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新高一下学期历史易错材料分析题含解析

河南省安阳市新高一下学期历史易错材料分析题含解析
河南省安阳市新高一下学期历史易错材料分析题含解析

河南省安阳市新高一下学期历史易错材料分析题

精选练习有答案含解析

1.1995年,日本当时的外相河野洋平在联合国会议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日本进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列的要求。2004年日本又提出要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到2005年,德国、日本、印度和巴西等国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斗争已经白热化。

请回答:

日本在近年提出进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要求的原因是什么?你对日本“争常”活动持何立场?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他认为,人性本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在认识论上,“格物致知”。“物”就是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朱熹认为,如果放弃对天理的追求,“兀然存心乎草木、器用之间,此何学问,如此而里有所得,是炊沙而欲成饭也。”

——摘编自张岱年著《中国哲学史大纲》

材料二“天地,一夫妇也。是故有天地然后有万物。夫妇之为物始也如此。”……“夫妇人不出阃(kun,三声。指古代女子居住的内室)城,而男子则桑孤蓬矢(有远大志向之意)以射四方,见有长短,不待言也。……谓见有短长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夫而不贤,则虽不溺志于声色,有国必亡国,有家必败家,有身必丧身,无惑矣。而彼卑卑者乃专咎于好酒及色,而不察其本,此儒所以不可议于治理欤!

——摘编自张建业主编《李贽文集》

材料三李贽是晚明思想启蒙的旗帜,一位以“奇谈怪论”闻名天下的狂人和奇士。他崇尚真奇,鼓倡狂禅,揭露封建社会“无所不假”、“满场是假”的虚伪现实,反对儒家的泛道德主义,建立了以“童心说”为核心的新思想体系。他的学说使他处于时代矛盾的焦点上,在朝野引起了激烈争论,以致于理解他乃是理解晚明政治走向、社会风尚和思潮变迁的一大关键。

——摘编自许苏民著《李贽的真与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在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主要观点,并分析指出其精华与糟粕。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贽的妇女观。指出这些观点在当时的进步作用。

(3)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的学说是如何体现“晚明政治走向、社会风尚和思潮变迁”的。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崇伦,1927年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9年8月,王崇伦入鞍钢轧辊厂,成为鞍钢为数不多的年轻高级技工。1952年,王崇伦所在车间承担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加工飞机副油箱拉杆的

任务。王崇伦设计并制造出利用刨床加工拉杆的特殊卡具,提高工效24倍。1953年,王崇伦将加工卡动器的纪录从45分钟提高到19分钟,效率提高六七倍。同年他被评为鞍山市工业特等劳动模范。1954年初,在王崇伦等人提议下,一场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在全国蓬勃兴起,1956年,王崇伦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1959年初,王崇伦又组织鞍钢能工巧匠开展技术协作活动。同年王崇伦庄邀到23个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各单位纷纷盛赞王崇伦的高尚技艺和精神,60年代初,鞍钢各轧钢厂面临停产的威胁,王崇伦承担起研制大轧辊的攻关任务。历时一年,先后突破十几项重要技术难题,终于试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中国冶金史上的一项空白。王崇伦凭着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和精湛的技艺,为鞍钢和国家赢得了殊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崇伦为鞍钢和国家赢得了殊荣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归纳王崇伦为代表的“劳模精神”的内涵。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13年和1833年,英国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19世纪20年代,英国与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把工业品的进口税率降低到平均30%的水平。18411846年,又取消了605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了1035种商品的进口税。1846年废除了直接损害工厂主利益的谷物条例。1849年终止了从17世纪50年代保留下来的航海条例。1860年,英、法签订英法通商条约,条约规定两国互享最惠国待遇,减免双方重要商品的关税。

