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蹈创作灵感

浅谈舞蹈创作灵感
浅谈舞蹈创作灵感

舞蹈创作的灵感,需要编导深入生活中去实践、采撷素材、酝酿情感来培养灵感,并运用科学辨证的思维方法对灵感进行再加工创造从而为自己服务。通过探讨舞蹈灵感产生的过程,以及人的情感思维、生活实践对灵感产生所起的作用,反映出灵感的产生是要以一定的生活素材为基础的,也是舞蹈编导受客观事物的启发后在大脑思维中产生的主观能动性的一种反应,更是人的大脑思维由无意识到有意识的提升,它的产生遵循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关键词:

灵感,编导,生活实践,思维,认知,感性,理性

灵感(inspiration)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词,而且还带有一丝神秘的色彩,它也是艺术家时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词典上对于灵感的解释是:

在教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出现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由此可见灵感与人的勤奋努力和自身的修养是密不可分的,它会伴随着人们出现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的各个方面。

舞蹈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已是社会生活、社会思想、社会风尚的一种反映。它既有抒发情怀、交流情感的作用,也有陶冶情操、团结鼓劲的社会功能。灵感总是不规律地出现在每个人的脑中,对于艺术家来说能否瞬间抓住“灵感”是至关重要的,更决定着作品的成败。舞蹈编导在谈创作时都会提到“灵感爆发”,每个人对灵感的感受和看法也尽不相同,那么灵感是怎么来的呢?它不会凭空产生,灵感的产生也需要一个过程。

一、灵感的酝酿

灵感的酝酿是舞蹈灵感产生的必要条件和前提,在这期间人往往是意识不到的,可以说是一种无意识的反映,它要经过一段时间甚至是好几年时间的酝酿,灵感才会突然在人的脑中被内省,在人的意识中出现。这就要求舞蹈编导具备丰富生活素材的积累,生活素材的积累可以保证舞蹈创造者的青春活力,可以使编导的才思不断涌现。同时编导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洞察和体验生活

的能力,这样能保持才思敏捷。编创者更要有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文化修养,拥有丰富的舞蹈语言、舞蹈语汇等等。这些都是为激发灵感产生所必备的前提条件。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定的量变会引起质变,当这些前提条件的积累达到一定的量的时候就会引起质变,也就是当生活素材的积累在舞蹈编导的脑中积累到一定的量的时候会产生质的飞跃,灵感就会悄然而至,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生活中人们大都有过这样的体会:

在日常生活中,有某些现象会引起自己特别的关注,甚至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和激动,抓住其中对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的某些事物的某些迹象,并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这个记忆就为舞蹈创作埋下了灵感的种子。可见舞蹈编导深入生活并对某种现象进行考察和分析,对于灵感的酝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灵感的捕捉

艺术家们xx有这样的体会:

当灵感来的时候,它在人的大脑中停留的时间很短暂,而人不可能随时都有灵感。可以说它是一种稍顺即逝的东西,它的捕捉就象机遇一样,机遇只青睐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因此灵感的捕捉就具有一定的特性。

(一)灵感的捕捉具有机遇性。

机遇是指灵感到来的刹那间迅速把握住时机当机立断的捕捉到灵感,而不能让它溜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会获得许多启发只是人们往往因为缺少快速的判断力和行动能力而与创作失之交臂,所以当灵感在人的脑中涌现时要把握住时机把它捕捉到;

(二)灵感的捕捉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

(1)它的必然性则要求舞蹈编导要全身心的投入去创作、研究,在其强烈创作的欲望之下灵感迟早会出现。

(2)偶然性则体现出舞蹈编导对灵感的捕捉机遇尽不相同,这是因为每个舞蹈编导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思想观念、性格特点等各不相同。有的舞蹈编导灵感有如泉涌在很短的时间内能编创出好几部舞蹈作品、有的舞蹈编导的灵感却迟迟不来好几年才创造出一部作品、有的编导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似的让灵感瞬间爆发、有的编导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她却在灯火阑珊处似的与灵感失之交臂。总之,舞蹈编导要深入生活积累素材、把握机遇、从而让灵感为自己的创作服务。

