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考试复习大纲

《新制度经济学》考试复习大纲
《新制度经济学》考试复习大纲

《新制度经济学》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导论

1.新制度经济学的三个假定:①人的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追求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又追求非财富最大化;②有限理性,人是想把事情做到最好,但人的智力确实有种有限的稀缺资源;③第三个假定是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即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

2.新制度经济学主要研究一下问题:(1)制度的构成和制度的起源;(2)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包括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3)制度、产权与国家理论;(4)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自科斯以后,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在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里,到处可以看到制度、交易成本和经济成果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交易费用

3.交易费用的概念:交易费用被认为是使用价格机制的代价。为了执行一项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和谁交易、告诉人们自己愿意交易以及交易条件是什么,要进行谈判、讨价还价、拟定契约、实施监督以保证契约的条约得以履行,在成功地进行一项交易之前,要花代价做这些事前的工作,这就是交易费用。

4.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交易费用的存在取决于三个因素,受到限制的理性思考、机会主义以及资产专用性。

5.交易费用分为两类:一是由制度或体制的差异引起的交易费用。一是由

测量商品或劳务的标准及技术变化引起的交易费用。

6.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观点:(1)市场和企业是相互替代而不是相同的交易机制,因而企业可以代替市场实现交易。(2)企业取代市场实现交易有可能减少交易的费用。(3)市场交易费用的存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4)企业在内化市场交易的同时产生额外管理费用。(5)现代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交易费用的存在及企业节省交易费用的努力是资本主义企业结构演变的惟一动力。

第三章:产权

7.产权的定义:产权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安排决定了每个人相对于物时的行为规范,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他与其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者承担不遵守这种关系的成本。

8.产权的分类:从产权的形式上来看,主要有共有制和私有制之分。9.产权的特征:(1)产权的完备性与残缺性;(2)产权的排他性与非排他性;(3)产权的明晰性与模糊性;(4)产权的实物性与价值性;(5)产权的可分割性、可分离性与可转让性;(6)产权的延续性与稳定性。10.科斯定理的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初始权利如何配置,自由交易都会达到资源的最优利用状态,这也被称为“科斯中性定理”;第二个层次,在正常交易费用的情况下,法律在决定资源如何利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被称之为“科斯定理”。

第四章:制度

11.制度的定义: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秩序和行为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

12.制度的通用内容:①习惯性、②确定性、③公理性、④普遍性、⑤符号性和禁止性。

13.制度的本质

(1)制度与人的动机、行为有着内在的联系;

(2)制度是一种“公共品”;

(3)制度和组织是不相同的;

(4)制度、组织和制度安排的关系。

14.制度安排的两大目标:一是提供一种结构使其成员的合作获得一些在结构外不可能获得的追加收入;二是提供一种能影响法律或产权变迁的机制,以改变个人(或团体)可以合法竞争的方式。

15.制度概括的讲,分为两大类:正式制度(硬制度)和非正式制度(软制度)。

16.奥尔森认为的两个基本“定律”:“第一定律”是指,在某种情况下,当个人仅仅考虑自身利益时,集体的理性结果会自动地产生。“第二定律”是指,在某种情况,第一定律是会失效的,即不管个人如何精明地追逐自己的利益,社会理性的结果也会不自发地出现,此时此刻只有借助适当的制度安排,才能求得有效的集体结果。

17.制度的功能

(1)制度能降低交易成本;

(2)制度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

(3)制度提供人们关于行动的信息;

(4)制度为个人选择提供激励系统;

(5)制度能约束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

(6)制度具有减少外部性的功能。

第五章:制度变迁与创新

18.制度的局限:

(1)社会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制度只是这些因素中的一个,在这个由众多因素组成的系统中,制度能起的作用是有限的;

(2)许多情况下并非没有制度,而是人们不去执行,从而影响了制度的有效性,这是制度的又一个局限;

(3)制度的稳定性与变化性的矛盾构成了制度的局限性。

19.路径依赖:路径依赖是指一个具有正反馈机制的体系,一旦在外部性偶然事件的影响下被系统所采纳,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发展演进,而很难为其他潜在的甚至更优的体系所取代。

20.锁定:细小的事件和偶然的情况会把技术的发展引入特定的路径,而不同的路径最终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这即为锁定。

第六章:国家理论

21.国家的起源:最重要的两种理论,一是契约理论,一是掠夺或剥削理论。

22.国家的职能

(1)国家的保护性职能;

(2)国家的生产性职能(提供公共品);

(3)国家对产权的再分配职能(社会公正的概念);

(4)国家的核心职能(维护法律和秩序,界定产权)。

23.国家模型的基本特征

诺思的国家模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国家为获取收入,以一组服务(保护与公正)做交换;

第二,国家试图像一个带有歧视性的垄断劳动者那样活动,为使国家收入最大化,它将选民分为各个集团,并为每个集团设计产权;

第三,由于总是存在着能提供同样服务的潜在竞争对手,国家受制于其选民的机会成本。

24.国家的目标:最基本的目标有两个,一是界定形成产权结构的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规则(即在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上界定所有结构),这能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二是在第一目标框架中降低交易费用用以使社会产出最大,从而使国家税收增加。

25.诺思悖论:一方面国家权力构成有效产权安排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没有国家就没有产权;另一方面国家权力介入产权安排和产权交易,

又是对个人财产权利的限制和侵害,会造成所有权的残缺,导致无效的产权安排和经济衰落。这就是有名的诺思悖论。诺思悖论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没有国家办不成事,但有了国家又有很多麻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