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类型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类型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类型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清泉镇初中李显贵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复习,使四种反应类型的概念和特得到巩固。能准确地区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知识得到巩固,通过回顾整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复习有所创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知识的整合,归纳出学习规律,让规律作用学习。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专题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要掌握物质分类基础,同时具备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习题呈现方式: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物质推断题。

三、教学设计思路:总结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概念和反应特点,典型化学方程式。准确区分某些常见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通过例题呈现的形式让学生巩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四、教学重、难点:1、正确区分常见化学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2、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反应类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以归纳、整合,建构知识网络。

六、教学过程:

师:我们初中学习哪几种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答:四种: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这四种反应类型就是我们化学的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抽学生叙述其概念,并举例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归纳各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及代表式

1、波尔多液不能用铁制容器盛装。反应原理是:Fe+CuSO

4=Cu+FeSO

4

这个反应属

于()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2、“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的是()。

A、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

3、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反应是()

A Zn + 2AgNO

3 ==Ag + Zn(NO

3

)

2

B CO +CuO 高温 Cu + CO

2 C 2Mg + O

2

点燃2MgO

D Fe

2O

33

+ 3 H

2

O

4、初中化学涉及许多化学反应类型,请你归纳整理,按以下化学反应类型选择合适的反应物质,各举一例,要求有二氧化碳生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注明反应条件。

(1)化合反应(2)分解反应

(3)置换反应(4)复分解反应

5、初中化学涉及许多化学反应类型,请你归纳整理,按以下化学反应类型选择合适的反应物质,各举一例,要求有水生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注明反应条件。

(1)化合反应(2)分解反应

(3)置换反应(4)复分解反应

【提高】:

【例题1】汽车尾气中含氮的氧化物,它是城市的污染物之一。汽车行驶时,由于电火花的作用,使汽缸里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其中有:

氮气+氧气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氧气二氧化氮

这两个反应都属于()

A.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例题2】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放入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92221

反应后质量(g)x2621

)这一反应类型是x= g

知,B可能没有参加该化学反应,也可能是该反应的剂。

【巩固】在一定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内加入A、B、C、D四种物质各20 g,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20202020

反应后质量(g)2030未知14

①容器内发生了复分解反应②容器内发生了化合反应③反应后容器内C 的质量为16 g ④容器内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B= C +D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师:除了上述四个基本反应类型,化学中又根据不同的标准有着其他的分类,这其中就包括了根据得失氧划分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根据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划分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还有中和反应。

1、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1)概念: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还原反应是指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2)特点: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一般含有氧元素;反应中一般会发生氧元素的转移。

(3)氧化反应的分类及与化合反应的关系。

【课练2】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反应的是()

A.动物呼吸

B.金属锈蚀

C.食物腐败

D.红磷燃烧

【课练3】单晶硅是制作电子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工业上通过以下反应将自然

界的二氧化硅(SiO

2)转化为硅:SiO

2

+2C 高温Si+2CO↑.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发生了氧化反应

B.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中和反应

(1)概念: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特点: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课练4】下列各物质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A.硝酸银

B.锌

C.石灰水

D.氧化铜

3、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概念:指反应过程中有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2)特点:一般与反应的条件有关。

【课练5】下列变化中都有能量的改变,属于在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A.锌与稀盐酸反应 B.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C.硝酸铵溶于水

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引导学生总结。教师小结。

积极思考本节课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

布置作业。

选择相应的练习题做专题训练,以加强知识点的掌握和深化。

[板书设计]

一、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1、化合反应:概念代表式 A+B+…→C 特点多变一

2、分解反应:概念代表式 A→B+C+…特点一变多

3、置换反应:概念代表式 A+BC→AC+B 特点一换一

4、复分解反应:概念代表式 AB+CD→AD+CB 特点一交一

二、其他反应类型(依据分类标准的不同,不属于四大基本类型)

1、氧化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3、与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中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的关系。

