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③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二、诗、词、曲的有关知识

①古体诗·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近体诗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古体诗则不讲格律,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②律诗·绝句(又叫截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③歌·行·引

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④乐府·新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

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新乐府创于初唐。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白居易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

⑤题目·词牌

题目和词牌的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揭示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题目。分成两段的词上段称为“上阙”(或“上片”),下段称为“下阙”(或“下片”)(“阙”是乐曲终了的意思)。

三、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

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四、中国古代诗歌流派和文学运动

1.山水田园诗派。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2.边塞诗派。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

3.豪放派。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

5.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虽称为乐府,但不拘于声律,故称新乐府。白居易所作五十首,颇多反映社会矛盾之作,在当时较有现实意义,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有哪些

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地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地诗).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诗歌地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地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地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地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地古风、新乐府.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字以上)、中调(-字)、小令(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地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地,单调只有一段.词地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地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地曲牌作为全套地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从诗歌地题材可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地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地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地情感寄寓在后描写地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地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地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地感情,表达诗人地精神、品质或理想.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地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地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地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地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地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格律:古典诗歌形式要求地总称.“格”,就是格式,包括某一诗体地句数、每句地字数、节奏、某些句子地格式(句式)、对仗(类似修辞地“对偶”)等;“律”,就是音律,包括每句各字地平仄(声调高低)、某句地押韵、用韵地要求等.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律诗,包括绝句.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四言诗和六言诗很少见.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地诗体来写地,简单地说,凡是不依照近体诗地格律来写,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地诗,都是古体诗(本书不论).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近体诗大致分为三种:律诗,排律,绝句.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地意思就是依照一定地格律来写成地诗.律诗地韵、平仄、对仗等,虽有许多讲究,但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⑴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⑵都押平声韵;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③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二、诗、词、曲的有关知识 ①古体诗·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近体诗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古体诗则不讲格律,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②律诗·绝句(又叫截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③歌·行·引 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④乐府·新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新乐府创于初唐。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白居易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 ⑤题目·词牌 题目和词牌的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揭示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题目。

中国古典诗歌的文体常识

中国古典诗歌的文体常识 一、古代诗歌的文体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按形式分为: 1、古体诗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如:《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迢迢牵牛星》、曹丕《燕歌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昌龄《出塞》、李白《蜀道难》、白居易《琵琶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维《渭川田家》。 2、近体诗 包括律诗和绝句。 ①绝句:五言或七言,全诗四句;无须对仗。押韵:五绝首句一般不入韵,七绝首句入韵较多;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五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柳宗元《江雪》等。七绝如王昌龄《从军行》、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牧《泊秦淮》等。 ②律诗:五言或七言,全诗八句;押韵、对仗(对偶):三、四句对仗,五、六句对仗。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五律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甫《春望》、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七律如杜甫《登高》、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李商隐《锦瑟》等。 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 3、词 ①词的名称: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如《东坡乐府》、《白石道人歌曲》、《稼轩长短句》。词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②词的分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③词的分类: 按字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落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④词的牌与题:词牌与词的形式有关,规定词的调、字数、平仄等;词题与内容有关。 4、曲 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

诗歌的几种分类

诗歌的几种分类: 1从表达方式上可以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2从体裁上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注: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除《楚辞》外,其他诗作出现不多。 五言体:秦始皇时的民歌《长城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就是使用五言。汉代的乐府诗如《江南》、《白头吟》、《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也是五言。文人作的五言诗,一般认为最早的要算班固的《咏史》。五言的句式是在四言的基础上每句增加一个字,在句子的节奏上增加了一拍,形成了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拍群。由于不同节奏在诗中交错运用,就使句式更富于变化,更具有音乐感。 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 近体诗特点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 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 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 3从题材上分为:怀古诗、咏物诗、写景诗、战争诗、行旅或闺怨诗、送别诗等。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 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 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

诗歌鉴赏方法 七、诗歌体裁和题材的区分

诗歌鉴赏方法 七、诗歌体裁和题材的区分 1、文学体载的种类:文学体载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大类 2、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 3、诗歌体裁分类 ①诗歌可分为古诗(广义)和现代诗。 ②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广义的古诗还包括词和曲。 ③近体诗又分为律诗和绝句。 (1)古体诗:句数,字数,押韵,转韵。(时间划分在唐代以前的诗歌为古体诗歌)、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 ①古体诗,包括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四言、五言、四言、五言、杂言)杂言) (2)近体诗:句数,字数,押韵。(律诗、绝句) A:律诗:首、颔、颈、尾四联,对仗,押韵。 每首限定八句,律诗五言、五言七言: 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

