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封建时代的欧洲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学案新人教版(1)

九年级历史上册 封建时代的欧洲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学案新人教版(1)
九年级历史上册 封建时代的欧洲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学案新人教版(1)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状况,掌握西欧城市取得自治的方式,知道自由城市和自治城市的不同。

(2)知道西欧城市的基本居民构成,理解城市兴起的意义。

(3)知道西欧大学兴起的大概时间和发展概况,知道其享有的权利及设置的课程。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从10世纪起,西欧旧的城市开始,新的城市不断产生。那些以

和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

2.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封建领主对城市的控制和盘剥,争取城市的

和,常用的手段包括和。

3.到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享有。

4.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一种证书,这种证书就是“”。

5.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一般是从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的。很多人进入城市以前还是,一旦进入城市,住满,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

6.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

7.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

8.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

的要求。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活动一

了解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知道自由与自治城市的形成。

1.根据教材P42内容,归纳西欧城市恢复的概况。(含时间、原因、典型、地区等关键词)

2.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欧新兴城市的特点。

材料一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的地区,如道路的交会处、港口、海湾、主教驻地等。当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不断被吸引到这些地方以后,市场和居民区逐渐扩大,最后形成了城市。欧洲中世纪城市的规模很小,人口数量一般不超过5000人。13世纪时,英格兰最大的城市伦敦只有4万人左右,像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威尼斯等拥有超过5万人口的城市屈指可数。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琅城是建立在主教高德理的领地上,高德理非常贪得无厌。为了摆脱高德理的统治,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主教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但是,高德理背信弃义,得到钱后不久,他又要重新统治琅城。琅城居民闻讯十分愤怒,1112年,琅城居民发动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理等人。路易六世和法国北部的封建领主派军队进占琅城,强行取消了公社。琅城居民坚持斗争,直到1128年路易六世才不得不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建立公社,实行自治。

(1)材料二所叙述的城市取得自由与自治的方式、实现自由与自治权的形式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二,结合教材P43内容,思考自由和自治城市出现的原因。

(2)结合教材内容,根据下表归纳西欧自由与自治城市的权力特点及局限性。

(3)根据上述问题的探究,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活动二了解西欧城市居民和市民阶层的形成,正确认识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历史意义。

1.“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结合教材P43-44内容,基于史料实证意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根据下列图片,归纳城市市民的组成并说说其相应特点。

3.根据七年级所学知识,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判断甲、乙两个同学谁说得更有道理。

同学甲:我国北宋的东京(开封)、南宋的临安(杭州),比同时期西欧的城市大得多,人口多,商业更繁荣,市民中也有大量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因此也产生了市民阶层,这比西欧更先进。

同学乙: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西欧城市有自由和自治权,尽管还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但是,这种独立性是我国古代城市所没有的。我国古代城市往往都是政治中心,东京和临安都是首都,市民很难成为一个独立的阶级,更不能像西欧那样产生资产阶级。

活动三知道大学的兴起和大学的自治,了解大学的课程设置,初步认识欧洲早期大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位于意大利北部的博洛尼亚大学,是以学生组成的社团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团得到教会的支持,掌握了学校的管理权,负责任免教师,监督教学计划。对学生成绩的评估和学位的授予,则由资深教授掌握。

——教材《相关史事》材料二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教材正文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教材内容,选择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和发展相关的历史元素。(在正确选项后面的括号里打“√”)

A.西欧经济的发展( )

B.阿拉伯文化的传入( )

C.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

D.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

E.选拔官吏的需要( )

F.教师和学生行会的出现( )

G.大学的自治和特权( )

2.根据下图,结合教材有关内容,中世纪的大学生可以学到哪些课程?从课程名称设置上来看,你对这些课程的设置有什么看法?

中世纪大学课堂

中世纪大学课程设置

3.思考,为什么说大学的兴起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4.综合本课所学知识归纳,中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产生了哪些影响?

三、课堂练习

1.“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中世纪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下列最能生动印证这句谚语的是( )

A.农奴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

B.在城市里没有法律约束,人人都享有自由

C.城市里文化氛围好,便于自由观念的传播

D.当时的城市没有工业污染,空气清新

2.琅城居民募集金钱,建立了自治机构,并向主教交纳了赎金,但主教背信弃义,挥霍了赎金,1112年,愤怒的市民举行起义杀死主教。这次起义是为了( )

A.获得自治权

B.推翻大领主的控制

C.获得市民权

D.获得封地

3.特许状(见图)一般是国王或者城市原本所辖的封建领主颁发的,其主要内容是承认城市的自治权和工商特权,明确市民的权利和义务。中世纪西欧城市获得“特许状”,意味着( )

A.获得经济独立

B.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C.获得政治独立

D.取得自由和自治权

4.1200年,法国国王腓力二世颁布法令,规定巴黎学生的人身不可受到市民的伤害,普通的法官不能逮捕任何学生,如遇紧急情况,必须马上把案件交到教会法官手中,学生只能由宗教法庭审判。这说明了( )

A.大学有免赋税特权

B.大学有司法特权

C.大学有教育自主权

D.大学是法国的文化中心

5.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包括( )

A.文法、修辞

B.法学、医学、神学

C.儒学、地理学

D.算术、天文、音乐

四、达标检测

1.公元10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B.铁制农具的使用

C.封建城堡的修建

D.交通事业的发展

2.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城市的主要居民是农民

B.城市都是由封建主所建

C.通过从国王或领主手中获得“特许状”,城市可以实现自治

D.在城市里手工业者和商人可以进行自由竞争

3.13世纪时,西欧一些城市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法庭,但是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这说明( )

A.城市通过武力取得自治权力

B.国王和领主支持城市的自治

C.城市取得了相对自治的权力

D.随着城市的发展,工商业繁荣起来

4.有学者在描述欧洲的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的历史上写了‘贫民的传记’,一个新的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的社会集团”是指( )

A.城市贫民

B.封建贵族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5.“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当时西欧流行的谚语。从10世纪起,西欧的城市开始复苏,这些城市的兴起“使人自由”的意义是( )

A.孕育了市民阶层和早期的资产阶级(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

B.孕育了早期的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手工工场)

C.使城市获得了一定自由和特权,削弱了封建领主的割据势力,维护了国王的权力

D.孕育了早期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文艺复兴)

6.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 )

①免赋税特权②教育自主权③言论自由权④司法特权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12世纪时,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

中“最美好的花朵”。这时的牛津大学、巴黎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等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得到了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

B.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在西欧的传播

C.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

D.阿拉伯文化在西欧的不断传播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

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

方聚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材料二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取武装

斗争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米兰、琅城等都经过长期反复的斗争,才取得

城市自治权利。

(1)西欧新兴工商业城市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根据材料一回答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列举西欧新兴工商业城市兴起的国家。

(3)城市开展反封建斗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西欧城市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得自治?其中反封建斗争最典型的是哪一城市?

