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课程教学大纲.doc

《生态旅游》课程教学大纲.doc
《生态旅游》课程教学大纲.doc

《生态旅游》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生态旅游》是一门新兴的现代学科,是生态旅游类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系统地论述了生态旅游方面的理论知识,反映了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最新成果,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可以满足我国大专院校旅游专业方面学生的需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态旅游方面系统的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意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理论知识方面

1、了解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2、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特点以及生态旅游系统;

3、掌握生态旅游者的概念、分类、形成的主客观条件,了解生态旅游者的保护性行为;

4、掌握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特征和类型,熟悉生态旅游开发的新思路和开发设计的步骤;

5、了解生态旅游业系统,掌握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以及生态旅游产品和康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6、了解生态旅游环境的概念、构成和特点,掌握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确定与调控;

7、了解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二)实践技能方面

1、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资源;

2、能够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案例进行分析;

3、能够初步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规划设计;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分工

《生态旅游》课程中的内容涉及到很多其他的学科,比如《旅游学》的基础知识部分,《旅游地理学》的旅游资源部分以及《管理学》方面的知识,所以可以根据其他课程的开设情况及进程适当的增删。另外,该课程还涉及到历史、地理、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建议学生在平时勤学习、多积累,以便更好地学习该课程的内容。

四、教学时数安排及在各章节中的分配

(一)教学时数安排

本课程教学时数总计60,其中理论授课为51学时,实践教学为9学时。(二)教学时数在各章节中的分配

五、讲授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生态旅游的产生、发展及特点(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态旅游的产生

一、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恶化

二、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

三、传统大众旅游的生态化

第二节生态旅游概念的发展

一、生态性旅游的保护性

二、生态旅游的两大特点

三、生态旅游的三大标准

四、生态旅游的四大功能

第三节生态旅游的要点及特点

一、生态旅游概念的要点

二、生态旅游活动的特点

教学重点:生态旅游的特点、标准和功能;生态旅游概念的要点和特点

教学难点:生态旅游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式:理论授课+实践教学

第二章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与生态旅游系统(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和生态旅游系统的概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与生态旅游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程

二、对自然价值的重新思考

三、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

四、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生态旅游价值

第二节生态美理论与生态旅游

一、生态美概念

二、生态美的特点

三、生态美理论的生态旅游价值

四、生态旅游的四大功能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旅游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二、可持续发展观

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四、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生态旅游价值

第四节生态旅游系统

一、“旅游系统”

二、“四体”生态旅游系统

教学重点: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和生态旅游系统

教学难点:生态旅游系统

教学方式:理论授课

第三章生态旅游者概述(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生态旅游者的概念、特征、分类。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态旅游者的概念

一、生态旅游者的界定

二、生态旅游者和传统大众旅游者

三、生态旅游者的特征

第二节生态旅游者的权益与责任

一、生态旅游者的权益

二、生态旅游者的责任

第三节生态旅游者的分类

一、以国境国界为标准进行分类

二、以组织形式为标准进行分类

三、以目的方式为标准进行分类

四、以其他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生态旅游者的概念、特征、分类。

教学难点:生态旅游者的概念、特征、分类。

教学方式:理论授课

第四章生态旅游者的形成(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生态旅游者形成的主客观条件、生态旅游的旅游动机以及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态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

一、经济能力

二、休闲时间

三、社会经济环境

四、身体状况

第二节生态旅游者形成的主观条件

一、旅游动机

二、生态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三、影响生态旅游者动机的因素

第三节生态旅游者的培养

一、培养的意义

二、培养的内容

三、培养的途径

教学重点:生态旅游者形成的主观客观条件、旅游动机

教学难点:旅游动机的定义、影响因素

教学方式:理论授课

第五章生态旅游者行为(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生态旅游者的保护性旅游行为、审美行为和生态旅游流的概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态旅游者保护性旅游行为

一、生态旅游者保护性行为概述

二、保护性旅游行为层次与阶段

三、保护性旅游行为的保护行动指南

第二节生态旅游者审美行为

一、美与审美

二、生态旅游者审美的要求

三、生态旅游者审美的境界

四、生态旅游者审美的意义

第三节生态旅游流

一、生态旅游流概述

二、生态旅游流的结构及功能

三、生态旅游流研究的实践意义

教学重点:生态旅游者的保护性旅游行为、生态旅游审美、生态旅游流教学难点:保护性旅游行为和生态旅游流

教学方式:理论授课

第六章生态旅游资源概述(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生态旅游资源的定义和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态旅游资源概念

一、生态旅游资源的定义

二、生态旅游资源与传统大众旅游资源的比较

三、生态旅游资源概念的争议

第二节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

一、生态特征

二、自然特征

三、社会特征

四、经济特征

教学重点:生态旅游资源的定义、特征

教学难点:生态旅游资源与传统大众旅游资源的比较

教学方式:理论授课+实践授课

第七章生态旅游资源形成及类型(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生态旅游资源的形成、分类。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态旅游资源的形成

一、大自然的演化

二、人与自然共同营造

三、保护

第二节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分类依据

二、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系统

第三节生态旅游类型

一、陆地生态旅游资源

二、水体生态旅游资源

三、农业生态旅游资源

四、园林生态旅游资源

五、科普生态旅游资源

六、自然保护生态旅游资源

七、文化保护生态旅游资源

八、法律保护的生态旅游资源

教学重点:生态旅游资源的形成、分类

教学难点: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

教学方式:理论授课+实践教学

第八章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新思路、实施细则;了解保护性开发的案例。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新思路

