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数列极限3(学生版)

高二数学数列极限3(学生版)
高二数学数列极限3(学生版)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变式练习:设T 1,T 2,T 3……为一组多边形,其作法如下: T 1是边长为1的三角形以T n 的每一边中间

3

1

的线段为一边向外作正三角形,然后将该1/3线段抹去所得的多边形为T n+1,如图所示。令a n 表示T n 的周长,A(T n )表示T n 的面积。 (Ⅰ)计算T 1,T 2,T 3的面积A(T 1),A(T 2),A(T 3) (Ⅱ)求∞

→n lim (

11a +21a …+n

a 1)的值。

注:本题综合考察由图像的变化中抽象出数列知识,由变化情况来分析周长、面积的变化情况,掌握其规律,将规律与数列联系起来。求面积时,要利用面积公式及对称性,然后由数递推数列来求答。 能力点:由图像变化联系数列知识。

例5、已知公比(01)q q <<的无穷等比数列{}

n a 各项的和为9,无穷等比数列{}

2

n a 各项的和为

81

5

。 (1) 求数列{}

n a 的首项1a 和公比q ; (2) 对给定的(1,2,,)k k n =L ,设()

k T 是首项为k a ,公差为21k a -的等差数列。求(2)

T 的前10项之和;

(3) 设i b 为数列()

i T

的第i 项,12n n S b b b =+++L 。求n S ,并求正整数(1)m m >,使得lim

n

m

x s n →∞存在且不等

于零。

(注: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即当n →∞时该无穷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极限)

高中数学数列专题大题训练

高中数学数列专题大题组卷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等差数列{a n}的前m项和为30,前2m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m项和为()A.130 B.170 C.210 D.260 2.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a1a2a3=5,a7a8a9=10,则a4a5a6=()A.B.7 C.6 D. 3.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a1=1,a n+1=3S n(n≥1),则a6=() A.3×44B.3×44+1 C.44D.44+1 4.已知数列{a n}满足3a n+1+a n=0,a2=﹣,则{a n}的前10项和等于()A.﹣6(1﹣3﹣10)B.C.3(1﹣3﹣10)D.3(1+3﹣10)5.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已知S3=a2+10a1,a5=9,则a1=()A.B.C.D. 6.已知等差数列{a n}满足a2+a4=4,a3+a5=10,则它的前10项的和S10=()A.138 B.135 C.95 D.23 7.设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S m﹣1=﹣2,S m=0,S m+1=3,则m=()A.3 B.4 C.5 D.6 8.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2,若a2,a4,a8成等比数列,则{a n}的前n项和S n=() A.n(n+1)B.n(n﹣1)C.D. 9.设{a n}是等差数列,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若a1+a2>0,则a2+a3>0 B.若a1+a3<0,则a1+a2<0 C.若0<a 1<a2,则a2D.若a1<0,则(a2﹣a1)(a2﹣a3)>0 二.解答题(共14小题) 10.设数列{a n}(n=1,2,3,…)的前n项和S n满足S n=2a n﹣a1,且a1,a2+1,a3成等差数列.

高中数学复习――数列的极限

●知识梳理 1.数列极限的定义:一般地,如果当项数n 无限增大时,无穷数列{a n }的项a n 无限地趋近于某个常数a (即|a n -a |无限地接近于0),那么就说数列{a n }以a 为极限. 注:a 不一定是{a n }中的项. 2.几个常用的极限:①∞→n lim C =C (C 为常数);②∞→n lim n 1 =0;③∞ →n lim q n =0(|q |<1). 3.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设数列{a n }、{b n }, 当∞ →n lim a n =a , ∞ →n lim b n =b 时,∞ →n lim (a n ±b n )=a ±b ; ∞ →n lim (a n ·b n )=a ·b ; ∞ →n lim n n b a =b a (b ≠0). 特别提示 (1)a n 、b n 的极限都存在时才能用四则运算法则; (2)可推广到有限多个. 1.下列极限正确的个数是 ①∞→n lim αn 1 =0(α>0) ②∞→n lim q n =0 ③∞ →n lim n n n n 3232+-=-1 ④∞ →n lim C =C (C 为常数) A.2 B.3 C.4 D.都不正确 解析:①③④正确. 答案:B 2. ∞→n lim [n (1-31)(1-41)(1-51)…(1-21 +n )]等于 A.0 B.1 C.2 D.3 解析: ∞→n lim [n (1-31)(1-41)(1-51)…(1-2 1 +n )] =∞→n lim [n ×32×43×54×…×2 1 ++n n ] =∞→n lim 22+n n =2. 答案:C 3.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 →n lim a n 2=A 2,则∞ →n lim a n =A B.若a n >0,∞ →n lim a n =A ,则A >0 C.若∞ →n lim a n =A ,则∞ →n lim a n 2=A 2

