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心理学思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传统文化的心理学思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传统文化的心理学思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传统文化的心理学思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大学生作为一个处于特殊心理发展阶段的个体,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有关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的问题的研究很少,本文主要是传统文化的心理学思想的方面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个问题进行阐述。首先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然后提出一些经典的传统文化的心理学思想,最后将两者结合起来讨论,最后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传统文化;心理学思想;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学中国化;1.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处于学校与社会大环境交界处的大学生群体面临的巨大的压力,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很多,本文主要从传统文化的心理学思想的角度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阐述。

2.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反思

2.1心理健康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关于心理健康的界定,国内外学者有过大量论述,但至今尚无统一表述。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高效而令人满意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的生命具有活力、潜能得以开发、自我得以实现。从心理健康一般来讲,心理健康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是指个体在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能保持一种内部自洽与外部相融的平衡、协调状态,并具有一种积极、乐观的心理态势。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施行,大学生的规模已经较以前得到很大的扩张,高校扩招为国家社会输送了更为高层次和质素的人才,提高了我国整体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但是,随之而来的就业难,管理疏漏,教育专业化低等问题也凸显出来,而这些问题的凸显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维护,成为一个新近的却急需解决的课题。

2.2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国外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起步较早,较近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总的变化趋势为心理问题发生率增加、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复杂性增加。Eileen·M.的研究表明美国在校大学生中抑郁、物质滥用、进食障碍、学习障碍、适应障碍的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尤以适应障碍为甚。

而对于国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国外也有学者给予关注,Sherry A.Benton博士曾指出:近一段时间,中国大学生的心理疾病谱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增多了。有一些问题的增加速度是惊人的,在13年中,每年患抑郁症的学生人数增加两倍,自杀的学生增加三倍,受性骚扰和性攻击后来咨询的学生数增加四倍。

3.中国传统文化中主要派别所蕴含的心理学思想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中,儒释道是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述:“儒家是粮店,每个人都离不开,天天必须要吃;佛教是杂货店,人们只要有时间和兴趣就可以进去逛逛,里面什么都有,可以各尽所需;道教是药店,当人们病了的时候,必须要去的地方。”

虽然心理学这个术语是舶来品,但是,在我们璀璨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这对于我们利用中国特色的方式来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打下了夯实的基础。而儒释道三者集中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也必将成为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药。

3.1儒家的心理学思想

1. 天人合一的心性修养法

儒家讲入世,强调刚健有为,以天下为已任,最终目标是“治国”、“平天下”。儒家认为要实现其最终目标,起端是要加强身心道德修养和人格培育,对此,儒家提出了“天人合一”、“人我合一”、“身心合一”的心性修养之方法。心理健康是个体按社会期望与要求实现自我的过程。社会是人现实的生活世界,是人与人的关系及结果;是每一个个体生存、发展的空间,是体现人的意义与价值的舞台。因此,儒家的天人合一论对于大学生社会我的培养以及社会心理的健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2. 经世致用的人际关系说

儒家思想是经世致用的学问,对于人与社会的关系有许多论述,概括起来有三个:乐群贵和,重义轻利和理想人格。前者注重在群体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它把与群体的和谐作为个体安身立命的根本,重义轻利用孔子的话就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对待个人私利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义以为上”、“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中国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君子,即成为有知识、有才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达者兼善天下、负荷担道,利济苍生,不达严于律己,独善其身,修身养性”。这三种思想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2佛家的心理学思想

佛教讲出世,强调万物皆空,排除烦恼,自度度人。佛学讲究的人生境界在于人们应一边使全身充满着如灿烂发光的太阳般的生命力,由衷地感受到无量的喜悦;一边从容地,不畏艰难地生活下去。人,即便社会地位和声誉再高,也不会感到满足;即便财产再多,内心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充实。唯有彻底打开这无边无际的境界——自我胸中的“宫殿”,才能获得真正的人生价值,感到无限的幸福。”虽然佛教的思想有些虚无,但对于人生观价值观有所偏失的大学生,却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3道家的心理学思想

道家的着眼点依然是人,老子说的“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是道家对人的肯定。在人的实现问题上道家走了与儒家不同的道路。儒家重人的社会性,道家则重人的自然性;儒家强调从社会关系中实现人的本质,道家强调的则是人的独立自主和精神自由。在实现人格的途径上,儒家主张入世有为,通过“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来成就圣人人格;道家却想挣脱外在的束缚,主张“绝仁弃义”、返朴归真,通过效法自然的无为来实现游心于四海之外而与天地同游的逍遥人生。道家注重精神自由,挣脱外界束缚,对于处在极大生活压力下的大学生的焦虑紧张的心理有良好的舒缓作用。

3.4儒释道三家心理学思想的整合

从现实层面来看,儒、道的心理健康思想可以互补。首先儒家的入世有为是以可以入世为前提的,但事实上,人在现实生活中却并非时时可以入得了世的。当人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无法有为、无法实现自我的时候,一味地强调“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不够的。道家的自然无为、另求逍遥人生的理论显然为人的自我实现提供了另一条途径,这样,进可以“儒”积极入世,退可以“道”无为避世,现实的人生道路就宽广多了。佛教则对每个人的未生之前和已死之后作了较为系统的说明,不但更好地解释了现实的人生和人生的根本问题,而且并以其对社会人生的独特看法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儒、道的缺憾和不足。

