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制度及其功能

政治制度及其功能
政治制度及其功能

【数据库】马列、哲学、政治、法律、社科总论2000年

【文献号】3352

【原文出处】郑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原刊期号】200005

【原刊页号】11~15

【分类号】D0

【分类名】政治学

【复印期号】200006

【标题】论政治制度及其功能

【作者】马德普

【作者简介】马德普(1955—),男,河南禹州人,天津师范大学政法系、政治文化研究所教授,从事政治理论研究。(天津300073)

【内容提要】政治制度是为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而限制、调节、疏导各阶级、集团或个人政治活动的规范体系。其社会功能是目标定向功能,促进价值生产的创制功能、维护价值生产的保障功能、促进合作的整合功能、社会价值的分配功能。

【关键词】制度/政治制度/功能

【正文】

什么是“政治制度”?人们为什么要创立政治制度?或者说政治制度有什么样的社会作用或功能?这些问题本是政治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基本问题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以至于在实践中理论常常不能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本文拟就上述问题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学界的同仁。

要明确什么是“政治制度”,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制度”。不过遗憾的是,尽管人们很早就创造了“制度”一词,并在日常语言中频繁地加以使用,但对其含义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以研究制度见长的制度学派经济学家们,对“制度”就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制度学派的创始人凡勃伦把“制度”看作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1](P110)。康芒斯则把“制度”解释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2](P87)。格鲁奇在《比较经济制度》一书中把“制度”定义为“构成统一整体的各个项目相互依存或相互影响的综合体或图式。”认为“各种类型的制度,都具有规则性、系统性或规律性的共同特点”[3](P5)。诺斯在《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一书中,给“制度”一词下过两个形式不同但实质一致的定义。他说:“制度实际上是人和资本存量之间及资本存量、产品劳务的产量和收入分配之间的过滤器。”“制度是为约束在谋求财富或本人效用最大化中个人行为而制定的一组规章、依循程序和伦理道德行为准则。”制度的作用就是“提供人类在其中相互影响的框架,使协作和竞争的关系得以确定,从而构成一个社会特别是构成了一种经济秩序”[4](P195—196)。T·W舒尔茨将“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5](P253)除了经济学家以外,社会学家、法学家和政治学家们也给制度下过各种不同的定义。例如,帕森斯在《社会系统》一书中曾经指出:“制度可以叫做复杂的制度化的角色整合,这种整合在所谈及的社会系统中具有战略性结构的意义。”[6](P521—522)在《政治学分析辞典》中,美国政治学者把制度(institution )解释为“在有关价值的框架中由有组织的社会交互作用组成的人类行为的固定化模式”[7](P77)。英国法学家麦考密克在《制度法论》一书中,曾经试图区分“制度”和“规则”两个概念,认为“哲学意义上的制度(和制度事实)显然与规则有某些关系,但并不与规则等同”[8](P63)。制度“存在于规范或规则的背景中,并为规范或规则而存在,这些规范或规则(以复杂的组合形式)各自对人在社会背景中的行为赋予意义、使之合法、加以管理甚至予以认可”[8](P20)。作者指出,制度概念“是用规

则或通过规则表述的,规则的任何出现、发展或进化的过程都可能是制度的出现、发展或进化的过程。这要取决于有关的机构将规则的发展或进化加以概念化的方式。”[8](P19)我国的经济学者张宇燕对制度曾作过较深入的分析,他认为“制度的本质内涵不外乎两项,即习惯和规则”[1](P120),其主要特征有:第一,制度是人类适应环境的结果;第二,其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人们习以为常的惯例,或是规范化的行为方式;第三,规则是制度的另一核心,它的主要特征在于其具有强制性或约束性,并主要由法律法规、组织安排和政策来得到表现;第四,制度和集体行动交织在一起;第五,制度是为人们之间的交往、合作及交易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的工具;第六,制度是以组织为载体,组织是由制度来支撑和维护的。[1](P117—119)

以上罗列的各科学者对“制度”下的不同定义,都是从不同角度对制度进行的界定,其中有的较接近本质,有的则过于宽泛。把规则(或规范)与制度等同起来,没有看到二者的区别。根据人们的日常用语习惯,我们可以看到,规则(或规范)是比制度的外延要宽的一个概念。规则(或规范)可以包括法律、道德、习惯、政策、规章、制度等,而制度则不能完全包括法律、政策、习惯、道德和规章。实际上,制度是包含在规则之中,而又与法律、政策、习惯、道德、规章等相交叉的一个概念,如果用图来说明的话,可以图示如下:

上图作为一个平面图,无法完全表示各种具体规范之间的交叉关系,如习惯与法律之间就有某种交叉关系,但在此平面图上无法表示,因此,只能略去。然而,即使如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制度是规则(规范)的一种,是规则体系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这种核心意义主要表现在它为组织(或社会系统)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这个框架反映着组织(或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取向,规定着组织或社会系统中基本价值的生产和分配,并为解决围绕基本价值的分配而引起的冲突提供一些基本的程序和准则。换句话说,这种核心意义,就是帕森斯所说的“战略性结构的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把基本价值这一概念引入到制度的解释中去,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任何组织或社会系统都是为实现某种基本价值(通俗一点讲就是利益)而存在的。人们之所以过社会生活或成立(参加)某一组织,都是为了实现某种利益。第二,组织(或社会系统)作为基本价值的生产单位,要想使生产得以顺利进行,就必须有某种制度规范作保障。这种制度,一方面规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保障生产中的协作;另一方面,还要规定产品(利益、价值)的分配,并能调节分配中的冲突。第三,制度本质上是一种人造的工具,作为一种“人为事物”,对它的定义应从它的功能或者它所实现的目的入手。这个目的就是基

本价值。

社会中的制度多种多样,如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婚姻制度、企业制度等等,其中每一种制度都是限制、调节、疏导某种特殊活动的行为模式和行为规范,目的是防止这些活动领域出现无序状态,导致活动参与者的共同利益受到损害或无法实现。那么,政治制度调节的活动领域是什么?与其他制度相比它有哪些特点呢?

政治制度无疑是调节社会中的政治活动的,而政治活动的出现则是由于社会出现了阶级与阶级或集团与集团之间的横向利益冲突,以及个人、集团与社会之间的纵向利益冲突所造成的。横向利益冲突表明,每个集团都想通过超经济的强制力量(主要表现为政治权力)为自身谋取更多利益;而纵向利益冲突则表明,每个集团的利益争夺须以不能损害公共利益或有利于增进公共利益(即社会利益)为前提。这两种利益关系是相互联系或互为条件的。没有横向的利益矛盾,就不会有纵向的利益冲突;而如果不从纵向的角度去处理横向的利益矛盾,也即冲突双方不能以公共利益为重,那么,互相冲突的集团之间就失去了合作的共同基础,冲突的结局就只能是两败俱伤。政治制度就是通过规范集团之间争夺利益的政治活动来维护或增进公共利益的。在这里,两种利益冲突是政治制度存在的前提,公共利益的客观存在是政治制度得以建立的基础,而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是建立政治制度的主要目的。所以,亨廷顿说:“如果完全没有社会冲突,政治制度便没有必要存在;如果完全没有社会和谐,政治制度也无从建立”。“政治制度乃是道德一致性与共同利益在行为上的表现。”[9](P10—11)

