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效催化剂的制备及研究概况

三效催化剂的制备及研究概况
三效催化剂的制备及研究概况

三效催化剂的制备及研究

您正在浏览的开题报告是三效催化剂的制备及研究

一、综述:

汽车作为现代社会的交通工具,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由于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且我国的汽车检查和维修系统不完善,及汽车尾气污染控制水平低等原因,致使汽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大量汽车尾气污染物集中在城市,造成城市中汽车污染源的污染分担率明显增加。汽车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铅、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这些污染物危害人类健康,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另外氮氧化合物与碳氢化合物在强日光的作用吓,遇到不利于扩散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时可形成光化学烟雾,造成眼中的二次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限制和治理汽车排气污染已迫在眉睫。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第三代的Pt/Rh/Pd三金属三效催化剂。该技术充分利用了Pd的耐高温性能和Rh优异的NOx催化净化能力,大大提高了三效催化剂的活性。它的净化原理是:将贵金属三效催化剂制成净化装置后装入汽车内,使催化剂与尾气中的CO、NOX和有机物起氧化还原作用而生成无害物质排出,从而达到消除有害气体的目的。

二、思路及方法:

三效催化剂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包括:载体、涂层、活性催化剂、催化剂助剂。三效催化净化法,对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都有催化作用。本实验准备制备以γ-Al2O3及其他金属物质或陶瓷为载体,用La和Ce作为催化剂助剂的三效催化剂,并初步研究其催化性能。

三、主要内容:

采用浸渍法、机械混合法、离子交换法等制备三效催化剂

改变不同条件和助剂,改良单钯三效催化剂的性能

探讨改良三效催化剂的催化作用

四、工作计划:

1、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初步确定论文题目;

2、2008年3月:拟定实验方案;

3、2008年4月:进行实验研究;

4、2008年5月:撰写毕业论文,进行毕业答辩。

光催化剂的制备

光催化剂的制备 目前,实验室制备和合成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方法很多,大致可以分为气相法,液相法和固相法。 1.2.2.1 气相法 气相法是利用气体或通过加热使钛盐变为蒸气,然后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最后冷却-凝聚-长大形成纳米TiO2粒子的方法。采用气相法制备的纳米TiO2粒子纯度高,粒径分布窄,尺寸均匀,化学活性好,但是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产率低。常见的气相法包括氢氧火焰水解法、气相氧化法,气相水解法、气相分解法等。 1.2.2.2 液相法 液相法是生产各种氧化物颗粒的主要方法之一。它的基本原理是:将可溶性金属钛盐,按所制备材料的组成配制溶液,再用沉淀剂使金属离子均匀沉淀出来。与气相法相比,液相法制备纳米TiO2薄膜具有工艺简单、合成温度低、能耗少以及设备投资小的优点,是制备纳米TiO2粉体和薄膜较理想的方法,是目前实验室和工业上广泛采用的制备薄膜和超微粉的方法。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液相沉积法,水解法,微乳液法等。溶胶凝胶法一般是以有机或者无机钛盐为原料,在有机介质中(酸或有机聚合添加剂)进行水解、缩聚反应,最后将得到的溶胶干燥、煅烧得到TiO2纳米颗粒。整个反应过程如下: Ti(OR)4 + nH2 O →Ti(OR) (OH) + nROH水解反应4-n n 4-n n-1 2 2 2Ti(OR) (OH) →[Ti(OR) (OH) ] O + H O缩聚反应 Ti(OR) + 2H2O →TiO +4HOR总反应 与传统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相比,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纳米颗粒具有纯度高,粒径分布窄,单分散性好,反应容易控制等优点,但是成本高,工艺时间长。 水热合成法是在密闭高压反应釜中加入前驱体溶液,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备纳米级TiO2粉末的方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制备的纳米TiO2粉体晶粒完整,原始粒径小,分布较均匀,但反应条件为高温、高压,因而对设备材质、安全要求较严格。 液相沉积法是利用水溶液中氟的金属配位离子和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化学平 衡反应,将金属氧化物沉积到反应液中的衬底上,最后煅烧得到纳米TiO2材料[8]。液相沉积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不需要使用特殊的设备,成本较低;室温下就能制备大比表面积的TiO2膜;对衬底无选择,可以在各种形状各种材料的衬底上沉积;膜厚可控制。水解法是以无机钛盐为原料,在严格的条件下控制钛盐的水解速度,制得纳米TiO2粉末。水解法制备纳米TiO2具有以下特点: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通过控制不同条件可以直接得到其它方法需经高温下煅烧才能得到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如果能克服洗涤干燥过程中粉末的流失和团聚,解决纳米二氧化钛的收率和粒径不理想的问题,那么水解法就是制备TiO2粉末最经济的方法。 微乳液法是指以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为分散介质,以水溶液为分散相的分散 体系,由于表面活性剂(有时也添加助表面活性剂,如低级醇)的存在,该体系 是一种分散相分布均匀、透明、各向同性的热力学稳定体系。微乳液的液滴或称 “水池”是一种特殊的纳米空间,以此为反应器可以制备粒径得以控制的纳米微 粒。微乳液法具有操作简单、粒径大小可控、粒子分散性好、分布窄、易于实现 连续化生产操作,容易团聚等特点。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成型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成型 一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1.1浸渍法 将含有活性组分(或连同助催化剂组分)的液态(或气态)物质浸载在固态载体表面上。此法的优点为:可使用外形与尺寸合乎要求的载体,省去催化剂成型工序;可选择合适的载体,为催化剂提供所需的宏观结构特性,包括比表面、孔半径、机械强度、导热系数等;负载组分仅仅分布在载体表面上,利用率高,用量少,成本低。广泛用于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尤其适用于低含量贵金属催化剂。 影响浸渍效果的因素有浸渍溶液本身的性质、载体的结构、浸渍过程的操作条件等。浸渍方法有:①超孔容浸渍法,浸渍溶液体积超过载体微孔能容纳的体积,常在弱吸附的情况下使用;②等孔容浸渍法,浸渍溶液与载体有效微孔容积相等,无多余废液,可省略过滤,便于控制负载量和连续操作;③多次浸渍法,浸渍、干燥、煅烧反复进行多次,直至负载量足够为止,适用于浸载组分的溶解度不大的情况,也可用来依次浸载若干组分,以回避组分间的竞争吸附;④流化喷洒浸渍法,浸渍溶液直接喷洒到反应器中处在流化状态的载体颗粒上,制备完毕可直接转入使用,无需专用的催化剂制备设备;⑤蒸气相浸渍法,借助浸渍化合物的挥发性,以蒸气相的形式将它负载到载体表面上,但活性组分容易流失,必须在使用过程中随时补充。 1.2沉淀法 用淀剂将可溶性的催化剂组分转化为难溶或不溶化合物,经分离、洗涤、干燥、煅烧、成型或还原等工序,制得成品催化剂。广泛用于高含量的非贵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盐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沉淀法有: ①共沉淀法,将催化剂所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分同时沉淀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一次操作可以同时得到几个组分,而且各个组分的分布比较均匀。如果组分之间形成固体溶液,那么分散度更为理想。为了避免各个组分的分步沉淀,各金属盐的浓度、沉淀剂的浓度、介质的pH值及其他条件都须满足各个组分一起沉淀的要求。 ②均匀沉淀法,首先使待沉淀溶液与沉淀剂母体充分混合,造成一个十分均匀的体系,然后调节温度,逐渐提高pH值,或在体系中逐渐生成沉淀剂等,创造形成沉淀的条件,使沉淀缓慢地进行,以制取颗粒十分均匀而比较纯净的固体。例如,在铝盐溶液中加入尿素,混合均匀后加热升温至90~100℃,此时体系中各处的尿素同时水解,放出OH-离子: 于是氢氧化铝沉淀可在整个体系中均匀地形成。 ③超均匀沉淀法,以缓冲剂将两种反应物暂时隔开,然后迅速混合,在瞬间内使整个体系在各处同时形成一个均匀的过饱和溶液,可使沉淀颗粒大小一致,组分分布均匀。苯选择加氢的镍/氧化硅催化剂的制法是:在沉淀槽中,底部装入硅酸钠溶液,中层隔以硝酸钠缓冲剂,上层放置酸化硝酸镍,然后骤然搅拌,静置一段时间,便析出超均匀的沉淀物。 ④浸渍沉淀法,在浸渍法的基础上辅以均匀沉淀法,即在浸渍液中预先配入沉淀剂母体,待浸渍操作完成后加热升温,使待沉淀组分沉积在载体表面上。 混合法多组分催化剂在压片、挤条等成型之前,一般都要经历这一步骤。此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产品化学组成稳定,可用于制备高含量的多组分催化剂,尤其是混合氧化物催化剂,但此法分散度较低。 混合可在任何两相间进行,可以是液-固混合(湿式混合),也可以是固-固混合(干式混合)。混合的目的:一是促进物料间的均匀分布,提高分散度;二是产生新的物理性质(塑性),便于成型,并提高机械强度。