一、新目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观点——系统的观点、保护的观点

三、新模式——“护源”开发导向模式和”三Z“开

发模式

四、新认识——循环开发过程

五、新原则——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十大原则

第二节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设计实施细则

一、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规划步骤

二、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设计

三、生态旅游设施的开发设计

第三节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案例

一、功能分区开发——加拿大班夫公园

二、调动社区居民积极性——赞比亚野生动物保护

案例

三、分流客源——西班牙乡村旅游案例

四、提高价格限制游客数量——不丹自然和文化资

源保护区案例

五、对影响资源环境的旅游开发进行调整——美国

雷姆村克雷特湖国家公园案例

教学重点: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新思路、设计实施细则

教学难点:“护源”型开发模式和“三Z”型开发模式

教学方式:理论授课+实践教学

第九章生态旅游业概述(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生态旅游业的定义、包括的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态旅游业概念

一、生态旅游业的界定

二、生态旅游业与传统大众旅游业

三、生态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旅行社

一、旅行社的性质、类型及作用

二、生态旅游业对旅行社的要求

第三节旅游饭店

一、旅游饭店的作用和等级

二、符合生态旅游业要求的生态饭店

第四节旅游交通

一、旅游交通的重要性

二、生态旅游业中的交通的特性

三、生态旅游业中交通的基本构成

第五节生态旅游商品与生态旅游康乐

一、生态旅游商品

二、生态旅游康乐

教学重点:生态旅游业的定义、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以及生态旅游商品和康乐

教学难点:生态旅游业包含的内容

教学方式:理论授课

第十章生态旅游业管理(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生态旅游行业管理的主体对象、内容手段。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态旅游行业管理

一、生态旅游行业管理的主体与对象

二、生态旅游行业管理的内容与手段

三、生态旅游行业管理的工作思路

第二节生态旅行社管理

一、生态旅行社管理的意义

二、生态旅游社区管理的目标与途径

三、社区管理的案例——印度尼西亚巴厘省杜阿岛

旅游度假区

第三节生态旅游区环境管理

一、生态旅游区环境管理的内容和理论基础

二、生态旅游区环境管理的指导原则及对象

教学重点:生态旅游行业管理的内容范围

教学难点:生态旅行社管理和生态旅游区环境管理

教学方式:理论授课

第十一章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及展望(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国内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一、欧美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

二、亚太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

三、非洲和南极洲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

四、国外生态旅游业发展案例——哥斯达黎加

第二节我国生态旅游业发展概况

一、生态旅游区建设及其生态旅游业开展情况

二、生态旅游产品学研的发展情况

三、我国生态旅游业发展案例

第三节生态旅游业展望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特征和生态旅游业发展趋势

二、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教学重点:国内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教学方式:理论授课

第十二章生态旅游环境概述(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生态旅游环境的概念、构成和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态旅游环境的概念

一、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环境

二、生态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系统的“三体”之间

的关系

第二节生态旅游环境的构成

一、自然生态旅游环境

二、社会文化生态旅游环境

三、生态经济旅游环境

四、生态旅游气氛环境

第三节生态旅游环境的特点

一、资源性

二、综合性

三、容量有限性

教学重点:生态旅游环境的概念构成和特点

教学难点:生态旅游环境的定义、特点

教学方式:理论授课

第十三章生态旅游环境容量(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含义、特征和调控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概述

一、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含义

二、影响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因素

三、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

四、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特征

第二节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确定与测量

一、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确定与测量的思想方法

二、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确定与测量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调控

一、生态旅游环境容量饱和和超载的调控

二、对“疏载”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调控教学重点: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含义、特征、调控方法

教学难点: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饱和、超载及疏载

教学方式:理论授课

第十四章生态旅游环境保护(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生态旅游对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以及保护对策。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态旅游对环境的良性影响

一、生态旅游促进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二、生态旅游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三、生态旅游促进区域社会进步

第二节生态旅游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一、生态旅游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二、生态旅游对旅游区经济环境的影响

三、生态旅游对旅游区社会环境的影响

四、生态旅游对旅游区文化环境的影响

五、生态旅游带来一些噪声污染

第三节生态旅游环境问题与保护对策

一、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

二、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的类型

三、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对策

教学重点: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的两个方面

教学难点: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对策

教学方式:理论授课+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

根据授课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外出旅游考察;有计划的安排学生查找一些资料。

七、考核

本课程以理论考核为主,成绩考核分两部分:期终考试成绩(70%)和平时成绩(30%)。

八、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生态旅游》,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主编。

教学参考书:

1、《旅游学》,李天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

九、大纲说明

本大纲的制定是依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和规格及其在教学中的地位、性质和任务而制定出来的。

适用于旅游及生态旅游专业方面开设的《生态旅游》课程。

撰写人:陈艳萍

2002年10月赠送以下资料

《3D打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3D打印技术

课程编码:1100001120

学分及学时:1学分理论学时18学时(其中理论课10学时)

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开课部门:计算机与互联网学院

先修课程:物联网技术概论、电子技术、无线传感网、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考核要求:考查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作者:高帆《3D打印技术》著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1.本课程属于设计类的课程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走近3D打印技术》课程是根据国家课程改革要求,结合我校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兴趣、特长及本校的课程资源等要素而开发的设计课程。