(4)西欧城市兴起给西欧历史带来了哪些深远影响?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复苏手工业商业

2.自由自治金钱赎买武力斗争

3.自由城市自由人财产权

4.特许状

5.手工工匠农奴一年零一天

6.市民阶层资产阶级

7.最美好的花朵教育自主权

8.基督教会社会发展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活动一

1.时间:10世纪。

原因: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典型:那些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

地区: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

2.特点:交通便利、规模很小、工商业较发达。

3.(1)方式:金钱赎买、武力斗争。

形式:从国王或领主手中取得证书——“特许状”。

原因: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城市居民兴起争取自治权的斗争。

(2)

(3)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活动二

1.农奴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重新变成农奴。随着更多的城市取得自由,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成了自由人。

2.组成:手工工匠和商人。

特点: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

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

3.同学乙的说法更有道理。西欧城市在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享有自由与自治权利的市民阶层,而且还进一步分化出了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活动三

1.A.(√)B.(√)C.(√)D.(√)F.(√)G.(√)

2.基础课程: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专业课程:法学、医学、神学。

看法: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3.大学的兴起,既培养了大量高等专业人才,又实现了有效自治,促进了西欧中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经济上:城市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有瓦解作用。

政治上: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思想上:大学的产生,为后来文艺复兴的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和人才基础。

三、课堂练习

1.A

2.A

3.D

4.B

5.C

四、达标检测

1.A

2.C

3.C

4.C

5.A

6.C

7.C

8.(1)10世纪。

原因: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的发展。

(2)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

(3)目的:获得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方式: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典型城市:琅城。

(4)影响: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1.下列各项中,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有关的是(在正确选项后面的括号里画√)。(教材

P46)

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

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

选拔官吏的需要( )

教师和学生行会的出现( )

[答案]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选拔官吏的需要( )

教师和学生行会的出现( )

2.判断甲、乙两个同学谁说得更有道理。(教材P46)

同学甲:我国北宋的东京(开封)、南宋的临安(杭州),比同时期西欧的城市大得多,人口多,商业更繁荣,市民中也有大量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因此也产生了市民阶层,这比西欧更先进。

同学乙: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西欧城市有自由和自治权,尽管还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但是,这种独立性是我国古代的城市没有的。我国古代的城市往往都是政治中心,东京和临安都是首都,市民很难成为一个独立的阶级,更不能像西欧那样产生资产阶级。

[答案]乙同学说得更有道理。虽然宋代的城市比西欧同时期的城市规模大得多,热闹得多,也有市民阶层,但西欧城市在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市民阶层,而且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欧洲中世纪历史简述

欧洲中世纪历史简述 概述 中世纪,传统的概念是指公元476年后至公元1453年止,是从西罗马帝国的覆灭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开始。在整个欧洲历史发展过程中,中世纪其实是一个较为普通的过渡时期,它是从有罗马帝国统治的古典时代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过渡,而整个欧洲历史向来是依靠封建统治的发展作为主线,所以中世纪也可以看作是欧洲封建阶级建立统治地位直到资本主义思想觉醒的一段时期。又因为在圣经中曾把这一时期指做过世界的末日,因此一些神学论者也把这一段特殊时期的历史称作“中世纪黑暗时代”。而在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科学文化的进步,一些人文主义学者也把这一时期称作“黑暗时期”。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彼特拉克把当时的欧洲历史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古罗马与古希腊时期,二是黑暗时期,即中世纪。因为人文主义者相信古罗马帝国终有一天会卷土重来,复苏早期纯洁的古典时代,因此这种称为在笔者看来也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历史 自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攻破以后,欧洲大陆上兴起了很多新兴的蛮族王国,例如:法兰克,盎格鲁萨克逊等。他们总体上都是日耳曼人的分支,再后来的世界历史中,这些民族在不断的战争和历史变迁中最终形成了现在已有的欧洲人种分支。 在中世纪欧洲历史中最先繁盛起来的是有法兰克人克洛维建立起来的墨洛温王朝,468年这支日耳曼民族的分支军队战胜了高卢人,占领了罗马帝国在高卢的全部领土,偶来法兰克王国不断的向外扩张,到了6世纪中叶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国家。同时在大不列颠岛上,日耳曼人的另外一支,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在6世纪末七世纪初分别建立了七个国家,史称“七国时代”并在后来的历史变迁中首先形成了“议会君主制”。与此同时西法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1.西欧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始于() A.8世纪 B.9世纪 C.10世纪 D.13世纪 2.西欧城市居民争取自由和自治的主要原因是() ①领主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 ②城市就是领主的庄园 ③领主要求居民像佃户一样履行义务 ④城市居民比较富有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3.13世纪,国王给在封建主领地上的某城市颁发“特许状”,这标志着该城市() A.实现了完全独立 B.取得自治权 C.取得建国权 D.取得免税权 4.农奴科特威在某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后,他的境遇不符合史实的是() A.他就获得了某市市民的身份 B. 他从此享有自由 C.领主强迫他重新变成农奴 D.他在城市里找到了适合他的工作 5.随着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 A.无产阶级 B.雇佣工人 C.市民阶层 D.资产阶级 6.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其中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

好的花朵”的是() A.城市的兴起 B.城市的自治 C.大学的兴起 D.古典文化在西欧传播 7.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不包括() A.免赋税特权 B.司法特权 C.教育自主权 D.开放异端言论 8.下列中世纪大学的基础课程设置有误的一项是() A.文法 B.算术 C.神学 D.音乐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琅城取得自治的过程最为典型,琅城是该国东北部的一个城市,主教也是这里的领主,控制着城市。琅城居民募集金钱,赎买了自治权,并建立了自治机构。但主教挥霍了赎金后,背信弃义,擅自取消了琅城的自治权。1112年,愤怒的市民举行起义,杀死主教,此后又坚持斗争多年,终于取得了自治地位。 (1)琅城是哪国的城市?琅城的主教为什么能控制琅城? (2)琅城市民为什么要举行起义?由此可知当时欧洲城市争取自治常用的手段有哪些?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与其他许多城市实现自治一样,琅城最终取得自治权的形式是怎样的?

