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

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
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

编号:AQ-BH-01850

( 应急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f emergency rescue personnel

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

备注: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应急部门的协调,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从古到今,各种灾害频频发生,不仅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还给人们留下潜在的心理创伤。应急救援人员由于经常直接面对事故灾害,因此更易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如:焦虑、忧虑、发呆、生气、注意力不集中、情绪起伏、胃口差、消化不良、睡眠不好等,严重者甚至开始不相信他人,影响工作表现及社会关系。强化救援人员的心理伤害预防,进行心理干预调适,可以帮助救援人员在短期心理失衡时进行调适,以良好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继续投入到救援工作中。

灾后综合征

灾难,尤其是突发事件发生后,会造成灾后特定的心理后果,医学上统一称之为“灾后综合征”,也叫急性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灾害发生后会立即出现的心理反应,通常持续几个小时到几天,然后会迅速恢复。如果在一个月内还未恢复,就会转变为创伤性的

应激障碍,这种障碍不是短期能治愈的,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伴随一生。在经历了唐山大地震、四川开县天然气泄漏、汶川大地震、大连油库着火事故等之后,有些人至今还没有完全摆脱灾难所造成的心理阴影,其中就有一部分参与救援的应急救援人员。

救援人员包括公安、武警、消防、军队、医疗卫生、矿山、危化品、公共场所系统、新闻媒体传播工作者、志愿者,以及精神性专业人员、心理学专业人员、救灾工作各级指挥员等所有参与灾难后紧急救援的人员,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会最大程度地面对各种事故灾难场面。因此,即使他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会感受到各种痛苦。当这种痛苦重复出现时,对实施救助的专业人员的身心打击是巨大的,并会随之产生心理应激反应。

心理应激反应具有突发性、易感性、多元性、时间性、结局性等特征,救援人员的心理反应常经历悲伤、愤恨、恐惧、挫折感、逃避心理等若干阶段。

对救援人员的心理救援

承担现代救援工作的专业人员,既要掌握物质性的救灾技术,

也要掌握一定的心理救助技术,这是现代社会物质救灾与心理救灾的双重任务所决定的。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救援人员不单需要使用自己掌握的心理救助技术进行自我调节,更需要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使心理危机创伤尽快得到抚慰,消除紧张气氛,防止救援人员产生“灾后综合征”,影响救援效率。

对灾害救援人员实施心理救助,与一般的精神心理治疗有两个显著的差别:一是时效性强,心理救助是在灾害发生的特殊环境下进行的,救助对象处境危险,一直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救助目的是尽快降低被救人员的心理应激水平,因此这不是一般的心理治疗;二是心理救助的对象只是暂时出现心理危机,症状虽然明显,但心理障碍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可根据救援人员的心理特征对其进行适时、适当的心理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危机对其造成的伤害。

对救援人员的心理救援内容包括:完善救援队伍的组织结构、人员配备、设备设施;合理分配任务;及时报告紧急事件,帮助救援人员顺利开展工作;心理专家从全局的角度审视面临的局势,进

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实行轮班倒制度,以便救援人员补充体力;在日常工作中增强技能、演练培训,重视实战模拟辅导,编制工作守则,编印《应急救援人员常见心理问答》等心理健康方面的手册;对应急救援人员的家庭、朋友、工作团队给予更多的关注,使其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重视等。

心理调节矫正心理平衡

当救援人员所面对的悲惨场面超过他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时候,他的心理防卫机制就会随之启动。心理防卫机制也称自我防卫机制,是心理学的名词,指自我的压抑,这种压抑是一种潜意识的自我防御功能,是人类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等心理,有意无意间使用的各种心理上的调整。这种防御机制具有自我欺骗的性质,以掩饰自身真正的动机,或否认对自身可能引起焦虑的原因或记忆的存在而起作用。救援人员的心理防卫机制有时能帮助个体消除一些情感上的痛苦,但因其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欺骗自己”及“歪曲现实”等不良影响,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因此,有必要让救援人员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及时校正失衡心理,以免强烈的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实施方案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教育部办公厅于2011年2月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提出了高校要努力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预警机制,要认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摸排工作,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特别要注意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的发生,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现结合我系实际制定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实施方案: 一、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的意义与目的 心理危机是可以预防的,这有赖于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的建立。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就像一盏心理警示灯一样通过收集学生的心理信息,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可能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尽可能把他们的心理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中。它是高校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关键。 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是为了促进心理卫生科学知识在我系大学生中的普及和推广,密切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发展,及时帮助心理异常学生,指引需要心理援助的学生到相关部门寻求帮助,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及时为发生危机事件后的当事人和涉及的学生提供心理危机援助。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竞争加剧,大学生面临的经济、学业、就业、情感等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或由此引发的休学、自杀等事件逐渐增多,给学生、家长等带来巨大痛苦,同时也影响了学校的工作。 二、建立“三级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 为预防此类事件发生,确保学校稳定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我系决定建立“班级心理委员——系部心理辅导联络员——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三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和疏导机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快速反应,即:

1.1消防官兵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

消防官兵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 医学心理学范畴的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1.引起危机的常见原因 常见原因有急性残废或急性严重疾病;恋爱关系破裂;突然失去亲人(如父母、配偶或子女)或朋友,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或关系破裂;失去爱物;破产或重大财产或住房损失;重要考试失败;晋升失败;严重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地震等。 2.心理危机的正常应对三阶段 每个人对严重事件都会有所反应,但不同的人对同一性质事件的反应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一般的应对过程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立即反应),当事者表现麻木、否认或不相信;第二阶段(完全反应),感到激动、焦虑、痛苦和愤怒,也可有罪恶感、退缩或抑郁;第三阶段(消除阶段),接受事实并为将来作好计划。危机过程持续不会太久,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的居丧反应一般在6个月内消失,否则应视为病态。 3.心理危机的特征 (1)通常为自限性,多于1~6周内消失。 (2)在危机期,个人会发出需要帮助的信号,并更愿意接受外部的帮助或干预。 (3)预后取决于个人的素质、适应能力和主动作用,以及他人的帮助或干预。 4.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 (1)防止过激行为,如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 (2)促进交流,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其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提供适当建议,促使问题解决。 (3)提供适当医疗帮助,处理昏厥、情感休克或激动状态。 5.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 (1)迅速确定要干预的问题,强调以目前的问题为主,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

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 从古到今,各种灾害频频发生,不仅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还给人们留下潜在的心理创伤。应急救援人员由于经常直接面对事故灾害,因此更易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如:焦虑、忧虑、发呆、生气、注意力不集中、情绪起伏、胃口差、消化不良、睡眠不好等,严重者甚至开始不相信他人,影响工作表现及社会关系。强化救援人员的心理伤害预防,进行心理干预调适,可以帮助救援人员在短期心理失衡时进行调适,以良好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继续投入到救援工作中。 灾后综合征 灾难,尤其是突发事件发生后,会造成灾后特定的心理后果,医学上统一称之为“灾后综合征”,也叫急性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灾害发生后会立即出现的心理反应,通常持续几个小时到几天,然后会迅速恢复。如果在一个月内还未恢复,就会转变为创伤性的应激障碍,这种障碍不是短期能治愈的,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伴随一生。在经历了唐山大地震、四川开县天然气泄漏、汶川大地震、大连油库着火事故等之后,有些人至今还没有完全摆脱灾难所造成的心理阴影,其中就有一部分参与救援的应急救援人员。 救援人员包括公安、武警、消防、军队、医疗卫生、矿

山、危化品、公共场所系统、新闻媒体传播工作者、志愿者,以及精神性专业人员、心理学专业人员、救灾工作各级指挥员等所有参与灾难后紧急救援的人员,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会最大程度地面对各种事故灾难场面。因此,即使他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会感受到各种痛苦。当这种痛苦重复出现时,对实施救助的专业人员的身心打击是巨大的,并会随之产生心理应激反应。 心理应激反应具有突发性、易感性、多元性、时间性、结局性等特征,救援人员的心理反应常经历悲伤、愤恨、恐惧、挫折感、逃避心理等若干阶段。 对救援人员的心理救援 承担现代救援工作的专业人员,既要掌握物质性的救灾技术,也要掌握一定的心理救助技术,这是现代社会物质救灾与心理救灾的双重任务所决定的。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救援人员不单需要使用自己掌握的心理救助技术进行自我调节,更需要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使心理危机创伤尽快得到抚慰,消除紧张气氛,防止救援人员产生“灾后综合征”,影响救援效率。 对灾害救援人员实施心理救助,与一般的精神心理治疗有两个显著的差别:一是时效性强,心理救助是在灾害发生

最新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开展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状况测量量表(Kessler1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对某市市级医院的1298名医务人员(医生540例,护士758例)进行调查。[结果] 医生的神经质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护士(P<0.05),男性医务人员的精神质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医务人员(P<0.01),研究生学历医务人员的K10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学历(P<0.05),每周值班2-3次的医务人员在K10分值、精神质和神经质维度上以及值夜班的情况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医务人员每天与病人的接触时间不同在K10分值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人格类型医务人员的K10分值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 K10分值与精神质(r=0.210,P<0.001)及神经质 (r=0.567,P<0.001)两个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内外倾向性(r=-0.200, P<0.001)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护士、男性和高学历的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频繁值夜班及与病人的接触时间长的医务人员的情绪较低落,内向不稳的医务人员患心理疾患的危险性最高,医务人员的性格越外向、情绪越稳定、精神质的倾向性越小,患心理疾患的危险性越低。 关键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人格特征 Condition of Mental Health among medical personnel and Analysis of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Yao Yongcheng, Yao Wu, Wang Wei, Sun Jinfeng, Lan Yajia.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City, 450001, China.)