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它无需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从而极大地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与传统技术相比,三维打印技术还拥有如下优势:通过摒弃生产线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减少了材料浪费;而且,它还可以制造出传统生产技术无法制造出的外形,让人们可以更有效地设计出飞机机翼或热交换器。因此,3D打印技术今后会在世界上替代大部分制造业;如果我们不能在3D打印技术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将难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因此,走近3D 打印技术,了解并学习3D打印技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就业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程本着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融合本校办学理念和传统文化。旨在通过学生对世界制造业领域正在迅速发展的“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的学习与实践;在“挥动想象的翅膀”的过程中,体验创意的神奇和伟大;快速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合作、协调能力。同时也初步体会3D制造技术将给社会带来的社会伦理困境。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1. 通过学习,了解3D打印技术的现状,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创意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与热情。形成初步的3D制造技术概念以和了解3D 建模的方法,以及对技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2.学习3D建模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能力的迁移与拓展。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3.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借鉴中模仿,在模仿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增强社会,生活,知识产权观念,提高科学理论精神和技术素养。

教师讲授,学生通过网络自学、合作学习相结合;学生探索实践、教师讲评、学生再实践的教学模式。

二、评价建议

(一)评价形式

把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对学生学习的评定,及学分的认定以出勤率+课堂表现+3D建模实践+3D作品评分几个方面的总体情况来进行测评。

(二)评价内容

建议: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过程,在具体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提高,还应重视活动中各种能力方面的进步。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doc

附件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名称》实验课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依据培养方案的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见编写说明) 适用专业:****** 学时学分:**学时**学分 ****** 所需先修 课: 编写单位:****** 编写人:****** 审定人:****** 编写时间:20**年**月 一、实验课程简介 简述课程内容、本门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作用。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明确本门实验课总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总体上了解或掌握什么方法或技能,达到什么目标;对学生有什么具体要求(比如: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掌握正确操作规程;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性能参数、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等)。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提出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包括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 四、考核形式及要求 明确说明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考试的形式是开卷还是闭卷,成绩的合成及评分标准,平时、期中、期末或实验操作等各教学环节的考核各占总分数的百分比等。考核应以考核实验技能为主。

六、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和参考书按作者、教材名称、版次、出版社所在地、出版社、出版时间顺序填写,小四号宋体,[体例]如下: 使用教材:童庆炳.文学理论课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书[体例]如下: 参考书: [1]霍元极.高等代数(第一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王垒,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3] 七、其他说明 针对本实验课程的特点,提出应当采取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组织方法和实验考核等方面的建议等(也可省去该项)。 编写说明: 1.本大纲原则上全系统一按本参考模式编写。 2.每个项目里的填写说明作为参考,在大的框架统一(尤其是项目名称和顺序要统一)和版面格式统一的前提下,各系可根据学科的具体情况对填写内容适当修改。

(完整版)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旅游是无烟工业的论断被可持续旅游与绿色旅游所代替。绿色旅游是旅游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依据减量投入、重复利用与再循环的原则使用与利用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苏格兰的绿色企业计划指出:绿色旅游是一个用来描述旅游部门最佳环境实践的词,它包括经营效率、环境管理、废物、交通以及社会责任与生物多样性等话题。通过认同绿色旅游企业计划的行为准则以及对他们行为的独立审计,使企业承诺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工业旅游的运作模式:苏格兰绿色酿酒工业旅游的例证 酒厂旅游是苏格兰重要的旅游项目。苏格兰酒厂特别注重塑造绿色形象来吸引游客,即:酒厂环境安静、清新;接待中心是改建与再利用旧建筑而成;生产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坚持“3R”原则的循环原则,如:酿酒残余的麦渣在过去一般被遗弃、换东西或卖给当地农民作为动物冬季的饲料,今天通过把麦渣与蒸馏过程产生的酒糟混合形成黑渣(dark grain),广泛用于农业。酿酒过程中

产生的热水过去被排入河流,现在用于养鳗鱼、小龙虾和种植土豆。酒窖使用的橡木桶是雪莉酒、马德拉酒以及白兰地酒废弃的橡木桶,即使是第二次使用,橡木桶还要使用2~3次,历时30到40年。废弃的橡木桶也被用来做篱笆、酒吧的凳子或用来熏制鲑鱼。 绿色旅游者是苏格兰绿色旅游计划的守护神,他们不断对旅游景区开发中的环境行为进行质疑。游客对酒厂环境质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部环境退化对酒的品质的影响,如大麦中的农药、酸雨对水质、植树造林对水质与水量的影响等;另一类是用铜器蒸馏是否会引发威士忌中铜含量超标、排烟是否污染环境、泥炭采掘是否过量、橡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排放物管理是否有效等。 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北京蟹岛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塑造绿色的主要手段就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证绿色与循环利用的措施是:不烧煤、不烧油、不烧锅炉,用的是地热、太阳能和沼气,物资能量大循环,基本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水循环利用:度假村地下温泉出水温度65度,先提供冬季采暖之用,降温后供应客房;水温降到20度就引入鱼塘、蟹池,最后灌溉蔬菜瓜果以及稻田,直至污水进入水处

