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热容知识讲解

比热容知识讲解
比热容知识讲解

石灰比热容0.248kJ/(kg·℃) (注:100℃)。石灰石平均比热容为0.59kJ/(kg?℃)

2.石灰石物理性质

石灰石的物理特性包括可磨性、堆积密度、吸水率等。一般其密度为(1.9~2.8)x103kg/m3,平均比热容为0.59kJ/(kg?℃)。CaCO3在50℃时溶解度为0.038kg/m3,吸水率为O.6%~16.6%。

请问fyl800,是在哪里查到的这个数据?

我也查了很多国内的工艺设计手册,但都没有查到“锅炉炉渣”的比热数据。

网上找到一篇美国文献,可以参考一下。

在计算时,我一般取0.25 Kcal/(Kg.C)。

比热容知识讲解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比热一般不同。

2、比热容只与物质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变化和吸热放热的多少均无关。同种物质(状态相同)的比热容就相同。

3、,这个公式是比热容的计算式,但不决定式。也就是说可用这个公式来计算比热容的大小,但比热容C的大小与Q、m、△t无关。

4、它反映了不同物质的吸热(或放热)本领的强弱。比热大,吸热(或放热)本领强。

5、Q吸=Cm△t=Cm(t初—t末)

6、Q放=Cm△t=Cm(t末—t初)

7、绝热:Q吸=Q放(热平衡方程)

水的比热容是水泥或骨料比热容的5倍。

部分物质的比热容kJ/(kg·℃)

有一堆潮湿的砂子,测得其比热容是1.2X10^3J/kg°C,已知干砂子的比热容是0.9X10^3J/kg°C,则这堆砂子的含水的百分比是多少?(水的比热容是

4.2X10^3J/kg°C)

解:

先取 1kg 湿沙子

设含有m kg水,干沙子为(1-m)kg

当湿沙子温度升高1°C时

Q吸=1.2X10^3J

又Q吸=Q干沙吸+Q水吸

所以1.2×10^3J=0.9×10^3J/kg℃×(1-m)kg×1℃

+4.2X10^3J/kg°C×mkg×1℃

3.3m=0.3

解得m=1/11kg

则这堆砂子的含水的百分比是

(1/11)/1× 100%=9.1%

水泥的主要成分有:碳酸钙(caco3)二氧化矽(sio2)三氧化二铝(al2o3)三氧化二铁(fe2o3)依照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标准规格所调制,必须谨慎监控原料配制过程。特殊水泥有:飞灰水泥、卜兰特水泥、火山灰水泥、矽灰水泥、输气水泥、高铝水泥、膨胀水泥、高炉水泥、苦土水泥、油井水泥…等。其中高炉水泥依需求不同添加如「减水剂、缓凝剂及早强剂」

水泥生料由石灰石、粘土和钢渣(铁粉)组成。石灰石的主要成份是氧化钙( CaO )和氧化镁( MgO ),粘土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SiO2 )和三氧化二铝( Al2O3 ),钢渣的主要成份是三氧化二铁( Fe2O3 )。

水泥熟料的成份:

主要化学成分是氧化钙、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等,它的主要矿物成份是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和铁铝酸四钙等。

由热力学数据表中查得下列数据:

△H(CaO)=-635.5kJ/mol

△H(Ca(OH)2)=-986.6kJ/mol

△H(H2O)=-187.6kJ/mol

反应物标准生成热的总和:△Hf1=-635.5-187.6=-823.1kJ/mol 生成物标准生成热的总和:△Hf2=-986.6kJ/mol

由盖斯定律知:△Hf1+△H=△Hf2

所以△H=△Hf2-△Hf1=-986.6+823.1=-163.5kJ/mol

所以 CaO(s)+H2O(l)=Ca(OH)2(s)△H=-163.5kJ/mol

常见金属的比热容:

银0.24

铝0.88

铁、钢0.46

铜0.39

汞0.14

铅0.13

锌0.39

常用材料导热系数

实木(红松热流垂直木纹)导热系数:0.11 压实刨花板导热系数:0.12

普通粘土砖导热系数:0.81

水泥沙浆导热系数:0.9

瓷砖导热系数:1.99

德合家11.4毫米强化地板导热系数:0.236

导热系数的单位为W/M.K,W是热量;M是材质厚度;K 是温度;当导热系数为0.02时,被认定为是绝热体

粉煤灰类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表示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性能的主要指标是导热系数,对其进行测试需要专用的设备技术,目前国内许多试验室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材料导热系数与其容重有关:容重越大,导热系数越高;容重越小.导热系数越低。笔者收集了《粉煤灰综合利用》等书刊发表的几种粉煤灰类轻质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测试结果(表1),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一元回归,建立起该类材料导热系数的推算公式:λ=e ̄(-6.6763)V ̄(0.7155)式中:λ为干燥状况下,材料的导热系数(千卡/米·时·度),V为材料的干容重(kg/m ̄3)。该...