三、小结

化学反应的限度的教学设计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 高一化学组 李华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特征,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认识化学反应的进行是有一定限度的,化学平衡是相对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 教学方法:问题推进法 实验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联想·质疑 】在以前的学习中,你所接触的化学反应一般进行的很完全。例如,镁条燃烧后只剩下白色氧化镁,金属钠和水反应后最终得到澄清的溶液,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能进行的很完全呢? 【学生回答】CO 2 和 H 2O ,Cl 2和H 2O 等化学反应进行的不完全。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与化学反应进行程度有关的内容——化学反应的限度。 【板书】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 【多媒体提供2SO 2 + O 23相关数据】

思考:一个化学反应在实际进行时,反应物能否按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计 量关系完全转变为生成物?为什么? 【学生回答】在2SO 2 + O 23反应中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的同 时,三氧化硫又分解成二氧化硫和氧气。它是个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 【设疑】什么是可逆反应?有什么特征? 【板书】1.可逆反应 概念: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正反应:从左到右进行的反应 逆反应:从右到左进行的反应 可逆反应用“”表示 【随堂练习1,2】小结可逆反应特点 【板书】可逆反应特点:(1)正、逆两个反应同条件、同时进行(2)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有一定的限度,反应物的转化率<100%,达限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 【探讨】观察下列数据表,反应SO 2 + O 2 3 进行到一定程度,反应“停止” 了吗?说明你的理由。

高三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速率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教材分析

化学:2.1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教案

化学:2.1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教案

————————————————————————————————作者:————————————————————————————————日期: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教学案 课标研读: 1、根据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加成、取代和消去反应; 2、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考纲解读: 1、了解加成、取代和消去反应; 2、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 教材分析: 有机化学反应的数目繁多,但其主要类型有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等几种。认识这些有机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将有助于学生深入学习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有机化学反应。本节课的知识是建立在《化学2(必修)》和本模块教材第一章第3节以烃为载体的具体反应事实,以及本模块教材第一章第2节有关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讨论的基础上的。本节的理论知识和思想方法为后面三节有关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和方法平台。本节教材在全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可谓本模块教材的学习枢纽。 教学重点、难点:对主要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的特点的认识;根据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分析它能与何种试剂发生何种类型的反应生成何种产物。 学情分析: 通过对《化学2(必修)》第三章及本模块第一章的学习,已经对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各种官能团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策略: 1、结合已经学习过的有机反应,根据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加成、取代和消去反应,初步形成根据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分析它能与何种试剂发生何种类型的反应生成何种产物的思路,能够判断给定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的类型,也能书写给定反应物和反应类型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分别从加(脱)氧、脱(加)氢和碳原子氧化数变化的角度来认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并能够根据氧化数(给定)预测有机化合物能否发生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3、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有机化学反应,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一般程序。教学计划: 第一课时:有机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 第二课时: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第三课时:典型题目训练,落实知识 导学提纲: 第一课时 课堂引入: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化学反应类型。 乙烯与氯化氢反 应:; 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 液:; 乙炔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模式介绍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1、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应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 2、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3、讲授应具有启发性; 4、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尽可能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第1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是后面学习化学反应限度概念的基础。◆思路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化学反应有的进行的很快,有的进行的很慢,从而提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然后通过对反应速率概念提出定性和定量判断,直接指出定量判断在科学研究和实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思考讨论得出定量的表示方法: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公式和常用单位。并通过例子对反应速率进行巩固,同时得出同一反应可以用不同物质的变化量来表示,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前面的系数之比。对于影响因素,采用生活中一些现象,提出问题,引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思考,然后通过演示实验的现象观察和得出的结论,总结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最后通过例子、思考和交流,进一步巩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通过这样的思路,学生能由浅入深地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公式及影响因素,符合人的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和认识规律。

教案精选:高一化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一化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 影响》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一化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作为侧重理科类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节侧重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