高中数学数列放缩专题:用放缩法处理数列和不等问题

用放缩法处理数列和不等问题(教师版) 一.先求和后放缩(主要是先裂项求和,再放缩处理) 例1.正数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n S ,满足12+=n n a S ,试求: (1)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设11+= n n n a a b ,数列{}n b 的前n 项的和为n B ,求证:2 1

高考数学数列题型专题汇总

高考数学数列题型专题 汇总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高考数学数列题型专题汇总 一、选择题 1、已知无穷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q ,前n 项和为n S ,且S S n n =∞ →lim .下列 条件中,使得()*∈q a (B )6.07.0,01-<<-q a (D )7.08.0,01-<<-

A .{}n S 是等差数列 B .2{}n S 是等差数列 C .{}n d 是等差数列 D .2{}n d 是等差数列 【答案】A 二、填空题 1、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n S 为其前n 项和,若16a =,350a a +=,则 6=S _______.. 【答案】6 2、无穷数列{}n a 由k 个不同的数组成,n S 为{}n a 的前n 项和.若对任意 *∈N n ,{}3,2∈n S ,则k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4 3、设等比数列{}n a 满足a 1+a 3=10,a 2+a 4=5,则a 1a 2a n 的最大值 为 . 【答案】64 4、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2=4,a n +1=2S n +1,n ∈N *,则 a 1= ,S 5= . 【答案】1 121

高二数学数列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数列》专题练习 1.n S 与n a 的关系:1 1(1)(1)n n n S n a S S n -=??=? ->?? ,已知n S 求n a ,应分1=n 时1a =1S ; 2≥n 时,n a =1--n n S S 两步,最后考虑1a 是否满足后面的n a . 2.等差等比数列

3.数列通项公式求法:(1)定义法(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2)累加法;(3)累乘法( n n n c a a =+1 型);(4)利用公式1 1(1)(1) n n n S n a S S n -=??=?->??;(5)构造法(b ka a n n +=+1型);(6)倒数法等 4.数列求和 (1)公式法;(2)分组求和法;(3)错位相减法;(4)裂项求和法;(5)倒序相加法。 5. n S 的最值问题:在等差数列{}n a 中,有关n S 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解: (1)当0,01<>d a 时,满足?? ?≤≥+001 m m a a 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大值. (2)当 0,01>

高二数学数列专题练习题

高二数学《数列》专题练习 1.n S 与n a 得关系:1 1(1)(1) n n n S n a S S n -=??=?->?? ,已知n S 求n a ,应分1=n 时 1a = ;2≥n 时,n a = 两步,最后考虑1a 就是否满足后面得n a 、 2、等差等比数列 (3)累乘法( n n n c a a =+1型);(4)利用公式11(1)(1) n n n S n a S S n -=?? =?->??;(5)构造法(0、 b ka a n n +=+1 型)(6) 倒数法 等 4、数列求与 (1)公式法;(2)分组求与法;(3)错位相减法;(4)裂项求与法;(5)倒序相加法。

5、 n S 得最值问题:在等差数列{}n a 中,有关n S 得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解: (1)当0,01<>d a 时,满足???≤≥+00 1 m m a a 得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大值、 (2)当 0,01>0,a 2a 4+2a 3a 5+a 4a 6=25,那么a 3+a 5得值等于( ) A.5 B.10 C.15 D.20 10.首项为1,公差不为0得等差数列{a n }中,a 3,a 4,a 6就是一个等比数列得前三项,则这个等比数列得第四项就是 ( )