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现象越发让现代文明承受考验,而儒释道三大家的心理学思想却可以是解决这种现象的药引,合理利用,将是治病良药。

4.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取向

大学生是社会上文化层次水平较高、思维最为活跃、最有朝气的群体之一。他们渴求知识、积极向上、胸怀博大,时刻关注国内外的风云变幻,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同祖国的兴旺发达和民族的繁荣复兴融合在一起。但是,由于社会转型和自身发展阶段的影响,使得正处于青春期、社会阅历浅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

4.1价值观良莠不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利益关系、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多变和复杂。而总是走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价值观的良莠不齐。

4.2大众化教育导致的心理落差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群体的规模、素质、结构及其社会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交费上学、自主择业,家庭贫富差距等,使得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更加突出。

4.4独生子女的心理失衡

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增多,自我意识的增强,自我价值的提高,与上一代人经历的成长背景、接受的教育、受到的关注差异增大,代沟更加明显。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产生的心理问题远远超越了过去任何一个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审美观等诸方面,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或是表现在学习上,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兴趣不浓;或是表现在生活上,人际交往困难,许多学生缺乏朋友,在面临困难的时候,孤独感、无助感强烈,适应社会生活、适应环境的能力偏低。这些问题均给当代大学生带来许多心理上的迷茫和困惑,由此导致心理失衡、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的发生率也大大增加。

5.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文化底蕴长达五千年之久的东方文明大国,造就了深受东方历史文化熏陶的中国大学生,现我将探究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从而为更好的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寻求突破点。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控制心理情绪, 追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最核心的是孔子提出的处理事物的总法则———中庸之道。孔子曰“: 君子中庸, 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 君子而时中。”也就是对外界各种刺激随时控制和调节自己的体验, 时刻使内心世界居于适中状态, 即保持心理平衡。这种讲究“中和”的为人处事的哲学和态度, 客观上对大学生维护心理平衡、保持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二,儒家强调“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 和“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 。前者是说君子不象器皿一样, 只有固定的用途, 言外之意就是要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 不论在什么时候, 处在什么环境, 遇到什么情况, 都能正常发挥自己应有的潜能和智慧, 应付和处理好各种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发生的事情, 保证不使身心受到危害; 后者是指对一些不顺利、小挫折要善于忍让、忍耐, 以顾全大局。对待自身的态度不仅仅是被动接受, 更包含着积极进取精神。第三,传统文化主张修身养性,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完善健全的人格,中国传统文化里边道家和儒家都包含着深刻的心性修养思想, 孔子主张修身养性与人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老子的思想说明, 海纳百川, 水容万物, 求同存异, 百花齐放; 不同而和, 兼容并蓄; 不言自明, 不战而胜。从心理咨询和心理调节的角度来看,能减少人际冲突, 维持安定团结; 以柔胜刚, 老子以水为例,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 随圆而圆, 随方而方, 但人们都知道滴水石穿的道理, 说明守柔更优于执刚, 因为守柔是一种平和安静的状态, 而执刚则往往使人逞强好斗, 激化矛盾, 增添很多无谓的烦恼, 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

虽然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传统文化也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也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困扰。因此在利用时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使其成为真正的良药。传统文化的心理学思想所具有的消极方面主要体现在:

第一,传统文化影响咨询方法的选择,从某种角度说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容易被解释为解脱社会的压抑和约束,去追求个人需要的满足,因此容易被开拓新世界的人接受和欢迎。但在中国,精神分析理论曾受到强烈的排斥,因为在注重压抑与控制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要节制人的欲望,以便使每个人的行为有所规范,社会有所秩序。

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强调每个人都有能力指导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行动,从而达到良好的主观选择与适应,咨询者只是间接地帮助他们即可。在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咨询者应是专家,权威者,有特别知识,也有不同寻常的经验和办法,可以替来访者消除问题,若咨询者说来访者有能力自行解决困难,会使来访者感到失望甚至咨询中断。

第二,传统文化影响咨访关系,一是对权威者的双重态度一方面对权威者要求很多,依赖性很强,期待他为自己解除困难,另一方面却不一定听从权威者,可以不受限制的随意更换。二是对自己人与外人的分别对待,对自己人较为信任,能

谈自己的心事,也期待能被特别关心,而对外人就保持距离。

3利用传统文化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3.1.1.儒家心理学思想及其借鉴

儒家心理学思想立足点在于人的社会性,乐群是一种强烈的归属心态的表现,它主张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在群体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它把与群体的和谐作为个体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国人历来对群体有着浓厚的信赖感。儒家把仁作为最高的德行,就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以人际间的亲和性维护社会的安定,促进社会的发展。根据这一认识,儒家学者提出“明分使群”,要求建立“群居和一之道”。

因此,利用儒家的心理学思想维护大学的心理健康重点在于引导大学生将维护社会铁序,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当作自己的主要任务。为了使群体价值取向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得到贯彻与落实,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发生冲突时,要采取恭敬、谦让的态度,以群体利益至上的原则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

