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 文 教 学 与 美 育

散 文 教 学 与 美 育
散 文 教 学 与 美 育

散文教学与美育

美育的任务在于全面培育人,即通过爱美教育,培养人们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结合的人生境界。所谓的语文美育就是通过语文教材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等教学过程,教育学生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创造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在语文美育中,散文美育更是举足轻重。

一、散文文本的突出特点是形象性与情感性

语文美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在于它审美观的形象性。语文审美实际上是对艺术形象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是通过艺术形象地感受、联想、想象进行的。在具体的感知、联想和想象之中,体会和领悟到作品的本质意义。散文具备了美文的特征,具备了自然美与形象美的特征。例如在《海燕》中关于海燕形象地描写:黑色的闪电、高傲的飞翔、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这些传神的描写活化出了一位勇士的大无畏精神,学生读后备受鼓舞。

情感性是语文审美的另一特点,主要表现在审美主体的情感性和审美客体的情感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情感,散文教学恰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如《阿长与〈山海经〉》中,“我”记忆中的令人讨厌的阿长,竟然“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他确有伟大的神力”为“我”买来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作者对儿时保姆的由衷怀念,寄托着浓郁的思念和仰慕之情,这里,审美客体浓厚的感情与审美主体之间达成了共鸣,其实师生也就在这浓烈的情感中完成了语文教学的美育任务。

优秀的语文教材是文质兼美的文字集合,散文表现更为突出。散文本身特点就是“形散神聚”,主题确定后,选材不受限制,可以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使教材成为宽广的审美领域。从源于古老厚实的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到猛浪若奔、悬泉飞瀑的长江三峡,再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洞庭湖,其景色可谓美不胜收。从情感的角度讲散文更是令人心旷神怡、心潮澎湃,从轻松和谐到幽美恬静再到兴奋欢腾;从淡淡的忧愁到淡淡的喜悦,再从或以物喜或以己悲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情感的细微变化和强烈的对比无不感染着读者,使人受到了情感美与艺术美的陶冶和洗礼。

二、用优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原有的审美经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

1、散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

语文美育的审美经验包括语文经验和社会经验,即语文审美既依靠知识经验又依靠社会经验;审美观是社会观的组成部分,是人们评价美、丑、善、恶的基本出发点,审美观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操,具有阶级性的社会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既要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又要拓宽他们知识面,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审美观。如在《海燕》中,勇敢、执著和不畏强暴的海燕与胆怯、自私和逃避现实的海鸭、海鸥等水鸟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岳阳楼记》,领略“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和“古仁人之心”是情感教育的重点,大量的史料足以让学生明白范仲淹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如果能让同学有如此审美观念,那么必须让他们了解特定社会背景。因此,社会经验与知识经验在审美中必不可少。

2、散文美育要以最佳教学形式来体现

美总是以美的感性形式来显示本质力量的,而语文美育又包括教育的过程美和方法美。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智力过程,具体包括教师、学生、文本、教具、学具、教学方法等,只有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各要素功能,才可能使教学过程得以优化,教学效果得以提升。从情感教育目的看,可相应分为期望、理解和分散三个阶段,在散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学的形式美,这样使散文美育更成功。我的具体做法是:

(1)、铮铮有声法

铮铮有声法是指在讲课时配上与文章中心有关的音乐,如《背影》是一篇充满人间至情的抒情散文,其中心就是要突出无言的、深沉的、博大的父爱,如果配上刘和刚演唱的《父

亲》这首朴实淳厚的歌曲,那父亲“背影”的崇高就会不言而喻的。

(2)、闲庭信步法

所谓的闲庭信步法是指以现实的心情用谈话的方式带着同学走入文章,如教《记承天寺夜游》就完全可以采用这种方法。随着作者因夜色悄然入户,便“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自然联想到同命运的朋友张怀民,从而有了与朋友共赏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夜景,把作者当时那种微妙而复杂的思想美完全领悟到手。

(3)、自我陶醉法

自我陶醉是指教师本人带着浓厚的感情走进课堂,做到以情动人,如教《紫藤萝瀑布》一文,教师范读第一段时应把作者从紫藤萝引人驻足、炫人眼目的美感体会出来,有意识的把对紫藤萝的喜爱之情传达出来,从而引领学生去感受紫藤萝不与群芳争胜,永远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本性,进而引向生命的思考,生命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

当然,其实只要教者肯用心,每一篇文章都会有他最恰当的教学方式,散文的美育也就会顺利地完成,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三、通过美育来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如果说会审美是美育的结果,那么创造美就是美育的最终目的,创造美是人的审美心理、审美理想对象化的实践,审美创造是人类自身生活的一种自觉、自由的美化活动。

散文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奠定创造美的基础。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在创作与欣赏的辩证关系中,创作者的思想会对欣赏者起主导作用,因此在进行散文教学时,应指导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在受了指导的前提下创造美的作品,如在结构上,在语言上,在思想上,在灵感上。

创造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如果他们有了正确的审美观,再加上对文章的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的精雕细琢,那么天长日久他们一定能够创造出美的文章来,甚至成为一切美的创造者。

空中语文课堂时文美文例文(第二十期)