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导语

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导语 发表时间:2009-03-19T17:06:38.543Z 来源:《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第1、2期供稿作者:李存红[导读]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主要渠道。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着眼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创设情境,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而在课堂教学的几个环节中,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和导语的巧妙设计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新授课阶段,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心境很好,教师应适时地抓住这个时机,设计出新颖的导语。一般说来,教师应根据课文特点和课堂实际精心设计出诱疑激趣的语言,并把它贯穿在教学始终。俗话说: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独具魅力的语言,无疑在课堂上起到催化剂的作用。1.导语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学的任务,许多时候应是在课堂轻松和谐的情境中完成的。教师如果在上课文前运用生动、贴切、精短的导言,给学生创设一种积极的主动求知的氛围,创设一种情境,那就会迅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愉快高效地进行教学,变苦学为乐学。例如教《〈论语〉十则》,我认为应从课文内容的重要性做出引导:如果你面前一座金山和一根点石成金的手指,谁都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因为坐吃山空,金山迟早会用完,而有了点石成金手指,黄金自然会源源不断。在学习中,有的放矢的学习方法就像点石成金的手指。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很注意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论语〉十则》就讲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这一引导,同学们当然乐意接受新知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死海不死》这篇课文,有位教师是这样设计导语的:把一个鸡蛋放在盛满水的杯子里,鸡蛋下沉;再加入大量的咸盐,搅拌,此时鸡蛋逐渐上浮,露出水面。同学们很奇怪,这时,我顺水推舟告诉同学们:这是因为水的咸度高,盐水的比重大于鸡蛋的比重,因此鸡蛋就浮上来不沉,那么死海不死人的原因就跟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一样的。通过这样一个实验,同学们就特别想读课文,想知道课文内容,从而“乐学”。 2.导语是课文思想感情的聚集点。导语如同序幕,大幕一拉开,就得让学生进入作品创设的气氛或情境中去,为整堂课成功铺垫基石。有些课文的思想感情融合在文中的字里行间,教师适当地运用导语,巧用相似及相关情景浓缩课文内容,旁敲侧击地进行课文思想感情的导向,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感知课文重点,速破难点,准确及时捕捉课文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导语设计必须紧扣课文特点,体现出全文思想感情的焦点。采用多媒体手段,以听课文录音为起点,让学生感知诗文中所体现的内容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通过幻灯片播放,可以形象地感知《沁园春?雪》,一边放录音,一边展示图片,将录音与描绘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雪后初晴红装素裹一些能展现祖国壮丽山河的北国风光的图片结合起来,生动直观,大大地激发学生强烈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接着继续展示历代风流人物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直至近代毛泽东的照片,通过这种声形并茂的引导,将学生带入一个新天地,心灵上受到震撼,感情上与诗人产生共鸣。由祖国的壮丽山河进而引出的一代风流人物,他们已随历史的车轮渐行渐远,真正伟大的人物“还看今朝”,这豪迈的宣言,表现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著名的于漪老师教《春》是这样设计导语的:我们提到春天啊,你们想一想看,会不会觉得眼前出现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有无限的生机,无穷大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用彩笔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接下来,又引导学生背了两首描写春光美好、富有优美意境的古诗,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把学生们早已带到浓浓春意中了,去享受领略春的勃勃生机。3.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焊接点。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在课堂上持续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环节是否严谨和前后内容过渡是否具有粘性,而恰当的导语正好把各个环节焊接起来,使课堂活而有序,环环相扣,完整而有特色。比如在《木兰诗》的教学中,根据木兰在家织布和女扮男装的情节,给学生在课前出示一组连环画,挂在黑板上,设计问学生一些问题,将课文与画结合,贯穿于一堂课中,让学生从中体会人物形象。再如《我的叔叔于勒》,金钱在人与人关系中的作用之大,这不仅在过去、在国外,即使在现在、在我们周围,也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关于金钱对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有一段精彩的论述:“资产阶段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关系了。”利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名言揭示了文中菲利普一家人从盼于勒到见于勒再到最后躲避于勒都是因为金钱惹得祸,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连亲兄弟之间也是纯粹的金钱关系,既提示了主旨,又揭示了人物性格特征——对亲兄弟冷酷无情。总之,设计导语要有针对性,要与文章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紧密相连,可利用名言警句、古代诗词、多媒体等手段创设良好的导语。因为良好的导语不仅先声夺人,如磁石般地吸引学生,而且还能有效地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给教学的成功定下良好的基调。

