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聚物结构-问答计算题

高聚物结构-问答计算题
高聚物结构-问答计算题

1.简述聚合物的结构层次。

答聚合物的结构包括高分子的链结构和聚合物的凝聚态结构,高分子的链结构包括近程结构和远程结构。一级结构包括化学组成,结构单元链接方式,构型,支化与交联。二级结构包括高分子链大小和分子链形态。三级结构属于凝聚态结构,包括晶态结构,非

态结构,取向态结构和织态结构。

2.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和线形低密度聚乙烯在分子链上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答高密度聚乙烯为线形结构,低密度聚乙烯为具有长链的聚乙烯,而线形低密度聚乙烯的支链是短支链,由乙烯和高级的a–烯烃如丁烯,己烯或辛烯共聚合而生成。共聚过程生成的线形低密度聚乙烯比一般低密度聚乙烯具有更窄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高密度聚乙烯易于结晶,故在密度,熔点,结晶度和硬度等方面都高于低密度聚乙烯。

3.假若聚丙烯的等规度不高,能不能用改变构象的办法提高等规度?答不能,提高聚丙烯的等规度须改变构型,而改变构型与构象的方法根本不同。构象是围绕单键内旋转所引起的分子链形态的变化,改变构象只需克服单键内旋转位垒即可实现;而改变够型必须经过化学键的断裂才能实现。

4.试从分子结构分析比较下列各组聚合物分子的柔顺性的大小:

(1)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腈;

(2)聚氯乙烯,1,4-聚2-氯丁二烯,1,4-聚丁二烯;

(3)聚苯,聚苯醚,聚环氧戊烷;

(4)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

答(1)的柔顺性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腈;

(2)的柔顺性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1,4-聚丁二烯>1,4-聚2-氯丁二烯>聚氯乙烯

(3)的柔顺性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聚环氧戊烷聚苯醚聚苯

(4)的柔顺性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聚偏二氯乙>烯聚氯乙烯

5.请排出下列高聚物分子间的作用力的顺序,并指出理由:

(1)顺1,4-聚丁二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腈;

(2)聚乙烯,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尼龙66。

答(1)分子间作用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聚丙烯腈>聚氯乙烯>顺1,4-聚丁二烯

聚丙烯腈含有强极性基团,所以分子间作用力大;聚氯乙烯含有极性基团,分子间作用力较大;顺序1,4-聚丁二烯是非极性分子,不含庞大的侧基,所以分子间力作用小。

(2)分子间作用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尼龙66>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苯乙>烯聚乙烯

尼龙66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因此分子作用力最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含有强极性基团,分子间作用力比较大;聚苯乙烯含有侧

基,链段运动比较困难,分子间作用力较小;聚乙烯是非极性分子,又不含有侧基,分子间作用力最小。

6.将下列三组聚合物的结晶难易程度排列成序:

(1)PE,PP,PVC,PS,PAN;

(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己二酸乙二酯;(3)尼龙66,尼龙1010。

答结晶难易程度为:

(1)PE>PAN>PP>PVC>PS

(2) 聚己二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酯.

这是由于聚己二酸乙二酯柔性好,而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酯对称性不高。

(3)尼龙66>尼龙1010

这是由于尼龙66分子中的氢键密度大于尼龙1010。

7.为什么高聚物只有固态和液态而没有气态?

答由于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分子链长,分子间作用力的加和很大,远远超过了组成它的化学键的键能,所以没有气态,只有固态和液态。

8.为什么只有柔性高分子链才能作橡胶?

答橡胶具有高弹性,弹性摸量很小,形变量很大的特点。只有处于

蜷曲状态的长链分子才能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大的形变,才能作为橡胶。蜷曲程度与柔性是相对的,蜷曲程度高的,柔性越好。所以适合作为橡胶的高分子必须具备相当高的柔性。

9. 聚丙烯是否可以通过单键的内旋转由全同立构变成间同立构,为什么?

答不可以。因为全同立构和间同立构是属于构型的范畴,构型是指分子中有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排列。单键的内旋转只会改变构象,而改变构型必须通过化学键的断裂才能实现。

10.为什么等规立构聚苯乙烯分子链在晶体中呈31构象,而间同立构聚氯乙烯分子链在晶体中呈现平面锯齿型构象。

答等规立构聚苯乙烯带有交大的侧基,为了减小空间位阻,降低分子链的位能,在结晶时分子链要交替采取反式和旁式构象的螺旋链,此螺旋链刚好每一等同周期转一圈含有三个结构单元,成为31螺旋。间同立构聚氯乙烯由于取代基交替的分布于分子链两侧,空间位阻小。在结晶时可以取全反式的完全伸展的平面锯齿型构象。

11.说明化学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和温度对聚合物分子链的柔顺性的影响?

答主链上含有孤立双键的双烯烃聚合物链的柔性较好,而主链上含有共轭双键和芳香环的聚合物的柔性较差;杂链聚合物的分子链一般

都是柔性链;具有取代基的高分子链柔性降低,取代基的极性越大,柔性越小;高分子链柔性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温度升高加快了分子链的运动速度,有利于提高链的柔性。

12.试简述高分子结晶的特点。

答(1)高分子晶体属于分子晶体。已知小分子有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和离子晶体,而高分子仅有分子晶体,且仅是分子链的一部分形成的晶体。

(2)高分子晶体的熔点Tm定义为晶体的全部熔化的温度。Tm虽是一级相转变点,但却是一个范围,称为熔限,一般为Tm±(3℃~5℃);而小分子的Tm是一个确定的值,一般在±0.1℃范围内。高分子的Tm与结晶温度Tc有关。

(3)高分子链细而长(长径比500~2000),如此严重的几何尺寸的不对性,使得高分子链结晶得到的晶体只能属于较低晶系(对称性较差的晶系)如单斜与正交晶系(大约各占30﹪)。至今还没有得到最高级的立方晶系。

(4)高分子的结晶是通过链段的协同运动排入晶格的。由于链段运动有强烈的温度,时间依赖性,所以高分子结晶也具有对温度,时间的依赖性。如把结晶性高分子熔体骤冷可得到非晶或结晶度很低的晶体;而慢冷却,甚至进行热处理,得到的是高结晶度的大晶粒的聚集体。高分子结晶对温度的依赖性表现为结晶有一定的温度范围,且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存在一个结晶速度最快的温度Tmax.同时,高分子

结晶速率常数K对温度特别敏感,温度变化1℃,K相差2~3个数量级.