(毕节专版)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第3节比热容(第2课时热量的计算)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热量的计算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知识回顾: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容与它的__质量__、__体积__、__温度高低__、__吸放热多少__无关;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不同。 2.水的比热容是__4.2×103__J/(kg·℃)__;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质量为1__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__℃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__J__。 自研互学生成新知 知识板块一物体的吸放热公式 自主阅读教材P14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试计算下列物体吸收的热量。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3 J/(kg·℃)。 1.质量为1 kg的铝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解:0.88×103 J。 2.质量为2 kg的铝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解:1.76×103 J。 3.质量为m kg的铝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解:0.88m×103 J。 4.质量为m kg的铝温度升高2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解:1.76m×103 J。 5.质量为m kg的铝温度从30 ℃升高到100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解:m×(100 ℃-30 ℃)×0.88×103 J。 6.质量为m kg的铝温度从t0升高到t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解:m×(t-t0)×0.88×103 J。 总结:如果用Q表示物体吸收的热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代表物体的质量,t0和t分别是加热前后物体的温度,通过以上计算,可以总结出一个计算热量的公式:Q吸=__cm(t-t0)__,如果要计算物体降温时放出的热量,那么公式又应是Q放=__cm(t0-t)__。如果用Δ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则吸放热公式可以表示为Q=__cmΔt__。 知识板块二吸、放热公式的应用 7.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 kg,温度为20 ℃的水吸收了3.78×105 J的热量后,其温度为( C ) A.80 ℃B.90 ℃C.100 ℃D.110 ℃ 8.一定质量的水吸收了8.4×105 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了20 ℃,则水的质量为多少?[c水=4.2×103 J/(kg·℃)] 解:由Q吸=cmΔt得m= Q吸 c·Δt = 8.4×105 J 4.2×103 J/(kg·℃)×20 ℃ =10 kg。 9.从车床上刚刚加工下来的铝件温度很高,这是因为__做功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使铝件内能增加了。已知某铝件加工之前的温度是25 ℃,加工之后的温度是100 ℃,如果要让加工后质量为2 kg的铝件[c铝=0.88×103 J/(kg·℃)]温度冷却到加工前的温度,则该铝件需要放出__1.32×105__ J的热量。

初中物理比热容实验例题及知识点总结

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实验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酒精灯)、玻璃杯、温度计;铁架台、天平、停表。 天平:称量等质量的液体 停表:记录加热时间 实验方法: 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物质的吸热与哪些因素有关: 1.(控制变量法) 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升高的温度和物质种类都有关系,因此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而其他量保持不变,这样可使被研究的问题简单化。 1)相同质量的水和油,相同初温,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温度的多少。 2)相同质量的水和油,相同初温,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2.(转换法) 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不容易直接测量,由于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所以可以转换为测加热时间的长短.通过测量加热时问的长短来求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实验中,用相同加热器加热的时间来间接反映吸收的热量。 实验现象:油的温度升得快; 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吸收相等的热量,油的温度升高得快。 若要使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即给________加热的时间要长些。(答案,水)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 归纳总结: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不相等。实验反映了不同物质的吸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1、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2)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从开始加热到42℃,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甲Q乙。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3节 比热容教案

