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编导”的红色经典电影

斯大林“编导”的红色经典电影(摘自《都市资讯报》2013.7.29)
20世纪30年代中期,斯大林借大清洗运动,将“十月革命”的参与者、见证人,特别是自己的主要政敌基本消灭殆尽后,他决定动用文艺手段,特别是电影方式重新书写党史和革命史,突出他个人。1937年至1939年,由斯大林“编导”的谎言电影“经典”横空出世。“十月革命”的实际领导者是托洛茨基,在“十月革命”后若干年里,托洛茨基与列宁的画像时常双双并列挂在一起,托洛茨基的地位威望远在其他领导人之上。电影《列宁在十月》从头至尾篡改、伪造历史,将托洛茨基历史地位及其功绩刻意抹掉。影片以虚构的列宁卫士瓦西里为“红线”,编造列宁与瓦西里在芬兰的“火车对话”,捏造中央会议,将斯大林虚构为列宁影子和正确路线的惟一代表,借剧中人“列宁”之口污蔑托洛茨基等人,将革命元勋涂改为历史罪人。
俄共建政初期,由列宁推荐,俄共中央决定,托洛茨基出任陆海军人民委员(国防部长)和革命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军委主席)。在中央,托洛茨基主管军事并直接领导红军,列宁主管党务,间接过问军事。当时,斯大林的职务仅是“民族事务人民委员”。影片《列宁在1918》 描述斯大林在前线收到托洛茨基的一个带有“暗害性”的命令后,以蔑视的语气,从容不迫地给电报员口述回电:“我们不理睬它。人民委员:斯大林(签名)”。更为卑劣的是,影片给虚构的克里姆林宫卫队长马特维耶夫编造林中遗言:“瓦西里,快去救列宁!布哈林是叛徒!”以艺术手法给革命先驱布哈林罗织罪名。
《列宁在十月》从头至尾混淆是非,而《列宁在1918》活像“愚乐版”。粮食调配由粮食部专管,列宁怎么可能指派卫士瓦西里去斯大林那里往莫斯科运粮呢?此一谎言旨在将斯大林塑造成莫斯科人民的“大救星”。克里姆林宫戒备森严,孤儿小女孩焉能跑进列宁办公室外的电报房?“阶级敌人”富农老头怎么可能溜进列宁厨房“向列宁要真理”?影片描写列宁遇刺后,躺在病床上半梦半醒地对医生喃喃道:“假如这就是最后了,我要做出决定,让斯大林同志来,让斯大林同志快点来呀!”这个情节完全是在编造列宁“临终遗嘱你,传播“斯大林是列宁生前指定的接班人”的假话。
影片中列宁与高尔基的几次争论、谈话也是谎言,目的在于煽动阶级仇恨,为大清洗制造虚假依据。
比两部谎言“经典”更为恶劣的是,参与制造谎言的多名演职人员先后惨遭逮捕,或限制自由。两部摄制组中最先被捕的是饰演瓦西里的首选演员

基其,他几乎是在开拍前的一瞬间被捕,摄制组不得不临场换将。《列宁在十月》杀青之前,总导演舒米亚茨基被捕。两片制成后,列宁饰演者休金,斯大林饰演者凯洛万尼不准饰演其他角色,二人艺术生命从此终结。(据《老年生活报》陈 仓/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