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精品课程

同济大学精品课程
同济大学精品课程

同济大学精品课程

申报表

所属院(系)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课程名称海洋地质学

课程层次(本/专)本科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海洋科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海洋地质学

课程负责人刘传联

申报日期2005年12月28日课程网站地址

同济大学教务处

二○○五年十月

填写要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

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

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

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情况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3. 教学队伍情况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5.自我评价

6.课程建设规划

7. 院(系)的政策措施

8. 说明栏

同济大学数据库课程考核试卷 A卷 秋季数据库期中考试 英语 参考答案

同济大学课程考核试卷(A卷) 2012 —2013 学年第一学期 课号:10014501 课名:数据库系统原理(双语)考试考查:考试此卷选为:期中考试( )、期终考试( )、重考( ) 试卷 年级专业学号姓名得分 Ⅰ. Multiple choice (20 marks, 2 marks each) (C )1. Five basic relational algebra operations are , others can be derived from these operations. A. ?,-,π,σ,? B. ?,-,π,σ, C. ?,-,π,σ,? D. ?,÷,π,σ, (ABD)2. The following aggregation function(s) will neglect null value. A. SUM B. MAX C. COUNT D. A VG (A. )3. Given R, U={A,B,C}, F={B→C}, a decomposition of R is ρ={AB, BC}, and the decomposition is: A. lossless-join, dependency preserving B. lossless-join, not dependency preserving C. lossy-join, dependency preserving D. lossy-join, not dependency preserving (BD )4. When we generate relational schemas from an E-R diagram, the rules for relationship sets are: A. for a binary 1: n relationship set, translate it into a relation, and the primary key of the relationship set is the primary key of the “1” side entity set; B. for a binary 1: n relationship set, translate it into a relation, and the primary key of the relationship set is the primary key of the “n” side entity set; C. a binary 1: n relationship set can be united with the “1”side entity set, and translated into one relation; D. a binary 1: n relationship set can be united with the “n”side entity set, and translated into one relation; (ABC)5. If R∈BCNF, then: A. non-attributes are entirely functional dependent on non-key attributes; B. all key attributes are entirely functional dependent on each candidate key that does not contain them; C. all partial dependencies and transitive dependencies are removed for any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试题1998-2013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试题1998-2013

2013年城市规划原理真题 一、简述题(9'*10) 1、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特征 2、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保护要求的区别 3、居住区各类交通组织方式的特点 4、什么是居住密度?可以用哪些指标反映? 5、居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控制容积率的作用 6、区域中影响城市发展的条件有哪些?对其中一个举例说明 7、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和规划依据 8、城市人口结构有哪些?在总体规划编制中为什么要研究人口结构? 9、风玫瑰在城市规划布局中的运用 10、单中心与多中心城市结构的差别 二、论述题(20'*3) 1、对于居住区存在不同规模、不同职能的变化的现实,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时需要考虑哪些方面? 2、城市蔓延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城市总体布局中有哪些应对措施? 3、某大城市中心区有一加工工业区要搬迁,对于这块用地有两个设想,一是以商务办公、商业

服务业为主,二是以居住功能为主,请论述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权衡两个设想时需要考虑哪些方面? 2012城市规划原理 一、简答题 1.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使用性质可分为哪几类? 2. 什么是居住密度?通常用那些指标予以反映? 3. 简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4. 分析近代上海城市格局“局部有序,全局无序”的主要状况及其原因。 5. 简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 6. 简述区域规划中产业结构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 7. 简述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强制性内容及作用。 8. 在总体规划阶段,确定城市发展方向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9. 什么是城市环境容量,包括哪些内容? 10. 简述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及规划时应予以关注的主要问题。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同济大学数学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历史沿革 同济大学数学系始建于1945年,程其襄、杨武之、朱言钧、樊映川、张国隆、陆振邦等一大批知名专家曾在此任教。解放后,几经国家调整,本系时有间断。于1980年,(应用)数学系正式恢复,陆续引进一批国内外培养的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原有师资队伍的结构有了变化,充实了教学与科研力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校又先后引进国内知名数学家、博土生导师陈志华、陆洪文、姜礼尚教授等来数学系工作,教学和科研整体实力有很大提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建系后就已设立,文革期间中断了招生,1978年恢复高考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也随之恢复了招生。至今本专业已培养了毕业生3000多人,数学系的学生遍布国内外的许多国家,有的继续从事做数学的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有的在大型国企和外企,特别是银行、金融、计算机等行业工作,很多毕业生已成为杰出科学家和行业精英。 二、学制与授予学位 四年制本科。 本专业所授学位为理学学士。 三、基本学分要求