班级成员自杀后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班级成员自杀后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一、活动目的 1、提供真实信息;澄清事实,增加师生心理冲击的现实感,避免谣言混淆视听。 2、表达情感反应;开展校园突发事件的心理教育,阐明悲伤、恐惧、焦虑不安等情绪反应的正常性,协助广大师生采取适当的方式应对。 3、建立正面联接;帮助他们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梳理自己的情绪及心声。 4、植入积极信念:引领广大同学更加珍爱生命,化悲痛为力量,正确看待挫折,积极应对人生。 二、活动对象和事件 死者所在班级的全体学生以及该班的班主任。 三、活动场所和所需用具 学校的一间能容纳一个班级的活动教室,若干数量的椅子 四、活动具体程序 1、面对已死的事实 (1)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围成圆圈坐定,班主任开始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的状态。以一种自然的形式。交代我们这个班级现在少了一个人,把学生带向缺失一个人的感受上来; (2)用郑重的语气宣布死者的死亡信息,目的是让学生接受这个事实,消除否定和怀疑的防御状态。 2、重新与死者联接 “句子完成”活动:请同学们在一张事先提供的空白纸上写出:“自己是在——(时间),通过——(途径)得知××同学轻生事件的,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同学们可以通过文字、符号或绘画等方式自由联想,自然呈现出此时此刻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和联想及想要表达的心声。同学们在自由绘画联想环节中,淤积的情绪及想对××表达的情感随着对以往与××共同生活、学习的回忆自然地呈现在画面中。

(1)当朝夕相处的同学离开我们,引导同学进入当下时的心理感受,可能有自责、内疚、愤恨、痛苦等情绪的生成; (2)班主任从圈外搬一空椅子——代表死者,放入圆圈的中央,引导同学想象中央的椅子就是事件发生前的那位一起朝夕相处过的那位同学,必要时可以让同学描述出死者的音容笑貌; (3)让同学轮流走到“死者”(空椅子)面前表达现在的感受,对“死者”表白; (4)班主任从同学们的表达中寻找死者带给同学们的积极意义,并表达给学生知道。 3、再次与死者分离 (1)在积极意义的基础上植入积极信念; (2)移走空椅子,让那把椅子在同学眼前消失,以后也寻找不到。 4、笑对今后的生活 (1)表达祝福。快结束后,每位同学得到一张彩纸,将自己想要对××同学说的话写在上面。 (2)班主任和同学彼此表达感受:大家手牵手凝聚在一起,形成班级的力量。(3)事后提醒: 面对人生中可能遭遇的各种挫折和困难,逃避或是轻生的选择,并非解决问题之道,反而可能因为我们的一时冲动,而伤害到更多无辜。同时希望班级人员提出应对事件的“三不”原则——不渲染、不议论、不评判,尊重他人的选择,但绝不赞同! 此事过后,大家出现的恐慌、震惊、难过以及愤怒等情绪反应及伤心哭泣、不知所措、梦魇等行为反应在一段时间内都是正常的,但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强度过强,就有可能变成病态的心理及行为反应,可能会形成心理障碍,引发心理危机。如果你出现以上行为,并且自己无法处理可以来学校咨询室寻求帮助。

心理危机干预要点

卫生部发布地震灾区《心理危机干预》要点 一、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组建 急性期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组建应当以受灾当地的精神卫生机构的精神科医生为主,精神科护士、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为辅。组成心理危机干预队进行紧急培训后,可即刻投入抗震救灾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没有精神专科机构的地区应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请求援助。 非灾区的其它精神卫生专科机构应该积极组织后备医疗队,及时培训,随时准备支援灾区的急性期心理救援和恢复期的心理健康重建工作。 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应该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下,服从统一的指挥,承担相应的职责。 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应该配队长一名,队员根据灾情配置,例如儿童精神科医生或老年精神科医生。有灾难危机干预的成员优先入选。有条件的单位建议指派一名联络员,负责团队后勤保障和与各方面的联系。医疗队至少两人,尽量避免单人行动。 二、心理危机干预队出发前的准备 1、了解灾区基本情况。灾难类型,伤亡人数、包括道路、天气、通讯和物资供应等;了解目前政府救援计划和实施情况等。 2、复习本次灾难引起的主要躯体损伤的基本医疗救护知识和技术,例如骨折伤员的制动搬运、创伤止血等。 3、确定干预地点,准备交通地图。 4、初步估计干预对象及其分布和数量。 5、制定初步心理危机干预实施计划。 6、编制、印刷心理危机干预评估工具和相关宣传资料 7、联络、了解需要干预的社区、医院以及住院受伤人员、死难者及家属分布和安置情况,制定具体的干预流程和路线。 8、干预团队食宿安排,干预队员自用物品,常用药品的准备等。 9、外援的医疗队在到达灾区之后,最好与当地的精神卫生工作人员进行联合工作,对没有危机干预经验的当地精神科人员进行紧急的危机干预知识培训,扩大人力资源。

