提高员工待遇。一些人为了追求利润损害生态环境剥夺自然生灵生存权。个人的发展让位于消费。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变为追求金钱继而实现消费的手段。豪宅、别墅、名车、貂衣应有尽有奢华之风弥漫。“地下繁华地上奢华”的广告语充斥城市奢侈物品随处可见。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八荣八耻以勤俭节约为荣。然而事实上却是以奢华为荣。金钱至上本应更多的关注贫困人口媒体却关注富豪。富豪在财富积多时不反馈社会的情况下并非好事代表这个国家财富多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仅是对富豪本人有益。人均经济条件改善、贫困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公益事业才更值得关注。任何资源是有限的。不仅仅指非可再生资源稀缺现今就是可再生资源如木材、水等也变得不足。在这个资源有限的地球上底层人不具备消耗更多资源的能力上层社会则是社会资源消耗的大户。然而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物价上涨等却是底层人民需要承担的。人类最应感恩的应是自然之母。感恩教育在全社会施行尤其注重对父母的感恩教育。然而人类生于天地之间从诞生之日就不断向自然之母索取人类又对自然回报了些什么自然之母以博大的胸怀滋养人类然而人类无尽地向自然索取并肆意挥霍。那些被残害的自然生灵何尝不是我们的兄弟试问有何资格教育子女感恩自己在人类社会讲任何肆意挥霍自然资源之人都是逆子。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宝贵的真知需要大力弘扬。道德的社会价值是指道德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经济的社会价值是指经济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道德是社会的主导价值而不是经济的社会价值主导道德价值。经济的社会价值应以道德的社会价值作为判断标准经济活动是否有意义要看它是否符合道德。经济活动的取舍也要依道德而决定。我们常常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如何拜金、如何享乐、如何个人主义然而却在我们的社会生根。因此消费欲必须得到扼制。三、求知欲应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导欲求求知欲可以激发人提高自身素质、挖掘创新能力。一个国家的国风必将会左右这个国家的未来。财富不能左右未来它是身外之物随时可以被转移。一个国家的真正强大应是在国民素质上体现。这些素质包括技能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金玉满堂莫之能守。清末不能用贫穷来形容却成为帝国主义刀下的鱼肉。致国宝外流新中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情况 的调研报告 今年是我市全面小康建设年,为了组织实施好全面小康建设 工作,2月17日至18日,市有关负责人赴,调研考察三地全面小康建设情况。 一、三地全面小康建设的基本情况 在我们考察的三个市(区)中,××*、××*两市均已通过全面小康验收,××*区通过省民意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即将接受 全面考核。 ××*市于20__年3月6日通过××*省全面小康调研组的全 面验收,率先建成我省长江以北第一个全面小康达标市。包括核 心指标在内的XXX个指标达到或超出了省定全面小康目标值。主 要指标中:人均gdp34XXX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XXX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XXX元,百姓对小康的整体满意率达XX.X%。未达标的两个指标分别是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森林覆盖率。 ××*市于20__年3月21日通过××*省全面小康调研组的全面验收,包括核心指标在内的XXX个指标达到或超出了省定全面 小康目标值。主要指标中:人均gdp38XXX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16XXX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XXX元,百姓对小康的整 体满意率达XX.X%。未达标的1个指标是森林覆盖率。

××*区于20__年12月通过省民调中心的民意调查,将于今 年3月份接受省全面小康考核,该区有望在苏中率先建成25项指 标全部达标、人民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全面小康社会。据初步统计,该区主要指标中:人均gdp48XXX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XXX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XXX元,百姓对小康的整体满意率达XX.X%。 二、对三地全面小康建设调研考察的启示 通过对××*、××*、××*三地全面小康建设工作的学习考察,我们不难看出他们成功经验的共性。 1、高度重视是前提。各地将建设全面小康作为党政工作的中 心任务来抓,每一项工作都与小康建设紧密相连,形成有效的工 作合力。一是组建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成立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领 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市领导担任副组长,责任 部门和乡镇的主要领导为成员。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及时研究部 署推进小康的各项工作,协调解决小康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成立 监测、推进、宣传、考核等工作小组,全方位加强对全面小康工 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从组织实施、责任分工、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总体规划,对各阶段的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提出明确要求。三是强化动员发动。召开规模较大的动员大 会和以达小康为主题的专项工作会议,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 总动员、总推进。四是明确推进职责。根据各部门的职能,将全 面小康的XXX个指标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部门。明确专门部门为

