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义教案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义教案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义教案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及其方法

教案

第一章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本章提要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领域。在新世纪的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它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小学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提高小学

教育教学质量,而且能发展和完善小学教育科学理论,提高小学教育从业人员素质,培养和形

成教育改革家的队伍。本章讨论了科学研究及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与特征,小学教育科学

研究的意义和任务,介绍了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历史与趋势。学习这一章的内容,对于把

握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全貌,了解其研究特质,掌握后续各章的内容,都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节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及特征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属于教育科学研究的范畴,而教育科学研究则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及特点,必须先了解和把握科学研究及教育科学研究的本质。

一、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活动

过程。

它表明以下三层含义:

1、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规律,发现事物的真相或本质,以便预见并改

造现实。例如科学史话中关于毛地黄草治心脏病的传说。说的是一个巫婆用马尾巴上的毛、天落水、毛地黄草等六种东西配成药,可治心脏病。后来人们偶然地发现这六种东西中少了某一种,有时也能治心脏病,有时却不能。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六种东西中,只有毛地黄草是必不可少的。从而证实了治心脏病靠的是毛地黄草。尽管这个故事仅仅是个传说,却也说明科学研究的目标指向。

2、科学研究依靠的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集中反映在辩证唯物

论的原理、规律及范畴之中。它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却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为我们认识和探索客观规律,指出正确的途径和思考方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论的合理移植和借鉴如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及类比;系统思维方法等为我们提供了思维的途径。而具体的科研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以及数学方法等的合理应用,则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手段。

3、科学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们固然关注探索研究的结果,关注研究能否验证某种假设,揭示某种规律,但更关注的是研究的过程,巴甫洛夫说过:“科学是随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研究方法每前进一步,我们就提高一步,随之在我们面前也就开拓了一个充满种种新鲜事物的、更辽阔的远景。因此,我们的头等重要的任务乃是制定研究方法。”可见,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并运用研究方法,是促进科学发展,掌握规律并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关键。

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科研人员的人生观、世界观进一步形成,他们的科研意识得到提高,科研方法渐趋成熟,对困难与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大加强……,所有这些,都是别的活动过程所不能给予的。

二、科学研究的特征

科学研究一般具有三个特征:客观性、系统性、创造性。

1、客观性。

科学研究是探索客观规律的活动过程,它必须客观地反映客观现实。其客观性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认识:

——研究对象来自客观世界。科学研究作为为人类的特殊的认识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行为过程。而每一项研究,都是缘于客观世界有待解决的问题或是有待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现实的需要。例如杭州市天长小学“幼小衔接”的研究课题,就是由于不同层次幼儿园的孩子在小学低段的不同状况这一客观教育实践需要而提出并加以研究的课题。

——研究过程的客观性。为了使科学研究准确地提示事物的客观规律,就必须在研究过程中克服随意性,确保客观性。这就要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例如要有科学的假设,明确的研究目标;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记录与分析,可靠的资料与数据;等等。防止胡乱抽取个别的典型例子或凭个人主观倾向取舍材料。例如有位哲人碰巧抓了只丢了一条腿的苍蝇,就断言苍蝇有五条腿。就是以个别例子代替客观现实的一个案例。

——研究结果的客观性。科学研究的结果往往是客观真理,要求各方面都十分准确,例如资料准确、观察准确、调查准确、统计和测量准确、分析论证准确、结论表达准确等等。它具有可检验性。一方面,就研究的结果而言,有明确的、预设的可供检查指标,绝对不是主观臆测的产物;另一方面,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对已有规律不断进行检验的活动,它不仅要检验所得的结论能否用于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而且要检验它在解决新问题时能否得到综合运用。

2、系统性

现代系统论理论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个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要素,根

据一定的结构形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我们可以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把系统作为认识的出发点,从整体着眼,对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作分析。科学研究的系统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认识:

——研究的连续性。任何一项研究都是更大的研究系统的子系统。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即使是填补空白的项目,也要借鉴他人的理论方法与资料,不可能“脑袋一拍,计上心来”。例如韩进之等1983年开始研究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在我国尚属空白的课题,他们就查阅了我国有关自我意识的研究资料,并借鉴苏联的一些研究成果,才开始起步的。

——研究本身的系统性。科学研究是按一系列预定的步骤进行的系统的科学探索,有明确的目的、严密的计划、科学的方法、周密的组织、合理的安排。总之,不仅研究的内容是系统的,而且研究的方法和程序也是系统的。

——研究结果的系统性。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即某方面事物规律的知识体系。在这一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不仅不互相排斥、自相矛盾,而且互相补充,紧密联系。在这一体系外部,它是更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例如对儿童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的研究,学校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系统,但它仅是整个社会教育的子系统。学校教育只有与社会教育尤其是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3、创造性

创造性是科学研究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对此,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内容的创造性。一项研究课题,不是去重复研究人们早已解决了的课题,而是要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是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对于别人已经解决的问题,必须赋予新的内涵,从新的角度去进行思考与研究,以获得更进一步的结论。换句话说,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方法的创造性。科学研究本身就是用科学方法探索、发现新的规律,因此,科研方法上的革新、突破就更显重要。目前比较常用的科研方法若按方法来分类,可分为历史研究、描述研究、相关与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等等。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一项研究往往是多方面的、综合的,需要同时运用好几种方法。在这里,研究者如何充分发挥主体性进行创造性劳动就很重要。

——思维的创造性。科学研究是很艰巨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从某种程度上说,某项研究课题的创造性程度,取决于研究人员的创新思维。即能否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标新立异”?是否善于抓住研究过程的机遇,“当机立断”?对资料有否高度的鉴别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捕捉“闪光点”?敢否直面失败,勇于“东山再起”?

三、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它是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小学教育领域的客观规律的活动过程。它以小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侧重于应用和发展研究,即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行为,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基础与价值预设。同时不排除小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某些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其研究范围大致如下:

1、小学生身心发展过程研究

2、小学生身心素质结构研究

3、小学教育目标研究

4、小学教育内容与课程研究

5、小学教育途径与方法研究

6、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研究

7、小学教育体制及运行机制研究

8、小学教育环境研究

9、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研究

10、小学教师素质研究

显然,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一般的工作总结或经验总结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是“想好了再干”,后者则是一段时间后某一方面的小结,属于“干好了再想”。同样,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一般的研究论文也有区别。后者缺少前者所具有的那么一种活动的“过程”。

四、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特征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它既具有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即客观性、系统性、创造性、还具有其特殊的“个性”,即独有的特征。这就是伦理性、复杂性、实践性、全员性。

1、伦理性。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使教育更符合规律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因此,研究具有伦理性的特点。它要求:首先,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完善对儿童的教育,不容许“证伪”。例如,在设计教学计划时,明知不开音乐课要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但为了证明这一点,在实验班就是不开设音乐课。其次,研究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不搞拔苗助长、超越规律的活动。第三,所开展的活动必须具有教育意义,不能故意设置情景去让小学生犯错误,寻找所谓的因果关系。例如:明知儿童到游戏机房活动要影响学习,却故意把实验班(或对照班)的学生驱赶到游戏机房活动。

2、复杂性。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涉及小学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具有动态化和社会化的特征。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同时涉及个体和群体两方面的行为。变量复杂。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首先,由于对人的教育所涉及的因素多、周期长,把握的难度大,教育效果往往具有滞后性。学生在小学教育改革中的受益,可能在他进入高一级学校甚至成年后才能表现出来和被他本人所感受。其次,小学教育科研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它不象别的研究课题,完成以后没有重复的价值或进一步开发的价值。小学教育科研从选题到最后出成果,往往是分阶段一环扣一环地连续进行的。例如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这一选题,就可以分为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与内容体系的改革,教材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改革等阶段,一环接一环地连续进行。第三,科学研究必须充分发挥每一位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缺乏研究人员个体的深入研究,任何一项研究都会流于形式。但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却更是个体研究和群体研究相结合的产物。研究对象的社会性,研究因素的整体性,研究手段的现代性等等,都需要多方面人员的结合,以群体的优势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如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不仅涉及到本校的有关领导、班主任、教学人员与学生,也涉及到教育统计测量,计算机软件开发、电教手段等人员,而且涉及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有关领域。第四,小学教育科学研究难以对研究对象进行精确控制和操作,难以对无关变量进行严密控制,往往容易出现社会误差、被试误差和主试误差。例如研究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就很难归类出一类对儿童进行“放任型”教育的家长。

3、实践性。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不同于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很难在实验室进行