对外经贸大学学子一年来找工作感受——面试准备

对外经贸大学学子一年来找工作感受——面试准备 上次写了一篇关于找工作的,没想到很多人都回了帖子,甚是感动,所以稍微把思路整理一 下,这次专门写一篇关于面试的,希望对大家有用吧!我写的东西会涵盖短期的准备和长期的准备两方面的内容,大家各取所需吧。 说实话,一个人在面试当中表象怎么样,我认为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你平时的知识积累、逻辑方式、为人处世的原则等等,另外一个则是适合这份工作的匹配程度,如果别人问你的东西都是你不感兴趣的或者不善于的,那么表现得糟糕一点也很正常,大家不要太在意,每个人的发展都是有所侧重的。 不过我仍然坚持准备是王道这样一条道理,也因此在这里把我曾经准备面试的一些东西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准备面试的历程是比较长的,可以说从大三下学期开始找实习开始,我就断断续续的开始准备各种面试了。应该说在这个长期的过程当中,我是学到了很多东西的,不仅仅是面试技巧这种表层的。 (一)面试的分类 分类其实都是常识,我只挑几个来说说。 1、群组面试。Big4、部分国企和其他一些公司都喜欢采用这种方式,我个人在群面上把握不大,面的不多时有胜负。原因在于我不是那种aggressive的,但是气场也不算小,群面中 总是风格鲜明,比较引起注意。所以要么很被看重,要么直接出局。我的整体感觉是,群面中不需要太显眼,话不多不少最好,大家要专注于面试中讨论的内容,至于控制时间、做leader啊之类的,能为则为之,不能为则不为之,不要刻意(这可能和大家通常的面经不一样)。应该说群面中还是很容易让人的性格直接暴露的,所以大家也不需要太刻意,自然而为就好,胜负也不必太在意,看缘分就好。(当然纯属个人意见哈!) 2、单面,一对一还是几个人面一个人其实都一样,没什么区别。这中面试我的胜算就比较大了,几乎从未失败过。因为说什么自己可以控制,不受别人干扰。大家需要记住,从进入面试公司开始,到你走出公司办公楼200米,你都是在面试,遇到熟人或是一起面试的人,刻意稍微聊聊,说个笑话,但不要发出很招人的笑声,整个过程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举止,什么挖鼻孔啊。。。就不要有啦。建议大家提前到个10分钟,你可以在卫生间稍微整理一下正装、领带之类的,然后回去坐定,也就到你了。推开面试房间的门,先稍微欠身行个礼表示尊敬,然后回身把门关上,稳重一点,椅子坐一半左右,不要靠着,也不要坐的太少掉下来(O(∩_∩)O哈哈~)坐定了,就可以回答他的问题了。千万不要他问完,你立刻就回答。完全没必要,你稍微停顿几秒钟低头思考一下也没什么关系,如果遇到很复杂的专业问题,你可以说:我想一下哈,然后迅速的在头脑里列出几个重要的点来。你说出来的话,要有逻辑,最好有几个重要的点。至于回答问题的风格,由你自己来定了,是理智宏大型的,还是真情感动人型的,因人而异吧,但有一点,在我看到的案例里面,凡是和面试官谈的很high的,都会出局!大家现在普遍喜欢踏实一点的吧,没必要非得夸夸其谈的。(以上个人经验,欢迎批评指正,出了问题概不负责,呵呵!) 单面里面,就会有根据简历和个人经历面的,有专业问题面的,有行为面试的,还有案例面

浅谈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形成

浅谈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形成 摘要:中世纪后期的欧洲,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与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王权稳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缓步上升,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在教育领域同样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中世纪大学的诞生。其中具有代表性且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作了准备,对欧洲社会的前进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对当时和后来的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近代欧美的大学多受其影响,有的则是从中世纪大学发展而来的。本文将从产生途径及其特点来浅析析它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后世的开创性意义。 关键词:欧洲中世纪大学形成特点意义 一.中世纪欧洲大学形成途径 1.1政治格局多元化、政治势力多样化为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西方著名史学家汤普逊引述过一句评价中世纪欧洲教会地位的话:“中世纪的历史基本上是中世纪教会的历史”。【1】从某种意义上言,可以把中世纪的历史描绘成教会与国家的冲突史。理解中世纪的政治面貌,既要从宏观上了解教会与国家的冲突,也要从微观上明了封建领主之间的矛盾冲突。西欧中世纪除了查理时期的短暂统一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形式上统一外,从未真正统一过。小国林立,领主间的冲突不断。此种政治格局,有利于大学从政治“真空”地带破土而生。 在一个农业社会里,土地的拥有量成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万能的土地吸引教会封建主和世俗封建主的贪婪的眼光,从而对当时正在兴起的城市构成盲点。同时,十字军东征后,封建制度在欧洲逐渐解体。封建制度的崩溃,有助于城市的兴起。12至13世纪,自治城市的数量增加了10倍。自治城市的发展为大学的兴起准备了最适宜的土壤。市民阶级为了贸易上的安全与利益,不得不自己成立“行会组织,这种由商人行会所带头的组织运动,很快为其它阶层人士所效仿。一些志同道合、孜孜不倦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聚于一处,模仿商人行会组织,成立学术团体。此种团体一经形成,即是大学的雏形。当然,学者之团体不称“基尔特,而称为大学校,公开

读书笔记:《欧洲中世纪史》

读书笔记:《欧洲中世纪史》 欧洲中世纪是从罗马帝国覆灭到现代民族国家兴起 的中间1000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即从更大的范围、而不是局限于民族国家的层面来看现代欧洲的形成,因为现代民族国家仅有几百年的历史,而在这片土地上更长的时间内是没有明确国家的,教皇国、英法之间的烂账、南法和意大利北部、神圣罗马帝国的糊涂账。 因此这本书站在了更高的全局的角度,虽然在历史脉络上按照中世纪早期、中世纪中期和中世纪晚期来分别阐述,但是依然着墨了诸多核心线索,天主教与东正教、西欧与拜占庭的分合、教皇与世俗国家的权力争夺、教会的内部变革、欧洲的社会性变革等等。400多页描绘了1000年的历史,信息量大却又不显松散。 初探中世纪,大部分人会想到的第一个词是“黑暗”,正如我们想到国民政府的第一个词会是“反动”一样。“黑暗”并不是中世纪的正确概念,或者说漫长1000 年中,在整个欧洲大陆上,人们所想象的黑暗只是很小、很短的一部分。中世纪有战乱的纷争、有相对和平的时代、有