四、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数学基础,并具备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信息、金融保险等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教学、管理及计算机软件开发等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或能继续在国内外攻读研究生学位的高级专门人才。 五、专业培养标准

六、主干学科 数学。 七、核心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概率论(理)、数值分析(理)、数理方程(理)等。 八、教学安排一览表 见附表一。 九、实践环节安排表 见附表二。 十、课外安排一览表 见附表三。 十一、有关说明 1. 公共基础课中的有3门计算机课程,其中在硬件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Web技术基础和软件开发技术基础5门课程中应至少选修1门。 2. 培养方案中打*的课程为研究生阶段设置的课程,供要求较高的学生选修。 3. 各类选修课要求与建议: 本专业学生在如下的专业选修课中,选修15学分。 金融衍生物定价理论、现代金融市场概论、金融工程案例分析、运筹学(理)、应用随机过程、泛函分析(研)*、抽象代数(研)*、微分流形(研)*、矩阵分析(研)*、李群与李代数(研)*、偏微分方程(研)*、有限元方法(研)*、运筹学通论(研)*、图论及其应用(研)*、有限差分方法与谱方法(研)*。其中金融衍生物定价理论、现代金融市场概论、金融工程案例分析这三门课程是金融数学方向的课群组,如果想选修金融数学方向建议3门课程全部选修。已经取得保研资格的学生,建议选修打*的10门研究生专业基础课中的相关课程。 公共选修课至少选修8学分,课程任选,其中至少要有一门艺术类课程。

同济大学课程考核试卷(A卷)

同济大学课程考核试卷(A卷) 2007 —2008 学年第一学期 命题教师签名:审核教师签名: 课号:15014101 课名:交通设计考试考查:考试 此卷选为:期中考试( )、期终考试(√ )、重考( )试卷 年级专业学号姓名得分 一、判断题,共5题(对下面各题的正误作出判断,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10%) ①交通设计就是交通标志标线的设计。() ②交通设计的唯一目标是提高设施通行能力。() 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有利于降低交通流量、提高设施的通行能力。() ④信号控制方案和交叉口的车道功能划分没有关系() ⑤公交停靠站总是应该设置在交叉口的出口道。()二、简答题,共4题(40%) 1)简述交通设计的基本含义和基本流程。(10%) 2)分析慢行交通一体化道路断面的适用性。(10%) 3)试述交叉口车道功能划分的依据和基本流程(10%) 4)试述公交停靠站有几种形式,各种形式的适应性如何?(10%) 三、解析题,共2题(50%) 1 已知:某城市道路交叉口东西向道路横断面形式为三块板,南北向为一块板,采用两相位信号控制。 1)试绘制交叉口东西向为绿灯相位时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三种交通流之间的冲突点图,并计算各种类型冲突点的数量。(10%)

北 2)试分别从交通组织、交通空间优化、信号控制优化三个层面论述减少交叉口交通冲突的措施。(10%) 2 下图为某城市道路交叉口现状交通设计平面图。已知:东西向道路为主干道、横断面形式为三块板、路段双向四车道;南北向道路为主干道、横断面形式为一块板、路段双向四车道。试指出下图中六处不恰当的设计方案,并分别说明原因。(6×5%) 北

同济城市规划考研 原理(1994-2010)

欢迎光临心至诚书店h t t p ://s h o p 60481356.t a o b a o .c o m / 本店专为同济城市规划考研 服务,因为专注,所以卓越 2010年城市规划原理: 一,简答题(9'x10): 1.巴西利亚被录入《世界文化遗产》,简述其价值。 2.“历史建筑”的法定概念,并回答其保护要求。 3.住宅建设中强制要求的日照间距的意义。 4.简述生态住区及其建设要求。 5.比较绿地率与公共绿地比例的定义与作用。 6.有两条80m 宽(包括安全距离)的地震断裂带楔形传入某城市的规划中心区,简述规划中应如何应对。 7.主导风向对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的要求。 8.结合总规的空间布局,谈污水厂的选址要求。 9.简述加拿大学者提出的“Deskota ”概念及其特征。 10.全球化对区域发展(区域规划)的影响。 二,论述题(20'x3): 1.比较居住区与社区两个概念,并论述在城市居住空间规划中的作用。 2.给出某南方旅游城市的土地平衡表,分析。 3.谈谈对低碳城市的理解,以及在城市规划中的要求。