(5) 有结晶的概念.当结晶性高聚物达到结晶温度时,即处于Tg~Tm 之间时,开始结晶.由于高分子结构的复杂性,使得聚合物的结晶要比小分子晶体有更多的缺陷,所以结晶总是很不完善,是一种晶区与非晶区共存的体系,所以结晶聚合物实际上是“半结晶聚合物”按照折叠链的结晶理论,我们如果假设结晶聚合物中只包括完全结晶区和无定型区两部分,则可定义为晶区部分所占的百分数为聚合物的结晶度,常用质量百分数,f w来表示:f w=晶区质量/试样的质量×100%=晶区质量/晶区质量+无定形质量×100%

(6)高聚物的结晶过程分一次结晶和二次结晶

由于高分子的相对质量大,体系黏度大,分子运动迟缓,因此由完全无序到三维有序要经过很长时间,一些暂时没有结晶的分子链在聚合物储存或使用的过程中还会结晶。有人以球晶为例,在球晶相互间没碰撞截顶之前为一次结晶,之后的再结晶是二次结晶,二次结晶的微观机制是有结晶缺陷所致。Avranmi方程在结晶后期与实验的偏离及等温结晶曲线上出现两个台阶,都表明二次结晶的客观存在。

14.判断正误:“分子在晶体中是规整排列的,所以只有全同立构或间同立构的高分子才能结晶,无规立构的高分子不能结晶。”

解:错。无规立构不等于没有对称性,况且对称性不是唯一的结构影响因素,柔顺性和分子间作用力也很重要。一些无规立构的聚合物如聚乙烯醇(结晶度达30%)、聚三氟氯乙烯(结晶度达90%以上)等

均能结晶。

17. 指出高聚物结晶形态的主要类型,并简要叙述其形成条件。解:单晶:只能从极稀的高聚物溶液中缓慢结晶得到。

球晶:从浓溶液或熔融体冷却时得到。

纤维状晶(串晶):在应力下得到。

伸直链晶体:极高压力下缓慢结晶。

16.由什么事实可证明结晶高聚物中有非晶态结构

解:(1)从结晶聚合物大角X光射线图上衍射花样和弥散环同时出现可以得证。

(2)一般测得的结晶聚合物的密度总是低于由晶胞参数计算的完全结晶的密度。如PE实测0.93~0.96,而从晶胞参数计算出ρc=1.014g/cm3,可见存在非晶态。

错误分析:“从材料不透明可以证明有非晶的存在”。一般来说有结晶存在时高分子材料常为不透明,这是由于高聚物是结晶与非晶并存,在两相界面上会反射或散射光。但不能说不透明就一定有非晶或有结晶存在,因为填料、缺陷等许多因素都会影响材料的透明性。

15.列出下列聚合物的熔点顺序,并用热力学观点及关系式说明其理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丙烯、聚乙烯、顺1,4聚丁二烯、聚四氟乙烯

解: PTFE(327℃) > PET(267℃) > PP (176℃)> PE(137℃) >顺1,4聚丁二烯(12℃)

由于T m=ΔH m/ΔS m,ΔH增大或ΔS减少的因素都使T m增加。

(1)PTFE:由于氟原子电负性很强,F原子间的斥力很大,分子采取螺旋构象(136),分子链的内旋转很困难,ΔS很小,所以T m 很高。

(2)PET:由于酯基的极性,分子间作用力大,所以ΔH大;另一方面由于主链有芳环,刚性较大,ΔS较小,所以总效果T m较高。

(3)PP:由于有侧甲基,比PE的刚性大,ΔS较小,因而T m 比PE高。

(4)顺1,4聚丁二烯:主链上孤立双键柔性好,ΔS大,从而T m很低。

18.解释为什么PE和聚四氟乙烯的内聚能相差不多,而熔点相差很大。PET和尼龙66的内聚能相差很大,而熔点却基本相同。

表2-4 几种聚合物内聚能与熔点的比较

解:(1)PE与PTFE都是非极性高分子,分子间作用力差不多,即Δ

H差不多。但由于氟原子电负性很强,氟原子间的斥力很大,分子链的内旋转很困难,分子刚性很大,从而ΔS很小,T m很高。

(2)尼龙66的分子间作用力(由于氢键)大于PET,所以ΔH 较大,另一方面尼龙66的分子链无苯环,内旋转较容易,柔性大,ΔS较大。ΔH和ΔS的影响相互抵消,从而T m差不多。

19.解释下列实验:将一个砝码系于聚乙烯醇纤维的一端,把砝码和部分纤维浸入盛有沸水的烧杯中.如果砝码悬浮在水中,则体系是稳定的;如果砝码挨着烧杯底部,则纤维被溶解了.

解:如果砝码悬浮在水中,所以纤维受到砝码的拉伸作用而取向,而取向结构均有好的热稳定性。但当砝码提到烧杯底部,维持取向的外力消失,纤维在沸水中被溶解了,因为聚乙烯醇本身不耐沸水。

20.为什么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制备的矿泉水瓶子是透明的?为什么IPMMA又不是透明的?

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结晶的速度很慢,快速冷却时来不及结晶,所以是透明的。等规PMMA结晶能力大,结晶快,所以是不透明的。

21.试分析聚三氟氯乙烯是否是结晶性聚合物。要制成透明薄板制品,那么在成型过程中要选择什么条件?

答:是结晶性聚合物,由于氯原子与氟原子大小差不多,分子结构的对称性好,所以易结晶。成型过程中要快速却制品,易降低结晶度,

并使晶粒更细小才能得到透明的薄板。

22.说明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1)升温速度快,所测定的高聚物的Tg偏高;(2)高聚物的结晶温度为Tg~Tm,且有一最大结晶速度温度。答:(1)升温时,链段运动开始加快,升温速度越快,链段运动就越滞后,测得的Tg就越高。或者,按照自由体积理论,在Tg以上,随着温度的降低,分子通过链段运动进行位置调整,腾出多余的自由体积,并使它们逐渐扩散出去,即自由体积在体积收缩过程中逐渐减少,但是温度降低,粘度增大,位置调整不能及时进行,致使高聚物的体积总比该温度下最后应具有的平衡体积大,冷却速度愈快,偏离平衡线拐折越早,测得的Tg越高。(2)在Tg以下,分子链的链段以上尺寸单元被冻结,则不可能发生结晶;另一方面,温度过高达到Tm以上时,分子链的热运动过于激烈,晶体将被熔融。在Tg~Tm温度范围内,在某一合适的温度下,结晶速度会出现最大值。这是晶核生成速度和晶体生长速度存在不同的温度依赖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温度过高,分子的热运动过于剧烈,晶核不易形成,或生成的晶核不稳定,容易被分子热运动所破坏。结晶的生长过程则取决于链段向晶核扩散和规整堆积的速度,随着温度的降低,熔体粘度增大,链段的活动能力降低,晶体生长的速度下降。因此在某一适当温度时,晶核形成和晶体生长都有较大的速度,结晶速度出现极大值。

22.(1)将熔融态的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聚

苯乙烯(PS)淬冷到室温,PE是半透明的,而PET和PS是透明的。为什么?