在政治制度的性质上,过去曾存在过三种认识上的误区。一是否认公共利益的存在,否认政治制度在增进公共利益中的作用,认为政治制度仅仅是一种中立的政治游戏规则,在这种规则支配下,参与竞争的各方都追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至于输赢的结局是什么,则不是政治制度设计者考虑的对象。这种观点是极端自由主义者的看法。按照这种看法,政治活动或政治竞争就是一种零和博弈,是一种你得我失的分配既定利益(或价值)的活动。这种观点的误区,一是没有看到政治制度的阶级性的一面,二是没有看到政治制度还有促进合作、增进公共利益的作用。其实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安排如果不能保护和促进社会利益,那么,争夺利益的政治斗争就会陷入日益残酷的境地,社会也会由于这种内耗而衰亡和崩溃。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能体现公共利益的规则本质上就不是政治规则,而是强盗匪帮中的规则。不过,无论一种政治制度是否能够促进公共利益,它都不可避免地打有一种阶级的烙印。能够促进公共利益的,一定会更多地体现先进阶级的利益;而妨碍或损害公共利益的政治制度,则一定更多地体现了腐朽没落阶级的利益。

政治制度问题上的第二个认识误区也是否认公共利益的存在,不过它不是由此推出政治制度是中性的游戏规则,而是认为政治制度仅仅是政治统治的工具。这是极“左”思潮盛行时的一种流行看法。这种看法的合理之处是看到了政治制度的阶级性,但是其失误是没有看到,如果不能保护和增进公共利益,任何政治制度都是不能维持长久的。另外,政治制度决不仅仅限制被统治者的政治活动,它实际上还要规范统治阶级的政治行为,目的就是能够多多少少体现一些公共利益。只有公共利益才能赋予政治制度以合法性。这一点不仅表现在各个阶级都能参与政治的现代民主社会中,而且也表现在一个阶级独掌政权的传统社会形态中。传统社会的政治结构很容易使人过分强调政治制度的阶级性,从而忽略其社会性的一面。而现代民主社会的政治结构,则容易使人过分强调政治制度的社会性即非阶级性、中立性或体现公共利益的属性,忽视其中所蕴含的阶级性质。这也是为什么对政治制度的极“左”看法多在落后国家流行的原因之一。

政治制度的第三个认识误区是,只承认政治制度维护公共利益的性质,否认其具有阶级性。亨廷顿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他说:“没有强有力的政治制度,社会就会无力界定和实现

其共同利益。因此,创造政治制度的能力,也就是创造公共利益的能力”。“任何可用于强化政府制度的东西,都可被称为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就是公共制度的利益。”[9](P24、25)亨廷顿的这些说法,比较典型地代表了保守主义对政治制度的看法。这样的看法显然是一种理想化的看法,它起了美化现存制度的作用。实际上,我们说政治制度体现公共利益是从规范的角度也即理想或应该的角度来讲的,而现实中的政治制度不可能是完全符合这种规范要求的,要不然我们就无法说明历史上的国家兴衰和朝代更替。我们承认,政治制度越能维护或增进公共利益,国家也就越能够兴旺和发达。但是,历史中的兴衰证明,政治制度所具有的阶级性也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一个事实,现实的政治制度就是在这种阶级性和社会性(或公共性)的张力或共同作用中存在和运转的。这种双重性恰恰就是政治制度存在的必要前提。因为如前所述,只有公共利益,政治制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只有阶级利益,政治制度就没有存在的可能。另外,这种双重属性在政治制度中的比重也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正是这种变化,才导致了一些政治制度在历史上的衰亡,而另一些政治制度则出现了发展和更新。

由此看来,政治制度是为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而限制、调节、疏导各个阶级、集团或个人的政治活动的规范(规则)体系,它既要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又不可避免地打有阶级的烙印。和其他制度相比,政治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其他制度多涉及社会的个别利益,而政治制度则涉及社会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比如经济制度主要是调节个人之间的经济活动以满足个人和社会的经济利益要求的,婚姻制度是调节两性行为以满足人们的家庭生活要求的,而政治制度既能调节各种价值或利益之间的轻重关系,又能影响社会中大多数价值(利益)的生产与分配,所以和其他制度相比,它就更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第二,其他制度多直接影响某种具体价值的生产和分配,而政治制度则能通过其他制度安排来间接影响各种非政治价值的生产和分配。第三,其他制度规范多不是依靠强力来保证实施的,而政治制度不仅依靠强力来维持,而且它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一种强制性的权力。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社会的公共利益客观上需要强制性权力来维护,以防被个人或集团所侵害;而另一方面,社会中的集团或个人又总是试图凭借强制性权力为自身分得更多的利益或价值。因此,社会中的政治斗争常常直接表现为争夺或控制强制性权力的斗争,间接表现为维护或增进某种利益的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制度的直接作用或首要功能就是通过规范各种追逐权力的政治力量,形成一种强制性的公共权力。换句话说就是,政治制度是形成、维护和实施强制性公共权力的规则体系。政治制度之所以能够影响大局,影响整体利益,并且能够通过其他制度安排影响具体价值的生产和分配,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对公共权力的这种直接作用。公共权力的普遍性和强制性赋予政治制度以战略性结构意义。这种意义表明,政治制度的变革是其他社会制度变革的重要前提;政治制度不变革,其他社会制度的变革也就很难彻底进行。

形成和维护公共权力是政治制度的主要政治功能,而保障实施公共权力则是政治制度履行社会功能的主要表现。人们创立政治制度不是仅仅为了形成和维护一个公共权力,而是要运用这种权力达到一些社会目的,或满足某些社会的需要。因此,政治制度的社会功能是它最根本的功能,要想深刻理解政治制度的性质,就必须深入考察它的这些社会功能。

政治制度的首要社会功能是它为共同体选定集体价值目标的目标定向功能,或曰价值定向功能。具体来说就是,一旦一种政治制度已被确立,那就意味着它也为社会确立了一个基本价值的目标框架,社会的其他制度要以这个框架为参照物,社会集团的合法政治活动要在这个框架内进行,掌握权力者制定的政策要以这个框架为依据。当然,这并不是说,社会的具体目标在一种政治制度中不可能有任何变化,而是说这种具体目标的变化有一个限定的可能性空间,突破这个空间就可能与现行政治制度的性质互不相容。政治制度之所以具有这种功能主要是因为,虽然社会本身具有客观的公共利益,但公共利益的具体内容却需要社会成

员的认识,并需要公共权力的确认。只有被认识的利益,才能成为推动人们行动的动机;只有被公共权力确认的公共利益,才能成为政策制定的准绳;只有转化为公共政策,公共利益才有可能加以实现。而这种公共利益的确认和实现过程都是在政治制度的框架内进行的。这个框架预定了公共权力的分配格局,从而也预定了认识和选择公共利益的可能空间。权力的格局就是社会势力或社会力量相互关系的格局。由于每种社会势力受自身利益的局限,并且各种势力都力图使确认的公共利益与自身利益相容,所以,各自认识和选择的公共利益是有很大差异的。公共权力作为社会力量相互关系的一个体系,其确认的公共利益一定是与这种力量关系相适应的。良好的政治制度是能够符合社会需要、有利于真正公共利益的确认和实现的组织公共权力的制度。

