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管理

体育赛事管理
体育赛事管理

1体育赛事:以体育竞技为主题,一次性或不经常发生,且具有一定期限的活动。它不仅能够推动举办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举办地知名度、改善城市形象,还能够对举办地的经济、社会、环境等诸多领域产生影响。

2 国外对体育赛事的分类,以规模为依据:Mega-events Hallmark Events Major Events

3 根据体育赛事包含的运动项目数量来划分:(1)单项体育赛事(2)综合性体育赛事

4 根据体育赛事持续的时间来划分

(1)为期1天的赛事(2)为期2-3天的赛事(3)为期3天以上的赛事

5体育赛事的四大特征:(1)聚集性表现:a 大量人流的空间聚集b 大量信息流的时间聚集c 大量物流的空间聚集

2)体验性表现:在体育赛事现场,大家不是为赛事纪念品付账,而是为自己的愉快买单,为体验而付出(3)综合性特征表现:a直接服务人流酒店业餐饮业旅游业零售业b 直接服务物流交通业储运业邮政业保险业 c 直接服务信息流咨询业通讯业广告业、传媒业d 直接服务资金流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会计

(4)外部性特征

大型体育赛事的正外部性表现: a 对城市就业的促进 b 政府税收收入的增加

c 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6 体育赛事相关利益者分类

(1)内部利益相关者

赛事所有权人、赛事主办组织、赛事参与者等,它们是构成体育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外部利益相关者

举办地政府、主办社区、媒体、观众等,它们是体育赛事的内部核心系统与外部环境的联系

7 体育赛事利益相关者:赛事主办组织、赛事所有权人、举办地政府、主办社区、媒体、赞助商、赛事观众、赛事参与者。

8 在我国现阶段政府是体育赛事中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

原因:(1)成功运作一项体育赛事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参与

(2)政府是体育赛事的主要需求者,是体育赛事综合影响的受体。

9 现阶段,为什么在我国举办体育赛事要得到政府的支持?

(1) 政府控制着大量的体育赛事资源(2) 从赛事运营的实际看,政府在体育赛事运营中某些环节的作用是赛事顺利完成的前提,是体育赛事成功举办的必要条件

10 政府在体育赛事的运营中必参与的环节

(1)赛事的申办:a 是赛事的申办费用大幅攀升 b (体育赛事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在赛事申办的激烈竞争导致了)政府作用在赛事的申办过程中越来越重要

(2) 赛事的组织:a 需要政府出面协调各部门b 通过政府行政力量调配公共资源

11 社区的定义:(1) 精神层面人群的共同体——如成员必须具有共同的传统、价值等

(2) 地域的共同体具有共同的居住地,即在一个地区内共同生活的人群

12 媒体与体育赛事的关系:

体育赛事需要媒体的大量报道来唤起人们对体育赛事的关心和热情,

媒体通过报道大量的人们感兴趣的体育赛事来获取更多的利润

体育赛事与媒体一直维持着不可分割的共生关系

13奥运会是体育赛事与媒体结合的一个最为典型案例

奥运会的发展壮大与电视转播权的出售直接相关

(1)通过出售电视转播权所得收入,国际奥委会给奥林匹克运动和比赛提供了无法预计的财政基础。(2)通过电视转播和媒体的报道,使得全世界人民都了解和关注奥运会。

14 我国体育赛事的电视转权市场是十分不景气的,能为主办方带来的收益屈指可数。

原因:(1)部门垄断:规定电视机构必须购买转播权才能转播体育赛事,但是中央电视台对某些赛事具有独家购买权(2)行业垄断:电视台的垄断程度很高我国的电视台都是国有国营其他行业无权经营(3)意识滞后:我国的电视媒体具有政府喉舌的职能。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转播体育赛事是生产公共产品,相当于一种公益活动,转播国内赛事不需要支付转播费

