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教师职业理念

综合素质教师职业理念
综合素质教师职业理念

第一部分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体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特征

1.全体性

所谓“全体性”,广义上,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狭义上,是指为全体适龄儿童开放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大门。

2.基础性

素质教育向儿童、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质”而不是职业素质或专业素质。

3.发展性

所谓“发展性”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

4.全面性

所谓全面性是指素质教育既要讲共同性,又要讲个别性?

5.未来性

所谓“未来性”是指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

6.科学性

科学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素质教育必须交给学生科学知识,另一方面,素质教育必须遵循教育科学规律的指导?

7 .终身性

由于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贯穿人的一生,因而素质教育具有终身性特征。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

(1)树立系统的教育观

(2)树立多元化的人才观

(3)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4)树立学生主体观

2?建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1)要有多样性。

(2)要有时代性。

(3)要有实用性。

(4)要有个性。

3?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1)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思想性。

(2)多角度贯彻启发性原则。

(3)教学科研一体化

4?加强素质教育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

(1)建立科学、全面、系统的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2)改进评价技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3)加强课堂教学的过程评价。

5?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1)加强建设物质文化,美化学校校园环境。

(2)加强建设制度文化,强化学校管理机制。

(3)加强建设课余文化,丰富学校校园生活。

(4)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优化校园人际环境。

二、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处位臵和作用上的看法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是有发展潜能的人

3?学生是有发展需要的人

4?学生是独特的人

5.学生是有自主意识的人

6.学生是需要尊重的人.

[案例]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

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

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从学生观的角度,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提示:

(1)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并保护学生的兴趣与想象。

(2)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对学生给予鼓励和支持。

(3)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树立民主意识,而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材料]获2012年诺贝尔奖的英国医学教授约翰〃格登曾是倒数第一的“差生”。英国《每日邮报》9日报道,15岁时,格登在英国著名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求学,当时在250名学生中,格登的生物科成绩排在最后一名,其他科学科目也排名非常靠后,被同学讥笑为“科学蠢材”。

在1949年的学校成绩报告单中,格登被一名老师如是评价:“我相信格登想成为科学家,但以他目前的学业表现,这个想法非常荒谬,他连简单的生物知识都学不会,根本不可能成为专家,对于他个人以及想教导他的人来说,这根本是

浪费时间。”这份成绩报告至今仍被格登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偶尔用来娱乐一下。

格登回忆说:“每当遇到什么麻烦,比如实验无法进行下去等情况时,我都会看看这份评

价,来提醒自己要努力坚持,不然真的就被以前老师说中了。”

从学生观的角度,谈谈这个案例对你的启示。

[提示]

(1)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不歧视后进生

(2)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3)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善于发现和发掘学生的潜能。

[材料]某市第二十中学有一批复习资料投放阅览室让学生查阅,可是第一天就少了6

本。有的人主张严肃查处,可是校长却不然,他写了几句话贴出去:“作为校长的首要责任是,要使全校师生明白,二十中人的人格是无价的,然而朋友,你信吗?投放的书少了6本。”第二天有人送回了一本,校长又公开写道:“你送回的不仅是一本书,你送回了人格,送回了二十中良好的校风。”第三天,其他5本也都送回了。

从学生观的角度,对该校长的做法进行评价。

提示:

(1)尊重学生。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更愿意接近教师的教育。

(2)关爱学生。当学生有了缺点、有了错误时,教师要善于以情感去感化人、教育人、激励人。

(3)信任学生,乐观地看待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有发展潜力和发展需要的。教师应对学生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和积极性。

[案例]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在育才中学任校长时,有一天他看见一个学生王友欲用砖头砸一个同

学。陶行知匆忙走过去喝住,然后,对王友说:“你下午三点钟到我办公室来!”