活性氧化铝的制备

活性氧化铝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通过铝盐与碱性沉淀剂的沉淀反应,掌握氧化铝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的制备过程。 2、了解制备氧化铝水合物的技术和原理。 3、掌握活性氧化铝的成型方法。 二、实验原理 活性氧化铝(γ-A l2O3)是一种多孔性,高分散度的固体物料,具有表面积大、吸咐性能好、表面酸性、热稳定性良好的特点,可作为多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除此之外,它还广泛用于石油、国防、化肥、医药、卫生等部门。学习有关γ-A l2O3的制备方法,对掌握催化剂制备有重要意义。 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用的氧化铝,在物性和结构方面都有一定要求。最基本的是比表面积、孔结构、晶体结构等。例如,重整催化剂是将贵重金属铂、铼载在γ—Al2O3或η—Al2O3上。氧化铝的结构对反应活性影响极大,载于其他形态的氧化铝上,其活性是很低的,如烃类脱氢催化剂,若将Cr—K载在γ—Al2O3或η—Al2O3上,活性较好,而载在其他形态氧化铝上,活性很差。这说明它不仅起载体作用,而且也起到了活性组分的作用,因此,也称这种氧化铝为活性氧化铝。α—Al2O3在反应中是惰性物质,只能作载体使用。制备活性氧化铝的方法不同,得到的产品结构亦不相同,其活性的差异颇大,因此制备中应严格掌握每一步骤的条件,不应混入杂质,尽管制备方法和路线很多,但无论哪种路线都必须制成氧化铝水合物(氢氧化铝),再经高温脱水生成氧化铝。自然界存在的氧化铝或氢氧化铝脱水生成的氧化铝,不能作载体或催化剂使用,这不仅因杂质多,主要是难以得到所要求的结构和催化活性。为此,必须经过重新处理,可见制备氧化铝水合物是制活性Al2O3的基础。 氧化铝水合物经X射线分析,可知有多种形态,通常分为结晶态和非结晶态。结晶态中有一水和三水化物两类形体;非结晶态则含有无定形和结晶度很低的水化物两种形体,它们都是凝胶态。可总括为下述表达形式:

1第一章工业催化剂概述

第一章工业催化剂概述 1.催化剂在经济上的地位和作用 2.催化工业的形成和发展 3.催化剂市场 4.若干术语和基本概念 1.催化剂在经济上的地位和作用 A.催化剂是化学工业的基石。据统计,现有90%以上的化工过程是采用催化剂进行生产的。借助于催化剂生产的产品总值在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约占18%,仅低于机械产品的总值。 B.提高社会生产水平(合成氨、合成材料、生物化工) 合成氨:亚洲在世界上的产量最高,其中,中国是第一大生产和消费国; 合成材料:树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树脂,塑料;产量最大的通用塑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热塑性树脂,塑料总产量已与赶超钢铁的产量。 生物化工:酶化工,最古老的化学工业,酿酒、制药,(Only,Cobbut,青霉素) 生物汽油:发酵法生产乙醇,掺入汽油约10%; 生物柴油:大豆油、蓖麻油等掺入柴油中。 C.扩大资源利用范围(C1化工、煤、石油)

