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浅析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

原则

一、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概述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作为国际环境法中一项基本原则是在《里约宣言》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确立,该原则要求: 各国应当本着全球伙伴精神,为保存、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进行合作。鉴于各国对全球环境退化影响的大小不同,各国负有共同的但是有区别的责任。西方发达国家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给世界环境造成了空前压力,以及现阶段他们所掌握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其应当承担起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环境中的主要责任。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确立,标志着国际环境法发展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该原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协议》和《坎昆协议》的法理基础,其几近被当前所有的国际环境条约和文件充分认可,这也是各国履行各项国际条约的基础。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由共同责任原则和有区别责任原则共同构成。共同责任是指无论国家大小、贫富,皆对保护全球环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都要承担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义务。有区别责任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承担环境保护和改善义务上有区别,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义务。区别责任是对共同责任的补充,在共同责任的基础上,发达国家应当比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大的或者主要的环境责任。在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担负着共同的责任,但责任的大小、种类和承担的方式等有所区别。各国在承担责任时,要考虑到各国不同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对于每一个国家在造成某种环境问题上的影响以及该国在预防、减少和控制环境问题等方面的技术能力和资金支持。具体内容包括: ( 1) 每个国家都应采取可落实的措施来保护和改善本国的整体环境; ( 2) 每个国家应当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防止在本国辖区以及各种活动对其他国家辖区内的环境造成影响和损害;( 3) 世界各国应当广泛参与环境保护的各项国际合作活动; ( 4) 世界各国应在环境保护活动中相互援助和支持。

二、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法理基础

在全球规制机制的背景下,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具有法律上的重大意义,它可能不是就全球环境损害提出国家间请求的法律基础,但它确实提供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合作的公平基础。

( 一) 对一切的义务

对一切义务是指为了维护人类基本权益和国际社会整体利益,运用于整体国际社会和明确事项之上,依据国际法基本原则要求某一国际主体作为或不作为的绝对国际法律义务。对一切义务是国际法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国际社会中的每个国家由此被赋予了援引权,该义务对于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有着重大意义。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中的对一切义务就是指世界各国拥有着全球环境的共同整体利益,具体化为对一切的、适用于所有国家并由所有国家执行的国际环境法规则。共同责任的概念内涵里有共同利益、人类共同关切之事项等含义,当某一国家受到了外部原因的环境侵害时,可以援用对一切的义务来要求具体侵害国家停止