政治制度的第二个社会功能是安排促进价值生产的各种制度的创制功能。如前所述,每种制度规范都是为维护或促进某种价值(利益)的生产或分配而设立的。不过社会中的制度,有些是自发生成的,也有许多是人们有意识创立的。在这些有意创立的制度中,公共权力创立的制度最具有普遍性和权威性,而且对价值的生产或分配也影响最大。所以,西方的新制度经济学家们断定,国家对产权制度的效率负有责任。当然,创立制度的是那些掌握公共权力的人,而不是政治制度本身。然而,政治制度决定了什么人掌权,如何掌权,以及掌权者决策或创制的规则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政治制度有创制的功能,或起码说有影响创制的功能。正如政治制度为社会预定了一个基本价值目标框架一样,它也为社会预定了一个创制的可能性空间。这种创制功能是政治制度最具生产性的功能。这里的生产性不仅意味着它生产了一些新的制度,而且更重要的是意味着它通过这些制度促进了社会中它所鼓励的价值生产。西方的行为主义政治学家们,可能是受“福利国家”运动时期重视分配问题的社会潮流的影响,大多都把政治看作是对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活动,看不到政治的生产性功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缺憾。相反,一些社会学家倒认识到了这一点。如帕森斯就把政治制度看作是对集体达成目标活动的效益有最直接影响的规范结构[10]。这里的达标活动毫无疑问就是价值的生产活动。政治制度就是通过自身和其他制度安排,疏导社会的力量和人们的活动,从而提高了它所鼓励的价值生产活动的效率,增加了社会的价值总量。因此一个社会能否繁荣昌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制度的这种疏导能力和生产能力。

政治制度的第三个社会功能是限制有害价值生产的各种活动的保障功能。任何制度都具有限制人的某些活动的作用。这种限制自然不是无目的的限制,它的目的无非就是防止两败俱伤的行为冲突,保护人们的合法利益,维护某种价值生产所需的条件和秩序。这种限制作用,主要通过直接限制人的某些政治行为,以及通过在这种政治制度框架中制定的法律规范限制人的其他一些行为,来维护整个社会的秩序,保障该政治制度所允许或鼓励的价值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政治制度在这方面首先是通过维护政治秩序,其次是通过维护各种社会秩序,来履行自己的保障功能的。前者是它的直接作用,后者是它的间接作用。

政治制度的第四个社会功能是调节社会成员或群体之间的冲突以促进合作的整合功能。任何社会都需要一系列的整合机制才能防止分裂,维持生存。政治制度是最重要的整合机制之一。它通过对政治参与渠道的安排,通过对调节冲突的政治程序的制定,把互相冲突的各种社会政治力量整合在一个统一的体制和秩序之中,使冲突和合作得以平衡,没有这种合作和整合,社会就不可能对公共利益达成较高程度的一致认识,社会的价值生产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维护。政治制度的这种调节作用与上述的限制作用有很大不同,限制是通过一些禁止性规范来实现的,而调节多是通过一些程序性规范来实现的。政治制度的程序性规范规定了各种利益的表达方式和程序,也规定了利益综合的一系列机制。通过这些规范,互相分歧和冲突的利益经过讨价还价和让步妥协被整合在了一起,局部或集团利益转化成能够互相兼容的利益,或者能够与公共利益相容的利益。于是,公共利益的内容得以表达,合作的基础得以认同,基本的秩序得以确立。

政治制度的第五个社会功能是对社会中的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功能。本来,政治制度调节冲突的功能本身就有分配价值的作用。这里,我们把分配功能独立出来,主要是因为价值的分配不仅通过程序性规范的调节来实现,而且还通过指令性规范来直接进行。另外,利益冲突的调节主要是为了达到社会整合的目的,而价值(利益)分配本身则不仅是或不一定是为了实现社会的整合。换句话说,利益调节只会有利于社会和谐,而利益分配则有可能会促进和谐,也有可能会加剧冲突或引起分裂。现代社会多采取利益各方共同参与的调节方式进行分配,而传统社会多通过指令性制度规范或统治者的行政命令分配利益(价值)。当然,现代社会也会有一些指令性分配,而传统社会也会有一些调节性分配。无论什么样的分配,只要通过政治制度来进行,它就一定具有权威性,也即它是由强制性公共权力来实施和保障的。政治制度的价值分配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制度对政治利益的分配性规定,这些规定所形成的政治格局对其他利益分配的权威性影响,以及为解决冲突所制定的程序性政治规则对利益分配结果的决定性影响等方面。

政治制度可能还会有一些其他功能,但上述功能是其主要功能。一个社会之所以要创立一套政治制度,主要就是为了履行上述功能,以维护社会生存,促进社会发展。因此,从本质上讲,政治制度是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目标的工具。一旦它选定的价值目标框架不符合社会生存发展的客观利益(价值)要求,或者它所维护和促进的价值生产不符合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需要,或者它不能有效地保障有利社会的价值生产活动,或者其价值分配的方式与结果不能促进社会的合作,不为大多数人所认可,那么,政治制度变革的时机就会到来。【参考文献】

[1]张宇燕.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对制度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2]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3]格鲁奇.比较经济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4]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5]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4.

[6]D·P·约翰逊.社会学理论[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

[7]杰克·普拉诺等.政治学分析辞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8]麦考密克,魏因贝格尔.制度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9]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10]帕森斯.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世界各国政体

世界各国政体知多少? 今天,全球人口超过六十亿,分别组成193个国家,各有不同的政体,从昔日意大利墨索里尼、西班牙佛朗哥、德国希特勒之独裁法西斯垮台,到前苏联解体,东欧八国(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阿尔巴尼亚、东德、南斯拉夫)共产政权瓦解,目前世界各国政体以议会民主为大多数,也保留一些王朝,还有一些独裁统治。 试列出一览表(排名次序以人口多少为依据)。 ◎君主政体 摩洛哥,尼泊尔,沙地阿拉伯,柬埔寨,约旦,阿联酋长国,阿曼,莱索托,不丹,科威特,斯威士兰,卡达尔,汶莱,汤加,摩纳哥。 这些王国皇帝大权在握,终身在位。 (这里不包括日本、英国、荷兰、比利时、瑞典、挪威、丹麦、泰国、西班牙等各个君主立宪王国,因为日本天皇、英女皇等国君只是象徵性在位,并没有实权,首相才是王国最高掌权人。) ◎神权政治 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于1979年12月颁布第一部宪法,规定实行政教合一制 度,神权统治高于一切,最高领袖的绝对权力不容更改)。 梵蒂冈(教皇统领全球11亿天主教徒)。 ◎军事统治 巴基斯坦(穆沙拉夫上将于1999年10月12日推翻谢里夫政府,军事接管政 权,禁止政党公开活动)。 刚果民主共和国(卡比拉于1997年5月17日推翻蒙博托政权上台,禁止一切 政党活动)。 缅甸(1988年9月18日,丹瑞大将军人政府接管国家政权)。 苏丹(巴希尔中将于1989年6月30日发动政变上台,禁止党派活动)。 大多数军人政府都是靠发动军事政变上台的。 ◎一党专制