空中语文课堂时文美文例文选粹(第二十期) 3.27(周五)农历三月初四 时文选粹 【编者按】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用劳动解脱,任何不是靠辛勤努力而获得的享受,很快就会变得枯燥无聊、索然无味。新时代领路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然而,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却很少参加日常劳动。只有参加适量、适合的劳动,才能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全人格、养成良好习惯、提升实践能力。疫情期间,家长不能只重视孩子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更要趁此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家庭劳动,学习先进典型,在劳动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居家劳动也是一种教育 (题目即论点,现实性极强。) ①当下,有的省份还未正式开学复课,有的省份则进入“网络开学”阶段。面对“加长版”的假期,有必要改变一些地区防疫期间中小学生的学习模式,增加居家劳动实践内容,注重网上学习与居家劳动实践有机结合。(结合疫情期间学习现状,直接提出要增加居家劳动实践内容,开门见山。) ②对中小学生来说,疫情期间的长时间居家,一些小区、村庄的封闭式管理,一些亲戚朋友的“隔离”状态,都是从未有过的体验。在这一特殊时期,学生从居家的现实生活情境出发,在进行学科知识、体艺活动等远程学习的同时,充分利用家庭的既有资源,进行适量、适合的居家劳动实践,将会起到多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适当的居家劳动,学生可以放松心情,获得包括疫情防控知识在内的个人卫生知识,建立良好的家务劳动习惯,培育劳动精神。(现实性分析。利用居家时间和既有资源进行适量劳动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③在中小学生居家劳动实践中,老师和家长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全国战“疫”中涌现的先进模范事迹,树立积极的劳动观念。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解放军战士、科研工作者,为抗疫做好物资保障的生产者、运输司机、快递小哥,日夜值守的社区基层工作者、网格员等等,他们用特别时期的特别坚守,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奉献之歌。引导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形成对劳动者的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感悟之意,有利于为孩子铺就积极向上的人生“底色”。(现实性分析。开展劳动教育的做法之一:引导学生学习战“疫”先进模范事迹,铺就积极向上的人生“底色”。) ④居家劳动实践,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因家制宜、就家取材,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包括居家整理劳动、家庭餐饮劳动、家庭绿植养护劳动、家庭手工制作劳动、家居环境改造劳动等。据南京师范大学劳动教育课题组2019年对全国3390位家长的调查,小学生一、二年级周一至周五平均家务劳动时间约为17.33分钟,三至六年级约为17.49分钟,初中生约为17.02分钟。这说明,我国中小学生的家务劳动时间不足。因此,充分利用居家时机,努力引导学生学习居家劳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劳动自立、劳动自强的意识与能力,让他们养成受益终生的好习惯。(必要性分析。做法二:引导学生因地制宜地开展劳动实践,培养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 ⑤引导学生在居家劳动实践中讲究方式方法,注意劳动安全,强化居家劳动实践中的感悟、探究与创造,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劳动处处有学问,要注意启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安全劳动、创造劳动,以促进体脑结合、知行合一、身心和谐。(做法三:引导学生在劳动中讲方法、重安全、多感悟,促进体脑结合、知行合一、身心和谐。) ⑥“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居家学习期间,倡导中小学生基于家庭环境,结合疫情防控知识学习和实施要求,进行力所能及的居家劳动实践,既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防疫抗病能力,又能培养美德,塑造习惯。这对于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来说,不仅重要,而且可行。(呼应开头,重申劳动的意义。) 来源:2020-03-13《人民日报》 作者:顾建军 【时代警语】居家学习期间,倡导中小学生基于家庭环境,结合疫情防控知识学习和实施要求,进行力所能及的居家劳动实践,既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防疫抗病能力,又能培养美德,塑造习惯。这对于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来说,不仅重要,而且可行。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德育工作不仅是学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科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历来是专家学者极其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也开始在这方面展开积极的探索。要想在学科教学中搞好德育工作,必须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由于受升学考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重知识、轻德育的现象在教学工作中仍较为普遍的存在。许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使学生考高分、拿名次,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从而忽视了德育工作。要想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知道,我们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而不是“才德兼备”,这一标准本身就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求知”和“做人”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作为人民教师,必须把德育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如果只重“教书”,不重“育人”;只重智育,不重德育,那就是我们的失职,就对不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只有真正转变观念,广大教师才能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在教学工作中去重视德育工作,研究德育工作,实践德育工作,渗透德育工作。 二、改变评价模式,激发德育热情。 多年来,教育行政部门评价一所学校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升学率。学