数列的极限及运算法则

数列的极限及其运算法则 学习要求: 1.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正确认识极限思想和方法是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2.理解和掌握三个常用极限及其使用条件.能运用化归转化和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数列极限问题的能力. 3.掌握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并会求简单的数列的极限 4. 掌握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公式. 学习材料: 一、基本知识 1.数列极限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当项数n 无限增大时,无穷数列}{n a 的项n a 无限趋近于.....某个常数a (即n a a -无限趋近于0),那么就说数列}{n a 以a 为极限,或者说a 是数列}{n a 的极限.记作lim n n a a →∞ =,读作“当n 趋向 于无穷大时,n a 的极限等于a ” “n →∞”表示“n 趋向于无穷大”,即n 无限增大的意思n a a →∞ =有时也记作:当n →∞时,n a →a . 理解:数列的极限的直观描述方式的定义,只是对数列变化趋势的定性说明,而不是定量化的定义.“随着项数n 的无限增大,数列的项n a 无限地趋近于某个常数a ”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数列的项 n a 趋近于a 是在无限过程中进行的,即随着n 的增大n a 越来越接近于a ;另一方面,n a 不是一般地趋近 于a ,而是“无限”地趋近于a ,即n a a -随n 的增大而无限地趋近于0. 2.几个重要极限: (1)01 lim =∞→n n (2)C C n =∞ →lim (C 是常数) (3)lim 0n n a →∞ = (a 为常数1a <),当1a =时,lim 1n n a →∞ =;当1a =-或1a >时,lim n n a →∞ 不存在。 3. 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 与函数极限的运算法则类似, 如果,lim ,lim B b A a n n n n ==∞ →∞ →那么 B A b a n n n +=+∞ →)(lim B A b a n n n -=-∞ →)(lim B A b a n n n .).(lim =∞ → )0(lim ≠=∞→B B A b a n n n 特别:若C 为常数,则lim()lim n n n n C a c a CA →∞ →∞ ==g g 推广:上面法则可以推广到有限..多个数列的情,若{}n a ,{}n b ,{}n c 有极限,则 n n n n n n n n n c b a c b a ∞ →∞→∞→∞→++=++lim lim lim )(lim

高中数学极限知识点

极限 一、数列的极限: 对于数列{}n x ,如果当n 无限增大时,数列的相应项n x 无限趋近一个确定的常数A ,则称当n 趋于无穷时,数列{}n x 以A 为极限,记为 )(lim ∞→→=∞ →n A x A x n n n 或 式子中“→”读作“趋于”,这时也称数列{}n x 是收敛的,若数列{}n x 没有极限,则称数列{}n x 是发散的 二、函数的极限 1.当∞→x 时函数的极限 2.当+∞→x 或-∞→x 时函数的极限 得到一个充要条件是:A x f x =∞→)(lim 的充要条件是A x f x f x x ==-∞ →+∞→)(lim )(lim 3.当0x x →时函数的极限 4.当+→0x x 或- →0x x 时函数的极限 得到一个充要条件是:A x f x x =→)(lim 0的充要条件是A x f x f x x x x ==-+→→)(lim )(lim 00 三、极限的运算法则 (1)极限的唯一性 如果极限)(lim 0x f x x →存在,则它只有一个极限,即若A x f x x =→)(lim 0,B x f x x =→)(lim 0,则A=B (2)极限的运算法则 设B x v A x u ==)(lim ,)(lim 则有 (1)[]B A x v x u x v x u ±=±=±)(lim )(lim )()(lim (2)[]B A x v x u x v x u ?=?=?)(lim )(lim )()(lim (3)当0)(lim ≠=B x v 时,B A x v x u x v x u ==)(lim )(lim )()(lim 推论1 如果)(lim 0 x u x x →存在,c 为常数,则)(lim ))((lim 00x u c x cu x x x x →→= 推论2 如果)(lim 0x u x x →存在,N n ∈,则n x x n x x x u x u )](lim [)]([lim 0 0→→= 四、函数的间断点 间断点的分类:

高二数学数列极限知识点归纳.doc

高二数学数列极限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数列极限知识点 高二数学学习方法 (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3)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平时的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4)经常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经常对习题进行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归纳于同一知识方法。 (5)阅读数学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数学学科课外活动与讲座,多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6)及时复习,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进行适当的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 (7)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总结归类。如:①从数学思想分类②从解题方法归类③从知识应用上分类等,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网络化。 (8)经常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