中国(中国共产党),越南(越南共产党),叙利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朝鲜(朝鲜劳动党),古巴(古巴共产党),利比亚(禁止一切政党活动),寮国(老挝人民革命党)。 这些国家没有全民选举制度,即使有选举也只是一党推举候选人,当然不会有反对党。 ◎过渡政府 伊拉克,阿富汗,索马里,卢旺达,布隆迪,厄立特里亚,利比里亚,巴林,马尔代夫。 伊拉克和阿富汗今年举行大选,但局势不稳定;而巴勒斯坦未立国不能称过渡政府。 ◎民主选举政体 有个共同点,就是民选政府由选民手中一人一票产生。可分为议会制、多党 制、总统制等。议会制的国家,总理才是握有实权者,总统只是象徵性(像新加坡、以色列、德国、印度等)。 总统制的国家,总统为最高领袖,总理只是获任命(如法国、韩国、埃及 等)。 ○议会制政体 印度,孟加拉,日本,德国,土耳其,泰国,英国,意大利,南非,西班牙,波兰,加拿大,马来西亚,澳洲,荷兰,比利时,捷克,葡萄牙,匈牙利,瑞典,奥地利,瑞士,以色列,斯洛伐克,丹麦,芬兰,巴布亚新几内亚,克罗地亚,挪威,摩尔多瓦,新加坡,爱尔兰,新西兰,立陶宛,牙买加,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毛里求斯,所罗门群岛,卢森堡,苏里南,马耳他,巴哈马,冰岛,巴巴多斯,伯利兹,瓦努阿图,萨摩亚,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格林纳达,多米尼加,马绍尔群岛,安道拉,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列支敦士登,圣马力诺。 ○多党制政体 印尼,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法国,阿尔及利亚,台湾,罗马尼亚,也门,莫桑比克,象牙海岸,布基纳法索,马里,尼日尔,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几内亚,海地,阿塞拜疆,保加利亚,塞拉利昂,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亚美尼亚,中非共和国,黎巴嫩,阿尔巴尼亚,毛里塔尼亚,蒙古,马其顿,冈比亚,加蓬,东帝汶,斐济,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舌尔。

比较政治制度

一、单选题 1. (2分)立宪君主制下的内阁制政府是()。 ? A. 英国 ? B. 美国 ? C. 日本 ? D. 意大利 得分: 2 知识点: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2. (2分)有选举权的公民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行使自己的投票权是指()。 ? A. 普遍选举 ? B. 自由投票原则 ? C. 直接选举 ? D. 秘密投票原则 得分: 0 知识点: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3. (2分)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而设立的整个国家机关的总称是()。

? A. 国家政权的根本性质 ? B.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 C. 国家结构形式 ? D. 国家机关体系 得分: 2 知识点: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4. (2分)英国政府体制的主要特征是()。 ? A. 议会主权 ? B. 人民主权 ? C. 国家主权 ? D. 政党主权 得分: 2 知识点:比较政治制度考试题 5. (2分)现代西方民主制的核心是()。 ? A. 元首 ? B. 议会制 ? C. 间接制

? D. 法院 得分: 2 知识点: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6. (2分)英国的权威象征和精神领袖是()。 ? A. 英王 ? B. 议长 ? C. 党魁 ? D. 大法官 得分: 2 知识点: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7. (2分)制度分析方法的逻辑起点是()。 ? A. 制度 ? B. 经济 ? C. 社会 ? D. 自由 得分: 2 知识点: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8.

(2分)提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的是()。 ? A. 霍布斯 ? B. 孟德斯鸠 ? C. 卢梭 ? D. 洛克 得分: 2 知识点: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9. (2分)当代的多元民主理论是在与()的对立中发展起来的。 ? A. 国家主权理论 ? B. 政党 ? C. 多元政治理论 ? D. 多元经济理论 得分: 0 知识点: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10. (2分)在西方,选举制度最根本的原则是()。 ? A. 普遍选举

专升本《比较政治制度》试卷

[试题分类]: [题型]:单选 [分数]:2 1.下列国家中属于议会共和制政体是( )。 A.俄罗斯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答案:D 2.下列国家中,采取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是( )。 A.日本 B.法国 C.意大利 D.加拿大 答案:D 3.下面关于德国的描述,正确的是()。 A.德国是总统制国家 B.德国是委员会制国家 C.德国是单一制国家 D.德国是议会共和制国家 答案:C 4.下列国家中,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是( )。 A.瑞士 B.法国 C.美国 D.加拿大 答案:B 5.下列国家中采取议会制君主制政体的是( )。 A.俄罗斯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答案:C 6.下列关于瑞士的判断,正确的是()。 A.瑞士是一个单一制国家 B.瑞士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C.瑞士是一个君主制国家 D.比利时是一个总统共和制国家 答案:B 7.下列国家中,采用不成文宪法的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答案:B 8.( )政体既有总统制国家总统拥有行政权,与议会分权制横的特点,又有议会制实行“责任制政府”的某些特点,因此被称为“半总统制”国家。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答案:C 9. 瑞士联邦委员会作为瑞士最高行政机构,由()名委员组成。 A.7 B.8 C.9 D.10 答案:A 10.在美国,经国会参、众两院( )的议员同意可以提出宪法修正案,或者根据( )的州议会的请求召开制宪会议提出宪法修正案。 A.3/4;3/4 B.1/3;1/3 C.2/3;2/3 D.3/5;3/5 答案:C 11.下列国家中,宪法由立法机关进行解释的有( )。 A.日本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答案:D 12.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出现于( )。

比较政治制度

比较政治制度 名词解释篇示例 1、国家元首:是在形式上是最高国家权力的执掌者和国家在对外关系中的最高代表。是主权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P71 2、政治文化:是指个体对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它包括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动机、政治意向、政治信念、政治思想及政治理想等等。P14 3、一党制:是指一个国家长期由一个政党掌握政权的政党制度,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法西斯统治下的一党制;二是民主制下的一党制,三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党制。P127B卷 4、“分权与制衡”原则:是指把国家权力主要分为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三部分,由不同的国家机关分别行使,这三种权力之间又必须相互制约以保持平衡的一种政制原则。P60 5、地缘政治学(政治地理观):一国的地理和生态状况与该国的政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它是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地缘政治学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P13 6、政治制度:通常是指与一国社会性质相适应的国家权力机构和基本政治制度,是规范人类政治生活的规则体系,主要涉及政治权力如何分配以及社会秩序如何维护等问题。一般由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构成。P5 7、两党制:是指一个国家虽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政党,但只有两个势均力敌的主要政党,能够通过控制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单独地轮流执政的制度。P128 8、委员会制政府:又称委员制或合议制,指国家最高行政权不是集中在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一人手中,而是由议会产生的委员会集体行使。P186 9、比例代表制:即各参加竞选的政党根据其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各政党所得议席与其所得选票的总数成正比。这种方式20世纪以后的欧洲大陆国家广泛实行,计票方法适合大选区使用。P98

