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医生教育投资回报比较研究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第一章概述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2)

1.4技术路线 (4)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5)

2.1理论基础 (5)

2.1.1人力资本理论 (5)

2.1.2薪酬理论 (7)

2.2 文献综述 (7)

2.2.1教育投资回报率估算的主要方法 (7)

2.2.2教育投资回报率研究综述 (8)

2.2.3教育投资回报率估算存在的问题 (10)

第三章医生教育投资回报计量模型与方法分析 (12)

3.1拓展的Mincer方程 (12)

3.2医生教育投资回报的计量方法 (13)

第四章医生教育投资回报结果分析 (16)

4.1数据来源 (16)

4.1.1数据来源 (16)

4.1.2样本数据处理 (16)

4.2样本数据的描述分析 (17)

4.3医生教育投资回报率的回归结果 (20)

4.3.1样本数据的医生教育投资回报率 (21)

4.3.2按城市估算医生教育投资回报率 (22)

4.4不同阶段医生教育投资回报率的估计结果 (24)

4.4.1分阶段估算医生教育投资回报率 (24)

4.4.2按城市估算各阶段医生教育投资回报率 (26)

4.5计量回归结果检验 (29)

4.5.1对分组回归的检验—邹式检验 (29)

4.5.2对异质性的检验—分位数回归法 (30)

4.6 讨论 (33)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35)

5.1主要结论 (35)

5.2可能的创新点 (35)

5.3未来研究方向 (36)

参考文献 (37)

综述 (39)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8)

附录 (49)

致谢 (50)

论文独创性声明 (51)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51)

第一章概述

第一章概述

1.1研究背景

收入分配问题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教育投资回报更是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收入问题受众多变量影响,这些变量多而复杂。其中,人力资本愈来愈成为关键性变量[1]。目前较一致的看法是,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各类影响因素的价值将渐渐得到还原,人力资本对收入的影响会日趋明显,而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最重要的形式,将成为影响收入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教育程度越高,愈有机遇进到收入水平高的行业,在同一个行业中取得更高的收入[2]。医生作为公共服务行业的职业群体,他们的薪酬收入是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提供的公共服务,以确保人民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为前提,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他们的薪酬水平更是由系统规定,而不受制于市场机制。建国以来,国家对医生这一群体的薪酬制度进行探索改革,使其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继1956年建立科室等级工资制后,1985年调整为以科室工资为主体的结构工资制,1993年和2006年对其进行了薪酬制度改革,此中2006年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绩效薪酬制,建立体现行业特点与岗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在此薪酬制度下,科室、学历以及工龄都是医生薪酬的规定影响变量,这对医生的教育投资回报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纵观我国公共部门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市场机制的作用日趋明显,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公共部门的教育投资回报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有学者认为,虽然整体上医生工资制度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果,改革使教育的价值和其他因素在逐渐回归,然而与教育投资组合却不是很紧密,没有考虑到教育投资回报,以此导致医生的基本工资标准偏低,教育投资和回报不合理。实际生活中,分割现象存在于劳动过程中,地区人力资本收益有着明显的差别,因而教育回报率也截然不同。本文主要研究回答三个问题即医生教育回报率是多少,各教育阶段的医生教育投资回报率怎样合理确定,不同地区的医生教育投资回报处于什么水平?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如下:

第一,基于标准Mincer模型,扩展构建计量模型,计算医生教育投资回报率及不同教育阶段的医生投资回报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