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分析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分析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分析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9月在我院择期进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135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作为腹腔镜组,同期选取在我院择期进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86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腹腔镜

【中图分类号】R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06-0128-01

小儿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早产儿高于足月儿;主要病因为儿童腹膜鞘状突先天性未关闭,导致腹膜腔内各组织或脏器脱离原有解剖位置通过未闭合的鞘状突进入鞘状突并出现肿块[1]。理论上患儿在一周岁内均由可能自愈,但自愈率极低;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研究将2016年11月—2019年9月我院在我院进行腹腔镜下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小儿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证实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小儿腹股沟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其在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9月在我院择期进行腹腔镜治疗的135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作为腹腔镜组,同期选取在我院择期进行传统治疗的86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经体查、影像学等检查确诊为小儿腹股沟疝,年龄≤12岁,有手术指征;排除标准:先天性畸形患儿,有腹部手术史者,凝血、免疫功能障碍者,合并手术禁忌症者,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及器质性疾病者,合并感染者,手术不耐受者,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对照组中男81例,女5例;年龄9个月~11岁,平均年龄(4.3±2.7)岁;单侧疝79例,双侧疝7例。腹腔镜组中男126例,女9例;年龄8个月~12岁,平均年龄(4.5±3.1)岁;单侧疝123例,双侧疝12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儿术前均常规禁食禁水,均在全麻下进行手术;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术式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具体如下:取头低脚高体位,脐部做小切口建立人工气腹,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内具体情况并找到患侧内环口,重点观察是否有肠管损伤及腹腔内出血等,同时确定是否存在隐匿性疝,如有一并进行高位结扎;于患侧内环口外缘体表投影处做一大小1mm左右的切口,置入带线硬膜外穿刺针,注意保护好精索及输精管血管,分别缝合内环口内半周腹膜、外半周腹膜各3针,女性患儿可直接采取子宫圆韧带缝扎;缝线拉出体外打结,使内环口成一荷包缝合;处理完成后检查是否出现出血等异常,如无异常解除气腹,处理切口,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