要烧开温度相同的一壶水和半壶水时,一壶水加热的时间更长,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若都是一壶水,原来温度低的那一壶水加热时间更长,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 结论:对于同一种物质,质量越大,温度升得越高,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 加热时间的长短可以代表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那么,将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 [新课教学] 一、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实验 用水和沙子作为研究对象,装置如图所示,在两个金属盒内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用酒精灯加热,用温度计测量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 器材:相同规格的酒精灯(或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铁架台、石棉网、金属盒、温度计、水、沙子。 应考虑的问题:①、如何得到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使用天平来称量;②、如何比较水和沙子升高的温度哪个多些?——用温度计去测量;③、怎样确定水和沙子是否吸收了相同的热量?——比较加热时间。 2、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①、实验步骤:用温度计记录加热前水和沙子的初温t1;用酒精灯加热一段相同的时间后,记录水和沙子的末温t2。 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3、分析与论证 沙子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高较快,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要使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相应的应该怎样操作? 结论: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相同; 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二、比热容 在上面的探究实验中,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怎样来表示各种物质的这种物质上的不同呢?-----在物理学中就用比热容来表示。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c =Q吸/m(t – t0)=Q吸/m△t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 2、单位:焦/(千克·摄氏度)-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kg·℃)。 3、比热容单位的物理意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焦。 4、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也不相同。物质的比热容可以由质量、温度变化量、吸热放热的多少共同度量,但比热容不随物质的质量、吸热放热的多少以及温度变化量的变化而变化,即与质量、吸热放热的多少、温度变化量无关。但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即物质的种类不同、状态不同,则比热容不同。 5 特点:①、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但也有可能相同;②、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③、一般情况下,液态物质的比热容比固态物质的比热容稍大;④、水的比热容较大。 6、记住水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它表示了质量为1千克的水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焦。水的比热容较大,即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 水的比热较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经常利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利用水来作冷却剂或取暖剂。前者是让水吸收带走更多的热量;后者是让水放出更多的热量。 ②、一天之中,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没有内陆地区的气温变化明显,也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③、在农业上,人们往往会在傍晚往秧田里灌水,早晨将秧田里的水放掉,保护秧苗。也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比热容(基础) 知识讲解

比热容(基础) 撰稿:肖锋审稿:雒文丽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物理意义; 2、记住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 3、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活中的现象,并能设计实验、解决简单的问题; 4、会设计并进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实验; 5、能够利用吸热、放热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要点梳理】 要点一、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提出问题: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以水为例:水吸热的多少,与水的质量,水的温度升高有关,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相同吸热是否相同呢? 总结:物体吸热多少与物质的____________,物体的________,物体的__________有关。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温馨提示: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取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看吸热是否相同。(以加热时间的多少来看吸热的多少)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 的;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 的。 6、评估、交流与合作 7、分析误差的原因 要点二、比热容(高清课堂《比热容、热量的计算》一、比热容)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乘积之比,叫做物质的比热容。符号c ,单位为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 要点诠释: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 (1)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与其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改变无关。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冰、水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2、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主要表现: (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我们用水作为冷却剂和取暖用。 (2)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而自身的温度却改变不多,这一点有利于调节气候。夏天,太阳晒到海面上,海水的温度升高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人们住在海边并不觉得特别热;冬天,气温低了,海水由于温度降低而放出大量的热,使沿海气温降得不是太低,所以住在海边的人又不觉得特别冷。 要点三、热量的计算(高清课堂《比热容、热量的计算》二、热量的计算) 1、吸热公式:Q 吸=cm(t-t 0) 式中Q 吸表示物体吸收的热量,c 表示物质的比热容,m 表示物体的质量,t 0表示物体

换热器计算公式与比热容概要

换热器计算公式与比热容 5 术语和定义 5.1 热侧 废气通道,又称气侧。 5.2 冷侧 冷却液通道,又称水侧。 5.3 气阻 气侧压力降,又称气侧压差。 5.4 水阻 水侧压力降,又称水侧压差。 5.5 换热面积A h 热侧总表面积,单位m2。 5.6 热侧通道面积S h 热侧总横截面积,单位m2。 5.7 放热量Q h 热侧空气放热量,指EGR冷却器稳定工作状态下,热侧空气所放出的热量,单位为kW。其计算公式如下: Q h=G h×Cp h(t hi-t ho)/1000………………………………………………(5-1)式中: G h——空气质量流量,kg/s; Cp h——增压空气比热,kJ/kg℃; t hi——热侧空气进口温度,℃;

t ho——热侧空气出口温度,℃。 5.8 吸热量Q w 冷侧冷却液吸热量,单位kW。其计算公式如下: Q w=G w×Cp w×(t wo-t wi)/1000 ………………………………………(5-2) 式中: G w——水质量流量,kg/s; Cp w——水比热,kJ/kg℃; t wi——冷却水进口温度,℃; t wo——冷却水出口温度,℃。 5.9 热平衡误差δ 计算公式: δ=[( Q h - Q w)÷Q h]×100 % …………………………………………(5-3a) 或 δ=[( Q w - Q h)÷Q w]×100% ………………………………………(5-3b) 式中: δ——热平衡误差,%; 当热平衡误差δ大于±5%,试验参数应重新测量,直到δ不大于±5%。 5.10 散热能力Q 指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空气通过EGR冷却器散发掉的理论散热量,单位为Kw(或W),其计算公式如下: Q=K×A h×△t m ………………………………………………………(5-4) 式中:

初中物理提高与自招比热容与热平衡方程

初中物理自招与提高-------比热容与热平衡方程 一.基本概念 1、热传递 (1)热传递是能量从 的物体传到 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 部分传到 部分的一种现象。 (2)热传递的条件: 。(3)热传递的实质: 。 (4)热传递的三种方式:①热传导②热对流 ③热辐射 2、热量 (1)热量是为了衡量在热传递过程中 的多少而引入的。通常用Q 来表示,它的国际单位是 。一根火柴棒完全燃烧大约可以放出 的热量。 注意:热量对应于热传递过程,我们只能说物体吸收或者放出多少热量,不能说“物体具有多少热量”! (2)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 热量,温度 ,低温物体 热量,温度 。 3. 比热容 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阅读下列内容,请回答问题。 (1)1Kg 的水,温度升高1C ?,要吸收 的热量,温度升高2C ?,要吸收 的热量。 1Kg 的酒精,温度升高1C ?,要吸收 的热量,温度升高2C ?,要吸收 的热量。 结论1::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吸收热量与升高温度成 比。 (2)1Kg 的水,温度升高2C ?,吸收的热量是 ; 2Kg 的水,温度升高2C ?,吸收的热量是 1Kg 的酒精,温度升高2C ?,吸收的热量是 ; 2Kg 的酒精,温度升高2C ?,吸收的热量是 结论2:质量不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与 成正比。 (3)1Kg 的水,温度升高1C ?,要吸收 的热量,1Kg 的酒精,温度升高1C ?,要吸收 的热量,可见,它们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但由于 不同,吸收热量也不同 结论3:不同种物质,即使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吸收热量也往往不同。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3节《比热容》同步练习

第3节比热容 基础导练 1、 2013年12月, “玉兔”号月球车成功在月球着陆、如图所示为月球车在月球上的效果图、月球车有提供电力的太阳能帆板与宽大的“大脚”,在阳光的 照射下月球车在月球表面留下了影子,以下说法错误的就是 ( ) A、太阳能帆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探测器的影子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大脚”的面积较大,可以减小探测器对火星表面的压强 D、火星上的昼夜温差大,就是因为火星表面砂石的比热容大 2、如图所示,冷热空气的流动导致了夏季海岸微风的形成、关于海岸微风形成的解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就是( ) A、白天,在炎热的日光下,暖空气从陆地上升起,海洋上来的冷空气补充,形成了向 陆地的海陆风 B、夜间,暖空气从海洋上升起,陆地上的冷空气补充,形成了向海洋的陆海风 C、形成陆海风与海陆风的主要原因就是水的比热容较大 D、形成陆海风与海陆风就是由潮汐涌动方向决定的 3、橘农们从天气预报中得知,晚上将有一场霜冻来临,她们傍晚就开始给橘子树喷水,随着温度的下降,水结成冰,而橘子并没有被冻坏,这就是由于水的缘故、育秧时,为了防止秧苗冻坏,晚上往秧田里灌水,早上排水,这就是利用了水的性质、 能力提升 4、为了比较豆浆与牛奶的吸热能力,小刚在家中进行了如下 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中分别装入质量相 同、初温都就是室温的豆浆与牛奶,两瓶中各装有一支相同的 温度计,然后将两个塑料瓶同时浸入热水中、观察现象发现: 加热相同的时间,豆浆的温度升高较多、 (1)要使牛奶与豆浆升高相同的温度,应对加热的时间长些、这说明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豆浆吸收的热量比牛奶吸收的热量、

比热容面试试讲稿

比热容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课题是《比热容》现在开始试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夏天到了,常去海边的同学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白天沙子热得烫脚,但海水却非常清凉,到了傍晚沙子很快就凉了下来,但海水却仍然是暖暖的。为什么日照相同,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学习一下今天的课程《比热容》。 二、明确目标,学有方向 哪位同学愿意看大屏幕给大家读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呢?这位同学。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会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 很好,请坐。 三、自主学习与点拨 同学们,我们知道相同的日照,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同;那沙子和海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所需的日照时间相同么?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在老师的讲桌上有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支温度计、300g的水和300g的油。我们先将温度计和电加热器放入水和油的烧杯中,同时打开两个烧杯中的电加热器。现在加热器已经开始工作了,我们预备将水和油加热至50℃。大家看,油的升温速度要比水快一些,好,现在油的温度已经到50℃了,而水的温度才到42℃,那么我们继续给水加热,好的,水终于到50℃。假设电加热器放出的热量均被油和水吸收了,那么我们的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这位同学。 (这说明不同物质,在质量相同,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非常好,那么怎样表示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差别呢?在物理学中,我们引入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我们把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c---比热容---J/(kg·℃) 1 J/(kg·℃)的物理意义为,1kg某种物质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1J,也可以表述成,1kg某种物质降低1℃放出的热量为1J。 大家想一下,我手中有一杯水,如果我把水倒掉一半,水的比热容发生变化了么?为什么呢? (老师我知道,好,这位同学。比热容没有发生变化,比热容是反应物质自身的物理量,不随物质的质量、形状、地点、温度高低发生变化。)