因,使这部分知识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B层次或C层次的要求。本知识点,按最新教材来讲。 教材从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蚀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实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以及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材注意联系化学键的有关知识,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分子(或离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实现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称。并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说明只有具有足够能量和合适取向的分子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教材配以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进一步说明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和的情况,从中归纳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接着,教材围绕着以下思路: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又进一步介绍了压强(有气体存在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综合运用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外界条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花西中学吴继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化学反应的类型及其变化规律,使学生对四种反应类型的概念和特征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地判断一些常见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复习方法,通过互动与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恰当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探究对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及其规律的研究,找出学习规律,利用规律指导学习,培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能准确区分某些常见化学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 2、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反应类型相关知识的解题能力。 三、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对比、归纳、总结、探究与讲解等方法; 四、教学手段:习题演练、游戏活动、多媒体展示;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首先从明代于谦的一首诗《石灰吟》入手,让学生在感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的意境之美时话锋一转引入诗歌中表明的化学反应,进而书写这些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其所属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进入本节课的课题。 找一个学生上台书写化学方程式,其余同学自己写,并指出其所属类型。【师】引导学生归纳复习四大基本反应的概念及其特点。 我们学过的四大基本反应是哪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其各自的定义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生】分别回答,教师及时一一作出点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及时巩固练习:(学生配有学案) 1.化合反应: [抢答题] 下列说法你同意吗?能不能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说明一下你的观点: (1)化合反应的反应物一定都是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化合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两种物质 小小归纳1:化合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 2.分解反应: [ 抢答题] 下列说法你同意吗?能不能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说明一下你的观点: (1)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一定都是单质 (2)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两种物质 小小归纳2:分解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 3.置换反应: [抢答题](1)试着说出你所知道的置换反应。 (2)CO还原Fe2O3是不是置换反应? 小小归纳3:置换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 4.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核心依据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重点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和模 型认知能力,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本节课以学生自主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来设计教学,采用发现、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由粗略到准确,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实验中抽象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 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其主要过程设计为: 创设情景、引导发现、探索问题→提出新的概念→提出研究题目→组织探究学习活动、收集信息→ 概括→实际应用。 以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入课题,通过生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再通过师生互动,教师点拨,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进行创造性的应用, 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符合学生的元认知规律、促进了学生多元智能 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会利用化学反应速率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 外界条件。 ②学习控制变量的实验研究方法,能设计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②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提高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学生认识到可以采取措施调控反应,从而感受化学在生产和生活 中的巨大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大学有机化学总结习题及答案-最全69767

有机化学总结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 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各种类型化合物: 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烯炔,脂环烃(单环脂环烃和多环置换脂环烃中的螺环烃和桥环烃),芳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多官能团化合物(官能团优先顺序:-COOH >-SO3H >-COOR >-COX >-CN >-CHO >>C =O >-OH(醇)>-OH(酚)>-SH >-NH2>-OR >C =C >-C ≡C ->(-R >-X >-NO2),并能够判断出Z/E 构型和R/S 构型。 2. 根据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写出相应的结构式或立体结构式(伞形式,锯架式,纽曼投影式,Fischer 投影式)。 立体结构的表示方法: 1 )伞形式:COOH OH 3 2)锯架式:CH 3 OH H H OH C 2H 5 3) 纽曼投影式: 4)菲舍尔投影式:COOH 3 OH H 5)构象(conformation) (1) 乙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重叠式。 (2) 正丁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对位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全重叠式。 (3) 环己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椅式构象。一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的椅 式构象。多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最多或大基团处于e 键上的椅式构象。 立体结构的标记方法 1. Z/E 标记法:在表示烯烃的构型时,如果在次序规则中两个优先的基团在同一侧,为Z 构型,在相反侧,为E 构型。 CH 3C H C 2H 5 CH 3 C C H 2H 5 Cl (Z)-3-氯-2-戊烯(E)-3-氯-2-戊烯 2、 顺/反标记法:在标记烯烃和脂环烃的构型时,如果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同一侧,则为顺式;在相反侧,则为反式。 CH 3 C C H CH 3H CH 3C H H CH 3顺-2-丁烯 反-2-丁烯3 3 3顺-1,4-二甲基环己烷反-1,4-二甲基环己烷 3、 R/S 标记法:在标记手性分子时,先把与手性碳相连的四个基团按次序规则排序。然后将最不优先的基团放在远离观察者,再以次观察其它三个基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教案(1)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一、 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在学生认识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后,引入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和限度,使学生从化学反应快慢和限度这一全新的视角,继续认识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快慢主要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但外界条件的改变如: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的温度、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光、波、以及气体反应体系的压强等因素的变化都可影响反应的快慢。催化剂的使用同样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快慢。在可逆反应中,一定条件下反应只能进行到一定的程度,外界条件的改变会影响到化学平衡的移动,这是反应的限度问题。从分析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优化工业生产的条件的选择。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教材中将此部分知识分解为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必修部分与旧教材相比,降低了知识要求和难度。更简洁、易懂,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科学实验方法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知道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优化化工生产条件的重要依据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反应平衡) 化学反应的的快慢 (化学反应速率)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化学平衡的建立 化学平衡的移动