——摘编自高德步《中国经济简史》

材料二: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郑观应、薛福成等人先后提出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由各国的相互隔绝的时代变为互相“联属”的时代。他们还认识到,导致这种时代变动的原因是西方各国工业发展,商务发达,使“环地球九万里之中,无不周游贩运”。通商贸易是沟通各国的桥梁,联系世界的纽带。他们谈到这种认识时说,“商务未兴之时,各国闭关而治”“划疆自穹,不相往来百货流商云集”,从而形成了各国交往、相互通商的新局面。薛福成说:“余观火轮舟车之迅捷,因念人心由拙而巧,风气由朴而华,固系宇宙间自然之理。”……在对这种局势发出的大声疾呼中,郑观应以“鲸吞蚕食,虎踞狼食”来描绘这个局面竞争的残酷,可谓痛切而形象。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推行的通商贸易政策,并说明该政策得以推行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对通商贸易的认识,并加以简要评价。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山西一地在明代276年间曾37次出现灾疫,且多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之后,尤以万历、崇祯两朝为甚。疫灾常常与水、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同时发生,尤与饥荒并发的频率最高。战祸一起,疮痍满目,疫疠丛生。面对频发的灾疫,朝廷常常发布诏令减免税粮田租,也常发帑赈济直接救济灾民,减缓灾情。在疫病流行时期,军营将士会食用特定草药预防疫病,并将染病患者与健康士兵隔离开来,以免扩大传染。地方官府常常采取施医送药的救疗手段,扩大救疗面。明时对疫病发生虽已有较为科学的认识,

但仍然存在以天命解释灾难和疫病发生的情况,认为天意不可违,因而一些地方官也常采用斋戒祈祷的方法驱避疫气。一些深怀济世思想的医生不避疫气,不辞劳苦,施医送药。深受儒家爱民思想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也主动出资出力,救助于民。

——摘编自张丽芬《明代山西疫灾特点及救疗措施述略》

材料二 14至17世纪中期,伦敦先后爆发过20多次大小瘟疫。面对最初的黑死病疫情,教皇亲自设计弥撒驱逐瘟疫,教会则通过教堂担负起医疗救治的责任。政府规定严禁暴尸街头,死者必须深埋;限制出入病疫区。许多地方当局还规定有传染嫌疑的房屋及家具要通风熏蒸、曝晒消毒,并向民众普及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英王对疫病重灾区免除征税,同时发布公告严控伦敦城内的屠宰活动,禁止污血流入街道或泰晤士河。随着疫病的扩散,政府进一步制定卫生法规,管制医药行业,推进医疗的正规化进程,并新建或重建多家医院。城市也开始设置清道夫清扫街道。到了16世纪,关注公共健康成了欧洲各大城市普遍的现象。这些医学上的变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

——摘编自魏晨光《从黑死病反观14—17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和医疗状况》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山西地区防治疫情的措施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4—17世纪英国应对疫情措施的背景并说明“卫生革命”的意义。

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3年4月,清廷在户部外特别设立财政处。……

1906年财政处并入度支部,由度支部接管了综理全国财政的权力。……

1906年9月,户部改名度支部。……

1906年5月,清政府成立了税务处。……

1909年,清政府又设立了清理财政处和督办盐政处。……

“一部三处”的设立和职责与人事职权的变动,使中央财政管理的事权得到了统一。

——张九州《论清末财政制度的改革及其作用》

材料二

1908年底,度支部奏定清理财政办法六条,接着又拟定了《清理财政章程》。章程规定:

“清理财政,以截清旧案,编订新章,调查岁出岁入确数,为全国预算、决算之预备。”

——贾士毅《民国财政史》

材料三

1904年清政府决定创办户部银行。1908年,户部银行改名为大清银行,度支部厘定《银行则例》:“其经理国库事务及公家一切款项,并代公家经理公债票及各种证券。”