研究。一般都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现场实验。考虑到小学教育的对象及我国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重、小学教师的学历整体水平还不高等现状,我国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侧重点目前还是应用与开发研究。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决定了实践性是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区别于其它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从实践中提炼和形成课题,经过研究实验(大多是准实验,难以严格控制无关变量),获得理论成果,再到实践中应用和推广,是多数小学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从事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4、全员性。由于小学教育研究主要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而育人活动是需要全员参与的活动,因此,无论从育人的整合性而言,还是从教师提高教育质量和自身素质而言,都要求所有的小学教师都参加到小学教育科研的行列中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正趋向一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节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任务

一、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在小学开展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小学教育的改革的发展。

要使小学教育真正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发挥奠基的作用,就必须加大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力度,让教育科研为深化教育改革提供依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转变教育观念,逐渐确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在理论与实践的探讨研究中,形成了对素质和素质教育的共识,确立了科学的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当然,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观念的变革还将赋予新的内容。

——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探索教育体制、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模式的改革。例如杭州市天长小学从1983年开始,在原杭州大学教育系的指导与参与下,开始进行小学生最优发展的综合实验,他们通过“幼小衔接”、“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整体综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以及“学校的综合管理”这四大子课题的研究与改革实践,验证了课题组的实验假设。即“在整体性观点的指导下,运用综合性的方法,综合设计和组织教育教学过程,其教育效果可以高于目前一般教育教学工作所能达

到的水平;从儿童实际出发,使实验班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这在适当的条件(最佳环境和最佳精神状态)下是可以实现的。”与此同时,作为实验对象,天长小学学生的德智体发展确实优于当时的杭州市水平,学校的发展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2、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的教育。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切实提高教育质量。近二十年来,人们日益认识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重要性,树立起“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的新观念和目标。例如辽宁省东岗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姜兆臣,在认真总结吸收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和经验的基础上,遵循儿童“先整体后部分、先记忆后理解”的认知规律,根据快速记忆等原理,构建了“韵语识字?尽早阅读?循序作文”的一套较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取得了小学语文教学快速度高效能的效果。

又如杭州师范学院黄继鲁副教授于1988年在杭州健康路弱智儿童小学的“三算结合”开发弱智儿童智力的试验,17位智商在40以下,识不了几个数的孩子,经过三年的“三算结合”试验,其中有8人仅用1分30秒的时间就准确打完“百子”。(即用珠算作1+2+…+100的运算),其心算能力已超过普通班的学生。这看似简单,实际上是很了不起的成绩。要知道,有人统计,我国现有的弱智儿童有1017万,相当于欧洲的一个国家。开发并提高这些孩子的智力水平,不仅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而且是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三算结合”对提高正常儿童的智力同样有很大作用。日本琉球大学教育博士比嘉良充教授和美籍心理学博士费拉邦银教授曾用国际统一的考查题对1055名日本儿童,563名美国儿童,543名中国“三算”班儿童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中国“三算”班学生成绩最优秀。

3、发展和完善小学教育科学理论。

虽然由于小学教育实践性强,对它的研究往往偏于应用。但小学教育又是典型的教育现象,对它的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小学的特殊规律,更在于从中提炼一般教育原理,发展和完善小学教育科学理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是通过不断地实践、研究和总结,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至今还指导着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

近年来,我国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在学科建设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教育理论和实践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促进了各个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省特级教师、杭州市上

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张天孝,潜心研究“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法”15年,成功地构建了以“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观”为核心的“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法”的基本框架。这个教学观的主要内涵是:以“普遍的高标准”(即较高的数学素养)取代传统的数学教学目标的目的观;以揭示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为主线的结构观;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良好学习环境的创设者、纠正学习错误的引导者的教师观;以学生能否概括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并从掌握知识的概括化性质和迁移程度来鉴别学生的数学能力的质量观。在上述观念的指导下,张天孝老师和他的合作者们成功地编写出全套《现代小学数学》教材,在全国各地使用。

教育科学理论是具有某种逻辑结构的并经过教育实践检验的教育概念系统。这一系统的核心是教育规律,它是经验事实的本质概括。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表现为一个逻辑的上升过程、认识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研究方法的应用过程。小学教育为教育科学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后者也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4、提高小学教育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和形成教育改革家队伍。

发展小学教育,关键在于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措施。科研能力是现代教师的必备素质。教师在研究中,可以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在理论指导下,设计教改方案,通过教改实践,不断提高理论认识水平和教学水平,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总结经验,在更大范围内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一批有一定教育理论修养、丰富教学经验、热心教育改革的学者型小学教师队伍就这样形成了。在他们中间,还产生教育改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例如上海青浦县教育局数学教研员顾泠沅主持了二十多年数学教学改革实验,把在教改实践中获得的实践经验加以提高、完善、发展,并从理论上进行科学论证,然后再在青浦县的范围内推广。顾泠沅自己也成为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改革家。

对于小学青年教师来说,通过系统的研究方法的指导,可以避免盲目探索,少走弯路,早出成果,尽快成长。英国剑桥大学动物病理学教授威廉?贝弗里奇指出:“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姑且假定他迟早会懂得怎样最好地进行研究工作,但如果完全靠自己摸索,到他学会这种方法时,他最富有创造力的年华或许已经逝去。因此,如果在实践中有可能通过研究方法的指导来缩短科学工作者不出成果的学习阶段,那么,不仅可以节省训练的时间,而且科学家做出的成果也会比一个用较慢方法培养出的科学家所能做的多”。

教育科研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能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从研究的过程中获

得探索的乐趣,由研究的进展带来成功的喜悦和进一步研究的兴趣,从而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正是通过“教育科研——教师转型——学校改善”的途径,才真正落实了“科研兴校”的。

二、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任务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我国,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研究和解决我国小学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认识和掌握小学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具体可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总结小学教育的经验教训。

在我国灿烂辉煌的文明史上,教育思想百家争鸣,涌现出众多著名教育家和教育流派。孔子、孟子、董仲舒、朱熹等许多学者都对教育进行了研究探索,提出了不少颇有见地的教育思想。写于战国至汉初之间的《学记》*,虽然精炼至仅1229字,却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近现代的陶行知、梁漱溟、晏阳初、陈鹤琴等,更是灿若群星。这些宝贵的教育遗产,有待我们去发掘,批判地加以继承。(*《学记》:《礼记》之一篇。据郭沫若考证,为孟子学生乐正克所作。)

建国五十余年,我国小学教育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各地各校的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总结上述经验教训,用科学的态度进行分析、抽象,从个别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为今天的小学教育实践服务,是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任务之一。

例如省特级教师、杭州市胜利小学的程玲老师的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最有特色。在总结她的识字教学一系列做法时,概括出四条基本经验,即教给识字工具;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重视形象思维;利用知识的迁移。而贯穿于程玲老师教学改革全过程的、起主导作用的经验主题是:低年级识字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2、开展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为了开创我国小学教育的新局面,我们还必须开展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方面,为教育工作者和学校提供第一手的材料,为深化教育改革起奠基作用;另一方面,教育调查为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教改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例如关于杭州市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既为小学领导和英语教师确定小学英语课教学的目标与内容体系,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基础材料,又可从调查结论得知杭州市是否急需补充英语师资,以满足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英语师资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又如定海市小学高

段学生学习负担的调查,对于教育行政部门决策该地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供了依据。

3、进行小学教育改革的实验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有深化教育

改革,进行教改实验,才能真正探讨教育现象的本质规律。

例如江苏省淮阴师范附小积极探索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问题,试图通过学校整体改革来寻求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他们确立了“小学生生活基础教育”这一整体改革实验研究课题,把实施为小学生的未来社会生活打下全面素质基础的教育作为目标,通过“课程生活基础化的实验研究”;“生活基础教育管理的研究”;“社区生活基础教育研究”这三个子课题的实验,来促进达到实验目标。

4、参加课程改革和学科教学研究

小学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要求各级中小学教育研究机构要把基础教育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发挥教学研究、指导与服务作用。小学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对课程改革最有发言权。例如《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小学的必修课程,我们就不妨对该门课程的目标与内容体系、教材与教法等作较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取得发言权,发挥该门课程的作用。又如小学各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融合是小学作为打基础的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当代小学课程改革的总体倾向是以综合课程为主。例如小学低段的品德与生活,小学中高段的思想品德与社会、科学、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我们不妨从课程的目标、结构、内容、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不同的角度加以研究。

小学教师作为专业从业人员,必定要承担一门至数门学科的教学。学科教学研究是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永恒的主题。如特级教师、江苏省南通师范附属小学李吉林对原本是外国语教学方法之一的“情景法”,进行了新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他自己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景教学法”理论体系。其核心是激起学生的情绪。通过生活显示情景、实物演示情景、音乐渲染情景、扮演体会情景等,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景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和情绪,从而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和体验,产生表达的欲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性情陶冶。