影响,初步了解如何调控化学反应的快慢。 2、使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认识化学反应的进行是有一定限度的,化学平衡是相对的。了解化学平衡的标志及平衡移动 3、通过“认识化学反应的快慢”“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半定量实验方案的能力,以及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4、通过“硫酸制造工业的发展”“催化剂和化学工业”等资料介绍,使学生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化学反应、工业生产的分析,让他们学会怎样提炼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半定量实验的研究方法。 2、通过“联想·质疑”、“活动·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联想·质疑”、“活动·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2、通过“认识化学反应的快慢”,“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通过对化工生产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勤奋好学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建立。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学会对照实验和半定量实验的实验方法,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第二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如何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哪些条件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快慢?如何从实验的角度去分析和探讨?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进行得很

化学反应工程教案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案 课次17课时2课型 (请打 √) 理论课√讨论课□ 实验课□习题课□ 其她□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7章气固相催化反应流化床反应器 7、3流化床反应过程得计算 教学目得、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流化床得基本概念; 2、掌握流化床得工艺计算;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固定床催化反应器得特点、类型与设计要求。 难点:一维拟均相理想流动模型对反应器进行设计计算。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7、1流化床得基本概念 流态化现象:使微粒固体通过与气体或液体接触而转变成类似流体得 操作。 固体颗粒层与流体接触得不同类型: 7.1.1流化床得基本概念 1)当通过床层得流体流量较小时,颗粒受到得升力(浮力与曳力之与) 小于颗粒自身重力时,颗粒在床层内静止不动,流体由颗粒之间得空 隙通过。此时床层称为固定床。 2)随着流体流量增加,颗粒受到得曳力也随着增大。若颗粒受到得升 力恰好等于自身重量时,颗粒受力处于平衡状态,故颗粒将在床层内 作上下、左右、前后得激烈运动,这种现象被称为固体得流态化,整 个床层称为流化床。 曳力(表面曳力、形体曳力)曳力就是流体对固体得作用力,而阻力就 是固体壁对流体得作用力,两者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得关系。表面曳力 由作用在颗粒表面上得剪切力引起,形体曳力由作用在颗粒表面上得压强 力扣除浮力部分引起。 讲解

3)、流化床类似液体得性状 (a)轻得固体浮起; (b)表面保持水平; (c)固体颗粒从孔中喷出; (d)床面拉平; (e)床层重量除以截面积等于压强 流化床得优点 (1)颗粒流动类似液体,易于处理、控制; (2)固体颗粒迅速混合,整个床层等温; (3) 颗粒可以在两个流化床之间流动、循环,使大量热、质有可能在床层之间传递; (4)宜于大规模操作; (5) 气体与固体之间得热质传递较其它方式高; (6) 流化床与床内构件得给热系数大。 流化床得缺点 (1)气体得流动状态难以描述,偏离平推流,气泡使颗粒发生沟流,接触效率下降; (2)颗粒在床层迅速混合,造成停留时间分布不均匀; (3)脆性颗粒易粉碎被气流带走; (4)颗粒对设备磨损严重; (5)对高温非催化操作,颗粒易于聚集与烧结 流化床得工业应用 ?第一次工业应用: ?1922年Fritz Winkler获德国专利,1926年第一台高13米,截面积12平方米得煤气发生炉开始运转。 ?目前最重要得工业应用: ?SOD(StandardOil Development pany) IV型催化裂化。 散式流态化与聚式流态化P185 (1)散式流态化 随着流体流量得加大,床层内空隙率增大,颗粒之间间距加大,而颗粒在床层中分布均匀,流体基本上以平推流形式通过床层,人们称这种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与技能 ①、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并进行简单计算。 ②、体验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③、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能够在猜想、探究、实验中完成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并进行简单计算及实验测定一些化学反应速率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验化学实验的喜悦,培养对化学反应研究的兴趣,增