新医改背景下的医学生就业形势影响因素与解决对策

新医改背景下的医学生就业形势影响因素与解决对策 发表时间:2016-05-18T15:13:20.2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2期作者:姜曼玉[导读] 中国医科大学我们应辩证地考察其影响,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医学生就业。 (中国医科大学辽宁沈阳 110137) 【摘要】新医改在推动我国医药卫生改革的同时,对医学生的就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辩证地考察其影响,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医学生就业。 【关键词】新医改;医学生就业;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396-02 新医改是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既为所处医学教育环境的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和支撑,也使医学教育在经济社会中的发展地位得到进一步明确。本文就新医改对医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及相关解决对策进行了探究。 1.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就业形势影响因素 1.1医学毕业生人数上升,大中型医院新增岗位不足且就业层次逐渐拉高 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各大医学院校近几年也连续扩招,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由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同时就业市场在按照其本身固有的规律在逐步朝制度化、法规化方向完善。伴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各大医疗机构和用人单位都在实施改制和精简人员。[1]随着就业层次逐渐拉高,更多医学生走向考研之路。 1.2 基层医院招人难,凸显社会需求与择业趋势矛盾 新医改表明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重心将向下转移,城市重点补充社区,农村重点补充乡镇。目前,新医改正有序地在全国推进,但医学生基层就业并不顺畅。因为就业形势虽然严峻,但总体上医学毕业生仍偏向大中型医院,基层医院就业岗位虽多,但很少会有人选择。 同时,医学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与基层医院对人才的需求有脱节。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医学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技能训练,在专业设置上,缺乏全科医学等学科培养。如医学毕业生要应聘基层岗位,需要再经过长时间培训。 1.3医学高校就业指导相对滞后,缺乏针对性 大部分医学高校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宣传就业政策,就业趋势,就业观等,但一方面,医学生对医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另一方面,医学高校对就业市场的特点和变化把握还不够到位,就业指导内容和形式单一,没有形成与医学生专业特性相结合的就业指导模式。 1.4 医学生个人存在就业观念上的误区 医学生多存在就业观念的更新与就业市场的变化不同步。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化,社会对医学毕业生的供求已发生了较大变化。与此极不适应的是医学生的就业观念相对滞后。医学专业学制长,培养成本高,同时,医学教育缺乏培养医学生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理念的有效措施,因此医学生和其家庭普遍存在就业期望过高的心理状态,认为高考考高分进入医学院校,毕业时一定要想办法进入大医院工作,这些心理导致在就业过程中定位不准确,心理不平衡,最终影响了医学生的顺利就业。 2.解决对策 2.1 健全完善相关政策 随着医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县级、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到居民的认可。这些医疗机构在自身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为缓解医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因此大力发展基层医疗是解决现阶段医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措施。政府应健全和完善和落实鼓励医学毕业生去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基层医疗的财政投入,改善医疗单位的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2.2 深化医学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一方面要合理调整医学院校的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为基层医疗单位培养更多全科医学、社区医学、及急救医学等专业性实用性较强的人才,另一方面,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我们医学毕业生在基层“用得上,留得住”。[2] 2.3 加强医学高校就业指导和思政教育 建立一支专门的就业指导队伍来指导学生的就业,让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此外,学校可以通过多种疏通渠道,为毕业生搭建多元化的就业平台,将一些医疗机构请进来招聘,同时向一些用人单位推荐优秀学生。[3]邀请卫生部门的有关专业学者,开设相关讲座,宣传有关应用面试、维权法规、单位分析等方面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海滨.医学生就业心理和观念的调研及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04:62-63 [2]裴丰庭,齐玉龙.新医改政策下医学生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建设[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03:80-83. [3]纪春艳. 新时期就业形势下医学生的就业现状和对策[J].中国市场,2013,42:191-192.

新医改背景下的医院办公室管理探索

新医改背景下的医院办公室管理探索 随着我国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对医院办公室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办公室管理对医院的发展和运行有着重要作用,医院如何有效开展管理工作需要医院管理者结合新医改政策,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医院的办公室管理机制,充分结合理论和实践,以期能提高医院办公室管理质量和水平。 标签:新医改;医院办公室;管理 医院办公室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它具有沟通医院各部门、科室的作用,从而推动其正常运行,不仅有利于展现医院形象和管理水平,还有利于展现其在医院的协调作用。因此在新医改政策背景下,要不断探索医院办公室管理工作,顺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进而有效开展办公室管理工作,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 1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办公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办公室管理制度不完善 医院办公室作为医院的中心枢纽,需要医院办公室在较短的时间内处理好事情,对其工作实效性有着很高的要求,但若是其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则会大大降低医院办公室的工作实效性,影响管理的执行力度,从而阻碍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还有部分管理工作人员只积极参与对自身有利的工作,其余工作则懈怠处理或者不处理[1]。 1.2 责权不明确 医院办公室需要与其他科室和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其工作内容复杂繁琐,且存在一定的交叉,这样很容易导致责权不明确的问题。医院办公室在开展管理工作时由于分工不明确,责权不明晰,实际工作执行人和责任人也就无法落实到位,各部门之间难以协调合作、相互推诿,从而严重阻碍医院开展办公室管理工作,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1.3 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由于办公室管理工作流程单一,内容枯燥且繁琐,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反复的劳作之中被大大减弱。同时医院缺乏奖罚管理机制和合理的晋升模式,也在逐渐消退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1.4 管理模式缺乏创新 部分医院办公室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仍然依靠原有的工作经验来处理事务,从而导致墨守成规、观念滞后的现象,不敢创新甚至是不愿意创新去解决新事务和新问题[2]。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医院的整体目