十六字 B、绝句:双句押韵,不要求对仗。 绝句共四句,五言、七言。 (3)词:(词牌、题目)牌有定句,句有定数。) (4)曲:(曲牌、题目)散曲和套曲,杂剧、传奇。) 4、诗歌的题材分类 ①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山水诗(代表人王维)边塞诗(代表人岑参)此外还有讽喻诗、打油诗等 ②按内容可分:叙事诗、抒情诗、史诗、哲理诗等 ③按形成可分:格律诗、民歌体、自由诗、散文诗等 ④从时间上可分: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 5、诗歌的四个特点: 诗歌的四个特点: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 6、诗歌按表现内容的方法可分: ①赋:直接陈述铺叙。 ②比:即打比方。 ③兴: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所咏之词。 7、词: ①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 ②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

古典诗歌的题材分类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古典诗歌的题材分类 中国古典诗歌从题材的角度看,总有一些题材相同、情感相近、手法相似的诗歌,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 ft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即事抒怀诗等几种类型。 一、ft水田园诗 1、内容 ft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谢灵运开创ft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ft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等。 2、意象 常见意象有溪水、ft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3、思想情感 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闲适自得的心情 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4、描写手法:远近高低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反衬等。 例题:1、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 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 分) 8、全联视听结合(1 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 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 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 1 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 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 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 分) 9、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 分:答全得 2 分,少 1 关键词扣 1 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 分:答全得 4 分,2 条3 分,1 条2 分。) 例题:2、钓船归 贺铸

中国古代诗歌常识

中古国代诗歌常识 一、古诗从体裁上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一般也称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从字数看,基本上有一句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四种,如“诗经”“楚辞”“汉魏南北朝乐府民歌”等等;作者往往在隋唐之前,题目中一般有“歌、行、引、吟、曲、辞、弄、乐府”等标志性字眼(尤其隋唐时期的古体诗);每首诗的句数不限,可长可短,且不讲究押韵;如五言古诗有陶渊明《归园田居》,七言古诗有白居易《琵琶行》,杂言古诗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汉文人五言诗→魏晋南北朝民歌和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诗),如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尤其唐代)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兵车行》,高适的《燕歌行》等。 新乐府: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中唐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作虽称为乐府,但不拘于声律,并以新题写时事,故称新乐府。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五言、七言、杂言呈现,反映了很多现实问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 2、近体诗是指隋唐及其之后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今体诗”“格律诗”,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分,考试问到体裁,可具体回答为:五言(七言)绝句或五言(七言)律诗。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律诗的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每联的上一句叫出句,下一句叫对句。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诗歌有严格的音韵格律要求,即绝句二四句押韵,律诗二四六八句押韵。 3、宋元明清时除了延续一部分前代的律诗和绝句外,更大量出现了词、曲及戏曲唱词,它们都属于近体格律诗。 ①词: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因句式长短不齐而叫做长短句、诗余;也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琴趣等。每首词都有一个乐调名,叫做“词牌”(即词谱);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根据内容所起的题目。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如通常的小令;有的分两段,称双调,前段称上阕或上片,后段称下阕或下片;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②曲:又称为词余、乐府,代表是元杂剧和散曲合称的元曲。散曲是诗歌样式,分为小令和套数。小令的体制相当于宋词的小令,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套数由多支曲子组成。 二、古诗按内容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其下又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等。 三、中国古代诗词最主要的派系 1、山水田园诗派: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晋末宋初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2、边塞诗派: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

古代诗歌四首训练题(1)

七年级语文默写综合训练题一、直接默写。 《观沧海》 一、按要求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 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二、探究提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次北固山下》 一、按要求写出诗句 1、《次北固山下》中暗含诗人旅途奔波之苦的句子是: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哲理句是:。 3、描写诗人船头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4、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5、这首诗的主题是写,开头两句点题,颔联写,颈联既,又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钱塘湖春行》 一、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二、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是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钱塘湖春行》这首诗以花草来表现早春景色的句子是: 2、诗中描写莺歌燕舞的名句是: 3、抒写诗人游兴未尽,对西湖美景恋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四、探究提高 1、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3、诗中