强学生合作、求实精神。②、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思维品质。 2.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高中化学必修2中对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高中化学必修2从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两个方面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化学反应,使学生在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工生产问题时,体会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化学反应速率是本专题的开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的基础。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3.重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及计算难点: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 4教学准备 多媒体:化学反应速率课件 5、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讨论、交流等。

三、板书设计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2、数学表达式: V == △C/ △t 单位:mol/(L·s)或mol/(L·min) 3、 化学反应速率的应用——计算(1)“三段式”计算法(2) 规律 二、化学反应的速率的测量 1、原理 2、方法 3、实验2-1 结论:四、课堂巩固练习: 多媒体投影五、课后作业:教材P18第1~5题 荐上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套 荐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很实用) 荐化学教学设计范例 荐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案例与反思(3000字) 荐初三化学教案

高级中学化学有机收集五有机反应类型

有机专题五——有机反应类型 1.取代反应 (1)定义: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2)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烷烃、芳香烃、醇、酚、酯、羧酸、卤代烃。 (3)典型反应 2.加成反应

(1)定义: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 (2)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烯烃、炔烃、苯及同系物、芳香烃、醛、酮、单糖、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脂及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等。 (3)典型反应 3.加聚反应 (1)定义:通过加成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2)特征: ①是含C=C双键或叁键物质的性质。 ②生成物只有高分子化合物,因此其组成与单体相同。

(3)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烯、二烯、含C=C的其他类物质。 (4)典型反应 4.缩聚反应* (1)定义:通过缩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还生成小分子(如H2O、NH3等)的反应。 (2)特征:有小分子生成,因此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与单体不同。 (3)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 ①苯酚与甲醛 ②二元醇与二元酸 ③羟基羧酸 ④氨基酸 ⑤葡萄糖 (4)典型反应

5.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的区别 (1)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虽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两大反应,但区别很大。 (2)加聚反应是由不饱和的单体聚合成高分子的反应,其产物只有—种高分子化合物。 (3)参加缩聚反应的单体一般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能相互作用的官能团(两个或两个以上易断裂的共价键)的化合物,产物中除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外,还生成有小分子。如H2O、HCl、NH3等。产物的组成与参加反应的任何一种单体均不相同。 (4)从反应机理上看,加聚反应是不饱和分子中的双键或叁键发生的,实质还是加成反应。所以,双键、叁键是发生加聚反应的内因。缩聚反应是通过单体中的官能团相互作用经缩合生成小分子,同时又聚合成大分子的双线反应。发生缩聚反应的内因是相互能作用的官能团(或较活动的原子)。 (5)发生加聚反应的单体不一定是一种物质,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如丁苯橡胶就是由单体1,3-丁二烯和苯乙烯加聚而成,缩聚反应的单体不一定就是两种,也有一种的,如单糖缩聚成多糖、氨基酸缩聚成多肽,也可以是两种以上的。

《化学反应的限度》参考教案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可逆反应、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 2.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形成化学平衡的概念机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化学平衡与反应限度,并用得到的结论去指导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限度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你是否考虑过这样的问题:一个化学反应在实际进行时,所有反应物能否完全(按照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量关系)转变成生成物,如果能,反应条件是什么?如果不能,原因是什么?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在预知理论产率极低的情况下,就不必再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去进行探索性实验等。 [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推进新课]师:请同学阅读课本P44实验2-7,回答有关问题。 生:探究实验2-7:把1mol/l的Na2SO4溶液逐滴加到3ml-4ml 的CaCl2溶液中,直到不再有沉淀产生为止。 反应现象是:白色沉淀产生。