欢迎光临心至诚书店h t t p ://s h o p 60481356.t a o b a o .c o m / 本店专为同济城市规划考研 服务,因为专注,所以卓越 2009规划原理 一、简答题(每题9分,200字左右) 1、宋代“城市革命”的具体表现或意义。 2、奥斯曼巴黎改建的要点以及意义。 3、住宅区采用住户路边停车是否合适?说明理由。 4、小学的布置的考虑要点。 5、居住小区内哪些因素能影响“邻里关系”。 6、在城市中心区布置商业步行街选址应注意哪些问题。 7、总体规划用地平衡表的作用。 8、总体规划中确定“禁建区”的依据。 9、总体规划的上位城镇体系规划中的依据内容。 10、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城镇化水平预测的思路。 二、论述题(每题20分,500字左右) 1、旧住宅区改建的考虑要点。 2、你对总体规划中“功能分区”的看法。 3、依据《城乡规划法》,谈谈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的特征。

(完整版)同济大学高等数学上第七版教学大纲(64学时)

福建警察学院 《高等数学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一 课程编号: 学分:4 适用对象: 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课程地位 高等数学是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治学态度以及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数学课程不仅仅是学习后继课程必不可少的基础,也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方面将会发挥其独特作用。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使其具有数学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尤其具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是为后继课程提供必需的基础数学知识;二是传授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掌握理解极限和连续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熟悉导数与微分的基本公式与运算法则;掌握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掌握不定积分的概念和积分方法;掌握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掌握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 2、能力、技能培养方面:掌握一元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技能和常用的数学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微积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 1、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几种特性(有界性),掌握复合函数的概念及其分 解,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2、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掌握数列极限的证明方法、了解收敛数列的性质。 3、理解函数极限和单侧极限的概念,掌握函数极限的证明方法、理解极限存在与 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了解函数极限的性质。 4、理解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大和无穷小的证明方法。 5、掌握极限运算法则。 6、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 限的方法。 7、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8、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9、了解连续函数的运算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10、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 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求函数极限的方法(极限运算法则、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的比较、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难点是数列、函数极限的证明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映射与函数 一、映射 1.映射概念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1994-2010)

2010年城市规划原理: 一,简答题(9'x10): 1.巴西利亚被录入《世界文化遗产》,简述其价值。 2.“历史建筑”的法定概念,并回答其保护要求。 3.住宅建设中强制要求的日照间距的意义。 4.简述生态住区及其建设要求。 5.比较绿地率与公共绿地比例的定义与作用。 6.有两条80m宽(包括安全距离)的地震断裂带楔形传入某城市的规划中心区,简述规划中应如何应对。 7.主导风向对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的要求。 8.结合总规的空间布局,谈污水厂的选址要求。 9.简述加拿大学者提出的“Deskota”概念及其特征。 10.全球化对区域发展(区域规划)的影响。 二,论述题(20'x3): 1.比较居住区与社区两个概念,并论述在城市居住空间规划中的作用。 2.给出某南方旅游城市的土地平衡表,分析。 3.谈谈对低碳城市的理解,以及在城市规划中的要求。

2009规划原理 一、简答题(每题9分,200字左右) 1、宋代“城市革命”的具体表现或意义。 2、奥斯曼巴黎改建的要点以及意义。 3、住宅区采用住户路边停车是否合适?说明理由。 4、小学的布置的考虑要点。 5、居住小区内哪些因素能影响“邻里关系”。 6、在城市中心区布置商业步行街选址应注意哪些问题。 7、总体规划用地平衡表的作用。 8、总体规划中确定“禁建区”的依据。 9、总体规划的上位城镇体系规划中的依据内容。 10、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城镇化水平预测的思路。 二、论述题(每题20分,500字左右) 1、旧住宅区改建的考虑要点。 2、你对总体规划中“功能分区”的看法。 3、依据《城乡规划法》,谈谈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的特征。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教学大纲