下午三点钟,王友诚惶诚恐地来到他的办公室,准备接受严厉的惩罚

不料,陶行知竟微笑着迎上前去拉住他的手,亲切地让其坐到自己的身边,

并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块糖来。“让你三点到,你就准时到,说明你很遵守

时间,这很好,”陶行知说:“这块糖就是对你的奖励。”王友接住糖,满脸疑惑。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我了解过了,是他欺负女同学你才打他的。” 陶行知将第

二块糖轻轻地递过去,说:“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也应该奖励。”当王友接住第二块糖时,疑惑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喜悦的光芒。

陶行知掏出第三快糖。“你很懂得尊重别人!”陶行知接着说:“当时你打架时,我走过去让你住手你就不打了,我就喜欢你尊重别人这一点,也应该奖励。” 王友接住第三块糖后,开始不好意思起来。他眼睛里的喜悦,渐渐被自责、后悔和羞愧所代替,面对这样的校长,他不得不垂下自己的头来。“打人一一毕竟是

不对的,”王友低垂着头,小声表态说:“校长,我错了,我愿意向他道歉!”

“好!”陶行知立即从衣袋里又掏出第四块糖,高兴地说:“我就知道你是一

个知错能改的好学生,更应该奖励!”

王友离开陶行知办公室时,眼睛里含满了感动的泪水,而陶行知的脸上,则始终是带着微笑的。

结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谈谈这个故事对你的启示。

[分析]

启示之一:教师要尊重学生。教师不要用粗暴与野蛮的态度当众呵斥、批评,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启示之二: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对于犯错的学生,不全盘否定,而是积极地从他身上寻找另外的一些优良的表现和“闪光点”,使学生感受到老

师的公平和善意。

启示之三:教师不要盲目地批评犯错误的学生。在教育前对学生犯错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地调查了解,这就避免了误伤学生和批评的盲目性。

启示之四:针对被教育对象的心理和年龄特点,采用表扬和奖励的手段进行教育

启示之五:是教育学生要引发学生的自我批评。

(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①顺序性

②阶段性

不均衡性:关键期

④个别差异性

⑤互补性和协调性。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1.“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具体界定。

一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是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社会生产力及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2)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3)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唯一途径。

(四)“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

1.“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有四层基本含义:

(1)“以人为本”是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

(2)“以人为本”强调对人的价值的尊重。

(3)“以人为本”要求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确立起终极关怀。

(4)“以人为本”要求关注人们之间作为人的共性和个性的差异性。

2.“以人为本”:对全面发展思想的发展

(1)在教育目标上,以人为本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等根本问题的回答,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思想.

(2)在教育主体上,坚持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3)在教育方式上,坚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积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

会。

(4)在教育权利上,坚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文化需求。

(5)在教育评价上,坚持以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教育发展的根本标准.

三、教师观

(一)教师的概念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教师是专业人员,这是就教师的身份特征而言的。

2.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这是就教师的职业特征而言的。

3.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这是就教师的工作目的而言的。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1)教师劳动是专业性工作,具有复杂性。

(2)教师的任务是复杂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师的劳动过程是培养人的过程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因材施教?

(2)对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等的不断创新。

(3)教育机智。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迟效性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2)学生的发展具有不稳定性和反复性。

(3)教师劳动的效果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得以验证。

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1)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

中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梳理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①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 ②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观的内涵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教育的核心)⑤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外延: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终身的教育活动 3、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①国家政策保障 ②推进新课程改革 ③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重要途径) 4、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 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5、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①发挥教师的作用 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6、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①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的区别(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②价值取向的区别(培养符合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 ③教育方针的区别(实施了党的教育方针)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教育对象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面向所有学生 教育目的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 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 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 动教育全面进行 能力培养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使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生动、活 泼、主动地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生评价筛选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 生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 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 多元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 忽视综合性及应用性内容,存在着脱 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实践等问题 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弱化学科 体系,重视综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 验、联系实际 教学着眼点局限于学校注重发展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7、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 ①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②沉重的课业负担

教师行为规范要求

教师行为规范要求 一、教师政治思想行为规范要求 1、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 2、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3、遵纪守法,服从政令,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 5、服从组织,服从领导,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1、依法治教,献身教育; 2、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3、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4、严谨治学,勇于创新; 5、团结协作,关心集体; 6、尊重家长,互相配合; 7、廉洁从教,乐于奉献; 8、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三、教师教学行为规范要求 1、学习教育理论,树立新理念,掌握教育知识,探索教育规律; 2、热爱、尊重学生,严格、耐心地教育学生; 3、精通本科专业,了解跨学科知识并掌握现代科学信息; 4、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教材; 5、认真备课,写好教学设计; 6、熟悉教案,认真上课; 7、严密组织好课堂教学过程; 8、讲课要深入浅出; 9、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10、要妥善处理好课堂中的“偶发”事件; 11、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12、板书工整,设计合理; 13、精心设计练习,认真批改作业; 14、搞好课外辅导; 15、做好教学效果检查; 16、要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