浅谈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浅谈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共十八大对小康社会的规划,继承了邓小平小康社会的思想,同时又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小康社会的思想。这种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明确提出了生态建设的任务;第二,把民主法制建设上升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来认识,不仅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拓展了广阔的空间,而且丰富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第三,对各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更加具体和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已经胜利实现,人民生活总体达到了小康,但还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必须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所谓低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指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还刚刚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也就是说刚刚“达标”。而且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很高,但是人均GDP 却很低,还不足一千美元,全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更低,还只是相当于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下线。而且人均数不等于每个人都达到这个水平。大体上只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口进入小康,还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口还达不到这个水平。所以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尽快提高人均水平,按人均GDP翻两番,考虑汇率和人口两个因素,到那时将可以实现人均收入达到4000美元左右。这就意味着我们将根据21世纪初的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状态,与时俱进,提高了实现工业化的标准。这个总体水平的平均,是有最低底线的,即是要绝对贫困现象的基本消

除。这一点正是党的十七大着重突出的“人本理念”,也是对小康社会之“全面小康”含义的补充,即“全民达到小康水平以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提高,难度增大,要求发展的进程也要加快。 其次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不全面,是讲我们以往总体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于物质文明方面,对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关注不够。而且经济方面也主要是指解决了衣食无虞的问题,侧重在解决生存需要,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达到丰衣足食,温饱有余。需要指出,即使在生存需要方面,也还有许多问题来不及解决,例如住和行的问题当时还远没有得到解决。至于享受需要、发展需要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所以十六大报告讲小康时使用的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经济发展要走“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发展经济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据有关数据显示,尽管2006年中国贡献了占全世界5.5%的GDP,但中国为此消耗了占全世界15%左右的能源?30%的钢材和54%的水泥。资源和环境压力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所以我们应该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问题解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提高,绝不仅仅是一个数量问题,这一指标的实现是以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提高?节能环保为前提条件。经济增长必须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步提高,逐渐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问题。另外还要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与要求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与要求 摘要:从中国高铁到中国桥梁,从航天梦到飞机梦……创新引领工程建造,梦想汇聚强大力量。展望未来,在全面小康的征程上,中国必将不断夯实发展的基础,不断刷新发展的高度。自30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让许多民众摆脱了贫困,人数之众是近代以来任何国家所无法比拟的。是的,持续30多年的经济迅速增长,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活和服务享受, 关键词: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代表大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制定了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宏伟的蓝图。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纲领,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在新世纪的发展阶段和继续前进的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我們黨和國家﹐對中華民族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为这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把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落实到党和国家奋斗目标中的明确意图,体现了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的总体要求。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代表社会主义现代化前进的方向邓小平说过小康不是传统文化上所说的小康,而是在活学活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的一个伟大创新,它是一个社会主义的概念,闪耀着社会主义的光芒,又能融入世界现代化潮流。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样体现这种精神。江泽民在报告中说:“这次大会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这里,不仅强调了社会主义方向,而且强调了社会主义必须与现代化结合在一起。现代化潮流一旦出现,势不可挡,谁不跟这个潮流,谁就要被时代淘汰,就要落伍。现代化也是中国人民的一个世纪梦。孙中山的振兴中华,就是要使中国沿着西方的道路亦即资本主义道路发展。只是这条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承上啟下的關鍵一步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专业临床医学 班级 1304 学号 6300613166 姓名陈铭

【摘要】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又指出,“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关键词】建设小康社会全面 【正文】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处的现状 我们之所以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是因为我们还处于一个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国际现状 从全球来看,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正孕育新突破,世界经济正在调整、变革,变化的本身其实就是机遇,就看我们能不能抓住机遇。机遇不是等来的,机遇转眼即逝,挑战长期存在,关键在于主动寻找机遇,善于抓住机遇。(二)国内现状 1.改革开放30多年尤其是最近10年以来,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科技实力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2.国内有广阔市场,扩大内需、城镇化的提升均将提供巨大潜在的经济需求,中国人口众多,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都会有很强的