《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花卉学 3.学时/学分:50/3 4.开课系(部)、教研室:生命科学系,园林教研室 5.先修课程:植物学 6.面向对象:园林专业大二学生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1.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 2.课程目标: 园林花卉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整个园林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园林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等课程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园艺植物繁殖学、种苗学等。通过花卉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花卉的分类、识别、生态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及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为花卉的产业化栽培和经营和管理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园林植物的配植打下坚实基础,是培养合格的园林专业高级专门人才所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 本课程目标是以合理的教学方法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辅之以实验实习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花卉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理论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花卉分类原理及方法;花卉种质资源及分布特点:花卉的生态习性及花卉生长发育基本规律;花卉繁殖、栽培的原理;花卉应用的基本原则等。在实践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熟练识别250-300种,掌握各类花卉繁殖、栽培的方法和主要步骤,能够安排花卉的周年生产,动手进行花坛、花境等园林种植设计与布置。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绪论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理解花卉的概念; 2.了解花卉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及花卉产业发展的历程和趋势;

3.明确花卉学在园林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及其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4.明确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及基本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具体内容 1.花卉的定义与花卉学的研究范畴 2.花卉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中国花卉业的概况 4.世界花卉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花卉的基本概念; 2.花卉学习的意义。 难点:1.区分狭义的花卉、广义的花卉、本课程研究的对象; 2.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的特点。 (四)思考题 1.简述花卉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2.花卉常识知多少:园林之母、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 3.加入WTO后,中国花卉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章花卉的分布与分类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明确花卉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花卉分布的气候型分区及其特点; 3.掌握花卉生产及应用中的主要分类方法。 (二)教学具体内容 1.世界栽培植物的地理起源 2.世界气候型及代表花卉 3.中国花卉的地理分别及其特点 4.花卉资源的多样性 4.1物种多样性 4.2品种多样性 4.3生态系统多样性 5.花卉的分类 5.1按生活类型分类 5.2按栽培方式的分类 5.3按观赏特性分类

素描课程教学大纲.doc

素描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学科教育平台、学科基础课。 课程地位:设计素描是现代设计的前沿基础课题,是绘画表现基础向设计表现基础的衔接与过渡。是在二维平面中表现三维立体与空间塑造的基本方法。 课程作用:它的作用主要是在设计过程中,为设计师收集形象资料,表现造型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语言和手段,也是现代设计绘画的训练基础,是认识形态、创新形态的重要途径。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很多专业课程中将起到重要作用,对各专业课都起决定性的作用,是所有艺术专业如构成基础的前导课。 三、课程教学对象、目标和方法 课程教学对象:艺术设计专业、动画专业、摄影专业,本科层次学生。 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素描教学是以感觉训练为基础,以透视原理为依据,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分析力,透彻的理解力,使学生了解掌握设计素描的表现规律,理解物象的表现设计形态。 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并能准确的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在进行实物写生的过程中能熟练掌握造型规律及表现技法。 四、课程总学时及个主要环节学时 课程总学时:48学时 理论教学: 32学时 实践教学: 16学时 五、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绘画素描》刘汉民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8年第1版 参考书:《设计素描》田敬韩风元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8年第1版 六、大纲管理 大纲版本号:2011-0602101 负责教研室:传媒教研室 编写日期: 2011年11月 启用日期: 2012年3月 大纲编写者:闻海鸣 大纲审核者:翟浩澎

第二部分教学大纲正文 第一章设计素描的概述 教学目标与要求 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并掌握什么是设计素描、设计素描的表现特征、设计素描教学的认识、绘画工具与材料、“线”的表现与分类、构图的处理、透视规律的应用、结构特点的体现、设计素描训练的方法及内容。实践教学 教学时数10学时(理论学时6,实践学时4)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1素描概述(了解) 一、什么是素描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事素描。 二、什么是设计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设计。 三、什么是设计素描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设计素描。 §1.2素描的表现特征(了解) 一、说明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说明性。 二、表现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表现性。 三、设计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设计性。 §1.3素描教学的意义(理解) 一、素描的基础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基础性。 二、素描的艺术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艺术性。 三、素描的时代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时代性 §1.4 “线”的表现与分类(了解) 要求学生了解“线”的表现与分类。 §1.5结构特点的体现(理解) 要求学生理解结构特点的体现。

花卉园艺师教学大纲

花卉园艺师教学大纲 一、培训对象 在鲜切花、盆花生产基地和园林、城市园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园艺场、盆景园、企事业单位、花圃、花木公司、花店、花卉良种繁殖基地等从事花卉栽培、花卉经营(包括种子经营)、花卉育苗、良种繁育等生产、科研辅助人员。 二、考评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五级、四级、三级、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申报条件为: 五级花卉园艺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五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业(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两年以上。 (3)本职业学徒期(2年)满。 四级花卉园艺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五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四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五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4)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三级花卉园艺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四级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三级正规培训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4)取得本职业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后的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二级花卉园艺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三级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三级正规培训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三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或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满2年。 一级花卉园艺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二级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一级正规培训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二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三、培训教材 国家林业局职为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中国花卉协会组织编写的《花卉园艺师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从五级到一级分为五册。 四、培训内容

海南旅游概览教学大纲

《海南旅游概览》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海南旅游资源和海南旅游业,包括海南行政区划、历史名人、旅游产品、主要度假区和景区、旅游业现状、生态旅游和海洋旅游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海南省的旅游常识、旅游产品、景区景点等方面的知识,为其日后考取导游员资格证书做准备,也为其毕业后能胜任导游工作打下良好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能利用该知识为旅游事业服务或出谋献策。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一)海南概况 教学内容: 1、地理、历史、风俗; 2、魅力的度假岛; 3、地方节庆和文化艺术; 4、海南经济和社会发展;