17、开发学生潜能,造就个性发展; 18、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 19、注意课堂卫生保健; 20、总结经验,经常写教学反思和教后感。 四、教师语言行为规范要求 1、语言科学规范,确切简明; 2、语言严谨清晰,文雅流畅; 3、语言通俗易懂,风趣幽默; 4、语言切忌语病,讲究艺术; 5、语言富有启发性,要用普通话教学。 五、教师仪表行为规范要求 1、衣着整洁得体; 2、举止文雅端庄; 3、言谈文明礼貌; 4、坐态典雅端正; 5、站态自然稳重; 6、待人热情诚恳; 7、性格活泼开朗; 8、气质风范和谐。 六、教师人际关系行为规范要求 1、教师与教师之间人际关系行为规范要求; ①团结互助,平等待人;②加强交流,取长补短; ③总结经验,避免矛盾;④互相尊重,切忌嫉妒。 2、教师与领导之间人际关系行为规范要求: ①共同努力,办好学校;②互相理解,相互支持; ③顾全大局,服从领导;④尊重领导,听从指挥。 3、教师与学生之间人际关系行为规范要求: ①热爱学生,融洽关系;②关怀学生,严格要求; ③信任学生,尊重人格;④公平对待,一视同仁。 4、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行为规范要求: ①尊重家长,加强联系;②理解家长,互相沟通; ③帮助家长,改进教育;④共同努力,教育新人。

完整版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是新时期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掌握必要的职业道德知识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与特点、功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和方法,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以及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范畴和规范。其中,《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是重中之重。 本章命题主要考核的内容有: 1.教师职业道德及其特点、功能;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方法; 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等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一)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 教师职业的独特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针对性。可以说,教师职业道德是关于教育领域是非善恶的道德,它的一切理论都是围绕教师职业展开的。它不仅告诉人们教师职业何以为善的道理,而且指出了教师职业如何为善的途径。 (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始终贯穿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要求。教书育人在教师职业道德中,包含着许多实践性要求,诸如团结协作、依法执教、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 (三)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 在古今教育发展的长河中,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涉及教师职业劳动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 (四)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与发展与社会和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是相适应的,其功能具有多样性。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这一行业所特有的伦理现象和精神文化,构成了教师这一行业特有的精神风貌,成为教师职业发展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行为的善恶标准和观念意识,不仅是衡量教师职业行为及其水平的重要依据,对教师行为具有引导作用,而且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对各种关系和矛盾加以调节或解决的重要依据,它能提高教师对其职业道德的评价能力,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都说明了教师职业道德功能具有多样性。 (五)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 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对教师自身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手段。“为人师表”是我们这个古老而文明的民族中教师职业的传统,人民教师要向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为学生乃至整个社会建立起更高的道德威望和道德形象,完善自身素质,成为社会的道德楷模和典范。同时,教师在道德与行为上必须接受来自学生与社会的监督,把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坚持实践和培养良好学生作为评价和检验自己道德行为的标准。 (六)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教师职业理念重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教师职业理念重点第一章职业理念 素质教育教育观,以人为本学生观,终身学习教师观 第一节教育观 考察重点: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实施的途径 一( 素质教育观的内涵 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 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美国哈弗教授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 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应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尤其应该注意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不能仅关注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 二( 素质教育观的发展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产生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三( 中学素质教育