(2)将上述的PET透明试样,在接近玻璃化温度Tg下进行拉伸,发现试样外观由透明变为浑浊,试从热力学的观点来解释这一现象。答:(1)当光线通过物体时,若全部通过,则此物体是透明的。若光线全部被吸收,则物体是黑色。对于高聚物的晶态结构总是晶区与非晶区共存,而晶区与非晶区的密度不同,物质的折射率有与密度有关,因此,高聚物的晶区与非晶区折射率不同。光线通过结晶高聚物时,在晶区界面上必然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不能直接通过,故两相共存的结晶高聚物通常显乳白色,不透明或半透明。例如聚乙烯,聚苯乙烯等。另外结晶性高聚物要满足充要条件才能结晶,否则是不可能。PE由于结晶能力特别强,用液氮将其熔体淬冷也得不到完全非结晶,总是晶区与非晶区共存。因此呈现半透明。PET是结晶能力特别弱的聚合物,将其熔体淬冷,由于无足够的时间使其链段排入晶格,结果得到的是非晶态而呈透明性。PS没加任何说明都认为是无规立构的。PS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结晶,所以呈现透明性。

(2)PET在接近Tg进行拉伸,由于拉伸使得大分子链或链段在外力的方向上取向而呈现一定的有序性,使之容易结晶。由于结晶,使之由透明变浑浊。拉伸有利于结晶,在热力学上是这样解释的:根据△S=<0-T△S,已知结晶过程是放热和有序排列的过程,所以△H <0,△S<0。要使得结晶过程自发进行,势必要求△G<0,即︱△H︱>T︱△S︱。也就是说︱△S︱越小越好。

23.列出下列聚合物熔点顺序,并说明理由:

聚丙烯,聚丁烯-1,聚乙烯,聚戊烯-1,聚庚烯-1。 答 聚丙烯>聚乙烯>聚丁烯-1>聚戊烯-1>聚庚烯-1。

聚丙烯由于侧甲基的空间阻碍,使柔性降低,从而Tm 较聚乙烯的高。另一方面从聚丁烯-1到聚庚烯-1,随着取代基中亚甲基的数目增大,高分子链间的距离增大,分子间的作用力依次降低,从而Tm 较聚乙烯的低,侧基越长,Tm 越低。

24.高聚物的取向态是否是热力学的稳定状态?

答 取向态在热力学上是一种非平衡态。因为取向过程是一种分子的有序化过程,而热运动使分子趋向一种紊乱无序,即所谓解取向过程。在热力学上,后一个过程是自发过程,而取向过程必须依靠外场的帮助才能实现。

1.假定聚乙烯的聚合度为2000,键角为109.5°,求伸直链的长度L max 与自由旋转链的根均方末端距之比值。并由分子运动观点解释某些高分子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可以产生很大变形的原因。

解:对于聚乙烯链

nl L 2

1max 32??? ??= ()l n h r f 221

2,=

n =2×2000=4000(严格地说应为3999) 所以()5.363

4000321

2,max ===n h L r f 可见高分子链在一般情况下是相当卷曲的,在外力作用下链段运动的结果是使分子趋于伸展。于是某些高分子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可以产生很大形变,理论上,聚合度2000的聚乙烯完全伸展可形变36.5倍。

2.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为280 000的线形聚乙烯分子的自由旋转链的均方末端距。键长0.154nm ,键角为109.5°;

(2) 用光散射法测得在θ溶剂中上述样品的链均方根末端为

56.7nm ,计算刚性比值σ

(3) 由自由旋转链的均方末端距求均方旋转半径。

解:(1)22,2f r

h nl ==2×2×10000×1.542=949nm 2 (2) ()12220,/f r h h

σ==1.84 (3) 2261

h s ==158nm 2

3.已知聚次甲基的聚合度为104,链的刚性因子σ=6.5,试计算: 聚次甲基链在孤立无扰状态时的理论最大拉伸比 λ

max 为多大? 解:()5.6212,2

0==r f h h σ ()()212212

025.6nl

h = ()()88.8100888.00888.025.6324212

21212

0max max ===??? ??==n nl nl h L λ

注:聚次甲基 ,不同于聚乙烯。聚合度n 与键数n 一致。 CH 2n

4. 已知PE 的结晶密度为1000KgM -3,无定形PE 的密度为865KgM -3,计算密度为970KgM -3的线形PE 和密度为917KgM -3的支化PE 的W c f .并解释为什么两者的结晶度相差这么大?

解:线形PE %2.80=w c f

支化PE %0.42=w c f

线性PE 由于对称性比支化PE 好,所以结晶度大。

5. 假定聚丙烯于30℃的甲苯溶液中,测得无扰尺寸

()nm M h 421

2

010835/-?=,而刚性因子()76.1/21220==fr h h σ,试求:

(1)此聚丙烯的等效自由取向链的链段长;

(2)当聚合度为1000时的链段数。

解:

CH 2CH 3()n

的全反式构象如下图所示:

已知.5.109,54.1,420?=A ==θ l M

解法一

[]M nm h 242010835-?= M nm l M M nl L )(1099.52sin 22sin 30-?===θθ反

(1)[]nm M nm M nm L h l 17.1)(1099.510835324200=??==--反

(2)[][])(16210835)(1099.5242232020个反=??==--M nm M nm h L N )421000(?=M

解法二 )(9.29331131

1154.01000276.12222

220nm h h fr =-+

???==σ

)(5.25125.109sin 154.0100022sin nm nl L =??==θ反

(1)nm L h l 17.15

.2519.293200===反 (2))(1529

.2935.25122020个反===h L N

6.由文献查得涤纶树脂的密度ρC =1.5×103Kg·m -3 和

ρa =1.335×103Kg·m -3,内聚能 △E=66.67KJ·mol -1(单元)。今有一块 1.42×2.96×0.51×10-6m 3的涤纶试样,重量为

2.92×10-3Kg ,试由以上数据计算涤纶树脂试样的结晶度f c V 、f c W 和内聚能密度。

解:

(1)密度ρ= m/v = 2.92*10-3/ (1.42*2.96*0.51*10-6) = 1.362*103 ( kg/m 3)

结晶度 f c w =(ρ-ρa )/ (ρc -ρa )=(1.362-1.335)/ (1.50-1.335)= 21.8%

(2) 内聚能密度 CED= ΔΕ/( V*M 0) =66.67*103/{[1/(1.362*103)] *192}=473(J/cm 3)

文献值CED=476(J/cm 3)

结晶学基础第八章习题答案

《结晶学基础》第八章习题答案 8001 (C) 8002 非。 8003 非。六方晶系只有简单六方一种点阵型式,六方晶胞中所含的两个球,均属一个结构基元。 8004 1:2:1 8005 (E) 8006 0,0,0; 1/3,2/3,1/2 (或 0,0,0; 2/3,1/3,1/2) 8007 (1) 63,6 简单六方。 (2) 0,0,0; 1/3,2/3,1/2。 (3) (N A ·34 r 3)/0.7405 = 13.95 cm 3 (4) d 002= 2×1.633×160/2 pm = 522.6/2 pm = 261.3 pm 8008 面; 面 8009 (1) (1/3,2/3,1/4); (1/3,2/3,3/4); (2) (2/3,1/3,1/8); (2/3,1/3,7/8); (0,0,3/8); (0,0,5/8)

8010 分子占据面积πr 2; 平行四边形面积 2r ×2r ×sin60° r r r 22866.02??π = 0.907 8011 布拉格角: 34.27°; 40.56°; 66.83°; 指标: 111; 200; 220 。 8012 (1) a = 352.4 pm (2) d =V N nM A /=2432310524.310 02.6/70.584-??? g?cm -3 = 8.906 g?cm -3 (3) 略 8013 A 1型堆积为立方面心结构,第一对谱线的衍射指标为111 a = 362.0 pm r = 128.0 pm 立方面心,每个晶胞中有4个Cu 原子, d = 8.89 g ·cm -3 8014 r = 143 pm; θ= 19.3° 8015 a = 400.4 pm r = 141.6 pm A 1堆积每个晶胞中有4个Al 原子, d = 2.793 g ·cm -3 8016 (1) r = 138.4 pm (2) 最多能得到(100)的4级衍射 8017 体心点阵