专升本比较政治制度试卷

专升本比较政治制度试 卷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试题分类]: [题型]:单选 [分数]:2 1.下列国家中属于议会共和制政体是( )。 A.俄罗斯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答案:D 2.下列国家中,采取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是( )。 A.日本 B.法国 C.意大利 D.加拿大 答案:D 3.下面关于德国的描述,正确的是()。 A.德国是总统制国家 B.德国是委员会制国家 C.德国是单一制国家 D.德国是议会共和制国家

答案:C 4.下列国家中,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是( )。 A.瑞士 B.法国 C.美国 D.加拿大 答案:B 5.下列国家中采取议会制君主制政体的是( )。 A.俄罗斯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答案:C 6.下列关于瑞士的判断,正确的是()。 A.瑞士是一个单一制国家 B.瑞士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C.瑞士是一个君主制国家 D.比利时是一个总统共和制国家 答案:B 7.下列国家中,采用不成文宪法的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答案:B 8.( )政体既有总统制国家总统拥有行政权,与议会分权制横的特点,又有议会制实行“责任制政府”的某些特点,因此被称为“半总统制”国家。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答案:C 9. 瑞士联邦委员会作为瑞士最高行政机构,由()名委员组成。 A.7 B.8 C.9 D.10 答案:A

10.在美国,经国会参、众两院( )的议员同意可以提出宪法修正案,或者根据( )的州议会的请求召开制宪会议提出宪法修正案。 A.3/4;3/4 B.1/3;1/3 C.2/3;2/3 D.3/5;3/5 答案:C 11.下列国家中,宪法由立法机关进行解释的有( )。 A.日本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答案:D 12.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出现于( )。 A.美国 B.瑞士 C.法国 D.日本 答案:A

高中历史—世界各国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世界各国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 、了解梭伦改革:公元前六世纪初――基础 内容:a废除债务奴隶制为自由民(平民与贵族);b按财产划分居民为四等级 意义:废除氏族残余,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 2、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六世纪末――形成 内容:a 划定10个行政选区取代氏族关系;b 设立500人会议;c成立十将军委员会;d 陶片放逐法。意义: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3 、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六世纪―黄金时期(鼎盛) 内容:a官职向男性公民开放; b 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 c 500人会议通过抽签组成并“轮值”执政; d 陪审法庭形成,主司法、监督; e 十将军委员会权力扩大:(军政大权); f 公职津贴制度、观剧津贴。意义: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4、罗马法形成过程:产生-发展―形成 A.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标志:《十二铜表法》公元前五世纪中期 B.发展阶段:公民法:前3世纪之前,仅仅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万民法:罗马帝国内部所有自由民的法律(国际法) 5、了解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a 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为统治者权力提供法律依据; b它维护奴隶制,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巩固基础。c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和平等权利,具有一定民主性。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了解《权利法案》的制定 ①标志:1689 《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②内容:a、不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止法律、征税、拥有常备军 b、议会定期召开、议员活动自由。 ③意义:通过限制王权以保证资产阶级统治(确立君主立宪制统治) 2、了解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内阁权利:对议会负责、控制立法程序;首相:下院多数党领袖(首相)--行政权3、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立法权--国会(参议院+众议院);行政权--总统(元首、军、政首脑)4年一届;司法权-联邦法院 4、了解美国联邦制的权利结构(阅读111页图示) 5、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1875--1941) 行政权--总统、7年、连任(两院联席议会选出);立法权-两院制议会:(众议院-普选、参议院 9年-间选);内阁-议会中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 6、了解《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1871年 ①、联邦制的君主国家:皇帝(元首):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内阁首脑:宰相(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②、立法机构--两院制议会:联邦议会(上议院)-首相为议长;帝国议会(下议院)-立法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比较政治制度

比较政治制度 一、名词解释 1、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具体地说,就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一个阶级手中;哪一个是统治阶级,哪一个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 2、政体:所谓政体,也即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它指的是国家权力如风配置、如何构成的方式。 3、三、三制参议会制:所谓“三三制”,就是在抗日民主政权中,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及其他分子各占三分之一。[1940年3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党内指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正式提出“三三制”原则,要求革命根据地按照“三三制”原则建立各级参议会制政权,并在陕甘宁边区部分区县首先试行。(抗日战争时期)] 4、代议制: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行使的制度,是的形式。[现代国家普遍实行代议制。民主国家的代议机关是,所以代议制又称。中国的是代议制,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5、比例代表制:?又称比例选举制,按各政党所获选票数在总票数中所占比例分配议员席位的制度。 6、单名选区制:又称小选区制,指在每个选区只选出 1名代表。 7、国家元首:指依照宪法规定履行职能的人格化的国家机关,是一个政权组织的首脑部分或者国家的最高代表者。 8、总统制:它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与议会内阁制相对称,指由选民分别选举行政和立法机关,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同时担任政府首脑的制度。 9、内阁制:内阁制又称议会制,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内阁制。) 10、委员会制:它是指在一个行政组织或单位的领导机关,其法定最高决策权力由两个以上负责人来行使,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问题的。 11、首长负责制:是指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首长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对本行政组织所管辖的重要事务具有最后决策权,并对此全面负责。 12、地方立法权:是指、、、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的权利。 13、国家公务员: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即各级政府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工作人员 14.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 15.多元民主制:是指一种分散的政治权力存在于自治的社会集团和分散的政治决策中心之内,众多社会团体都可通过一定方式共同参与政治决策过程的民主制度模式。 二、简答 1、.人大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特点和在中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性质:(1)人大制度是一种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比较政治制度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 西方议会的立法程序。 答: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容。 答:党对于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作用是通过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来实现的。 党的政治领导是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方向的领导,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发展阶段上,为无产阶级制定并实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党的领导,首先就要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党作为执政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力量。党同各级政权组织、经济组织、军事组织、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党的思想领导主要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加强党的理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把党的主张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党的组织领导是指党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组织制度,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培养、选拔、使用和监督党员干部。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各级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组织带领人民群众去实现党的各项工作。要实现党的组织领导,就必须按照干部“四化”方针,搞好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通过各级党组织教育和管理好党员,通过各条战线上的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的干部的骨干作用来带动群众,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决不可能将其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党的政治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核心,是解决方向、道路的。思想领导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的重要基础。组织领导是服务于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的,是实现党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的重要保证,没有党的组织领导,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就不能落实。总之,党的领导只能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全面领导,三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否认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对党的领导的执政地位的削弱和否定。 3. 如何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会议、立法、监督、代表等制度和工作,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各项制度和工作,都需要按照健全、丰富和扩大的要求进行完善,实现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使民主的程序和实体、形式和内容相统一,使国家的立法、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 (2)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包括立法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免权、监督权等. (3)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形成开放、互动、畅通的关系,使人大代表能够深入了解民情、广泛反映民意、充分集中民智,使中国特色的代议制民主更具生机和活力. (4)按照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要求,适应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需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人大工作,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5)加强人大干部队伍建设,加大人大干部与党委、政府、政协干部之间的交流,优化人大领导班子的结构,逐步减少人大领导职数,为进一步提高人大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提供组织保证. 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