中学素质教育应当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中学生的教育。包括初中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阶段,是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初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在全面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初中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全面、健康的自我认知,促进中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也进入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的关键阶段,高中阶段的素质教育,必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特别注重高中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帮助高中生形成终身学习的动力,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 四(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 面向全体。面向全体适龄学生,让每一个适龄的学生进到学校来,进到班级中来。 2. 存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要想有所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存疑、求疑,在教学中存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不仅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五( 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 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 改革课程知识拓展: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doc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一、思想道德行为规范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发展观,热爱教育事业,牢记“八荣八耻”,模范践行公民道德。 2、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为人师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牢固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以教育学生为首要职责,以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己任,遵循教育规律,依法治教,恪尽职守,教书育人。努力保持教育专业的荣誉、尊严与情操,努力维护专业的团结,和衷共济。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爱岗敬业、淡泊名利、勇挑重担、乐于奉献精神,正直诚实,表里如一,自尊自爱,锐意进取。不说有损国格、人格的话,不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 二、教育教学活动行为规范 1、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端正的教学态度,严肃认真对待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每一项内容和每一个环节。 2、对自己的教学质量负责,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熟悉学科教材,认真备课,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网络媒体资源及仪器、教具、挂图,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组织好课堂教学,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精心编排练习,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纠正错误,定时做好教学质量检查分析工作,及时查缺补漏。能根据学生的个别情况及学习能力,尽量因材施教。 3、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缺课、不拖堂。使用普通话,语言文明,清晰流畅,表达准确简洁;板书整洁规范,内容简练精当。课堂上关闭手机。教师之间不得随意换课。 4、依据课程标准制定好教学计划,按教学流程把握教学进度,避免随意性;认真设计学生作业,避免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监考及阅卷要认真履行职责。 5、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关心学生的安全,及时处理好突发事件,给予学生公平的学习机会,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6、坚持不懈的苦练教师基本功,钻研业务,应透过各种学习途径不断提高专业才能,充实对教育及世界发展的认识。

7-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综合,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2.D【解析】题干文言文的意思是:教师的职责是既要教学生有关具体事物的知识,又要让学生知晓立身处世的品德。这体现了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3.B【解析】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所在。教师职业道德的一切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根本问题产生的,都是与这一根本问题相联系的。 4.D【解析】新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部门全面重视教育,师德远远地超出了本部门职业道德的范围,而上升到全社会各行各业职业道德之前,从而具有全局性。 5.B【解析】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业道德的示范性。教师要以自身优良品德为学生和社会做榜样,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 6.C【解析】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超前性。 7.A【解析】这体现的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明显的示范性的特点。 8.A【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确立职业理想、道德榜样和评价等方式,形成教师职业生活的道德背景和舆论,对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产生一定的激发、鼓励和推动作用。这体现了师德的动力功能。9.D【解析】教育工作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美德,这些美德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正派公正、真诚温和、尊重信任、有正义感。 10.C【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内容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 11.A【解析】改革开放后最早颁布成文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性文件的是1984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草案)》。 12.A【解析】爱岗敬业要求教师要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因为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事业。 13.B【解析】这体现了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养。 14.D【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了中小学教师所应遵守的六项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15.D【解析】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要求教师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等。 16.D【解析】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把“关爱学生”作为一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17.C【解析】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这要求教师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18.C【解析】关爱学生是教师处理其与学生的关系时应遵循的首要原则,关爱学生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看成是有尊严的人,题干中教师的做法明显过于粗暴,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 19.C【解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本质特征。 20.A【解析】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一一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一一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21.B【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不从学生那里牟取自己的利益。显然,题干中教师的行为违背了该项规定。 22.D【解析】廉洁从教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第七个规范,它要求广大教师应具备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利用职权之便牟取私利。 23.C【解析】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教师处理其与自身发展的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24.B【解析】王老师捡起垃圾并放进垃圾桶里,为学生自觉爱护环境做出了榜样,是为人师表的具体表现。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第三节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一)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整体素质,本着指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的原则,对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提出了以下规范要求:一要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不传播、散布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言论;不传播宗教和宣传封建迷信。 二要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树立育人为本、做人民满意教师的理念,勤奋工作,尽职尽责,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奉献与获得之间的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认真完成备课、教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等环节的教学T作,并积极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做到未备课、无教案不上课,不旷课,不随意调课或私自找人代课。 三要关爱学生。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坚持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与尊严。不偏袒、歧视、讽刺、挖苦、辱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杜绝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四要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严禁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以考试成绩或升学率给班级,学生排列名次;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学生安排座位、考场。严禁对学生有偿补课和有偿家教,不私自在校外兼课、兼职,不组织学生统一征订教辅材料。? 五要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具有良好的仪表,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不在上课前饮酒;不在课堂上吸烟、使用通讯工具;不在工作时间及工作场所打牌、下棋、上网聊天或玩游戏;不参与赌博活动。不得透露各类考试内容或组织、参与学生考试作弊;不得在招生、评估考核、职称评审、科研教研等工作中弄虚作假。严禁利用职务之便向学生或家长谋取私利。 六要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掌握先进教育教学方法,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潜心钻研业务,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及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要把“修身、敬业、爱生”作为自觉行为,通过教育叙事、师德反思、业务自传、校本研修等方式增强职业道德修养,提升职业道德水平。不得以任何手段抄袭、剽窃和侵占他人劳动成果。? (二)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 1.教师的思想行为规范.?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热爱教育事业。? (2)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3)正直诚实,作风正派,为人师表,遵纪守法。?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扬无私奉献精神,不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 (5)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宣传活动,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 2.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 (1)要有端正的教学态度,严肃认真地对待教学工作中的每一项内容。? (2)钻研业务,熟悉教材,认真备课;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组织好课堂教学,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尽量避免对学生进行灌输性教学。 (3)精心编排练习,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纠正错误。定时做好教学质量检查工作,及时补缺补漏。? (4)按时上课下课,不迟到、不缺课、不拖堂。? (5)上课语言文明、清晰流畅,表达准确简洁;板书整洁规范,内容简练精确。 (6)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尊重学生,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热情、耐心地回答学生提问。不能讽刺、挖苦学生。? (7)教学计划应符合教学进度的要求,不能随意删增内容、加堂或缺课,不能占用学生的自习课或复习考试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3.教师的人际行为规范?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必背