——周保銮《中华银行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财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财政改革的特点和影响。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徽州绅商往往是由商向绅的单向流动……徽商通过捐赀得官,“俨然列于缙绅”……显然有助于提高徽商调节商业纠纷、抗衡官吏敲诈的能力……为了跻身于绅衿行列,徽商不得不付出一笔商业利润,一些徽人就感慨过;“捐监援职,计费匪轻”。同时,“输粟入监”与“官衔买卖”的推行,使一部分商人通过身份买卖的方式得以进入更高的等级,既维持了旧的身份等级体系,又削弱了社会反抗的势力,增强了商人与官僚、封建国家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梁仁志《明清徽州的绅商》

材料二近代绅士集团的转型,最初表现为绅与商的交叉渗透。绅商的互渗现象又经历了一个商对绅的渗透,绅向商的转化的变动过程……甲午战争以后,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逆向渗透”迅速地被“顺向渗透”所取代。绅士阶层在“救亡图存”的民族精神感召下和“商战”思潮的导引下,相率“弃士经商”。传统的“功名”身份已失去了原有的强大吸引力,绅士们热心于经营商务,寻找新的出路,一时秀オ工厂、生员公司林林而立。

——王先明《近代中国绅士集团转型初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徽商捐赀买官的目的。有学者认为徽州绅商“单向流动”阻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加以说明。

(2)指出材料二中“顺向渗透”的含义,并举例说明。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绅商“顺向渗透”取代“逆向渗透”的原因。

8.二战后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的霸权与冷战紧密相关。历史上成功的霸权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目标组织起经济空间,以维护自由经济体制的霸主所组织起来的开放的市场经济空间。同时,这种霸权对于维护冷战期间西方集团的政治稳定有直接的作用。美国通过签订北大西洋公约、美日安保条约等多边和双边军事同盟条约而建立起以自己为首的西方安全机制。在全球化环境中美国的霸权有减有增。在全球化的推动下,随着冷战的发展,美国在其西方盟国中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了。但从全球层面看,美国能对世界体系中的生产结构、金融结构产生比任何其他国家或地区大得多的影响,比如制订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因此美国的霸权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反而相对地增强了。

——摘编自叶江《冷战、美国霸权与全球化》

材料二冷战后美国霸权的膨胀强化了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使得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有了新的发展。冷战后的美国霸权主义是一种更加肆无忌惮的霸权主义。冷战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市场经济制度、美国的价值观念,积极地向全世界扩展美国的势力和影响。同时,“新干涉主义”使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披上一层“仁慈”的外衣。“新干涉主义”是指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出现的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价值观为借口,用政治施压、军事打击和经济制裁等手段干涉别国内政。此外,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体现为一种制度性霸权。制度霸权是指通过西方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绝对主导地位体现出来的一种霸权形态。只要霸权国能够保持霸权地位,它的国家安全、经济财富、意识形态观念、社会价值观念就有了基

本的保障。

——摘编自刘丽云《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发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冷战中推行霸权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的意图及表现。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美国霸权“有增有减”的含义?

(2)据材料二,概括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发展呈现的新特点,说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目的。

9.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纲》

材料三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美)约翰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明清两代“政治是专制的”,并分析其消极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一党体制”指的是现代中国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三指出其作用。(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国子监是明王朝的最高学府。朱元璋亲自管辖南京国子监,强调教育学生“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先,隆师亲友,养成忠厚之心”,国子监一般由翰林院大学士兼任讲习,每月有3名学士轮流教授《四书》《五经》《御制大诰》《大明律令》等,大学士讲解,监生背诵和默写是主要的教学方式,一般不采用质疑性提问和开放式辩论,但倡导“求教式”的师生“对晤”。洪武三年(1370年),监生考试尚考《九章算术》中的珠算,但四年后被取缔,改考科举中的经学、时务策等,成绩合格者“赐同进士出身”,进入仕途。文艺复兴后,剑桥大学(1209年创办)突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来缚,为培养律师、会计师、股票交易师而增设许多新课程。1687年,剑桥毕业生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总结他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被聘为母校200多位终身教授之一。1695年,英国议会、英国皇家学会拨专项基金在剑桥大学设立数学、医学、天文学、地理、物理、工程学、机械学等院系,对前沿学科进行深入的专业研究。1702年制定《剑桥大学奖励优秀生律令》,对有独立研究报告或制作新型实验模型的毕业生进行奖励。迄止1756年,剑桥大学在社会赞助与政府特许状的支持下,拥有80多个独立学院、600多个科学社团,与牛津并列为英国近代科研的两大基石。