2010年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附件一:教学安排 课程性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考试学期学分学时上机时数实验时数A1 002016 形势与政策(1) 1 0.5 1 0 0 A1 031106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上) 1 2 2 0 0 A1 07037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 2 2 0 0 A1 100100 大学计算机基础 1 1.5 1 17 0 A1 112001 大学英语(A)1 1 4 4 0 0 A1 112144 大学英语(三级) 1 4 4 0 0 A1 112145 大学英语(四级) 1 4 4 0 0 A1 122004 高等数学(B)上 1 5 5 0 0 A1 123001 普通化学 1 3 3 0 0 A1 123002 普化实验 1 0.5 1 0 0 A1 320001 体育(1) 1 1 2 0 0 B1 030190 土木工程概论(E) 1 1 1 0 0 B1 080075 土木工程材料 1 2 2 0 17 A1 002017 形势与政策(2) 2 0.5 1 0 0 A1 031107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下) 2 2 2 0 0 A1 070374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2 3 2 0 0 A1 112002 大学英语(A)2 2 4 4 0 0 A1 112145 大学英语(四级) 2 4 4 0 0 A1 112146 大学英语(五级) 2 4 4 0 0 A1 122005 高等数学(B)下 2 5 5 0 0 A1 124003 普通物理(B)上 2 3 3 0 0 A1 124006 物理实验(上) 2 1 2 0 0 A1 320002 体育(2) 2 1 2 0 0 A1 360011 军事理论 2 1 1 0 0 B1 125111 工程力学I 2 4 4 0 8 A1 002018 形势与政策(3) 3 0.5 1 0 0 A1 030132 C++语言 3 2.5 2 17 0 A1 07037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3 2 0 0 A1 100116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3 2.5 2 34 0 A1 110178 大学英语(A)3 3 2 2 0 0 A1 110179 中级口语 3 2 2 0 0 A1 110180 英语报刊选读 3 2 2 0 0 A1 110181 商务英语 3 2 2 0 0 A1 110182 综合翻译 3 2 2 0 0 A1 110183 实用写作 3 2 2 0 0 A1 122010 线性代数B 3 3 3 0 0 A1 124004 普通物理(B)下 3 3 3 0 0 A1 124007 物理实验(下) 3 0.5 1 0 0 A1 320003 体育(3) 3 1 2 0 0

泰勒公式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泰勒公式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给出了泰勒公式在近似计算中的几个应用,如果函数的形式过于复杂,就可以考虑利用泰勒公式将函数用简单的多项式函数近似代替,然后依据具体的精度要求进行计算,如超越函数的近似计算,导数的近似计算以及积分的近似计算。 【关键词】泰勒公式;超越函数;数值微分;数值积分 在高等数学课程中,泰勒公式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很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引入泰勒公式,泰勒公式又由何而来. 实际上,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多了解一些泰勒公式的应用,那么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掌握必然会比较深入. 本文将对泰勒公式在近似计算这一方面的几个应用做简单的介绍. 下面我们先回顾一下泰勒中值定理。 如果函数在含有的某个开区间内具有直到阶的导数,则对任意,有 其中,这里是介于与之间的某个值。 1.超越函数的近似计算 许多超越函数如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都无法算出其精确值,但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却需要求出来,学习了泰勒公式后,就可以将复杂的函数用简单的多项式函数近似表达,从而求出符合精度要求的近似值. 这部分的应用在高等数学课本中介绍较多,在这里仅通过一个例题来体现,不再赘述. . 3.积分的近似计算 众所周知,可以利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计算定积分,可是当的结构复杂,求原函数困难时,或的原函数不能用初等函数表示时,很多积分的计算就变得相当困难,如,等,有了泰勒公式这一工具,可以考虑将被积函数用简单的函数表示出来,再进行积分计算求得数值解。 从几何意义上来说,就是用矩形面积近似代替了曲边梯形面积,上述两式称为矩形求积公式。 参考文献: [1] 常迎香,栗永安等. 高等数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数学(第五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济大学课程考核试卷(B卷开卷)