《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必背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总结一下就是“提素、个性、创两全”。在这五点中,后四点是经常考材料分析题的考点,大家在备考时要着重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第二节、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性)对于这一点在材料分析题中考的较少,大家可以以单选题的形式备考,理解每一个规律的含义即可;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第三节、教师观: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包括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师行为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角色的转变总结一下就是“学生反建社”:学生是指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反是指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建是指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是指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 (1)由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 (2)由于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所以教师要尊重赞赏学生; (3)由于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所以教师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4)最后,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改强调合作。

教师行为规范细则

教师行为规范细则(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教师行为,构建和谐校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结合我处实际,对教师行为规范作如下规定: 一、思想道德行为规范 1、热爱祖国。认真严肃参加升国旗活动,升国旗时要立正,行注目礼,不走动,不讲话。努力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不散布损害国家形象的言论,不做有辱国格的事。 2、坚定政治信仰。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认真学习各项教育法律法规以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思想上和政治上始终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 3、忠诚教育事业。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4、遵纪守法,依法执教。模范遵守国纪国法,严格遵守《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自觉遵守上级有关规定和学校规章制度。 5、端正教育思想,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不参加任何形式的迷信活动和伪科学组织。坚决抵

制不良思想观念和社会陋习的影响,拒绝消极、腐朽文化侵入校园。 6、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思想,自觉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教育,热情而有耐心地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7、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情趣高雅、健康,不参与色情、吸毒、迷信、赌博等活动;不做有损人格的事。自觉维护教育形象,维护学校和教师职业荣誉。 8、不信奉邪教,不参加非法组织,不传播歪理邪说,不散布反动言论,不崇洋媚外,不参加对抗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不做有损国格的事。 二、教育教学行为规范 1、树立责任意识,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廉洁从教,不以岗谋私,不乱收费,不有偿补课,工作日不在校外兼课,不在校外组织有偿辅导班,不向学生推销、宣传、介绍市局下发的“学生用书目录”以外学习资料、学习用品以及其它商品。杜绝任何与教学、学生有关的商业性行为。 2、树立纪律意识。积极参加学校集体活动、教研活动,养成守时习惯,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不擅自调课、缺课,不私自找人代课;病事假要按学校制度办好请假手续。