15 赞助商:对于企业来说,成为体育赛事的赞助商是企业市场营销的一个绝好机会。对于体育赛事组织者来说,赞助商是体育赛事成功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16 观众:广义的概念,既包括直接到比赛现场观看体育赛事的现场观众,同时还包括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观看体育赛事的观众

17为什么说观众成为体育赛事不可或缺的主体,是体育赛事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

第一,体育赛事的精彩程度决定着观众的数量第二,体育赛事的观众与体育赛事的质量直接相关

第三,体育赛事观众的多少直接影响赛事组织者的收入

第四,体育赛事观众的结构与赛事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影响直接相关。

18 体育赛事的综合影响是指某一地区因举办体育赛事而形成的具有关系的事物间发生的相互作用及结果。

19 体育赛事的综合影响表现在:(特征)

(1)体育赛事的影响领域众多。既对举办地的社会产生一定影响,也会对经济、环境等产生影响(2)影响方式多样。既有直接的影响,也有间接的影响,还有综合性的影响(3)影响时效不一。既有短期就能体现出来的影响,又有在长期才能体现出的影响(4)影响效果不同。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还有正面和负面混合的影响

20 体育赛事经济影响的概念

广义:体育赛事的经济影响是指因体育赛事的举办而形成的赛事对举办地经济领域发生的相互作用及结果。狭义:体育赛事的经济影响是指由于体育赛事的举办而引发的举办地基础设施投资、宾馆餐饮消费、商业贸易等需求的变化(这种需求的变化直接带来了赛事举办地新的消费的增加),并通过直接效应和乘数效应对举办地的产出、收入、就业水平等经济指标产生的影响。

21 体育赛事经济影响的衡量指标:

(1)对举办地GDP的影响(2)对举办地就业水平的影响

(3)对政府税收收入的影响(4)对举办地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

22 体育赛事的社会影响是指体育赛事的举办给社会带来的社会心理、社会价值观、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影响。23体育赛事社会影响的方面

1)增强居民的自豪感2)提高居民生活质量(3)扰乱举办地居民的正常生活(4)安全隐患及恐怖主义24 体育赛事环境影响:1.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会对自然环境的面积产生一定的破坏2.大量的人流涌入会对城市的环境产生严重污染。

25 全国综合性体育赛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

各省市通过申办竞争最终获得赛事举办权,具体赛事的举办由各省市成立赛事组委会运作。

1、系统内赛事通过招标或委托的形式将赛事举办权转让给各省市。

2、系统外赛事则要经过上述部门的审批方能举办。

具体赛事的举办方式则根据各地及具体赛事的情况而不尽相同。

27 上海体育赛事的运行机制: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

28结合上海实际,具体的运营模式总结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模式: 由市政府牵头,成立赛事组委会,并在组委会中设立工作部门,直接由赛事组委会负责整个赛事运营。第二种模式: 由一些具有国有资本背景的企业集团成立赛事运营公司,政府提供必要的支持。这种模式在上海运营大型单项体育赛事运营中最常见

第三种模式:由上海市体育局承办,体育局通过委托代理的方式聘请专业的体育经纪公司运营赛事。上述三种模式中政府的介入程度是不同的,从模式一到模式三逐渐递减

29 模式该如何选择:

第一种模式适用于规模和影响力大,企业难以直接运营的赛事

第二种模式适用于规模较大,有一定市场前景,但赛事运营成本大,企业投资风险高的赛事

第三种模式适用于规模较小,但市场前景好,有一定盈利能力、企业愿意投资运营的赛事。

30政府在委托代理合同中的责任如下:1)确认上海纷华体育经纪有限公司活动方案中的所有细节,并以书面形式认可;2)按照双方确认的方式和金额支付活动费用;3)提供本次活动中所需的相关方人员联系和活动中上海纷华体育经纪有限公司所需知的其他信息资料;4)提供本次活动的政府认可审批文件;5)验收上海纷华体育经纪有限公司工作标准及方式等

31未来上海体育赛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思考.