宗教黑暗但是孕育了繁盛的时代。 一般而言,我们会认为欧洲文化的复兴来自于16世纪后的文艺复兴,称霸全球前年的中华帝国跟欧洲在16世纪文艺复兴开始逐步拉开差距。但种子的萌芽在中世纪早已经种下。在1100年时,欧洲已经有非常多的学生和教师,1200年时第一批重点学习医药、哲学和法律的大学已经在欧洲各地发展起来:这批大规模的教育普及运动造就了大量的地方学校、教会学校和大学。而在中世纪晚期,伴随着地方语言的发展基础教育也开始繁荣。说到教育,这也是我看好越南市场的原因,越南的人均GDP相当于20年前的中国,但是其成人识字率相当于9年前的中国。经济未动,教育先行。 历史的发展有着必然性,但是也充满着偶然。英国首创君主立宪的政体成为民主的标杆,离不开征服者威廉在每次获得一片土地的时候都会分给他的领主们,因此每个领主最终得到的土地都散落于全英各处,迫使每个领主都从全国的角度来考虑自己的利益,这决定了英国未来的贵族议政的政治形态。 从更高的层面看,欧洲缺乏大一统的稳定性。一方面,有教皇权力制约世俗权力,1122年沃尔姆斯宗教协定标志着教权和君权在俗世授职方面的妥协,腓力四世后来抓捕卜尼

欧洲大学的起源

☆欧洲大学的起源☆ ―中国科大.李弦(李涧心),2011.5,摘抄自《世界文明史》,重排于2013.4。 大学源自中世纪的欧洲。早在公元800年,查理大帝下令每个教会辖区必须建立初级学校。 但到11世纪时,教育水平依然很低。12世纪之前,欧洲教育主要以教会学校方式存在。它的目的在于对教士进行培训,学习读写古罗马的经典作品。13世纪,世俗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教会的教育垄断丧失。12世纪大学在欧洲产生了。巴黎大学是欧洲最早、声望最好的大学,皮埃尔·阿贝拉尔是当时最著名的教师。作为一位经院哲学家,他在《我的苦难经历》中提到自己的遭遇;在《认识自己》中,他鼓吹通过个人自省探求人性本质;在《是与否》中,他就150个神学问题作了正反两方面的分析。他把神学作为一种科学来研究。由于他常常公开与人辩论,招致失败者的怀恨。相传当时他被禁止在地上讲学,他便爬到树上去讲;后来禁止他在半空讲,他就跑到船上去讲。受阿贝拉尔的影响,许多学者纷纷来巴黎大学任教。1200年,巴黎大学专门开授神学和七艺。 大学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实质上是一个教育行会。继巴黎大学后,博洛尼亚大学成立。13世纪,牛津、剑桥、那不勒斯等直至现在仍很著名的大学也相继问世。 中世纪大学在欧洲设立神学、文学、法律、医学等系。现在的牛津、剑桥大学依然沿袭中世纪时的组织形式,它是从巴黎大学套用而来的。 中世纪大学的发展,促进了经院哲学的形成。除了阿贝拉尔外,其他的经院哲学家有彼得·隆巴尔德。他的名作是《教父名言录》。圣托马斯·阿奎那试图把阿拉伯和古希腊哲学与西方哲学融合起来。他认为研究创世和自然知识就是研究神学的正道。他著有《神学大全》和《反异教大全》,强调人的自赎和理性。

【最新】2020-2021年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硕士(国贸院)考研成功经验

2020-2021年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硕士(国贸院)考研成功经验 一、关于择校和选定专业 (1)我本科是一所理工科背景不错的一本大学,学的也是工科,但是在决定考研后,有再一次选择的机会,还是决定要选择金融专业,金融专业相对注重实践操作,跨考难度虽然大,但我至始至终相信只要付出肯定有所收获。然后在三月份的时候一边认真看专业课,一边积极寻找合适的学校。考虑过专硕和学硕,我认为金融学硕的难度比专硕难度高,我又是跨专业,就没敢再考虑学硕,选择学校主要是出于对自己能力的考量,英语优秀,专业课掌握精通的,我想清北南厦这几所也不成问题,一线院校难度过大,一战很难有把握,所以我选择在稍微避开风口浪尖的财经院校中挑选学校,我是北方人,深知金融专业对地缘的看重,便决定选择北京的院校,综合考量我选择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当然,人大、央财、政法大、还有首都经贸也都是不错的选择,远看上海的高校有上外、华东政法、上财等更多同类型高校,选择上就因人而异了。

(2)贸大的分数线在前几年看起来似乎很低,但是大多数考生容易过于自信,殊不知北京的公共课打分严格!对外经贸的专业课难度和试卷批改评分上更是难上加难,每年都有不少人报考,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据我所知去年两个学院招生不到三百人,却有近三千人报名,随着考研难度的增加,考研人数的增加,我认为贸大金融专硕未来几年的难度丝毫不逊于人大、央财。因此足够重视,下足功夫,找对方法十分重要。 二、初试经验 这里我就分科介绍一下我的学习方式。 1.英语一 我的英语水平应该是中上等,四级五百多,六级没到五百,英语我的主要复习时间集中在3月到11月,在最后一两个月主要是做模拟题保持手感,市面上的模拟题就看评价就行,英语的学习主在前段,前期我是听听朱伟的单词课,那时候背单词背不进去,听了几个单元确实是找到感觉了,但是费时间,我就没继续了,买了红宝书一直自己背,感觉进入状态了,单词进度提上