离子反应方程式:Ca2++ SO42+= CaSO4↓ 生2:继续演示实验2-7:过滤,取澄清溶液与小试管中,加入适量的1mol/l的Na2CO3溶液,可能的现象是:有白色的沉淀 CaCO3产生,或者没有沉淀产生。 [板书]二、化学反应限度 [学生自学]阅读课本P45页 [板书]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称可逆反应。 [板书] 化学平衡 不同的平衡体系到达平衡状态时,反应限度不同。 例如平衡体系1,Ca2++ SO42-====CaSO4↓ 平衡体系2,Ca2++CO32-====CaCO3↓ [合作探究]炼铁高炉尾气之谜 三、化学反应的条件控制 在生产生活中,促进有利的化学反应发生,抑制有害的化学反应发生,这就要讨反应条件的控制。 [学生自学]阅读课本P46页 师:带领学生探究 A.建筑物定向爆破问题; B煤的燃烧条件问题。 ●原煤含S量:要求<2%,否则SO2排放浓度会偏高; ●原煤粒度:要求≤ 40mm,且越均匀越好,但不能使用粉煤; ●炉膛:耐高温; ●烟囱抽力要求有大于20%的富余能力,氧气要适当充足,等。 必要时查阅资料。 [课堂小结] i通过实验探究,同学们了解: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反应限度。 ii.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使化学反应向有益的方向尽可能多、快地进行。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教学案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教学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标研读: 、根据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加成、取代和消去反应; 2、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考纲解读: 、了解加成、取代和消去反应; 2、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 教材分析: 有机化学反应的数目繁多,但其主要类型有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等几种。认识这些有机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将有助于学生深入学习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有机化学反应。本节课的知识是建立在《化学2(必修)》和本模块教材第一章第3节以烃为载体的具体反应事实,以及本模块教材第一章第2节有关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讨论的基础上的。本节的理论知识和思想方法为后面三节有关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和方法平台。本节教材在全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可谓本模块教材的学习枢纽。 教学重点、难点:对主要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的特点的认识;根据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分析它能与何种试剂发生何种类型的反应生成何种产物。

学情分析: 通过对《化学2(必修)》第三章及本模块第一章的学习,已经对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各种官能团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策略: 、结合已经学习过的有机反应,根据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加成、取代和消去反应,初步形成根据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分析它能与何种试剂发生何种类型的反应生成何种产物的思路,能够判断给定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的类型,也能书写给定反应物和反应类型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分别从加(脱)氧、脱(加)氢和碳原子氧化数变化的角度来认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并能够根据氧化数(给定)预测有机化合物能否发生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3、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有机化学反应,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一般程序。 教学计划: 第一课时:有机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 第二课时: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第三课时:典型题目训练,落实知识 导学提纲: 第一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化学反应速率 设计课时:1课时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学理念】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学生只有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才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是内发的、主动的,是整体性的质变过程。结合现代教学理念,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围绕“收获者”即学生为中心展开,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基于以上思想,本节教学设计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学会学习、乐于学习。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2专题二第一单元,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以及温度,浓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从教材的前后联系来看,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了初步的概念,故该课时是对学生认识的一个进一步深入,而本课时又为学生理解化学平衡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材这一独具匠心的安排说明本课时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一个联系的作用。 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于本课的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速率,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诸多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和小组谈论的形式,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 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突出方法: 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学情分析】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本次教学设计主要针对的是普通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该阶段的学生思维敏捷活泼,但不够严谨,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因此必须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培养,为避免学生“做实验,看热闹”的心态,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能力。 【教法阐述】 【教具】 教 法 方 法 使 用 实验法 通过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得出温度、催 化剂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发现教学法 通过讲授、引导、启发,让学生探究实验的方法,像科学家一样去发 现科学事实 ,获取知识。 媒体类型 媒体来源 媒体使用 媒体效果 PPT 教师自制 播 放 在课堂中加入多媒体的播放,增加课堂生动性。 视频 下 载 播 放 在课堂中增加视频播放,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有机化学十种反应类型详细小结精美版