5、海南的优势、战略和目标。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海南岛形成的时间,方位,面积,别称,气候; 2、掌握海南四大南药,四大热带作物,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3、掌握海南八大地方节庆,主要文化艺术代表; 4、了解海南省历史沿革,各民族情况,历代移民,语言; 5、了解海南省目前的基础设施建设。 教学重点:海南的地理、历史、风俗。 教学难点:海南的优势、战略和目标。 (二)行政区划、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教学内容: 1、三个地级市、引擎城市: (1)海口市:概况、主要物产、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2)三亚市:概况、主要物产、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3)三沙市:概况、主要物产、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2、“中国椰树海岸”上的宝石: (1)琼海市:概况、主要物产、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2)万宁市:概况、主要物产、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3)陵水黎族自治县:概况、主要物产、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4)文昌市:概况、主要物产、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3、神奇神秘的海南岛中部: (1)五指山市:概况、主要物产、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2)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概况、主要物产、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3)定安县:概况、主要物产、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4)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概况、主要物产、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5)屯昌县:概况、主要物产、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6)白沙黎族自治县:概况、主要物产、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4、海南岛“金色西岸”: (1)儋州市:概况、主要物产、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2)东方市:概况、主要物产、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校本课程教学大纲.doc

校本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自然与环保》、《学生低碳环保手册》 课程由来: 人类在高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造成了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极大关注。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获得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意识到人口、环境、资源问题的严重性,如何协调人和环境的关系,使中国的社会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这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新一代人的任务,也是对世界、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因此校本课程《环保》的开发与实施具有以下的实践意义: 1:塑造现代公民的素质。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促进学校德育的实效化。 5:使环境教育具有系统性。 课程性质:跨年级必修课。 课程对象:小学一——六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 帮助学生获得对整个环境及其有关问题的意识和敏感,欣赏大自然的生态关系,培养学生积极的环境态度,进而关怀未来时代的生存和发展。 2、了解一定的环保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生态学基本概念、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机会与行动。 3、掌握一定的环保技能: 培养学生具有辨认环境问题,研究环境问题、收集资料、建议可能解决方法、评估可能解决方法、环境行动分析与采取环境行动的能力,积累一定的环保经验。 4、积极参与生活中的环保实践:

为学生提供在各个层次积极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机会,将环境行动经验融于学习生活中,使教学活动生活化,培养学生处理生活周遭环境问题的能力,在学校、社区和家庭中具有自觉的环保行为。 课程内容: 《自然与环保》 1、绿色家园篇 2、自然环保篇 3、工业环保篇 4、农业环保篇 5、科技环保篇 《学生低碳环保手册》 1、现实警示篇 2、文件倡导篇 3、知识方法篇 4、榜样实例篇 5、未来畅想篇 6、宣传资料篇 课程实施: 以跨年级授课制为主,每周2课时。 课程实施形式: 1、课堂实验: 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环保小试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一些环保的基础知识。如:通过用不同的水来浇花,观察结果,从而知道污染过的水会让植物死亡,知道了保护水质的重要性。 2、野外观察: 在春游、秋游以及各种外出参观活动中,了解身边的环境情况,关注身边的环境。 3、家庭社区调查: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旅游是无烟工业的论断被可持续旅游与绿 色旅游所代替。绿色旅游是旅游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依据减 量投入、重复利用与再循环的原则使用与利用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经济发展 模式。苏格兰的绿色企业计划指出:绿色旅游是一个用来 描述旅游部门最佳环境实践的词,它包括经营效率、环境 管理、废物、交通以及社会责任与生物多样性等话题。通 过认同绿色旅游企业计划的行为准则以及对他们行为的独 立审计,使企业承诺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工业旅游的运作模式:苏格兰绿色酿酒工业旅游 的例证 酒厂旅游是苏格兰重要的旅游项目。苏格兰酒厂特别 注重塑造绿色形象来吸引游客,即:酒厂环境安静、清新;接待中心是改建与再利用旧建筑而成;生产过程中尽可能 使用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坚持“3R”原则的循环原则,如:酿酒残余的麦渣在过去一般被遗弃、换东西或卖 给当地农民作为动物冬季的饲料,今天通过把麦渣与蒸馏 过程产生的酒糟混合形成黑渣(dark grain),广泛用于农业。

酿酒过程中产生的热水过去被排入河流,现在用于养鳗鱼、小龙虾和种植土豆。酒窖使用的橡木桶是雪莉酒、马德拉酒以及白兰地酒废弃的橡木桶,即使是第二次使用,橡木桶还要使用2~3次,历时30到40年。废弃的橡木桶也被用来做篱笆、酒吧的凳子或用来熏制鲑鱼。 绿色旅游者是苏格兰绿色旅游计划的守护神,他们不断对旅游景区开发中的环境行为进行质疑。游客对酒厂环境质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部环境退化对酒的品质的影响,如大麦中的农药、酸雨对水质、植树造林对水质与水量的影响等;另一类是用铜器蒸馏是否会引发威士忌中铜含量超标、排烟是否污染环境、泥炭采掘是否过量、橡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排放物管理是否有效等。 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北京蟹岛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塑造绿色的主要手段就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证绿色与循环利用的措施是:不烧煤、不烧油、不烧锅炉,用的是地热、太阳能和沼气,物资能量大循环,基本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水循环利用:度假村地下温泉出水温度65度,先提供冬季采暖之用,降温后供应客房;水温降到20度就引入鱼