中国的新医改方案基本背景

中国的新医改方案基本背景 2009年1月,中国国务院通过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医改方案。这样,始于2006年的新医改政策过程终于完成,其间经过了广泛的跨部门磋商和公众讨论。 2007年,针对城市居民实施了综合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2006年至2008年间继续扩大。 长达的三年医改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将面向城市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扩大,覆盖至退休人员、国有企业、大学生和农民工。 2.农民工可以在其医疗保险登记地以外的地方报销医疗费用。 3.医生晋升职称前须到农村义务服务一年。农村医疗服务一直是中国医疗卫生政策的一大挑战。 4.对到农村诊所服务满三年的医学院校毕业生提供学费补贴。 5.减少并最终消除医院对药品销售收入的依赖。 6.将部分公立医院将转为民营医院。 2011年前要完成的主要措施包括: A.到2011年,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提高到90%,并从2010年开始,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每人每年提供120元的财政补贴。 B.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由政府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这些药物的生产和流通由政府监管,并纳入医疗保障体系。 C.改善地方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包括: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偏远乡村的诊所、小城市的社区卫生中心。 D.努力平衡城市和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E.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主要是使公立医院远离市场体制。 新医改还承诺:未来3年内,在农村地区建立2000所县级医院和5000所乡镇卫生所。 前景和挑战 在相当大程度上,医改计划反映了一种与日俱增的共识,即医疗是一种公共服务,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在过去的十年里,医疗费用、药费和诊疗费用的高企,是私有化和将市场规则强加给医院和医生的直接结果。新医改方案是认识到过分市场化已经导致

气候变化论文

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的无节制排 温室气体放,森林的过度砍伐,使全球气温急剧上升,导致了许多灾难性的后果,冰川退 缩,海平面上升……形势相当严峻。多种研究结果证实,过去50年观测到的全球平均温度 的升高是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必须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内,才能避免发生极端气候变化后果。低碳经济正是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产生的新概念,并被视作解决气候问题的根本出路。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其实质是通过能源技术和制度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造清洁能源结构,改变以化石燃料为主的现有能源消费格局。在2009年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低碳经济是“后危机时代” 的实体经济的方向与出路。气候变化危机归根到底是人类过度耗费自然资源而导致的危机,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气候变化危机,就必须从改变人们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入手。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关键词:气候,气候变化,低碳,低碳经济 正文: 1. 气候变化( Climate change )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 为10 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 1.1 气候变化简介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 第一款中,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 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气候变化 ( climate change )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全球气候变暖( Global Warming )、酸雨( Acid Deposition )、臭氧层破坏( Ozone Depletion ),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目前最迫切的问题,关乎到人类的未来! 1.2 气候变化的原因 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 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在人为因素中,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的经济活动引起的。化石燃料燃烧和毁林、土地利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作为专家顾问代表团成员,我全程参加了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亲身经历了中国代表团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坚守我们的核心利益即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取得了尽可能的积极成果的艰苦过程,深感我国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是有前瞻性的。 会议的成果《哥本哈根协议》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区分了发达国家实行量化的绝对减排义务,发展中国家实行自主的相对减排行动和公约规定下的报告制 度的不同。这种制度(公约47条)规定了发展中国家的报告和准备采取的适应、减排行动与收到的资金帮助和技术转让挂钩的原则;因此,协议根据发达国家的承诺,明确了到2020年这些国家每年共提供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实行减缓和适应行动,虽然与世界银行预计2030年发展中国家适应与减缓的资金合计要4750亿美元相差很远,但还是表明了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认识到资金是解决所变化问题的重 要因素;协议同时还指出:应当在为尽量达到全球和国家排放峰值方面开展合作,并认识到发展中国家达到排放峰值的时间范围将更长并时刻牢记社会经济发展和消除贫困是发 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这就是说《协议》承认发达国家要在