钢结构计算题-答案完整

《钢结构设计原理计算题》 【练习1】两块钢板采用对接焊缝(直缝)连接。钢板宽度L= 250mm厚度t=10mm。 根据公式f t w移项得: l w t N l w t f t w (250 2 10) 10 185 425500N 425.5kN 【变化】若有引弧板,问N ? 解:上题中l w取实际长度250,得N 462.5kN 解:端焊缝所能承担的内力为: N30.7h f l w3 f f f w2 0.7 6 300 1.22 160 491904N 侧焊缝所能承担的内力为: N10.7h f l w1f f w4 0.7 6 (200 6) 160 521472N 最大承载力N 491904 521472 1013376N 1013.4kN 【变化】若取消端焊缝,问N ? 解:上题中令N30 , l w1200 2 6,得N 弘505.344 kN 2t,即250-2*10mm。 300mm 长 6mm。求最大承载力N 钢材米用Q 235,焊条E43系列,手工焊,无引弧板,焊缝采用三级检验质量标准, 2 185N /mm。试求连接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N 解:无引弧板时,焊缝的计算长度l w取实际长度减去 【练习2】两截面为450 14mm的钢板,采用双盖板焊接连接,连接盖板宽度 410mm中间留空10mm),厚度8mm 钢材Q 235,手工焊,焊条为E43, f f w160N / mm2,静态荷载,h f

【练习3】钢材为Q 235,手工焊,焊条为E43, f f 160N/mm",静态荷载。双角钢2L125X8采用三面围焊和节点板连接,h f 6mm,肢尖和肢背实际焊缝长度 均为250mm等边角钢的内力分配系数0.7,k20.3。求最大承载力N —}心}\2LI25x8 解: 端焊缝所能承担的内力为: N30.7h f l w3 f f f" 2 0.7 6 125 1.22 160 204960N 肢背焊缝所能承担的内力为: N10.7h f l w1f f w20.7 6 (2506) 160327936N 根据N1 N3 k1N —3 2 1N31204960 得: N(N13)(3279360 960 )614880N K120.72【变化】若取消端焊缝,问 解:上题中令N3614.88kN N ? 0,l w1 250 2 6,得N 456.96kN 【练习4】钢材为Q 235,手工焊,焊条为E43, f f w 已知F 120kN,求焊脚尺寸h f (焊缝有绕角,焊缝长度可以不减去 2 160N / mm,静态荷载。 2h f ) 解:设焊脚尺寸为h f,焊缝有效厚度为h e 0.7h f 将偏心力移 到焊缝形心处,等效为剪力V= F及弯矩在剪力作用下: 3 120 10 342.9 M=Fe h e l w 在弯矩作用下: M M f W f , 2 0.7h f 250 120 103150 2 h f 1234 2 (N / mm ) IK W f 1 代入基本公式 h f 2 (N /mm ) 得: (1234 )2 (342.9)2 (1.22h f)( h f) 1068 160 h f 可以解得:h f6.68mm,取h f h f mi n 1.5 14 5.6mm h f 【变化】上题条件如改为已知h 7 mm。 h 12 f max 14.4mm,可以。 f 8mm,试求该连接能承受的最大荷载N 12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和问答)

古典文献学复习参考题 (仅为名词、问答两种,不含填空、断句标点、文献翻译等)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第二章古典文献的载体 甲骨文:甲,龟甲;骨,兽骨。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其内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相关记事。由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偶然发现,后刘鹗选择其收集甲骨中字迹完好者印成《铁云藏龟》,成为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 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四位研究甲骨文学者的合称。罗号雪堂,王号观堂,董字彦堂,郭笔名鼎堂,王子展教授评价早期甲骨学家时提出“甲骨四堂,郭董罗王”,后为学界广泛接受。 金石:金,指青铜器。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与石刻文字合称金石文字。金文,又称铭文、铭辞、钟鼎文。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碣、碑、摩崖。金石研究至宋代形成专门之学“金石学”。有吕大临《考古图》,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 熹平石经:著名石刻文字。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蔡邕受命用隶书把《周易》、《尚书》等七部经书写在石版上,立于首都太学门外,作为经书的标准本颁行天下。史称熹平石经、一字石经。 正始石经:曹魏正始年间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刻了《尚书》、《春秋》两部书,称为正始石经,又称三体石经。 简牍:竹简木牍合称简牍,古代的一种文献载体。将竹剖开单支竹片为“简”,连缀后为“策(册)”,多以帛或丝连缀。简牍出现于殷商,主要使用于战国至汉、晋时期。东晋以后,基本为纸张取代。 汗青:制作竹简的工艺。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孔壁书:西汉景帝末年拆毁孔子旧宅发现的一批逃避秦火的古文经典竹简书。包括《尚书》、《礼记》、《论语》和《孝经》等,史称“孔壁书”。 汲冢书:西晋太康年间,河南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75篇,10万余言。史称“汲冢书”。后整理得《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积聚与散佚 汲古阁:明末常熟人毛晋私家藏书阁,藏书达48000册,多宋元善本。毛氏既藏书又刻书,汲古阁刻书为古今私家刻书之冠,刻有《十七史》、《十三经》、《六十种曲》等。

物理计算题答题规范

初中物理答题规范要求 每年总有一些考生中考成绩与估计得分有差异,甚至相差甚远。究其原因很多,事实上考生最容易失分的不单纯是某个知识点,还有因为考试答题不规范。 物理规范化解题以现行的人教版教材为标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思想、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物理语言和书写的规范化。具体来说,物理答题的解答过程和书写表达的规范化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字表述答题规范要求: 1、字的填写应用物理专业术语,不要用口语。 2、不能多字、漏字、改字,造成意思改变。如:“压强增大”错写成“压强大”。 3、涉及物理名词时,不要写错别字。如: ①汽化——气化、②熔化——溶化等 4、不能自己随意更改答题用语。如:题目要求选填“增大、减小”写成“变大、变

小”。 5、填写数字要写单位,最后结果不能用分数表示,应用小数。如果除不尽,试题有规定的,就要严格按要求保留小数位数;没规定的,保留一至两位小数。百分数则在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如52.4﹪。 6、答案用字母表示的,其中的字母必须是试题中作为已知条件出现的,不能用其它字母来表示。 二、计算题答题规范要求: 1、物理量符号、单位、字母的大小写,书写要规范。 ①字母书写要规范。 a 物理量符号与其单位符号不能混淆。比如:U与V b 注意字母的规范用法。比如:重力G、力臂l等,不能像解数学一样,用X、Y 等字母代替。 ②尊重题目里原有的符号,题目中已给出的符号不能更改。 ③一个字母只能表示一个物理量,同类物理量用一个字母加角标来区分。

2、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语言简练、准确。 3、公式和步骤的书写。 ①要写出原始公式,不能以变形式、推导式代替原始公式。同一题内可不重复写同一原始公式。 ②公式应全部用字母表示,不能字母和数据混合。 ③计算过程中代入的数据,其单位可写可不写。若写则全部都写,不要有的数据有单位,有的数据没单位。 4、结果的规范表述: ①计算结果的数据必须带单位。 ②题目最后结果不能用分数表示,应用小数。如果除不尽,有规定的,就要严格按要求取,多取少取都不行;没规定的,保留一至两位小数。百分数则在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如52.4﹪。题目中间过程的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③解答过程若无简要说明,则要作答;解答过程若有简要说明,则可不作答。