3.1.2.佛家心理学思想及其借鉴

在佛教看来,人类社会的—切(包括人的生命存在)和宇宙万物一样,都由因缘和合而成,是没有自性与实体的幻相。人们执此幻相为真实,导致世俗生活对幻境的追求,故永远陷入痛苦之中。其实,世俗社会的名利、贫富、贵贱、寿夭等等都不过是镜花水月、海市蜃楼,每个人都是永不止息的生灭流转中的匆匆过客。

因此,利用佛家的心理学思想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重点在于建立在超越基础上的佛教价值观。首先,引导大学生追求超越的理想、反对把生活庸俗化,提高人们的精神层次,促使人们从世俗的生活中超脱出来,提高其道德境界,客观上有利于避免人们执著于对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其次,对价值本质的理解以提高人们对现实生活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在任何时代,人生都必须面对种种烦恼和痛苦,这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

3.1.3.道家心理学思想及其借鉴

庄子对命、时的态度是安、顺,即所谓安命处顺,它强调安、顺,反对主动地去迎”、“逆”,他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认为人的本性是质朴自然的,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见素抱朴”,保持人的本真状态,反对仁义道德等外在的人为的束缚。

因此,利用道家心理学思想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重点是学会一种清醒、沉毅、坚忍的理念,它可以帮助大学生释放心理和社会压力,缓解精神痛苦,获得达观地对待苦难的勇气,从而从逆境中超脱出来。有了这种超脱,就可以在逆境中保持一种心理平衡,安顿好自己的心灵,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去面对人生,面对现实。

3.1.

4.传统养生理论中的心理健康思想及其借鉴

1.以德养生

与天同德的养生原则认为养德重于养体,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中,要注重德行品质的培养,引导大学生学会经常针对个性品质中的不足和缺陷进行

自我修养、自我矫正。

2.情欲适度

只有合理满足生理欲望和需求,才能有健康的心理。“凡人之情,得所欲则乐,过度的情欲累德伤性,使人精神颓废,必须注意节制。因此,道家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教导人们“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从心理保健的角度来看,情欲适度是有重要意义的。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过程中,“和畅性情”甚为重要,即运用理智和意志的力量控制情欲,努力消除其有害影响创造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状态。

3.调节情绪

中国古代许多学者和医家都已经注意到不良情绪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危害,道家学派很早提出“忧郁生疾,疾困乃死”的思想。传统医学在阐述疾病的成因时,把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太过解释为人体发病的内因。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过程中要注重“以情制情“的作用,促使合理恰当的情绪以克制不良情绪。

3.3.从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各个层面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维护

3.3.1.建立良好的社会宣传机制形成积极的社会熏陶氛围

健康心理的培养是一个社会的过程, 构建与塑造符合社会需要的健康心理, 不仅仅需要充实和完善健康心理的内容, 更需要进行广泛而有力的宣传,营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社会氛围, 在社会中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社会关注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复苏,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中国化维护。

3.3.2.注重家庭基础教育和早教培养

家庭是大学生的第一课堂,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也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心理素质的培养。传统文化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通过一系列的文体和社区活动(如历史故事展,读书活动等)增强家长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 引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喜欢和热爱, 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子女, 以达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3.3.3国家大学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学生的课程设置中虽然已经成为必设课程,但是在结合传统文化方面却有所欠缺,大多数都是以西方的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为主体,因此应在实际课程设置中加强对社会、人文、文化艺术等学科的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 通过文明主题教育活动, 全方位多侧面的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充分发挥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同时注重教师“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榜样作用的发挥, 以良好的道德品质, 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 培养学生向正确的方向、真的方向、善的方向、美的方向发展。陶行知先生说, 教师的职务是“千

教万教, 教人求真”; 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就是告诉我们, 有什么样的教师, 才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因此, 作为教师, 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3.3.

4.大学生个人心里素养的培养

优秀的品质和健康的心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的培养和形成需要内化和外化相互转换的过程, 也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填鸭式”的灌输只能流于形式, 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主体的人。因此, 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加强人自身的修养和学识, 历练品格, 对于完善心理建构尤为重要。

第一, 以儒家传统理想为基础, 在继承中加以发展。对儒家文化中理想人格的继承,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即独立、自主、自强、自尊的人格和对个人道德的重视以及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第二, 遵从古代法家思想中理想人格的核心, 培养良好的法制、纪律意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 社会对于管理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在对社会、经济等的管理上依靠法制、纪律而非依靠个人要求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参与者都拥有良好的法制、纪律意识。

第三, 培养道家的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道家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超脱, 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对待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和原始的道家思想不同, 我们不仅仅要尊重自然, 更要在自然规律的指引下积极改造自然, 做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四, 加强德育修养还要有“兼爱”的精神。重视培养人们具有“兼相爱, 交相利”的社会思想, 重视培养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宽容和互助, 这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 加强自身修养的关键所在。

4结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是时代性很强的课题,但有传统文化浸熏的维护方式却打上了传承的烙印,因此运用传统文化的心理学思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是一个传承与创新的过程。所谓创新就是要根据社会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新的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手段;就是要根据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理念、体系结构,探索新的功能、领域与作用方式。创新既是一种开拓性的发展,又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具有鲜明时代气息.时代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时代必然不断带来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和新的矛盾。那么,传统思想理论观念中的某些因子必然会因为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而被淘汰、改善或者裂变,形成新的因子,体现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时代性,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子就表现出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发展稳定性的一面。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稳定性与时代性集中通过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对传统心理学,已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继承、借鉴与创新来体现的。

参考文献

[1]乐国安主编,咨询心理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2] 陈光磊.论中国传统心理文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J] .荷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 8) : 65.