“几处”“谁家”用得极有分寸,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天净沙秋思》 一、按要求写出诗句 1、《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2、这首表达的作品出色地运用了的写法,仅有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 3、四、探究提高。 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论语十二章》 一、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10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繁星》《春水》练习题: 1、冰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人文坛,便以宣扬_______著称。 2、《繁星》《春水》的三大主题是。总的说来,它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 2、3、 3、《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4、“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首诗表达了,我们称这部分诗为 5、在艺术上,《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和之长,在语言上,而又, 而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 1、学校举办“推广普通话活动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1)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2)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活动形式?请列举三项 (3)就学校如何推广普通话问题,请你向校长提出一条富有创意的建议 2、如果你将来也要开一家店,你会开什么店?你起的店名是什么呢?为什么? 3、依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广告语,使之更能让消费者动心 广告:(双和纯净水)物美价廉,送货到家 改写成: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您省钱,省事 广告一、(中国移动通信)随时为您提供方便服务 改写成: 广告二、(洗发水广告)预防头屑头痒,且滋养头发 改写成: 4、请写出一句适合在校园花圃里悬挂的标语。 5、七年级一班的肖凡同学,晚上常到网吧玩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班主任召集班干部与小方谈心,让他认识沉迷网游的危害,并请大家都为他题写一句勉词。假如你是班干部,请你给小方题写一句劝勉的话。(必须用上比喻的修辞方法) 6、请谈谈本次活动后的收获。

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区别

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区别 我国的汉语诗歌从历史、时间上,可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什么是古典诗歌?所谓古典诗歌一般是指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产生的各种诗歌体裁形式,它是以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艺术。古典诗歌,包括清代及清代以前的诗词,它从形式上包括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四言诗是四个字一句,五言诗是五个字一句,七言诗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通常只有五言诗、七言诗两类。五言诗和七言诗又可分为古诗和律诗两大类。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绝句又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於五绝。 古典诗歌又可分为古典风体诗歌和古典格律诗歌两类。什么是古典格律诗歌?古典格律诗歌是以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古典格律诗歌包括律绝、律诗和排律、词、曲。古典格律诗歌格律严谨,在字数、句数、平仄、对仗、用韵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 什么是古典风体诗歌?古典风体诗歌是以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古典风体诗歌包括诗经体诗歌、楚辞体诗歌、乐府体诗歌和古体诗。古典风体诗歌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言。 什么是现代诗歌?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文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现代诗歌的特点是: 1.形式比较自由。 2.内容比较开放。 3.意象重于修辞。 4.形象性更为鲜明。 5.必须分行排列。 现代诗歌又可分为现代格律诗歌和现代风体诗歌。什么是现代凤体诗歌?现代风体诗歌是以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例如,我国当代诗人于进水的《姐姐》。于进水,字潇涵,号潇涵轩主。1970年生,山东荣成人。1987年开始诗歌创作与研究。他是当代的诗人、诗歌理论家、诗歌旗手。出版了主题诗集《姐姐》、诗歌专著《论律体新诗》、《诗帜》等。 《姐姐》是一部主题诗集。整部诗集,有两大创新:一是体裁的创新,根据诗歌的发展规律,打造全新的现代诗歌体裁——“律体新诗”。二是修辞格式的创新,首次运用了大对仗、大排比的修辞手法,强化语势,升华诗歌的情感之美。“律体新诗”又有二大特点:一是以意传神,主题鲜明,昂扬向上,并采用跌宕起伏、一唱三叹的节奏,反复烘托意境,深化意象。二是以律立体,韵贯首尾,以韵律的回环往复,塑造诗歌的声韵之美。 什么是现代格律诗歌?现代格律诗歌是以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现代格律诗歌的格律要求与古典格律诗歌的要求一样,定字、定句、定节、定平仄、定韵等。例如,于进水的《诗帜》。《诗帜》是中华诗歌复兴的旗帜和纲领。《诗帜》分为:《诗帜》的核心思想和伟大意义;诗歌的本质;诗歌的概念和分类;诗歌的风格、特点和作用;诗歌的格式;诗歌的结构章法;诗歌的鉴赏方法;诗歌韵表;诗歌分类表和诗歌各种体裁范例十个部分。《诗帜》规范了诗歌的含义、概括了诗歌的特征、明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教学文稿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③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二、诗、词、曲的有关知识 ①古体诗·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近体诗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古体诗则不讲格律,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②律诗·绝句(又叫截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③歌·行·引 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④乐府·新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新乐府创于初唐。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白居易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 ⑤题目·词牌 题目和词牌的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揭示该