应该说,学科教学研究是青年教师参与面最广,也最看得到实效的研究之一。

第三节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发展趋势

作为培养人的社会现象的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产生与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探讨也逐步地深入发展起来。因此可以说,教育科学研究始终伴随着人类教育的发展全过程。对这一过程的考察,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历史地把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及发展趋势,揭示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

一、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产生的历史背景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产生,缘于以下两方面的准备:

(一)小学教育实践的准备。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是随着小学教育的产生、发展而渐成规模的。在现代社

会,小学教育已成为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有专职的教育人员对小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的教育活动。小学教育实践的发展需要理论的指导。现代意义上的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科学观念方法的准备

1、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科学研究还停留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的水平上。主要是依靠不充分的观察,对教育实际经验的总结以及在直觉基础上的思辨方法,带有明显的朴素性和自发性。中国古代的孔丘、孟轲、董仲舒、韩愈、朱熹等人,在总结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仅形成了各自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提出了他们研究教育的种种方法论观点。在西方,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等人在公元前四世纪提出了系统的推理方法——逻辑法,创立了科学研究的“归纳——演绎”程序,即从观察现象出发经过归纳建立一般的解释性原理,再从一般原理通过演绎而导出个别结论,并与观察结论相比较而接受经验的检验。

2、17世纪到20世纪初,伴随着近代科学的飞速发展,自然科学逐步从自然哲学分化出来并相继产生了实验方法、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数学方法、假说法等科学方法。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发表,标志着近代教育理论的产生,教育研究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才开始形成体系。其最主要的标志是:

(1)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着重揭露教育现象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并形成教育学这一门独立的学科。

(2)以经验论、联想论和感觉论为主要形式的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主张“教学的原则必须从人类心智发展的永恒不变的原始形式得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则从“多方面的兴趣”的原理论证了教学任务与课程,使其教学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3)将实验法运用于教育科学研究之中。裴斯泰洛齐于1775年创办“新庄实验学校”,进行初等教育新方法的实验研究。1879年冯特创立心理学实验室,其后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把心理实验的方法与成果直接应用于教育科学研究,创立了实验教育学。提出广泛采用观察、统计和实验等方法来阐述教育现象,从而使教育科学研究更趋精密化。

3、二十世纪以降,是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形成独立学科的时期。随着新兴科学的发展,时代的前进,教育科学研究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十世纪初,杜威教育理论产生,形成了以实用主义研究方法为主的潮流。杜威强调必须从教育实验中构建理论并主持了长达8年的美国芝加哥实验学校的教育实验。这一时期,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调查法、文献法、历史研究法,自然科学研究方面的比较法、统计法等,大量地移植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来。在研究方法的探讨中,明显地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过分地强调个人的意志、直觉感受和内省,轻视理性,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还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产生和广泛传播,为教育研究人员提供了普遍有效的方法论指导,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也进一步丰富了教育研究方法的体系。

二、我国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回顾

在半封建半殖民的旧中国,军阀连年混战,民不聊胜。小学教育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当时的小学教育几乎全盘西化,不仅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照搬西方,而且连教材、教学内容等等,也全是西方那一套。因此,我国严格意义上的小学教育科研,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才在一些大城市出现,初期进行的也只是一些较为简单的研究,内容大多限于教材与教法。如算术教学的四则运算教学是分算教学还是混算教学,课本教学与设计教学的比较实验,以及艾伟的汉字教学实验等。到了二十年代后期,才有了一些大规模的研究,出现了一些勇于实践的教育改革家,其中最著名的当数陶行知、晏阳初和梁漱溟。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濬,后改名知行,又改名行知。安徽歙县人。1914年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系毕业后赴美留学,是杜威的学生。1917年回国后在南京高等师范

学校等任教。1926年,发表《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倡导乡村教育运动,要以改造乡村为目标来改造全国乡村教育。他呼吁,要征集一百万同志,提倡办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1927年3月,他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宣布三大培养目标,即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1931年,发起“科学下嫁运动”,从事科学普及工作。1932年,组织生活教育社,创办山海工学团,倡导普及教育运动。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7月病逝于上海。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他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意思是说,生活需要什么就教什么,什么样的生活就是什么样的教育,社会是个大学校,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生活教育理论已明显区别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以陶行知为代表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和实践的结果,至今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爱国民主斗士,被江泽民总书记称为“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典型”。1946年国民党特务在暗杀了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闻一多、李公仆后,目标对准了陶行知。但是陶行知不顾亲友的劝阻,毅然参加闻、李的追悼会,怒斥国民党当局的无耻行径,大声疾呼:“我等着第三枪!”

晏阳初(1894——1990),四川巴中县人。从小就读于教会学校。1920年从欧美留学回国后,在杭州、长沙等地创办平民学校,推行识字活动。1923年与陶行知一起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任总干事。1926年以后,他以河北省定县为乡村平民教育实验区,开始实验“乡村建设”计划。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是愚、贫、弱、私,根治的办法是教育。包括文艺教育治愚;生计教育治贫;卫生教育治弱;公民教育治私等。要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三种方法实施。其中平民学校是实现四大教育的总枢纽,是关键。晏阳初先后在湖南衡山、四川巴县等地建立平民教育的基地,培养了千余名毕业生。由于晏阳初的改革实验没有象陶行知那样从根本上触动国民党反动派的利益,所以尽管也遇到很多困难与挫折,但他的处境要比陶行知好些,1948年还被国民党政府任命为“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执行委员。全国解放前夕,晏阳初赴美定居,1990年病逝于美国。

梁漱溟(1893——1988),广西桂林人。早年就学于北京顺天中学,24岁时应蔡元培之聘,到北京大学讲授印度哲学。1931年在山东邹平创设“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曾参加和组织爱国民主党派,全国解放后当选为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特约委员。后因乡村

问题与党中央主要领导观点相左,受到批判。“文化大革命”中因坚持儒家思想,受到“四人帮”的围攻,但他仍持“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光明磊落的态度。被人誉为“当代的大儒”。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和人民给了梁漱溟公允的评价。

梁漱溟是乡村建设运动的倡导者。他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绵续文化而求其进步”,试图通过乡村教育的普遍推行来改造中国的农村,进而改造中国社会。他创办“乡农学校”,认为应是当地社会的中心,教员应以社会的指导者自任。梁漱溟提出办理教育的三条根本原则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不可分;教育宜放长及于成年乃至终身;教育应尽其推进文化改造社会之功。

在浙江教育史上,还有三位前贤不可不谈。他们是经亨颐、俞子夷与金海观。

经亨颐(1877——1938),浙江上虞人。1908年出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后来改名为浙江省杭州师范学校,即今杭州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的前身。)教务长,1911年任改名后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他倡导“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坚持“时时有改革精神,时时过改革生活”,1919年五四运动时,他毅然站在进步学生一边,“出助呼万岁”。他被反动政府免职后,回到家乡上虞,创办春晖中学,“开我省男女同校之先河”。1938年,经亨颐因贫、病交加,兼之忧国忧民,不幸病逝于上海。

俞子夷(1886——1970),又名旨一,字遒秉,江苏吴县人。1926年起在浙江从事教育工作,曾在省立女中主持附属小学,在杭州师范学校、湘湖师范学校任教,1947年在杭州市西湖区进行普及教育的实验研究,重点是小学各科教材教法,并对教师进行培训。此外,俞子夷还从事过单级复式教学法、设计教学法、教育测验、算术教学和国民教育等多项实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中国成立后俞子夷出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0年病逝于杭州。

金海观(1897——1971),字晓晚,浙江诸暨人。1932年起,担任浙江省湘湖师范学校校长,长达25年。他服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以乡村师范教育为已任,在湘湖师范开展“生活教育”实践。他的目的是“训练乡村教师”和“改进乡村生活”,试行“做学教工学制”。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从农工生活和教育生活着手,注重劳动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实行工学合一,以学为主,兼学农工,学校和社会密切联系,师生共同管理办好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理论联系实际,从做上学,做上教,使学生掌握农村小学教育工作的本领,乐意到农村任小学教师。新中国成立后,金海观当选为全国教育工会委员,但于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1年病逝于杭州。

上述几位教育家的改革实验,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们的教育理想大多未能完全实现。

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徐特立的主持下,教育研究与改革倒也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

徐特立(1877——1968),湖南长沙人。早年投身革命,1930年从苏联归国后,任江西中央苏区教育部部长,毛泽东曾赞扬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1968年,徐特立病逝于北京。