C1:含一个碳的小分子;可生产合成燃料(F-T合成);生产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生产三苯(苯、甲苯、二甲苯);构成化学物质的使用循环。 煤:传统用处,燃料,化工原料(汽化干馏得到,成本高,不纯);现石油危机,重提化工利用,汽化,液化等。 石油:催化裂化,重要的行业革新;催化重整,开辟制苯途径;60年代,全面取代煤。 燃料添加剂:四乙基铅、甲基叔丁基醚、二甲醚。 D.提取制造重要物质(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产品:批量小,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针对性强。 催化剂本身是一种精细化工产品; E.满足社会各方面需要(衣、食、住、行、环保、国防) 2.催化工业的形成和发展 A. 二十世纪以前(萌芽时期);最早工业化催化剂:硫酸催化剂:NO2 SO2 SO3 Cat:NO2 后1879年用Pt催化剂,现用V2O5-K2SO4/硅藻土 B. 二十世纪初(奠基时期) 1913年:合成氨Fe Cat; 15年:氨氧化制硝酸Pt网Cat; C. 二十世纪初30~60年代(大发展时期) 36年:催化裂化催化剂:SiO2-Al2O3; 38年:Ficher-Tropsch合成,Fe,Co,Ni催化剂; 49年:催化重整催化剂:Pt-Re/Al2O3; 53年:乙烯聚合催化剂:Ziggler-Natte TiCl4-Al(C2H5)3 60年代:均相络合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 D. 二十世纪初70年代以后(成熟时期) 78年:甲醇制汽油,甲醇芳构化,ZSM-5分子筛; 甲醇羰基化RhI2(CO)2;

茂金属催化剂的合成资料

本科课程论文 《茂金属催化剂的合成简述》 课程名称高等有机化学 姓名梁腾辉 学号 1014122020 专业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任课教师程琳 开课时间 教师评阅意见: 论文成绩评阅日期 课程论文提交时间:年月日

茂金属催化剂的合成简述 摘要简要介绍了几种茂金属催化剂的有机合成以及其催化机理。 关键词茂金属催化剂合成催化 1 前言 烯烃聚合用茂金属催化剂通常指由茂金属化合物作为主催化剂和一个路易斯酸作为助催化剂所组成的催化体系,其催化聚合机理现已基本认同为茂金属与助催化剂相互作用形成阳离子型催化活性中心。茂金属催化剂一般指由过渡金属元素(如IV B 族元素钛、锆、铪)或稀土金属元素和至少一个环戊二烯或环戊二烯衍生物作为配体组成的一类有机金属配合物。茂金属催化剂具有极高的活性特别是茂锆催化剂含一克锆的均相茂金属催化剂可以催化100t的乙烯聚合但同时助催化剂的用量也是相当大的甚至Al/Zr>2000这在生产中意义不大。因此必须想法设法得倒活性高助催化剂用量少的茂金属催化剂[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 茂金属催化机理 均相茂金属催化剂主要分为非桥联单茂金属催化剂、非桥联双茂金属催化剂、桥联型茂金属催化剂、限制几何构型茂金属催化剂以及双核茂金属催化剂等。若茂金属催化剂以烷基铝氧烷为助催化剂,其催化机理是一个形成单一阳离子活性中心的机理。在茂金属催化体系中,一般要求助催化剂MAO必须达到一定的浓

度,以便能够引发催化反应的进行[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其机理如下图所示:3 茂金属的合成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和处理操作都采用Schlenk 技术,在氮气氛围条件下进行无水无氧操作,所用玻璃反应容器都进行真空烘烤干燥。四氢呋喃、乙醚、甲苯,在氮气氛围下以钠、钾合金/二苯甲酮回流至溶液变成紫色,并在氮气保护下蒸出,封口备用。二氯甲烷、正已烷、石油醚(60 ~ 90°C),在氮气保护下与CaH粉末混合,搅拌回流两天后,在氮气氛围下蒸入安瓶中封口备用[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1 非桥联五甲基环戊二烯水杨醛亚胺铬化合物的合成(非桥联单茂) 此类催化剂结构特征是有一个茂环作为配体:Cp.MR3(CP.=取代环戊二烯基等;M=Zr,Ti,Hf,Cr等;R=卤素、烷基、Oar、RNAr等)这类催化剂具有较大的配位空间,有利于具有较大位阻的烯烃单体的配位插入,但对于构型的控制一般较差[3]。 3.2二甲基二茂锆化合物(1,2-Phz-4-MeCp)2 ZrMe2的合成 两个茂环与中心金属原子配位,从而形成夹心结构,即所谓的非桥联双茂金属催化剂。该系列催化剂用于催化乙烯聚合,由于乙烯配位插入时不存在潜手性α