2020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话题征文五篇

2020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话题征文五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话题征文一 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思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的理想生活的追求。而在我心中的小康社会,具体就是: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在爷爷那代人,饿的没饭吃,别说是草和树皮,甚至连土都吃。而我们现在,吃的饱饱的,睡得香香的,什么事都不操心,不像原来一样,吃了上顿愁下顿。 还有,在爸爸那时学习工具只有一台小型录音机,可我们现在有电脑、学习机等。 现在科技发达,我们现在再也不用马车、人力车了,用的是公共汽车、小汽车、自行车等。还有我们用的纸张,〔用来写字的纸〕,古代用的是竹子编成的,写字多费劲,而我们现在呢?写字就和睡觉一样舒服。 在我新中,我最想达到的话面是﹕每个人都穿的有模有样,乘坐的汽车或自己开的汽车、电动车等都很干净,没有一丁点灰尘,每个人都不懒惰,都很勤劳,早早起来干家务,这只是城里样子。再说说农村的﹕有些人早早的起来干家务,农村的家务可不简单﹕得打扫院子、打扫小屋,有的家中还养着小动物每天早上起来还得喂小动物们食物。如果在夏天,晚上老人们在门口外头、院子里跟其他老人下棋、

打麻将、玩纸牌等游戏,他(她)们的笑声不断有。 我心中的小康社会,不只是表面问题,还有心理问题。当然,我所说的心理问题当然也很美好﹕每个人的心理都很善良,都很同情不幸的人,同学、好友、同事、战友关系都很好,都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亲人之间都特别亲密。 时间不等人,朋友们,让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发奋学习。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明天的生活一定会比现在更美好,我们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话题征文二 从公元前至解放前就有无数的人们盼望能过上衣食无忧、宽裕、美好平等的生活。经过几十代人的拼搏,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了几十年的奋斗我们国家的人们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已经迈进小康社会。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有些地方作的还不够,需要我们加倍的努力。 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大幅提高,要想算上真正的小康社会必须注重精神文明的提高。有一次,我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一位20多岁的阿姨领着一条小狗散步,突然小狗停下来随地大小便,那阿姨赶忙拿出备用的袋子把小狗的垃圾装起来带走了。如果我们都能像阿姨那样做,平时注意保持我们的环境,那我们的家园会更加美好。而阴暗面在我们的周围还存在不少的,就在前几天我通过新闻得知医院里住着一位仅四个月大的女婴,满身伤痕、两条腿已被打断,经过调查发现,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在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这一重大历史成果,对于人类进步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阶段 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是几代中国人的强国梦。一代代仁人志士为此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奋斗。1964年底,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之后,部署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当代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趋势,果断地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现代化建设,并提出了分“三步走”,用70年左

右的时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到20世纪末,我们完成了第二步发展目标,在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上,党中央宣布,我国已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但是,同时又清醒地认识到,这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明确提出再奋斗20年,即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过近20年的奋斗,今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到本世纪中叶,还有“两步走”:第一步,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样,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大体上需要100年时间。中国的现代化战略大体上划分为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这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第二阶段,从1979年到2020年,这是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第三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这是基本实现现代化时期;第四阶段,从2035年到2050年,这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期。小康社会承上启下,居于十分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在新的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可以从时间、空间和质量这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从时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从一个起点开始不断向终点趋进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点是从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开始,即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起点;终点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即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从空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分作空间结构和空间布局两个层次。 在空间结构上,它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环境等全面发展的目标,其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空间布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发展比较均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缩小,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的过程。 从质量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由低水平向更高水平趋进的过程。就是用大约20年的时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使我国进入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牢牢把握先

小康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调查报告 年级:2012级专业: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班:12班姓名:杨科学号:20201238020023 姓名:陆芸玥学号:20201238020032 姓名:宫涵敏学号:20201238020034 姓名:晋燕燕学号:20201238020055 姓名:周子涵学号:20201238020289

前言 为更深入的了解国情,参与到中国梦的打造中来。由2012级英语学院翻译方向的5名同学组成实践小组,小组于本月13日到24日通过问卷调查,当面采访,和在线访谈这3种主要方式对打造中国梦,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现状、政策走向、民众关注等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实践。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此次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打造中国梦,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调查。因为不同的人群的观点不一,所以我们采取了分群访谈调查等方式进行分别调查。 首先,教师作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社会群体,其观点可以大致代表极大比例的社会成员。并且,因为教师接触的知识和事件比较广泛,所以对教师的访谈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所以我们就中国梦的建设之小康社会对不同的老师进行了访谈调查,并分析其看法。 其次,大学生大都已经成年,对自己的家庭状况和身边的社会现实有了较多的了解,而且经过系统的学习,对国家、社会事务有着其独特的视角和分析能力。所以我们也对身边的同学进行了访谈调查。 同时,老年人经过了年华的洗礼,对社会变迁和状态有着深刻的认识,且由于阅历和眼光都跨越了六十年以上,能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和探讨小康社会的建设。所以我们对家中的祖辈也进行了访谈调查。 二、调查和访谈内容的分析

