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记忆: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

2.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内部联系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3.需要: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及渴望达到平衡的内部状态

4.成就动机:个体希望从事有意义的活动并力图做出成就以赢得人们的尊

重。

5.能力:直接影响人们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

二、填空题

6.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7.根据情绪的状态把情绪分为三种:(激情、应激、心境)。

8.研究表明,左侧前额皮层与(积极)情感有关,右侧前额皮层与(消极)情感有关。

9.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的进程:(不平衡,先快后慢)。10.思维的基本过程指(分析)和(综合)。

11.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2.巴甫洛夫根据神经活动特点将高级神经类型分为四种类型(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郁型)。

13.一般能力又称为智力,包括(感知能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其核心。

14.表情有三种形式(面部表情、肢体表情、语调表情)。15.加德纳在多重智力理论中提出了七种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运动智力)

16.韦克斯勒革新了智商的计算方法,将比率智商改为(离差)智商。17.科学工作者根据气候、动物、磁场等自然界的异常变化,对地震灾害做出预测,这反映了思维的(概括性)特征。

18.动机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部动力,(需要)是它产生的内部条件,(诱因)

是它产生的外部条件。

三、单项选择

19. 下列心理学家中,属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是( D )。 A. 马斯洛 B. 罗杰斯 C. 弗洛伊德 D. 斯金纳

20.古语云“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说的是(A)。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21.毕业生择业时面临多种选择,是(D)的表现。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22. 体现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给每个人的整体心理活动蒙上一层独特色彩的心理特征是( B )。

A. 能力

B. 气质

C. 性格

D. 动机

23.人格是指一个人的(B)。

A.心理过程

B.整个心理面貌

C.气质

D.性格24. 信念、价值观与世界观属于(B)的

范畴。

A.个性心理特征

B.个性倾向性

C.自我意识

D.认识过程

25.在家庭诸因素中,对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作用的是(D)A.家庭结构B.出生顺序C.家庭贫富D.父母教养态度26.提出性格的内倾型与外倾型学说的心理学家是(A)。 A.荣格 B.威特金 C.麦柯莱伦 D.马斯洛

27.把性格特制分为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的心理学是(B)。 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吉尔福特 D.艾森克28.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是(C)。

A.IQ=CA/MA ×100

B..IQ= CA/MA×100%

C.IQ=MA/CA×100

D..IQ= MA/CA×100%

29.一个内容较多的学习材料,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因为中间部分受(D )因素的干扰。

A.消退和干扰抑制B.倒摄和干扰抑制C.前摄和消退抑制D.前摄和倒摄抑制

30.教师运用准确而流利的言语,形象的肢体动作,强烈的情绪感染及规范的板书顺利的完成教学活动,表明教师有教育的(B)。

A.能力B.才能C.天才D.技能

31.“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活动动机”的理论是(B)A.成就动机理论B.耶克斯-多德森定律C.成绩结构理论D.强化理论

32.当天识记的外语材料,最好在(A)进行第一次复习,保持效果较好。A.24 小时内B.第二天C.第三天D.第二周33.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D)A.信度B.效度C.智商D.常模

四、问答题

34.如何组织复习。(4分)

答:复习即多次识记,其作用是通过一系列识记,巩同已建立起来的联系和提高记忆效率的过程。不是任何复习都能取得良好效果的。记忆效果不决定于复习次数,而是决定于对复习的合理组织。

①明确复习的目的性,提高复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②合理安排复习时间。③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④复习形式应该多样化。

35. 如何培养对抗挫折的能力?(5分)

答:1、正确对待挫折2、改善挫折情境3、总结经验教训4、调节抱负水平5、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36 .试述能力与知识的关系。(4分)

答:能力和知识是有区别的,不能把它们等同起来。第一,能力和知识属于不同的范畴。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第二,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成长不是同步的,能力的发展比知识的获得要慢的多,而且不是永远随知识的增加而成正比的成长的。

能力和知识又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另一方面,掌握知识又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的,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一个人的能力影响着他掌握知识的快慢、难易、深浅和巩固程度。

37.试述阿诺德的“评定-兴奋”理论。(5分)

答: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一兴奋学说”,她强调情绪的来源是大脑皮层对刺激情境的评估。刺激情境并不能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刺激出现到情绪产生的模式是:刺激情境一评估一情绪。同一刺激情境,人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产生最重要的条件:情绪产生的具体模式是: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上传至丘脑,进而传至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刺激情境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如恐惧互逃逞或愤怒和攻击等),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进而将冲动下行传至血管和内脏组织,引起血管和内脏反应。

38. 简述人格的成因。(7分)

答: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多个要素:1.生物遗传因素,为人格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可能性;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环境因素;4.早期经验;5.学校教育因素;6.自然物理因素;

7.自我调控因素。

五、论述题

39.试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答:

一、遗传因素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提供了能力发展的可能性;

二、环境因素对能力发展的决定作用,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生活条件、营养状况、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的作用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意义重大;

三、实践活动和个性品质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