化学教师应做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化学教师应做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发表时间:2014-05-28T13:49:07.50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8月总第178期供稿作者:李林桎 [导读] 教学伊始,笔者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关注实验操作,并根据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李林桎贵州省安顺市关岭民族寄宿制中学561300 一、注重教学转变,突出学生地位 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其结果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机械地模仿教师,不能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学习效率很不理想。所以教师应该完成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价值取向的转变,引领学生学会思考、敢于质疑,鼓励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让教学可持续发展。 【案例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5章《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能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并对氧气、自然界的水、物质构成等基础化学知识有初步了解,已经为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做好了准备。 教学伊始,笔者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关注实验操作,并根据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氢氧化钠+硫酸铜→硫酸钠+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 (2)碳+氧气→二氧化碳。 通过观察天平的平衡,学生得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课堂教学很顺利地进行,似乎没有什么超出预设的问题。基本上所有的操作都是笔者在执行,学生只是跟着笔者的思路验证性地得出结论。 课后笔者对这堂课进行了反思,并进行了重新设计。在另一个班同一内容的教学中,笔者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探究设计实验方案,让他们在思考中领悟课堂的魅力。笔者让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自行设计实验,自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会如何变化,该怎样设计实验? 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时,笔者引导他们相互质疑补充,最终完善实验方案。在笔者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共总结出了四种方案:(1)氢氧化钠+硫酸铜→硫酸钠+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 (2)铁+硫酸铜→硫酸亚铁+铜(红色)。 (3)碳+氧气→二氧化碳(容器封口)。 (4)碳+氧气→二氧化碳(容器敞口)。 接着,笔者指出学生实验中的不当之处并引导学生优化实验。 通过两种教学的对比,笔者发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做到“学生能提问的教师不先问;学生能叙述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操作的教师不示范”。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二、设置思维冲突,引发无限遐想 在教学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很多学生上课能听懂,但独立做作业却觉得困难;而教师又会懊恼同一类型的题目讲了好几遍怎么还是有大量学生不会做。其实,问题出在课堂教学上。科学题目数量众多,要学生全部做完并且记住大量题型,显然是不可行的。因此,学生学好科学的关键在于学会思考,能够举一反三。而设置思维冲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案例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应用”的教学 笔者出示例题:如图1所示,一个杯子装有一定量的水,水面上浮着一块冰,当冰融化后,杯中的水面将如何变化? 很多学生直观地认为,冰融化后液面会上升;还有很多学生沉浸在思考中,他们需要进行计算,获取证据。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够判断:冰的密度小于水,冰能漂浮在水面上。在生活中,我们能见到冬天河面上结的冰,但是冰融化后,河面变化情况较难比较,受到了很多因素(比如人们对河水的利用、河水的蒸发、降雨等)的影响。于是,笔者将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每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及结果。 学生从保温杯中取冰块置于烧杯中,并做记号1,等冰融化后再做记号2,将记号1与记号2的液面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几乎在同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可得,F浮力=G=m冰g=ρ冰V冰g;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F浮力=ρ水gV排。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当冰融化后变成了水,但是质量并没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当冰块融化之后V水=V排,所以水面没变化。 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得出水面不变的结论;而笔者通过深化理论,引导学生由果到因进行了逐步分析。这个过程并不简单,很多学生较难理解。所以,笔者在教学中主动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民主、和谐、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 三、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做中学 科学是一门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学科。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的,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得到发展的。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提出实验方案,再给予支持与肯定。这样就能将学生的“说”与“做”统一起来,让设想成为现实。 【案例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三节《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的教学 学生喜欢做实验,当笔者亮出实验仪器时,他们很想自己能够动手试一试。对于电路探究,学生表现得很兴奋。笔者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如何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学生先在纸上画出电路图,到讲台上用幻灯仪放大,并解释自己所画的图。笔者引导学生根据电路图将用电器与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在各个小组合作连接电路后(有的采用串联的方法,将小灯泡依次相连接;有的采用并联,将小灯泡的两端并列在一起),笔者请学生代表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并且引导学生概括自己连接的电路特点(为识别串并联电路做好准备)。学生介绍自己连接的电路,指出串联电路的各个灯泡相互影响,其中一个烧坏就会导致另外一个不亮;并联电路互不影响,就像在家庭电路中,一个灯泡烧坏,其他电器仍能正常工作。 “我听了,我忘记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明白了。”学生亲自动手自主学习串、并联电路,可以让他们在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中掌握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感受成功的喜悦。

氧化铝催化剂

综述 1荧光粉原料的氧化铝的制备 氧化铝是固相法合成铝酸盐基质荧光粉,如:PDP蓝色和绿色荧光粉的主要原料,其物理特性不仅直接影响荧光粉的颗粒及形貌,而且还对荧光粉的光学性能、稳定性及光衰等特性影响很大。作为荧光粉原料的氧化铝,除了要求其纯度高外,还要求其具有结晶良好、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颗粒形貌较好、比表面积小等特性。目前,该类氧化铝主要由硫酸铝铵或碳酸铝铵热分解法、改良的#$%$& 法或醇盐水解等方法制备,但生产出来的氧化铝粉一般为无定型硬团聚颗粒,粒径分布宽、比表面积过大且反应活性低,以此为原料烧制的荧光粉颗粒大小和形貌不易控制,而且存在发光效率较差、光衰性能不佳等问题。因此,改善氧化铝的粒径及形貌等特性,制备出优良的荧光粉原料,对提高铝酸盐基质荧光粉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碳酸铝铵前驱体,高温煅烧分解制得了α-Al2O3。通过严格控制沉淀条件,获得了结晶碳酸铝铵沉淀,成功克服了常规制备方法中容易产生的胶状沉淀现象,煅烧后得到超细分散的α-Al2O3粉末。同时,通过添加晶体生长促进剂的方法,成功控制了氧化铝颗粒的大小和形貌。通过调节晶体生长促进剂的加入量,获得了从300nm直至8μm以上近似六角形的α-Al2O3分散颗粒,可以满足不同粒径荧光粉的要求。 2高比表面积窄孔分布氧化铝的制备 氧化铝用作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因其具有特殊的结构和优良的性能,使之在许多催化领域,特别是在石油的催化转化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因此,人们对氧化铝的制备、结构和性能等方面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在石油的催化转化方面,近年来由于重渣油加工技术的开发,对加工过程中的催化剂载体氧化铝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例如,渣油的加氢脱硫和脱金属要求适中的表面积及一定比例的大孔和小孔分布;加氢脱氮催化剂则要求能均匀负载高金属含量的高比表面积、大孔体积及适当比例的中、小孔结构,并提出集中孔的观点. 但是,如何获得这种性能好又有实用价值的氧化铝载体,研究报道较少. 本文采用pH 摆动法制备了这种氧化铝,考察了沉淀剂、沉淀温度及沉淀时酸侧pH值对氧化铝物性的影响,并对pH 摆动法与等pH 沉淀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氧化铝的孔结构决定于其前身拟薄水铝石的形貌、粒子大小和聚集状态. 因此,要获得孔径相对集中的氧化铝载体,沉淀的拟薄水铝石粒子的大小必须均匀. 然而,在传统的制备