中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章节习题:教师观

一、单项选择题 1.()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A.教育者 B.教师 C.校长 D.教务主任 2.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应该把教师职业视为一种()。 A.独立的社会职业 B.非独立的社会职业 C.非专门化职业 D.专门化职业 3.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是()。 A.《终身教育》 B.《论终身教育》 C.《终身教育导论》 D.《终身教育——21世纪的教育改革》 4.在我国,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文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5.教师职业的发展阶段是()。 A.非职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业化阶段 B.非职业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专业化阶段 C.非职业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 D.非职业化阶段、专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职业化阶段 6.教师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最早出现于()。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文艺复兴时期 D.近代社会 7.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是世界上独立的师范教育的开始。 A.福禄贝尔 B.培根 C.卢梭 D.拉萨儿 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A.示范化 B.合理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 9.(2013年真题)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是()。 A.教学环境 B.教师自身的条件 C.学习的内容 D.学生的能动性 10.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这是教师在履行()的角色。 A.课程开发者 B.心理医生 C.管理者 D.传道者 11.下列不属于教师劳动复杂性特点的表现的是()。 A.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B.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C.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D.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12.(2012年真题)每当学生请教课堂上没听懂的问题时,李老师总是批评学生没有用心听讲,而雷老师则会耐心地给学生解答。两位老师的不同做法反映了()。 A.职业知识的差异

教师的行为规范

依法执教是近几年教育界谈论的比较多的话题。今天,我就围绕“依法执教与中学教师法律素质”这个题目说四个方面的内容:教育法制建设逐步完善;公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教师法律素质亟待提高;教师应该如何依法执教。前三个是讲为什么要依法执教,是理论分析。后一个是如何做,是在行为上具体操作。 那么,依法执教的含义是什么呢?我认为,它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法定义务,逐步使教育教学活动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依法执教的主体是教师。与依法执教相关的一些名词还有:依法治国,其核心是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其核心是管理教育;依法行政,其核心是教育行政机关;依法治校,其核心是校长;依法治班,其核心是班主任;依法受教,其核心是学生;依法家教,其核心是家长。我列举以上名词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依法执教的含义。下面,我们切入第一个问题:教育法制建设逐步完善,我主要是列举一些法律、法规、规章来加以说明: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教育法律(10部):1980年学位条例;1986 年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1993年教师法;1995年教育法;1996年职业教育法;1998年高等教育法;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这七部法律是针对教育的。此外还有三部与教育有关的法律:1991年未成年人保护法(2006年修订);19 99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00年通用语言文字法。 2、国务院——教育行政法规(18部):1989年幼儿园管理条例;1992年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1995年教师资格条例…… 3、地方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100余项):1995年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2001年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故事处理条例;2006年郑州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故事预防与处理条例…… 4、教育部——部门规章(200项):1996年小学管理规程;2002年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这些法律、法规、规章的出台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下面我举几个案例加以分析: 案例一:三名小学生状告市教委(“自作自受”案)原告:张某、黄某、庞某,均系原四川江津市四牌坊小学学生。被告:四川江津市教委;四牌坊小学;江津中学。案由:侵犯学生成绩客观评价权。诉讼请求:要求被告依法纠正错误标准答案,补发录取通知书,并赔偿给原告造成的损失费(捐资助学费、精神损失费、误工收入、诉讼费)各1万元。 案情简介:1995年夏天,原告在毕业语文考试中都把“自作自受”一词中的“作”字的读音选择为四声,而校方规定的标准答案则为一声,这就使他们的毕业考试总分数差江津中学(省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一分。为此,他们的家长必须向校方交纳6000元的“捐资助学金”。双方在经过多次协商无果的情况下,从1995年7月14日,原告同被告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高潮迭起的行政诉讼。本案大概是中国考试史上第一次因“标准答案”有异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起诉作为教育行政机关的教委。 本案中争论的关键依据和热点主要有:①小学语文教材(1985年1月第一版;1988年5月第二版(该届学生用书);“作”读四声第一次出现在第2册第12课,在第12册第8课中没有注音。②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版,1994年出版发行)。③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5年12月27日国家语委教委、广电部审定公布,明确规定:“作”字除在“作坊”中读一声外,其余都读四声)。教育法

