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井施工方案

竖井施工方案
竖井施工方案

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工程大羽车站及区间隧道工程通风竖井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五局上海市轨道交通六号线大羽项目经理部

2009年11月21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2)

三、施工方案 (5)

四、施工准备 (6)

五、施工方法 (8)

六、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14)

七、施工测量及监控量测 (16)

八、安全保证措施 (23)

九、施工安全应急预案 (25)

十、环境保护措施 (27)

十一、雨季施工措施 (28)

上海市轨道交通六号线大羽车站及区间隧道工程

通风竖井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1、上海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一期工程(上达街—礼悦段)施工图设计(第八篇《车站工程》第二册《大羽车站》施工竖井)及设计交底文件;

1.2、上海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一期工程(上达街—礼悦段)车站及区间隧道工程地质勘测资料;

1.3、下列设计及施工规范: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99,2003年修订版);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建筑基坑工程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0330-2002);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规范》(GB50086-2001);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

《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1.4、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及现场条件、交接桩控制点;

结合我公司现阶段的施工能力、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及历年来承担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编制本方案。

二、工程概况

2.1 工程基本情况说明

施工竖井位于两路口与大铜街转角内侧(车站风道竖井部位),呈长方形,地下与通风道横道相连。由于场地道路狭窄、交通繁忙。根据地勘报告结果显示及现场调查,竖井施工范围内基本没有地下管线。考虑到工期紧张,施工受周围环境及各方面限制,通道无法快速拉通,为保证车站快速实施施工,经与相关部门多次讨论,决定先施工竖井以形成主体隧道开挖后的出渣、通风及材料进出口等。详见附图1 施工竖井平面布置图。

2.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2.2.1 工程地质条件

施工竖井场地原始地貌为侵蚀丘陵斜坡;地质构造属上海向斜东翼,岩层产状平缓,地质构造简单,表层土体大部分地段较薄,下伏基岩为砂岩,强度较高。

南侧边坡:竖井基坑为岩、土混合边坡,上部土层厚1.0~2.3m。边坡岩体无外倾不利结构面,J1、J2交线与边坡倾向为小角度斜交,为外倾不利组合。边坡破坏主要表现为沿J1、J2组合的小规模滑落掉块。

北侧边坡:竖井基坑为岩、土混合边坡,上部土层厚约4.0~6.7m。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

东侧边坡:竖井基坑为岩、土混合边坡,上部土层厚约2.3m。岩层面倾向与边坡倾向基本一致,为外倾结构面,边坡破坏主要为结构面切割体沿层面的小规模掉块。

西侧边坡:竖井基坑为岩、土混合边坡,上部土层厚约4.5m。裂隙结构面J1倾向与边坡倾向基本一致,为外倾不利结构面。边坡破坏主要为沿J1掉块,安全系数低。

2.2.2 水文地质条件

大羽车站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基本无地下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但因居住人口密集,自来水用量大,不排除有管道渗水的存在,因此在施工中应加强管线调查及保护工作,并配置相应的排水设备。

2.3 竖井设计概述

结合站位周边环境及大羽车站风亭设置位置,车站共设置施工竖井2个,分别位于大羽车站首尾两端。其中施工竖井位于大铜街金禾丽都侧,2#施工竖井位于青山寺附近。竖井底利用风道隧道从侧方切入大羽车站主体隧道形成开挖工作面,同时竖井也作为车站及两端区间隧道通风、材料设备进出的通道,施工结束后则成为大羽车站的通风竖井。施工竖井采用矩形断面,其净空尺寸综合考虑近期施工及将来作为通风竖井的要求。竖井净空为9.7×5.5m,开挖尺寸为10.3×6.1m。

施工竖井采用逆作法进行施工,要求随挖随支护,每一循环支护开挖深度土层不大于1.0m,岩层开挖深度不大于1.5m。井口段设置钢筋混凝土锁口圈,并垂直于锁口圈长边方向设置钢筋混凝土支撑梁,确保井口的稳定;井底设置集水坑,并喷射C25混凝土进行封底。地面平场后,竖井深度约为19.087m。可根据周边实际情况降低地面标高,以节约运输费用。竖井井壁为临时结构,按喷锚支护设计,不设二衬,但预留将来作为风井使用所需钢筋混凝土井壁的空间。施工竖井井壁采用喷射C25早强混凝土结合锚杆进行支护,由于井室开挖面积较大,采用封闭式格栅钢架、工字钢横向支撑作为

井壁支护的加劲措施。支护参数如表2-3。

表2-3 施工竖井支护设计表

2.4 施工现场周边环境

2.4.1 道路情况:施工竖井现场道路情况是:竖井南侧8m为两路口道路;东侧13m为大铜街道路。竖井横通道通过两路口进入大铜街地下车站。路面交通由新华路到大铜街,再进入两路口,交通线路均为单行道,道路相当拥挤,交通状况不好。