也用到过。 (9)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 高二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 1、高二数学数列的定义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数列的项。 (1)从数列定义可以看出,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如果组成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不是同一数列,例如数列1,2,3,4,5与数列5,4,3,2,1是不同的数列。 (2)在数列的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在同一数列中可以出现多个相同的数字,如:-1的1次幂,2次幂,3次幂,4次幂,构成数列:-1,1,-1,1,。 (4)数列的项与它的项数是不同的,数列的项是指这个数列中的某一个确定的数,是一个函数值,也就是相当于f(n),而项数是指这个数在数列中的位置序号,它是自变量的值,相当于f(n)中的n。 (5)次序对于数列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有几个相同的数,由于它们的排列次序不同,构成的数列就不是一个相同的数列,显然数列与数集有本质的区别。如:2,3,4,5,6这5个数按不同的次序排列时,就会得到不同的数列,而{2,3,4,5,6}中元素不论按怎样的次序排列都是同一个集合。

高三数学试题数列的极限

数列的极限 1.数列极限的定义:一般地,如果当项数n 无限增大时,无穷数列{a n }的项a n 无限地趋近于某个常数a (即|a n -a |无限地接近于0),那么就说数列{a n }以a 为极限. 注:a 不一定是{a n }中的项. 2.几个常用的极限:①∞ →n lim C =C (C 为常数);②∞ →n lim n 1 =0;③∞→n lim q n =0 (|q |<1). 3.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设数列{a n }、{b n }, 当∞ →n lim a n =a , ∞ →n lim b n =b 时,∞ →n lim (a n ±b n )=a ±b ; ∞ →n lim (a n ·b n )=a ·b ; ∞ →n lim n n b a =b a ( b ≠0). ●点击双基 1.下列极限正确的个数是 ①∞ →n lim α n 1=0(α>0) ②∞ →n lim q n =0 ③∞ →n lim n n n n 3 232+-=-1 ④∞ →n lim C =C (C 为常数) A.2 B.3 C.4 D.都不正确 解析:①③④正确. 答案:B 2. ∞ →n lim [n (1-3 1)(1-4 1)(1-51) (1) 2 1 +n )]等于 A.0 B.1 C.2 D.3 解析: ∞ →n lim [n (1-3 1)(1-4 1)(1-5 1) (1) 2 1 +n )]

=∞ →n lim [n ×32×43×54×…×2 1++n n ] =∞ →n lim 2 2+n n =2. 答案:C ●典例剖析 【例1】 求下列极限: (1)∞ →n lim 7 5722 2+++n n n ;(2) ∞ →n lim ( n n +2-n ); (3)∞ →n lim ( 2 2n + 2 4n +…+2 2n n ). 剖析:(1)因为分子分母都无极限,故不能直接运用商的极限运算法则,可通过变形分子分母同除以n 2后再求极限;(2)因 n n +2与 n 都没有极限,可先分子有理化再求极限;(3)因为极限的运算法则只适用于有限个数列,需先求和再求极限. 解:(1)∞ →n lim 7 57 222 +++n n n =∞→n lim 2 2757 12n n n +++ =5 2. (2)∞ →n lim ( n n +2-n )= ∞ →n lim n n n n ++2=∞ →n lim 1111++ n =2 1. (3)原式=∞ →n lim 2 2642n n ++++Λ=∞ →n lim 2 )1(n n n +=∞→n lim (1+n 1 )=1. 评述:对于(1)要避免下面两种错误:①原式=) 75(lim ) 72(lim 22+++∞ →∞ →n n n n n =∞ ∞=1, ②∵∞ →n lim (2n 2+n +7), ∞ →n lim (5n 2+7)不存在,∴原式无极限.对于(2) 要避免出现下面两种错误: ①∞ →n lim ( n n +2-n )= ∞ →n lim n n +2-∞ →n lim n =∞-∞=0;②原式=∞ →n lim n n +2-∞ →n lim n =∞-∞不存在.

(完整版)高中数学数列专题练习(精编版)

高中数学数列专题练习(精编版) 1. 已知数列{}()n a n N * ∈是等比数列,且1 3 0,2,8.n a a a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求证: 11111321<++++n a a a a Λ; (3)设1log 22+=n n a b ,求数列{}n b 的前100项和. 2.数列(1)(2)设 (3) n T 3. ? 4 .已知数列{}n a 的相邻两项1,+n n a a 是关于x 的方程022=+-n n b x x ∈n (N )*的两根,且

11=a . (1) 求证: 数列? ?? ????-n n a 231是等比数列; (2)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S . 5. 6. 划,万元,(1)b n 的表达式; (2) 7. 在等比数列{a n }(n ∈N*)中,已知a 1>1,q >0.设b n =log 2a n ,且b 1+b 3+b 5=6,b 1b 3b 5=0. (1)求数列{a n }、{b n }的通项公式a n 、b n ; (2)若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试比较S n 与a n 的大小.