中近期以超过发展中国家排放增长的强度大幅度减少自己 的排放。这些重要的结论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展现了发展中国家力量已经变得逐步强大,任何重大国际事务的决策过程都不能忽视发展中国家的诉求。 从《协议》中也可以看出为了推进谈判,我们采取了灵活态度,做了两点让步:一是首次承认了将全球温度的升幅限制在2~C以下,并要求在公平的基础上采取行动实现上述与科学相一致的目标;二是把提交透明信息的国家信息通报的时间间隔缩短到两年。我不认为承认2℃阈值是发展中国家失败的开始,我认为2℃阈值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限制我们无期的减排行动,也可以作为现在要求发达国家中近期大幅度减排的依据,从《协议》中保留了评估审议小岛国家从受害者角度要求的温度升高低于1.5℃的长期目标,以及不把2℃阈值与2050年全球排放比1990年减半挂钩看,这种让步的效果应该主要还是提高了对发达国家中近期大幅 度减排的压力。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承诺提供自主减排效果的透明信息是在拒绝了发达国家提出的,可能模糊有区别责任的MRV(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要求,以确保发展中国家主权得到新生的条件下做出的。我国已有六名专家参加过气候公约组织的对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核查,因此,提供透明信息,这在技术上对我们是没有困难的,与公约的要求以及温总理在会议上宣布的“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国内统计、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题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实施中的困境与对策姓名:罗珠玉、戴政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实施中的困境与对策 摘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作为国际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该原则的要求在实践中未能得到充分尊重与落实。笔者通过对该原则实施困境及原因的分析,寻求解决该原则的可行性办法。 关键词: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实施困境;可行性办法

共同责任和区别责任组成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一方面各国不能以任何的借口而拒绝参与环境保护问题,这是每个国家的共同责任;另一方面,基于合理性而产生的区别责任,我们在对待共同责任的同时要给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别待遇。只有当我们正确的理解二者关系时才能确保该原则的正确实施。实践中,该原则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阻力。 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实施困境 发达国家有先进的技术与雄厚的资金,在各国订立国际公约之初,对发达国家明确规定了需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保技术的援助。可公约本身并未说明具体的援助方式,使发达国家有机可趁,利用市场操作以高价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商业性援助。而即使存在无偿性援助,实际数据也令人心寒,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每年所需的资金大约在 500 亿美元,而联合国的专门基金从发达国家筹集到的资金从 90 年代初至今总计只有 670 亿美元,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援助可见一斑,这也是共同但有区别责任难以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实施也受到了挑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比较落后,他们没有先进的技术支撑他们在保证解决自己温饱问题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而要想解决生存问题必须以牺牲坏境为代价。传统的经济发展技术、能源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尤其 21 世纪对各国高新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环境治理方面也不例外。现在单纯的现有技术转让已经不能满足发展中国家环境治理的需要了,发达国家需要尽可能地多与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让发展中国家也成为高新技术开发的参与者,掌握自主的知识产权。 最后,为应对国际环境的问题而制定的众多国际公约,足以应对坚持和实施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比如《人类环境宣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京都议定书》······这些制定与签署的国际公约,不仅构成了世界环境保护国家合作的标准,而且也未共同但有区别责任作出了各种细化的规定。 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实施中存在困难的原因 美国曾以不符合本国的国家利益为由退出《京都议定书》,而各国对其只能进行谴责,因为国家享有主权原则,有权决定自己是否愿意加入某一国际公约。

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19, 9(11), 1042-1049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de12343772.html,/journal/ag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de12343772.html,/10.12677/ag.2019.911110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Change on the Tibet Plateau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Warming Xianru Li Schoo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Received: Oct. 22nd, 2019; accepted: Nov. 1st, 2019; published: Nov. 8th, 2019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monthly reanalysis data of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resolution 0.125? × 0.125?) of ECMWF from 1979 to 2018 were used to stud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 teristics of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the tre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nge sensitive areas by using the least square method, regression analysis, signi-ficance test and other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overall temperature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urrounding areas, and the tempera-ture on the plateau gradually increases from west to east,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em-perature of four seasons. There are two obvious low temperature centers on the plateau, namely the Kunlun mountain area and the Qilian mountain area, and the high temperature center is lo-cated in the Qaidam basin area. 2)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nnual precipitation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Precipitation gradually increases from the northwest to the southeast of the plateau. The main precipitation center is located in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region, and the secondary precipitation center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region. There are a dry season and a rainy season on the plateau. Precipitation in most areas is concentrated in summer, while winter is the dry season of the year. 3) The plateau as a whole shows a trend of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there are five areas with relatively sensitive tem-perature changes, and the sensitive areas in the middle of the plateau show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4) Precipitation in most areas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did not show an ob-vious change trend. The regions with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precipitation were the eastern Tanggla Mountain and the Yarlung Zangbo Grand Canyon, while the regions with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recipitation were the south Tibet valley in the southwest of the plateau and the Xining region in the east of the plateau. Keywords Qinghai-Tibet Plateau,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nge Trend