教师行为准则

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十要”、“十不准” 一、“十要” 1、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要尊重学生,对学生的教诲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坚持家访制度; 3、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坚持德育为主、五育并举; 4、要举止高雅,着装整洁,仪表端庄、谈吐文明,待人诚恳和蔼,不穿戴与教师身份不相称的服饰; 5、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后指导; 6、要加强学习,钻研大纲,熟悉教材,认真备课; 7、要用谈话式教学法(启发式和讨论式)进行教学,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 8、要自尊自重。教师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不嫉贤妒能; 9、要关心时事,学习政策,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不断增强事业心、责任感; 10、要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不断更新观念,提高学识水平,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十不准” 1、不准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不准讽刺挖苦学生、歧视后进生和体罚、变相体罚学生; 3、不准以任何理由和借口驱赶后进生转学和退学; 4、不准向学校或家长索要收受礼品或钱物; 5、不准以任何借口向学生家长借钱借物; 6、不准参加赌博以及迷信活动和其他非法组织的各种活动; 7、不准让学生购买教育部门审定之外的复习资料、教辅读物或其他商品; 8、不准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 9、不准动辄让学生家长到校并训斥家长; 10、不准有偿为自己所教学生补课。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不得有违反四项基本原则、不利于社会安定、影响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言行。 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维护社会公德,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三、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忠于职守,乐教敬业,无私奉献。 四、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歧视残疾、弱智和后进学生。 五、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坚持业务进修,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理论水平,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 六、坚持做到教学常规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核。 七、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八、坚持教书育人,做到自尊自重,为人师表。 九、文明执教,举止端庄,服饰整洁得体,朴素大方,注重职业形象。 十、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参加积极健康的社会公益活动和文体娱乐活动。

中学综合素质重点整理资料讲解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内涵:(1)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 (2)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3)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中学新课程 (3)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内容是什么,作为教师的你必须了解!下面是应届毕业生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教师规范与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中小 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是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的结合。只不过道 德属于宏观,行为比较具体;道德规范侧重于思想、态度、情感的指导,行为规范侧重于职业活动行为、人际交往行为、仪态仪表行为 等方面的指导。 (1)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上去。 (2)依法执教,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得有违背 ___方针 政策的言行,不做法律禁止的事,用相关法律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 实践。如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不能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能损害学 生权利等。 (3)爱国的具体表现就是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校、热爱学生。 (4)引导学生爱国守法。

(1)爱岗:热爱自己选择的岗位,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热爱工作;热爱学生,对学生的人格和生命的尊重、对学生潜能和自觉的信任、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理解、对学生缺点和不足的宽容。 (2)敬业:用一种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1)强调对全体学生都要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所有学生平等公正。 (2)严慈相济,做良师益友的表现:在细节中体现对学生的关爱,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关爱与严格紧密结合,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3)保护学生安全:人身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 关心学生健康:关心学生身体锻炼,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综合素质——职业理念

《综合素质》上包括职业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文化素养这四个部分的内容,合计78分;《综合素质》下包括逻辑推理、信息处理、阅读理解、写作者四个部分,合计72分,满 分150分报告分数120分,折合分70分及格(卷面分数要确保达到96分以上考试就没问题)。而综合素质的题型和题量都相对固定,所以每一年的难度都比较一致。 综合素质上职业理念的知识包含,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三个子模块。 1.教育观 首先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 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 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其次是教学观。教学应该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倡导发展性评价;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关注学生的情绪情 感体验。 2.学生观 首先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并且正处于发展 过程之中。 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且与成人之间存 在着巨大的差异。 最后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 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责权的主体。 3.教师观 首先是角色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 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 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其次是行为转变。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教师应尊重、赞赏学生。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 调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在对待自我上,强调教师要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这一部分知识点会考察单选题和案例分析题,所以要牢记。 【考题再现】 1.在一堂数学课上,同学们就其中延伸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发生激烈争论,各执己见。此时, 老师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课后探究 B.及时干预,强行制止学生争论 C.暂停教学,即时请教专业人员 D.不加干预,让学生继续争论。 【解析】A。教师职业道德中爱岗敬业指出: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 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 得敷衍塞责,故答案为A。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与日常行为规范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学法守法,依法执教学法守法 依法执教是指幼儿教师要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学法守法、依法执教是幼儿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先决条件。其基本要求是:自觉学习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所在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2、爱岗敬业,保教并重 爱岗敬业、保教并重是指幼儿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把全部心血和精力投入到幼教事业中。爱岗敬业、保教并重是幼儿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思想基础。其基本要求是:对教育事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热爱教育,热爱岗位;尽职尽责,保教并重;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传播有害幼儿身心健康的思想;牢固树立保教并重的教育理念,努力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3、尊重幼儿,热爱幼儿 尊重幼儿、热爱幼儿是指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处处尊重幼儿,关心幼儿,爱护幼儿。尊重幼儿、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职业情感的集中体现。其基本要求是:全面了解幼儿,关心爱护幼儿;对幼儿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对幼儿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幼儿的人格、个性和自尊心;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