同济大学课程考核试卷(B 卷开卷) 2007— 2008学年第一学期 命题教师签名: 岳继光 审核教师签名: 课号:102214课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考试考查: 考试 此卷选为:期中考试( )、期终考试(√ )、重考( )试卷 年级专业学号姓名得分 (20分)运动参数测试系统采用应变计测量压力。为校准传感器,在同一工作条件下,按同一方向在全测量 范围0—200kP 内对此传感器做了20次测试,发现所得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具有一定的不一致性。经系统维修并调整成电压输出后,可得传感器方程为:4220 810 1.210dV V F dt +?=? (1) 简述这种现象反映了此传感器的什么性能,如何表示。(5分) 解:重复性。反映了结果偶然误差的大小。(2分) %10032?-± =FS Y σ σδ1 )(1 2 --=∑=n Y Y n i i σ (3) (2) 求此传感器系统时间常数和静态灵敏度。(5分) 解:a0=80×104 a1= 20,b0=1.24×102 τ= a1/ a0=20 /80×104 =2.5×10-3 (s) , (2分) K= b0/ a0=1.2×102/80×104=1.5×10-3 (2分) (3) 此时重新检验测试出其最大误差为ΔFmax=0.8kP ,试判断其精度等级。(5分) 解:%100??± =FS Y A A =0.8/200×100% = 0.4%. 属0.5级。 (4) 简述“应变效应” 金属电阻的相对变化与金属应变之间存在比例关系称为金属的电阻应变效 应。金属 丝的应变灵敏系数物理意义为单位应变引起的电阻相对变化。二、(10分)如图1所示圆柱形钢材试件沿轴向和径向各贴一片 R=240Ω的金属应变片,另两片接入等臂差动电桥制成测力传感器。 已知钢材μ=0.285, 应变片灵敏度系数K=2, 桥路电源电压为6V(DC)。 当受拉伸力范围 牛顿)时测得应变片R1的电阻值变化 — ,求桥路输出的电压范围 解:因为 11 1 /εR R K ?= 所以 001.02/240 48 .0/111==?= K R R ε 又因为4 121085.2285.0001.0-?-=?-=-=μεε 所以 mV V E U K g 86.3)(00386.0)102085001.0(4 2 6)(4421==?+?=-= -εε 三、(10分)如图1所示平板式电容位移传感器。已知极板 尺寸a=b=4mm ,间隙d0= 0.5mm ,极板间介质为空气。求: (1)沿横向x 移动时该传感器敏度;(3分) (2)沿纵向d (极板前后方向)移动0.2mm 时的电容量;(3分) (3)提供一个标准电容C0请设计一个测量电路,使输出电压 与动极板位移dx 板成线性关系。(4分) 解:(1)(ε0=8.85×10-12(F×m-1)) 静态灵敏度K=a C 0 - =a d ab r 16.30πε- =-0.71 (pF/cm)(3分) (2) C0= -Ka =0.71×0.4 = 0.284(pF) Cˊ= )(6.3x r d d ab ±πε= ) 2.05.0(6.316 1±?π C1=4.7 (pF) C2=2.02 (pF)(3分) (3) 线性电路(2分) 图 2 C x C U SC F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推荐城市规划专业必读的书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推荐城市规划专业必读的书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推荐城市规划专业必读的书 Ⅰ(基础) 1. E. Howard,1898,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金经元译,《明日的田园城市》,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 L. Mumford,1961,The City in History,倪文彦和宋俊岭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进和前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2005 3. Clara Greed,2000,Introducing Planning,王雅娟和张尚武译,《规划引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 John M. Levy,2002,Contemporary Urban Planning(5th ed.),孙景秋等译,《现代城市规划》,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 J. Jacobs,1961,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6. Edmund Bacon,,1967,Design of Cities,黄富厢和朱琪译,《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7. Christopher Alexander,1987,A New Theory of Urban Design,陈治业,童丽萍,《城市设计新理论》,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8. Ian McHarg,1969,Design with Nature,芮经纬译,《设计结合自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9. I. Calvino,Invisible Cities,《看不见的城市》 10. Peter Hall,1992,《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3rd ed.)》,Routledge

同济大学课程考核试卷A卷2011-6-13(答案)