三、灵感的激发

灵感的激发是灵感产生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必须要经过舞蹈编导的厚积薄发。实践证明灵感的出现不是随意的,它必须在舞蹈编导的需求下有“感”而发,“感”就是人的感性思维,在人的感性思维中找到突破点灵感才能产生,也就是舞蹈编导的思维要受到客观事物的影响、启示后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激发灵感。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性的辩证统一则要求舞蹈编导要全身心的投入,使自己的大脑处于极度兴奋状态,使其心中充满激情,这样才能打开灵感的闸门,让灵感一触即发。人的大脑在处于极度兴奋状态和人的情绪非常高涨时也往往是灵感最容易被激发的时刻。灵感往往会不经意的进入到我们每个人的脑中的,它是无意识的进入,而舞蹈编导就要有意识的去引发。深入生活、参加实践、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营造激发灵感的氛围,因为只有在特定的氛围里才有可能将灵感引发出来。而闭门造车、建立在空想之上的灵感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不同的工作有着不同的工作领域,都有其特定的工作氛围,艺术源于生活,任何艺术形式都离不开生活这个大载体,都是以生活为支撑的。舞蹈编导要把自己投入到生活这个大的氛围中,因为深入生活是激发灵感源泉的动力。舞蹈编导更要向其他门类学习和借鉴,艺术间的相通性使它们之间没有特定的界限,其灵感的来源也都会受到彼此的启发。生活中的其他艺术如绘画、雕塑、武术等都可能对舞蹈灵感的产生和爆发有一定的作用,不经意的一瞥或一看就会刺激舞蹈编导的神经细胞使其突然获得灵感。舞蹈编导在生活中不断地学习、感悟、体会、积累,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素材和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力,灵感是不会被激发出来的,也就是说生活的“长期积累”是灵感“偶而得之”的前提,“偶而得之”是“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这也是许多创作者实践检验理论的真理。

四、灵感的再创造

虽说灵感是一把解决舞蹈编导创作的钥匙,但是捕捉到了灵感并不等于一蹴而就地解决了舞蹈编导的所有问题,舞蹈编导还要对其进行加工和创造,使其产生质的飞跃,使自己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

“在灵感闪现之后,应很快回到逻辑思维方式中,使之上升到一个新的理性认识阶段。”②也就是人的思维要由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进一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停留在感官的阶段,人的思维和心理活动要充分调动起来。思维是灵感活动的源泉,舞蹈编导要利用自己的专业性思维来对已捕捉到的灵感进行加工、提炼和整理。对舞蹈编导而言就是要站在舞蹈艺术的角度上来看待舞蹈创作的问题,要有专业的语言,不能脱离舞蹈本体。编导在对其进行加工时要有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可以打破惯有的思维模式,有利于在创作时提升自己的见识和开拓自己的视野,使头脑始终保持着创新的意识,同时还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批判性思维可以反复审查问题,不断地否定自己。使其产生一种质的飞跃,对创作大有益处。综上所述,灵感的产生是以一定的生活为基础,它是舞蹈编导受客观事物的启发后在他们的大脑思维中所产生的一种主观能动性的反应,是人的大脑从一种无意识状态到有意识状态的提升和转变。当各种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一旦发现或接通了所急需的信息时便会突然产生顿悟,它的产生遵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性的辩证统一。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艺术家不能脱离生活而独立存在,要与生活溶为一体,任何艺术也都是以生活作为创作基础。

舞蹈编导利用自己所具备的艺术修养、文化修养、人生阅历、生活实践等经验以及敏捷的思维能力,积极投身到生活中去培养情感、采撷素材、开拓视野,依靠勤奋扎实的舞蹈基础和对舞蹈事业的执着精神来培养灵感,再以坚韧不拔、克服各种困难的毅力和耐性来激发灵感,才能产生流芳百世的经典之作。

本文章由xx牛皮癣医院http: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