校评价教师的标准就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只要考试成绩高,教师的工作就好;只要成绩低,教师的工作就差。甚至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发放奖金、评优评模的唯一标准。致使广大教师过分看重学生考试成绩,因而忽视了德育工作。大量的作业批改,频繁的考试测验,节假日的补课辅导,几乎成了教师的全部工作。而且,为了提高成绩,教师不得不把精力放到学习好的学生身上。对于那些升学无望、及格堪忧的学生也只能放弃。因此,只有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全面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广大教师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使广大教师自觉地把“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在教学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的渗透德育工作。 三、结合学科特点,联系教材内容。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工作,必须联系教材内容,结合学科特点,突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而不是在教学内容之外进行“附加”。例如,在物理课教学中,我们不能在讲完“阿基米德定律”或是“牛顿定律”之后附加一段思想道德教育,讲什么遵守社会公德或是遵守班级纪律之类的问题。但可以结合科学家在这些定律的发现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所表现出的探索精神和坚强意志,对学生进行探索创新教育和意志品质培养,或者暗示学生将来会有更多用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定律、定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其为国争光的信心。再比如历史课,可以结合我国在封建社会独领风骚的科技文化成就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可以结合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革命后的飞速发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可以结合近代中过得屈辱历史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志和报国之举,等等。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学习笔记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 第一章有效教学的意义与反思 第一节有效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1.有效教学的内涵:(1)有效果。(1)教学效果强调的是教学产生的结果,与动机无关。(2)教学效果的落脚点是学而不是教,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指标。(2)有效用。教学效益强调的是教学及其结果的合目的性、合价值性。具体来说,它表现在社会效益和个人效益(3)有效率。教学有效率是指一定的教学投入产生了尽可能大或多的教学的目标。 2.有效教学的要求与特点(经验):(1)教学要有效果,教师必须确立效果为重的意识和学生(学习)为本的意识,要重在看教学的实际效果及学生的发展,要重在看学生学了什么、会了什么(2)教学要有效用,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在情境中、在应用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本领。(3)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当堂达标,完成教学任务,努力做到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外负担,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把校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提高教学效率的具体要求是:一要减少教学时间的浪费,把课堂教学时间用在指向教学目标的教与学活动上;二要精选教学内容和简化教学过程,使教与学的活动指向价值最大化的教学内容,提高时间的利用价值。 3.江苏省苏州中学黄厚江老师提出课堂教学的六个“减法”:一是减去不必要的教学环节,二是减去不必要的拓展和链接,三是减去多余的手段和形式,四是减去赘余的教学内容,五是减去价值不大的知识呈现,六是减去不集中、不该有的目标。 第二节有效教学的实践反思 1.效率至上(快与慢、效率与质量) 2.可测量性(清晰与模糊) 3.三、程序化(模式化与个性化) 第三节有效教学的理论反思 1.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共性与个性)。教师要从“控制者”转向“促进者”,“教师即促进者”是“教育即解放‘的体现,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思想、权力,培养能够自主发展的人。 2.教学的有效性与道德性。从理性基础角度讲,有效性基于工具理性,道德性基于价值理性。有效教学是一个技术操作问题,更是一个价值澄清与选择问题。教学的道德性包括四个含义:(1)道德的教学应该是合乎法律要求的。(2)道德的教学应该是符合伦理道德要求。(3)道德的教学应该是公平的。(4)道德的教学应当以学生为目的,而不是把学生看作实现某种外在目的的手段。 第二章卓越教学的基本理念和特征 第一节卓越教学的基本理念 1.“狭义教学”走向“广义教学”。狭义教学以书本为教学对象,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作为教学的核心目的,坚信知识教学(双基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广义教学以课程资源为教学对象,教材无疑是重要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广义教学是面向生活的教学,把教育教学内容从书本里、课堂中引向学生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 2.由“独自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独自式教学是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对话式教学强调的是师生的交往、互动。民主性、互动性、开放性、生成性是对话式教学的基本理念。 3.由“依赖性教学”走向“独立性教学”。传统教学建立在学生的依赖性基础上,最终培养的也是学生的依赖性,它表现为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现代教学建立在学生独立性的基础上,独立性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 4.由“知识性课堂”走向“生命性课堂”。传统教学把课堂定位为知识授受和能力培养的场所,现代教学则把课堂理解为生命成长、人性养育的殿堂。 第二节卓越教学的质量观和目的观 质量观:1.以人为本的质量观2.全面的质量观3.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 目的观:健康、幸福、品行、学业、个性是学生成长和发展最重要的五个要素,因而是卓越教学最重要的五个目的和追求,其排序和意义如下:1.健康第一(生命第一):让学生拥有健壮的身体和美好的心灵。2.幸福第二: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金色童年。3.品行第三:让学生都成为有教养的人。4.学业第四:让学生拥有一份成功的学业。5.个性第五——让学生成为个性丰富的人。 第三节卓越教学的基本特征 1.有深度的教学。指的是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的教学,学生“学得深、学得透”不同于“讲得深、讲得透”。 2.有广度的教学,指的是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贯通。 3.有温度的教学(润泽的教室)温度指的是教学的氛围(气温)、文化(气候),有温度就是让学生感到很舒适、温馨、安全、快乐、幸福,它是由课堂中人与人(师与生)的关系决定的。为了让学生有家的感觉,教师要做到以下四点:(1)接纳学生(2)重视学生(3)相信学生有能力(4)让学生有安全感 4.有力度的教学,是课堂充满活力的教学,这个活力是由教师的感召力、学科的魅力、学生的潜力共同组成的。 5.有高度的教学。教学的最高目的是培养人,人的生成、成长和发展是教学的真正落脚。(1)要充分挖掘学科知识特有的道德教育资源。(2)学科教学要进入学生的生活和行为之中。(3)科教学要进人学生道德和心灵世界之中。

人类生命的美好演讲稿

珍惜生命的美好与灵动 生命的流水不断奔流 日色与星光 携带着生存的微笑 这是著名文豪泰戈尔的诗句,是赞美生命的,那么生命的美好究竟是什么?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活着就要思考,为什么老师苦口婆心,晓之以理,学生却置若罔闻,我行我素?老师声情并茂,娓娓道来,学生却无动于衷,哈欠连天?老师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学生却陋习不改,越发懒散? 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越来越受学生喜欢,而不是越来越让学生讨厌。其刚开始,所有的孩子,对课堂的喜爱程度都是很高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课堂上,或两眼无神,或神游太虚,或每隔几分钟就要进行一种非学习行为,摸头发,转笔,敲桌子,画画…… 与此相反的,我们希望他们是这样的一群孩子: 他们眼里闪烁着光芒

他们情绪高涨、振奋、手臂举得很高,跃跃欲试 他们非常专注地看着题目或老师,你甚至可以感到他们脑细胞在飞速地转动 他们沉思,他们专注 他们沉醉其中,而不知时间的流逝 即使一两次成绩不好,也不会影响他们对这门学科的热爱 无疑,他们是幸运的,是幸福的,是我们老师渴望看到的,如果哪天的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景象,我会高兴的做梦呢!与这些孩子的“投入”和“入迷”相对比,大多数学生都只是在完成课堂任务,甚至抵触课堂,我们都很清楚这一点,只是认为这并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我也会经常对自己说:还不急,等我有时间了,等我的学生成绩再好一些了,等我过了这一段忙碌的时候,等我再接下届学生的时候……我一定会让我的课堂生动有趣,高效有益。可是,如果一味等待,就像在林中走路一样,再也回不去了。所以当自己有这种想法,有这种热情时,就从现在开始,让积极的学习情感在每个课堂中流动。 若想获得这样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就要让他们体会到真正