8.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n 是S n 与2的等差中项,数列{b n }中,b 1=1, 点P (b n ,b n+1)在直线x -y +2=0上。 (1)求a 1和a 2的值; (2)求数列{a n },{b n }的通项a n 和b n ; (3)设c n =a n ·b n ,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T n 。 9. 已知119 4-且 13n n b b -- 10. 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9项和为153. (1)求5a ; (2)若,82=a ,从数列{}a n 中,依次取出第二项、第四项、第八项,……,第2n 项,按原来的顺序组成一个新的数列{}c n ,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S n .

上海高中数学数列的极限

7.6 数列的极限 课标解读: 1、理解数列极限的意义; 2、掌握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目标分解: 1、数列极限的定义:一般地,如果当项数n 无限增大时,无穷数列{}n a 的项n a 无 限地趋近于某个常数 a (即||a a n -无限地接近于0),那么就说数列{}n a 以a 为极限。 注: a 不一定是{}n a 中的项。 2、几个常用的极限:①C C n =∞→lim (C 为常数);②01l i m =∞→n n ;③ ) 1|(|0lim <=∞ →q q n n ; 3、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设数列{}n a 、{}n b , 当 a a n n =∞ →lim , b b n n =∞ →lim 时,b a b a n n n ±=±∞ →)(lim ; b a b a n n n ?=?∞ →)(lim ;)0(lim ≠=∞→b b a b a n n n 4、两个重要极限: ① ?? ???<=>=∞→00100 1lim c c c n c n 不存在 ②?? ?? ?-=>=<=∞→11||111||0 lim r r r r r n n 或不存在

问题解析: 一、求极限: 例1:求下列极限: (1) 3 21 4lim 22 +++∞→n n n n (2) 2 4 323lim n n n n n -+∞→ (3) )(lim 2n n n n -+∞ → 例2:求下列极限: (1) )23741( lim 2222n n n n n n -++++∞→ ; (2) ]) 23()13(11181851521[lim +?-++?+?+?∞→n n n 例3:求下式的极限: )2 ,0(,sin cos sin cos lim πθθθθθ∈+-∞→n n n n n 二、极限中的分数讨论: 例4:已知数列 {}n a 是由正数构成的数列,31=a ,且满足 c a a n n lg lg lg 1+=-,其中n 是大于1的整数,c 是正数。 (1) 求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n S ;

高二数学数列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数列》专题练习 1.n S 与n a 的关系:1 1(1)(1) n n n S n a S S n -=??=?->??,已知n S 求n a ,应分1=n 时1a =1S ; 2≥n 时,n a =1--n n S S 两步,最后考虑1a 是否满足后面的n a . 2.等差等比数列

3.数列通项公式求法:(1)定义法(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2)累加法;(3)累乘法( n n n c a a =+1 型);(4)利用公式1 1(1)(1) n n n S n a S S n -=??=?->??;(5)构造法(b ka a n n +=+1型);(6)倒数法等 4.数列求和 (1)公式法;(2)分组求和法;(3)错位相减法;(4)裂项求和法;(5)倒序相加法。 5.n S 1. A 234等于( A .0B .2C .2009 D .4018 5.在△ABC 中,tan A 是以4-为第三项,4为第七项的等差数列的公差,tan B 是以31 为第三项,9 为第六项的等比数列的公比,则这个三角形是() A.钝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非等腰的直角三角形

6.记等差数列{}n a 的前项和为n s ,若103 s s =,且公差不为0,则当n s 取最大值时, =n ( ) A .4或5 B .5或6 C .6或7 D .7或8 7.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满足1)1log 2+=+n S n (,则通项公式为() A.)(2*N n a n n ∈= B.???≥==) 2(2) 1(3n n a n n C. )(2*1N n a n n ∈=+ D.以上都不正确 8 ) A .9 9A .10.=( ) A .11.=( ) A .12A .213}的公比 =q . 14.设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2=q 前n 项和为,n S 则24 a S =. 15.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记为()11,1,211n n n S a a S n +==+≥则{}n a 的通项公式 16.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为a 1=1,前n 项和为,n S 若=,则公比q 等于________. 三、解答题