论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能性

论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 能性 应数141 罗晓芸 1411110126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落幕已经将近又一年了,虽说如此,它的一些内容仍让我们牢记在心。还记得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党制定了“十三五”计划,强调了计划的关键点之一“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来制定,并将其作为了计划的核心,那么中国是否真正能够实现2020年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呢。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小康社会,根据网上查询到的资料我们知道了“小康”一词最早出自中国古代典籍《礼记》,原意是指古代自然经济条件下比较宽裕的生活状态,是比理想中“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较低级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形态,我们可以将小康社会理解为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那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有什么要求呢,在党的十六大中国家制订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制定了十个基本标准,分别为: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 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 三、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四、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城镇化率达到50%,七、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大学入学率20%,九、每千人医生数2.8,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我们根据上述基本标准来简略分析我国现在的情况与未来的可能性,根据2015年统计的结果2015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8,280.09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19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0772元,恩格尔系数达30.6%,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大约在30平方米左右,城镇化率达56.1%,互联网普及率达48.8%,大学入学率达40%,每千人医生数2.99,全国各地城市低保标准最低达200元以上,农村低保标准最低达100元以上,将以上数据与各个标准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到2015年为止我国已经基本上能够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但有的数据远超于标准线,而又的数据与标准线的差距却不大,具体是指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和每千人医生数,这两个指标是与老百姓的生活切切相关并十分重要的指标。那么是什么影响了这两个数据,首先是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中国作为世界上土地面积第四大的国家住房问题本不应该成为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那又是因为什么呢,实际上大家都很清楚,就是人口的原因,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的人口大国,人口问题一直影响着中国各个方面的发展,同样也影响着住房面积的分配,由于地少人多,中国大部分城市的房价都十分高,许多人都正作为房奴打拼着,还有许多人连成为房奴的能力都还没有。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实行着计划生育,虽然对人口数的增长速率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人口数仍是呈增长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进程论文

教学中心:上海 姓名:陆勇 学号:112601413008浅谈家乡嘉定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进程 近几年来,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力争全面小康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上海市围绕“两个率先”的目标,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小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我的家乡嘉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也取得的很大的成就。 全区上下在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进一步增强抢抓机遇、率先发展的信念,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和负重拼博、积极奋进的姿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富民惠民步伐,不断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和城市面貌,一个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适应文明进步趋势的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初步展现在全市人民面前,接下来浅谈我个人认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几大要素。 第一,产业先进。经济是基础,经济是关键,经济也是一个核心,我的家乡嘉定应该是有先进的制造业,有现代的服务业,就像近年来发展的迅速的汽车业,位于上海嘉定安亭镇,中国首座F1赛车场也坐落嘉定等等,说明了汽车业在此的可行性等等。还有,高效的农业,嘉定的大蒜,草制编织品可是享誉海内外的,这也符合产业结构整体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布局。我感觉到,未来的嘉定,应该是现代服务业快速上升,提高服务业的比例。我们的制造业应该是由新兴产业、现代产业作为主要支撑的制造业,传统产业应该是通过改造升级以后的充满生机的传统产业。 第二,人文方面。我们在经济发达的同时,还应该提升嘉定的先进的文化理念。其实嘉定本身是个文化底蕴浑厚、历史悠久的城市,比如嘉定孔庙、南翔古猗园、吴兴寺、秋霞圃等等等等都是上得厅堂的历史古迹。一个城市需要不尽生生不息新鲜的血液作为动力,更需要悠久的历史来作为积淀。

浅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状与奋斗目标的解读(一)