2.4.2 地面建筑物情况

竖井施工现场周边主要以民居、商业建筑以及文物建筑为主,建筑物要么是高层建筑,要么是修建年代久远,甚至是文物保护级建筑。高层建筑在竖井南侧20m处有23层金禾丽都,文物建筑在竖井东侧25m处有邮政局、建设银行。西侧10m有砼7/-1F民房和医院。

2.4.3 地下管线情况:根据地堪显示及现场调查,目前没有发现任何管线情况,但施工过程中还将采取边探测边开挖的方式进行施工,以确保周边管网的安全。

三、施工方案

通过对上述工程概况、工程地质水文条件、施工周边的环境以及设计情况,制定施工方案如下。

3.1 开挖方法的选择

考虑到周边文物古迹建筑物对爆破振动的要求较高,按规范要求为

0.5cm/s,采用爆破开挖很难达到要求(后面通过振动安全校核进行分析),并且炸药产生的粉尘及释放的气体对周边住宅楼的污染也很大,加之附近的居民区对噪音控制要求也较高,所以,竖井开挖时,上部建筑垃圾、人工杂填土及强风化岩采用人工风镐开挖,弱风化及微风化层采用人工切割机切割开挖。

3.2 锁口加强及开挖步骤

因表面杂填土土层太厚,竖井锁口圈梁无法直接做在基岩上,故采用先在沿竖井周边施做10根抗滑桩嵌入岩层1.5m-2.0m进行加强,先完成抗滑桩及桩顶冠梁的施工,然后开挖竖井,开挖到锚杆施做高度后及时施工锚杆,再依次按循环进尺向下开挖,及时施做初期支护,开挖到底后再从下向上依次施做二次衬砌。

3.3 垂直运输设备

采用1台16吨汽车吊及一台8吨的汽车吊配合进行开挖碴土、材料及设备的垂直运输。竖井岩石完成切割后,采用16吨吊车将小型挖掘机吊入井内进行装斗,渣土及支护材料的垂直运输则采用8吨的汽车吊实施。

3.4 碴土的外运

考虑到竖井施工时的开挖效率不高,每次出渣量不是很大,同时,施工现场确实没有存渣的场地,因此,考虑采用渣土吊装上井后直接装车外运,

现场保证吊渣时,必需有出渣车辆准备在现场,装满后即时外运。如有特殊情况,白天渣车实在不能通行,则车辆装渣后等晚上再运往渣场。

四、施工准备

4.1 技术准备

(1)熟悉施工图纸:接到施工图纸后5天内进行图纸会审,对施工图纸中的尺寸、标高等数据复核,确认无错误;做好施工方案与技术交底。

(2)周边建筑物及地下管线调查:开工前应对周边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明确建筑物的保护要求,特别是在施工区影响范围内。地下管线如果给施工带来危险的,应当请相关单位进行迁移。

(3)测量施工放样:按图纸提供的坐标,用全站仪放样出竖井开挖的角点,并作好护井以及引井,由测量人员对现场施工人员交底后,交由现场施工人员保管使用。

(4)整平井口地面,做好井区沉淀池,地表截水沟、排水防渗工作。井口地面外围上加筑适当高度的围埂,防止下雨时雨水倒灌入竖井内。

(5)准备好各项工序的机具器材和井内排水、通风、照明设备。

(6)做好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7)按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要求,做好出渣场的清洗和防尘设施。

4.2 资源准备

4.2.1劳动力配置计划

(1)竖井施工主要劳动力需用计划如下表:

竖井施工劳动力需用情况

4.2.2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1) 竖井施工主要机械设备需用计划如下表:

4.2.3 除以上主要机械设备,还需以下施工机具如:铁锹、手铲、钎、

线坠、吊桶、溜槽、导管,粗麻绳,钢丝绳、活动盖板、防水照明灯(低压12V、l00W)、活动爬梯、安全带、卡具、挂钩和零配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配备。

4.3 现场准备

在竖井施工前,应将场地进行平整,对影响施工的各种管网要尽早转移和保护。现场设置好各种警示标志。临时用水和用电应按要求施工到位。在现场修建好污水沉淀池,并在大门口安排专人冲洗出渣车辆。

五、施工方法

5.1 竖井施工工艺流程

竖井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抗滑桩施工→表层平场施工→挡墙施工→锁口圈梁土方开挖→圈梁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竖井土石方开挖→安装格栅钢架、锚杆、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井底砼封闭。

5.2 竖井施工主要工艺说明

5.2.1 抗滑桩施工

本段抗滑桩土方开挖采取跳挖法,即先行开挖奇数号桩,奇数桩开挖至一定标高后再开挖偶数号桩;挖至岩层则全桩开挖。

(1)抗滑桩施工程序:测量放线→基坑第一节开挖→护壁钢筋制安→护壁模板定位复核→护壁砼浇筑→桩中心线定位复核→开挖反复进行。

(2)抗滑桩开挖采用人工配合风镐、风钻、水钻等小型机械开挖,表层3m以内的钢筋砼梁采用破碎机破碎,然后采用人工清孔。

(3)开挖循环进尺:杂填土进尺为1m以内,岩石开挖进尺0.5m。

(4)模板采用300mm*1500mm或300mm*1000mm的钢模拼装而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