园艺基础教学大纲

园艺基础教学大纲

园艺基础教学大纲 (审定稿) 《园艺基础》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学习者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可用于提高园艺生产者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生产水平。本课程课内学时90,电视教学13,实验实习27,学分5。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园艺基础》是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专业基础课,既为学习的学生打下专业基础,又为园艺生产者提高基础理论水平和生产水平服务。《园艺基础》主要介绍园艺植物的分类、园艺植物的生物学原理、品种选育及良种繁育、园艺植物的育苗技术及栽培管理等内容。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学习《园艺基础》应具有植物学、土壤肥料学等课程的基础知识。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它又是《果树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花

卉栽培技术》等课程的基础。本课程介绍了园艺植物的共性的基础知识,把果树、蔬菜、花卉作为一大类介绍,避免了后续课程的内容重复。 三、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习者掌握园艺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体要求是应认识主要的园艺植物,认识其主要的种类、品种。重点掌握园艺植物的栽培技术、园艺植物的栽培管理方法。 具体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重点掌握、一般掌握和基本了解,考试的要求与此相同,重点掌握内容是各章最基本的、最核心的内容,一般掌握内容在此基础上扩大一些,考试以这两部分内容为主,基本了解内容一般不考,即使考试也仅占很小部分。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教学以自学文字教材为主,根据学习者工作或学习的区域,组织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和讨论问题。录像教材分为重点串讲型和专题型两部分。重点串讲型录像教材讲解各章的重点、难点,

《生态旅游》教学大纲

《生态旅游》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生态旅游》是一门新兴的现代学科,是生态旅游类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系统地论述了生态旅游方面的理论知识,反映了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最新成果,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可以满足我国大专院校旅游专业方面学生的需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态旅游方面系统的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意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理论知识方面 1、了解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2、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特点以及生态旅游系统; 3、掌握生态旅游者的概念、分类、形成的主客观条件,了解生态旅游者的保护性行为; 4、掌握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特征和类型,熟悉生态旅游开发的新思路和开发设计的步骤; 5、了解生态旅游业系统,掌握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以及生态旅游产品和康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6、了解生态旅游环境的概念、构成和特点,掌握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确定与调控; 7、了解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二)实践技能方面 1、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资源;

2、能够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案例进行分析; 3、能够初步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规划设计;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分工 《生态旅游》课程中的内容涉及到很多其他的学科,比如《旅游学》的基础知识部分,《旅游地理学》的旅游资源部分以及《管理学》方面的知识,所以可以根据其他课程的开设情况及进程适当的增删。另外,该课程还涉及到历史、地理、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建议学生在平时勤学习、多积累,以便更好地学习该课程的内容。 四、教学时数安排及在各章节中的分配 (一)教学时数安排 本课程教学时数总计60,其中理论授课为51学时,实践教学为9学时。(二)教学时数在各章节中的分配

(完整版)教学大纲范例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 学分:2 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英语 开课学科部:外语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学科专业核心课课程类型: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目的: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完成校本“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任务的本科学生,学制一个学期,每周2学时。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大学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原理,增强学生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外语思维能力和拓宽外语习得环境的同时,提高学生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在这两种语言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使学习者具备两种文化意识,能够互补和融合两种不同的文化,并将这种意识有效的运用在实践当中,开拓文化视野,拓展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及个人素质。 本教程依托“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国家精品课程,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与本教程配套的教学支持网站(210.46.97.180/jpk)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练好坚实的语言基本功,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拓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灵活地进行有效的社会交际活动。1 培养目标:使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基本具备语篇阅读理解能力,2500左右词汇量;基本掌握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基础理论。本课程对跨文化交际理论进行系统的、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学生对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理性的认识。虽然跨文化交际是一门新兴学科,但理论并不匮乏,本课程通过对 Sapir-Wolf, Edward Hall, Scollon R., Larry A.Samover, Richard E.Porter, Geert Hofstede, Lisa A.Stefani, Fon Trompanar, Kluckhohn, Strodtbeck,等学者提出的跨文化交际理论的讲解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的理论有所了解。第二,文化探源。本课程对比较典型的几种文化,如美国文化、欧洲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非洲文化等进行探究,了解这些文化中人们的不同风俗习惯、行为模式、交际特点、言语及非言语语言的使用等,并进一步对不同文化的深层结构,包括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进行研究,使学生对不同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三,案例分析。本课程广泛发掘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发现问题,遭遇障碍的案例,以及成功跨文化交际的案例,给学生大量直观的、感性的实例,帮助学生建构跨文化交际的真实场景。 Chapter 1 Culture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生态旅游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模式调研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同时,也可以看到,全国各地城乡之间的差距(包括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消费差距、基础设施的差距、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等等)也正在加速扩大,城乡之间的矛盾也越积越深。近年来,党中央之所以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提出要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的广大农村应如何作为?本文以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生态旅游的实例,进行了调研和探索。现将主要成果报告如下: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内涵及重要地位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源于上个世纪的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使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从而使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政策(制度)等方面逐步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 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我国城乡之间的各种经济、文化等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城乡一体化思想受到我国领导、学者和社会群众的普遍重视。继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之后,十七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必