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针对学校学生心理问题相对突出的现象,为使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带来的损失,根据教育局有关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应急机构的组成 学校为加强对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领导,特成立学生心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德育主任 成员:学校心理健康兼职辅导老师和全体班主任。 二、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 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是学生心理问题预警与危机干预的前提和基础。 (一)学校每年对新生进行普适性的心理健康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并归类、分析,初步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作好保密工作。班主任应与心理辅导老师积极沟通,及时掌握相关情况。 (二)对于有心理异常和心理危机的学生应建立特别档案,重点管理,定期与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沟通和交换意见。 (三)各班班主任应对学生心理异常和心理危机的处理情况做好工作记录,并密切关注。 三、积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 (一)通过专业课程、咨询辅导、班主任工作、学科渗透、学生活

动等各种渠道开展常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具备心理健康常识。 (二)通过讲座、报刊资料、网站等各种形式加大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宣传工作,在校内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对学校教师、班主任、家长、保安人员等后勤人员的培训,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了解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知识和程序。 (四)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公布心理求助热线电话,畅通心理危机干预信息渠道。平时应特别注意做好新生、毕业生、贫困生、学困生、学优生等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突然打击或遭受意外刺激的学生的相关工作。 四、实施学生心理异常情况报告制度 当学生出现心理异常情况或心理危机时,要迅速及时报告才能有效地干预和处理。按照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应建立学生心理异常和危机的报告制度。当发现有学生出现任何心理危机、心理异常或突发事件时,任何人都应立即报告班主任;班主任应立即报告德育处;德育处应立即报告校级主管领导。如情况危急,任何人都应立即上报校级主管领导。如迟报、漏报、瞒报重要情况,将追究相关人员的相应责任。 五、建立学生心理问题应急处理机制 (一)对自伤、自杀(或自杀倾向)者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方法。 1、立即送往医院救治或进行监护; 2、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应注意保护当事人利益);

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庐江盛桥中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生活中灾难、暴力、事故、意外等创伤性事件时有发生,侵害人们的心灵,造成不良后果。在学校,学生面对学习压力、亲子关系、环境适应、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而青春期的躁动和感性使他们处理问题容易极端化。因此,心理危机干预迫切而重要。针对高危人群的心理社会干预能够防止或减轻创伤后的不良心理反应,避免心理痛苦的长期化和复杂化乃至极端化,促进创伤性事件的适应和心理康复。这不仅是对每一个学生的人文关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诉求。为此,我校特制定针对本校师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方案,以期尽最大努力帮助师生解决所面临的心理困境,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 一、具体目的: 1.通过心理健康课进行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帮助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 4.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减少和尽量避免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5.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 二、干预原则 1.预防为主; 2.及时预警; 3.协调有序; 4.反馈追踪。 三、组织指挥体系 1、领导机构(学校处理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吴量 副组长:许晶莹 2、心理危机干预救援小组 班主任、心理老师、校保安人员、全体教师等。 四、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分工: 1.主管领导全面组织协调指挥。 2.班主任了解信息、通知家长、稳定班级。 3.心理老师现场疏导、干预,避免极端心理行为。 4.校保安人员维持秩序。 5.学校其他教师辅助开展工作。 6.干预结束后观察和随访。 五、干预对象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我校在读的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具体包括: 1、重大心理危机事件(Ⅰ级) 发生自杀或自杀未遂事件;精神病人处于急性发作期;自伤或伤人行为正在发生。 2、较大心理危机事件(Ⅱ级) (1)生活学习中遭遇突然打击,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的离异;家庭暴力等)、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暴力;性侵犯;意外怀孕等)、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并伴有强烈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2)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并已经专家确诊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3、一般心理危机事件(Ⅲ级) (1)在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2)因情感受挫、人际关系失调等导致的心理或行为异常者。 (3)因学习困难、经济困难、适应困难等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者。