2019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之比热容

2019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之比热容 比热容 比热容: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Q,温度升高或降低⊿t,则Q:m⊿t就是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只与物质种类、状态即物态有关,与物质质量、升高或降低温度的多少、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均无关。 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冰和煤油除外),相同状态的同种物质比热容相同,即Q:m⊿t的值是恒定不变的,因此,比热容和密度一样,都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液体的比热容一般比固体大,固体非金属的比热容一般比金属大。 比热容的大小:一是反映了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即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比热容大的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故比热容大的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强;二是反映了物质吸热或放热后温度改变的难易程度,比热容大的

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温度改变较小,故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改变较难。 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的应用: 1.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用水取暖或作冷却剂、散热剂。 2.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一定热量,升高或降低的温度较小调节气候。 沿海地区:白天,海陆风;夜晚,陆海风。 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 初春秧田:早晨多排水,夜晚多灌水。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或者说吸热或放热能力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即比热容c)、质量m、温度的变化量⊿t有关。

不计热量损失,存在热平衡方程:Q吸=Q放。公式适用于在同种状态下吸热或放热的计算。如果物质状态发生了改变,比热容就会发生变化,此时用上述公式就不能计算整个过程吸热或放热的多少。如0。C的水变成0。C的冰,这是凝固放热过程,温度不变,其放热不能用Q=cm⊿t计算,而另有专门的凝固放热计算方法,即一放多吸公式:Q放=Q吸1+Q吸2+Q吸3++Q吸n。如把烧红的铁放入容器里的水中,则有:Q铁放=Q水吸+Q容吸。 比热容典型题型解题方法:图像法;控制变量法;比例法。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三节13.3 比热容

“一对一”学案

教学 实施过 程教 学实施过程 12 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多次实验表明:要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以下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及分析错误的是() A. 水比煤油的比热容大 B. 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C. 实验中可以不使用温度计,让水和煤油都沸腾后再比较加热时间 D. 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 知识点二、比热容 3、关于比热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B.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也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C.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比热也越大,比热与热量有关 D.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它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4、关于比热容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比热容跟它的质量成反比 B。物质的比热容跟它吸收的热量成正比 C。比热容是质量的特性之一,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温度的变化、质量等因素无关 D。物质的比热容跟它的温度变化成反比 知识点三、比热容的应用 5、如图为某一天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截图。图中显示的四个地 方,内陆地区的温差比沿海地区的温差大,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 因是:() A、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比热容大 B.水的内能比泥土、砂石的内能大 C.水的密度比泥土、砂石的密度小 D.水的温度比泥土、砂石的温度低 知识点四、热量的计算 6、用2kg热水对 4.2kg 10℃冷牛奶进行加热,两者的最终温度为30℃.已知牛奶的比热容为2.5×103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假如热水放出热量全部被牛奶吸收.求: (1)牛奶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热水降低的温度是多少?热水的初温是多少? 三)、练习 1、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常见物质比热容查询表及比热容概念名词解释

比热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又称比热容量,简称比热(specific heat),是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即是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的吸收或释放的内能。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热性质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c表示。 混合物的比热容 气体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 一、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调节气候 二、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冷却或取暖 常见物质的比热容混合物的比热容气体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 一、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调节气候 二、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冷却或取暖 编辑本段定义 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单位温度所需的热量。其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开尔文(J /(kg·K) 或J /(kg·℃),J是指焦耳,K是指热力学温标,与摄氏度℃相等),即令1千克的物质的温度上升(或下降)1摄氏度所需的能量。根据此定理,最基本便可得出以下公式: c=△E(Q)/m△T △E为吸收的热量,中学的教科书里为Q;m是物体的质量,△T是吸热(放热)后温度所上升(下降)值,初中的教材里把△T写成△t,其实这是很不规范的(我们生活中常用℃作为温度的单位,很少用K,而且△T=△t,因此中学阶段都用△t,但国际上或者更高等的科学领域,还是使用△T)。 物质的比热容与所进行的过程有关。在工程应用上常用的有定压比热容Cp、定容比热容Cv和饱和状态比 比热容测试仪 热容三种。 定压比热容Cp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定容比热容Cv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容积(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吸收或放出的内能。 饱和状态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某饱和状态时,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编辑本段单位 比热容的单位是复合单位。