(沪教版高二上)数学 《数列的极限》教案

7.7(1)数列的极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极限概念是微积分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因为微积分中其它重要的基本概念(如导数、微分、积分等)都是用极限概念来表述的,而且它们的运算和性质也要用极限的运算和性质来推导,同时数列极限的掌握也有利于函数极限的学习,所以,极限概念的掌握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能初步根据数列极限的定义确定一些简单数列的极限. 2.观察运动和变化的过程,初步认识有限与无限、近似与精确、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提高的数学概括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3.利用刘徽的割圆术说明极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数列极限的概念以及简单数列的极限的求解. 难点:数列极限的定义的理解. 四、教学用具准备 电脑课件和实物展示台,通过电脑的动画演示来激发兴趣、引发 思考、化解难点,即对极限定义的理解,使学生初步的完成由有限到无限的过渡,运用实物展示台来呈现学生的作业,指出学生课堂练习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及时反馈. 五、教学流程设计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 情景引入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 观察 教师:在古代有人曾写道:“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此话意思? 学生:一根一尺长的木棒,第一天取它的一半,第二天取第一天剩下的一半,…… ,如此继续下去,永远也无法取完. 2. 思考 教师:如果把每天取得的木棒长度排列起来,会得到一组怎样的数? 学生 : ΛΛΛ , 21 , , 81 , 41 , 2 1n 3.讨论 教师; 随着n 的增大,数列{}n a 的项会怎样变化? 学生: 慢慢靠近0.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列的极限----引出课题 二、学习新课 2、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1)直观认识 教师:请同学们考察下列几个数列的变化趋势 (a )ΛΛ,10 1,,101,101,10132n ①“项”随n 的增大而减小 ②但都大于

高二数学《等比数列》专题练习题

高二数学《等比数列》专题练习题 注意事项:1.考察内容:等比数列 2.题目难度:中等题型 3.题型方面:10道选择,4道填空,4道解答。 4.参考答案:有详细答案 5.资源类型:试题/课后练习/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等比数列{}n a 的各项均为正数,且5647a a a a +=18,则3132310l o g l o g l o g a a a +++= A .12 B .10 C .8 D .2+3log 5 2.在等比数列{}n a 中,5,6144117=+=?a a a a ,则=10 20a a ( ) A. 32 B.23 C. 32或23 D. -32或-2 3 3.等比数列{}n a 中,已知121264a a a =,则46a a 的值为( ) A .16 B .2 4 C .48 D .128 4.实数12345,,,,a a a a a 依次成等比数列,其中a 1=2,a 5=8,则a 3的值为( ) A. -4 B.4 C. ±4 D. 5 5.设等比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 63S S =3 ,则 6 9S S = A . 2 B. 73 C. 83 D. 3 6.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242S S =,则公比为( ) A.1 B.1或-1 C.21或2 1- D.2或-2 7.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2,前4项的和是1,则前8项的和为 A .15 B .17 C .19 D .21 8.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为8,n S 是其前n 项的和,某同学经计算得S 2=20,S 3=36,S 4=65,后来该同学发现了其中一个数算错了,则该数为 ( ) A 、 S 1 B 、S 2 C 、 S 3 D 、 S 4 9.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n S aq =(0a ≠,1q ≠,q 为非零常数),则数列{}n a 为( ) A.等差数列 B.等比数列 C.既不是等比数列也不是等差数列 D.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 10.某人为了观看2008年奥运会,从2001年起每年5月10日到银行存入a 元定期储蓄,若年利率为p 且保持不变,并且每年到期的存款及利息均自动转为新一年定期,到2008年将所有的存款和利息全部取回,则可取回的钱的总数(元)为( ).