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1 生活中灾难、暴力、事故、意外等创伤性事件时有发生,侵害人们的心灵,造成不良后果。在学校,学生面对学习压力、亲子关系、环境适应、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而青春期的躁动和感性使他们处理问题容易极端化,同时四川汶川大地震对他们的心理伤害,使产生心理危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因此,心理危机干预迫切而重要。针对高危人群的心理社会干预能够防止或减轻创伤后的不良心理反应,避免心理痛苦的长期化和复杂化乃至极端化,促进创伤性事件的适应和心理康复。这不仅是对每一个学生的人文关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诉求。为此,特制定南轩中学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方案,以期尽最大努力帮助师生解决面临的可能心理困境,促进南轩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更好发展。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处理突发心理危机事件,避免造成的更大的伤害;解决心理危机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群体或个体危机消除,恢复常态。 二、心理危机干预组成人员:主管领导、班主任、心理老师、校医、校警、司机、心理社团成员等。 三、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分工: 1、主管领导全面组织协调指挥。 2、班主任了解信息、通知家长、稳定班级。

3、心理老师现场疏导、干预,避免极端心理行为。 4、校医现场处理可能的躯体病患及伤害。 5、校警维持秩序。 6、司机保证交通。 7、心理社团成员辅助开展工作。 8、干预结束后观察和随访。 四、心理危机干预的程序: 1、心理危机发生后,班主任与心理社团成员应在第一时间通知主管领导。 2、主管领导通知心理老师、校医、校警、司机等相关人员到达现常 3、按照分工迅速展开工作。 五、心理危机干预的注意事项: 1、危机瞬间发生,决策很重要,所有成员应绝对服从领导安排,避免拖延导致不良后果。 2、危机就意味风险,所有成员不能因干预无效而自责、内疚,要意识到干预的有限性。 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2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由此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等严重事件,并且维护学校的生活、学习秩序,从而建立和谐校园。现制定我校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一、具体目的: 1.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说明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一、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为了确保学校稳定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心理咨询中心决定建立“班级心理健康委员一校园心灵使者协会一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三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和疏导机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快速反应,即: 1、通过每班的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密切关注身边同学的心理情况,一旦发现有问题立即向心理辅导联络员反映。 2、学校心理辅导联络员得到信息后,须立即向心理辅导中心通报情况并立即对当事人开展心理辅导和思想疏导。 3、心理辅导中心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实施紧急干预,以最快的速度解除学生心理危机,并做好学生心理危机过后的心理护理和增强心理调适能力的工作。 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心理健康委员和心理辅导员要深入课堂、公寓,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关心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确保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处理,把可能出现的伤害事故解决在萌芽状态。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立,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做到及时发现、正确解决,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学危机干预实施细则1、危机的特征 (1)危机是一种突然发生的事情;

(2)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危机是一种正常状态,是每一个人在生活经历中的某个时刻都会遇到的情境; (3)危机是一种个人体验,某种情景对某个人来说是危机,但同样的情境对另一个人来说则可能不是危机; (4)危机可在短时间内以这种或那种不同的方式来解决; (5)若采纳一些变化,发挥一些潜能,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发展,相反,不良的应对方式会令人们的防御能力下降和社会退缩。 2、危机干预的过程 (1)第一级危机干预也称心理性急救,主要是对危机的情境做出反应,帮助人们稳定下来去处理即刻的需求,协助他们应对当时的情境并给予支持。 (2)第二级危机干预也称危机治疗,在当事人稳定之后,提供治疗性咨询服务, 侧重于应对危机的情境和处理遗留下来的心理上的症状。 3、危机干预的主要对象 (1)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受到自然或社会意外刺激的学生; (2)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或有家族史的学生; (3)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4)身体患有严重疾病且久治不愈、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且深感自卑的学生; (5)个人感情受挫、人际关系失调或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生活中灾难、暴力、事故、意外等创伤性事件时有发生,侵害人们的心灵,造成不良后果。在学校,学生面对学习压力、亲子关系、环境适应、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而青春期的躁动和感性使他们处理问题容易极端化。因此,心理危机干预迫切而重要。针对高危人群的心理社会干预能够防止或减轻创伤后的不良心理反应,避免心理痛苦的长期化和复杂化乃至极端化,促进创伤性事件的适应和心理康复。这不仅是对每一个学生的人文关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诉求。为此,擢英中学特制定针对本校师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方案,以期尽最大努力帮助师生解决所面临的心理困境,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 一、具体目的: 1.通过心理健康课及怡心小报进行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帮助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 4.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减少和尽量避免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5.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 二、干预原则 1.预防为主; 2.及时预警; 3.协调有序; 4.反馈追踪。 三、组织指挥体系 1、领导机构(校处理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2、心理危机干预救援小组 班主任、心理老师、校医、校保安人员、司机、全体教师等。 四、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分工: 1.主管领导全面组织协调指挥。 2.班主任了解信息、通知家长、稳定班级。 3.心理老师现场疏导、干预,避免极端心理行为。 4.校医现场处理可能的躯体病患及伤害。 5.校保安人员维持秩序。 6.司机保证交通。 7.学校其他教师辅助开展工作。 8.干预结束后观察和随访。 五、干预对象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我校在读的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具体包括: 1、重大心理危机事件(Ⅰ级) 发生自杀或自杀未遂事件;精神病人处于急性发作期;自伤或伤人行为正在发生。 2、较大心理危机事件(Ⅱ级) (1)生活学习中遭遇突然打击,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的离异;家庭暴力等)、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暴力;性侵犯;意外怀孕等)、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并伴有强烈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2)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并已经专家确诊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3、一般心理危机事件(Ⅲ级) (1)在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2)因情感受挫、人际关系失调等导致的心理或行为异常者。 (3)因学习困难、经济困难、适应困难等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者。 (4)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如自杀或他杀者的同宿舍、同班的学生等。