[3] 王景芝. 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 J] 河北学刊, 2003( 2) : 92

[4].何蔚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的调查与分析1 心理学探新 [J]1992 , (4) :34 – 371

[5]黄希庭,郑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王刘琦.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7]樊富氓.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J] 1997..

[8]王景芝,张秋月.儒家文化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研究[J],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

[9]刘永莉,明凤.儒学“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2000 年第3期

[10]王谦.孟子与马斯洛思想中理想人格的比较[J].心理学探新,2009年第2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策划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竞争也日趋激烈。在人口高度密集的中国,就业竞争更是不在话下。劳动力与岗位呈现粥多僧少的局面。就业已成为困扰人们的主要问题。尤其是近日来,“富士康”跳楼事件已经将这一恶性的状态推到了风口浪尖的田地,减压已不可避免地被提上社会平台,这将是缓解矛盾所亟待采取的主要办法。当代在校大学生也深深地体会到竞争的激烈。另一方面,学业的压力也使他们喘不过气。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一二级考试,学分考试…所有的一切使得大学生活充满压抑感。再一个,友情,爱情,生活方面的烦恼也是他们众多压力的来源。 活动目的与意义: 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减轻大学生心理承受的过重压力。为了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境地,理性地对待所面临的压力与挫折等心理问题,以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看待并解决困扰他们的难题。让大学成为他们心中快乐的圣地,让大学生活成为他们脑海里美好的回忆。健康的心理是维持大学生继续热情学习的动力,也是他们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战胜困难的必要条件! 二,活动时间与地点安排: 2010年6月5日——6月6日 地点:xx大学西校园6B小广场,第二教学楼 三,活动开展形式:心理健康知识展览,影片放映,讲座,心健知识有奖竞答 四,活动开展: 6月5日:上午在西校园6B小广场展览心理健康知识 下午在第二教学楼201教室播放影片《大学生心理健康》6月6日:上午在西校园6B小广场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奖竞答活动 下午在第二教学楼201教室心理教授讲座 准备阶段: (1)通过上网寻找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为大学生减压方面的资料,以简洁,轻松的方式,以手工或电子版的形式,张贴在展览板上。其中辅以简单幽默的漫画,让同学们在轻松的状态下学到有益的知识。展览中包括对心理现象的诠释及对心理案例的剖析与解决方法,案例后注以专家寄语。(2)影视作品由主办单位向学校心健工作室的教授和老师咨询,请教,最终确定影片内容。(3)有奖竞答活动中,由工作人员上网搜索查找相关资料,咨询心健老师,找些有关心健问题,减压方法之类的问题。礼品有餐巾纸,小挂钩,小卡片等之类;现场布置有横幅,彩球等简单的装饰。(4)讲座则请来学校心健工作室的权威教授来演讲关于如何处理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就业,感情,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举办阶段: 此次活动组织人员由社会工作协会操办,人员数量有限,所以应该合理配置。 展览由于需要现场指导不多,所以只需在此安排4,5个工作人员维持现场便可。在放映影

(完整版)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和借鉴,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求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的特色。下面是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报告 2(1)

2013/2014学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报告报告题目:________________ 分院: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递交时间:

亲爱的同学: 反思和分析自我对于每个人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通过本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我们从自觉维护心理健康意识、自我概念、健康人格、人际沟通、爱情心理、情绪管理、挫折应对、全面提升自己等方面共同探讨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对自己有些什么样的反思与分析呢请结合心理健康的标准,你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和课堂互动,写一份自我成长报告,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 内容包括: 1.你对自己的认识,包括人格特征、人生观、价值观、优势劣势、自我健康状况评估等; 2.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挫折,或者在人际关系、恋爱、情绪等方面印象最深的一个问题,当时你是如何处理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对此有什么新的看法以及新的应对方式; 3.目前还有哪些事情感到苦恼,希望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4.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你对优化完善自我人格方面有哪些打算; 5.通过课程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写出你印象深刻的上课环节,并说明理由。 行文要求 标题设置为三号黑体;下空一行后为正文,仿宋,小四,20磅行距。 报告递交 2014年6月20日前以A4打印稿上交给任课老师。 评分标准 1.优秀(90—100分):具有强的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意识;自我认知全面且合理;对人际、恋爱、情绪等问题的的处理能力强;人格水平改善显著;行文优美流畅,字数及格式符合要求。 2.良(80—89分):具有较强的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意识;自我认知较全面且合理;对人际、恋爱、情绪等问题的的处理能力教强;人格水平得到较大改善;行文优美流畅,字数及格式符合要求。 3.中(70—79分):具有较强的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意识;自我认知较全面且合理;对人际、恋爱、情绪等问题的有一定的处理能力;人格水平得到改善;行文优美流畅,字数及格式符合要求。 4.及格(60—69分):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意识;自我认知有一定合理性;对人际、恋爱、情绪等问题能有意识的去处理;行文不够讲究,字数及格式接近要求。 5.不及格(60分以下):无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意识;自我认知不客观、不全面;行文不符合中文写作规范,字数及格式不符合要求。