1、未来上海体育赛事运营环境的变化:(1)赛事的需求主体发生变化a未来政府对赛事的需求将有所减弱b作为赛事需求主体的企业和个人,未来对上海大型单项体育赛事的需求将越趋强烈。

(2)政府角色发生变化:a有限型政府。所谓有限型政府是指权力、职能和规模受到严格的宪法和法律约束、限制的政府。b公共服务型政府。指政府遵从民意的要求,在政府工作目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上用公开的方式给公民、社会组织和社会提供方便、周到和有效的帮助,为民兴利、促进社会稳定发展。c市场化政府。所谓市场化政府也即政府经济行为的市场化,是指在政府与市场的互动中,为弥补政府缺陷,将市场机制引入政府干预的过程。d法治化政府。所谓法治化政府是指政府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循法行使权力,政府的一切希望不能超出法的界限,其权力要受法律的约束。

2、对未来上海体育赛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建议

(1)建立大型活动的专门管理机构(2)加强对大型体育赛事的规划(3)确保赛事申办谈判的市场化(4)健全市场运作体制(5)建立大型体育赛事信息交流的公共平台(6)成立有关大型体育赛事申办信息收集的部门(7)加强对上海的城市宣传(8)尽力解决大型体育赛事外部性问题

32 体育赛事项目的生命周期:

狭义的项目生命周期不包括项目所生成产出物的运行周期

广义的项目生命周期则包括项目和项目产出物的运营周期,通常也称之为项目的全生命周期。

35 体育赛事管理理念:是体育赛事组织者指导赛事运作的各个部门和赛事运作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良性运作的信念及原则。

36 体育赛事的项目管理理念:项目管理是指项目管理者为了实现其目标,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执行中项目的发展周期各阶段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控制、沟通和激励,以取得良好效益的各项活动的总称。

38 体育赛事的法律与风险管理理念:法律:(1)体育赛事的参与主体很多,要让这些主体通力合作,实现成功运作某项赛事的目标,一定会涉及到合同的问题,要通过合同来明确各个主体在赛事运作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同时也会涉及到其他一些法律问题。体育赛事的法律因素还表现在赛事运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合同谈判、财政和税收、赛场的销售、赞助和广告、国内外的电视转播权、观众诉讼和招待服务等。(2)体育赛事保险:风险管理理念会贯穿赛事的申办、论证到收尾的各个阶段。赛事组织者一定要对赛事运作的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严格的规划、识别、估计、评价、应对和监控,并针对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出具体的应对方案和防范策略。

37 体育赛事的产业融合理念:由于体育赛事与城市的旅游、文化等多产业具有关联,故在体育赛事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产业融合的理念。

39 体育赛事的环保理念:体育赛事的举办对环境有两方面的作用:1)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环境的改善2)污染、破坏环境

40 体育赛事的营销理念:(1)体育赛事资源的营销理念(2)城市营销的理念

41 体育赛事权变管理理念:赛事运作者对于赛事和赛事环境应该不断审视、思考,并运用新的概念和手段、方法去顺利达到赛事目的、目标。

33.体育赛事项目生命周期示意图:

42 体育赛事人文理念:(1)2008年奥运会的三大理念(“更高、更快、更强”)(2)文化和环境是赛事运作者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赛事可以为各国提供了向世界展示其文化多样性的机会,并且倡导和平和拼搏精神,使所有经历、感受赛事的人都能得到教育,精神得到提高,进一步提升了人们的道德修养。(3)体育不仅仅是运动和竞赛的集合,更是文化的凝聚。

34

43 体育赛事管理的对象:(1)时间资源(2)资金资源(3)人力资源(4)物资资源

44 体育赛事的管理方法:(1)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

其4个阶段为:a启动策划阶段 b 计划准备阶段c 实施控制阶段 d 后续评估阶段

(2)行政管理法行政手段包括各级行政组织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制度等。

(3)制度管理法四大特征:①强制性,②权威性,③稳定性,④防范性。

(4)目标管理法目标管理法是将体育赛事项目要达成的目标,同各项管理工作和各个工作人员的任务和职责结合在一起的管理方法。(5)定量管理法利用数量关系进行管理的方法,通过对管理对象数量关系的研究,遵循其量的规定性进行管理(6)成本核算管理方法