催化剂制备方法大全

催 化 剂 的 制 备 方 法 与 成 型 技 术 总 结 应用化学系1202班 王宏颖 2012080201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与成型技术 一、固体催化剂的组成: 固体催化剂主要有活性组分、助剂和载体三部分组成: 1.活性组分:主催化剂,是催化剂中产生活性的部分,没有它催化剂就不能产生催化作用。 2.助剂:本身没有活性或活性很低,少量助剂加到催化剂中,与活性组分产生作用,从而显著改善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等。 3.载体:载体主要对催化活性组分起机械承载作用,并增加有效催化反应表面、提供适宜的孔结构;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和抗毒能力;减少催化剂用量,降低成本。 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催化剂载体有:SiO2,Al2O3、玻璃纤维网(布)、空心陶瓷球、有机玻璃、光导纤维、天然粘土、泡沫塑料、树脂、活性炭,Y、β、ZSM-5分子筛,SBA-15、MCM-41、LaP04等系列载体。 二、催化剂传统制备方法 1、浸渍法 (1)过量浸渍法 (2)等量浸渍法(多次浸渍以防止竞争吸附) 2、沉淀法(制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注意加料顺序:正加法或倒加法,沉淀剂 加到盐溶液为正,反之为倒加) (1)单组分沉淀法 (2)多组分共沉淀法 (3)均匀沉淀法(沉淀剂:尿素) (4)超均匀沉淀法 (NH4HCO3和NH4OH组成的缓冲溶液pH=9) (5)浸渍沉淀法 浸渍沉淀法是在浸渍法的基础上辅以均匀沉淀法发展起来的,即在浸渍液中预先配入沉淀剂母体,待浸渍单元操作完成后,加热升温使待沉淀组分沉积在载体表面上。此法,可以用来制备比浸渍法分布更加均匀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负载型催化剂。 (6)导晶沉淀法 本法是借晶化导向剂(晶种)引导非晶型沉淀转化为晶型沉淀的快速有效方法。举例:以廉价易得的水玻璃为原料的高硅酸钠型分子筛,包括丝光沸石、Y型、X型分子筛。 3、共混合法 混合法是将一定比例的各组分配成浆料后成型干燥,再经活化处理即可。如合成气制甲醇用的催化剂就是将氧化锌和氧化铬放在一起混合均匀(适当加入铬

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基本条Word文档

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基本条件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但怎样使课堂教学有效则是教学理论和实践长期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我们认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很多,但要保证其有效性就必须符合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一、教学发展的有效性 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影响学生个体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活动与交往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性因素。要使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提高活动的发展效应取决于下面四个条件:(一)活动对个体所提出的要求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的相差度,因而教学要求掌握在“最近发展区”为宜;(二)活动本身的组织结构水平与重复程度,如赞可夫主张“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其基本精神正是立足于充分展开学生的精神力量,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三)主体对活动的自主程度;(四)活动是否取得成效以及活动主体对成效的感受。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上述条件往往在不同程度上得不到共识,导致课堂教学活动的发展效应不高。其中教学主体行为的体现度是教学发展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当前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教学主体行为动力不足:诸如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时开“小差”甚至厌学;教师的教学精神状况不佳,备课上课的精力与时间投入不足。另外,教学行为及环境的创设受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着一定的教学思想观念,主要体现为:(一)全面育人观。实际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结合教材来进行,而对于学术观点的影响、发展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在个体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方面如何落实到实处,这些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措施也欠有力;(二)教学效率观。重视效率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观念,但是当前的课堂教学效率往往停留在空泛谈论阶段,尚未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三)教学过程观。传统的教学偏重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既重结果又重过程的观念现在我国教育界也有相当重视。 二、教学知识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在这里必须有两点应明确:第一是科学知识和有效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但科学知识并不一定等于有效的知识。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如讲授的内容是科学的,但全是学生已习得的知识,或者是他们听不懂和无法接受的内容,这就叫做“正确而无效的知识”。第二是非科学知识也不能笼统地认为是无效的知识。如中小学教材中的寓言、神话故事等内容并非是科学的,但可以启迪人们思考,从另一个角度充实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因此,我们认为教学效果不取决于教学内容是否正确、是否丰富和教学时间的长短,而取决于有效的知识量。主要表现为:其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是给学生以基本的方法、系统的知识,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然而教师教学内容(知识)的数量和学生知识的增长的数量往往是不相等的。也就是说,教学内容的总量不等于学生知识的增长量。其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编码合理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自由出入”的知识,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其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思想教育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它是以知识传授为基础,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谁都知道教育需要说理(知识),但说理不等于教育(如正确无效的知识)。其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学生的中心任务是学习,他们的主要需要是知识且是有效知识的满足。教学中有所得、有所获、有所感,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教学调控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速度、难度的调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表现为:其一是课

