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教案-过节和观灯(沈从文)6-人教版

《过节和观灯》教案

【教学目标】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感受作者对自然,对人文,对艺术的品味和赞赏之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节庆风俗文化的情感;

树立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文意;感受作者对自然,对人文,对艺术的品味和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节庆风俗文化的情感;树立文化自信。

【教学方法】

自主预习法、情境引导法、讨论法、点拨归纳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微课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制作导学案,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查找中国传统节日资料,尤其是少数民族节日文化。

一、视频激趣导入

端午节视频导入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

1在“过节和观灯”的大标题下,作者介绍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2本文表达作者了怎样的情感?

——重点介绍了端午节的龙舟文化生活与元宵节的观灯文化生活;

作家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民俗文化的赞美、热爱和怀念之情。

3原文共三个部分,选入教材两个部分:“端午给我的特别印象”和“灯节的灯”。这两部分虽然各自独立,却又以对湘西民俗文化的真切体验为纽带,相互照应文章题目“过节和观灯”。

三、深入文本合作探究

(一)端午给我的特别印象

1这部分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1、2)端午民俗;

(3)沅水闹龙舟;

(4、5)龙舟文化。

2端午给我的“特别”印象“特别”在?

在于沅水流域龙舟竞渡的习俗,记忆中赛龙舟的景象,是作者亲身经历的,有深刻的生活体验,历久而弥新,成为他生命中的沅水情结。

作者再现了龙舟文化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3龙舟文化——农业丰收、风调雨顺、事事如意

(二)灯节的灯

1这部分可以分成两个层次。

(1-2)观灯历史。

(3-5)家乡灯市。

第二部分“灯节的灯”,主要记述中华民族“观灯”这一民俗文化。作者采用两种基本表现手法──历史和现实结合、点面照应,记述了“观灯”的起源、沿革、文化意义及其具体的生活情境。

这部分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以时间为线,从遥远的历史一直写到解放以后的新中国,描绘“观灯”(“灯市”)的起源、发展、变化的文化轨迹,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再现历史上“观灯”(“灯市”)繁荣而热闹的场景.

第二层是最后几段,作者笔锋突转,依据儿童时代美好的记忆,重点描绘湘西小县城半个世纪前的“灯市”(狮子龙灯焰火)──奔放、热闹,令人难以忘怀。

四、走出文本拓展延伸

(一)节庆风俗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化。介绍你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蒙古族的那达慕,蒙语娱乐,游戏,丰收,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为期5天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下蒙古棋等等。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白族火把节彝族白族纳西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大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傣族的泼水节也称“浴佛节”。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庆祝活动,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公历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到7天,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等。

蒙古族敖包节

藏族酥油花灯节

苗族芦笙节

彝族的火把节

拉祜族(lā hù zú)的月亮节

苗族的花山节

(二)随着生活的变化,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有些变淡了,有些消失了。对此,你有哪些思考?

1不过近年来,城市化快节奏的生活似乎正在透支传统节日的氛围,不少人感觉到传统节日气氛在逐渐变淡。

2 如今,端午节、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早已被人淡忘,文化味也越来越淡,“吃”和“游”逐渐成为过节的唯一主题。

3相反很多人对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趋之若鹜。这值得全社会反思。

4相关部门应提倡和引导百姓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习俗。

5让传统节日真正成为中国人的节日,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传统节日文化,更要从程式化的过节方式中走出来,让传统节日真正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之中。民俗文化自古就是和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

五、小结

本文是一篇回忆乡情民俗的极富情趣的散文,详细描述了端午节和元宵节的盛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画卷。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家乡、对自然、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以及对民俗文化的赞美、热爱、怀念之情。

六、作业

以《我最喜欢的民俗节日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

七、板书设计

过节与观灯

沈从文

端午节龙舟文化节庆民俗文化赞美——热爱——怀念

元宵节观灯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