临床诊断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归纳版)

第三章 三、名词解释 1、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过程,又称为病史采集。 2、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3、现病史:是病史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四、简答题 1、问诊包括哪些容: 问诊包括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 2、试述问诊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⑴.从礼节性的交谈开始。 ⑵.问诊一般由主诉开始,逐步深入进行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 ⑶.避免暗示性提问和逼问。 ⑷.避免重复提问。 ⑸.避免使用有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 ⑹.注意及时核实患者述中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 第二篇体格检查 第一章基本检查法 三、名词解释 1、视诊:是以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2、触诊:是应用触觉来判断某一器官特征的一种诊法。 3、叩诊:是用手指来叩击身体表面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经传导至其下的组织器官,然后反射回来,被检查者的触觉和听觉所接收,根据振动和音响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有无异常。 4、听诊:是以听觉听取发自机体各部的声音并判断其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技术。 5、嗅诊:是以嗅觉来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方法。 6、清音:是音响较强,振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音响。是正常肺部的叩诊音。揭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7、过清音:是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的一种音响、音调较清音低,音响较清音强,极易听及。 8、鼓音:其音响较清音强,振动持续时间亦较长,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时出现。 四、简答题 1、简述触诊的正确方法及临床意义。 触诊分浅部触诊法和深部触诊法,浅部触诊法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以及浅部的动脉、静脉、神经、阴囊和精索等。深部触诊法用于诊察腹脏器大小和腹部异常包块等病变。

高考物理大题答题书写要求规范

高考物理大题答题规范 一、必要的文字说明 必要的文字说明的目的是说明物理过程和答题依据,有的同学不明确应该说什么,往往将物理解答过程变成了数学解答过程.答题时应该说些什么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考虑: 1.说明研究对象(个体或系统,尤其是要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相结合求解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研究对象的转移和转化问题). 2.画出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光路图或运动过程的示意图. 3.说明所设字母的物理意义. 4.说明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面). 5.说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 6.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名称及对应的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 7.说明所求结果的物理意义(有时需要讨论分析). 二、要有必要的方程式 物理方程是表达的主体,如何写出,重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1.写出的方程式(这是评分依据)必须是最基本的,不能以变形的结果式代替方程式(这是相当多的考生所忽视的).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应有q v B =m v 2R ,而不是其变形结果式R =m v qB . 2.要用字母表达方程,不要用掺有数字的方程,不要方程套方程. 3.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续”进一些内容. 4.方程式有多个的,应分式布列(分步得分),不要合写一式,以免一错而致全错,对各方程式最好能编号. 三、要有必要的演算过程及明确的结果 1.演算时一般先进行文字运算,从列出的一系列方程推导出结果的计算式,最后代入数据并写出结果.这样既有利于减轻运算负担,又有利于一般规律的发现,同时也能改变每列一个方程就代入数值计算的不良习惯. 2.数据的书写要用科学记数法. 3.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应根据题意确定,一般应与题目中开列的数据相近,取两位或三位即可.如有特殊要求,应按要求选定. 4.计算结果是数据的要带单位,最好不要以无理数或分数作为计算结果(文字式的系数可以),是字母符号的不用带单位. 四、解题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方式有讲究 1.“代入数据”,解方程的具体过程可以不写出. 2.所涉及的几何关系只需写出判断结果而不必证明. 3.重要的中间结论的文字表达式要写出来. 4.所求的方程若有多个解,都要写出来,然后通过讨论,该舍去的舍去. 5.数字相乘时,数字之间不要用“·”,而应用“×”进行连接;相除时也不要用“÷”,而应用“/”. 五、使用各种字母符号要规范 1.字母符号要写清楚、规范,忌字迹潦草.阅卷时因为“v 、r 、ν”不分,大小写“M 、m ”或“L 、l ”不分,“G ”的草体像“a ”,希腊字母“ρ、μ、β、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 第8章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 习题及答案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第8章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一) 1.适宜采用口腔测量体温的是 A.昏迷者 B.患儿 C.口鼻手术者 D.呼吸困难者 E.肛门手术 者2.可导致脉率减慢的是 A.颅内压增高 B.贫血 C.冠心病心绞痛 D.急性左心衰 E.心 源性休克3.脉搏短绌常见于 A.发热者 B.房室传导阻滞者 C.洋地黄中毒者 D.心房纤颤 者E.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4.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出现A.呼吸过速B.呼吸过缓C.潮式呼吸D.间断呼吸E深度呼吸 5.可使血压测量值偏髙的因素是A.手臂位置过高B.袖带

过紧C.袖带过宽D.袖带过松 E.眼睛视线高于水银柱弯月面6.吸气性呼吸困难机制是A.上呼吸道狭窄B.细小支气管狭窄C.肺组织弹性减弱D.麻醉药抑制呼吸中枢E.呼吸面积减少7.电动吸引器吸痰是利用 A.正压作用B.负压作用C.虹吸作用D.空吸作用E.静压作用 8.减压器可使氧气筒内的压力降至 A.0.1-0.2MPa B.0.2-0.3MPa C.0.3-0.4MPa D.0.4-0.5M Pa E.0.5-0.6MPa(二)A2型题 9.患者吴某,女,27岁。肺炎球菌肺炎持续髙热数天,给予冰袋降温,其原理是A.传导B辐射C.对流D.抑制下丘脑E.蒸发 10.患者李某,男,35岁,持续高热。在对患者的护理措

施中不妥的是A.密切况察病情变化B.测体温每天二次C.冰袋冷敷头部D.口腔护理E.鼓励多饮水 11.患齐姚某,男,28岁,持续高热数天,每日体温最高40.3℃,最低39.0℃,此热型符合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不规则热E.异常热 12.患者汪某,男,34岁。8am体温骤升至39.2℃,持续6h后降至36.9℃,2天后体温又升至39℃,此热型可能为 A.稽留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不规则热 E.回归热13.患儿兵兵,需测量直肠温度时,护士应将肛表插人肛门 A.1-2cm B.2-3cm C.3-4cm D.4-5cm E.5-6cm14.患者林某,女,50岁。诊断为“菌痢”。护士测量体温时得知其5min前饮过开水,为此应A.嘱其用冷开水漱口后再测量B.参照上次测量值记录C.改测直肠温度D.暂停测

钢结构 复习题

钢结构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钢结构计算的两种极限状态是和。 2.提高钢梁整体稳定性的有效途径是和。 3.高强度螺栓预拉力设计值与和有关。 4.钢材的破坏形式有和。 5.焊接组合工字梁,翼缘的局部稳定常采用的方法来保证,而腹板的局部稳定则常采用的方法来解决。 6.高强度螺栓预拉力设计值与和有关。 7角焊缝的计算长度不得小于,也不得小于;侧面角焊缝承受静载时,其计算长度不宜大于。 8.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φ与、和有关。 9.钢结构的连接方法有、和。 10.影响钢材疲劳的主要因素有、和。 11.从形状看,纯弯曲的弯矩图为,均布荷载的弯矩图为,跨中央一个集中荷载的弯矩图为。 12.轴心压杆可能的屈曲形式有、和。 13.钢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 14.按焊缝和截面形式不同,直角焊缝可分为、、和 等。 15.对于轴心受力构件,型钢截面可分为和;组合截面可分为和。 16.影响钢梁整体稳定的主要因素有、、、 和。 二、问答题: 1.高强度螺栓的8.8级和10.9级代表什么含义? 2.焊缝可能存在哪些缺陷? 3.简述钢梁在最大刚度平面内受荷载作用而丧失整体稳定的现象及影响钢梁整体稳定的主要因素。