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

什么是危机干预? 危机(crisis)是指人类个体或群体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的事件和遭遇。危机往往是突发的,出乎人们的预期。如果不能得到很快控制和及时缓解,危机就会导致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以及社会的混乱。因此,危机控(crisis management)、危机干预(crisis intervention)便成为人类处理危机,给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人或群体提供有效帮助和支持的一种必然的应对策略。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危机干预是一种通过调动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体自身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危机爆发前的心理平衡状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技术,目前危机干预已经日益成为临床心理服务的一个重要分支。 早期的危机干预工作主要是由一些志愿者参与进行。这些志愿者或者是以往危机的受害者,或者是当前危机的受害者及其它受到危机影响的人。而早期出现的危机干预组织中较著名的有“消灭艾滋病委员会”等。但人们很快发现,危机干预中存在着非常复杂的问题,是志愿者的美好意愿所不能解决的。因此,危机干预越来越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人员参与。心理咨询师在危机干预的专业人员中是一个最为活跃的群体。后来的事实证明,由于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师的参与,危机干预的组织才逐渐从盲目走向成熟。那么心理咨询师为什么能在危机干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专业性是如何体现、又是如何得到保证的呢? 危机干预工作中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而心理咨询师就是这样的专业队伍。他们不仅应具备该职业的基本素质,如道德素质、反省能力和诚实品质。而且还应具备特殊的专业素质,如生活经验、镇静心态、灵活性、充沛精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换位思考能力等。当然,除去日常专业训练所养成的各种素质以外,心理咨询师也要掌握有关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如关注、倾听、评估以及某些具体的危机干

XX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XX小学心理危机干预 应急预案

XX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生活中灾难、暴力、事故、意外等创伤性事件时有发生,侵害人们的心灵,造成不良后果。在学校,学生面对学习压力、亲子关系、环境适应、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而青春期的躁动和感性使他们处理问题容易极端化.因此,心理危机干预迫切而重要。针对高危人群的心理社会干预能够防止或减轻创伤后的不良心理反应,避免心理痛苦的长期化和复杂化乃至极端化,促进创伤性事件的适应和心理康复。这不仅是对每一个学生的人文关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诉求。为此,特制定屯内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方案,以期尽最大努力帮助师生解决面临的可能心理困境,促进屯内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更好发展。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处理突发心理危机事件,避免造成的更大的伤害;解决心理危机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群体或个体危机消除,恢复常态。 二、心理危机干预组成人员:主管领导、班主任、心理老师、校医、 三、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分工: 1、主管领导全面组织协调指挥。 2、班主任了解信息、通知家长、稳定班级。 3、心理老师现场疏导、干预,避免极端心理行为。 4、校医现场处理可能的躯体病患及伤害。 5、司机保证交通。 6、干预结束后观察和随访。 四、心理危机干预的程序:

1、心理危机发生后,班主任与心理社团成员应在第一时间通知主管领导。 2、主管领导通知心理老师、校医、司机等相关人员到达现场。 3、按照分工迅速展开工作。 五、心理危机干预的注意事项: 1、危机瞬间发生,决策很重要,所有成员应绝对服从领导安排,避免拖延导致不良后果。 2、危机就意味风险,所有成员不能因干预无效而自责、内疚,要意识到干预的有限性。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和维护

1. 国际卫生心理大会提出心理健康的四个标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心理、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B.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 C.有紧迫感 D.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2. 下列哪项不符合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相关研究中的发现 A.48.7%的护士有职业紧张感 B.55.1%有职业负荷感 C.职业倦怠水平高于其他职业的人群 D.护士属于“低危工种” 3. 工作倦怠发生过程的四个阶段哪个是错的 A.适应阶段 B.停滞阶段 C.挫折阶段 D.枯竭阶段 4. 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困扰不包括 A.收入与支出的矛盾困扰 B.工作强度与专业知识提高的困扰 C.心理成就感与条件匮乏的矛盾困扰 D.心理问题

