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每年世界上有数百万人发病,病死儿童达140万之多,我国总发病率低于0.01%。

[入院评估]
(一)病史询问要点

1.起病情况 有助于区别各型麻疹。

2.流行病学资料 是否接种过麻疹疫苗,有无麻疹病人接触史。

3.主要临床症状 典型麻疹都具有卡他症状和皮疹。

4.既往史 有无麻疹发病史或其他急、慢性疾病史。

5.近期用药史 询问近期有无服用易发皮疹药物。

(二)体格检查要点
1.发热 轻型病儿体温轻度增高,重型体温持续高达40℃以上,婴儿麻疹低热多见,成人麻疹体温常不规则或呈稽留热型。

2.卡他症状 为各型麻疹的首发症状,程度可有差异。

3.麻疹粘膜斑 是早期诊断依据,轻型可无,重型可不典型但消失晚。

4,皮疹 发热3-4日出疹,自上而下的红色斑丘疹。轻型皮疹稀疏且色淡,重型可呈出血性,婴儿麻疹出疹快,成人麻疹出疹时间常较儿童晚。

5.色素沉着和脱屑 在恢复期有诊断价值。婴儿麻疹糠麸脱屑少,褐色斑明显。

6.其他 多有精神委靡,纳差,淋巴结肿大,肝脾大,肺部有干、湿罗音。重型可有各种并发症。

(三)分析门诊资料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2.呼吸道分泌物涂片 如发现多核巨细胞和脱落细胞,提示麻疹感染。

3.病毒抗体检测 怀疑麻疹,应立即送检IgM抗体测定。

(四)继续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针对性地作以下方面检查:
1.血常规
2.肝、肾功能,心肌酶谱
3.免疫学检查,麻疹病毒特异性抗体测定
4.咽拭细菌培养、病毒抗原检测
5.心电图、脑电图、胸部x线摄片

[病情分析]
(一)基本诊断

 麻疹要与以下出疹性疾病相鉴别:
 1.风疹 前驱期短,全身症状轻,无麻疹粘膜斑,呈淡红色充血性小斑丘疹,无色素沉着和脱屑,有耳后和枕骨下淋巴结肿大,测风疹抗体可鉴别。

2.幼儿急疹 可由人疱疹病毒6型致病。1岁以下儿童多见,突起高热,热退出疹为临床特征,疹为红色斑丘疹,无色素沉着。

3.猩红热 多见于大龄儿童,急起发热,扁桃体红肿或化脓,1-2日后全身出现猩红色皮疹,针尖大小,1日出齐,有抓痕及片状脱皮,咽拭子培养可找到致病菌。

4.肠道病毒感染 病儿常有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2-3日出现斑丘疹、疱疹或荨麻疹。

5.川崎病 表现为发热(5日以上)、眼结膜充血、唇干裂、杨莓舌,手

足端硬性肿胀和红色斑丘疹,有单侧颈淋巴结肿大,恢复期有指、趾大片膜状脱皮。

6.药物疹 有用药史,皮疹顺序无规则呈多样化,停药后皮疹渐消退。

7.呼吸道病毒感染 副流感病毒(1、2、3型)、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A、B型)、腺病毒感染时也可有出疹。多呈红斑疹,如合并中耳炎等使用抗生素时皮疹易被误诊为抗生素过敏反应,但呼吸道病毒感染出现的皮疹持续时间短,应用抗生素过程中皮疹可消退。

8.肺炎支原体感染 发疹率为3%-33%,常为斑丘疹,在躯干和背部散在或融合。

(二)临床类型
1.典型麻疹 有明显卡他症状,麻疹粘膜斑,发热3-4日出现自上而下的红色斑丘疹,疹退有色素沉着及糠麸样脱屑。

2.非典型麻疹

(1)轻型麻疹 见于有一定免疫力的病儿。潜伏期长、前驱期短、临床症状轻,常无麻疹粘膜斑,皮疹稀疏、色淡,疹退后五色素沉着或脱屑,无并发症。

(2)重型麻疹 见于体弱多病、护理不当者。体温持续40℃以上,中毒症状重,皮疹密集融合,常有并发症,或皮疹骤退、四肢冰冷、血压下降等循环衰竭表现,死亡率高。

(3)出血性麻疹 皮疹呈出血性,且内脏出血,中毒症状严重,同存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预后差。

(4)异型麻疹 见于麻疹疫苗免疫后数年再次感染麻疹者。急起高热,皮疹呈离心性,自四肢向躯干扩散。此型临床少见。

(三)病因分析
麻疹病毒属副粘液病毒,表面有多种蛋白质,抗H蛋白抗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抗F蛋白抗体能阻止细胞间感染,一个血清型,耐寒不耐热,灭活后保存其抗原性。

近年来发现麻疹病毒有变异,其抗原非单一而稳定,经分子生物学研究,在分析编码N蛋白末端155个氨基酸的455个核苷酸时,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的病毒株可分为四个群,从病毒血凝素抗原电泳迁移率来分析,分为三种:L(82k)、M(80k)和S(78k)。要更新观念,避免局限性。