——摘编自于佳媚《明代国子监与英国剑桥》

(1)根据材料,指出明代国子监与英国剑桥大学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后剑桥大学发展的有利条件。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5世纪末各种大发现造成了新的世界市场的贸易需求……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跟踵而来的是欧洲各国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战争。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材料二1897年,英国某杂志为庆祝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即位60周年发表专号,对60年间的变化进行总结:“女王在位期间最显著的进步是自然科学的发现已经深入日常生活。在这60年间,蒸汽和电克服了时间和空间,进步的速度超过了以往六百年。”

材料三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各种大发现”指的是什么?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使女王在位期间取得“最显著的进步”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这些事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对材料三中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

12.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商业革命”的不同表现,分析两者结果迵民的根本原因。(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对西方阵营由强硬转向谋求缓和。东西方紧张关系开始走向缓和与共处。亚太地区尤其是我国周边环境趋于稳定,为新中国调整外交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1954年。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分到与印度、缅甸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明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认了其作为指导国际关系准则的普遍意义。

——摘编自曹希岭《关于50年代中期中国倡导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建国初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4.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的本质就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这决定了改革的历程必定是曲折艰难,充满斗争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掌权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人民”获得自由,此外他制定了被称为“解负令”的法律,这些举措都对民主社会“人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他“唯财是举”对世袭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

——程志敏《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看雅典民主的诞生》

材料二(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

——苏辙《栾城三集》

(1)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梭伦上述改革措施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以此为事”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15.经济体制(政策)只有不断进行调整,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

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时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材料三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义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与“用冲击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显著的特点?

(2)材料二体现了“新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对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体制调整的认识。

参考答案

精选练习有答案含解析

1.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军费逐年增加,近年来在“国际合作”的名义下,几乎每年都向海外派遣军队。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希望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赞成:日本是当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承担了联合国的大量经费,应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如反对:日本在近代史上发动的侵略战争给周边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二战后对日本法西斯的处置很不彻底,军国主义阴魂不散,极右势力猖獗;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作为一个曾经给亚洲许多国家带来灾难的民族,对侵略历史的反省很不彻底,无以奢谈成为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解析】

“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等角度分析。“立场”一问属于开放性设问,赞成或反对均可,关键是能够史实充分。如国赞成,则从日本是经济大国,应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角度回答;如果反对,则从日本在近代史上发动的侵略战争、二战后军国主义阴魂不散、联合国的宗旨等角度分析。

2.(1)观点:本体论上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认识论上是“格物致知”。

糟粕:天理就是三纲五常,这是唯心主义;“存天理,灭人欲”违背人性,太绝对,对后世产生了很坏的影响。一味强调封建天理,轻视对于“草木”“器用”的科学研究,是一种思想上的误导。

精华:但强调控制人欲,遵循正确道德规范的要求是对的。

(2)妇女观:肯定妇女对人类社会的作用;认为男女在智力上平等;批判了把国家的败亡的罪过归之于妇女的观点。

作用:批判了封建礼教;宣扬了男女平等;有利于个性解放。

(3)体现:反映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是商品经济发展条件下平等风尚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反映;反映出儒家思想的日趋活跃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萌芽。