徐特立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统一,重视革新创造,反对因循守旧。提倡教学相长,能者为师,以民教民。主张教师应是“经师”和“人师”的结合,成为学生的“模范”。强调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他善于用丰富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教育理论。例如他在阐述陶行知关于“教学做合一”理论时所举的案例:

察哈尔省的怀安县城有1600余名儿童,只有4所小学,只能收800余名学生,全城将有半数儿童失学。他们就从4所小学的800名小学生中选出一些小教员、小事务员和小校长等,他们就在这里上了一个选举课,且做选举的工作。接着他们制定了一个校长、教员、事务员共同遵守的条约。公约是属于法律的条文,这种订立公约就是立法工作,讨论怎样订立公约,就是上了一次法律课。然后要开始招生,进行办学活动,包括书写和张贴招生广告,分工包干动员失学儿童,于是发生越界动员,你抢我夺,小先生内部又冲突起来了,发生了诉讼问题,要开会解决。在这些问题上,小先生们又上了两次课,第一次出广告和动员,是做的问题,即教育行政;第二次诉讼和审判,属于司法问题。所以这些小先生一共学会了立法、行政和司法。而国家的基本组织只是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组织。这4所小学就变成四个小国家,四校联合起来招生,就成了一个联邦政府了。小学生十天学了整个一套政治课,这样一种活的政治课,徐特立说:“古来没有,今日也没有,外国没有,中国也没有”。

旧中国战乱频仍,经济落后,教育与教育科学研究都十分落后,革命根据地的主要任务是支援前方,解放全中国。因此,只有到了新中国成立,国泰民安之时,我国的小学教育和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才有了良好发展的势头。

1950年6月,教育部选定北京6所小学从秋季开始进行小学五年一贯制的课程改革实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进行的教育实验研究。1957年及以后,毛泽东关于教育问题的一系列谈话与指示,引发了以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为中心的群众性教育研究热潮。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斯霞的“母爱教育”,主张教师要以“童心”爱“童心”,使学生在充满“师爱”、“母爱”的教学氛围中心情愉悦地学习;辽宁黑山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实验区,以小学识字教育的改革为突破口,探索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途径与

规律,等等研究实验,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案例。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获得了长足发展。

首先,区域性推进教育改革实验。例如湖南省汩罗市大面积推进素质教育。他们提出“升学率是叶,合格率是花,叶落花红才可夸”的口号,毅然决然地实现换位机制。在对小学教师的教学评价中,合格率的权重高达0.5,升学率则根本不予考虑。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旧罗市提出“学、思、乐”三字经。即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上来;从让学生“学答”转到培养学生“学问”上来;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上来。如旧罗镇中心小学的周文培教学《新型玻璃》一课,他不是照本宣科把四种新型玻璃介绍给学生,要学生记住那些要点,最后布置几道作业。而是精心设计了另一种教法;教师先精讲了第一种玻璃(防盗玻璃);然后要求学生自学第二部分,并象老师讲课那样描述第二种玻璃(夹丝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之后他再变换另一种方式,用第一人称形式“自我介绍”第三种玻璃(变色玻璃;然后要求学生自学第四部分,同样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第四种玻璃(吸音玻璃)。这样有扶有放,有导有练的教学,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自学能力、语言达达能力等,都提高得较快。

其次,学校的改革如火如荼。出现了一大批以学校整体改革见长的改革实验。本书前述的杭州市天长小学即是一例。又如浙江省东阳市实验小学实施“愉快教育、全面发展”整体改革实验,从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等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改革。新开设了“趣味数学、”“器乐”、“听说训练”和“信息”这四门课程,从课程设置上调节学生的学习情趣,并在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还加强了课外活动和对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都较差学生的帮助,使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第三,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拓宽。从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到教育过程,从课程、教材到教法,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到家庭、社会教育,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都成为我们研究的对象。研究方法也不断丰富。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如系统分析法、数理统计法、行动研究法、人种学方法等,也都开始运用。

此外,研究队伍扩展到全体教师和研究成果的丰硕,也是显而易见的。

要强调指出的是,我国目前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良好氛围和态势,是在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的。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光辉思想,关于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方针的精辟论述,是我们从事小学教育和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三、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研究领域的扩展趋势

随着小学教育实践的发展和小学教育概念的扩大,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围也在扩展。不仅注重正规小学教育,而且扩展到研究各种形式的非正规教育、社会教育,立足于解决小学生培养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诸多的相关研究,交叉研究,如教育未来学研究、教育技术学研究、教育控制论研究等等。研究课题总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即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学校教育改革研究以及学科教学改革的探讨。下面列举一些小学工作者普遍关注和感到兴趣的一些课题:

1、小学面向现代化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诸如小学教育面向现代

化的内容及主要特征的研究;小学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途径、手段、方法的研究;小学教育面向现代化与校长教师素质及学生素质关系的研究;小学办学条件现代化的研究;小学教育现代化的个案研究等等。

2、小学教育如何面向全体的教育的研究。诸如对社会条件不利的儿童提供受教育机会的补偿性教育的研究;对学龄前儿童预防性教育的研究;家庭教育的研究等等。

3、小学素质教育的研究。诸如儿童全面发展的整体性教育的研究;儿童社会性、情感与个性全面发展的研究;小学教育与幼儿教育、中学教育衔接的研究;小学生基本素质结构的研究;小学素质教育的涵义、特点、目标与内容体系的研究;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研究;小学美育研究,等等。

4、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和效益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诸如教育质量和效益的科学内涵的研究;各类教育质量与效益的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与实验;某一改革实验的质量效益评价的个案研究;小学考试制度改革的研究,等等。

5、小学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诸如小学德育工作的特点与规律的研究;小学德育大纲的研究;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一体化的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实证研究,等等。

6、学生学习问题的研究。诸如小学生学习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小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研究;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的实验研究;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小学生课外学习的指导研究;小学生学业负担的研究;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等等。

7、多样化的小学教育途径、方法与手段的研究。诸如小学课程改革的研究;小学综合课程的研究;小学活动课程的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和社会传播媒介在小学教育中的

作用的研究,等等。

8、学科教学改革的研究。诸如学科课程结构体系的研究;学科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个性化的学科教学评价研究;学科教学内容现代化与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研究,等等。

9、小学教师教育的研究。诸如教师专业性的研究;教师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研究;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形式、途径及评价机制的研究;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研究;优秀小学教师教学经验的个案研究,等等。

(二)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随着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的生态化倾向。

所谓生态化倾向,就是强调在真实的自然与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研究教育规

律,提高教育的外部效度及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正如麦考尔(Mc Call,1979)说的:“如果我们不是在对真实家庭、真实学校和真实环境中对真实被试成长的研究,那么我们的知识还有什么价值呢?”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先进的研究设计为教育科学研究生态化倾向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现代观察仪器,诸如录音机、摄像机等能将现实生活中研究对象的行为等等真实准确地记录下来,多变量的实验设计以及电脑的广泛应用,解决了多因素分析问题。

2、研究的现场化倾向

现场化倾向是指在教育的现实环境中研究教育与人的发展的规律。一般分

为现场观察与现场实验两种。前者即自然观察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使自然观察法的研究出现了生机。现场实验是研究者深入到事情发生的真实环境,在自然的真实的环境中尽可能地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以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例如“夏令营中儿童集体形成的过程和集体内部关系的研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研究者创设了一个自然的、真实现场——夏令营,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互不相识。研究者对被试及其生活场景以及相互作用的各种条件和活动进行了控制。如,创造条件——以竞赛来增强组间的紧张关系和发生敌意的可能性;又如设置缺水的困境等,造成或引起组间敌意的缓解或消除。全体孩子必须共同努力实现一系列目标,克服困难。研究者深入夏令营,有时需成为参与者,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从而完成这一课题的研究。现场实验的广泛应用,使得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大量课题从纯理论研究向综合性的

应用研究发展,满足了小学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3、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倾向

随着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研究方法也日趋多样样化。在不断改进完善观

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传统研究方法的同时,一些新的方法也不断被吸收与应用。值得一提的是:

(1)不同学科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应用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去研究另一门学科,使不同的科学方法和不同的科学对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原有学科的邻近领域产生新学科的生长点。这促使教育科学研究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增强。诸如研究教育管理引入行政法学研究法;研究教育发展时引入趋势外推法、类推法;研究语文教学时引入英语教学的情景教学法;等等。

(2)各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很多,各有其利弊,单纯使用某一种方法,容易失去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例如研究某一种教学方法与培养学生能力的关系,如果只使用实验法,只能知道其结果。学生的具体表现如何,要用观察法。为什么会产生好的效果?要向学生作调查,要用调查法。要使研究结论使人信服,要对获得的资料作定性定量分析等等。