同济大学课程考核试卷(A 卷) 2010 — 2011 学年第 二 学期 命题教师签名: 审核教师签名: 课号:031128课名: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 考试( √ )考查( ) 此卷选为:期中考试( )、期终考试(√)、重考( )试卷,开卷( )、闭卷( √ ) 年级 专业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可单选,也可多选)(30分,每题1.5分): 1、连续梁、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内力时,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ξ应满足( B ) A 、b ξξ≤ B 、35.0≤ξ C 、b ξξ> D 、35.0>ξ 2、关于折算荷载的叙述,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 D ) A 、为了考虑支座抵抗转动的影响,采用增大恒载和相应减少活荷载的办法来处理 B 、对于板,其折算荷载取:折算恒载q g g 21+ =',折算活载q q 21 =' C 、对于次梁,其折算荷载取:折算恒载q g g 41+=',折算活载q q 4 3 =' D 、对于主梁,其折算荷载按次梁的折算荷载采用 3、塑性铰的转动限度不取决于 ( D ) A 、钢筋种类 B 、配筋率 C 、混凝土的极限压缩变形 D 、截面的尺寸 4、关于塑性铰线法的基本假定,下列哪项不属于其中 ( C ) A 、形成塑性铰线的板是机动可变体系(破坏机构) B 、分布荷载下,塑性铰线为直线 C 、板真实存在多种可能的塑性铰线形式 D 、塑性铰线上的扭矩和剪力为零,只存在一定值的极限弯矩 5、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对于次梁的计算与构造,下列叙述哪一个不正确 ( D ) A 、承受正弯矩的跨中截面,次梁按T 形截面考虑 B 、承受负弯矩的支座截面, T 形翼缘位于受拉区,按宽度等于梁宽b 的矩形截面计算 C 、次梁可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进行内力计算 D 、次梁的高跨比为1/8~1/14,一般不必进行使用阶段的挠度和变形验算 6、当厂房的长度或宽度过大时,为防止温度变化在结构中产生温度应力使厂房开裂,应设置横向或纵向________将结构分成不同的温度区段。 ( A ) A 、 伸缩缝 B 、沉降缝 C 、抗震缝 D 、施工缝 7、吊车垂直轮压可引起作用在牛腿顶面上的垂直荷载D max 、D min 以及吊车横向水平制动时在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考试】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1994——2010年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只有1999——2004年的有答案,答案为《城市规划原理》的页数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1994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一、名词释义(20分) 1、城市规划区 2、邻里单元 3、城市规模 4、土地级差 二、试对一个国外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评述,并绘制总体规划简图。(30分) 三、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总体规划进行评述。附简图。(25分) 四、试论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以及与总体规划的关系。(25分)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1995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一、名词释义(每个4分) 1、可持续发展 2、分区规划 3、商务中心 4、货物流通中心 5、城市居住用地 6、邻里单位 二、简述题(每题12分) 1、设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必要性。 2、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对城市发展规模如何确定 3、总体规划阶段城市设计的内容和意义。 4、编制居住区综合技术指标的目的是什么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1996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人类住区(Human Settlement) 2、中心商务区(CBD) 3、市域规划 4、道路红线 5、曰照间距 二、简述题 1、简述我国目前法定的规划阶段、主要内容和编制、审批程序。 2、城市土地经济研究对城市规划有何作用 3、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为何要有“地块适宜性规定” 4、居住小区规划中应如何考虑居民的停车问题 5、简述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性。 三、综合分析题 试采用结构分析图和简要文字说明的形式,分析某一位于城市边缘的居住区的功能结构与空间结构。(附规划总平面图)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1997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城市规划区 2、城市公共开发 3、城市居住区 4、曰照间距系数 二、简述题 1、城市远景规划。 2、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作用。 3、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体系的内容。 4、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概念、成果内容及其作用。 5、城市规划管理及其作用。 三、论述题 1、试析新时期我国经济建设中“两个根本转变”与城市规划实践的关系。 2、霍华德田园城市的空间模式、主要概念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意义。田园城市的空间模式: (1)城市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对建成区用地的扩张进行限制; (2)几个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组成系统; (3)用绿带和其他敞地将相对独立的居住区隔开; (4)合理的居住,工作,基础设施功能布局; (5)各功能间拥有良好的铁路(交通)联系; (6)可以便捷地与自然景观接触。 田园城市的社会目标: (1)通过土地价格公共政策规定限制房客的房息压力; (2)资助各种形式的合作社; (3)土地出租的利息归公共所有; (4)建设各种社会基础设施; (5)创造各种就业岗位,包括自我创造就业岗位的专业户。 田园城市的组织管理目标: (1)具有约束力的城市建设规划; (2)城市规划指导下的建筑方案审查制度; (3)社会作为公共设施建设的承担者; (4)把私人资本的借贷利息限制在3%-4%范围之内; (5)公营(国有)或共营(集体)的企业的建立。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1998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1-5题3分,第6题5分) 1、绿地率 2、城市规划区 3、城市公共开发 4、逆城市化 5、配建水平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试题.知识讲解