(完整版)“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计划

黄台岗中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 “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总体设计 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合约式”评价为终结,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

德育体系。 三、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德育内容民族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体系的建设,而且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二)实践意义 1、抵制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的需要。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急功近利,只要求孩子“成才”,而对孩子做人的教育却越来越淡漠。在功利化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教育环境存在着许多问题:影视、网吧演绎着“武侠加爱情”、“黄色加暴力”;成人思想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这些都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的侵害。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 2、迎接全球化挑战的需要。人们在全球化中进一步误读东方,甚至走向西方中心主义。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没能占据应有的位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心得体会中华传统文化带有鲜明的过去时代的烙印,它创于华夏民族的先祖,带有自己的浓厚的民族色彩,值得后人重视、传承和发展。作为当代中国的青年大学生,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传统文化教给我们的优秀的精神粮食,要有相应的传统文化根基和艺术修养。在这些中华传统文化中,我们青年大学生要学会孝敬父母,学会感恩、学会奉献! 1、百善孝为先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中,始终坚持“孝”为做人之根本,自古以来孝是作为评价一个人的成就与品质的重要标准,也因此在古代浓重的重孝的环境下就出现了很多至孝之人,像狄仁杰、淳于意等人。而在当今社会,我们看到的情况确背离了先人所创造的孝的社会,在网上、报纸上等都时常出现对父母不孝的事例。这让我们在中国日益发展、国力日益增强的今天感到是一个莫大的讽刺。所以在当今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尤为重要。我在学校学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之后,反思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确实在某些方面做的不够好。我之前只是认为原以为孝就是听父母的话,平时回家的时候就是给父母买些东西就是孝顺了,其实不然,殊不知动物都知道反哺更何况作为我们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人类。通过这次传统文化的学习我知道了孝有四种境界:孝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心、孝父母之志、孝父母之慧。 对比自己平时做到的也就是孝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心。孝父母之

志、孝父母之慧以前想都没想到过,就根本不用说怎么去做了,通过学习了传统文化,我终于懂得了真正孝的含义,那就是要做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能让父母引以为荣。孝不是嘴上说的,是需要有实际行动做的。特别是在学习了现代孝的榜样之人的做法,感触很深,父母把我养育到这么大,供我上学,一直在不停的在为我无私付出,想想自己给他们回报了些什么呢?好像什么都没有,反而可能有时候会因为一些小事还要与父母争论顶嘴,让父母生气真的很不应该,以后绝不能再犯。 2、学会感恩 我原来觉得只有自己的亲人值得我感恩,其他的好像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但是当你真正有了一份孝心的时候,那确实是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去感恩了。就像《感恩词》中所概括的国家、父母、老师、同仁、农夫、大众,国家给了我们安定的生活环境;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含辛茹苦的把我们抚养成人;老师教授我们文化知识,让我们今后有在社会生存的技能;同学的合作帮助,让我的学习不断进步,取得更好的成绩;农夫的辛勤耕云,让我们有了一日三餐;还有一些我们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做的工作,实际都是一种对我们默默无闻的关心和支持。懂得了感恩也就让我学会了谦卑。自己不会再因为为家庭和朋友或者是班上做了一些事,或学习生活中有了一点进步而沾沾自喜,就会觉得自己所做的这些如没有来自各方面帮助支持,就凭一己之力是办不到的。所以在学完中华传统文化之后,我明白了做事做人要学会谦卑,这样就会避免与他人之间的

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及方法

传经典承文化润童心 ——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理念及方法 一个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的职责本分,即教书育人,传承文化。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而文化童子功是各种基础的基础。经典所给予孩子的不仅是眼前的成绩,更是一种远行的力量。多年来,我一直孜孜不倦地坚持做一件事,就是“传经典,承文化,润童心”,我认为这是一个语文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职责所在,也是身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的自觉的追求。 经典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经过漫长时光的淘沥流传至今,影响深远且常读常新。我是一名语文老师,也是可以连续、固定带班的班主任,这种优势让我能够分学段、持续不断地深入推进学生的经典诵读。在实践过程中,我将经典的泛读与精读有机结合起来,既通过每周一节的专门的国学课来系统地讲解,同时也坚持通过晨诵、午读等零散的时间带领学生通观通览,了解大义并适当背诵。在内容上,低段以《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蒙学经典为主,在识文断字的同时让学生规范言行举止,浸润君子风范;中段以《唐诗三百首》《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诗词格律为主,让学生切实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音韵美、声律美;高段则以《论语》《孟子》等四书经典为主,让学生体会经典中的辞气和意味,实现与圣贤心境和情操的契合。在进度上,基本保持了每半年一部经典的速度,这样小学六年下来,学生的积累不少于10部,可以让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化童子功。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几年来,我持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研究,虽然有过困惑,有过踌躇,但仍然认真地坚持了下来,陆续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认可:参加海淀区举办的传统文化系统培训,被评为“优秀学员”,在2016年11月海淀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设计案例评选活动”中,提交的案例被评为“一等奖”;指导的《论语伴我去远行》学生情景剧在2017年曹灿杯颁奖典礼上展演,获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提交的论文《趣味导向有机融入——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评为二等奖,并发表在《北京教育》上。