主要国家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及政党制度一览表

主要国家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及政党制度一览表国家政体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备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单一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 主要国家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及政党制度一览表

说明:1.有“——”和“※”者为教材中未涉及到的内容,供参考。“——”者表示暂未查到相关资料。 2.除了熟记上述主要国家,还要注意掌握不同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及政党 制度的特点,并据此判断上述国家以外的其他国家的政体、国家结构形 式及政党制度。例:2007年1月5日,5名中国工程人员在尼日利亚被 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劫持。尼日利亚总统当即要求政府相关部门迅速行 动,解救中国人质,并直接对其负责,这说明尼日利亚实行的政体:A. 君主立宪制B.议会制共和制C.总统制共和制D.民主共和制。此题答案 为C。

推荐“记忆口诀”: 一、政权组织形式 君主立宪制主要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典型国家有:英国、日本、泰国、比利时、西班牙、瑞典、挪威……【口诀:女王与天皇在瑞典看人妖与斗牛比威。(英国女王、日本天皇、泰国人妖、西班牙斗牛巧妙联系起来,富有联想,记忆深刻)】 议会制共和制的典型国家:意大利、芬兰、奥地利、印度、新加坡……【口诀:北京申办新奥运,十分得意(新奥运分别是指新加坡、奥地利、印度;分得意分别指芬兰、德国、意大利)】 总统制共和制的典型国家:美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埃及、印度尼西亚。【口诀:莫怕印尼,埃及美啊!(墨西哥、巴西、印度尼西亚、埃及、美国、阿根廷)】 二、国家结构形式 因为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单一制国家,根据记少不记多的原则,只要记住实行联邦制的国家就可以了。当今世界实行联邦制的国家有:美国、德国、瑞士、俄罗斯、印度、缅甸、巴西等二十多个国家。【口诀:没得瑞士法郎又腼腆,饿肚吧!(美国、德国、瑞士、缅甸、俄罗斯、印度、巴西)】 三、政党制度类型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主要是两党制和多党制。目前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党制,同样依据记少不记多的原则,记住两党制的典型国家就可以了。典型国家有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口诀:英美加薪噢!(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

比较政治制度笔记

比较政治制度笔记 导论 一、比较政治制度的课题与方法 1、比较对象 威洛比认为,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关于政府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探讨如何解决有关政府的问题。前者是静态的,相对简单;后者是动态的,比较复杂。 制度是有生命的,指制度是变化的,灵活的,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以政治机构为比较的重点,最核心的是政治制度。 2、比较方法 历史考察法、比较宪法史法、国别比较研究法、比较制度史(专题或专项比较研究)、综合分析比较研究。 二、政治机构的历史考察 1、分类标准 A构成基础:寡头政治民主政治 B经济基础:非社会主义政府社会主义政府 C社会基础:氏族政府都市警察政府民族政府世界政府 D主权构造:单一政府复合政府 2、政治权力的变革导致政治机构的更替 政治权力的变革的外部形态有三种: (1)统治机构内部的变革 (2)最高统治者的变革 (3)统治关系的变革 三、政治制度建立的思想文化背景 1、西方政治制度的文化基础 (1)人性:看作自然属性,把人归属为动物。 伊壁鸠鲁,功利主义的创始人,从功利主义的视角探讨人性,“趋乐怕苦”; 马基雅维利,从经验主义的视角探讨人性,“自私,贪得无厌”; 霍布斯,从机械主义的视角探讨人性,“自我保护”,欲望与理性(欲望的派生)。 (2)作为目的和手段的民主 阿尔色修斯,人类天生要结成“社会联合体”,才能过上幸福舒适的生活。社会联合体包括家庭、自由联合体、村镇、城市、国家。国家具有至高无上性,主权属于人民。 密尔顿,从自然权利的基础上论述人民主权。公共权利来自人类自我保护、追求的自然权利。官员为人民服务,是人民的代表。 卢梭,人民主权。 (3)法治 亚里士多德,寻求统治必须寻求正义,正义需要权威,权威来源于法治; 西塞罗,官员是法律的创造物,权威是法律给予的,必须依据法律来统治,否则是合理、不道德的; 哈林顿,共和国应该是一个法治的共和国,法治才能保证权利; 洛克,人的财产、公共利益通过法律来保护; 孟德斯鸠,法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联系。

《比较政治制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比较政治制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单选(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 下列国家中,属于二元制君主制政体的是( )。 A.丹麦 B.荷兰 C.约旦 D.比利时 2. 下列国家中,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是( )。 A.法国 B.瑞士 C.加拿大 D.美国 3. 总统制是最早由( )创立的政体。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4. 下面国家中采用柔性宪法的是(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巴西 5. 下列国家中,采取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是( )。 A.法国 B.日本 C.加拿大 D.意大利 6.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出现于( )。 A.美国 B.日本 C.瑞士 D.法国 7. 根据英国1911年英国议会法规定,英国下议院每( )年举行一次大选。 A.2 B.3 C.4 D.5 8. 下列国家的国家元首,由直接选举产生的是( )。 A.德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9. 下列国家中,采用混合代表制选举产生议会下院议员的是( )。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10. 法国总统选举采用( )。 A.一轮多数投票制 B.二轮多数投票制 C.三轮多数投票制 D.四轮多数投票制 11. 自1955年以来,长期执掌日本政权的政党是( )。 A.民主党 B.社会党 C.自由民主党 D.公明党 12. 选民登记制度于19世纪末在( )建立。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13. 下列国家中采取两党制政党体制的有( ) A.印度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14. 根据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经参议院提出咨询意见和同意)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参议员( )的赞同。 A.3/5 B.3/4 C.1/2 D.2/3 15. 以建设性不信任案方式推翻政府是( )特有的政治现象。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16. 下列国家中,在政府的组织原则上采取不相容原则的有( )。 A.英国 B.美国 C.加拿大 D.澳大利亚 17. 下列国家元首中,属于虚位元首的是( )。

英美政治制度比较

同中有异——英美政治制度比较 08小教英语(30)夏苹 0835010150 摘要:英美两国同属西方文明体系,两国政治制度是其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各国政治制度建设颇具影响。英国创立的第一套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体系被誉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泉与典范;美国则在吸收、借鉴英国的基础上,形成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最为完善的政治制度。比较两国政治制度的异同,有助于对两国的制度有准确、清晰的比较和把握,从而吸收和借鉴两国政治制度中的优秀因素。 关键词:英美政治制度比较 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一般是指与本国的社会性质相适应的国家权利机构和基本制度。“政治制度与人类社会的各种制度一样,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带有时间与空间的烙印。”1300多年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和实践了民主政治,颁布了宪法并逐步实行宪政,使资本主义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英国创立了第一套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体系,一向被誉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泉与典范;美国则在吸收、借鉴英国政治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加以调整,使本国的政治制度体系趋于完善。 英美两国政治制度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天赋人权”学说和“三权分立”原则;政治制度的具体内容都包括议会制度、选举制度、司法制度、政府制度、公务员制度和政党制度等;都标榜“人民民主”,以代议制为民主的主要形式;政权体制都实行分权制衡和“法治”原则的特点。而最根本的是,作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两个典型代表,英美两国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等方面具有相同的本质。但在具体政治制度层面,又各自呈现不同的特点,本文仅从宪法、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个角度探讨比较英美两国的政治制度。 一、英美宪法的比较 英国是典型的拥有不成文宪法的国家,没有统一、完整的书面形式,它的宪法体系极为复杂,由各种成文的法律和不成文的习惯、判例和宪法性惯例构成。如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the Great Charter),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the Petition of Rights),1689年的《权利法案》(the Bill of Rights)等。