【解析】

【分析】

【详解】

(1)第一小问,材料“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得出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根据“在认识论上,‘格物致知’”中得知可以得出认识论上是“格物致知”。第二小问,材料“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兀然存心乎草木、器用之间,此何学问”体现出朱熹思想的糟粕有以下几点:天理就是三纲五常,这是唯心主义;“存天理,灭人欲”违背人性,对后世产生了消极影响;一味强调封建天理,轻视对于“草木”“器用”的科学研究,是一种思想上的误导。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朱熹思想的精华是强调控制人欲,遵循正确道德规范的要求是对的。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天地,一夫妇也。是故有天地然后有万物。夫妇之为物始也如此”得出肯定妇女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根据“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得出认为男女在智力上平等;根据“夫而不贤,则虽不溺志于声色,有国必亡国,有家必败家,有身必丧身,无惑矣。而彼卑卑者乃专咎于好酒及色,而不察其本,此儒所以不可议于治理欤!”得出批判了把国家的败亡的罪过归之于妇女的观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的妇女观批判了封建礼教,宣扬了男女平等,促进思想的解放有利于个性解放。

(3)结合所学晚清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归纳如下: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经济上,是晚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条件下平等风尚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反映;思想上,反映出晚清儒家思想的日趋活跃和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的萌芽。

3.(1)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一五计划;中苏关系恶化;三年严重困难.

(2)爱岗敬业的主人翁意识;坚定的理想信念;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品质;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怀。

【解析】

(1)从材料“1952年,王崇伦所在车间承担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加工飞机副油箱拉杆的任务”“1953

年”“1959年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新中国的成立、抗美援朝、一五计划、三年困难等方面分析出答案。

(2)从材料“到23个企业进行技术交流”“面临停产的威胁,王崇伦承担起研制大轧辊的攻关任

务”“凭着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和精湛的技艺,为鞍钢和国家赢得了殊荣”中可以归纳出答案。

4.(1)政策:自由贸易政策。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以往的保护性关税政策成为英国经济发展和对外扩

张的障碍;工业资产阶级同土地贵族、金融贵族和大垄断商人进行不懈斗争。影响:使英国的机器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发挥竞争优势,为大宗工业品的输出和大宗原料、粮食的输入拓宽了世界市场;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促使世界贸易进入自由贸易时代。

(2)认识:西方世界引发的工业化浪潮,蓬勃发展的商业贸易,打破了各国的隔绝状态,促使世界连为一体;科技进步对工商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商业贸易的发展,加剧了各国的激烈竞争。评价:他们认为在世界各国商业互通、发展和竞争的时代背景下,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这种认识体现了洋务思潮的较高水平;这种对世界现代化大势的认识,虽然还比较直观、肤浅,但已不同于近代中国早期的现代性世界观念;这种新的世界观念的确立,使洋务知识分子从思想观念上开始走出传统的封闭型体系,走向现代的开放型世界,从而奠定了维新思潮的思想基础。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后贸易政策的变化,近代中国学者对通商贸易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从材料中的“1813年和1833年,英国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等信息可以看出,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该政策得以推行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涉及到的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来回答。该政策的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工业革命的影响如拓宽世界市场、促进国际贸易飞速发展和使世界贸易进入自由贸易时代等方面来回答。

(2)近代学者对通商贸易的认识,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郑观应、薛福成等人先后提出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由各国的相互隔绝的时代变为互相‘联属’的时代”“薛福成说:‘余观火轮舟车之迅捷,因念人心由拙而巧,风气由朴而华,固系宇宙间自然之理’”“郑观应以‘鲸吞蚕食,虎踞狼贪”来描述这个局面竞争的残酷,可谓痛切而形象’”等信息概括得出。对此简要评价应当联系所学,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中国面临的世界形势进行分析,如这种认识体现了洋务思潮的较高水平、不同于近代中国早期的现代性世界观念,这种新的世界观念的确立使洋务知识分子从思想观念上开始走出传统的封闭型体系,走向现代的开放型世界,从而奠定了维新思潮的思想基础,等等。

点睛:本大题的第一小题和第二小题中的“简要评价”,均属于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型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在解答时往往材料主题只是一根引线,需要回答的内容从材料中难以归纳得出,主要是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这一类试题必须明确材料的指向,弄清材料主题指向教材的哪一部分内容,再看题目所问,然后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