老师推荐小文章

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我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眼盈盈中好好地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边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触摸到曾洗过它的外婆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 那笑容遥远而温柔,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1、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鞋”的句子,写出“我”为什么舍不得丢弃这双鞋? 2、第2自然段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能概括第3—7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是第( 4 )句。 (1)我有一双旧始终舍不得丢掉的塑料拖鞋,因为它珍藏着我年青时非常温柔而美好的回忆。(无主要人物) (2)外婆经常笑着帮我把弄脏的拖鞋洗干净、晾干,她去世后,我很怀念她的温柔。(无结果) (3)以前,外婆经常帮我把弄脏的拖鞋洗干净、晾干,并教育我;我感到很温暖。(无结果) (4)年轻时,外婆常帮我弄脏的拖鞋洗干净,晾干,我感到温暖;外婆去世,我舍不得丢掉。 4、文中有两处描写外婆神态的地方,请你用“”画出来,选一处批注你的感受。 这是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笑容的温暖与慈祥,让我感受到外婆对“我”深深的爱。(两处都可以这样写) 5、“我的脸上顿时一抹绯红,一头扎进了外婆的怀里。”是因为外婆帮我把拖鞋洗干净并笑

着责怪我穿的鞋脏。(意思对即可) “舍不得这一点余温”是因为这双旧拖鞋上有外婆手上的余温,有外婆对我的爱,虽然旧了,但我舍不得丢掉,表现了我对外婆深深的怀念。(意思对即可) 6、“那笑容遥远而温柔,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把你的理解 写在横线上。 外婆的笑容慈祥而温暖,但因为外婆去世了,我无法再见到那熟悉的笑容,所以说那肯定地一去不返。表现了我对外婆深深的怀念。(意思对即可) 梨一样的苹果 ①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在这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他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②一天,像以往一样,米哈朵夫老师教学生画苹果。他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嘴边的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刚刚转到班里的尤里卡课桌上,似乎是故意捣蛋,尤里卡的苹果画得又长又圆,并且涂上了梨黄色。“你画的是苹果吗?”孩子回答:“是苹果。”“我看倒有些像梨。”“是的,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米哈朵夫压着火气,试图用非常温和而具感化的语气使尤里卡放弃这个像梨的苹果。但这个孩子压根儿没在意老师的话,他说:“在我的家乡西伯利亚大森林里,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梨树各自被雷劈去了一半,两棵树紧紧靠在了一起,长成了一棵树,上面结的就是这种像梨一样的苹果。我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吃过这种苹果的人,因为,这两棵树只结了一个苹果,后来,两棵树都死了。” ③米哈朵夫老师从故事的结尾感到了嘲弄的味道。他“嚓”的一下撕掉了那一页像梨一样的苹果,“要么拿出你所说的苹果,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这个小男孩可怜巴巴地缩在墙角,但他仍执拗地坚持:“确实有这种苹果,我吃过这种苹果。” ④第二天孩子拿着画满了苹果的作业本乖乖地走到他面前。令米哈朵夫吃惊的是,这些苹果比其他学生的苹果画得都好,只是作业本上洒满了斑斑点点的泪渍。 ⑤从那天起,米哈朵夫老师那两撇可爱的小胡子再也不会欢乐地抖动了:那些泪渍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上。他很痛苦,他不希望因自己的过失去伤害学生稚嫩的心。他知道,他必须弄清到底有没有像梨一样的苹果。 ⑥他到护林员家里打听,他一趟趟到邮电所去发信,他到处询问,但都没有结果。终于有一天,他跳上了一辆破旧的汽车,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一千公里外的莫斯科国家园林科研所里,园艺家米丘林听完他的故事,跳起来激动地说:“亲爱的米哈朵夫,你对学生的这份责任让我感动,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你一个像梨一样的苹果。” ⑦三个秋天过去了。突然有一天,教室的大门被猛地推开,一个披着厚厚尘土的人走了进来。这正是伟大的米丘林,他的手里握着两个神奇的金黄金黄的苹果。米丘林走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述了他从米哈朵夫老师讲述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采用嫁接术获得梨苹果的经过…… ⑧像三年前一样,米哈朵夫老师又神气地站在讲台上,小胡子再次快活地抖动着:“同学们,让我们再画一次苹果,我要说的是——尤里卡同学,我为三年前的莽撞向你道歉,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吧,请务必再画一幅梨苹果!” ⑨尤里卡画好的苹果上,又一次洒满了泪渍。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嘲弄:嘲笑戏弄。(拆词法)

高中美文时文例文大全

时文篇 8名快递员合力徒手接住坠楼女童 小女孩双脚朝外坐在四楼窗台上大哭,一只鞋掉了下来,另一只也掉了下来,突然,人掉了下来……6月20日上午11时许,随父母租住在宁海县桃源街道隔水洋村的两岁半女童琪琪从四楼坠下,幸运的是,楼下8名“快递哥”同时伸手去接,她安然无恙。 昨天下午4时许,记者来到隔水洋村,问起八名“快递哥”救坠楼女童的事,村民们指了指一幢居民楼一楼的“顺风速运”。顺风速运宁海分公司运作组组长李顺辉说,当时他正在工作,突然外面传来小女孩凄厉的哭声,他跑出去一看,不由惊出一身冷汗:一个小女孩双腿朝外坐在对面一幢楼四楼的窗台上。“快,快出来!”李顺辉大叫起来,公司其余7名员工都跑了出来。这时,孩子的两只鞋相继掉了下来,接着孩子也掉了下来,他们八人下意识地全迎上去接。 公司门前的监控录像记录下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小女孩摔在了八个人伸开的手臂中间,可惯性太大,她缓冲后滑过他们的手臂,落到了地上。他们马上抱起小女孩,只见她大哭了几声后便慢慢恢复了正常。 记者来到小女孩琪琪家中时,她已经安然入睡。琪琪的父亲薛志龙说,他是湖北十堰人,在宁海一家企业打工。上午,他见琪琪已睡着,便带着妻子去看病了。可能女儿醒来后发现父母不见了,门又关着,有些害怕,便爬上窗台去找人。他和妻子从医院回来,发现女儿正躺在楼下一位邻居的怀里,一问才知十几分钟前与死神擦肩而过。到医院做检查,医生说女儿没什么问题。薛志龙说,他下午已经去登门道谢了,明天全家还要再次上门去感谢救命恩人。 琪琪安然无恙,可向她伸出救命双手的八名“快递哥”个个手臂受了伤,杨方求手臂肿得像馒头,娄国兵一只胳膊一动就痛得要命……据悉,他们中有的是宁海本地人,有的是外地人,都是公司的快递员。 美文篇 读书也是一种享受 张梓焓 读书,或许在一些人看来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对我则不然。我喜欢在知识的花园里散步,贪婪地吮吸那沁人心脾的书香。读书,是人生一大乐事。 炎热的夏天,闲暇之时,我喜欢开着空调,靠在沙发上,在茶几上摆上几样小零食,捧着一本书静静地看着。我喜欢读散文,每一遍散文像春光一样沐浴着我的灵魂,那妙语连珠的文字拨动着我的心弦。

