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期末试卷(教科版)

最新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期末试卷(教科版)
最新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期末试卷(教科版)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26%

1.生命赋予我们不同的特点,男孩、女孩各有各的可爱之处。我们要____

_、_____、_____、____,生活才更加充满情趣。

2.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___不能表现出来,___变成废物,___也无

法利用。是的,身体是______。拥有健康,我们才能演奏出更精彩的______。

3.毒品是指___、___、___、___、___等。毒品是危害人类健

康的最______。我们必须铭记的一句警言——“______”。4.如果没有规则的制约,社会秩序就会变得___。不遵守规则的人最终只会

给自己的生活带来___,甚至还会酿成___,危及___、危害___。

5.在生活中,学习______、开展______,能帮助我们不断地认识

真理,体会科学的魅力。当你用自己的___、用______揭开心中的谜团时,你会感觉到生活充满了乐趣。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中打“√”,错的在括号中打“×”24%

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2.在现代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与法律没有相关。()

3.《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第二个不平等条约。()

4.日本侵略者残酷对我国实行“三光”政策指的是杀光、抢光、拿光。()

5.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6.科学技术本身是没有善恶的,问题的出现是因为人们滥用科学技术。()

7.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8.只要有生命的存在,人生就有无限的可能。珍爱自己,我们就能不断地创造生命的价值。()

三.简答题30%

1.节假日,和家人一起逛逛街,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2.科技既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给我们生活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联系生活实际,请举例说明。

3.在成长的路上,有时也会有烦恼。遇到烦恼时,你会怎么做?

四.论述题20%

今天,我们好象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世界各地的商品交流日益频繁,各国人民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20年后,世界将是什么样子?我们在哪里完成学业?从事怎样的工作?人们的生活方式会发生什么改变?……请你试着描述一下20年后的生活情景。

高三理解性默写之高中篇目

一、《师说》(韩愈)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6.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聪明人做出糊涂事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授之

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9.《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的错误态度。

10.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择师而教之”;对自身“则耻师焉”。

1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2.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4.《师说》中说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二、《劝学》(选自《荀子》)

1、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同时也说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

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活到老学到老,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这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4、“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5、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