小学教育具有多系统、多层次、多序列等多侧度性,对它的研究必然涉及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包括教育科学内部各分支学科的综合及教育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合作。例如研究对弱智儿童的教育,就要有特殊教育学、发展心理学、儿科医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3)研究方法的数学化。注重以数学及其方法作为研究教育现象与规律的工具,对研究结果的数量化分析,使教育科学研究日趋科学化。多元分析方法使得教育科学研究的生态化、现场化成为可能。因为多元分析方法能对研究结果进行多因素分析。而模糊数学、聚类分析、生物信息论等数学方法也络续被引入到科研方法中来。

(三)研究手段的现代化趋势

这包括研究技术设备和手段的现代化。目前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中已大量采用录音、录像、摄像等手段,克服感觉器官的局限性,使某些观察不到的现象显示出来,还可以进行远距离观察,记录实验过程,使观察、实验更加客观、真实。通过反复看、听所录得的资料,可以获得精细定量的数据。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研究的多因素分析得以实现。电脑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处理大量数据,使大样本、多变量、多层次的研究得以成功。还有一些现代化仪器与设备,例如单向玻璃的心理观察室和多台固定的摄象机的综合运用,可以准确迅速地记录儿童的复杂行为。

思考与实践

1、解释下列名词

(1)科学研究

(2)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3)生活教育理论

(4)研究的生态化倾向和现场化倾向

2、科学研究有何特征?为什么说创造性是它的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

3、联系实际谈谈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特征。

4、为什么要在小学开展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5、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6、教育科学研究形成自身的体系是什么时候?它的主要标志有哪些?

7、简述你最钦佩的几位小学教育改革家的事迹。

8、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怎样?

9、调查1—2所小学的教育科学研究现状。

研究性问题:为什么说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已区别于杜威的实

用主义教育思想?

第二章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选择与设计

本章提要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是以课题研究为基本方式进行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题选择的恰当与否,方案设计的合理与否,是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本章讨论了选题的意义与特征,

选题的原则和策略、文献检索、课题论证、形成假设、选择研究客体以及设计研究方案。学习

和研究这一章的内容,对于我们开展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掌握后续各章的内容,都是十分重要

的。

第一节选题概述

一、正确选题的意义

所谓选题,是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起点。选题使研究的目的具体化,使研究活动指向特定的对象和内容范畴,具有指向性、概括性和限定性等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资料标准答案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资料答案名词解释题 1.课题论证 是指对选定的课题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也就是对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简况、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拟突破的难题、完成课题研究的主客观条件等进行论证。 2.集中量数 集中量数是用来描述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3.实验观察法 实验室观察法是指通过人为地改变和控制一定的条件,有目的地引起被研究者的某些行为的发生,以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对被研究者进行观察,收集有关研究资料的方法。 4.因变量 因变量也叫反应变量或结果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被试行为或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它是在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 5.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认识教育现象和建构教育理论的过程,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以获得教育规律为目标的过程。 6.结构访谈 结构访谈又称标准化访谈,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按照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而进行的比较正式的访谈。 7.抽样 答:1.抽样又称取样。从欲研究的全部样品中抽取一部分样品单位。其基本要求是要保证所抽取的样品单位对全部样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8. 追踪法 答:追踪法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某一研究对象进行有意识的追踪,收集各种相关资料,揭示其发展变化的情况和趋势的研究方法。 9.自然观察法 答: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或动物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10.个案研究 答:是指针对一个人的偏差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此过程须透过各种方式及管道搜集资料,加以分析整合,以了解案主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适当辅导策略,协助改善问题,以增进个人适应。 11.基础研究 答:基础研究:指为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及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和理论性工作,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 12.经验总结法 答:是指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提供的事实,对教育现象加以分析概括,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预测试题及答案

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预测试题及答案(5) 来源:考试大 2009/10/8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模拟考场视频课程字号:T T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标准预测试卷(五)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倡导以数学为基础的唯理论的演绎法的是( ) A.亚里士多德B.弗兰西斯·培根 C.笛卡尔 D.康德 2.以探索和创新知识、扩展和完善理论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是( )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来源:考试大 C.发展性研究 D.预测研究 3.教育科学研究中选题的作用不包括( ) A.决定研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B.决定研究的内容 C.规定应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D.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 4.★为揭示教育现象与过程发展规律,选取的研究对象必须是( ) A.最大数量的 B.有典型代表意义的 C.不可控制的 D.不同性质的www.Ehttps://www.360docs.net/doc/df5898044.html,考试就到考试大 5.历史研究的核心是( ) A.搜集史料 B.分析、鉴别史料 C.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D.运用史学理论和方法 6.★有严密的计划,有详细的观察指标体系,对观察情境有较严格的要求,这种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是( ) A.自然情境中的观察 B.实验室中的观察采集者退散 C.参与性观察 D.结构式观察 7.全结构式教育观察记录表的编制要依据( ) A.观察内容的结构