中世纪大学产生背景起源

一、欧洲中世纪大学创立的背景及起源 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是指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也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中世纪大学的创办过程也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王室与教皇之间寻求生存空间的过程。 (一)中世纪大学创立的社会背景 社会基础: 1.政治上: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王室与教皇的斗争),前民族国家的发展; 王室支持大学的发展主要是为了他们统治下的繁荣,弥补战争和瘟疫带来的人口和财富上的损失; 2.经济上:城市的兴起;工商业的发展及新型市民阶层的需要(城市和贸易复兴;从11~15世纪,欧洲约诞生了5000个新兴城市和城镇); 3.文化上:十字军东征后,相当程度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遗产呈现在西欧社会面前; 4.宗教上:在大学出现之前,教会机构承担着部分西方高等教育的内容(如修道院、大教堂);教会支持则是通过大学使人们学会如何尊崇神。 5. 社会环境:中世纪后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需求(如对律师、管理者、文书、医生、牧师等的需求)。首先,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王权在与教会的争夺过程中也需要理论上的依据。教会自我完善的需要。再次,学者们追求理性与自由的需要。 文化基础: 1.学者对古罗马、希腊文化典籍的翻译; 2.七艺以外的知识丰富了教学内容,在人们面前打开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知识世界。其次,新学科的引进也拓宽了欧洲人的思维。代数学、零的符号、小数的规律等从此为欧洲人所熟悉。通过大规模的翻译而引进的古典的以及阿拉伯人的知识最终促成了中世纪后欧洲的学术繁荣,也为大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处于地中海沿岸,伊斯兰文明、古希腊文明及埃及文明的得以便利的交流和碰撞; (二)最初的大学 大学不是有意识创办的,一开始也没有专门的法令来创办大学,它是逐渐形成的,因此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1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识记西欧城市复兴的时间、区域,城市争取斗争的常用方式;了解市民阶级的形成过程;了解大学的兴起、大学自治及其开设的主要课程等 过程与方法在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的层层分析中,学习掌握从图片与史料中汲取有效历史信息;树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思想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世纪市民追求人生自由、争取城市自治的勇气,感悟“走出中世纪”来自于“人”本身的推动力 教学重点: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教学难点:西欧城市的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作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多数人认为中世纪的西方文化相比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来说是一种倒退,中世纪意味着落后、腐朽、禁锢和迷信。实际上,历史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刚刚诞生的城市成为中世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么,为什么城市会在这一时期出现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材料和图片展示:乔治出生于中世纪意大利乡村的一个农奴家庭,从小跟着邻居学了一手剪裁的好手艺。今年20岁的他打算与自己中意的姑娘安妮结婚,却遭到庄园主詹姆斯的反对,他再也忍受不了他父辈那样的悲惨生活,他想改变。 2.教师提问:乔治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试着描述一下乔治父辈的悲惨生活。 提示:封建庄园(乡村);关键词:缴纳租税、承担杂役、无人身自由、生活极端贫困。 3.教师提问:请你给乔治出出主意,他可以怎么做呢? 提示:逃往城市。 4.教师过渡:“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这是怎么回事?城市难道有不受封建领主控制的特权吗?生活在城市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又是怎样工作的? 5.教师提问:西欧城市复兴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起。其中兴起最早、发展最快的地区有意大利北部、法兰西南部和北海南部地区等。 6.教师提问:这些新兴城市有什么特点? 提示: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城市规模很小,人口较少。 7.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1)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有哪些? (2)法兰西琅城市民起义是怎么回事?反映了什么? (3)城市取得自治的形式是什么? 提示:(1)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2)反映了城市的兴起使封建经济开始解体。(3)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8.问题思考:在自由城市里,市民和领主之间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试题

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试题 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试题很难找,很多学生都感叹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试题资源稀缺。博联教育有丰富完整的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试题,应学生要求,将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试题公布在对外经贸大学法学考研论坛上,有需要的同学可以登录查看,或者加博联教育在线QQ2850669582留言咨询相关考研问题和复习资料。 2008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考研真题(851法学专业理论) 考试科目:851法学专业理论 (请注意:本试卷适用于报考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两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专业的考生) —、中文试题部分(共100分) (一)简答题(共6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2004年我国《宪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2.试析“无同意即无纳税”的宪法意义? 3.比较诉权与诉讼权利? 4.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哪些货币政策工具? 5.什么是租税法定原则?请根据租税法定原则说明租税的法律性质? 6.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的异同? (二)法条评析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试析我国《宪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十五)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61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一至二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说明?法院准许其申请,有关费用由提出申请的当事人负担?” 该规定中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的诉讼地位与鉴定人有何不同? 3.请评析我国《反垄断法》第55条:“经营者依照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不适用本法;但是,经营者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适用本法?” (三)案例分析题(10分)

九年级历史上:6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华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中古时代的欧洲 (一)华师大版 【内容标准】 1、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3、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查理·马特改革,丕平献土,欧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城市兴起,君士坦丁堡陷落等史实;能归纳分析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天主教会的这一独特地位,可使学生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宗教曾经对人类历史产生过何等重要的作用。 【教学要点】 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与罗马天主教廷。 难点: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导入新课】 1、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2、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日耳曼人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一系列小王国,西欧逐步进入中古时代封建社会,并形成一系列特点。

【新课探究】 一、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1、查理·马特采邑制的核心内容是什 么? 查理·马特改革实行采邑制后,加速了法兰克国家封建制度的发展。查理曼统治时,发动了大规模战争,大批贵族接受采邑,其中很多人获得查理曼赐予的“特惠权”,即享有封地内的行政、司法、军事和财政大权,采邑逐渐变成世袭领地,大批农民沦为农奴。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国王以下的大封建主往往把一部分土地再分封给自己的亲信贵族和骑士,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主要公爵、侯爵、伯爵、子爵、

男爵,处于最低层的是骑士。受封的中小封建主和骑士直接向自己的领主效忠,并承担许多封建义务;领主有义务保护自己的附庸和调解附庸之间的纠纷。这种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权利也只限于自己的领土内,甚至不能支配一个不直接隶属于自己的小封建主。即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就使西欧封建国家管理系统不完善、王权衰落和政治分裂,战祸连连。各级封建主拥有大小不同的封地和数量不等的庄园。“封建金字塔”沉重地压在广大农奴、自由农民和城镇平民的身上。归纳强调:查理·马特推行采邑改革,以土地为中心层层分封,封主封臣之间形成严格