比较政治制度重点总结 曹沛霖等主编

1.政治制度是规范是规范人类政治生活的政治体系。政治制度有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构 成(11) 2.政权组织形式是国家机构体系中横向配置国家权力并规范其运行的制度模式。根据国家 权力的横向配置状况可将政权组织形式分为:议会制、总统制、委员会制和人民代表制。 根据权力的纵向配置状况可将国家结构形式分为单一制和联邦制(19) 3.代议制的基本内容:人民通过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由代表组成议会,议会作为民意机 关拥有国家主权,可根据自身意愿将国家权力委托给其他国家机关行使(29) 4.马克思指出人类的最根本特性是人的社会性(35) 5.政治文化是政治群体在历史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一套特 定的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情感;它属于人类政治生活的主观意识范畴,反映的是政治心理层面的内容(57) 6.政治文化分为村民型政治文化、臣民型政治文化和参与型政治文化(61) 7.最早提出近代主权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早期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让布丹。布丹最 大的贡献是第一次确立国家和主权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把主权视为国家最本质的特征8.霍布斯是17、18世纪流行的自然法和契约论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把主权理论用于论证 君主主权的重要代表人物(82) 9.洛克倡导议会主权论,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83) 10.卢梭对人民主权论述有以下几个原则:1、主权是至高无上的2、主权是不可转让的3、 主权是不可分割的4、主权是不能代表的(85) 11.天赋人权论揭示的人民权利主要包括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和反抗权,其中财产权是 最一般的权利(89) 12.密尔在《代议制政府》这部著作中,全面论证了有关代议制政府的一般原则及其职能、 组织、活动等问题(91) 13.洛克的分权学说经过孟德斯鸠的改造,发展成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的理论(102) 14.分权制衡模式------英国模式(110) 15.三权分立与议行合一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115) 16.法治成为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一个核心特征(119) 17.法治原则最直接的价值取向就在于争取民主、巩固民主(130) 18.代议制民主是一种间接民主制,它是指人民根据主权在民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选举 代表组成的代议机关来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政治制度(134) 19.现代选举制度以民主为核心,同时又成为实现民主的手段。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主权” 原则得以确立(141) 20.选民资格问题是美国自1787年以来选举制度发展最核心的问题。首先,选民的财产资 格限制问题。其次是黑人选举问题。再次是妇女选举问题(142) 21.在普选制形成过程中,英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封建特权问题,美国主要问题是种族歧视 问题(143) 22.选举原则主要有权威性原则、普遍性原则、平等性原则(一人一票,每票等值,不允许 任何选民享有特权)、透明性原则(选举充分的开放和公平)和自由性原则(选民投票时出于自愿并且有选择的余地)(145) 23.权威性原则主要指选举应对国家政治生活具有实质性影响力,主要包括第一、代议机构 是否真正通过选举产生;第二、代议机构是否是国家最高立法权力机关,第三、代议机构是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实际影响力(145) 24.选举程序有选区划分、选民登记与候选人提名、竞选、投票制度(间接投票和秘密投票)

专升本《比较政治制度》_11019250试卷_20171010201726

[试题分类]:专升本《比较政治制度》_11019250 [题型]:单选 [分数]:2 1.下列国家中属于议会共和制政体是( )。 A.俄罗斯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答案:D 2.下列国家中,采取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是( )。 A.日本 B.法国 C.意大利 D.加拿大 答案:D 3.下面关于德国的描述,正确的是()。 A.德国是总统制国家 B.德国是委员会制国家 C.德国是单一制国家 D.德国是议会共和制国家 答案:C 4.下列国家中,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是( )。 A.瑞士 B.法国 C.美国 D.加拿大 答案:B 5.下列国家中采取议会制君主制政体的是( )。

A.俄罗斯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答案:C 6.下列关于瑞士的判断,正确的是()。 A.瑞士是一个单一制国家 B.瑞士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C.瑞士是一个君主制国家 D.比利时是一个总统共和制国家 答案:B 7.下列国家中,采用不成文宪法的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答案:B 8.( )政体既有总统制国家总统拥有行政权,与议会分权制横的特点,又有议会制实行“责任制政府”的某些特点,因此被称为“半总统制”国家。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答案:C 9. 瑞士联邦委员会作为瑞士最高行政机构,由()名委员组成。 A.7 B.8 C.9 D.10 答案:A

10.在美国,经国会参、众两院( )的议员同意可以提出宪法修正案,或者根据( )的州议会的请求召开制宪会议提出宪法修正案。 A.3/4;3/4 B.1/3;1/3 C.2/3;2/3 D.3/5;3/5 答案:C 11.下列国家中,宪法由立法机关进行解释的有( )。 A.日本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答案:D 12.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出现于( )。 A.美国 B.瑞士 C.法国 D.日本 答案:A 13.古希腊思想家( )在其著作《政治学》中深刻阐述了建立法治社会的必要性,强调“法治优于人治”。 A.卢梭 B.霍布斯 C.西塞罗 D.亚里士多德 答案:D 14.美国宪法修正案必须经过()的州议会或者()的州制宪会议的批准,才可以作为宪法的一部分生效。 A.2/3 2/3 B.3/4 2/3