5.(1)措施:政府减免税收;发放钱财赈济民;针对疫病施医送药;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疫情扩散;斋戒祈祷趋避疫病;民间医生与儒生救助灾民。

作用:一定程度防控了疫情,缓和社会矛盾扩大了儒家思想在民间的影响。

(2)背景:宗教观念的影响;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封建王权的发展。

意义:促进城市化发展;提高公民卫生意识;推动医疗技术进步,促进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解析】

【分析】

【详解】

(1)措施:由材料“朝廷常常发布诏令减免税粮田租,也常发帑赈济直接救济灾民,减缓灾情”可归纳为政府减免税收和发放钱财赈济民;由材料“在疫病流行时期,军营将士会食用特定草药预防疫病,并将染病患者与健康士兵隔离开来,以免扩大传染”可归纳为针对疫病施医送药,并且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疫情扩散;由材料“一些地方官也常采用斋戒祈祷的方法驱避疫气”斋可归纳为戒祈祷趋避疫病;由材料“深受儒家爱民思想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也主动出资出力,救助于民”可归纳为民间医生与儒生救助灾民。作用: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疫情本身的控制、社会矛盾的缓和、儒家思想影响的扩大等方面入手分析。

(2)背景:由材料“教皇亲自设计弥撒驱逐瘟疫,教会则通过教堂担负起医疗救治的责任”可归纳为宗教观念的影响;由材料“许多地方当局还规定有传染嫌疑的房屋及家具要通风熏蒸、曝晒消毒,并向民众普及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可归纳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由材料“英王对疫病重灾区免除征税,同时发布公告严控伦敦城内的屠宰活动,禁止污血流入街道或泰晤士河”可归纳为封建王权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14至17世纪中期,欧洲出现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了发展。

意义:由材料“城市也开始设置清道夫清扫街道”可知,卫生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由材料“关注公共健康成了欧洲各大城市普遍的现象”可知,卫生革命提高公民卫生意识;由材料“政府进一步制定卫生法规,管制医药行业,推进医疗的正规化进程,并新建或重建多家医院”可知,卫生革命推动了医疗技术进步,促进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6.(1)背景:①清政府统治危机严重,被迫改革,实施“新政”和“预备立宪”;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清政府财政困难,财政管理紊乱。

(2)特点:效仿西方的财政管理制度;健全财政管理机构,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或制度化、专业化、体系化)。

影响: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财政的控制和管理;有利于缩减财政赤字,减轻财政困难分;促进了晚清财政制度的近代化。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做本题时首先一定要明确“清末财政改革”是清末新政的一部分,所以背景可以回答清末新政的背景即可。另外也可以换个角度来解释“清末财政改革”的背景,“财政改革”只可能是因为清朝末年经济结构的变化才进行改革的,例如,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工业的发展等等均可。

(2)既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才进行的财政改革,所以清末财政改革时必然会效仿西方的财政管理制度、必然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清末财政改革的影响主要从解决解决财政困难,特别是清末财政改革促进了晚清财政制度的近代化的角度进行合理的论述即可。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清末财政改革?清末财政改革的背景、特点和影响

7.(1)目的:提高社会政治地位;为开展商业经营活动提供便利。

说明:政治上维护了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不利于民主政治的产生;经济上削弱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思想上维护了理学的统治地位,束缚了思想解放。

(2)含义:由绅向商的转化。

说明:晚清状元张謇放弃仕途,创办大生纱厂等民族企业,成为一代工商巨擘。

原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设厂自救”“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传统“功名”观念淡化。