4.建筑钢材有哪些主要机械性能指标?分别由什么试验确定? 5.什么是钢材的疲劳? 6.选用钢材通常应考虑哪些因素? 7.考虑实际轴心压杆的临界力时应考虑哪些初始缺陷的影响? 8.焊缝的质量级别有几级?各有哪些具体检验要求? 9.普通螺栓连接和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在抗剪连接中,它们的传力方式和破坏形式有何不同? 10.在计算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时,对虚轴为什么要采用换算长细比? 11.轴心压杆有哪些屈曲形式? 12.压弯构件的局部稳定计算与轴心受压构件有何不同? 13.在抗剪连接中,普通螺栓连接和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的传力方式和破坏形式有何不同? 14.钢结构有哪些连接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15.对接焊缝的构造有哪些要求? 16.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残余变形是如何产生的?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残余变形对结构性能有何影响?减少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残余变形的方法有哪些? 17.什么叫钢梁丧失整体稳定?影响钢梁整体稳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提高钢梁整体稳定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三、计算题: 1.一简支梁跨长为5.5m,在梁上翼缘承受均布静力荷载作用,恒载标准值为10.2kN/m(不包括梁自重),活载标准值为25kN/m,假定梁的受压翼缘有可靠侧向支撑。梁的截面选用I36a 轧制型钢,其几何性质为:Wx=875cm3,tw=10mm,I / S=30.7cm,自重为59.9kg/m,截面塑性发展系数 x=1.05。钢材为Q235,抗弯强度设计值为215N/mm2,抗剪强度设计值为125 N/mm2。试对此梁进行强度验算并指明计算位置。(恒载分项系数G=1.2,活载分项系数Q=1.4) 2.已知一两端铰支轴心受压缀板式格构柱,长10.0m,截面由2I32a组成,两肢件之间的距离300cm,如图所示,尺寸单位mm。试求该柱最大长细比。 注:一个I32a的截面面积A = 67cm2,惯性矩Iy =11080cm4,Ix1 = 460cm4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1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1

四名词解释: 1.原语:它是由若干条机器指令所构成,用以完成特定功能的一段程序,为保证其操作的正确性,它应当是原子操作,即原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 2.设备独立性:指用户设备独立于所使用的具体物理设备。即在用户程序中要执行I/O操作时,只需用逻辑设备名提出I/O请求,而不必局限于某特定的物理设备。 3.文件的逻辑结构:又称为文件逻辑组织,是指从用户观点看到的文件组织形式。它可分为两类:记录式文件结构,由若干相关的记录构成;流式文件结构,由字符流构成。 4.树形结构目录:利用树形结构的形式,描述各目录之间的关系。上级目录与相邻下级目录的关系是1对n。树形结构目录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和系统的要求。 5.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的集合。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I/O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 6.位示图:它是利用一个向量来描述自由块使用情况的一张表。表中的每个元素表示一个盘块的使用情况,0表示该块为空闲块,1表示已分配。 7.置换策略:虚拟式存储管理中的一种策略。用于确定应选择内存中的哪一页(段) 换出到磁盘对换区,以便腾出内存。通常采用的置换算法都是基于把那些在最近的将来,最少可能被访问的页(段)从内存换出到盘上。 8.用户接口: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和编程人员的界面和接口。包括程序接口、命令行方式和图形用户界面。 9.死锁:指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二造成的一种僵局,若无外力的作用,这些进程将永远不能再向前推进。 10.文件系统:OS中负责管理和存取文件信息的软件机构。负责文件的建立,撤消,存入,续写,修 改和复制,还负责完成对文件的按名存取和进行存取控制。 11.进程: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的基本 单位。 12.wait(s)原语 wait(s) :Begin Lock out interrupts; s = s – 1; If s < 0 then Begin Status(q) = blocked; Insert(WL, q); Unlock interrupts; Scheduler;

土力学地基基础章节计算题及答案

章节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 1 有一块体积为60 cm 3的原状土样,重 N, 烘干后 N 。 已只土粒比重(相对密度)s G =。求土的天然重度、天然含水量w 、干重度d 、饱和重度 sat 、浮 重度 ’、孔隙比e 及饱和度S r 解:分析:由W 和V 可算得,由W s 和V 可算得d ,加上G s ,共已知3个指 标,故题目可解。 36 3kN/m 5.1710601005.1=??==--V W γ 3 6 3s d kN/m 2.1410601085.0=??==--V W γ 3w s w s kN/m 7.261067.2=?===∴γγγγs s G G %5.2385 .085 .005.1s w =-== W W w 884.015 .17) 235.01(7.261)1(s =-+=-+= γγw e (1-12) %71884 .06 .2235.0s =?=?= e G w S r (1-14) 注意:1.使用国际单位制; 2. w 为已知条件, w =10kN/m 3; 3.注意求解顺序,条件具备这先做; 4.注意各的取值范围。 2 某工地在填土施工中所用土料的含水量为5%,为便于夯实需在土料中加水,

使其含水量增至15%,试问每1000 kg 质量的土料应加多少水 解:分析:加水前后M s 不变。于是: 加水前: 1000%5s s =?+M M (1) 加水后: w s s 1000%15M M M ?+=?+ (2) 由(1)得:kg 952s =M ,代入(2)得: kg 2.95w =?M 注意:土料中包含了水和土颗粒,共为1000kg ,另外,s w M M w = 。 3 用某种土筑堤,土的含水量w =15%,土粒比重G s =。分层夯实,每层先填0.5m ,其重度等=16kN/ m 3,夯实达到饱和度r S =85%后再填下一层,如夯实时水没有流失,求每层夯实后的厚度。 解:分析:压实前后W s 、V s 、w 不变,如设每层填土的土颗粒所占的高度为h s ,则压实前后h s 不变,于是有: 2 211s 11e h e h h +=+= (1) 由题给关系,求出: 919.0116 ) 15.01(1067.21)1(s 1=-+??=-+= γγw e 471.085 .015.067.2s 2=?== r S w G e 代入(1)式,得: m 383.05.0919 .01471 .011)1(1122=?++=++= e h e h

钢结构计算题解答

Q235 用。由于翼缘处的剪应力很小,假定剪力全部由腹板的竖向焊缝均匀承受,而弯矩由整个T 形焊缝截面承受。分别计算a 点与b 点的弯矩应力、腹板焊缝的剪应力及b 点的折算应力,按照各自应满足的强度条件,可以得到相应情况下焊缝能承受的力F i ,最后,取其最小的F 值即为所求。 1.确定对接焊缝计算截面的几何特性 (1)确定中和轴的位置 ()()()()80 10 102401020160)10115(1010240510201601≈?-+?-+??-+??-= y mm 160802402=-=y mm (2)焊缝计算截面的几何特性 ()6232 31068.22)160115(230101014012 151602301014023010121mm I x ?=-??+??++-??+??= 腹板焊缝计算截面的面积: 230010230=?=w A mm 2 2.确定焊缝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设计值F 。 将力F 向焊缝截面形心简化得: F Fe M 160==(KN·mm) F V =(KN )