有机化学十种反应类型详细小结 复习方法提示: 1、全面了解有机物所具有的反应类型有哪些?熟记相关名词,确保表达准确。 2、把握准每一类反应的概念,牢牢掌握反应中的结构变化特点。这是分析判断的依据! 3、认识相似的同一种反应类型的“归属”关系,如取代反应可以包括什么?区分相近的不同反应类型在结构变化上的“差异”性及规律,如消去反应和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等等。 以下概要回顾有机的五大反应,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聚合反应(包括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 一、取代反应 定义: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称为取代反应。 在中学化学中,取代反应包括卤代、酯化、水解、硝化和磺化等很多具体的类型。分例如下: 1、与卤素单质的取代------发生该类反应的有机物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醇、酚等。例如: (1).(在适当的条件下,烷烃的取代反应是可以逐步进行的,得到一系列 的混合物)。 (2). (3). CH 2=CH -CH 3 + Cl 2CH 2=CH - CH 2-Cl + HCl (4). (5).+ 2HCl 2、与混酸的硝化反应(苯及其同系物、苯酚、烷烃等均能发生硝化反应)。如: (1). + HNO 2 -NO 2 + H 2O (2). (3). 环己烷对酸、碱比较稳定,与中等浓度的硝酸或混酸在低温下不发生反应,与稀硝酸在100℃以上的封管中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基环己烷。在铂或钯催化下,350℃以上发生脱氢反应生成苯。环己烷与氧化铝、硫化钼、古、镍-铝一起于高温下发生异构化,生成甲基戌烷。与三氯化铝在温和条件下则异构化为甲基环戊烷。 低碳硝基烷的工业应用日益广泛。在使用原料上,以丙烷硝化来制取是合理的途径。在工艺方面,国外较多的是以硝酸为硝化剂的气相硝化工艺,已积累了较丰富的工业经验。有代表性的反应器则是多室斯登该尔反应器。国内迄今有关硝基烷的生产和应用研究均进行得不多,这是应该引起我们充分注意的。 + 浓硫酸 △ 光照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二部分《化学反应的限度》,本节知识用时一课时。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一下普通班的学生。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选修模块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学习的中间环节,承担着对前面知识的回顾、总结以及深化和提升学生认识化学研究及应用价值的双重任务;为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以及从数据中获得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奠定了基础。同时,化学反应的限度是认识化学反应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常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注意事项和应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一《必修2》中已经学习了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等相关知识,只从定性角度研究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特征。定量分析对学生而言是个难点,因此本节课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将一个个数据最终转化成学生能够理解的规律和概念。 二、教学方案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会求算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2.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学平衡常数”的讨论,培养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以及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分析问题中能够体会到研究的乐趣,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并最终了解热力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2、教学方法 问题解决法、讨论法、讲授法指导教学。

3、教学过程 【投影】联想质疑:在19世纪的英国,炼铁工业快速发展,但是化学家们发现炼铁高炉排出的废气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刚开始他们认为是因为铁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反应时间不够长,导致反应不完全,于是他们把高炉建的非常高,以增加反应时间,后来发现高炉排出的一氧化碳气体并没有减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FeO(s)+CO(g) Fe(s)+CO2(g) 科学研究表明,很多化学反应在进行时都具有可逆性。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可逆反应。听讲、思考。倾听。 【板书】一、可逆反应做好笔记。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复习课)教案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图片展示-桂花盐水鸭] 教师:桂花盐水鸭,估计很多同学都爱吃,但是在食用之前,我们要看看是否过期。一般在包装袋上会标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比如这个包装上的保质期写着,“冷冻保存60天,10度以下30天,20以下15天。你能否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在不同的温度下鸭子的保质期不同? 学生: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教师: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表示化学反应快慢的量-即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容。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值来表示表示化学反应快慢。 表示方法V=C/t 单位:mol/(L.s), mol/(L.min) [板书] V=C/t mol/(L.s), mol/(L.min) 影响因素: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活泼性大小,化学键的强弱等本身因素为反应速率大小的最根本因素)对于结构确定的反应物发生的反应,外界因素也能对其产生影响。都有哪些影响因素? 师生一起回顾:温度,温度越高,速率越大;反应物浓度越大,速率越大;催化剂的使用,可以大大增加反应速率(备注,也有些反应使用催化剂是为了降低反应速率),对于气体而言,压强增大,如果能够引起反应物浓度增大,也可以增加反应速率。固体反应物不受浓度或压强的影响,但是颗粒大小能够影响它,一般颗粒越小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结下来我们看几道题: 典型例题: 例1、在10L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A ( g) + B ( g) = 2C( g)2min后,B由2mol减少到1.2mol,则B的速率_____ mol·L-1min-1 ,A的速率______ mol·L-1min-1 ,C的速率_____ mol·L-1min-1 ,vA,vB,vC之比为多少?小结:对于同一个反应,我们可以用不同的物质的表示反应速率,它们的数值一定相同吗?(不一定),但是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且各物质速率的数值有怎么的关系?(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数值为系数之比) [板书]反应Aa+bB=cC+dD vA:vB:vC:vD=a:b:c:d = cA:cB:cC:cD= nA:nB:nC:nD 例2:反应A + 3B = 2C + 2D 在四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为: (1)v(A)=0.3mol/(L·s) (2)v(B)=24mol/(L·min) (3)v(C)=0.4mol/(L·s ) (4)v(D)=0.45mol/(L·s) 则该反应速率的快慢顺序为。 小结:对于不同状态下同一反应快慢比较,要先转化为同一物质来表示速率,才能根据数值大小来比。特别要注意单位,单位不同数值也不同。 例3.实验室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增大的是() A.加热(温度) B.不用稀硫酸,改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反应物浓度增大,但发生钝化而阻止反应进