B. 观察的场地和时间 C.观察的目的 D.观察的对象 8.按调查的目的来划分,除现状调查和相关调查外,还有( ) A.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 B.发展调查和测量调查 C.预测调查和测量调查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D.预测调查和访谈调查 9.测验对应试者的辨别能力,指的是测量工具的( ) A.效度 B.信度 C.难度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D.区分度 10.从一般教育活动的本身分化发展而形成的教育实验,相关的教育家除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外,还有( ) A.梅伊曼和拉伊 B.桑代克和蒙台梭利考试大论坛 C.蒙台梭利和拉伊 D.蒙台梭利和杜威 11.较简单的单因素实验设计中,固定组比较设计的基本模式是( ) A.XO B.O1X02 12.其内涵需要明确的概念,是定义的( ) A.被定义项 B.定义项来源:考试大 C.定义联项 D.定义的规则 13.先假说,后求证,是从一般到个别,推论和判断个别事例的认识方法,这是逻辑思维方法中的( ) A.分析 B.综合 C.归纳来源:考试大 D.演绎 14.★结论比较可靠,但由于个别事实繁杂,难以——考察,这是归纳法哪一具体方式的特点?( ) A.完全归纳法 B.简单枚举法 C.科学归纳法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D.因果联系归纳法 15.仅表示研究对象属性的顺序的是( ) A.计数数据资料 B.等级数据资料 C,等距数据资料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教育学专业主干课,它从教育过程出发,研究教育研究的设计和方法的学科课程。学习该课程能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教育研究的基本原理以及其研究方法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运用。为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帮助他们在教育研究工作中正确应用各种研究方法,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使他们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做到:1、了解学校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2、掌握学校教育的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研究技能和能力。3、能进行研究课题的论证和学术论文的撰写。本课程的前继课程是教育学原理、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和系统科学等。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与这些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一要明确这些相关课程是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和前提,二要保持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独立性和完整性,避免容的简单重复。 二、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正确认识该课程的性质、任务,全面了解该课程的体系和结构; 2、牢固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3、把握学校教育研究过程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 4、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进行课题论证及撰写文章 三、教学容及要求 第1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2课时) 1、容提要主要讲述研究与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与教育研究方法论;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型。 2、教育目的通过本章教学梳理教育研究概念及教育研究的类型,促进学生掌握教育研究的方法及方法论,为后续各章提供认识上的前提。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教育研究概念 难点教育研究方法论 第2章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考察(2课时) 1、容提要专门介绍教育研究方法经历的四大阶段:注重思辨;强化实证;定性研究的兴盛;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融合。 2、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教育研究发展经历的4个不同阶段,并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资料参考答案《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资料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资料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 1.运用液体守恒来测验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心理学家是( A ) A.皮亚杰 B.林崇德 C.朱智贤 D.张厚粲 2.对无关变量尽可能进行控制,但无法保证完全控制实验误差的实验是( B ) A.前实验 B.准实验 C.真实验 D.假实验 3.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并分别加以考察,从而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是( C ) A.演绎B.归纳 C.分析 D.综合 4.在近代教育史上,调查法最早运用于教育研究是在( C ) A.1900 年 B.1901 年 C.1910 年 D.1920 年5.研究者根据自己对研究总体的了解和经验,从总体中确定对总体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将典型作为直接研究对象的抽样方法是( C ) A.整群抽样 B.随意抽样 C.判断抽样 D.有意抽样 6.不属于观察记录的方法是( D ) A.描述记录法 B.仪器记录法 C.表格记录法D.目测记录法 7.对搜集到的各种文献进行粗略的快速翻阅,称为( B ) A.粗读 B.浏览 C.精度 D.重读 8.测试个人在经过某种正式教育或训练之后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称为( C ) A.智力测验 B.人格测验 C.成绩测验 D.能力倾向测验 9.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时期主要是指( C ) A.19 世纪末以前 B.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 C.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 50 年代 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10.属于随机抽样的方法是( D A.随意抽样 B.判断 1 / 18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 参考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一)参考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 _________,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 2.亚里士多德在_________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并以巴巴拉式_________为科学解释中演绎推理的范例,强调通过演绎建立科学解释,对以后的教育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 3.教育辞书和百科全书都属于_________性工具书。我国第一部教育百科全书是1985年出版的《_________》。 4.理论构思所含的基本概念,特别是_________,应满足以下要求:一有严格规定的含义,二有好的_________,三有好的清晰度。 5.从观察的系统性来看,观察法可分_________和_________。 6.教育观察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初步整理资料和进行描述统计等步骤。 7.根据访谈过程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把访谈调查分为_________访谈调查和_________访谈调查。 8. _________,即变化的措施、条件。无关变量,也叫_________。 9.归纳法的具体方式有_________、完全归纳法和_________三种,前者又称不完全归纳法,后者又称因果关系归纳法。 10.根据一个判断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直接关系程度和是否加入评价性要素,可以把命题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及其活动过程中,形成( )是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 A.科学结论 B.科学理论 C.科学思想 D.科学观念 2.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与趋势的研究是( ) A.基础研究 B.描述研究 C.发展性研究 D.预测研究 3.历史研究法的运用,特别强调研究者应具有( ) A.历史感与正义感 B.历史感与责任感 C.责任感与现实感 D.历史感与现实感 4.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以自己的孩子为观察对象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 ) A.描述记录法 B.日记描述法 C.轶事记录法 D.连续记录法 5.用百分制的办法对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成绩测评属于( )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2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2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科学研究的组成要素。教育科学研究由现象与客观事实、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定量研究的特点。D项是定性研究的特点。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文献综述报告的主要内容。文献综述报告主要内容一般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正文和主要文献目录四个方面。 【解析l此题主要考查整群随机取样。整群取样所获得的样本,由于样本分布不均匀,在统计推论上存在一定缺陷。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历史分析法的特点。历史分析方法的特点是丰富性、直观性和具体性。本质性是逻辑的分析方法的特点。 6.★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A项是根据观察的情境条件来分的,C项是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来分的,D项是按观察实施的方法来分的。【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行为核对表,其只判断行为出现与否,而不提供行为性质的材料。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调查研究的发展。历史上最早的进行专门的教育调查是美国学者赖斯于1897年所作的学校拼写练习。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测量工具的要求。一般测验题目难度应控制在之间,测验平均难度应接近为好。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实验研究的历史发展。实验教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心理学家梅伊曼和拉伊。1901年梅依曼首次提出“实验教育学”的名称。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主要特点。在研究目的上,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以形成抽象化、概括化、普遍化程度较高的教育理论为主要目的。教育科学的实证研究是形成科学事实的方法。 12.★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定性分析研究程序的特点。A、B和C三项是定量分析的研究程序的特点。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信度判定公式。r为一致同意率,c为赞同人数,n为参加研究的总人数。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主要手段是统计分析,定性分析的主要手段是(归纳的)逻辑分析。 15.★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统计假设检验的类型。考生需要识记四种检验的常用范围。t检验主要用于平均数差异显着性检验,C项用于方差的差异显着性检验和方差分析,D项主要用于适合性检验和独立性检验。 二、名词解释题 16.方法是指为了获得科学知识应该遵循的程序以及依据的手段、工具和方式。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17.外部评论主要确定资料的真伪或真实性,即“辨伪”和“证真”。涉及文献的形式和外表,内容包括:确定作者、成书年代、地点、背景及版本等是否可靠。 18.★教育观察研究是教育研究人员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辅助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并收集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复习资料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要点之一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 一、选择题复习要点: 1、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反对中世纪的教条主义,认为亚里斯多德的三段论不能胜任从实验到公理的科学发现任务,必须 以归纳法取而代之。这种方法突出了经验的积累和分析,强调科学方法的经验性质。p7 2、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对未知的探索,对原有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 所突破。P3 3、比较研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彼此有关系的事物甲乙对照分析,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共同规律和特殊本质, 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P19 4、著名的教育家杜威(1859-1952)强调必须从教育实验中建构理论并亲自主持了长达8年之久的芝加哥实验学校的教育实 验。P11 5、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以及测验等手段收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的教育问题,这种研究方法是描述研 究。P 19 6、实验研究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理论假设,在教育活动中创设验证假设的环境和条件,主动地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无关因 素的干扰,从而探索教育活动相关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P 19 7、某教授在长沙市的一些中小学进行了提高英语成绩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它城市甚至一些乡村的中小也想开展 这一研究,该教授决定选择一些乡村小学继续开展研究。后面的这一研究属于迁移推广水平的研究。P 23 8、根据研究的目的或目标不同,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P 17 二、填空题复习知识点 1.教育科学研究指的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P 2 6.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P 13-14 2.依据教育研究的目的,教育研究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性研究、比较与评价研究、预测研究。P 18 3.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具有创造性。P 49 三、名词解释 1.文献是把人类的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录下来的有价值的典籍,包括各种手稿、书籍、报刊、文物、影片、录音录像、磁带、幻灯片、缩微胶片、信息自动化系统等。P47 第二章: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一、选择题复习要点: 1.依据学习成绩把全校400名学生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各100人,并编写号码(从1到100),然后从每一个等级群体中随机抽取20人进行问卷调查,这种抽样叫做分层随机取样。P 77 2.以课题研究的时间作为检索的起点,按照从现在到过去(如由2009到2005年)的时间顺序去查询教育文献的检索方法,我们称之为逆查法。 P54 3.在全省范围内,随机抽取20所小学进行调查研究,这种取样方法称之为整群随机取样。P 77 4.描述研究、调查研究的样本容量一般不少于100,要求占总体的10%。P 76 5.以课题研究的时间作为检索的始点,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的方法是逆查法P 54 6.以下有关文献研究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具有个人研究的局限性 P 47 7.以下不属于课题选择原则的是教育性原则P 35 A.教育性原则B.创新性原则C.可行性原则D.需要性原则 二、填空题复习知识点 1.选题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确定问题。P33 2. 以课题研究的时间作为检索的起点,由现在到过去(如由2009到2005年)查询教育文献的检索方法,我们称之为逆查 法。P54 3. 选定教育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之一是研究的问题要有可行性,可行性包括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和时机问题。P36 三、问答题: 1.研究课题的产生有哪些途径?P39 2、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有哪些?P34-35 第三章: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 一、选择题: 1.根据观察的情景条件来划分观察的类型可以分为自然情景观察和实验室观察. P 101-102 2.有的老师在参与教育研究的活动中,特别注意观察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趣事,尽管不是天天都有时间来记录,也不只是针对某一个学生,但是这些趣事对于他们以后撰写论文提供了有价值事实资料。这些老师的观察记录方法可以称为轶事 记录法。P 115 3.在一次20分钟的语文抄写字词的学习活动中,观察者分别在1-5分钟、5-9分钟、10-15分钟、16-18分钟、19-20分钟记录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包括认真书写的人数、作小动作的人数、说话的人数、完成作业的人数。这种记录方法称为 时间取样法。P 116 4.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通过收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对其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P 83 二、填空题复习知识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题库及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科学 2. 变量 3. 研究假设 4. 测量 5. 区分度 6. 结构性观察 7. 科学研究 8. 观察变量 9. 单纯随机抽样法 10. 追踪研究法 11. 实验变量 12. 主动变量 13. 应用研究 14. 等距抽样 15. 信度 16. 典型调查 17. 分类抽样法 18. 效度 19. 抽样调查 二、填空题 1. 按材料的整理分类,可以把教育研究分为和。 2. 常用的抽样方法有:、等距抽样、、多级抽样、整群抽样和有意抽样。 3. 测量有四种类型的量尺:类别量尺、、、比率量尺。 4. 根据研究目的分类,教育科学研究可分为和两大类。 5. 测量有三个要素:事物及其属性、、。 6. 效度的类型有:、和结构效度。 7. 科学研究的三个显著特征是:系统性、、。 8. 选题的原则有需要性原则、、、可能性原则。 9. 访问有两种形式:一是,二是。 10. 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是:选择问题、提出假设、、、分析资料和作出结论。 11. 信度的类型有:、、分半信度和库李信度。 三、简答题 1. 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2. 简述标准化考试的特征 3. 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那几个方面 4. 简述开放式问卷的优点 5. 简述内容分析设计的五种常用模式 6. 简述研究假设的基本特征