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策划书

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健康从心开始 一、活动背景: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面对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以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借此开开学之处,我院特举办这次大学生心里健康活动,来帮助同学解决问题,为同学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提供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二、活动目的: 围绕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以“健康从心开始”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发大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关注心灵成长,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各种困惑,并主动探求解决途径,健康快乐成长。 三、活动意义: 1、为学生们创建一个和谐美好校园。心理健康活动可以让同学们意识到校园生活 的丰富多彩,并且学会珍惜,减少不和谐因素。 2、为学生以后学习甚至工作提供了精神上的帮助。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同学感同身 受,使自己精神层受到良好的教育,为人更加开朗自信。 四、活动时间:2016年5月25日 五、活动地点:待定 六、活动对象:全体学院学生 七、活动流程: 1、在学校橱窗及宿舍区张贴有关心理知识的展示,同时宣传本次活动,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3、通知各班班长及心理委员,让他们通知本班参与活动的同学于活动日到现场参加活动; 4、在参与同学到达现场前对现场进行布置; 5、在现场放有一纸盒,让有心理困惑的同学将此写在纸条上,并附上联系方式,待过后统一查看并逐一通过联系方式进行解决; 八、游戏规则: 扮时钟游戏: 1、在白板或墙壁上画一个大的时钟模型,分别将时钟的刻度标识出来; 2、找三个人分别扮演时钟的秒针、分针和时针,手上拿着三种长度不一的棍子或其他道具(代表时钟的指针)在时钟前面站成一纵列(注意是背向白板或墙壁,扮演者看不到时钟模型); 3、主持人任意说出一个时刻,比如现在是3小时45分15秒,要三个分别扮演的人迅速的将代表指针的道具指向正确的位置,指示错误或指示慢的人受罚 4、可重复玩多次,亦可有一人同时扮演时钟的分针和时针,训练表演者的判断力和反应能力。 5、最后胜出的一组同学将获得奖品,奖品待定 九、活动经费:各种道具+奖品费用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和借鉴,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求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的特色。下面是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 我维护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摘要: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物质世界的日益充裕,人们关心的焦点从传统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逐步转向对人的心理世界的关注这个更深的层面上来。尤其是对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正处于转型和塑造期的大学生来说,个人角色的转换、所处环境的变迁、心智成熟度的增加等使得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也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自我认知自我维护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所以,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一般参照四个标准: 1、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已的健康,研究者凭自已的经验对当事人心理健康进行判定; 2、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否健康的判断;

3、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 4、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 二、大学生的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有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点。大学生作为特定年龄段、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社会群体,心理过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据这些特性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摆在高等院校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 三、大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认知 大学生对自我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为自卑。典型想法有以下几种: 1、我这么矮,别人肯定瞧不起我; 2、我长得不漂亮,肯定没有人喜欢我; 3、别人有几项比我强,我就只有认输了; 4、我什么爱好也没有,也没长处,真是没用; 5、我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 6、我表达能力不好,别人都不和我说话,我人际交往不行; 自卑有两种表现:一是与他人比较,觉得在知识、能力、体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别人;二是面对要做的事或试图达到的止标,怀疑自己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策划书(完整版)

策划编号:YT-FS-2596-50 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策 划书(完整版) Develop Detailed Rules Based On Expected Needs And Issues. And Make A Written Plan For The Links To Be Carried Out T 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eme.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策划书(完整 版) 备注:该策划书文本主要根据预期的需求和问题为中心,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步骤。并对将要进 行的环节进行书面的计划,以对每个步骤详细分析,确保方案的顺利执行。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活动主题:我爱我——团结互助,给力心灵,共同成长 二、活动目的: 围绕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以“给力心灵,团结互助,共同成长”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发大学生关注心灵,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各种困惑,并主动探求解决途径,健康成长。 三、活动主办:学生工作处心理咨询中心 四、活动承办:院系心理健康部,心理成长协会 五、活动时间:xx年5月3日(5月3日—31日)