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尽快拿出诚意弥补欠债,发展中国家也要审时度势减少环境损害;

5.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尽快拿出诚意弥补欠债,发展中国家也要审时度势减少环境损害;但落实这个原则,从观念到行动困难重重。你认为怎样才能走出困境? 一、“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含义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基于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性、全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以及导致全球环境退化的各种不同因素,世界各国乃至全人类均应当共同承担起保护和改善环境以最终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责任,另一方面是在责任的领域、大小、 方式、手段以及承担责任的时间先后等方面应当结合各国的基本国情而予以区别对待。它指的由于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导致全球环境退化的各种不同因素,各国对保护全球环境负有共同但是又有区别的责任。它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内容,即共同的责任和区别的责任。 1.共同责任。共同责任反映于国际法上是“人类共同的利益”和“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的理念。由于地球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各国无论大小、贫富,均需担负起保护全球环境的责任。其内容有如下两点:其一,各国须采取措施来保护本国管辖范围内的环境。其二,各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给予彼此以支持和援助。在环境保护方面有能力的国家须帮助能力欠缺的国家解决环境问题。 2.区别责任。区别责任是指虽然各国需要担负起保护全球环境的共同责任,但在不同国家之间,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由于各自对全球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和压力以及治理能力等因素,它们在责任的大小,多少,时限等方面所承担的责任是有差别的。这既符合国际法的公平制度又有助于全球环境问题的切实解决。 3.共同责任和区别责任的关系。为了追求人类共同利益,习 惯国际法赋予每个国家以共同责任来保护全球环境。带有公平理念的区别责任是国际社会为吸引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国际环境保护中而设定的一种制度。区别责任虽然很重要,但应当同共同责任原则区别开来。对该原则的正确诠释应是发展中国家履行公约义务、参与国际环境保护的能力取决于其得到受惠于发达国家的程度。如果没有得到援助就不履行公约义务。因为发展中国家既要承担具体的公约义务,又要承担不损害他国环境和国际区域的习惯国际法的义务。 二、如何更好地实施“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一)发展中国家以发展为先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还在为满足基本的温饱需求而挣扎,他们根本无暇顾及臭氧层消耗、、物种灭绝等问题。贫困的社会是无法为后代人享受其环境权益而保存足够的选择、良好的环境质量和充分的接触和使用渠道的。只有发展,才能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后代人的权益。而这种发展,不仅使当代的大多数人口受益,而且有益于未来的人口。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发展是首要任务,只有具备一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才能顾及到环保问题,也才能承担起保护全球环境的责任。 (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使贫困国家处于恶性循环的境地,一方面要过度地开采自然资源以偿还巨额债务,满足发达国家的金融需要;另一方面,过度滥用资源使自然资源枯竭,贫困进一步加剧。可以说,正是这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把人类推到了环境危机的边缘。所以,解决环境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新的全球伙伴关系,实现一种“代内的公平”。这就要求发达国家的财富和技术以非商业性的条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可持续发

研究论文:浅析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9903 财务分析论文 浅析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 一、相关概述 在2009年,国家相关部门就围绕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出台了相关意见。在新医改意见中,将减轻居民医疗负担,减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作为目标,旨在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体制。在新医改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上了日程,并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通过健全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制度,确保医药卫生体系的规范化、科学化运行。 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所处的市场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近些年来,伴随医院业务的不断拓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关项目资金投入的金额越来越大,这些都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如何在新医改背景下,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质量,增强财务管理的科学性水平,提高医

院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着力解决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已经成为医院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 二、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的作用 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应当针对医院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等相关财务活动进行一系列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考核工作,并将财务运营活动、财务管理活动和财务应变活动作为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通过财务管理强化医院自身资源和能力的整合,进一步优化医院资源配置。 在医院发展战略管理体系中,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能够对医院总体战略和子战略起到支撑作用。医院管理者应当根据自身管理需求和行业发展特点,从财务战略、理财能力、财务资源以及财务执行力等方面进行强化。其中财务资源是指医院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控制以及拥有的能够进行货币计量的有形、无形资产。而财务执行力则是医院财务预算等相关活动能否严格落实到位,它既是财务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也关系到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而理财能力则是医院管理者能否具有专业的财务知识,能否通过资金筹集、投资和分配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同时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对财