7. 在内容分析中,确定类目时应注意那几个问题 8. 简述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 9. 简述测量的作用 10. 简述同一资料来源而不同时间的内容分析模式的操作程序 四、论述题 1. 试述问卷设计的程序 2. 试述观察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 试述选题的原则 4. 试述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5. 试述选题的程序 6. 试述实验控制的方法 7. 试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8. 试述教育评价的原则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科学: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等现象规律性的认识,它以系统的有组织的知识形态反映出来。 2. 变量:变量是研究者操纵、控制或观察的条件或特征。或者说,变量是有多种取值的概念。 3. 研究假设:研究假设,就是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中的问题所提出的假定性的看法和说明。 4. 测量:测量就是根据某种规则把所观察的对象的属性予以数量化的过程。 5. 区分度:区分度是指题目对不同水平考生加以区分的能力。区分度高的试题,对被试有较高的鉴别力,使优生得高分,差生得低分。 6. 结构性观察:结构性观察是指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以及有系统的一种可控制性观察。 7. 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过程。 8. 观察变量:观察变量是指经过人的感官而能知觉其质或量的变量。 9. 单纯随机抽样法:单纯随机抽样法是指,全凭机遇来抽样。每个抽样单位在抽样过程中有着同等的被抽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参考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科学: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等现象规律性的认识,它以系统的有组织的知识形态反映出来。 2. 变量:变量是研究者操纵、控制或观察的条件或特征。或者说,变量是有多种取值的概念。 3. 研究假设:研究假设,就是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中的问题所提出的假定性的看法和说明。 4. 测量:测量就是根据某种规则把所观察的对象的属性予以数量化的过程。 5. 区分度:区分度是指题目对不同水平考生加以区分的能力。区分度高的试题,对被试有较高的鉴别力,使优生得高分,差生得低分。 6. 结构性观察:结构性观察是指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以及有系统的一种可控制性观察。 7. 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过程。 8. 观察变量:观察变量是指经过人的感官而能知觉其质或量的变量。 9. 单纯随机抽样法:单纯随机抽样法是指,全凭机遇来抽样。每个抽样单位在抽样过程中有着同等的被抽取的机会。 10. 追踪研究法:追踪研究法是指在一段长时间内,一般数月或数年内所做的资料收集,或连续跟踪观察研究对象或教育现象的发展变化情形的研究方法。 11. 实验变量:实验变量是一种自变量,是研究者在实验中要操纵的变量。 12. 主动变量:主动变量是指研究者可以主动操纵的变量。如教学方法、奖励方式等。 13. 应用研究:应用研究的目的重在解决当前独特的实际问题。它是直接满足教育实践需要的研究活动,是具有能应用于解决当前大家所关注的社会和教育问题的研究。 14. 等距抽样:等距抽样也叫系统抽样,是指根据研究的目的要求,从抽样总体的名单中,有系统地每间隔若干抽样单位,抽取一个作为样本。 15. 信度:信度是测验所得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指测量多次,测量结果是一致的。 16. 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是从总体中选择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17. 分类抽样法:分类抽样法也叫分层抽样法,它是先把总体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或分层,然后再按类层抽取一定数目的对象。 18. 效度:效度是测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就是测量的结果与所要达到的目标二者之间相符合的程度。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预测试题及答案汇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标准预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 )A.直觉观察时期之前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B.直觉观察时期C.以分析为主的发展时期D.系统综合发展时期 2.★教育研究的最高水平是( )A.直觉观察水平B.探究研究水平C.迁移推广水平D.理论研究水平 3.进行教育研究的起始环节是( )A.教育研究设计B.文献检索C.理论构思D.选题 4.在取样的基本方法中,又叫类型抽样的是( ) A.简单随机取样B.系统随机取样C.分层随机取样D.整群随机取样 5.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历史研究B.观察研究C.调查研究D.实验研究 6.对某一调查对象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的特征变化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研究对象前后的变化和差异情况,这是教育调查研究中的( ) A.现状调查来源:考试大B.相关调查C.发展调查D.预测调查 7.一个测验要能实际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性或功能的程度,这是对测量工具要求中的( ) A.效度要求B.信度要求C.难度要求D.区分度要求 8.首次提出“实验科学”概念的是( )A罗吉尔·培根B弗朗西斯·培根C.达·芬奇D.伽利略 9.进行教育实验设计所用的符号中,表示一次测试或观察的是( )A.X B.CC.0 D.R 10.从理性的抽象上升到理性的具体,目的是取同舍异,将具体概括为一般,这是基本思维逻辑方法中的( )A分析B综合C 归纳D演绎 11.由余果推余因,其结论具有或然性,是归纳分析主要方法中哪一方法的特点?( )A.求同法B.求异法C.共变法D.剩余法 12.计算未分组数据标准差的公式是( ) 13.在方差分析中,可处理多个自变量与多个因变量相互关联的数据资料的统计技术是( ) A.单因素方差分析B.三因素方差分析C.协方差分析考试大论坛D.多元方差分析 14.教育研究报告中,列举参考的期刊所表述的主要项目和顺序是( ) A.作者姓名、文章标题、期刊刊名和期号B.文章标题、作者姓名、期刊刊名和期号来源:考试大 C.期刊刊名、文章标题、期号和作者姓名D.文章标题、期刊刊名、期号和作者姓名 15.同一层次各指标只能是并列关系,这就要求在编制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时要遵循( ) A.一致性B.独立性C.可测性D.可行性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7.样本18.无关变量19.定性分析采集者退散20.次数分布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1.★简述教育科学研究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22.★确立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3.简述历史研究法的主要作用。24.简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表述的基本要求。 四、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25.★试述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26.★什么是理论构思?试述其包含的内容及好的教育科学研究理论构思的主要标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标准预测试卷(一)答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在系统综合发展时期,教育研究方法从哲学方法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专门研究领域,教育研究方法本身为研究对象,它意味着人们认识的深化。采集者退散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绪论 教育科学研究是人们采用科学而系统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 程序来研究教育问题,以期获得有关教育行为的法则性知识的 理性认识活动。 (一)不同的教育教学研究对象观 1.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 2.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事实或教育情境 3.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 鉴于上述几种对象都有些不足,我们赞同把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确定为“教育问题”。首先,因为科学是从问题开始的,其次,6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教育科学研究发现了这样一种趋势,即在教育科学研究目标的确定上,以价值导向作为根本依据,强调教育科学研究的应用价值。具体地说,就是当代的教育科学研究把重点放在通过各种研究方法来解决教育上的问题。第三,由于我们这本教材的对象是直接从事教育实际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因而当我们把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确定为“教育问题”时,更易于为有志于进行教育研究的中小学教师所把握,更能将教育科学研究直接地指向现实的教育改革,定位在教育改革中出现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提出的问题上。 (二)教育问题及其性质和分类 1.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就是人们实际教育活动结果与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期

望的结果之间的矛盾。简单地说,教育问题就是实际事态与期望事态之间的差距与矛盾。 2.教育问题的性质 A、教育问题的永恒性B教育问题的复杂向C教育问题的层次 性D教育问题的潜在性 E教育问题的人为性 3、教育问题的分类 根据命题的性质将问题划分为事实的问题、价值的问题、规范的问题、技术的问题。 教育科学研究的任务 一方面是认识的任务,它旨在通过研究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促进教育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实践的任务,它旨在通过教育研究,促进教育改革,改进教育工作,解决实际的教育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改进教育工作。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提高教师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达到对教师自身工作的改进。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一般来说,教育科学研究遵循着一种相似的过程模式,即选择课题、分析问题、进行研究设计、收集和分析资料及研究成果的讨论与提出。我国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分类方案基本上有三种:按适用范围和概括成度,可划分为适用于某一科学研究领域的具体的科学方法,适用于各门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以及适用于一切科学的哲学方法论三个层次。其次,按研究目的功能作

10月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试题和答案

C.准实验 D.真实验 20XX 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试题 (课程代码00456)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教育科学研究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 归纳和演绎 C.分析和综合 2 .以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进行查找。这种文献 检索的方法是 将散见于其它书籍中的有关内容搜集编排,以反映遗失典籍梗概的方法是 适用于作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系数等统计的测量是 教育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般是揭示事物的 10.直接以原教学班作为实验组或对照组的实验称之为 A 前实验 B.比较和分类 D.结构和系统 A. 跟踪法 B. 回溯法 C. 顺查法 D. 逆查法 3. 抽样调查中的抽签取样属于 A. 简单随机取样 B. 系统随机取样 C. 机械取样 D. 分层取样 4. A. 辑佚 B.校勘 C. 训诂 D.考证 5. 教育科学历史研究的核心是对历史事件与历史发展过程 A. 本身的描述 B.价值的评价 C. 规律的揭示 D.意义的借鉴 6. A. 定名测量 B. 定序测量 C. 定距测量 D. 比率测量 7. 全结构式教育观察要求实施的情境是 A. 日常教育教学 B. 课外校外活动 C. 自然状态 D. 实验室 A. 因果关系 B. 相关关系 C. 结构关系 D. 主从关系 9. 教育问卷调查的问卷设计中,研究者应持有的态度是 A. 明确立场 B.个人见解 C. 社会认可 D.价值中立 B.后实验