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深刻表明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 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等多种措施,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旅游的认识 为了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而生态旅游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一种绿色有效的发展路径。 (一)生态旅游以及农业体验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即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主要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

生态旅游教学大纲

《生态旅游》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开课单位:旅游系适用专业:景区管理与森林生态旅游 修课方式:必修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总学时:36 推荐教材:《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张建平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参考书:《生态旅游》田里、李常林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态旅游的一些理论知识体系,明确生态旅游的内涵、生态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最本质的区别,了解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现状。通过学习生态旅游的专业知识,适应景区规划和森林生态旅游管理工作岗位的需求。 三、课程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

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重点 第一章绪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生态旅游的概念、研究对象与活动规律。熟悉我国与国外生态旅游的发展概况,基本了解我国生态旅游景区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重点是掌握生态旅游的研究对象与活动规律。 第二章生态旅游的兴起与发展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态旅游产生的五个原因,结合生态旅游发展的实例,理解生态旅游是之所以能在短时期内迅速崛起并迅猛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旅游市场内外的诸多因素。熟悉生态旅游的产生模式,主动式和被动式。重点介绍美国等发达国家主动模式发展生态旅游的概况和以哥斯达黎加为代表的从被动模式发展生态旅游的历程和取得的成绩。掌握生态旅游发展的三个阶段,对当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与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国家做对比。重点分析黄石国家公 园的管理经验,借鉴其可取之处。 第三章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态学原理、环境伦理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在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和管理中对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加以应用,对生态旅游旅游区的发展有着长远和深刻的指导意义。以辽东半岛的蛇岛和承德旅游区的生态系统为案例进行分析,介绍生态学的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使旅游区生态环境恶化,从而理解和掌握生态学和环境伦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观点。介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缘起和发展的三个里程碑,结合相关文章,掌握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概念和内涵。重点是环境伦理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难点是生态学原理的掌握和理解。 第四章生态旅游的体系结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性质和特点,通过举例说明生态旅游和其他类型旅游活动的区别。认识生态旅游与其相近旅游形式之间的关系,掌握之间的差异,能够更好的理解生态旅游的内涵。重点介绍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生 态旅游与大众旅游的区别。重点是明确生态旅游的概念,理解生态旅游的内涵。 第五章生态旅游的效益

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大纲.doc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职业素养提升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学时:16学时 学分:1 适用专业:学院所有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是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教育部“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文件精神,面向高职院校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旨在通过职业人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和职业通用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被忽视,学生被直接从学校人培养成为了企业人,造成学生超过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缺失和不健全,造成学校就业难和企业的担忧。为了全面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在发展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优势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的需求和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现状,开发了《职业素养》课程。《职业素养》课程能够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该课程能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一个“职业人” ,弥补学生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培养的缺失和不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讲授为途径、以考试为终点的局限,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素质为本位、以探究为途径、以综合考评为结果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学生以教育主体的地位,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专业特色明确自己作为职业人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通过亲身实践去主动验证所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编号:FS-DY-20735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大规模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一项新亮点,它以非常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比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是适应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十分强烈,现代的乡村旅游首先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大城市展开。 乡村旅游的发展初期是属于自发型,主要是城市居民在双休日到附近的农村旅行,以一日游为主,旅游方式简单,主要为全家或者和好友一起出游,自主性强。乡村旅游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现在进入了自觉阶段。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一)国际乡村旅游发展形式 1.休闲、观光、度假旅游。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喜欢

到乡村度假,尤其是那些风景优美、远离喧嚣城市的农村甚至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修养身心,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许多旅游者住在当地农民的家里,和他们一起生活,吃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起在农场里劳动。例如在美国西部的许多农场,都有为那些来自大城市的旅游者提供住宿休息的设施,这些旅游者还可以和农场主一起放牧、割草或者采集水果、农产品。在劳动中,他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增加感性认识。 2.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这种模式下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同时还体味着几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参与这种旅游的消费者群体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他们来到乡村主要是体验和欣赏传统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早就被湮没。来到乡村的旅游者是要以发现的眼光去寻觅传统的文化和古老的习俗。比如乡村的民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流传着的乡村戏曲、武术、杂耍等。对于这些旅游者来讲,到乡村去旅游主要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是获取高层次生活的需要。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更高档次的旅游

《 观赏园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观赏园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园艺专业的专业限选修课,主要以观赏园艺植物为对象,重点介绍以木本园艺观赏植物(园林树木为主)的分类、观赏特性、观赏园艺植物在现代园林建设中的具体应用、介绍中国盆景(尤其是树桩盆景)的流派和地方风格、岭南盆景的创作、鉴赏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的综合性学科,观赏园艺学对一个现代化城市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成为具有活力的新兴和经济增长点,对改善和美化现代城市和居住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园艺专业的限选修课,是在学习植物学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以木本观赏园艺植物,将果树、蔬菜和花卉园艺在园林建设中应用进一步扩大,掌握木本观赏园艺植物生长特性和观赏特性,是合理栽培、选用树种和合理配植城市木本观赏园艺植物的依据,木本观赏园艺植物、古树名木和树桩盆景是园林建设中重要的生态资源,要热护植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学生学习观赏园艺学课程后,学生要初步掌握南方常见的木本观赏园艺植物种类,观赏特性和生长习性,中国盆景流派和地方风格,岭南盆景的创作技术,尤其是木本观赏园艺植物在现代园林城市中的具体应用,根据园林绿化的综合功能要求,因地制宜,对各类园林绿地的树种进行选择,搭配和布置,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的园林城市。 三、面向专业:园艺专业