论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我国的适用(改)

论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摘要: 文章在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对我国进行环境污染防治过程中在环境保护法律中适用这一前沿的原则所具有的理论基础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京都议定书;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共同责任;区别责任 1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概述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是国际环境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一原则的产生主要是基于各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对国际环境的影响及本国的实际承担能力。其核心思想是,在实现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 平上这一目标过程中全球各国都负有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基于各国的历史发展 状况及现实承受能力,发达国家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应该率先承担并且承担主要的责任。 1.1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要包含以下两个基本要素: 1.1.1共同责任 共同责任的理论依据:全球的生态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解决全球环境问题需要所有国家的参与,每个国家都有责任。全球环保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焦点,而不只是某一个国家的国内立法问题。 共同责任的内容:许多关于环境与发展的国际文件中均有共同责任的规定。共同责任要求每个国家不论其大小、贫富等方面的区别,都对保护全球环境负有一份责任,都应当参加全球环境保护事业,都必须在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承担义务。基于共同责任,所有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应该参与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立法以及相关法律 的实施。许多现有的有关环境的国际法律文件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参与。为了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有必要对相关文件进行修订,从而确保上述法律文件适用范围的广泛性。 1.1.2有区别的责任 有区别的责任的理论依据:有区别的责任的理论依据是公平原则。如果一个国家曾未经其他国家同意而不公平地对其进行利用而使其付出代价,那么受害国有权要

新医改背景下

新医改背景下“看病难、看病贵”探讨 郭金有 【摘要】放眼看中国,分析“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和成因,重点探讨“因病返贫、因病致困”的局面是否在新医改政策的实施下改善,提出现代医改政策与民生改善工程能否真正切切落到实处,推广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零差率”、“中医中药适宜技术”等举措是否能从微观上得到理想的治理。首先必须确保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凸显政府职能,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规范医疗机构经济活动,让群众享有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医疗服务,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一中心任务后,提出了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性的主要矛盾在新的政策实施后能否进一步遏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变服务方式,组织医务人员在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种探索。 【论文关键词】看病难看病责医疗体制改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大学生下基层药品零差率中医适宜技术 展望当代中国,随着国家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越来越凸显。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因人口众多,贫富领域不均等客观原因,当代中国“缺医少药”的现象还待进一步完善,“因病返贫、因病致困”的格局随着现代医改政策的实施也逐步得到了改善,“医”、“药”、“专业技术”等等科学领域的发展也逐步走向了标准化、国际化,古往今来,人类的健康问题始终摆在首位。 1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原因分析: 1.1首先“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正如字面上所表达的那样应该分为“看病难”与“看病贵”两个问题来看待:要分析这两个问题必须搞清主体与对象,即谁在喊看病贵和难、难和贵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看病难”在城市中主要体现在优质医疗资源缺少,医术水平高且可以信任的医生难找。但是反过来讲,不管什么病谁都想看高级医生、住高级医院那是不可能的,也是无法满足的。在农村主要表现在一般医疗资源缺乏,医务人员人数偏少、总体医疗技术水平偏低,所以对病人应进行合理分流,根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小病到基层,大病才上大医院。大力提高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诊疗水平,对于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慢性病等病人的信任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只讲看病难,而是要作具体分析。“看病贵”指医疗费用个人负担超过了患者的实际经济承受能力,其中社会保障与医疗保险覆盖的广度和强度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我国在于医疗保险方面的覆盖面很窄,据统计约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绝大多数患者靠自费看病,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的三重负担。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一卫生系统:改善绩效》得出的结论是,在被评估的191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公平性位居188位,倒数第四。 1.2“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在新旧体制更换等原因长期积累造成的,为此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18次连续药品降价,涉及品种规格多达万余种,2007年对医药卫生系统的商业贿赂问题也重拳出击。尽管如此,问题的解决不能期待一蹴而就,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必须要有长期努力的思想,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先是从病人的方面来剖析:中国病人中没有医疗保险的人当中绝大多数是农民,约占37%正是因为这样,我觉得他们缺乏有关医疗保险的法律和法规,没有对医疗保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预见,所以一去到医院,就总