现代诗歌的体裁分类有哪些

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有哪些? 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2014-05-12 希望石阅 25623 转 325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 一、古代诗歌体裁分类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乐府”等。“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

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都对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二、古代诗歌题材分类 一、借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

古典诗歌的体裁简介

古典诗歌的体裁简介 四言诗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这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汉代以后格调稍变。《诗经》的四言诗,《楚辞》的骚体诗,汉乐府和魏晋的四言、五言诗,是唐代以前的三种诗歌样式。《诗经》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 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汉代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离骚》是《楚辞》篇名,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自汉迄南北朝,《离骚》又被举为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汉乐府原来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订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后来人们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古典诗歌的体裁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产生于两汉,多数通篇是五言旬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句或七言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也较大。李白尤擅长古体诗的创作。 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字数为五言或七言,句数为四句或八句,每句的平仄有严格的规定,律诗中间两联须对仗,绝句不一定对仗,要一韵到底。 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是近体诗的一种。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双数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 绝句也称截句、断句,仅有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也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就记载有《古绝句》,后人即用“古绝句”来区别于近体绝句。唐以后的近体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不一定对仗。

古代诗歌体裁知识填空教案资料

学习资料 文学常识复习 (一)古代诗歌体裁知识 1.诗歌是与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 2.中国古代诗歌按体例分,可分为诗、、三种。 3.从诗的角度来划分,中国古诗可分为和。诗是指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 数、、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诗。 4.古体诗又称、,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用云也比较自由,一般篇幅较长, 容量也较大,如我们学过的李白的和的《琵琶行》等。 5.近体诗是与相对而言的,包括和绝句。 6.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末联或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 下句称。其中,要求中间两联要对仗,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请写出陆游《书愤》中押韵的字。 7.律诗按每句的字数,可分为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山居秋暝》属 于,的《蜀相》和的《锦瑟》属于。 8.近体诗中的绝句,也称,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要求对仗。 绝句可分为和,我们学过的杜牧的《过华清宫》属于。 9.词在唐、五代时已经出现,称曲、杂曲或,到宋代才广为流行,改称词。词是 诗的发展,又称、等。 10.宋词习惯上分和两派:派以写闺情、离愁为主,代表作家有、 等;派扩大了测的题材,代表作家有等。我们学过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属于,《雨霖铃》属于。 11.近体诗的出现,给诗人们驰骋才力、抒发性灵开辟了新的途径。尽管篇幅短小,同样可以显示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如杜甫的,李白的, 的寄寓深远,的激昂悲壮等。 12.《诗经》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古代社会生活,以言为主,内容上分为、、三种,普遍运用、、 的艺术手法。 13.屈原开创了一种新诗体,称为或。屈原的诗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 传统。 仅供学习与参考.