查表得:215=w c f N/mm 2,185=w t f N/mm 2,125=w v f N/mm 2 点a 的拉应力M a σ,且要求M a σ≤w t f 18552.010 226880101604 31===???==w t x M a f F F I My σ N/mm 2 解得:278≈F KN 点b 的压应力M b σ,且要求M b σ≤w c f 215129.110 2268160101604 32===???==w c x M b f F F I My σ N/mm 2 解得:5.190≈F KN 由F V =产生的剪应力V τ,且要求V τ≤w V f 125435.010 23102 3===??=w V V f F F τ N/mm 2 解得:7.290≈F KN 点b 的折算应力,且要求起步大于1.1w t f () ()()w t V M b f F F 1.1435.03129.132 22 2=?+= +τσ 解得:168≈F KN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重点

名词解释 1)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从而导致其 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称蛋白质变性。 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从N-端至C-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及其连接方式 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3)核苷酸:核苷或脱氧核苷中的戊糖的羟基与磷酸脱水后形成磷脂键,构成核苷酸或脱氧 核苷酸。 4)DNA的一级结构:指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从5’-末端到3’-末端的排列顺序。 5)维生素:一类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必需营养素,是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甚 少,必须有食物供给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6)全酶:结合酶由蛋白质部分组成,前者称为酶蛋白,后者称为辅助因子,酶蛋白和辅助 因子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 7)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的必需基团在其一级结构上可能相差甚远,但肽链经过盘绕、 折叠形成空间结构,这些基团可彼此靠近,形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分子特异结合并催化底物转换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8)竞争性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剂(Ι)与酶的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分子竞争酶的活 性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这种抑制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9)生物氧化:有机化合物在体内进行一系列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 程称为生物氧化。 10)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下氢,经线粒体氧化呼吸链电子传递释放能量,偶联驱动ADT磷 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11)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 (或高能硫酯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或GDP)磷酸化生成ATP(或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只产生少量ATP。 12)呼吸链:物质代谢过程中脱下成对氢原子(2H)通过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 步传递,最终与氢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这个过程在细胞线粒体进行,与细胞呼吸有关,故将此传递链称为呼吸链。 13)无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乳酸的过程,又称糖酵解。 14)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O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15)糖异生: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叫糖异生作用。 16)三羧酸循环:线在粒体中,乙酰CoA首先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然后经过一系列 的代谢反应,乙酰基被氧化分解,而草酰乙酸再生的循环反应过程。这一循环反应过程又称为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 17)酮体:脂肪酸在肝细胞中β-氧化生成的乙酰CoA大部分缩合生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 和酮体,这三种物质统称为酮体。 18)必需脂肪酸:为人体生长所必需但有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事物中摄取的脂肪酸。在脂 肪中有三种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19)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是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α碳原子和 β碳原子之间断裂,β碳原子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CoA 和比原来少2 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20)血桨脂蛋白:指哺乳动物血浆(尤其是人)中的脂-蛋白质复合物。血浆脂蛋白可以把脂 类(三酰甘油、磷脂、胆固醇)从一个器官运输到另一个器官。 21)必需氨基酸:人体内有8种氨基酸不能合成,这些体内需要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有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八章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习题 一、填空题 1.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应采用转换器。将数字转换成为模拟信号应采用转换器 2.A/D转换过程有、、、四个步骤。取样频率至少应是模拟信号最高频率的倍。 3.A/D转换中量化的方式有及两种,如量化单位为△,则量化误差分别为和。 4.A/D转换器的分辨率为,与转换的有关,愈多,精度愈。5.设满量程输入为1V,转换位数为10位,则A/D转换器最小可分辨的电压为,分辨率为。 6.和T型电阻D/A转换器相比,倒T型电阻D/A转换器的优点是。7.如果将一个最大幅值为5.1V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要求模拟信号每变化20mV能使数字信号最低位(LSB)发生变化,那么应选用位的转换器。 8.在并行比较型A/D转换器,为了得到4位数字,要用个精度电阻及个比较器。 二.分析题 1.在6位倒T型电阻网络D/A转换器中,若V REF =8V,R=10kΩ,试计算: (1)实际输出电流I REF、输出电压u O的范围。 (2)输入二进制码为100111时,求输出电压u O; (3)若输出电压为-2.625V,相应的输入数字信号是什么? 2.在双积分型A/D转换器中,其时钟频率为500kH Z,分辨率为10位,问: (1)当输入模拟电压u I=5V,参考电压V REF=10V,输出二进制代码是多少? (2)第一次积分时间为多少?第二次积分时间为多少? (3)转换所需时间与输入模拟电压的大小是否有关? 第八章习题答案 一、

1、 模数, 数模 2、 采样、 保持、 量化、 编码 3、 只舍不入, 有舍有入, △, (1/2)△ 4、△V/(2n -1), 位数, 位数, 高 5、1/(210-1), 1/1023 6、速度更快 7、 8 8、 16, 15 二、 1、 (1)I REF =V REF / R = 8V/10k Ω= 0.8mA 当输入二进制码为000000时,u O = u Omin =0V 当输入二进制码为111111时,u O = u Omax =i 160i 6REF 22∑×=i d V =6REF 2V (26-1)= -648×63=-7.875V 所以输出电压u O 的范围为 0V ~ -7.875V 。 (2)当输入二进制码为10011时, u O =6REF 2V (25+22+21+20 ) = -64 8×(32+7)= -4.875V (3)若输出电压为-2.625V ,则由 u O = i 160i 6REF 22∑×=i d V = -2.625V i 160i 2∑ ×=i d = -2.625×26/8=21, 又21=(16+4+1)=24+22+20 所以相应的输入数字信号是:010101。 2、(1)因为 I REF n 2u V N =,所以输出二进制代码N =510210?=512=29=(1000000000) 2 (2)第一次积分时间T 1=2n T CP = 500KHz 2f 210CP n == 0.248 ms 第二次积分时间I REF CP n 22u V T T ==V 10V 5500KHz 210?= 0.124 ms

钢结构计算题集

钢结构设计原理计算题 第3章 连接 1、试计算题1图所示角焊缝连接的焊脚尺寸。已知:连接承受静力荷载设计值300P kN =, 240N kN =,钢材为Q235BF ,焊条为E43型,2160w f f N mm =,设计算焊缝长度为实际焊缝长度减去10mm 。 2、计算如2题图所示角焊缝连接能承受的最大静力设计荷载P 。已知:钢材为Q235BF ,焊条为E43型,2/160mm N f w f =,考虑到起灭弧缺陷,每条角焊缝计算长度取为mm 290。 2 解:120P 53M ,P 53V ,P 54N ?=== p 33.0290 67.0210p 54A N 3e N =????==σ p 25.0290 67.0210p 53A N 3e N =????==τ p 61.029067.06 1210120p 53W M 23f M =??????==σ 题2图 题1图 1