初三物理 比热容知识点及相应练习

第二讲比热容 【益思互动】 一、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3、单位:J/(kg·℃) 4、说明: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2)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3)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二、热量的计算 1、计算公式: Q吸=Cm(t-t0), Q放=Cm(t0-t) 2、热平衡方程: 不计热损失Q吸=Q放 【益思精析】 例题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B.物质放热越多,比热容越大 C.物质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D.物质的比热容与质量和温度无关 变式1、质量为5 kg的汽油,用去一半后,剩下的汽油( ) A.密度、比热容、热值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B.密度不变,比热容、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C.密度、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热值不变 D.密度、比热容、热值都不变 例题2、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热器同时给水和煤油分别加热,在此过程中,水和煤油的温度升高一样快,由此可以判定( ) A.水的体积小于煤油的体积B.水的体积大于煤油的体积 C.水的质量大于煤油的质量D.水的质量等于煤油的质量 变式2、冬季供暖的暖气是用水作工作物质将热量传递到千家万户,这是利用了水的

( ) A.密度大B.比热容大C.质量大D.蒸发吸热

例题3、一个质量为250g的钢刀,加热到560℃,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室温为20℃,这把钢刀在冷却过程中放出多少热量?若把这些热量给30℃0.5 kg的水加热,水温可以上升多少摄氏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 c钢=0.46×103J/(kg·℃) 变式3、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为3:1,吸收相同的热量之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2:3,求 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 例题4、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两倍,若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为1: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3,则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A.3:2 B.2:3 C.4:3 D.3:4 变式4、水温从20℃升高到30℃吸取的热量为4.2×104J,水的质量是( ) A.1 kg B.10 kg C.0.1 kg D.100 kg 【益思拓展】 A.夯实基础 1、质量相等的水和干沙子吸收相等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_______,若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_______.说明了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_______的.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性质,物理学中引入了_______这个物理量. 2、_____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_______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是_______,符号是_______.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一桶水倒掉一半剩下的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一大桶酒精和一滴水相比较,它们的比热容_______大. 4、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是Q吸=cm(t-t0),其中,c表示_______,单位是_______,m表示___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t表示_______________,t0表示___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 5、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当冰融化成水后,比热容是_________,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比热容是_________的. 6、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盛在两个相同杯子里的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问:(1)在相同的时间内,哪个温度升高的快些_______________;(2)升高相同的温度,哪个需要的时间长些_______;(3)从这个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物理九上】 13.3 比热容

13.3 比热容 教学目标 a. 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 b. 知道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及其读法 c. 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d. 能用学的比热知识解释一些常见日常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比热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 分析二:比热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法建议 建议一:比热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实验总结出来是一个好办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至关重要.实验前明确实验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实验前要格外强调杯子内的水和煤油质量相同,两个热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这些实验条件对学生正确得出比热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观察到煤油的温度上升得快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并进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质.最后引导学生怎样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从而得出比热的概念. 建议二:在介绍比热表时,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比热表,通过比较,指出水的比热较 1

大,为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好铺垫.另外,根据水和冰的比热不同,说明不仅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值也不同. 建议三:为巩固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联系实际,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比热进行解释. “比热容”教学设计示例 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 讲授、实验 一、实验 (1)常见有关比热现象 (2)煤油、水对比实验 二、比热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一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释放的热量也等于比热. 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 三、比热表 四、水的应用 由比热表可以看出水的比热较大列举日常生活中的 常见有关比热现象 演示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 看出不同物质吸收 相同的热量升高的 温度不同,而升高 (或降低)相同的 温度所吸收(或释 放)的热量不同, 那么用什么方法来 观察实验 思考实验所说明 的问题 思考问题,提出 描述不同物质的 这一特性. 看比热表,对比 各种物质的比热 解释日常生活中 的暖气以及冷凝 剂为什么常用水 2