1高考诗歌鉴赏之题材和体裁

诗歌鉴赏课程 古诗词鉴赏从1999年后已经成为了上海高考的必考题型,但从历年考生的答题情况看,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系统地梳理古诗词鉴赏的相关知识和答题技巧有助于迅速提高学生解答这类题目的能力。 要读懂古代诗歌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所有的诗歌,无论古今中外都具有如下的四点特性。 ①高度的概括性:诗歌是最精炼的艺术形式,它对社会生活的概括较其他文学样式更为突出。诗人往往抓住感受最深、表现力最强的一事、一物、一景甚至是一个小小的生活截面,把对生活的看法压缩在短小的篇幅里,从而表现深刻的思想感情。在鉴赏时,要根据诗歌的概括性特点,把握事、物、景后面浓缩的思想感情。 ②生动的形象性:形象是诗的生命。诗歌往往要把思想感情浓缩到有限的生活画面之中,使人通过画面的形象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鉴赏需要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对画面形象进行还原。“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便活灵活现地点染出春色的灿烂,读者面对这个诗句,虽然头脑中浮现出的是有别于作者所捕捉到的生活画面,但是,读者已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验证了作者的用心。 ③强烈的抒情性:“诗言志”、“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这些都说明抒情是诗最根本、最重要的审美特性。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往往成为作者消胸中块垒的最有力的武器,因此,无论是写景诗、咏物诗,还是哲理诗、叙事诗,都必然要抒情、言志。在鉴赏的时候,一定要透过景、物的表征,把握作者所抒的情、所言的志。 ④鲜明的音乐性:语言的音乐性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直接表现。诗歌讲究节奏和韵律,朗读起来,节奏有快有慢,音调有高有低,音节有长有短,音韵回还往复。由于诗歌的音乐性,集中表现在韵律和节奏上,鉴赏古代诗歌时,就要仔细品味、反复吟咏,从中感受诗中抑扬顿挫的韵律,加深对诗情、诗意的领悟。 一、诗歌的体裁和题材 (一)了解诗歌的体裁。 1、诗词曲基本知识。 (1)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古体诗是一种除了押韵之外不受任何格律束缚的,半自由体的古诗。 从教学角度来说唐代之前的诗歌全都是古体诗: 春秋—《诗经》,战国——《楚辞》,汉朝、三国、魏晋、南北朝——乐府; 乐府诗,源于西汉。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如汉乐府《上邪》、《孔雀东南飞》等。标题中有的加有歌”“行”“歌”“引”“曲”“吟”等名称。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就是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唐以后的非近体诗也是古体诗。 古体诗主要特点是:①字数不限②句数不限③用韵自由④对仗自由⑤平仄自由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 主要包括律诗: ①四联(首、颔、颈、尾)八句;②五言或七言;③押韵;④对仗 绝句(4句)按字数又可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四种。 唐诗的体类 (1)大历十才子活跃在唐大历年间(766—779)的十位诗人。分别是:钱起、卢纶、吉中孚、韩翃、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其诗多为应景献酬之作,少部分诗刻画了动乱年代士人凄惶悲戚的情感,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情。诗风追摹谢朓,清空疏秀,语言洗练,艺术造诣较高。 (2)王杨卢骆体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其创作扭转了齐梁诗的绮靡之风。对唐诗的兴盛作出了重要贡献。古人对四人诗风有如此评介: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 (3)元白体指元稹、白居易浅切平易的诗风。 (4)元白张王指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主要指他们的乐府诗。四人均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重要成员。从诗风而言,元白较平易,张王则偏凝炼。 (5)韦柳体韦柳是中唐诗人韦应物、柳宗元之合称。二人长于山水田园诗,诗风淡远。但风格有异,韦较为简古,柳则更为淡泊。

古代诗歌体裁知识填空

文学常识复习 (一)古代诗歌体裁知识 1.诗歌是与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 2.中国古代诗歌按体例分,可分为诗、、三种。 3.从诗的角度来划分,中国古诗可分为和。诗是指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 数、、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诗。 4.古体诗又称、,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用云也比较自由,一般篇幅较长, 容量也较大,如我们学过的李白的和的《琵琶行》等。 5.近体诗是与相对而言的,包括和绝句。 6.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末联或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 下句称。其中,要求中间两联要对仗,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请写出陆游《书愤》中押韵的字。 7.律诗按每句的字数,可分为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山居秋暝》属 于,的《蜀相》和的《锦瑟》属于。 8.近体诗中的绝句,也称,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要求对仗。 绝句可分为和,我们学过的杜牧的《过华清宫》属于。 9.词在唐、五代时已经出现,称曲、杂曲或,到宋代才广为流行,改称词。词是 诗的发展,又称、等。 10.宋词习惯上分和两派:派以写闺情、离愁为主,代表作家 有、等;派扩大了测的题材,代表作家有等。我们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属于,《雨霖铃》属于。 11.近体诗的出现,给诗人们驰骋才力、抒发性灵开辟了新的途径。尽管篇幅短小,同样 可以显示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如杜甫的,李白的,的寄寓深远,的激昂悲壮等。 12.《诗经》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古代社 会生活,以言为主,内容上分为、、三种,普遍运用、、的艺术手法。 13.屈原开创了一种新诗体,称为或。屈原的诗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 传统。 14.人们常把“风骚”并举,“风”指的是,“骚”指的是,他们分别代表了我国

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有哪些

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有哪些 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④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格律:古典诗歌形式要求的总称。“格”,就是格式,包括某一诗体的句数、每句的字数、节奏、某些句子的格式(句式)、对仗(类似修辞的“对偶”)等;“律”,就是音律,包括每句各字的平仄(声调高低)、某句的押韵、用韵的要求等。 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律诗,包括绝句。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 四言诗和六言诗很少见。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简单的说,凡是不依照近体诗的格律来写,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诗,都是古体诗(本书不论)。近体诗大致分为三种:律诗,排律,绝句。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意思就是依照一定的格律来写成的诗。律诗的韵、平仄、对仗等,虽有许多讲究,但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⑴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⑴ 都押平声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