《欧洲中世纪史》读后感

[《欧洲中世纪史》读后感]《欧洲中世纪史》读后感 一位当代的智者说,对于传统人们至少应该怀有一种温情的敬意,《欧洲中世纪史》读后感。在我看来,由朱迪斯·m·本内特和c·沃伦·霍里斯特所著的《欧洲中世纪史》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作者在书中对历史尽可能地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但对中世纪的喜爱之情还是跃然于纸上的。这固然和作者对中世纪过于正面的评价有关--虽然作者也不时提中世纪的缺陷--更因为道德的原因,以及作者对历史宽容的态度,使读者在书中很容易领会到作者对历史抱有的那种温情的敬意。尽管作者对中世纪的一些评价我不以为然,但作者对历史的这一态度让我感动。现代人总是太自以为是,这使我们很容易蔑视我们的过去,失去了起码的尊重。而这样的一本书,教给我们的不只是一些历史的知识和视角,更重要的正是这种对传统的敬意之情,让我们明白历史的进程不是跳跃式,我们和古人并不是完全割裂的,我们和他们之间存在着一根纽带。当我们明白文明的传承是怎样顺着这根纽带缓慢前行的时候,对传统怀有一种温情的敬意,这话就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还成为了我们精神上的慰藉,让我们不再是漂泊的浪子,不再孤独徘徊。西语说,忘记自己历史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在我看来,之所以没有未来,不正是因为现实的迷惘吗?而历史,正是治疗这种病症的良药。 比如书中谈到欧洲的统一之难,自古罗马一分为二后,欧洲就不再统一过,最多只存在名义上的统一,而实际上是一个国家内众多小的公国并列。即使是在一个小地方比如如今的法国境内,统一也是短暂的,更多的时候是公国之间的战争。他们虽然承认国王的存在,自己只是国王的臣子,但国王对他们的约束很小很小,有时候他们甚至想取而代之。国王只是一个大点的领主,或者基于血缘的关系而被承认而已,在大多数时候它都不是一个政权的首领。读到这些,我自然想到我们的中国。小小的欧洲(不包括现在的东欧和苏联)统一尚且如此之难,地质差异十分明显的大中国的统一该是多么困难啊。但中国做到了,在很早的时候就做到了,这绝对是个奇迹。当然中西差别也就突显出来了。一方面,一种文官的治理代替了领土分封、科举考试代替了世袭、职业分工代替等级之别;另一方面,皇权得到了加强,而在欧洲只有少数时候国王才具有这样的权威,能让全国政令通行,而一旦这位强人去世,国家又将恢复到各自为政的局面中。 下一个问题就是战争的差别。欧洲是连绵不断领主或贵族之间的战争,而在中国是反复的改朝换代的战争,谁更让人难以忍受一点呢?同时欧洲存在一个骑士阶层,他们是为战争而生的人,他们只听命于自己的主人,因为他们不用工作而靠自己的领主养活,其责任就是保护他们和为他们打仗,读后感《《欧洲中世纪史》读后感》。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阶级划分的设想在中世纪得以实现。在治人者(国王和贵族)和治于人者(劳动者)中间,另外还有一个战士阶层,他们的美德是忠心和勇敢。而在中国,战士听令于国王而不是贵族、他们的任务是保卫国家而不是保卫自己领主的土地、它也不是个阶层而只是个职业。中世纪的骑士不用耕种土地,农民和农奴不仅要养活国王和贵族,还要养活骑士。而在中国当国家不需要那么多军队的时候,一部分战士就离开军队谋求另一种职业。在很久以前我读到柏杨的书说中国战争之多,以至于中国人养成不会笑的传统,因为中国人始终生活在苦难之中。但当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想欧洲的战争只怕比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领主和领主之间的战争,公国和公国的战争,国家和国家之间的战争,再加上后来宗教组织发动战争,只怕欧洲人比中国人更少享有和平的机会。 提到宗教,不能不谈,中世纪也离不开宗教,没有基督教会就没有中世纪。《欧洲中世纪史》谈到了宗教的影响,包括哲学、艺术、建筑、文学等等方面直到人的精神层面。作者对教会作用的肯定,如前面提到,不单因为它承接着现代西方文明,也因为道德的原因。关于前者,作者也毫不掩饰提到中世纪未期伊斯兰文化对西方的启蒙,包括哲学、科学、医学、天文等等方面,但教会人士自己对伊斯兰文明的吸收和发挥也是至关重要的。而关于后者,也是我

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探微_贺国庆

2007 年第 6 期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32 No.6 第32卷(总第138期)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Dec ., 2007 教育史研究 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探微 贺国庆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 摘要:中世纪大学是现代大学的源头和基础。本文探讨了欧洲中世纪大学产生的背景及5所著名大学形成的过程和原因,本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现代大学历史延续性的理解。 关键词:中世纪大学起源 作者简介:贺国庆(1961-),男,湖南桑植人,河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外国教育史。 中图分类号:G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07)06-0021-08 收稿日期:2007-09-15 确定大学诞生的准确年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中世特权的师生组成的行会、管理体系、固定的课程及学位制纪最早的大学都是逐渐形成的。早期中世纪大学都尽可能度,一些高等教育中心,如兴起于公元前 4 世纪的雅典哲将自己的历史往前追溯,于是就出现了博洛尼亚大学是公学学校,兴盛于 3 世纪早期到 6 世纪中期的贝鲁特法律学元 423 年由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Theodosius)创办的校,建于 425 年一直维持到 1453 年的君士坦丁堡帝国大虚构;巴黎大学也认为自己是由查理曼(Charlemagne)学,可能有某些方面与后来的大学有了类似的特征,但从建立的,因而把自己当作罗马高等教育传统的继承者。牛本质上看,两者间没有任何有机的实质性的连续性。“大津大学甚至被追溯到更远的年代,在特洛伊城被毁之后,学”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universitas”,是行会的意思,特洛伊人征服了大不列颠,随他们而来的一些哲学家定居在 12-14 世纪常常用于表示一些合作性的团体,如手艺人于牛津,遂有了牛津大学。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牛津大学是行会,自治团体以及教师或学生行会,14 世纪后才逐渐由阿尔弗烈德大帝创办的。至于剑桥大学,有人说是西班与大学有了特定的联系。14 世纪前,大学通常用拉丁文牙王子康泰伯尔(Cantaber)带来的雅典哲学家创立的,Studium generale 或 Studium 来表示。Studium 是指由一说是公元 7 世纪由盎格鲁王希格伯特(Sigebert)创建一些有组织的学习团体构成的中心,generale 指这个中的。心从本地区之外招收学生的能力。 以上说法均没有可靠而确凿的根据,因而并不是可信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中世纪大学产生于 12 世纪,也有的史实。研究中世纪大学的学者一致的观点是:最初的大人认为大学产生于 11 世纪末。这一时期之所以兴起大学,学创办于 12 世纪;早期最有代表性的大学有博洛尼亚大是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的。 学、萨莱诺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以及剑桥大学。(一)城市的复兴、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为 大学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 一、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在中世纪早期,西罗马帝国留下来的城市破败不堪, 早已失掉了经济中心的地位,仅仅成为封建诸侯、教会主中世纪大学本质上是西欧本土的产物。在中世纪大学教统治的政治和宗教中心。10 世纪至 11 世纪,随着经济 创办前,人类高等教育早已有之,且不论古代东方等国家,的发展,城市开始复兴。美国中世纪史学家汤普逊说“中古希腊罗马、拜占廷和阿拉伯都曾建立过较为完善的高等 [1](p415) 城市的产生, 世纪城市,是经济社会力量的产物。”