浅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状与奋斗目标的解读(一) 论文关键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状与奋斗目标解读 论文摘要:我国目前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奋斗目标是更高水平、更全面、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实现经济现代化、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完善社会再分配机制、弘扬社会主义人文精神、提高全社会的生活质量、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中,“小康”一词是20多年来在走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多次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且富有人文特色的关键词,其社会与人文意义在于,焕发和激活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党的十六大报告又及时作出了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准确判断,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我们要对目前的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脚踏实地的精神面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一、目前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在全国两会的新闻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香港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说:“当好中国的总理不容易,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有千钧重。”这是因为,第一,农业发展滞后,农民收人增长缓慢。第二,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第三,下岗和失业人口不断增加,社会保障的压力非常之大。第四,城乡发展不平衡,相当一部分地区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第五,财政负担沉重,金融不良资产比例较高,如果用数字来表示的话,那就是中国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下岗和失业人口约1400万,进城农民工1亿2千万,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9亿农民以825元标准计算,没有摆脱贫困的有9000万。现在农村是“食之者众,生之者寡”,吃皇粮的大有人在。东西部差很大,沿海五六个省市GDP超过全国GDP的50%。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目前的小康还只是一种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具体来讲,低水平是指我国经济总量虽已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855美元。就世界范围来讲,属于下中等收人国家的水平。不全面是指我们目前的小康还只是生存性消费的满足,真正的发展性消费没有得到有效满足。按说建设人们的精神家园与建设物质小康生活同样重要,但实际上我们在这方面问题不少。教育、文化娱乐和道德等精神生活层面的满足度相对较低,农村教育、义务教育水平停留在初步小康前的状态,人民群众对社区服务、文化体育、高等教育、医疗卫生等需求还不能很好地得到满足。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我国西部12个省市区、面积占全国71%,而GNP只占全国的18%2001年,经济总量第一的广东省GNP超过1万亿元,而排在最后的一个西部省份西藏的GNP只有139亿元。另外,一些地区和部门的发展是破坏性的、一次性的。 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说明我们刚刚跨人小康的门槛。对此,我们要善于从事物发展的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在谈现状不足的同时不能忘记我们所取得的巨大的历史性进步。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完成了邓小平所设计中国现代化第一、二步战略步骤。至2001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近io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1990年增长了近两倍,经济总量从世界第10位跃升至第6位,人均cnP为900美元。外汇储备截至2002年9月底,已经达到2586亿美元,仅次于日本,据世界第二位;钢、粮食、肉类、煤炭、水泥、数字程控交换机等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二是如果以世界眼光来审视和要求我们的话,我们现在所取得的这些成绩还算不了什么,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现在美国、日本、欧盟的一些发达国家,人均GDP已超过2万、3万美元。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改变目前这种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状态,它同时启示和要求我们,要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代表大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制定了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宏伟的蓝图。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纲领,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在新世纪的发展阶段和继续前进的方向。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正确实施这一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我们发展的正确历史时段提出的。关于我国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判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是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实际情况做出的。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社会经济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中显著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的商品供应普遍短缺的状况得到根本改观。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以及人口、环境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二是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通过艰苦努力,这种新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对外开放把封闭半封闭型的经济体制改革为开放型的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全方位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三是人民生活实现两大历史性跨越。20世纪80年代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90年代由温饱达到小康。千百年来困扰中国人吃饭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到根本解决。祖祖辈辈关于小康生活的梦想,今天成为现实。 其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要分阶段发展的。中国社会经济的阶段性变化,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部署,走了前面两步,现在开始走第三步。必须清醒地看到,从大的社会发展阶段来说,我国现在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世界范围的横向比较来说,我国虽然经济总量已经居于前列,但人均还不到1000美元,刚刚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指出,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这样的判断和报告中所说的“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同样的意思。 与此同时,发展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经济是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调查报告 前言 为更深入的了解中国国情,关心社会。我于本月4日、5日在重庆工商大学通过问卷调查和在线访谈这两种主要方式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水平中的大学入学率,计算机普及率进行了调研。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调查。 首先,就是我们非常关心的大学入学率问题。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创新人才培养日趋活跃,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渐渐向好。我们就此问题展开了问卷调查以及电话访谈。 其次,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社会逐步进入信息时代。各种通信,交流,教学以及交易都将通过网络来实现。计算机将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所以计算机的普及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我就网上的青年网友,通过问卷调查差的形式做出了相应的调查,也同以前高中的学弟学妹们进行了交流。 二、调查和访谈内容的分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是大学入学率20%。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这次我的调查报告的问卷和访谈主要涉及的就是其中大学入学率和计算机普及率这两点。经过努力,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工作已完成。针对我的问卷和访谈中涉及的方面,我已经对结果做出了归纳总结和分析。 从我们所调查的人群来看,有近35%的人认为在他们周围大学入学率相当高,近38%的人认为在他们身边大学入学率还不错,而认为身边大学入学率很低的人群在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