(完整版)《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实践教学大纲 (含研究性学习) 课程代码: 学时数:70 理论环节学时数:50 实践环节学时数:22 学分:4 适用专业: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美术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用科学的方法去探讨教育领域内的各种关系、现象并揭示其规律,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应用性学科,是一门为解决教育问题、探索教育未知、创建教育理论提供基本思路与方法的工具性学科。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与环节,掌握适合小学教育实际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好科学研究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下称PBL)是一门试验性课程。以科学的方法去带领学生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自我生活中自主发现选择研究课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体验的一门学科。 《PBL》是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研究的基本过程与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好科学研究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教育研究方法部分) 1、了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意义、过程与基本原则 2、理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术语、概念和观念 3、掌握小学教育研究中的基本方法 4、理解教材中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5、能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别人的研究成果 6、能从教育实践中选择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7、能独立设计并完成一项简单的实证性研究 8、能按规范格式独立撰写实证性研究报告 9、初步形成研究意识和方法意识,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部分) 1、了解PBL的意义、过程与基本原则 2、理解PBL的主要术语、概念和观念 3、掌握小学教育PBL的基本方法 4、理解PBL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A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其遵循的方法,在形式逻辑上建立了科学 方法论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是(C) 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 ?毕达哥拉斯 2 ?研究的成果往往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的是 (C ) A.基础研究 B ?应用研究 C.发展性研究D ?预测研究 3?下列对顺查法的描述错误的是(C) A.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 B ?查找时可以随时比较、筛选 C.不太关注问题发展历史渊源和全面系统D .-般可以查全 4.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取样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这种取样方法是(B ) A.简单随机取样B .系统随机取样 C.分层随机取样D .整群随机取样 5 .下列对外部评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C) A.确定资料的客观、可靠性B .确定资料本身的意义、价值 C.确定资料的真伪.只涉及资料的内部

6?在观察活动中要求研究者进行隐蔽性研究观察的是 A.参与性观察 B ?非参与性观察 C.直接观察 D .间接观察 7. 对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D ) A.在实验室中进行 B .有详细的观察计划 C.有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 D .可局部控制 8.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态度的关系调查,属于(B ) A.现状调查B .相关调查 C.发展调查D .预测调查 9 .反映测验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指的是测量工具的(B) A.效度 B .信度 C.难度 D .区分度 10. “比奈一西蒙智力测验量表”发表于(D ) A. 1890年B . 1902年 C. 1903 年D . 1905 年 11. 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功能不包括(D ) A. 深化教育认识,揭示教育规律 B. 完善和发展原有的教育理论体系并构建新理论 C. 对研究成果进行逻辑证明 D. 为新的科学理论假说应用于实践寻求操作程序 12. 研究者了解、理解和再现被研究者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的真实程度,是定性分析中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试复习资料 一、有关常识: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从古希腊到16世纪(直觉观察时期);17世纪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20世纪以来(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四个层次:直觉观察水平(资料收集水平);探索原因水平(内在效度);迁移推广水平(外在效度);理论研究水平。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及其对教育研究的作用:基础研究的基本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为什么);应用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的问题(是什么);发展研究的目的在于发展用于学校的有效的策略(如何改进);评价研究是通过搜集和分析资料数据,对一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怎么样);预测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将会怎样)。 3、我国最早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著作是罗廷光的《教育科学研究大纲》。 4、科学观察的基本特点: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能动性。 5、测验的基本类型:按行为目标,测验内容可以分为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成就测验、个性测验四大类。 6、教育实验分组设计的基本类型: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实验设计。前实验设计通常是一种自然描述,用来识别自然存在的临界变量及其关系,其表现形式有:单组后测设计、单组前后测设计、固定组比较设计。准实验设计是指运用原始群体,而不是随机地安排被试进行实验处理,其主要类型有:不等控制组设计、时间序列设计、平衡设计。真实实验设计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都能得到比较严格的控制,能较好地控制内外部无效因素,并有效地操纵研究变量。真实实验设计,都有一个控制组,被试随机选择并随机分派到组。 7、教育人种学是对特定情景中的教育系统、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现象完整和科学的描述。人种学研究具有现象学和自然主义的特征。人种学研究必须以整体的、全局的观念看问题。 8、定量分析的概念和特点:定量分析是赋予对象一种纯形式化的符号以反映事物的特征的方法。定量分析的对象是具有数量关系的资料,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数学分析的方法。 9、好的实验的特征有:充分的实验控制;不加人为修饰;比较的基础;通过数据获得充足的信息;非污染数据;无相关变量间的干扰;代表性;省力原则。 10、列联相关对变量测量标准的最低要求是两变量都用名称量表测量。 11、参数检验的类型有:t检验(t正态分布)、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等;非参数检验的类型有:X2检验(列联表分析)、惠特尼U检验等;相关检验的类型有:t检验、费舍Z转换检验等。 12、建立教育科学研究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要求:客观性、可测性、简易性、可行性。 13、撰写教育科学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基本要求: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创新;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语言文字精炼简洁,表达要准确完整。 二、名词解释: 1、分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也叫类型抽样、配额抽样。将总体按单位属性特征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别,然后再根据事先确定的样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选择题) ? ? 问题:从一般教育活动的本身分化反战而形成的教育试验,相关的教育家除佩斯泰洛奇。福禄贝尔外,还有 A:梅伊曼和拉伊 B:桑代克和蒙台梭利? C:蒙台梭利和拉伊 D:蒙台梭利和杜威? 正确答案 D ? ?? 问题:测验对应试者的辨别能力,指的是测量工具的?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正确答案 D ? ?? 问题:案调查的目的来划分,除现状调查和相关调查外,还有? A: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 B:发展调查和测量调查? C:预测调查和测量调查 D:预测调查和访谈调查? 正确答案 A ? ?? 问题:全结构式教育观察记录表的编制依据? A:观察内容的结构 B:观察的场地和时间? C:观察的目的 D:观察的对象? 正确答案 C ? ?? 问题:有严密的计划,有详细的观察指标体系,对观察情境有严格的要求,这种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是? A:自然情境中的观察 B:实验室中的观察? C:参与性观察 D:结构式观察? 正确答案 B ? ?? 问题:历史研究的核心是? A:搜集史料 B:分析,鉴别史料? C: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D:运用是史学理论和方法? 正确答案 C ? ?? 问题:为揭示教育现象与过程发展规律,选取的研究对象必须是? A:最大数量的 B:有典型代表意义的? C:不可控制的 D:不同性质的? 正确答案 B ? ?? 问题:教育科学研究中选题的作用不包括? A:决定研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B:决定研究的内容? C:规定应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D: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 正确答案 D ? ?? 问题:以探索和创新知识,扩展和完善理论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是?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发展性研究 D:预测研究? 正确答案 A ? ?? 问题:倡导以数学为基础的唯理论的演绎法的是? A:亚里士多德 B:弗兰西斯。培根? C:笛卡尔 D:康德?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及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及答案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及其活动过程中,形成( B )是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 A.科学结论 B.科学理论 C.科学思想 D.科学观念 2.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与趋势的研究是( D ) A.基础研究 B.描述研究 C.发展性研究 D.预测研究 3.历史研究法的运用,特别强调研究者应具有( D ) A.历史感与正义感 B.历史感与责任感 C.责任感与现实感 D.历史感与现实感 4.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以自己的孩子为观察对象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 B ) A.描述记录法 B.日记描述法 C.轶事记录法 D.连续记录法 5.用百分制的办法对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成绩测评属于( C )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6.教育调查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手段),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基本方法(手段)是( D ) A.访谈调查 B.测量调查 C.表格调查 D.问卷调查 7.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A ) A.教育实验是一种自然科学实验活动 B.教育实验首先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 C.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D.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 8.反映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决定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A ) A.内在效度 B.外在效度 C.总体效度 D.生态效度 9.欲表示离散型的数据资料,首选的统计图类型是( A ) A.条形图 B.圆形图 C.线型图 D.直方图 10.一般来说,教育科研活动的最后一环是( D ) A.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 B.教育科研成果的评奖 C.教育科研成果的交流 D.教育科研成果的评 11.应用归纳法来得出研究结论,这一方法可追溯到( B )。 A.亚里士多德 B.培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