四、先修课程:植物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学习植物学、能掌握和熟练对植物科属进行分类、再学习木本观赏园艺学、最后学习花卉学。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观赏园艺植物概述及分类(4学时) 第一节:观赏园艺植物基本概念 观赏园艺学概念(A);观赏树木学(A);园林植物(A);园林树木(A); 观赏园艺植物(A);木本观赏园艺植物(A);观赏树木学(A);景观植物(A); 乔木、灌木、和藤本木本观赏园艺植物(A);园林植物、观赏园艺树木、花 卉、果树的关系(A)。 第二节:观赏园艺植物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绿化;美化;净化;香化;生产;降温(A)。 第二章:49个科主要木本观赏园艺植物(园林观赏树木)特征及其识别(8 学时) 第一节:棕榈科 棕榈科植物特征(A);主要棕榈科园林树种及其识别(A)。 第二节:禾本科等48个科 禾本科(A);旅人蕉科(A);露兜树科(A);杨柳科(A);桑科(A); 山龙眼科(A);檀香科(A);蓼科(A);紫茉莉科(A);木兰科(A);番 荔枝科(A);樟科(A);海桐花科(海桐科) (A);蔷薇科(A);含羞草科 (A);苏木科(A);蝶形花科(A);芸香科(A);楝科(A);大戟科(A); 漆树科(A);无患子科(A);鼠李科(A);葡萄科(A);杜英科(A);锦 葵科(A);木棉科(A);梧桐科(A);第伦桃科(A);山茶科(A);山竹 子科(A);千屈菜科(A);使君子科(A);桃金娘科(A);五加科(A); 山榄科(A);木犀科(A);夹竹桃科(A);紫草科(A);马鞭草科(A); 紫葳科(A);茜草科(A);忍冬科(A);苏铁科(A);银杏科(A);杉科 (A);南洋杉科(A);.罗汉松科(竹柏科) (A)。 作业1:请写出主校区校园木本观赏园艺植物10种,并写上科名,观赏特性 和在园林中的应用。 第三章:海大主校区观赏园艺植物的认识与应用(4学时)

《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大纲docword版本

《儿童少年卫生学》5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303010 课程名称:儿童少年卫生学 英文名称: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45 学分:2.5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 预修课程: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 预修课程: 建议教材: 课程简介:儿童少年卫生学是研究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与外部环境及遗传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以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

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儿童少年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长发育是本学科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研究方向。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②疾病防治儿少卫生学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疾病防治工作,和临床医学有不同的侧重点;③心理卫生充分反映的有关儿童少年心理、情绪、行为问题发生、发展与个体素质、人文社会环境、社会变革等的相关研究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④学校健康教育进行较全面的改进和更新;⑤学校环境建设和卫生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对于学好儿少卫生学教学方法与要求有:①掌握坚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儿少卫生学的基础学科,并与其它预防医学学科,如营养卫生、劳动卫生、环境卫生、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学、卫生法学等也有密切的联系;②熟悉自身领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知识技能;③熟悉法法规,依法从事儿少/学校卫生工作。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本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成为在儿童少年卫生方面具有初步的独立工作能力的卫生工作者。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浅析

I摘要生态旅游(Ecotourism)作为绿色旅游消费,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且必然的选择。生态旅游一产生,便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年增长率达20%-25%。近20年来,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天人合一的游憩方式,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旅游行业的实践,作为旅游业的一种思维革命,正日益受到各国旅游业界和生态学界的重视而风靡全 世界。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前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个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旅游业中最新的国际流行色,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浅谈了生态旅游的发展背景与发展模式,从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对生态旅游未来的发展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依赖于各地的自身背景,与自然资源等先天性还有后天人们的 环保意识与V-J云功等息息相关生态旅游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前提,生态旅游业是各地政府和旅客青睐的产业。生态旅游又保护自然环境又维护当地人民生活,更多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只要天时地利人和。生态旅游的发展肯定有非常广阔健康的前景。 关键词: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技术创 1引言 当今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及其丰富,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森林资源和海洋资源的破坏减少、人口与经济的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

矛盾日益突出。这些资源问题、环境?1?7?1?7题和生态问题等产生的一系列危机使人们的环境意识开始提高。为了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开始思考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渗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生态旅游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前提,生态旅游业是各地政府和旅客青睐的产业。生态旅游又保护自然环境又维护当地人民生活,更多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各具特 色的生态旅游。虽然生态旅游的实践在不断地进行,但是针对我国目前的生态旅游开发,许多专家和学者仍存有异议。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应当把生态保护作为既定的前提,把环境教育和自 然知识普及作为核心内容,是一种求知的高层?1?7?1?7的旅游活动。首先,在开发 经营上,生态旅游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产业,应该在科学技术的密切参与下运作,要求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必须要对所处地区生态系统的特点非常了解,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门知识。其次,在市场方面,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要求参与者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并且生态旅游市场多在偏远、生态系统脆弱地区,这决定了生态旅游消费远远高于一般的大众旅游消费。因此,参加生态旅游的旅游者多是文化程度较高、环保意识强的经济富裕者,与大众旅游形成了明显反差。而目前我国很多生态旅游实践并没有达到生态旅游的本质要求,着重强调了生态旅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