同济规划历年试题 一、简答题(200字以内,每题10分 1.居住区各用地的界线划定的一般原则 2.居住区规划设计可以有哪些生态考虑 3.城市主导产业的特点 4.城市总体布局的一般原则 5.城镇体系和区域中对城市建设条件的评价的内容 6.区域增长极核理论及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借鉴 7.元大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理·考工记》 8.简述中世纪意大利城市的主要特征 9.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的关系 二、论述题(500字以内,每题20分 1. 从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分析现在住宅区规划与建设的负面影响 2. 结合实例论述如何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景控制的关系 3. 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结构及其特征 2003城规原理 一、简答题(200字以内,每题10分 1. 简述居住区生活环境质量与居住区规划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 2. 工业用地布局主要原则

3. 图示城市形态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4. 马丘比丘宪章比雅典宪章在思想上的进步 5. 区域增长极核产生条件 6. 以图示方式城市土地极差地租理论分析城市土地同心圆模式 7. 隋唐长安规划要点 8. 城与廓的概念 9.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层次及主要内容 二、论述题(500字以内,每题20分 1. 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设计目标是什么,可通过那些规划设计途径来提高它的品质 2. 目前城市总体规划中近期规划内容、方式、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善 论述城市开发控制的各种作用机制及其相互关系 2002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2002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1.《周礼考工记》对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此题2001年也考过 2.划定历史保护街区的条件 3.区域空间结构演变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4.都市区规划的基本概念 5.城市规划实施的管理体制

元考试试题

一.是非题(认为该题正确,在括号中打√;该题错误,在括号中打×。)(每小题2分)(1)用加权余量法求解微分方程,其权函数V和场函数u的选择没有任何限制。() (2)四结点四边形等参单元的位移插值函数是坐标x、y的一次函数。 () (3)在三角形单元中,其面积坐标的值与三结点三角形单元的结点形函数值相等。() (4)二维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元法求解,其收敛准则要求试探位移函数C1连续。() (5)有限元位移法求得的应力结果通常比应变结果精度低。 () (6)等参单元中Jacobi行列式的值不能等于零。 () (7)在位移型有限元中,单元交界面上的应力是严格满足平衡条件的。 () (8)四边形单元的Jacobi行列式是常数。 () (9)利用高斯点的应力进行应力精度的改善时,可以采用与位移插值函数不同结点的形函数进行应力插值。 () (10)一维变带宽存储通常比二维等带宽存储更节省存储量。 () 二.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 在加权余量法中,若简单地利用近似解的试探函数序列作为权函数, 这类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 (A)配点法(B)子域法(C)伽辽金法 2 等参变换是指单元坐标变换和函数插值采用______的结点和______的

插值函数。 (A)不相同,不相同(B)相同,相同(C)相同,不相同(D)不相同,相同 3 有限元位移模式中,广义坐标的个数应与___________相等。 (A)单元结点个数(B)单元结点自由度数(C)场变量个数 4 采用位移元计算得到应力近似解与精确解相比较,一般___________。(A)近似解总小于精确解(B)近似解总大于精确解(C)近似解在精确解上下震荡(D)没有规律 5 如果出现在泛函中场函数的最高阶导数是m阶,单元的完备性是指试 探函数必须至少是______完全多项式。 (A)m-1次(B)m次(C)2m-1次 6 与高斯消去法相比,高斯约当消去法将系数矩阵化成了_________形式,因此,不用进行回代计算。 (A)上三角矩阵(B)下三角矩阵(C)对角矩阵 7 对称荷载在对称面上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分量为零。 (A)对称应力(B)反对称应力(C)对称位移(D)反对称位移8 对分析物体划分好单元后,__________会对刚度矩阵的半带宽产生影响。 (A)单元编号(B)单元组集次序(C)结点编号 9 n个积分点的高斯积分的精度可达到______阶。 (A)n-1 (B)n(C)2n-1 (D)2n 10 引入位移边界条件是为了消除有限元整体刚度矩阵K的__________。