【解析】

【详解】

(1)关于目的,根据材料“徽商通过捐赀得官,‘俨然列于缙绅’……显然有助于提高徽商调节商业纠纷、抗衡官吏敲诈的能力”,可知捐官不仅有助于提高社会政治地位,还有助于经商活动的展开。关于说明,根据“为了跻身于绅衿行列,徽商不得不付出一笔商业利润”可知通过捐官,影响了资本原始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故阻碍了近代化;根据材料“既维持了旧的身份等级体系,又削弱了社会反抗的势力,增强了商人与官僚、封建国家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可知通过捐官,维护了封建专制制度,强化了理学的地位,不利于民主政治的产生,也不利于思想的解放,这些都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2)关于含义,联系材料“逆向渗透”迅速地被“顺向渗透”所取代,说明以前的商人变缙绅是逆向流动,现在缙绅变商人就是顺向流动。关于说明,根据所学可知张謇放弃仕途办厂就是典型。关于原因,根据材料“绅士阶层……身份已失去了原有的强大吸引力”,可以从自然经济、清政府、社会思想和传统观念等角度归纳。

8.(1)意图及表现:维护自由经济体系,如推行马歇尔计划、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等;维护西方政治稳定,如杜鲁门主义;建立西方安全机制,如北大西洋公约。

含义:“减”:受到日本、西欧、不结盟运动的冲击,霸权受到挑战。

“增”:对世界生产结构、金融结构影响增加。

(2)新特点:更加肆无忌;新干涉主义;制度性霸权。

目的: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经济财富、意识形态、社会价值观念。

【解析】

【分析】

【详解】

(1)第一小问,由材料“通过签订北大西洋公约、美日安保条约等多边和双边军事同盟条约而建立起以自己为首的西方安全机制”可见美国在冷战中推行霸权主义,在政治上维护西方政治稳定、在军事上建立西方安全机制。结合所学,二战后初期,美国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体系。第二小问,“美国在其西方盟国中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了”指美国面临日本、西欧、不结盟运动的冲击,霸权受到挑战;

由材料“美国能对世界体系中的生产结构、金融结构产生比任何其他国家或地区大得多的影响”从而归纳出“增”之所在。

(2)第一小问,由材料“一种更加肆无忌惮的霸权主义”可见更加肆无忌;由材料“新干涉主义”可见新干涉主义;由材料“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体现为一种制度性霸权”可见制度性霸权。第二小问,由材料“只要霸权国能够保持霸权地位,它的国家安全、经济财富、意识形态观念、社会价值观念就有了基本的保障”从而归纳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目的。

9.(1)举例: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

影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局面。

(2)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

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3)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作用:避免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实现现代化的保障;是形成稳定的关键。

(4)专制到民主是人类政治发展趋势;政治制度变革必须与其国情相适应;民主具有多样性。

【解析】

【分析】

(1)第一小问结合明清时期专制制度措施回答;第二小问从中国社会落后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信息从主权在民和三权分立回答;第二小问从该宪法性质和反封建角度回答。

(3)第一小问结合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措施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的信息归纳回答。

(4)本题属于开放题,围绕“专制到民主是人类政治发展趋势以及政治制度变革必须与其国情相适应”等角度思考回答。

点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可归纳为“一、二、三”

一个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两大影响: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从法律上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三项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0.(1)差异:①教育目的:国子监培养忠于君主的封建政府官员,剑桥大学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实用人才。②课程设置:国子监教授儒家经典和封建法律,剑桥大学主要开设近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③教学方式:国子监重视知识的传授,剑桥大学强调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④师资队伍:国子监由部分封建官员轮流兼任,剑桥大学有固定的专业教师队伍。⑤学校性质:国子监为官办学校,剑桥大学办学主体多元。

(任意对比三个方面的差异)

(2)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府和学术机构的支持;思想解放的推动;自然科学的进步。

【解析】

【详解】

(1)差异:从朱元璋“亲自管辖南京国子监”,强调教育学生“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先,隆师亲友,养成忠厚之心”,剑桥大学“为培养律师、会计师、股票交易师而增设许多新课程”可知目的和课程的不同;由“国子监一般由翰林院大学士兼任讲习”,剑桥大学有“200多位终身教授”可知师资的不同;由“监生背诵和默写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和剑桥大学“有独立研究报告或制作新型实验模型的毕业生进行