[诊疗计划]
(一)治疗原则
精心护理,对症治疗,防止并发症。目前尚无特异性的药物,应采取综合性治疗方法,使皮疹出齐、出透,平稳度过出疹期。对重型麻疹要严密观察,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加强支持治疗,减少死亡率。

(二)治疗方法
1.基础治疗
(1)一般治疗和护理 病儿应隔离至出疹后5日,并发肺炎延至疹后10日。空气要新鲜但不能过冷,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项目供给充足的水分和食品,不忌嘴。

(2)抗病毒治疗 三氮唑核苷15mg/kg.d),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3)对症治疗 高热时可予物理降温,慎用退热剂以免皮疹骤退出现险症,烦躁不安用镇静剂,剧咳时给

止咳祛痰或超声雾化,有慢性病或体弱者可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

(4)中药透疹治疗 将药(西河柳、芫荽子、生麻黄、紫浮萍)置布袋内煮沸,熏蒸病儿周围,并取湿液揩皮肤助透疹。

2.并发症治疗

(1)肺炎 为常见并发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摄x线胸片,痰液培养,按肺炎类型及严重程度选用抗生素。要警惕肺不张、气胸发生。

(2)喉炎 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宜选用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并给糖皮质激素和超声雾化湿润呼吸道,清除粘膜水肿。严重梗阻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心肌炎、心功能不全 因高热和中毒因素影响心肌功能,可给能量合剂、强心药和利尿剂治疗。

(4)脑炎 发病率约2%,以退热、止痉、降低颅内压和促进脑功能恢复等综合方案进行抢救。

(5)其他 应补充各种维生素,国际上提倡维生素A常规使用,可减少并发症,恢复快,降低死亡率。口腔溃疡及化脓者用3%过氧化氢溶液洗拭,再以甲紫外涂。

[病程观察]
(一)病情观察
1.病状和体征变化
(1)饮食 在前驱和出疹期病儿有食欲减退,待体温下降、疹出齐后会逐渐恢复。宜进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

(2)呕吐和腹泻 少数病儿极期有少量呕吐或大便次数增多,恢复期可消失。如有喷射性呕吐要警惕并发脑炎。

(3)体格检查 要经常观察精神、皮疹的变化有无肝大等情况。典型麻疹恢复顺利,重型麻疹中毒症状重,皮疹融合或呈出血型,或突然隐退等。皮疹观察要包括顺序、颜色、密度和覆盖面,有无褐色斑和脱屑。

2.分析化验和特殊检查结果
(1)血常规 应视病情变化及时复查,白细胞计数增高时考虑有继发细菌感染,寻找病灶。

(2)肝功能 少数病儿ALT有轻度增高,恢复期复查可正常,但要排除嗜肝病毒感染存在。

(3)早期辅助诊断 分泌物找到巨核细胞、脱落细胞抗体阳性时可作出诊断。如咽拭子病毒抗原检测出其他病毒时,在排除携带病毒状态外,结合临床表现才考虑有合并感染可能。

(4)麻疹病毒抗体 双份血凝抑制试验抗体滴度达4倍或以上有诊断意义,但报告时间较晚。ELISA法IgM阳性可确诊为急性期感染。

(二)疗效分析及处理
1.病情好转 证明处理得当,同时要对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有预见,如对重型病儿并发症的出现和严重程度的估计与对策。

2.病情无变化 典型麻疹经治疗很快恢复,如在人院时刚巧在出疹前期,那么高热和卡他症状尚属正常过程。疹出齐后即可缓解,慎用退热剂。

3.病情反复或恶化 如病儿出疹中途停止,疹退中体温复升,要警惕继发感染和循环衰

竭发生,原有结核病灶可恶化加重病情。如出现鼻出血和出血性皮疹时急查血小板计数和3P试验,予肝素或抗休克等措施积极抢救。

[住院小结]
(一)确定诊断
根据典型病史、体征、特异检查,诊断可明确。

(二)预后评估
1.单纯典型麻疹或轻型麻疹预后良好。
2.有并发症、病情危重者预后差。

(三)出院医嘱
一般麻疹痊愈出院无需带药,但应交代注意休息和营养摄入.有并发症尚未痊愈者出院按时服药,隔3-6日门诊随访。

[提示]
(一)麻疹流行病学特点

近年5岁以下儿童与成人麻疹发病率不断上升,前者已达70%,重症减少,轻型增多,隐性感染普遍存在。免疫人群麻疹的隐性感染波动在18.5%-75.0%,隐性感染的血凝抑制抗体滴度为1:(2-16),高峰为1:(2-4)。新型麻疹疫苗的研制工作已取得进展,如:IScom疫苗、亚单位疫苗可克服母传抗体干扰;载体疫苗中的金丝雀痘病毒载体疫苗可诱生出细胞介导免疫。

(二)麻疹的预防
流行期间要严格执行易感者检疫制度,避免交叉感染。应保持90%以上的高免疫覆盖率,控制流行。复种年龄4-7岁,或更早一些,其重要意义在于可使初免失败及漏种儿童尽早得到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