美读才能有美感

美读才能有美感 通城一中周炜 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静静地坐在教室的角落,轻轻地翻 开课本,美美地读一两小段课文,真是一种享受与幸福。”看后在我十分感动,觉得引导学生掌握“美读”这种技能对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多么重要啊!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上充满“美美”的读书声,如何让学生在读中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产生美感,从而受到艺术陶呢?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教师范读美 教师范读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增强课文的美感,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况,这种榜样的作用不但学生初步感受文章内容,而且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我范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片断,我以《懂你》这首歌曲为音乐背景,在深情的旋律中,我用沉重而哀伤的感情读:“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长总要加倍的。” 学生们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都在自责与思念,这种氛围让大家很快有了研究课文的兴趣。 二、个别领读美

阅读就像是表演,要想演得生动,领舞领唱不可少。有目的的 培养有朗读爱好和基础的同学带头领读同样是一种示范。同学们会因为个别同学优美的领读而产生一种羡慕和竞争心理,达到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效果。如我在教《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由 一名女生领读每一小节的前部分,让其它同学读每小节的后一句, 全班同学都屏住呼吸, 即欣赏他人的阅读,当观众,又把自己当成 了演员,参与了演出,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小组轮读美 教学要因地制宜, 有些说明性文章采用轮读的方法十分适合, 如课文《道士塔》,余秋雨生动的描绘复原了历史陈迹,用诗化语言对人类文明特别是民族文化进行了审视反思。我采用了小组自由轮读法,不点名,不开头,由想读的小组自己主动地读,没想到学生们读到“请等一等,等一等……” “我好恨!”时,他们打破了小组次序,居然每个人都发出了惊人的声音,由此我也看到了每个声音之后的爱国之心,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四、师生对读美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作品人物形象鲜明,语言具有个性,采用对读的方法能表现出人物性格。如《孔雀东南飞》中焦母、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对话就十分典型。我扮演焦母形象,由一名男生和女生扮 演焦、刘二人,其它学生读连缀部分。我的蛮横无理,刘兰芝的不卑不亢,焦仲卿的软弱而不失忠心,在对读之中活灵活现。 总之,我们在范读中言传身教,在领读中互相竞争,在轮读中各尽其能,在对读中各显千秋,用美读触发美感,在美感中感悟、提升、超越!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读书笔记1

《从有效语文走向卓越语文》读书心得体会1 澄迈县第一小学林昌涛 追求卓越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和要求。 按照词典的解释,卓越的意思是非常优秀、超出一般、与众不同。实际上,卓越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气质、一种个性、一种态度、一种境界、一种文化,卓越的本质是“超越”: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永无止境。 如果说有效语文(语文的有效性)是对语文的基本要求,那么卓越语文(语文的卓越性)则是对语文的理想要求。 从有效语文走向卓越语文,不仅要让语文变得效果更好、效用更高,而且要让语文变得更有人性、更有意义、更有境界、更有内涵、更有品质、更有精神,使师生通过语文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完善,从而使人变得更有人性、更有意义、更有境界、更有内涵、更有品质、更有精神。 显然,卓越语文是一种语文思想、一种语文理念,而不是一种语文模式、一种语文方式;卓越语文是一种语文精神、一种语文境界,而不是一种语文行为、一种语文水平;卓越语文是一种语文态度、一种语文品质,而不是一种语文表现、一种语文成绩。对教师来说,卓越语文首先需要确立的是卓越的思想、精神、态度,而不是去寻找一种具体的模式、行为和表现。可以说,卓越语文是所有优秀教师特别是名师共同的语文主张和语文追求。卓越语文的旨趣是精神性和理念性的,而非物质性和可操作性的。但是,没有落地

的主张和追求岂不会成为空中楼阁?卓越语文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中。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研究,特别是当前立德树人和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尝试从“意义”“发展”“能力”“素养”“智慧”“思想”等核心要素来探寻卓越语文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特征,让卓越语文可视化、可操作,希望给老师一点参考、启发和借鉴,我们相信老师会有更多的创造性。 读后个人的几点反思: 1、从有效语文走向卓越语文,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贯通。生活是知识的源头活水,要想把知识学活,就不能不联系生活。课堂语文不仅要有学科味,体现学科特有的文化和特征;也要有生活味,反映学科知识与生活的有机联系。生活是汤,知识是盐,盐只有溶入汤中才易于消化和吸收。 2、《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指出,学生对科学的消极态度会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加,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除了被动的数学方法,主要因为课程内容与生活无关。现实生活是语文的源泉,是科学世界的根基,只有联系现实生活的语文,才能使人真正体验和理解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推荐教师学习文章——《信任,很脆弱》