六、活动范围:全体学生 七、活动内容及具体安排: (一)宣传篇 1、横幅宣传:出一条横幅(一式两份),宣传本届心理健康节主题。 承办单位:院宣传部、院心理健康部 横幅内容:团结互助,给力心灵,共同成长——湖铁职院第八届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宣(暂定)横幅位置:南院悬挂于j1教学楼前,东院悬挂于篮球场 2、板报宣传:出一期板报,宣传本届心理健康节主题、内容、时间安排等。 承办单位:六系心理健康部 活动要求:六系各出一期板报 板报摆放:南院篮球场、东院教学楼前 3、报纸宣传:出一期报纸(>特刊),宣传本届心理健康节主题、内容、具体活动安排等。 承办单位:大学生心理成长协会《心之桥》编辑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前只是知道一个大概,通过这次的延津之行,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更深的认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缺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通过学习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字放在首位,“孝”字,上为“老”,下为“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才有“孝”,同时也意味着“老人”要永远在“孩子”之上才能称之为“孝”,中国人讲“以孝为先”,便可知国人对“孝”的重视,主要强调对父母,长辈的“孝”,强调长幼有序,自古便有“董永卖身葬父”的传说,还有“孔融让梨”的故事,虽然强调的是礼貌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少年的孔融便知“长幼有序”可见“孝”在古代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孝”不仅仅在古代,即便是在当代物欲横流,充满钢筋水泥管的社会也同样被看得很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篇二: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欲为人师表,先学会做人。 刚刚学完《传统文化教育》,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才真正的感悟到自己活得多么失败!多么的不在道!由衷的感恩学校领导给我们这个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机会。让我真正的找回了自己那颗丢失已久的良心! 传统文化的学习,刚好有吴老师讲的“如何做一位如理如法的好人”,如何让传统教育渗入生活,融入工作。但我感觉自己对“弟子规”还是停留在“圣人训”的阶段?惭愧啊,可见自己的确不是上根之弟子?不过“勿畏难、勿轻略”“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至”,要知耻近乎勇,只要严格坚持按照恩师的教导,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勇猛精进,相信一定会得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乃至社会和谐的理想生活。 传统文学并不是谈玄说妙,“话说多、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圣贤留下的经典,没有一句是多余的话,正如“圣贤乃实语者、不妄语者、不异语者、这些经典,都是从圣贤人的自

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手段和方法

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手段和方法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现状。 1.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 2.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 3.恋爱与性心理发生问题 4.自我定位出现迷惑 二、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手段和方法 近年来,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等恶性事件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引起人们对高校教育的质疑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呢这无疑需要学校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一)学校方面 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成长的外部条件,它集中体现在校风、学风和班风上。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除日常的教学活动外,学校、学院可通过举办各类团体活动、交流互动、各项赛事建设团结友爱的校风,增强学生的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有利于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举办各类主题班会、班级活动建设积极向上、宽松友好的班风,使同学们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积极向上的心态;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树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念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学校上下应统一认识,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诸教育之中,并使不同岗位的人都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从而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 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心理卫生知识的掌握。通过以选修课或必修课的形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促使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而且对于帮助他们缩短心理适应期、加快人格的成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3)设置心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心理咨询是防治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如广西医科大学设立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通过举办心理委员的培训、开展“我爱我”的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DV大赛等系列活动促进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讲座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讲座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它有着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从时间上讲,中国传统文化大致是指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文化。因为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文化的剧烈冲击。中国文化开始大幅度的震荡,调整。这种变化一直持续至今。从地域范围看,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包括传统的中国地理概念,还包括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越南、朝鲜等国家和地区,没有一个清晰的地域界限。她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今天中国人的思维与行为仍在不自觉中深受其影响。纵观历史,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儒学、美德、礼仪、民族精神、榜样、诚信、和谐观、负面道德经验等方面。 二、多视角看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和体现 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众说纷纭,许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各抒己见。有些学者们论证了儒学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认为儒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等具有极为有益的作用。还认为新儒学伦理道德思想有助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有启示。改革开放以来和加入WTO以后,中国的人文精神及传统文化思想受到挑战。对学生进行儒学教育,坚定信仰教育有利重建精神家园,凸显人文精神,要求我们加强儒学伦理教育,倡导道德体验教育。 〔1〕有学者从美育及传统美德的角度看其德育的促进作用。也认为当代德育的社会文化环境受以现代传媒为特征的大众文化影响,人的审美受到侵蚀、精神世界也被无情的挤压着。青少年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受到巨大影响,自我意识强全局意识差、竞争意识强合作意识差、好胜心强抗挫折能力差等不健全人格结构。而美育与德育的终极价值取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审美教育与价值观的培养及形成有密切的关系,这也是我国把美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当前可以通过艺术教育、经典导读、看经典戏剧电影、文学导读、注重课程教材改革、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来实施美育。 〔2〕对于美德作为知识可教性,有学者论证了其可教的限度和方式。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但美德作为知识被教师有限度的。原因是它主要通过理性去获得、美德本身的内涵在当代社会中的失落、合格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策划【三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策划【三篇】 篇1 一、活动背景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的情况受到了社会的广泛的关注。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群体,在这样的一个阶段正处于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更易发生一些心理问题,因此,我班决定开展心理活动,让更多同学受益与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更积极的生活。 二、活动名称和主题 班级心理健康知识交流座谈会 三、活动目的 为了更好的宣传心理知识,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四、活动内容: 1、班上成员分为六组,每组由六人左右的同学组成。 2、由组织者准备有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问题卡片,提问,小组自由讨论,后选一名代表做回答。 3、各小组自由讨论自己平时生活学习遇到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面对解决的。 4、最后组织者进行总结。 五、活动负责人与参与者 负责人:孙李娜