2w f 222V 2M N mm /N 160f )P 25.0()22 .1P 61.0P 33.0()()22.1(=≤++=τ+σ+σ kN 5.197P ≤ 3、图示角焊缝连接,承受外力kN N 500=的静载,mm h f 8=,2160mm N f w f =,没有采用引弧板,验算该连接的承载力。 3 解:400,300x y N kN N kN == 23 65.90) 82410(87.0210400mm N l h N w e x f =?-????==∑σ 23 98.67)82410(87.0210300mm N l h N w e y f =?-????==∑τ w f f f f f mm N ≤=+=+222227.10098.67)22 .165.90()(τβσ 4、计算图示角焊缝连接中的f h 。已知承受动荷载,钢材为Q235-BF ,焊条为E43型,2 160mm N f w f =,偏离焊缝形心的两个力kN F 1801=,kN F 2402=,图中尺寸单位:mm ,有引弧板。 4解:将外力1F ,2F 移向焊缝形心O ,得: kN F N 1801==;kN F V 2402== kN F F M 0902401201809012021=?-?=?-?= 题3图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世界近代史》课程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教皇子午线:1494 年经教皇仲裁,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世界上划分势力范围的分界线。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西、葡两国为争夺殖民地、市场和掠夺财富,长期进行战争。为缓和两国日益尖锐的矛盾,由教皇亚历山大六世(1492~1503在位)出面调解,于1494年6月7日两画了一条线,线西归西班牙,东归葡萄牙,此即所谓“教皇子午线”。 这条由教皇作保规定的西、葡两国势力范围的分界线,开创近代殖民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先河。(参课本P19) 2.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表现在文学、艺术、教育、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思想内容,通常被称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的社会思潮,他的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救出来。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神性,提倡人性;反对封建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反对教会蒙昧主义,提倡发展文化教育;反对封建割据和外族入侵,主张中央集权和民族独立。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界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3.薄伽丘: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一译卜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 代表作《十日谈》批判宗教守旧思想,揭露教会的虚伪和腐化,提倡个性解放,歌颂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创作了西欧

文学史上第一部心理小说《菲亚美达》;其与但丁、彼特拉克合称“文学三杰”。 4.因信称义:是德国神学家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核心。 他认为,基督徒之所以是自由的,是因为他们“因信称义”,不再受善功律的支配,他们通过自己的信仰而与基督建立了新的个人关系。信徒不必依靠教会极其繁琐的宗教礼仪,只凭对上帝对的虔诚信仰就可以得到灵魂的拯救。内容有:1.圣经乃唯一的、最高的成就。2.平信徒皆为祭司3.僧俗平等,恪守天职。 这一宗教伦理是对天主教会所宣扬的“行为称义”的否定,所蕴含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宗教情感的个人主义与文艺复兴中具有理性的个人主义结合在一起,成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 5.预定论: 由宗教改革家加尔文(1509——1564)提出,也成为加尔文派的奠基。 预定论认为神的旨意是绝对的,也是无条件的,一切有限的受造物联合起来也不能影响神的旨意,这旨意完全是神在永恒里安排的。神是万物的主宰,伟大而有能力,安排大自然的运行,支配人类的历史,任何细节都在他的掌管之下。其内容为将人分为“选民”和“弃民”。 预定论提出了解放人的思想,鼓励人们在世俗生活中去发财致富。 6.开明专制:18世纪下半叶欧洲一些国家封建专制君主执行的一种政策,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和阶级矛盾尖锐化而进行的具有明显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 当时,欧洲大陆诸国的封建制度日趋衰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有所发展。各国封建君主为了巩固其专制统治,接过了法国启蒙学者要求改革的旗帜,宣称要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把自己装扮成“开明”的君主,高喊“开明”的口号,进行种种改革,如改革教会,兴办教育事业,编纂法典等 “开明专制”的时代是从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登基时开始的。他自称“国家的第一

材料科学基础(武汉理工大学,张联盟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

第八章答案 8-1若由MgO和Al2O3球形颗粒之间的反应生成MgAl2O4是通过产物层的扩散进行的,(1)画出其反应的几何图形,并推导出反应初期的速度方程。(2)若1300℃时D Al3+>D Mg2+,O2-基本不动,那么哪一种离子的扩散控制着MgAl 2O4的生成?为什么? 解:(1)假设: a)反应物是半径为R0的等径球粒B,x为产物层厚度。 b)反应物A是扩散相,即A总是包围着B的颗粒,且A,B同产物C是完全接触的,反应自球表面向中心进行。 c)A在产物层中的浓度梯度是线性的,且扩散截面积一定。 反应的几何图形如图8-1所示: 根据转化率G的定义,得 将(1)式代入抛物线方程中,得反应初期的速度方程为:

(2 )整个反应过程中速度最慢的一步控制产物生成。D小的控制产物生成,即D Mg2+ 小, Mg2+ 扩散慢,整个反应由Mg2+的扩散慢,整个反应由Mg2+的扩散控制。 8-2镍(Ni)在0.1atm的氧气中氧化,测得其质量增量(μg/cm2)如下表: 温度时间 温度 时间 1(h)2(h)3(h)4(h)1(h)2(h)3(h)4(h) 550℃600℃9 17 13 23 15 29 20 36 650℃ 700℃ 29 56 41 75 50 88 65 106 (1)导出合适的反应速度方程;(2)计算其活化能。 解:(1)将重量增量平方对时间t作图,如图8-2所示。由图可知,重量增量平方与时间呈抛物线关系,即符合抛物线速度方程式。又由转化率的定义,得 将式(1)代入抛物线速度方程式中,得反应速度方程为: 图8-2重量增量平方与时间关系图 (2)取各温度下反应1h时进行数据处理拟合,如图8-3所示,

钢结构计算题

1试验算焊接工字形截面柱(翼缘为焰切边),轴心压力设计值为N =4500KN ,柱的计算长度 m l l 0.6oy ox ==,Q235钢材,截面无削弱。(14分) 已知 y f t b 235 )1.010(1λ+≤ y f t h 235 )5.025(0λω+≤ b 类截面 450×12 500×20

2.计算图示两侧焊连接的焊缝长度。已知N=900kN(静力荷载设计值),手工焊,焊条E43型,

3. 两钢板截面—18×400,两面用盖板连接,钢材Q235,承受轴心力设计值N=1181kN,采用M22普通C级螺栓连接,d0=23.5mm,按下图连接。试验算节点是否安全。(14分)

4. 如图所示焊接连接,采用三面围焊,承受的轴心拉力设计值。钢材为Q235B ,焊条为E43型,,试验算此连接焊缝是否满足要求。已知 (14分) KN N 1000=2 160mm N f w f =

5. 一两端铰接的拉弯杆。截面为I45a 轧制工字钢,材料用Q235钢,截面无削弱,静态荷载。试确 定作用于杆的最大轴心拉力的设计值。已知I45a 的截面特征和质量为: 2 mm 10240=A , mm 4.177=x i , 4 6mm 1043.1?=x W ,x γ=1.05。(14分)

6. 钢材Q235B 注: 7、验算图示采用10.9级 M20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承载力。已知,构件接触面喷砂处理,钢材Q235-BF ,构件接触面抗滑移系数μ=0.45,一个螺栓的预拉力设计值P =155 kN 。(13分) f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