中国近代大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016754889.html, 中国近代大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 作者:李学丽蒋馨岚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10期 摘要:通过中国近代大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形成背景、办学主体以及课程设置等的比较,认识中世纪大学的本质特征,解读中国近代大学发端与发展的逻辑。这有助于我们深刻反思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中国大学需要在融合中世纪大学的经典理念,重拾传统的“书院精神”的基础上寻找自己的“象牙之塔”,实现其自身的超越。 关键词:中国近代大学;中世纪大学;中国高等教育;“书院精神”;经典理念 中图分类号:G40-05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10-0001-03 尽管早在西周时期的稷下学宫和古希腊时期的阿卡德米学园就已经出现了高等教育活动,但是学界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大学出现于19世纪末期,而西方大学的起源则可以追溯到与今有近千年之隔的中世纪。毋庸置疑,时间跨度的悬殊已经为我们带来探索的好奇。通过考察和比较中国近代大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萌生背景、办学特色和其在社会结构中的功能,不但有助于认清中国近代大学发端与发展的逻辑,而且能为当今在全球化、国际化背景之下如何更好地建设中西融合,并且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的大学提供有效的启示与借鉴。 一、中国近代大学萌生与欧洲中世纪大学萌生之比较 “实力的衰弱让中国不能不睁开自己的眼睛。”[1]14甲午战争惨败,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日 益加深——内忧外患的生存环境和救亡图存的现实压力,使得资产阶级维新派确立了“兴学强国”的目的,明确提出废除八股取士的旧制度,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三级学校制度,废除书院,设立学校,开始了“被逼无奈的文化自觉”。由此可见,建立中国近代大学的历程并非社会和文化的“自然分娩”,它是“后发移植型”(潘懋元语)的,是在古代书院被强行改制,“活活斩伐”的基础上移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学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带有非常浓厚的模仿与照搬的痕迹。而且,中国近代大学的建立是与技术工具理性“联姻”的,是清政府培育人才以救亡图存的产物,带有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譬如,1895年由盛宣怀奏请设立的“天津西学学堂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大学”[2],就凸显了非常明显的工具理性的价值观。它早期首设土木工程、采矿、冶金等学科,主要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所工科大学。在其技术工具理性的操控下,中国近代大学采借西方大学模式更多地停留于貌似可以达到救亡图存的“制度层面”,而被视为“无用”的大学“理念层面”的东西却难以落地生根。所以,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 等被奉为经典的大学理念一直都没能渗入中国大学的血脉骨髓,得到长足发展。 与中国近代大学相比,欧洲中世纪大学主要是在相关思想文化的传播和文化环境的形成之下产生的。无论是教俗共举的加洛林文化,还是宗教内部的宗教改革运动,都在11世纪开始

中世纪欧洲电影

罗密欧与朱丽叶 巴黎圣母院 战争与和平 三个火枪手 范海辛 沙普的挑战 骑士蒂朗 奥马尔传奇 大鼻子情圣 火与剑 浮华荣耀 圣钟 安拉的使者-----默罕莫德十字军 天方夜谭 马可波罗 终极天将 玛丽与罗宾 龙之心 亨利五世 地狱骑士

万世英雄 皇帝的密使 国王之路 理想国 太阳王公 格林瓦尔德 伊丽沙白一世 太阳王--路易十四 高地人 乱世情缘 守夜人 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 TO KILL A KING(叛徒与英雄) 四个火枪手 游牧战神 MERLIN(梅林的徒弟)[Q] 尼伯龙根的指环 THE MISTS OF AVALON(阿法隆之谜) 海盗传奇 疯狂的贵族 圣战五骑士

匈奴王阿提拉 华伦王子 怪谈 JOAN The Maid(圣女贞德监狱篇) THE HEADSMAN(刀斧手) 亚历山大·内夫斯基 龙与地下城 鹰狼传奇 WESTENDER PRINCE CHARMING 时间线 LANCELOT Of THE LAKE(武士兰士诺) 黑狮 WOLFHOUND(猎狼犬) BEOWULF AND GRENDEL(贝奥武夫与怪兽格兰戴尔) THE DARK PRINCE(黑暗王子:德古拉) 黑暗时代 黑骑士 THE HEXER(屠龙记) FIRST KNIGHT(剑侠风流) 麦克白

WARRIOR ANGELS(战士天使) Gryphon(鹰怪) 东罗马的缔造者-----------均斯坦丁大帝(BBC) 勇敢的心 Artemisia(欲海轮回) 冬狮 JOAN of arc(圣女贞德) 圆桌骑士b区5点2105 勇敢的皇后 蒙哥拉 十三勇士 理查三世 铁血武士 佣兵传奇 罗宾汉历险记 侠盗罗宾汉(BBC剧) 秘密会议 亚瑟王 马丁路德 冷血奇兵 劫后英雄传

2020年对外经贸大学财政学专业考研复试必读经验

之前网上有关财政学的复试内容介绍都很少,这次有幸进入复试,给大家说一下财政学的复试过程好了~ 今年进复试的一共9个人,招生简章上说的招7个人,不知道有几个保送的,现在分也没出来,也不知道有几个复试被刷的~ 第一天早晨先是报道和体检,国贸院人很多,大家最好早点去,体检的话最好也跟人一起去,让别人帮你排队,节省点时间。体检完就不早了,下午1点半到3点就是笔试了。 笔试共100分,有5个名词解释,10个单选,10个判断,3个简答,2个论述。题量还挺大的,都没时间多思考。因为时间有点久了,好多题忘得差不多了,记的名词解释有外部性,ZF预算,公共品的萨缪尔森条件,剩下的想不起来了,简答题有现值和成本收益的区别,因果关系和相关性,其他的忘了。判断和选择不算难,都是书上的。然后论述题第一题是给了一个图表,关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有3、4问,第一问就是让描述了一下这个图表,后面的问题中好像问到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是什么。第二道题是关于上海自贸区的,内容是说上海自贸区采取的是“税收洼地”这个政策(大概是这个词时间太久都忘了)题目问的是什么我也记不太清了,记得好像有一个税收的原则是什么,就感觉联系时事联系的很紧密。 第二天面试,我们先在一个大教室集合,然后抽签确定了顺序,就把我们带到了另外一个教室。面试的时候有4个老师,进去的时候会让你抽一张纸,纸上是三段英文,有一个老师会让你把第一段读一下,然后剩下的两段自己看,之后把纸收回去,问几个问题。我当时真的是太紧张了,所以大脑一片空白,回答的很不好,几乎不记得纸上讲了什么内容。接着另外的老师就会问一些专业的知识,其中有一些简单的,复试的书上就有的知识,我当时被问到的是公共品和私人物品的区别,之前问了一下别人,好像问到了外部性。因为我本科没学过财政,然后老师就对我的本科学习提出了一些疑问,之后有个老师问我我国财政制度的缺陷是什么...说实话我确实不会,到现在我都不会...因为我的分不高,之前以为肯定进不了复试,所以看复试的书看的也比较晚,也没有再参考其他财政学教材的内容。如果大家有机会一定要看看其他课本的内容。在我之前是一个本科就学财政学的学生,她出来说老师问了她很多财政专业知识,所以大家要注意啊。因为我本科学的跟财政关系特别小,另外一个老师问了问我本科论文写得什么内容,还问了问数学学的怎么样,然后就问我说如果上了研究生有什么打算,还有一个让我特别...呃...怎么说呢...摸不着头脑的问题,问我说贸大研究生就两年,如果我的研究生安排很多事情的话,很可能毕业论文过不了,我会怎么办.我也不知道这个问题就是老师跟我唠唠家常还是确实要考什么能力逻辑之类问题,总之就是让我挺郁闷的~最后说一下专业课辅导班的事情最近有好多学弟学妹在问我,当时我跟我一个也是考贸大而且专业课第一的一个哥们上的是新祥旭的,资料跟视频都比较齐全确实很牛再次不多说了,反正好好复习是王道,但也不用太迷信辅导班毕竟对外经贸不是上个辅导就能一下子就考上的。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如愿以偿的考上贸大吧~