5. 下列哪个描述符合神经症特征 A.现实检验能力受损 B.自知力存在,主动求助 C.持久的个性明显偏离正常 D.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6. 下列哪项不属于人类认识活动范畴的心理活动 A.感觉 B.思维 C.抑郁 D.注意力 7. 下列哪项不是积极心态的作用 A.内心的平静 B.长久的友谊 C.内心存在恐惧 D.免于自我设限 8. 下列哪项不属于精神病水平的特征 A.现实检验能力受损 B.社会功能受损 C.自知力存在 D.药物治疗为主

9. 医务人员缺乏有力支持的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收入与付出不符 B.缺乏法律保护 C.医务人员有更多的心理支持 D.没有安静的工作环境 10. 希波克拉底认为抑郁症是人体那种液体过多 A.血液 B.粘液 C.黑胆汁 D.黄胆汁 单项选择题 1. 在工作性质和工作强度方面,医务人员面临的心理问题不包括 A.担心工作中的差错 B.病人及家属要求高 C.工作量大 D.能得到社会认同 2. 下列哪项不属于人类认识活动范畴的心理活动 A.感觉 B.思维 C.抑郁 D.注意力

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长乐第六中学 ——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等严重事件,保障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校园生活秩序,保持学校的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 (一)心理危机与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运用寻常方式不能应对或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而陷入极度的焦虑、抑郁、甚至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状态。确定对象存在心理危机一般指对象存在具有重大影响的生活事件或刚刚经历重大突发事件,情绪剧烈波动或认知、躯体、行为方面有较大改变,且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暂时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眼前的危机。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处在心理危机下的个人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人,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之能安全度过危机,尽快恢复社会功能。 (二)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 1、情绪低落抑郁者(超过半个月); 2、过去有过自杀的企图或行为者; 3、存在诸如失恋、学业严重受挫、躯体疾病、家庭变故、人际冲突明显或突遭重挫者; 4、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或自杀倾向者; 5、性格有明显缺陷者,如孤僻内向、与别人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者; 6、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 7、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者;如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亲子关系恶化等; 8、有明显的精神障碍者; 9、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它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

10、其他经由校心理辅导老师认为有必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者。 (三)对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的重点干预对象及时进行危机评估与干预: 1、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包括在信件、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的念头者; 2、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述说告别的话等,其行为明显改变者; 3、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恐惧,易感情冲动,或情绪异常低落,或情绪突然从低落变为平静,或饮食睡眠受到严重影响等。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原则 (一)生命第一的原则。发现危机情况,立即采取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二)亲属参与的原则。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学生家长或监护人。 (三)全程监护的原则。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安排专人对干预对象全程监护。 (四)分工协作的原则。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要求 (一)信息畅通。参与危机干预的工作人员要做到快速反应,确保信息畅通。 (二)工作到位。危机发生后,班主任及相关人员要立即赶赴现场,迅速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 (三)协调配合。相关人员在现场指挥的调度下,主动配合,服从指挥。 (四)记录备案。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学生辅导员及相关人员要做好书面文字记录,必要时做好音像资料的收集,保证资料详细完整。责任追究。 (五)责任追究。对于因违反工作原则、延误时间、知情不报等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成立心理危机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王飞

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学生心理危机排查 与预防干预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更好的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渡过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事件的发生,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损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建设平安、和谐的校园提供心理保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危机者从心理上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使其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消失,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二、我校现状分析 根据班主任提供的心理危机排查表信息分析,成因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家庭原因 由于每个学生家庭的构成不同,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同,导致学生出现许多行为障碍或情绪问题的原因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1)学生家庭构成不健全。学生家长父母离婚或丧失,导致孩 子双亲不健全,问题学生由双亲一方单独抚养或其他亲属抚养。造成学生性格异化、行为怪异、情绪反正。 (2)家长教养方式不当。问题学生家庭构成健全,但是家长对 于学生的教养方式不正确,或过于严厉,或过分宠爱,导致孩子出现不合群、情绪波动大、烦躁、攻击性等问题 (3)家长对孩子存在家暴行为。学生家长对孩子存在家暴行为,是非常严重的家庭问题,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会有极大的影响,会引起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 (4)关注度不够缺少关爱。学生缺乏从家长得到的关注和关爱,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不问不顾,导致学生出现生活和学习上的多种问题。 (5)家庭贫困或家庭成员残疾造成的学生自卑或其他心理问题。 (6)家庭变故或家庭重组。家庭内部发生重大变故或家庭亲密 成员突然离世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二)人际障碍原因 (1)早恋学生与异性同学之间有恋爱行为 (2)同学之间的冲突学生与其他同学之间产生冲突,导致同学间发生欺凌和暴力事件。 (3)与校外人员的不正当来往学生与其他校外闲散人员之间不正当来往,甚至勾结校外人员欺凌本校学生。 (4)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不当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产生冲突