高中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归纳总结

★取代反应 烷:CH4+Cl2→(光)CH3Cl+HCl 苯:苯+Br2→(Fe)苯-Br+HBr(液溴) 苯+HO-NO2→(浓H2SO4;△)苯-NO2+H2O(硝化反应) 甲苯:苯-CH3+3HO-NO2→(浓H2SO4;△)三硝基甲苯(TNT)+3H2O 苯-CH3+Cl2→(光)苯-CH2Cl+HCl 醇: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卤代烃:CH3CH2Br+NaOH→(△)CH3CH2OH+NaBr(水解反应) 另有酯化,硫化,水解等 ★加成反应 烯:CH2=CH2+Br2→CH2BrCH2Br CH2=CH2+H2O→(催化剂;△)CH3CH2OH CH2=CH2+H2→(Ni)CH3CH3 炔:CH≡CH+2Br2→CHBr2CHBr2 苯:苯+3H2→(Ni)C6H6(环已烷) 苯+3Cl2→C6H6Cl6(六六六) 醛:CH3CHO+H2→(Ni;△)CH3CH2OH(加氢还原) 另有加聚 ★消去反应 卤代烃:CH3CH2Br+NaOH→(醇;△)CH2=CH2↑+NaBr+N2O 醇:CH3CH2OH→(浓H2SO4;△)CH2=CH2↑+H2O (乙醇为170℃,其它醇不用记) ★水解反应(取代反应)

卤代烃:CH3CH2Br+H2O→(NaOH)CH3CH2OH+HBr 酯:CH3COOC2H5+H2O(可逆;稀H2SO4;△)CH3COOH+C2H5OH 另有多糖二糖蛋白质的水解 ★氧化反应 1 燃烧:CxHyOz+(x+y/4-z/2)O2→(点燃)xCO2+y/2H2O (有机物燃烧通式) 2 催化反应 醇:2CH3CH2OH+O2→(Cu;△)2CH3CHO+2H2O CH3CH2OH+CuO→(△)CH3CHO+H2O+Cu 醛:2CH3CHO+O2→(催化剂;△)2CH3CHO 烯:2CH2=CH2+O2→(催化剂)2CH3CHO 烷:2CH3CH2CH2CH3+5O2→(催化剂)4CH3COOH+2H2O 3 被酸性KMnO4氧化 烯炔苯的同系物(与苯环相连的C上要有H)醇醛 4 与新制Cu(OH)2反应 醛: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 5 银镜反应 (1)甲醛甲醛过量时:HCHO+2[Ag(NH3)2]OH→(△)HCOONH4+2Ag↓+3NH3+H2O 银氨溶液过量:HCHO+4[Ag(NH3)2]OH→(△)(NH4)2CO3+4Ag↓+6NH3↑+2H2O (2)乙醛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另有HCOOR(甲酸盐甲酯某酯)葡萄糖麦芽糖果糖 ★还原反应 1 加H2加成:醛:CH3CHO+H2→(Ni;△)CH3CH2O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