参与者:11级英语教育一班全体成员 六、活动时间 **年5月27日晚7:OO 七、活动地点 博学南楼教室401 一、活动开展原因: 大学是成才的地方,但这只是对少数充满自信的人来说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自卑。 在大学的校园生活中,人总会有失意的时候,因为佼佼者实在太多了,因此,难免会缺乏自信。 一个人,一量缺乏自信,就会背上思想包袱,就会附上心理阴影,对自己和未来感到一片茫然,缺乏理性认识,最终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 基于以上原因,因此有必要对同学们开展一次增强自信心的讲座。 二、活动主题:扬起自信之帆,搏击人生风浪 三、活动目的:此次活动主要是为了帮助同学们建立自信信念,用自信的帆来战胜学习之海、生活之洋中所遭受的挫折。 四、活动内容: 做传钥匙游戏; 宣读10条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建议。 五、活动负责人:李文周(心理委员)、解佳龙(班长) 六、活动时间:3月17日晚上

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doc

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如何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一直是我们大家关注的问题,这既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进一步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一 为全面提高我辖区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xx大精神,充分依托学校教育资源和优势,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相关课程、课外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和平台,积极实施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使其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引领广大师生更加广泛深入地感受领悟中华经典,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阅读、表达能力和诵读、书写能力。探索学校开展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为长期实施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积累经验,奠定坚实基础。 三、组织机构 成立社港中学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寻景辉副组长:黄建新 成员:张余愚寻民章彭高军喻可畏寻梦雄李武安周大志徐益源寻辉 四、教学内容 四至六年级:《三字经》 七至八年级:《弟子规》

五、基本要求 1.开设中华优秀文化经典阅读校本课程课,纳入正式课表,教学处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开展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诵读、书写、解读、欣赏、探究等学习活动。任课教师由语文老师担任,工作量按语文课程的五分之一计算。做到有计划、有检测、有总结。 2.结合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班会、团队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学生会、文学社团、兴趣小组等平台拓展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的途径,以音频、视频、书画等形式及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墙报、校刊(报)等载体宣传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记录和展示诵读、书写、解读、欣赏、探究的学习过程。通过经典诵读比赛、传统节日专题诵读活动、经典书写比赛、阅读经典征文比赛、阅读经典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展示和检阅学习成果。 3.加强教师培训,建设具有过硬的经典诵读、书写、解读、鉴赏能力和经典教育能力的优秀师资队伍。 六、组织实施 1.本项工作从20xx年下学期开始在全辖区中小学正式启动。9月14日举行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启动仪式。 2.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纳入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案,营造浓郁的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工作氛围。 3.中学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指标,考核采取到校检查课程教学和活动开展情况,抽查学生文化经典诵读、背诵、默写水平等方式。同时,通过综合考核评选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先进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4.中学根据教育局安排,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经典的诵读、默写、书法比赛或演讲、征文比赛。 5.将文化经典纳入期末考试内容,作为检测学生阅读中华优秀文化经典的方式之一。 6.学校在期末就此项工作开展情况写好总结材料上报中学。 社港中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策划书15篇(最新)

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策划书15篇 一、活动主题: 我爱我——团结互助,给力心灵,共同成长。 二、活动目的: 围绕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以“给力心灵,团结互助,共同成长”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发大学生关注心灵,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各种困惑,并主动探求解决途径,健康成长。 三、活动主办: 学生工作处心理。 四、活动承办: 院系心理健康部,心理成长协会。 五、活动时间: 20xx年5月3日(5月3日—31日)。 六、活动范围: 全体学生。 七、活动内容及具体安排: (一)宣传篇 1、横幅宣传:出一条横幅(一式两份),宣传本届心理健康节主题。 (1)承办单位:院宣传部、院心理健康部。 (2)横幅内容:团结互助,给力心灵,共同成长——湖铁职院第八届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宣(暂定)。 (2)横幅位置:南院悬挂于j1教学楼前,东院悬挂于篮球场。 2、板报宣传:出一期板报,宣传本届心理健康节主题、内容、时间安排等。

(1)承办单位:六系心理健康部。 (2)活动要求:六系各出一期板报。 (3)板报摆放:南院篮球场、东院教学楼前。 3、报纸宣传:出一期报纸(心之桥特刊),宣传本届心理健康节主题、内容、具体活动安排等。 (1)承办单位:大学生心理成长协会《心之桥》编辑部。 (2)活动时间:5月份编辑、印刷完成。 4、海报宣传:各系各出3张海报,宣传本届心理健康节。 (1)承办单位:各系心理健康部。 (2)活动要求: ①正确悬挂于南院和东院篮球场上; ②纸张大小标准(与院宣传部统一标准) 5、广播宣传:宣传本届心理健康节各项活动安排,心理健康知识。 (1)承办单位:院心理健康部、院团委广播站。 (2)资料提供:院心理。 (3)注意事项:六系挂好海报后须通知院里进行拍照留影。 (二)活动篇 1、“团结互助,给力心灵,共同成长”大学生征文征画比赛。 (1)活动对象:全院学生。 (2)活动时间:全院征文上交时间为5月9日——5月18日、优秀征文评展时间为5月26日。 (3)活动方式:以投稿形式讲叙大学生活中“团结互助,给力心灵,共同成长”的心情故事,再对参赛的作品进行评选,我们将对优秀作品选登到心理健康报中。

传统文化教育的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教育的心得体会 好多课程现在与传统文化教育关联越来越紧密,也许听完了一段,我们该写一些心得体会,这样才能更好地继续学习。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对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 文化的含义是什么 文化culture本身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

如何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如何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

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