浅析新医改背景下的药事管理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e12343772.html, 浅析新医改背景下的药事管理改革 作者:崔聪颖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30期 摘要:在最近几年,我国的医药方面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药品价格普遍偏高,医生在开处方的时候会从中收取回扣。医疗保障事业是我国发展的一项基础事业,相关问题的出现会给我国的基础建设和国民生活带来消极的影响,并引起了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重视。随后,我国办法了新医改的政策,对当前的医药形式进行改革。在新医改的背景之下,我国的药事管理工作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进一步的推进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与建设。笔者将从新医改背景下医药管理中的问题入手展开分析,并结合问题的本质原因来找寻合适的改革方法。 关键词:药事管理;新医改;问题;改革; 一、序言 我国在2009年颁布了新的医改政策,该政策对我国的药品供应的保障体系以及基本药物制度列出来具体的改革方案,该政策的推出使得我国的医疗保健事业的水平的得到了提升,但我国的医疗保健事业的改革却依旧在前进。在当前局势下进行医疗改革,其实面临的困难是很多的,医院方面进行改革也有一定的难度。从总体情况来说,现在我国医改的形势并不乐观,需要面对很多的棘手问题,但是不得不说,对着问题的解决和改革的深化,我国的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会更加的完善。在新医改的背景之下,人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药品供给的模式,改用新的技术型模式取代传统的药品供应模式,将患者作为服务活动的中心,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对药事管理工作进行改革,从而推进医院各项事务的快速发展。 二、目前我国药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药事管理的业务较为单一 药事管理工作并不仅仅是要对药剂科进行管理,还需要对药品、药监以及制剂等多个环节进行管理,当然,在新型药品研发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有药事管理进行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来保障药品的质量。同时,药事管理工作者还需要对医护人员提供与药品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且要与意识的选药工作相结合,保障选药过程中的安全化和规范化,在对用药情况进行检测的时候,其实也需要运用到药事管理。可是从我国实际的情况来看,我国的药事管理工作业务的服务面很窄,管理层对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在药品选择方面,医院更看重的是药品带来的经济效益,对药品相关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关注不足。也就是说,我国医院的药事管理工作的主要业务及时对药物进行发放,在较为高级的药品研发和药品选用方面并没有用武之地。 (2)缺乏医学方面的人才从事药事管理工作