信任,很脆弱 庄华涛 选自《人民教育》2014.24 那次,一个孩子迟到了。等他放下书包后,我便将他叫到教室外的走廊上。 “告诉我,为什么迟到了?”我问道。孩子有点羞怯地回答:“早上睡过头,妈妈叫我时已经来不及了。” “这能是你迟到的理由?下次记清楚了,早上一定要按时到校。”有点烦!我感到近来很多孩子对学习有些松懈,没将学习当回事儿。所以我决定利用一点时间,借着这件事儿好好刹刹这股松懈懒惰的风气。 “今天有同学迟到了,居然以早上睡过头了当理由!这是理由吗?这能解释得了为什么迟到吗?”上课,师生问好之后,我便开始了对孩子们的“教育”,劈头盖脸地训斥起来,“按我说,这位同学最好的理由便是没将学习放在心上。一个学生,居然在要上课的日子里睡过头,这说明对于学习松懈到什么程度!除了他,我们班还有很多同学有着这样的现象……”教室里除了我的吼声外,几乎悄无声息,孩子们表情都非常严肃。他们大概是在对照我所说的现象,反思自己的行为吧。对于这样的效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农村家庭平时对孩子疏于管理,再加上联系也不是太方便,孩子们在家里的表现,基本上就靠他们自己描述,一般由我分析一下他们说的话,能够大体过得去就行了。多数情况下都是孩子们怎么说,我就怎么信了。比如,有的孩子没交作业,当我问原因时,他会告诉我:“昨天放学后,我头痛。

奶奶让我早点休息,说今天补上。”对于这样的解释,我还是很能接受的,祖辈监管孩子,对孩子身体还是很在乎的。还有的孩子会给我这样的解释:“我姑姑接我们一道去给小表弟过生日,回来迟了,没能做完。”这样的解释我也能够认可,农村家庭,在这样的聚会中带孩子参加,对孩子来说也是改善一下生活。而对于迟到,特么也常会给出一些理由,什么奶奶早上忙,做饭迟到了;爷爷有急事要外出,没来得急顾上他之类的。这种非个人态度而造成的迟到或未完成作业的情况,我一般也就不怎么批评他们,只是提醒一下以后注意。 只是到了那次,我不经意地发现一个以往很诚实的孩子居然骗了我时,我才醒悟了过来:最近一段时间,孩子们迟到或不交作业的理由是不是有点太过“正常”了? 又一天,这孩子的作业没交。当我问起他时,他说忘记带了,我也就没放在心上。他一个劲的保证,下午一定交给我。可让我没想到的是,课间我偶然经过教室时,发现他正在写着那份作业!原来,这孩子向我撒了谎! 对此难以接受的我,直接将孩子“请”到了办公室。“为什么要欺骗老师?”我问道,语气有点激烈。孩子低着头,一声不吭。“一直以来,老师都认为你是一个很诚实的孩子,为什么这次要骗我?”感到被欺骗后的我,当时的语气肯定是非常严厉的。孩子终于忍受不了了,“哇”的一声哭了。最终,从孩子断断续续的抽泣声中我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那一次的“教育”让班上的孩子们都有了心理压力,他们在没完成作业或迟到时,总会想到我那次训斥,想到我肯定会找他们要“最好的理由”,孩子们也就不敢再如以往那般,很是诚实地说自己玩疯了,说忘了做之类的话,都在

时文美文选读

时文美文选读 世态炎凉,不卑不屈 世态炎凉,人生在世,最难得的,是好心态, 不卑不屈,生活当中,最难放的,是真感情, 最难忘的,是入心人,别太为难自己, 最难求的,是被人懂,得你掏心掏肺, 别等到无能为力,才选择顺其自然, 莫因为心无所恃,才被迫随遇而安, 你认为快乐的,就去寻找,人心是相互的, 你认为值得的,就去守候,你让别人一步, 你认为幸福的,就去珍惜,生活,因梦而美好, 你认为该做的,就去努力,人生,因梦而苦闷, 人心是相互,你让别人一步,别人才会敬你一尺, 人生就是路,越计较就越窄,你越宽容路就越宽, 不与君子计较,他会加倍奉还, 不与小人计较,他会拿你无招, 万事都有果,再难的道,也有尽头, 世上本无路,再长的路,也有出口, 勿多语别人就不知道,水深而无声, 真用心就会痴情陪伴,情真而无语, 缘分,牵引了两个人,一生去善待, 懂得,眷恋了两颗心,一世去信赖, 世界之大,能相逢的人不多, 人海茫茫,能相知的心很少, 上了心的人,才会在心上, 动了情的情,才会用深情, 人心其实很小很小,装一份爱足够, 时间其实很少很少,陪一个人就好, 最真的爱,是心无旁骛,重要的是懂得调解, 最深的情,是一心一意,难得的是知道用心, 路的方向,脚知道,懂得善待自会温暖心灵, 爱的方向,心知道,懂得珍惜才能收获感情, 婚姻,经得起细水长流,却经不起喋喋不休, 爱情,经得经长远等待,却经不起一味伤害, 夫妻,经得起大风大浪,却经不起平平淡淡, 感情,经得起挫折磨难,却经不起一再试探, 真心,经得起时间考验,却经不起语言践踏,

缘份,经得起大风大浪,却经不起小三捣蛋, 一份好的感情,不是不吵不闹,吵后却依然在一起,一份好的姻缘,不是没有心痛,痛后如何相处相依,人生的路,总有几道沟坎,合乎在于道, 生活的味,总有几分苦涩,务虚知道甜, 有些事,无能为力,就顺其自然, 有些人,不能强求,就一笑了之, 没有阳光,学会享受风雨的清凉, 没有鲜花,学会感受泥土的芬芳, 想要的多了,是负累,必须现实, 奢望的少了,会满意,人生简单, 微笑的眼睛,才能看见美丽的风景, 简单的心境,才能拥有快乐的心情, 夫妻之间,别等有了裂痕,才去关怀, 孩子之间,别等有了隔阂,才去关爱, 父母之间,别等有了寂寞,才去明白, 朋友之间,别等有了距离,才去珍惜, 生活,别等有了钱财,才去抒怀, 日子,别等有了穷迫,才去理财, 因为等待,丧失了许多,珍惜拥有的一切, 因为等待,失去了很多,别让等待成伤害, 忙的时候,总是忽略,风景,因欣赏而美丽, 花开有时,生命有限,感情,因用心而含情, 长久的守候,源于一份包容,而是相互扶持, 无言的感动,源于一份真诚,不是唱对台戏, 一些忍让,不是低头认输,而是舍不得多年的情感,一些妥协,不是卑微廉价,而是放不下曾经的在乎,感情,两个人的付出,需要的是彼此尊重, 缘份,两个人的珍惜,必须就是相互包容, 珍惜当下才配拥有,别冷一颗对你火热的心, 懂得善待才能相守,别淡一份于你真挚的情, 一生无需太奢求,有份真情就足够, 生活无需太浪漫,平淡相守是陪伴, 日子无需太富有,一家和睦是幸福, 生命无需太长寿,健康快乐是丰厚, 万人追求不时尚,一人在乎才风光, 多人怜惜不关键,一生呵护才稀罕, 朋友无需多成群,懂心知己要一人,