(完整)高二数学数列专题练习题

高二数学《数列》专题练习 1.n S 与n a 的关系:1 1(1)(1) n n n S n a S S n -=??=?->?? ,已知n S 求n a ,应分1=n 时1a = ; 2≥n 时,n a = 两步,最后考虑1a 是否满足后面的n a . 2.等差等比数列

数列通项公式求法。()定义法(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累加法(3)累乘法( n n n c a a =+1型);(4)利用公式1 1(1)(1) n n n S n a S S n -=??=?->??;(5)构造法(0. b ka a n n +=+1型)(6) 倒数法 等 4.数列求和 (1)公式法;(2)分组求和法;(3)错位相减法;(4)裂项求和法;(5)倒序相加法。 5. n S 的最值问题:在等差数列{}n a 中,有关n S 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解: (1)当0,01<>d a 时,满足?? ?≤≥+001 m m a a 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大值. (2)当 0,01>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之数列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之数列 一、数列的性质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是中学阶段的两种重要数列,也是各年高考、竞赛的重点,现将它们的主要性质及容对照讨论如下: 性质1:若K K ,,,,21n a a a 是等差(等比)数列,那么K K ,,,,kj i j i i a a a ++仍是等差(等比)数列。 性质2:若}{n a 为等差数列,且 ∑∑===k l l k l l j i 11 ,那么 ∑∑===k l j k l i l l a a 1 1 (脚标和相同则对应的 项的和相同);若}{n a 为等比数列,且∑∑===k l l k l l j i 1 1 ,那么l l j k l i k l a a 1 1 ===ππ(脚标和相同则对 应的项的积相同)。 性质3:若}{n a 为等差数列,记K K ,,,,1 )1(1 2 1 1∑∑∑=-+=+==== k i k m i m k i k i k i i a S a S a S ,那么 }{m S 仍为等差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记K K ,,,,)1(1 1 21 1k m i k l m k i k l i k l a P a P a P -+=+=====πππ, 那么}{m P 仍为等比数列。 性质4:若}{n a 为等比数列,公比为q ,且|q|〈1,则q a S n n -= ∞ →1lim 1 。 例1、若}{n a 、}{n b 为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分别为n n T S ,,若 1 32+=n n T S n n , 则=∞→n n n b a lim ( )A.1 B. 36 C. 32 D.94 例2、等差数列}{n a 的前m 项和为30,前2m 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m 项的和为( ) A.130 B. 170 C. 210 D.260 例3、}{n a 、}{n b 为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分别为n n T S ,,若 3 3131 3++=n n T S n n (1)求2828a b 的值, (2)求使n n a b 为整数的所有正整数n 。

(推荐)高中数学全国卷数列专题复习

数列专题复习(1) 一、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 1、已知{}n a 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n S 为{}n a 的前n 项和,若844S S =,则10a = (A ) 172 (B )19 2 (C )10 (D )12 2、数列{}n a 中112,2,n n n a a a S +==为{}n a 的前n 项和,若126n S =,则n = 3、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1353a a a ++=,则5S = A 5 B 7 C 9 D 11 4、已知等比数列{}n a 满足114a =,()35441a a a =-,则2a = A.2 B.1 1C.2 1 D. 8 5、等比数列{a n }满足a 1=3, 135a a a ++ =21,则357a a a ++= A21 B42 C63 D84 6、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2,若2a ,4a ,8a 成等比数列,则{}n a 的前n 项和n S = (A ) ()1n n + (B )()1n n - (C ) ()12 n n + (D) ()12 n n - 7、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m -1=-2,S m =0,S m +1=3,则m = A .3 B .4 C .5 D .6 8、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3 = a 2 +10a 1 ,a 5 = 9,则a 1= (A ) 13 (B )13 - (C ) 19 (D )1 9 - 9、已知{n a }为等比数列,472a a +=,568a a =-,则110a a += A7 B5 C -5 D -7 10、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123a a a =5,789a a a =10,则456a a a = (A) 11、如果等差数列{}n a 中,34512a a a ++=,那么127...a a a +++= (A )14 (B )21 (C )28 (D )35 12、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10=0,S 15 =25,则nS n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13、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3230S S +=,则公比q =___________。 14、设S n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a 1=1,公差d =2,S k +2-S k =24,则k = (A)8 (B)7 (C) 6 (D) 5 15、设△A n B n C n 的三边长分别为a n ,b n ,c n ,△A n B n C n 的面积为S n ,n =1,2,3,….若b 1>c 1, b 1+ c 1=2a 1,a n +1=a n ,b n +1= 2n n c a +,c n +1=2 n n b a +,则(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