奖励”可知教学方法的不同;由朱元璋“亲自管辖南京国子监”和“英国议会、英国皇家学会拨专项基金”,“剑桥大学在社会赞助与政府特许状的支持”知办学主体和学校性质的不同。

(2)条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17世纪后英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等几个方面说明剑桥大学发展的“有利”条件。

【点睛】

教育是文化,也是社会经济、政治的产物。

11.(1)事件:地理大发现。影响: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事件: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3)评述: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

近代欧洲的制度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贸易等史实表明,欧洲的“中心”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解析】

(1)本题据材料一“15世纪末各种大发现造成了新的世界市场的贸易需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各种大发现”指的是地理大发现。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世界市场的雏形的角度概括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本题据材料二“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蒸汽和电克服了时间和空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使女王在位期间取得“最显著的进步”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两次工业革命。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与发展的角度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本题据材料三“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发现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据此即可从观点片面性的角度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

12.(1)趋势:粮食亩产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南方经济发展: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下降。

(2)表现:中国(宋朝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政府的监控:农村集镇兴盛;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西方:商业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商品种类增多。

原因:前者的封建生产方式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后者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迈进,推动了西欧的进步。(3)影响:小农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为封建国家提供了稳定的经济基础,也推迟了社会深度变革;工商业的发展则加强了社会的流动,促进了社会的开明与进步。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内容可知,从春秋到隋唐,中国古代粮食亩产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和全国耕地面积都呈上升趋势,南方的粮食亩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则呈下降趋势,由此可知,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是食亩产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南方经济发展;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下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内容中国古代“商业革命”的表现主要是中国古代城市职能的变化、农村集镇和海外贸易发展、纸币交子的出现;西方“商业革命”的表现主要是商业中心的转移、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和商品种类的增多。原因可从生产方式的差异上进行探讨。

(3)影响可从小农经济为封建国家提供经济基础、推迟社会变革和工商业发展加强社会流动、促进社会开明与进步等方面进行总结。

13.(1)外交方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

意义:有助于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2)变化:由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到开展睦邻友好关系;从强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到突出重视国家利益。

原因:苏联缓和与西方的关系;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兴起,西方殖民大国力量普遍削弱;朝鲜战争结束,中国周边局势趋于缓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一“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巩固主权、平等互利的外交等方面分析其意义。

(2)本题根据材料二“亚太地区尤其是我国周边环境趋于稳定……明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认了其作为指导国际关系准则的普遍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睦邻友好关系、重视国家利益等方面回答建国初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从东西方的关系、亚非民族独立、中国周边局势缓和、发

展经济的目的等方面分析其原因。

14.(1)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基础;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2)表现: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影响: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激烈反对,导致变法失败。

【解析】

(1)根据材料一“让人民获得自由……对民主社会人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对世袭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阶级基础、贵族特权、政治民主化等方面回答。

(2)根据材料二“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指出“专以此为事”的表现。从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分析其影响。

15.(1)新经济政策。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生产,部分恢复资本主义,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度。

(2)特点:国家干预经济。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战后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认识:要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对经济体制进行调整;经济体制的调整要符合本国历史与现实;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计划经济,同样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市场经济。

【解析】

试题分析:(1)政策:由材料一中的“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再结合时间是1921年,可知这时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生产,部分恢复资本主义,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度(2分)。

(2)特点:由材料二中的“罗斯福新政时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及其内容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影响:重点是审题,题目要求谈“对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的影响,所以注意答题角度,只从这一角度回答,即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战后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变化:由材料三中的“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可以看出我国改变了原来计划主导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认识:结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经济体制调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还有就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即不论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要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对经济体制进行调整;经济体制的调整要符合本国历史与现实;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计划经济,同样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市场经济。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和特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其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的表现及启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