催化剂制备方法大全

催化剂制备方法简介 1、催化剂制备常规方法 (1)浸渍法 a过量浸渍法 b等量浸渍法(多次浸渍以防止竞争吸附) (2)沉淀法(制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注意加料顺序:正加法或倒加法,沉淀剂加到盐溶液为正,反之为倒加) a单组分沉淀法 b多组分共沉淀法 c均匀沉淀法(沉淀剂:尿素) d超均匀沉淀法 (NH4HCO3和NH4OH组成的缓冲溶液pH=9) e浸渍沉淀法 浸渍沉淀法是在浸渍法的基础上辅以均匀沉淀法发展起来的,即在浸渍液中预先配入沉淀剂母体,待浸渍单元操作完成后,加热升温使待沉淀组分沉积在载体表面上。此法,可以用来制备比浸渍法分布更加均匀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负载型催化剂。 f导晶沉淀法 本法是借晶化导向剂(晶种)引导非晶型沉淀转化为晶型沉淀的快速有效方法。举例:以廉价易得的水玻璃为原料的高硅酸钠型分子筛,包括丝光沸石、Y型、X型分子筛。 (3)共混合法 混合法是将一定比例的各组分配成浆料后成型干燥,再经活化处理即可。如合成气制甲醇用的催化剂就是将氧化锌和氧化铬放在一起混合均匀(适当加入铬酐的水溶液和少许石墨)然后送入压片机制成圆柱形,在100 o C烘2h即可。 (4)热分解法 硝酸盐、碳酸盐、甲酸盐、草酸盐或乙酸盐。 (5)沥滤法 制备骨架金属催化剂的方法,Raney 镍、铜、钴、铁等。 (6)热熔融法 合成氨催化剂Fe-K2O-Al2O3;用磁铁矿Fe3O4、KNO3和Al2O3高温熔融而得。 (7)电解法 用于甲醇氧化脱氢制甲醛的银催化剂,通常用电解法制备。该法以纯银为阳极和阴极,硝酸银为电解液,在一定电流密度下电解,银粒在阴极析出,经

洗涤、干燥和活化后即可使用。 (8)离子交换法 NaY 制HY (9)滚涂法和喷涂法 (10)均相络合催化剂的固载化 (11)金属还原法 (12)微波法 (13)燃烧法(高温自蔓延合成法) 常用尿素作为燃烧机 (14)共沸蒸馏法 通过醇和水的共沸,改变沉淀的形貌、孔结构。 2、催化剂制备新技术 (1)溶胶-凝胶法(水溶液Sol-gel 法和醇盐Sol-gel 法) 金属醇盐 醇 水水解聚合胶溶剂解胶陈化溶胶 a 胶体凝胶法(胶溶法) 胶体凝胶法是通过金属盐或醇盐完全水解后产生无机水合金属氧化物,水解产物与胶溶剂(酸或碱)作用形成溶胶,这种溶胶转化成凝胶是胶粒聚集在一起构成网络,胶粒间的相互作用力是静电力(包括氢键)和范德华力。 b 聚合凝胶法(分子聚合法) 聚合凝胶法通过金属醇盐控制水解,在金属上引入OH 基,这些溶胶转化成凝胶时,在介质中继续缩合,靠化学键形成氧化物网络。 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加入水量的不同, 注意事项:1)水的加入量;2)醇的加入量;3)水解温度;4)胶溶剂加入量 (2)超临界技术 a 气凝胶催化剂的制备(超临界干燥) b 超临界条件下的催化反应 能够改进反应的传质、传热性能,改进产物的分离过程 c 用于因结焦、积垢和中毒而失活催化剂的再生。 具有温度低、不发生局部过热现象的特性,从而有效地防止催化剂的烧结失活。 (3)纳米技术 a 固相合成法 1)物理粉碎法(又称为机械研磨法或机械合金化法) 采用超细磨制备超微粒,很难使粒径小于100 nm 。

催化剂制备的主要七种工艺

催化剂制备的主要七种工艺 2016-04-16 12:25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 各种贵金属载体催化剂 (1)浸渍法将载体置于含有活性组分的溶液中浸泡,达到平衡后将剩余液体除去(或将溶液全部进入固体)再经干燥、煅烧、活化等步骤,即得催化剂。负载组分仅仅分布在载体表面上,利用率高,用量少,成本低。广泛用于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尤其适用于低含量贵金属催化剂。 (2)沉淀法用沉淀剂将可溶性的催化剂组分转化为难溶或不溶化合物,经分离、洗涤、干燥、煅烧、成型或还原等工序,制得成品催化剂。广泛用于高含量的非贵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盐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 (3)离子交换法在载体上金属离子交换而负载的方法。具有表面羟基的二氧化硅凝胶,氧化处理过的活性炭,硅酸盐,沸石分子筛等,表面可以和其它阳离子交换,可得到高分散性的金属催化剂。 (4)共混法将活性组分与载体机械混合后,碾压至一定程度,再经挤条成型,最后煅烧活化制得催化剂。 (5)滚涂法和喷涂法将活性组分先放在一个可摇动的容器中,再将载体布于其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滚动,活性组分逐渐黏附其上,为了提供滚涂效果,有时也要添加一定的黏合剂。喷涂法和滚涂法类似,但活性组分不同载体混在一起,而是用喷枪或其塔手段喷附于载体上。喷涂法中加热条件十分重要,对喷涂效果影响很大。 (6)沥滤法(骨架催化剂或Raney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在制备过程中,将活性组分和非活性组分在高温下做成合金,粉碎后用碱溶解非活性金属,活性金属形成均匀骨架,具有金属分散度高、催化剂活性高等优点。 (7)气相合成法分为物理蒸发凝结法和气相化学反应法两种。前者用等离子火焰把原料汽化再急冷凝结,可合成氧化物、碳化物和金属的超细粉末。后者是由挥发性金属氧化物蒸汽的热分解或挥发性金属氧化物与其它气体反应,可得到高纯度、分散性良好微粒子。