比热的计算

比热的计算 主讲:李超 知识强化 一、知识概述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的单位及其物理意义; 2、会查比热容表,记住水的比热容; 3、记住并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会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热量的计算; 二、重点知识归纳 比热容及热量计算 1、(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焦/(千克·摄氏度)[J/(kg·℃)] 说明:①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反映的是物质容热本领的大小。物质的比热容与它的质量的大小、温度的高低、是否吸热或放热及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都无关。比热容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②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系。如c水=2c冰。 ③由公式Q=cm△t变形,可得到,这里要注意这个公式是利用Q、m和△ t求物质的比热容,但我们不能认为比热容与Q成正比,与m和△t成反比,因为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外界变化而变化。 ④对于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物体温度变化小,所以比热容小的砂石为主的内险峰地区,气温变化明显,而沿海地区,水的比热容大,气温变化不明显。 2、热量的计算公式

(1)吸热公式:Q吸=cm(t-t ) -t) 放热公式:Q放=cm(t (2)若用△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则上述两公式可统一表示为:Q=cm△t。 说明:①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比热容用J/(kg·℃),质量用kg,温度用℃,热量用J。 ②如果过程中存在物态变化,不能使用这个公式,如冰融化成水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③在Q=cm△t中,如果物体吸热,△t就等于末温减初温,表示升高的温度;如果物体放热,△t等于初温减末温,表示降低的温度。△t总是等于较高的温度减去较低的温度不取负值。如果被减温度是负值,前面要带负号。如一块冰从-4℃降到-18℃,则△t=-4℃-(-18℃)=14℃。 ④解题要分清初温,末温,升高了,升高到(或降低了、降低到)的含义。要根据题意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难点知识剖析 正确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由课本中的实验可知: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相等。这说明物体吸热的多少不仅与物体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度数有关,还与物体的种类有关。为了表示物质的这种热学特性,物理学中引入了“比热容”这一物理量,把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反映了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本领,与密度一样,比热容也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比热容的大小只决定于物质本身,同种物质的比热容是一定的,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温度变化无关,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因而比热容也是用来鉴别不同物质的依据之一。 例1、(2004·浙江湖州)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越来越高,不少单位、家庭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安全、清洁的太阳能的利用,节约了大量的常规能源。假设一太阳能热水器内装有100kg30℃的水,在阳光照射6h后,水温升高到80℃,则热水器内的水吸收了______J的太阳能,这相当于节约了______m3的煤气。(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气的热值约为3.9×107J/m3) 解析:Q=cm△t=4.2×103J/(kg·℃)×100kg×(80℃-30℃)=2.1×107J。

初中物理比热容四种典型计算题

初中物理比热容四种典型计算题 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 0);物体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放=cm(t o-t) 公式中,t为末温,to为初温,上式中的质量m的单位必须是kg 注意:(1)末温与温度变化的区别 举例:给20 O C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到50 O C,式中水的初温为to=20 O C,末温为t=50 O C,升高的温度为t-to=50 °C—20 °C=30 O C ;若给20 °C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50 °C,式中水的初温to=20 °C,温度变化为t-to =50 °C,则末温t=to+50 °C=70 °C,所以在解题时,一定要弄清已知的温度是末温,还是温度的变化。对升高了,升高到,降低了,降低到等关键字眼一定要严格加以区分,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1、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 X103J/ (kg °C),质量为5kg的水温度升高20 °C,吸收的热量是多少J?若这些热量被5kg的铜块吸收,则铜块升高的温度是多少°C?( c铜=0.39 X103J/ (kg °C) 2、一堆烧红的铁钉,温度为800 °C,质量为1kg ; 一壶开水,温度为100 °C,质量是1kg, 当它们的温度降到室温20 °C 时,请通过计算说明放出热量较多的是什么物质呢?(已知c 水=4.2 X103J/ (kg °C),c 铁=0.46 X103J/ (kg °C). 3、质量为2kg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吸收了9.66 X103J的热量,则水的温度升高多少°C?

如果质量也为2kg的沙石在太阳的照射下,也吸收9.66 X1O3J的热量,则沙石的温度会升高 多少°C呢?已知c石=0.92 X1O3J/ (kg °C)(通过这样的计算,同学们应该明白为什么,在 相同的太阳照射下,沙滩上沙子的温度高,而水的温度低的缘故了吧?) 4、质量为500g的铝锅中装有2kg的水,把他们从15 °C加热到95 °C,一共需要吸收多少 热量?(已知 c 水=4.2 X1O3J/ (kg °C),c 铝=0.88 X1O3J/ (kg °C). 5、质量为5kg的铁球,初温为10°C,用加热的方法使其温度升高到20°C,贝尼需要吸收 多少热量?如果是通过做功的方法使其温度升高,条件同上,那么至少外界要对该球做多少 焦耳的的功(c 铁=0.46 X103J/ (kg °C) 二、有关比热容及燃烧放出热量的综合计算题 1、现在火锅通常用一种被称为“固体酒精”的物质作为燃料,已知这种燃料的热值是1X 107J/kg ,完全燃烧0.21kg “固体酒精”能放出多少热量?若放出的热量都被火锅中的水吸收,求能使多少kg 的水温度升高50 °C?. 2、(07南京)我国的地热资源相当丰富,已经发现的天然温泉就有2000处以上,温泉水的温度