西方大学发展史

大学发展史 一、中世纪大学 在现代历史学的视野中,长达一千多年的中世纪已经不再是西方历史上一场可怕的梦魇,相反,它是一个富有独创性的文化时代。大学的孕育诞生,便是最能体现中世纪独创的遗产之一。虽然有人认为大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以及中国的先秦时期,但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基本上都直接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大学,现代大学的一系列组织结构和制度原则都与欧洲中世纪大学有着直接的历史联系;这些结构与制度在几百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与完善,在人类文明传承、延续与创造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中世纪大学起源的历史条件 中世纪后期对其后欧洲的发展影响深远,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方面,在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西方许多的制度框架都开始形成。 1、中世纪早期教育制度的影响 加洛林王朝的改革:查理曼对文化教育的重视、阿尔昆颁布兴建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敕令。 2、知识与学术的复兴 翻译运动:开发阿拉伯文献和希腊文献的努力13世纪上半叶开始,翻译变成了一种主要的学术活动,其地理中心在西班牙。 学术的复兴:经院哲学、大师的讲学(阿贝拉尔)。知识分子的出现 3、城市与行会的影响 经济的复苏和城市的兴起:教育和城市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行会组织:在中世纪的城市里,外来的学者们没有城市的公民权,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就需要一定的形式将他们组织起来。在当时的自治城市中,除了宗教组织之外,行会组织是市民阶级中最普遍的一种组织形式。行会(guild) 是中世纪城市中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能互相帮助而结成的个人之间的自由联盟,这种联合,对内可以管理和监督自己的成员,对外可以保护组织的利益不受侵害。行会内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分为师傅(master)、帮工(journeyman)和徒弟(apprentice)三个权力和义务各不相同的等级。师傅是行会的正式成员,师傅和徒弟之间订立了某种契约作为行会内部组织的章程。徒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只有获得了师傅称号才能真正成为行会的一员,才可以独立从业。在中世纪强大的教会势力和封建势力控制下,行会是最能保持一定自主权的组织形式,学者们看到了这种组织形式的好处,也开始模仿工商业行会组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行会。 (二)中世纪大学产生的方式、阶段和地理趋势 有关最早大学的争议:萨莱诺大学、波伦亚大学、巴黎大学?

中世纪教会史读后感

《中世纪教会史》读后感 今年4月份,我利用大半个月的课余时间读了《中世纪教会史》这本书。这本书是《教会史》中的一卷,它以客观的角度详细地介绍了中世纪教会的方方面面。这本书是由毕尔麦尔等一批以严谨著称的德国学者合著的,是一本了解中世纪历史的、很好的工具书。 这本书层次清晰,主要分为早期中世纪(692年一1073年)的教会,中世纪全盛时期(1073 -1294年)的教会,中世纪晚期(1294-1517年)的教会三个部分。这本书以中世纪教会的历史为主线。但它不仅介绍了教会的历史,还写了许多有意思的地方,例如:教会的文化、教会的制度。 中世纪的教会历史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教会最初是由一些虔诚的传教士的隐修生活演化而来。他们是一群像陶渊明一样的义士,出淤泥而不染,在黑暗的、四分五裂的欧洲仍保持坚定的信仰。他们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将深邃的基督教义传播给无知、纯朴的欧洲人民。这些传教士的行为让我感动,他们就像中国的孔子一样。随着基督教义的传播,这种宗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百姓信己的心交给伟大的耶稣,而皇帝为了更好地统治万民,他给予教会的高层人员以爵位、特权,来笼络他们,而教会也趁此机会发展壮大,逐渐和皇帝平起平坐,甚至超越皇帝,成为中世纪欧洲的真正统治者。当然,皇帝并不甘心自己的统治地位被撼动,他们发动一次又一次反击,二者成一种此消彼长的状态。我们熟知的阿维农之囚事件就发生在这背景之下。1294年,专横顽固的教权至上论者,卜尼法斯八世任罗马教皇。这时候,具有强大王权的统一民族国家正在欧洲普遍兴起。1308~1377 年,教廷长期迁于法国边境阿维农,七十年间,教皇一直受皇帝控制。同时教会面临着许多强大的敌人,例如:伊斯兰教、异端学说。面对伊斯兰教,虔诚的教众化身为忠诚的战士,他们组成隐修者和骑士结合而成的、代表宗教精神的骑士团等组织,在皇帝的支持下进行一次又一次英勇无畏的十字军东征。面对异端学说,他们采取严酷的手段来打击。早期中世纪一般都是信仰坚定的时期。在这个历史阶段中,比较有影力的异端仅仅在东方的希腊教会中出现,而西欧没有。在那些新兴的格尔曼一罗曼国度中当然也开始有一些神学家在思想上不小心或高估理性的能力,所以他们走人一些误区,出现了关于"圣餐"的争论。然而,第12 世纪是一个充满宗教热火的时代,所以出现了一些大规模的反对教会的群众运动,它们们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传布到欧洲的广大地区。其中影响最大的教派是清洁派。基督教会对这些异端教派采取了残酷镇压。 基督教有过两次大分裂。一次是1054年,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方教会与以拜占庭为中心的东方教会决裂,前者称为天主教;后者称东正教。另一次是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宗教改革,基督教分裂出一个更加民主、廉洁的新教。许多人都认为这是基督教的一次衰弱,但我认为这是基督教的一次新生,这次改革使基督教会更符合现代的需求。 教会的文化与制度是这本书的另一部分,它们很有意思。两千多年来,基督教依靠它先进的管理制度一步一步壮大。在1073 -1198 年间,罗马宗座对西方教会的首席权获得了全面的发展。教宗成了整个教会的元首,也成为人间最高的立法者、裁判者和管理者,他对教会的一切成员,无论是圣职人员或平信徒,都拥有充分的权力。另外,宗座逐渐成为教会管理的中心,这一点符合那个时代的需要,虽然也造成一些不良影响。在12 世纪,主教获得了更大的社会地位和政治意义,而在德意志帝国中的大部分教会长上都成为完全的"地域王侯" ,就是说在他们的领土上拥有很多世俗权利比如造币.收税权等。同时,主教们在在教会上的权力减少了,这不仅是由于教宗权威上升,也有别的原因。当时,主教大堂圣.团的影响增长-这些圣职团的成员是那些长期在大堂任职的圣职人员,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