2019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硕士招生拟录取名单

考生姓名考生编号学院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初试总分窦寅10247961341870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93 刘晓韵102479000001299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54唐苇102479521118211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28于叶10247900000130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23 陈薪10247900000132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72邓弘1024794202 15749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69 傅韵同102479000001305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296 李乐卉10247900000129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40 李子豪102479321108842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89 刘雨晗10247937011402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24 刘子健10247900000 130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31 罗圣钊10247900000 131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83 南晶娜10247911080631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60 裴祖璇102479000001298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298 万山霖102479501417592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79 王宣儒10247900000132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67 王哲明1024795106 17747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72伍静1024794202 1575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83 肖宏伟1024796134 1870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79 薛智捷10247932140936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17 张雪琛102479515118092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28 张卓异102479420 115708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278 朱敏吉102479000001295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272 胡琪曼10247900000132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06 秦楷洲10247900000130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44王航102479420 11570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68 王军力102479420115705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68 张相双10247937021427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79祝鹤10247900000 1297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51 江卉卿102479000001597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271 孙若彤102479410114908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65 董一磊10247915040743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25 王健涵10247900000161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09 俞佳炜10247932110879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85章睛10247933011098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55 罗玉婷102479330110982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80陈奕1024793702 1424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78 冯蜻捷10247932110879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68王婷102479530418268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19左莹10247921150775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75 味诗韵10247900000 172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293 董超尘1024792207081 1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294方商10247900000 1681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56 孙佳俊10247942011570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50王威10247941051504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56 王威然102479321108818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50周宽10247900000 127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38 付润馨1024791154064 11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67曹冬102479510617739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54

弹性力学总结

弹性力学总结

弹性力学关于应力变分法问题 一、起源及发展 1687年,Newton 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第一个变分问题——定 轴转动阻力最小的旋转曲面形状问题; 1696年,Bernoulli 提出了著名的最速降 线问题;到18世纪,经过Euler ,Lagrange 等人的努力,逐渐形成变分法。 古典变分法的基本内容是确定泛函的极值和极值点,它为许多数学、物理、科 技、工程问题提供了强有力地数学工具。现代理论证明,微分方程(组)中的 变分法是把微分方程(组)化归为其对应泛函的临界点(即化为变分问题),以 证明其解的存在性及解的个数。讨论对应泛函临界点的存在性及其个数的基本 方法是Morse 理论与极小极大理论(Minimax Theory )。变分法有着深刻的物理 背景,某种意义上,自然界一切物质运动均可以用某种形式的数理方程表示, 一般数理方程又与一定的泛函相对应,所以一切物质运动规律都遵从“变分原 理”。 由于弹性力学变分解法,实质上就是数学中的变分法应用于解弹性力学问 题,虽然在讨论的近似解法中使用变分计算均甚简单(类似微分),但“变分” 的概念却极为重要,它关系到我们队一系列力学变分原理中“虚”的概念的建 立与理解。以下,就应力变分法进行讨论。 二、定义及应用 (1)、应力变分方程 设有任一弹性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命ij σ为实际存在的应变分量, 它们满足平衡微分方程和应力边界条件,也满足相容方程,其相应的位移还满 足位移边界条件。现在,假想体力和应变边界条件上给定的面力不变而应力分 量发生了微小的改变ij δσ,即所谓虚应力或应力的变分,使应力分量成为 ij ij δσσ+ 假定他们只满足平衡微分方程和应力边界条件。 既然两组应力分量都满足同样体力和面力作用下的平衡微分方程和应力边 界条件,应力分量的变化必然满足无体力时的平衡微分方程。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