儿;保护幼儿合法权益,促进幼儿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4、严谨治学,锐意创新 严谨治学、锐意创新是指幼儿教师在研究学问、钻研业务、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严肃谨慎,一丝不苟;勤于钻研善于思考;勇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解,创造新经验,做到推陈出新。严谨治学、锐意创渐反映了幼儿教师探求科学真理的端正态度。其基本要求是:学习知识自觉主动,孜孜不倦;教学工作亚格认真,一丝不苟;钻研业务刻苦勤奋,持之以恒;对待问题谦虚谨慎,不耻下问;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探索教育规律,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5、团结协作,取长补短 团结协作、取长补短是指幼儿教师要正确处理与同事的关系,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教事业的发展。团结协作、取长补短是教育事业的内在要求。其基本要求是:谦虚谨慎,尊重同事,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幼儿中的威信,维护集体荣誉,共创和谐园风。 6、尊重家长,热情服务 尊重家长、热情服务是指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家长,热情为家长服务,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尊重家长、热情服务是做好幼教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基本要求是:尊重幼儿家长,对所有家长一视同仁,不训斥、指责家长;主动与家长联系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帮助家长确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不得有违反四项基本原则、不利于社会安定、影响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言行。 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维护社会公德,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三、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忠于职守,乐教敬业,无私奉献。 四、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歧视残疾、弱智和后进学生。 五、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坚持业务进修,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理论水平,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 六、坚持做到教学常规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核。 七、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八、坚持教书育人,做到自尊自重,为人师表。 九、文明执教,举止端庄,服饰整洁得体,朴素大方,注重职业形象。 十、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参加积极健康的社会公益活动和文体娱乐活动。 学校中的法律关系 一、学校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 法律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照法律的规定在相互之间所结成的一定的社会关系。在学校领域内,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如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校内部管理的权责关系,学校领导与教师、学生的关系等,我们下面分析几对主要的关系。 (一)学校与政府

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政府依法对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行政管理、行政干预和施加行政影响,学校则处于服从的地位,必须履行行政命令所规定的义务。同时,学校可以依法享有独立自主的办学权利并可以对政府行使以建议批评为中心内容的监督权。作为一种行政法律关系,这一关系的主体、权利和义务都是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确定的,当事人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政府机关在与学校发生关系时以国家的名义出现并行使广泛的职权,在学校不履行规定的义务时,政府机关可以强制其履行;而如果政府机关不履行职责,学校可以请求其履行或通过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或诉讼等方式解决。因此,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具有不对等性,政府机关作为关系的一方,占据着主导地位,政府机关采取的与学校有关的行政行为,都不可避免地会对学校产生直接的权威性的促进、帮助或限制、制约作用。 (二)学校与社会 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组织,学校与社会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学校与企事业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个人之间,既存在互相协作、互相支持的关系,又存在复杂的民事所有和流转上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学校是以独立的民事主体的资格参与其中的。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法律确认学校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规定学校与企事业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促进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在现阶段,我国学校与社会各种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调整,最突出地反映在财产关系、邻里权关系和合同关系上。 (三)学校与教师 在学校内部,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就其行政性质而言,是一种由权责分配和学校工作的特性所决定的管理关系。在这一关系中,二者所处的地位是不对等的,学校有权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监督和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对教师进行奖励和惩罚,教师在工作中必须服从学校的管理。但是,由于教师是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的社会群体,教学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个体积极性的发挥,学校应给予教师以较大的自主权,实行教学民主与学术民主,并且根据学校民主管理的原则,让教师通过一定的形式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管理。 (四)学校与学生 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既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又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学校有权要求学生家长按法定的义务就学年限送子女进学校学习,有权要求学生接受为学生健康而采取的各种卫生保健措施,有权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决定其升级、毕业和升学,有权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惩罚等。同时,学校也负有保障学生健康和安全的责任,禁止对学生进行任何体罚和人格侮辱。学生及其家长也有权按照法律规定要求学校提供符合学生健康和发展标准的教育条件,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在学校除了享有一个公民应享有的各种个人权利和自由,诸如言论权、出版权、结社权、请求公正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