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哲学与生活复习提纲

人教版哲学与生活复习提纲
人教版哲学与生活复习提纲

生活与哲学复习题纲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和时代精神

一、哲学:

1.产生: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的作用和功能: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什么是哲学

*古希腊哲学本意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马克思说:哲学是现实的智慧,是“文化活的灵魂”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与具体学科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5。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开展的。

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和客观唯心。

6。哲学与社会

(1)哲学是思想文化范畴。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华,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上升。

原因: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的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首先表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的和旧思想的批判,解放人的思想。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对社会变革具有指引、指导、动员的作用。

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1)产生:阶级基础、自然科学的基础和理论基础。

(2)直接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4)重大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

1.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物质

2.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的反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作用:意识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和改造世界。

认识的来源:实践(实践的含义: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特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就是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作用:做好各种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要求: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热情和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反对唯意志主义,也反对无所作为的思想。

4.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一: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整体:是指全局和全过程。部分:是局部发展的各个阶段。

唯物辩证法二:发展

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唯物辩证法三:矛盾

1.矛盾:即对立统一。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即: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是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

4.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每一种矛盾中矛盾双方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次要方面。

5.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即抓主要矛盾又抓次要矛盾或既看主要方面又看次要方面。重点:抓主要矛盾或看主要方面。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只看两点,不看重点,叫均衡论,只看重点,不要两点叫一点论,片面看问题

6。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合文化的发展。

7。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和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

第四单元价值观人生观

1。社会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社会的意识形态叫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促进经济基础巩固和完善,反之,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变革;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在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

(3)原理名称:人民群众是历史(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内容: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实现人生价值

(1)价值

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对人价值的评价: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即为人民为社会做了什么。

(2)价值观: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观点。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驱动、制约)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们的价值的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历史性特征: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价值判断的差异性: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5)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自我砥砺中走向成功。

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

必修4《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 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指导。 5、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6、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8、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 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局限性——这些观点是一种可贵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 具体的物质形态(金、木、水、火、土、气)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 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 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 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9、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我、吾、人、心、感觉、感知、知觉) 客观唯心(上帝、神、理、理性、绝对精神) 10、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1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1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高二思想政治哲学与生活测试题

高二思想政治哲学与生活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答卷上。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 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30小题,共计60分) 1. 下列关于哲学和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生活需要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②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④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说明( )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C.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 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 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4.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 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本标志 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而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5.下列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关系正确的是( )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不可分割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6.爱因斯坦曾经说:“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表明( ) A.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B.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殊领域,二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没有哲学观点的具体科学和没有具体科学材料的哲学都不是科学 D.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哲学也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7.“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②第一种属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③第二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④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8.哲学自产生以来即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A.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B. 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C. 对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D. 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9.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 ) A.机械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 唯心主义10.赫拉克利特这一思想被列宁评价为“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这评价说明,赫拉克利特( ) A.把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与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一起 B.把唯物论和认识论科学的统一起来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doc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1、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如水、火、气、土等)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③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6、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且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因此,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配合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 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1、运动 (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意识的本质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基本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4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 土等) 性、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对精神等) 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最新版)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分为三大部分:总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总论:1、2、3课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4、5课);认识论(6课);辩证法(7、8、9、10课) 历史唯物主义:(11、12课) 第一部分:总论(1、2、3课) 哲学的产生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与人们的生活的关系: 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源于生活,又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其任务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进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的含义:人们在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论。 二者的辩证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的概念(世界观角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联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强调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系统化、理论化。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相互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2)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 相互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 (2)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7、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大阵营,基本派别,二元论属于唯心主义) 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分为三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征:三个统一);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两者的关系如何?(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方法论(3)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7、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9、什么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1)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最主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2)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4)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4、什么是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世界上不

哲学与生活知识点归纳(精华)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一部分: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 一、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世界观〗: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物质决定意识 〖世界观〗: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或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 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四、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五、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 〖世界观〗: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六、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

〖世界观〗: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七、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性的,又是普遍的 〖世界观〗:(1)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是普遍存在的。 〖方法论〗: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八、人有主观能动性 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第二部分: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 一、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 〖世界观〗(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二、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 案,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 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三、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四、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世界观〗: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精华版

《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点(应知应会、必记必背!!!)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③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6、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

2018年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2018年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1、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 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 性、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精神等) 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只能是学问) 一.含义: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注意: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 二.产生:(1)产生于人们实践活动中;(1)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 三.哲学的功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 (1)哲学与世界观:①区别:a 、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 b 、世界观人从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c 、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四.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②: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和哲学一样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2)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注意:在解题时时要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正确) 五.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强调具体); 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一般)。 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六.哲学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具体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以此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以此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为什么:(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它贯彻哲学始终。 1.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七.哲学两大派别:2.唯心主义:(1)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等夸大为万物的本原,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决定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与本原,它决定着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哲 学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点 (应知应会、必记必背! !!)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_。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 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 考。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 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_。①哲学就是给人智 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 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 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 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 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 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_________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 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 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 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 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1) 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 握了时代的脉 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 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 思想。②可以预见 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岀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 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③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 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6、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①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 自然科学基础19 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 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③ 直接 理论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_____________ 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_。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且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 实践,因此,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②实 _现了实践基础 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_。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 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4、哲学派别一览表 C 唯物主义 (物质是本Y 原唯心主更决定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近代形而 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 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意识是本原, 意识决定物质) 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①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

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知识点详解

必修四哲学生活 2018.10.20

第十三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 ①本源和产生方式: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含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哲学是自觉形成的。 ②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③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4、哲学与时代精神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5、哲学的作用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学习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③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a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b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内容: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a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哲学的基本派别 ①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就是本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②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客观唯心主义[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③两个对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求索真理的历程) 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①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也是物质的。 【方法论】: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3.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①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改变或消灭,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③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④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4.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内容】:①尊重客观规律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5.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性: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具有指导作用和调节控制作用。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要把二者结合起来。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真理、科学理论能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错误的认识、谬误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③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实践的特点: 【内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②实践具有能动性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3.真理的特点: 【内容】:①真理具有客观性②真理具有条件性③真理具有具体性 4.认识的特点: 【内容】:①认识具有反复性②认识具有无限性③认识具有前进性或上升性 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在与核心 +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联系的观点/联系的相关内容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原理内容】:①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