比较政治制度试题

1.司法:简而言之就是法的适用或执行,也是司法活动的简称。具体而言是法定的国家机 关依照特定的职权和程序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性活动。 2.代议制度:作为一个特定的术语,是指代议在国家的政治生活领域中具体运用后形成的 一种国家政治制度,又称为“代议制” 3.选举:指享有政治权利的本国公民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代表他来行行使国家公共权力 的人,按照他的意愿,代表他的利益来治理国家。现代民主国家通过选举这种程序,以选举中表达出来的人民意愿建立国家的政治制度。 4.行政制度:指以一定的行政思想和观念做指导的、由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有关国家行 政机关的产生、职能、权限、组织结构、领导体制、活动规程等方面的准则体系以及政府体制内各权力主体的关系形态。 5.政党:就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集团根本利益的一部分积极分子,为了通过执掌或参 与国家全力,以实现其政治理想而结合成的具有政治纲领、组织章程、组织系统和一定群众基础的政治团体。 6.政治制度: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一个国家所形成的包括国家政权性质、政权组织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权力分配与实际运作方面的各种规范的总和。 7.代议:就词义而言就是“代表商议”、“代表议事”,是指由某一个人代表某一特定的群 体,同另一些代表其他群体的人,就彼此共同面临的问题(或事务)进行商议、讨论,必要时共同作出决定,以便他们所代表的群体能采取相互一致的行为。 8.政党制度:就是指制度化了的政党执掌、参与国家权力以及由此形成的政党关系的模式, 简单地说就是政党从政的固定化了的模式。 9.行政:指国家行政机关等行政主体为实现国家目标和统治阶级利益,依照宪法和法律的 规定,组织和管理国家政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自身内部事务的执行性活动。 10.司法制度:就是关于司法机关的性质、地位、职权、任务、组织、人员以及活动原则和 运行程序等各方面制度的总称。 议会党团 议会党团是两党制或多党制国家议会,为协调政党或政治倾向相同的议员在议会中行动的一种组织。它一般是由同一政党或者虽然不同政党,但是政治倾向相同或相近的议员组成,并以该党名称命名或以及各政党的名字联合命名。 比例代表制 指参加竞选的的各政党根据其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各政党所的议席与其所得选票总数成正比。此计票方式适合于在大选举区运用,能够比较充分地体现选民的投票意愿,不致使选票大量浪费,特别是使获得一定选票的小党也能在议会中分配到议席。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它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而且还常常出现相反的情况。 国家元首制度 国家元首制度是指出任国家元首的资格、国家元首的产生原则、方式和程序等规定。它是关于国家元首的产生、任期、地位、职权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或惯例。 两党制 在一个国家中存在着许多政党,其中两个居于垄断地位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长期有组织的轮流控制国家机器,其中一党是执政党,另一党为反对党或者称在野党,这种政党体制称为两党制。它最初起源于英国,后来一些深受英国影响的英语国家也使用此种制度。 内阁制 内阁制是西方国家中由内阁(政府)纵览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政府组织行使。它起源于英国,由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以后为许多国家所采用。

美英政治制度比较

美英政治制度比较 李晓东 摘要:英美两国同属西方文明体系,两国政治制度是也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各国政治制度建设颇具影响。比较两国政治制度的异同,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西方政治文明,不断借鉴西方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加快中国现代政治文明建设。 关键词:英美政治制度比较 英国曾雄霸世界一时,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它已经雄风不再。但二战后,英国重振雄风的努力从未停止过,英国资本主义的活力也未丧失殆尽,及至今日,它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仍不容忽视。这些同几个世纪以来英国在行政、立法和司法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起的一套较为成熟的政治制度有极大关系,可以说,适应英国社会需要的政治制度是它雄霸世界的重要基础。美国自1789年成立联邦政府以来虽然只有短短200 多年的历史,但己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超级大国。与此同时,在继承西欧民主思想的基础上,同时结合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从而促进了美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英美两国同是西方大国,又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的政治文明不仅对本国而且对世界各国政治制度建设颇具影响。今天,中国在不断加深“改革、开放”,并借鉴西方和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致力于现代化建设。英美两国在政治制度建设上的经验对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应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比较两国政治制度的异同,能够加深对政治文明的理解,更加有针对性的加于借鉴。 一、英美两国国家形式比较 国家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统治阶级实现统治的工具。国家一经建立,统治阶级势必要随之建立起适应自身利益需要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相应的国家结构。这种与统治阶级利益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及相应的国家结构就是国家形式。国家形式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国家政权机构的组织形式,即政体;另一方面是国家整体与部分、中央机关与地方机关之间的关系结构,即国家结构。 1、英美两国政体比较。 政体指国家政权机构的组织形式。各国政体在形式上的差别主要表现为国家权力主体的设置、产生、组织、运行方式等方面。比如、在当代西方国家,有以议会立法机构作为权力主体的政体形式,也有以国家元首作为权力主体形成的政体。 当代西方国家的政体主要分为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两种。英国是西方最早实行议会君主制的国家。其政体经历了从 1 7世纪末到1 8世纪上半叶数十年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英国资产阶级通过与封建专制统治进行长期斗争,于1688年“光荣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确立这一政体的法律依据主要是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和1701 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其后,历经演变,直到18 世纪,行政权才开始从国王手里转到责任内阁手中。此后,英国议会、内阁、国王的地位及相互关系才最终确立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美国是实行总统共和制的国家。这一体制的特点是:第一,总统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直接任命并领导内阁,内阁对总统负责,内阁中可不设总理职位。第二,在总统制政体下,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权力分离,并相互制约。 2、英美两国国家结构比较。 西方国家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单一制和复合制。 英国是单一制国家。它有单一的宪法,有统一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国内各行政单位和自治单位均受中央政府统一领导,没有脱离中央实行独立的权力,对

比较政治制度讲稿

第二讲宪法与政治制度 一、政治制度 1、制度:从宽泛意义上讲,制度是指由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的规则构成的交往秩序。它以特定的组织和机构作为运行的载体,通过明确规定或者提供行为预期的方式规范个人和组织在具体环境中的行为,并以自我约束或者外部权威来实现约束的方式来使这些规则得到社会群体的广泛和普遍遵循。一个社会的制度化程度越高,其文明程度越简单;一个社会越复杂、分化程度越高,越依赖诸多正式规则。 2、政治制度: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政治卷”的规定: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它包括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狭义的政治制度指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同一般的制度一样,政治制度也是有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构成的。非正式规则是由长期而稳定的政治经验演化而成的政治行为规范,具体体现为政治生活中的“惯例”、“习俗”、“价值”和“文化”。正式规则是由公共权威机构或其委托代理的机构设计和确立的,依靠国家强制力强力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明确的政治行为规范,具体体现为组织并规范人们政治行为的结构性规则和程序性规则。通常情况下,越简单的政治共同体越倾向于建立在非正式规则的基础上,而社会结构愈分化、社会成分愈复杂的社会,其政治共同体的形成和维持就愈是依赖于政治制度中的正式规则。 二、宪法与政治制度 在现代,宪法与政治制度的关系非常密切,没有宪法的政治制度和没有政治制度设计的宪法都是不可想象的。通行现代的、被称为宪法的制度实际上就是宪法和政治制度的统一。 1、宪法的含义:宪法一词源于西方,古已有之。近代以前,宪法有四种不同的含义:一是古希腊时期将宪法等同于政治制度。二是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另一观点,将宪法看做国家的最高法律。三是罗马帝国时期,用宪法表示皇帝的多种建制和诏令以区别于市民议会制定的普遍决则。四是中世纪的欧洲为确认教会和封建领主的特权,而将规定君主教会和封建领主关系的法律称为宪法。尽管四种含义差异较大,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宪法是一种高级法,不同于一般法律,它关乎国家的根本问题。但从根本法意义看宪法是近代的事情。 所谓根本法是指人民与国家或政府的一种契约,它包含以下三个层面:1)根本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议会也不得侵犯;2)根本法是建构国家的公约,效力高于议会制定的法律,因此根本法的制定不能仅凭议会的决断,必须由全民表决;3)由于根本法是限制议会和其他国家机关权力的法律,所以其内容必须明了准确,因而根本法通常应当是成文法。 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资产阶级及其他革命阶级自由、平等的夙求以及限制议会、君主及封建君主的意愿必然体现在宪法和宪政中。因此,近代以来,宪法理论的思想家及信奉宪政的思想家们普遍认为:宪法作为根本法,其基本要义是限制国家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即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是宪法不可偏颇的核心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没有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尤其是没有对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