新医改背景下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现状与完善

第33卷第9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 ol.33 No.9 2012年9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ep.2012 新医改背景下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现状与完善 马纯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3) 摘 要: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最基本的单位,根据对湖南乡村两级卫生医疗卫生机构的调研,目前主要存在乡镇卫生院公益性质不明确、财政保障机制不健全、服务条件不完善、卫技人才不完备等四方面的问题,在新一轮医改启动的背景下,亟需从强化责任、明确性质、定向投入、健全服务、充实人才等五方面着力加以完善和解决。 关键词:新医改;乡村医疗卫生;现状;完善 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09-0108-02 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在农村最基层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保障广大农民的健康、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9年4月7日国家公布新医改方案,规定三年内将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快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支持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全国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并完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为在新医改中有效建设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我们对湖南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湖南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总体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得到普及,全省农村已实现了全面覆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不断健全,条件逐步改善,保证了全省每个乡镇有一所卫生院,建有5926个村卫生室。但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 (一)公益性质不明确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的枢纽,是农民就近就医的主要场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明确规定“调整后的乡镇卫生院由政府举办”。但由于前些年乡镇卫生院时而上划县管,时而下放乡管,政策的不稳定性导致了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不顺,削弱了乡镇卫生院在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中的枢纽作用,乡镇卫生院职能不准、定位不清,转向了办院谋生,忽略了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职能,使农村卫生事业一度发展缓慢。到目前为止,全省绝大部分县(市)没有为乡镇卫生院确定编制性质,乡镇卫生院无固定可靠的经费投入保障,均为自收自支单位,主要依靠在医疗服务中创收解决工资待遇及运转收稿日期:2012―06―06 作者简介:马纯红(1977―),女,湖南怀化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经费,其公益性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导致农民对服务差、收费多不满意,乡镇卫生院对条件差、病人少不满意。 (二)财政保障机制不健全 调研中发现,各地受财力限制或基层政府重视程度不同,投入比例与额度差别大。截至去年底,全省乡镇卫生院用于项目建设资金达10.54亿元,国家和省财政投入4.14亿元,其他需县级财政配套和乡镇卫生院自筹。县级财政财力弱且随意性强,“财政状况好一点,县里主要领导高兴一点,卫生局长肯跑一点,卫生投入就多一点”,调研中不乏这样的反映。同时,乡镇卫生院负债较重。据统计,全省已完成建设任务的1880所乡镇卫生院中,建设负债达3.38亿元,平均每所负债18万元。沉重的债务进一步削弱了乡镇卫生院的公益性质。由于缺乏财政保障,一些乡镇卫生院已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有的乡镇卫生院职工轮流上班或不上班,抽出时间搞副业,有的乡镇卫生院则被迫停业,只是每月新农合患者去医院报销药费时才开门营业几日。 (三)服务条件不完善 乡镇卫生院原有基础差,项目资金量少,远不能满足农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目前全省有近三分之一的乡镇卫生院功能不全,相当部分乡镇卫生院的经营场所仍是60年代的建筑,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危房面积多,而且缺乏基本的检查设备与医疗设施,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只拥有100mAX光机、B超机、显微镜各一台,外加"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老三件,这些设备功能低,只能用于简单的检查,心电图、肝功能等项目因为没有配套设备而无法开展。如岳阳某区能勉强开展三大常规检验的乡镇卫生院只有4所,全区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仅6892平米,实际床位仅110个。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普及,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设备、技术等软硬件建设滞后进一步呈现,双方的供需差距也进一步拉大。村卫生室建设难度更大,全省有43000个村卫生室需要建设,现在建设的还不到七分之一。尚未建设的村卫生室条件简陋,根本无法达到标准村卫生室要求。 108

论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论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全球环境 徐博 (机械与汽车工程系机制2082班) 摘要:文章在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对我国进行环境污染防治过程中在环境保护法律中适用这一前沿的原则所具有的理论基础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京都议定书;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一、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主要内容 《京都议定书》第一次设定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气限排额度,是迄今为止国际社会承诺削减温气排放、遏制地球变暖的唯一一项国际公约。结合1994年3月生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国际公约》的相关内容可知,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主要内容包含两个方面——共同责任以及有区别责任。由于现实原因的限制或者说是从公平的角度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环境保护中所要承担的责任的范围、时间、方式、手段等方面是有差异的,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对于各国的具体责任的确定,应当兼顾公平与效率,统筹考虑各种因素,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做出适当的权衡取舍。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所在,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这种共同责任主要体现在:基于“地区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各国,不论其大小、贫富方面的差别都应该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其管辖范围内的环境,并防止对管辖范围以外的环境造成损害,同时各国应该在环境方面相互合作和支持等。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各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水平不同,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数量也不同,不应该要求所有的国家承担完全相同的责任。发达国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曾经向大气排放大量有害物质,最先并且主要是他们造成了大气的污染,发展中国家不应为他们造成的大气污染后果承担责任。 二、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适用于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基础 不可否认,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全球范围内是适用、且必须加以运用的。一种被证实具有优越性的原则能否在我国的环境法中适用,必须要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及此原则的特征进行分析。 (一)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与世界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合作,具备运用相应知识的能力 从环境角度来看,世界是一体的,一国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都可能引起相关地区甚至全球范围内的环境破坏。我国积极参加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保护活动,签订相关的环境保护国际协议。我国先后与30多个国家签署了双边环境合作协议或备忘录,与美国、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等10个国家签订了有关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管理的双边合作协议,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全球环境基金、蒙特利尔议定书多边基金等国际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积极参与了重要国际环境公约的谈判和重要多边环境论坛的活动,参加或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和蒙特利尔议定书、巴塞尔公约、核安全公约等国际环境公约,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有关国际公约的履约工作。表明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全面与世界接轨,对国际环境保护及其责任履行上的原则有了深入地了解和学习,能够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合理地移植到我国的相关法律体系中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