最新整理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

最新整理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 从古到今,各种灾害频频发生,不仅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还给人们留下潜在的心理创伤。应急救援人员于经常直接面对事故灾害,因此更易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如:焦虑、忧虑、发呆、生气、注意力不集中、情绪起伏、胃口差、消化不良、睡眠不好等,严重者甚至开始不相信他人,影响工作表现及社会关系。强化救援人员的心理伤害预防,进行心理干预调适,可以帮助救援人员在短期心理失衡时进行调适,以良好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继续投入到救援工作中。 灾后综合征 灾难,尤其是突发事件发生后,会造成灾后特定的心理后果,医学上统一称之为“灾后综合征”,也叫急性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灾害发生后会立即出现的心理反应,通常持续几个小时到几天,然后会迅速恢复。如果在一个月内还未恢复,就会转变为创伤性的应激障碍,这种障碍不是短期能治愈的,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伴随一生。在经历了唐山大地震、xx开县天然气泄漏、汶川大地震、大连油库着火事故等之后,有些人至今还没有完全摆脱灾难所造成的心理阴影,其中就有一部分参与救援的应急救援人员。 救援人员包括公安、武警、消防、军队、医疗卫生、矿山、危化品、公共场所系统、新闻媒体传播工作者、志愿者,以及精神性专业人员、心理学专业人员、救灾工作各级指挥员等所有参与灾难后紧急救援的人员,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会最大程度地面对各种事故灾难场面。因此,即使他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会感受到各种痛苦。当这种痛苦重复出现时,对实施救助的专业人员的身心打击是巨大的,并会随之产生心理应激反应。 心理应激反应具有突发性、易感性、多元性、时间性、结局性等特征,救援人员的心理反应常经历悲伤、愤恨、恐惧、挫折感、逃避心理等若干阶段。 对救援人员的心理救援 承担现代救援工作的专业人员,既要掌握物质性的救灾技术,也要掌握

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简易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 简易版

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应用在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从古到今,各种灾害频频发生,不仅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还给人们留下潜在的心理创伤。应急救援人员由于经常直接面对事故灾害,因此更易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如:焦虑、忧虑、发呆、生气、注意力不集中、情绪起伏、胃口差、消化不良、睡眠不好等,严重者甚至开始不相信他人,影响工作表现及社会关系。强化救援人员的心理伤害预防,进行心理干预调适,可以帮助救援人员在短期心理失衡时进行调适,以良好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继续投入到救援工作中。 灾后综合征

灾难,尤其是突发事件发生后,会造成灾后特定的心理后果,医学上统一称之为“灾后综合征”,也叫急性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灾害发生后会立即出现的心理反应,通常持续几个小时到几天,然后会迅速恢复。如果在一个月内还未恢复,就会转变为创伤性的应激障碍,这种障碍不是短期能治愈的,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伴随一生。在经历了唐山大地震、四川开县天然气泄漏、汶川大地震、大连油库着火事故等之后,有些人至今还没有完全摆脱灾难所造成的心理阴影,其中就有一部分参与救援的应急救援人员。 救援人员包括公安、武警、消防、军队、医疗卫生、矿山、危化品、公共场所系统、新闻媒体传播工作者、志愿者,以及精神性专业

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总结

Word下载可编辑资源共享 南北湖小学心理干预方案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由此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等严重事件,并且维护学校的生活、学习秩序,从而建立和谐校园。现制定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一、具体目的: 1.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2.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帮助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 4.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减少和尽量避免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5.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 二、干预原则和对象 心理危机是指学生运用通常方式不能应对目前所遇到的情形时,出现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学生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机。 心理危机干预由学校校长负总责,德育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班主任及学校有关工作人员参与,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联动配合。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 1.生命第一的原则。发现危机情况,立即采取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2.亲属参与的原则。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学生家长或亲属。 3.全程监护的原则。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安排专人对干预对象全程监护。 4.分工协作的原则。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干预对象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我校在读的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具体包括: 1.通过心理健康测评筛查出来的需要关注的重点学生; 2.遭遇重大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3.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 4.有自杀倾向或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5.因严重生理疾病而导致心理痛苦的学生; 6.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 心、焦虑不安的学生; 7.其他有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尤其要关注上述多种特征 并存的学生,其心理危机程度更严重,应成为重点干预的对象。 三、心理危机干预组成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