催化剂发展史概述

催化剂发展史概述

催化剂发展史概述 萌芽时期(20世纪以前) 奠基时期(20世纪初) 金属催化剂 氧化物催化剂 液态催化剂 大发展时期(20世纪30~60年代) 工业催化剂生产规模的扩大 工业催化剂品种的增加 有机金属催化剂的生产 选择性氧化用混合催化剂的发展 加氢精制催化剂的改进 分子筛催化剂的崛起 大型合成氨催化剂系列的形成 更新换代时期(20世纪70~80年代) 高效络合催化剂的出现 固体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分子筛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环境保护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生物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中国催化剂工业的发展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化学工业中利用催化技术的生产过程日益增多,为适应对工业催化剂的要求,逐步形成了产品品种多、制造技术进步、生产规模和产值与日俱增的催化剂工业。 萌芽时期(20世纪以前) 催化剂工业发展史与工业催化过程的开发及演变有密切关系。1740年英国医生J.沃德在伦敦附近建立了一座燃烧硫磺和硝石制硫酸的工厂,接着,1746 年英国J.罗巴克建立了铅室反应器,生产过程中由硝石产生的氧化氮实际上是一种气态的催化剂,这是利用催化技术从事工业规模生产的开端。1831年P.菲利普斯获得二氧化硫在铂上氧化成三氧化硫的英国专利。 19世纪60年代,开发了用氯化铜为催化剂使氯化氢进行氧化以制取氯气的迪肯过程。1875年德国人E.雅各布在克罗伊茨纳赫建立了第一座生产发烟硫酸的接触法装置,并制造所需的铂催化剂,这是固体工业催化剂的先驱。铂是第一个工业催化剂,现在铂仍然是许多重要工业催化剂中的催化活性组分。19世纪,催化剂工业的产品品种少,都采用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由于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自工业催化剂问世以来,其制造方法就被视为秘密。 奠基时期(20世纪初) 在这一时期内,制成了一系列重要的金属催化剂,催化活性成分由金属扩大到氧化物,液体酸催化剂的使用规模扩大。制造者开始利用较为复杂的配方来开发和改善催化剂,并运用高度分散可提高催化活性的原理,设计出有关的制造技术,例如沉淀法、浸渍法、热熔融法、浸取法等,成为现代催化剂工业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催化剂制造的主要特点是工艺和设备的多变性。催化剂的性能(催化活性、催化剂选择性、催化剂寿命等)对用户的经济效益有重大的影响,因而各催化过程所用催化剂更换频繁,这迫使催化剂制造工厂经常调整设备和工艺条件。目前,工业用催化剂有数百种,一些著名的催化剂厂通常有十多条生产线,能制造数十种催化剂,大部分设备布置在钢结构的多层平台上,以便于在制造工艺改变时调整各单元操作设备,或不同生产线的设备交叉组合。催化剂制造工艺的多变性,是其他化工产品生产中少见的。制造催化剂所用设备的材质是重要的,由于设备腐蚀污染物料,往往会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对制造过程要加以严格控制,以保证对制造结果的重复性。 制造方法制造催化剂的每一种方法,实际上都是由一系列的操作单元组合而成。为了方便,人们把其中关键而具特色的操作单元的名称定为制造方法的名称。传统的方法有机械混合法、沉淀法、浸渍法、溶液蒸干法、热熔融法、浸溶法(沥滤法)、离子交换法等,近十年来发展的新方法有化学键合法、纤维化法等。 机械混合法将两种以上的物质加入混合设备内混合。此法简单易行,例如转化-吸收型脱硫剂的制造,是将活性组分(如二氧化锰、氧化锌、碳酸锌)与少量粘结剂(如氧化镁、氧化钙)的粉料计量连续加入一个可调节转速和倾斜度的转盘中,同时喷入计量的水。粉料滚动混合粘结,形成均匀直径的球体,此球体再经干燥、焙烧即为成品。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的Fe-Cr-K-O催化剂,是由氧化铁、铬酸钾等固体粉末混合压片成型、焙烧制成的。利用此法时应重视粉料的粒度和物理性质。 沉淀法此法用于制造要求分散度高并含有一种或多种金属氧化物的催化剂。在制造多组分催化剂时,适宜的沉淀条件对于保证产物组成的均匀性和制造优质催化剂非常重要。通常的方法是在一种或多种金属盐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如碳酸钠、氢氧化钙),经沉淀、洗涤、过滤、干燥、成型、焙烧(或活化),即得最终产品。如果在沉淀桶内放入不溶物质(如硅藻土),使金属氧化物或碳酸盐附着在此不溶物质上沉淀,则称为附着沉淀法。沉淀法需要高效的过滤洗涤设备,以节约水,避免漏料损失。 浸渍法将具有高孔隙率的载体(如硅藻土、氧化铝、活性炭等)浸入含有一种或多种金属离子的溶液中,保持一定的温度,溶液进入载体的孔隙中。将载体沥干,经干燥、煅烧,载体内表面上即附着一层所需的固态金属氧化物或其盐类。浸渍法可使催化活性组分高度分散,并均匀分布在载体表面上,在催化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制备含贵金属(如铂、金、锇、铱等)的催化剂常用此法,其金属含量通常在1%以下。制备价格较贵的镍系、钴系催化剂也常用此法,其所用载体多数已成型,故载体的形状即催化剂的形状。另有一种方法是将球状载体装入可调速的转鼓内,然后喷入含活性组分的溶液或浆料,使之浸入载体中,或涂覆于载体表面。 喷雾蒸干法用于制颗粒直径为数十微米至数百微米的流化床用催化剂。如间二甲苯流化床氨化氧化制间二甲腈催化剂的制造,先将给定浓度和体积的偏钒酸盐和铬盐水溶液充分混合,再与定量新制的硅凝胶混合,泵入喷雾干燥器内,经喷头雾化后,水分在热气流作用下蒸干,物料形成微球催化剂,从喷雾干燥器底部连续引出。 热熔融法主要用于制造氨合成所用的铁催化剂。将精选磁铁矿与有关的原料在高温下熔融、冷却、破碎、筛分,然后在反应器中还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