201x-201x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第3节 比热容学案 新人教版

. 第3节比热容 第1课时认识比热容 1.知道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 2.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3.了解生活中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实例. 比热容及应用 1.甲为100 g水,乙为200 g水,温度都升高10 ℃,用相同的加热装置,乙加热时间长. 结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大的吸收的热量多(填“多”或“少”). 2.甲和乙均为200 g水,甲温度升高10 ℃,乙温度升高20 ℃,用相同的加热装置,乙加热时间长. 结论: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填“多”或“少”). 3.同为100 g的水和沙子,温度都升高10 ℃,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加热的时间不同(填“相同”或“不同”). 结论: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填“相同”或“不同”). 注意:以上问题中,我们比较温度计变化的示数来衡量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综合以上可以知道,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质量、种类和升高的温度有关. 4.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其符号为c,单位是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 它表示的意思是1 kg的水温度升高1 ℃时所吸收的热量是4.2×103J.比热容的概念还可以表述为: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 ℃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1.探究:比较水和沙子的吸热能力 猜想: 水(填“沙子”或“水”)的吸热能力较强. 需要的器材: 酒精灯、温度计等. 实验前需考虑的问题: (1)怎样得到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是不是还需要其他的器材? (2)设计实验思路. 思路一:用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让它们吸收相同的热,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温度升高越小,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思路二:用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加热时间的长短.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3)若采用思路一实验,怎样保证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 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 (4)测量温度时应注意些什么? ①选择一根量程适当的温度进行测量; ②将温度计的液泡全部浸没在待测物中、液泡不能碰到器壁和底部; ③等液柱稳定后进行读数、读数时要平视、不能将温度计拿出来读数. 实验表格: 水沙子 升高的温度/℃ 表2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水沙子 加热时间/min 结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不同的.(填“相同”或“不同”) 2.了解几种物质的比热容:

热量比热容(基础)知识讲解

热量比热容(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物理意义; 2、记住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 3、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活中的现象,并能设计实验、解决简单的问题; 4、会设计并进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实验。 5、能够利用吸热或放热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 、热传递 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现象,叫做热传递现象。 1、热传递有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 2、热量:热量表示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的能量的多少。热量的符号是Q ,热量的国际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 知识点二、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物质的比热容。符号c ,单位为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 要点诠释: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 (1)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与其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改变无关。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冰、水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2、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主要表现: (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我们用水作为冷却剂和取暖用。 (2)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而自身的温度却改变不多,这一点有利于调节气候。夏天,太阳晒到海面上,海水的温度升高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人们住在海边并不觉得特别热;冬天,气温低了,海水由于温度降低而放出大量的热,使沿海气温降得不是太低,所以住在海边的人又不觉得特别冷。 3、公式:t m Q c ?= 知识点三、热量的计算 公式:Q=cm Δt 式中Q 表示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c 表示物质的比热容,m 表示物体的质量,Δt 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要点诠释: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由物体的比热容、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乘积决定,跟物体的温度高低无关。 【典型例题】 类型一、比热容 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做如下实验:他们在两只完全相同的

物理初三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物理初三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篇一】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 过的距离。若同时具备,则力做了功。 2、功的定义: 在物理学中,把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 距离的乘积. 3、功的公式: W=FsW表示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 J);F表示力,对应的单位是 牛( N);s表示距离,对应的单位是米( m) 4、功的单位: 主单位: 焦耳( J),1J=1N?1m常用单位: 千瓦时( kwh)1kwh=3. 6x10J 5、功的原理: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理想情况下: W机械=W人即: Fs=Gh 二、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 力)做功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 物体( 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 3、功率的公式: P=W/tP表示功率,对应的单位是瓦( w);W表示功,对应的单 位是焦耳( J);t表示时间,对应的单位是秒( S); 4、功率的单位: 主单位: 瓦( w)常用单位: 千瓦( kw)换算: 1kw=1000w某 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 小轿车1s内做功66000J。 5、测量功率方法: ( 器材、步骤、表达式) 三、机械效率 1.额外功定义: 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2.总功定义: 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3、机械效率公式: η表示机械效率,用;W有用表示有用功,对应的单位是焦 耳( J);W总表示总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 J);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