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舒丽萍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祖国将来的建设者,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帮助他们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做为教育工作者,需要调整环境教育的结构,要通过直接与间接的教育手段把未来与现在的公民培养成为21世纪创造人类更好生存环境的积极参与者。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不仅要求他们知道《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内容;明白益虫益鸟是人类的朋友;了解环境污染的表现;知道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而且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以现有的课本为基础,尽量发掘,找到与环境教育相关的课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渗透环境教育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1.挖掘本学科环境教育的素材由于语文科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因此它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环境教育的内容,这些内容有显性和隐性的,显性的比较容易找,隐性的则需要教师认真的分析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素材。九年义务教材语文第五册共有二十八篇课文,其中第一、二、四、六、十单元中编入了可以渗透环境教育的课文,共六篇课文,这些课文中环境教育显性教材的有《喜爱音乐的白鲸》、《一只小鸟》、《海底世界》,其它三篇均为隐性的。在教学《金色的草地》、《小镇的早晨》、《葡萄沟》这几篇描写美丽景色的课文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准知识结合点,着重培养学生热爱优美的环境,是他们在领略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懂得这么美好的环境要靠人们的爱护和创造。在教学《喜爱音乐的白鲸》、《一只小鸟》、《海底世界》几篇课文时,侧重进行真爱野生动物、珍惜人类生存环境的教育,尤其在教学《一只小鸟》时,要使学生懂得爱动物,要有正确的方式方法,这很重要。对于隐性的环境教育教材,需要教师分析挖掘才能使环境教育的因素,显露出来。例如,《小镇的早晨》一课中,只有寥寥数语,描写小镇早晨的河面,在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河水清得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针对这句话,教师则可以深入地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小镇的早晨河面那么美,就在于河水很清,清得透明,这一切都因小镇的人们注重了对环境的保护,才会有这样的美景。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进行生动的对比,启迪学生的心灵,认识到优美的环境不仅需要人们去创造,更需要人们去保护,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2.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渗透环境教育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学进行知识教学的主要形式,语文学科中的环境教育是随着知识技能的教学而进行的,所以课堂教学是渗透环境教育的主体。 语文学科的教材内容极其丰富多彩,我们要根据各课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环境教育,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教师采用了课件演示,将学生生活中难以接触的课文中涉及的海底景致形象地展示出来,虽然本课是环境教育的显性教材,但由于海底是我们无法直观的看到,学生只是凭空想象,感到很陌生,想了解它的美丽、物产的丰富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要通过课件,形象地演示出栩栩如生的画面,让学生大开眼界,在心灵深处掀起情感的波澜,教师此时点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海底的各种生物,要靠我们共同来爱护,才能长久的拥有美丽的海洋,丰富的物产。可见,人类的家园是靠我们去精心的呵护与创造的。如果我们违背了自然规律,那么留给子孙的将是“石头林”,为了给子孙留下碧水蓝天,一方净土,让我们都来保护环境吧!此时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心灵深处埋藏下热爱环境保护地球的种子。3.注重横向联系,拓宽环境教育空间对儿童进行环境教育,就是要给他们创造与周围环境相接触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的感官认识自然界中的事物,从而尽早唤醒他们的环境意识。因此,要把课内的教育向课外延伸。作文指导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所以要特别重视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例如,在指导写一处景物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我们的校园”使学生在习作时学习到考察某地地理环境的方法。在组织学生观察之前,首先确定观察路线,给每人提供一张校园略图,将行走路线表于图中,按图行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品读课文,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湖北省老河口市洪山嘴中学韩冰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安塞腰鼓的艺术美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二、出示学习目标及作者简介(3分钟)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安塞腰鼓的艺术美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三、听读课文,读准字音感情(8分钟) 1—4自然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 5—27自然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28—30自然段:语速舒缓,语调轻柔,表现腰鼓表演结束后场面寂静的特点。 四、朗读课文,感受腰鼓的艺术美(10分钟) 用“安塞腰鼓美,美在________”的句式说说安塞腰鼓的艺术美 安塞腰鼓美,美在表演前的蓄势待发美 安塞腰鼓美,美在宏伟的场面 安塞腰鼓美,美在雄壮的响声 安塞腰鼓美,美在击鼓的后生 安塞腰鼓美,美在奇丽的舞姿 安塞腰鼓美,美在表演后的寂静美 五、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5分钟) 文章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可分成3大部分。 表演前:1-4:安静的腰鼓(静) 表演中:5-27:激昂的腰鼓(动) 宏伟的场面 雄壮的声响 击鼓的后生 奇丽的舞姿 表演后28-30:寂静的腰鼓(静) 六、再读课文,归纳主旨(2分钟) 这篇文章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 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表现阳刚之美 表现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的生活、表现 表现安塞人不甘贫困,奋发向上,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 七、品读课文,欣赏散文的语言美(10分) 请用“我喜欢句子,因为”的句式进行赏析评点。(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意蕴美、情味美。 (一)从用词方面说: (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

教师美文推荐四篇

欢迎阅读三月美文推荐 1 成为有课程智慧的教师 推荐人:【推荐理由】: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不会超出学校教师的质量,或者说教师质量的高 “吃透”教材 在变革教育传统的过程中,总会提出一些教育隐喻或教育口号。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个口号是有意义的,但也容易误解,如有些教师以为新课程不重视教材,可以随意调整、更换教材。 教师可以补充或开发新的教材,但补充和开发新教材的前提是尽可能“吃透”

并“利用”现有的教材。 “吃透”意味着教师对教材“了如指掌”,而不是“伸手不见五指”。教材一旦被教师“吃透”,则这份教材在教师的心中已经“明朗透亮”,而不是“一团漆黑”。有些教师“吃透”之后甚至可以“背诵”教材,虽然没有必要建议每个教师都能够背诵教材,但教师应该对教材有基本的了解和熟悉。 “整合” “更新”教材 如果教师发现现有的教材绝大部分内容都比较过时、落后或者不适合学生学习,那么,教师就可以考虑用另外的教材替换现有的教材。在传统的教材制度背景中,更新、更换教材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当市场上出现多种版本的教材之后,这种更新、更换教材已经不再是新闻。

“更新教材”也可以视为“补充教材”的形式。它意味着教师用新的教材替换所有或绝大部分教材的内容,而“补充教材”虽然也更新了教材,但以维护原有的教材为前提。 “更新教材”是先做“减法”,再做“加法”。没有必要期待所有的教师都有更新、更换教材的能力。教材的开发与编写需要专业的素养和额外的时间。总有一些 革” 2000 “教 。 2 五月的青岛 推荐人:【推荐理由】:虽然,本文没有用那么多华丽的语句,只是用很平常手法记叙着这些平凡的事,五月的青岛就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如仙境般、梦幻般洋溢着盎然的春色.老舍

福建省建瓯二中高中语文 时文美文 精神明亮的人素材

福建省建瓯二中高中语文时文美文精神明亮的人素材 上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 “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作一门必修课来迎对……为什么? 它像一盆水泼醒了我,浑身打个激凌。 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着它-- 陪伴你的,有刚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清脆的雀啾,充满果汁的空气……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怒放的凌霄,绛紫或淡蓝的牵牛花,隐隐颤栗的棘条,月挂树梢的氤氲,那蛋壳般薄薄的静…… 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偃息”和“孕育”;而日出,则象征着一种“诞生”,一种“升矗”和“伊始”,乃富有动感、汁液和青春性的一个词。它意味着你的生命画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充满了新的热力。 正像分娩决不重复,“日出”也从不重复。它拒绝抄袭和雷同,因为它是艺术,是大自然的最重视的一幅杰作。 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澈、最鲜泽、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生命最易受鼓舞、最能添置信心和热望的时刻,也是最能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像含有神性的水晶球,它唤醒了我们对生命的原初印象,唤醒体内某种沉睡的细胞,使我们看到远方的事物,看清了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了梦想、光阴、生机和道路…… 迎接晨曦,不仅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仅是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力量作用于生命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机会认真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更细腻、清新的感受。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记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赋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觉,新的闪念、启示与发现…… “按时看日出”,是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更精神明亮的标志!它不仅仅代表了一记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爱生活的理念,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 透过那桔色晨曦,我触摸到了一幅优美剪影: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 2 与福楼拜相比,我们对自然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涯中,有过多少次沐浴晨曦的体验?我们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会? 仔细想想,或许确实有过那么一两回吧。可那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比如某个刚下火车的凌晨-- 睡眼惺松,满脸疲态的你,不情愿地背着包,拖着慵懒灌铅的腿,被浩荡人流推搡着,在昏黄的路灯陪衬下,涌向出站口。踏上站前广场的那一刹,一束极细的腥红的浮光突然鱼鳍般拂了你一下,吹在你脸上--你倏地意识到:日出了!但这个闪念并没有打动你,你丝毫不关心它,你早已被沉重的身体击垮了,眼皮浮肿,头昏脑胀,除了赶紧找地儿睡一觉,你什么也不想,一刻也不愿再多呆…… 或许还有其它的机会,比如登泰山、游黄山什么的:蹲在人山人海中,蜷在租来的军大衣里,无聊而焦急地看夜光表,熬上一宿。终于,当人群开始骚动,在啧啧称奇的欢呼声中,

语文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

语文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 讲座要点: ?一、当前学科教学的改革动态 ?二、当前学科教学的现状透视 ?三、今后学科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当前学科教学的改革动态 课程改革的背景: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00年教育部公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003年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一)先进理念得到提升 ?从语文课程改革来说,其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 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清楚地显示了不同于以往改革的鲜明特色。 建国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经历过七次大的改革,但总体上缺乏明确理念。这次课程改革与以往改革的不同之处,就是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二)学科性质广为认同 ?语文学科的性质,一直备受争议:有工具说;有思想说;有人说“语文”是口语和书面语的结合;有人说“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化……争论一直不休。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完整地表述出来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 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统一的。

?语文学科的性质,一直备受争议:有工具说;有思想说;有人说“语文”是口语和书面语的结合;有人说“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化……争论一直不休。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完整地表述出来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 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统一的。 (三)教材建设百花齐放 ?新课程实验以来,人教版教材不再一统天下。就教材而言,那真是“百花齐放”。 ?目前,语文教材共有十多个版本,主要有以下几家: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广东版、山东版、人民版等。 (四)教学改革回归理性 ?经过十年的曲折探索与思考,我国语文教育逐步回归理性。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主要表现了: ?1.“坚守语文教学本真”呼声强烈 ?十年来,我国语文教育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广大教师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成绩是显著的,但困惑也是显然的。 ?很多教育工作者大声呼吁:去掉语文教学的浮华,坚守语文教学本真。并在全国语文教学研讨会上,确立了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 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教学为中心,特别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 ?2.“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大声呐喊 ?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学科知识体系,逐渐形成了以“语文知识” 为中心的教学,而所谓“语文知识”,又大多停留于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等表态的知识层面。 ?新的课程标准则提出“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形式上看,新课程的确淡化了训练,但从它强调“基本训练”和“科学训练”来看,新课程淡化的只是充斥于我们语文教学中的机械训练和重 复训练,强调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突出言语实践活动。 ?3.“指导学习”成为主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