45 城市发展,战略选择

(1)几点共识:a从战略角度出发,通过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使体育能在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b 当时是着手思考体育赛事战略布局的最好时机

(2)几点思考:a 战略上以举办“单项国际最高等级赛事”作为主要目标b 形成相对固定赛事与一次性赛事相结合的全年体育赛事举办格局c 除奥运会以外,原则上不考虑举办综合性运动会

(3)几点缺憾:a 职业联赛主场赛事应当成为年度固定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b 每年举办的大多数大型体育赛事中缺乏我国,特别是本市的优秀运动员参赛

46 主流赛事(满足3个要求)

(1)受国际社会关注,特别是媒体和赞助商关注的赛事;(2)世界级优秀运动员踊跃参赛的高等级赛事;(3)广受观众欢迎,不仅观赏性强,而且可参与程度高的赛事

47 马拉松赛事

1)参与性特别强。除了优秀选手以外,普通人群都有参与机会,如半程马拉松、Mini马拉松等;(2)沿途观看的人多,赞助效应特别好,每一名参赛运动员就像一个移动广告牌;(3)要是全程电视转播的话,对城市的宣传效应特别好。

48 一个定位,四个视角:“一个定位”:城市发展定位和举办体育赛事战略定位;

“四个视角”:(1 )该体育赛事的等级是否符合本城市的地位,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2)该体育赛事在本城市是否有广泛的观众群体,是否符合本地区的文化特点,是否有价值普及推广;(3)该体育赛事能否引起赞助商和媒体的兴趣,是否具备进行市场化运作的人才条件;(4)是否具备举办该体育赛事必要的硬件条件,举办时间和气候条件是否适宜。其中,最重要的是城市发展定位和由此确定的举办体育赛事的战略定位。

49体育赛事事前评估概念:体育赛事事前评估是指某以地区为了达到做出是否举办某赛事的正确决策,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方法,在体育赛事项目决策前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认识活动。简单的说,体育赛事事前评估就是通过比较分析体育赛事项目在某地区举办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终对该地区是否举办这一体育赛事项目做出全面判断的过程。

50 体育赛事事前评估的特征(1)预测性(2)系统性(3)实践性(4)科学性

50.体育赛事事前评估的目标:1、分析举办体育赛事项目的必要性2、分析举办体育赛事项目的可行性1)举办国家或城市的政策是否允许赛事项目的正常运营;2)举办城市的社会经济基础是否满足赛事项目的要求;3)举办地的各种条件是否保证项目运行需要。

51 体育赛事事前评估的标准:(1)体育赛事事前评估标准应是合目的性的(2)体育赛事事前评估应该是合规律性的(3)体育赛事事前评估标准应是来源于实践的

52 体育赛事申办的流程1申办城市提交申办报告2)评估委员会进行考察3)申办城市陈述4)投票表决

53 成功申办的条件:(1)客观条件:a承办赛事的优势条件,即具有悠久的体育传统;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群众基础;保障体育赛事正常进行的设施系统;具有承办重大国际赛事的丰富经验。b经济效益的测算,即承办本次赛事的耗资;赛事所能带来的效益空间等。c 经费的来源

(2)主观条件:a 申办工作的精确和合理分工,包括对竞争对手的战略分析;b 必须得到国际体育社会的充分信任,即具有申办赛事的充分理由,申办当地政府的诚意与决心,申办者的承诺与保证。

54 赛事申办的重点环节:(1)申办材料的准备:a 申办报告的撰写 b 陈述材料的准备(2)申办过程的公关:a 加强与国际媒体的联系和合作b 最大限度地争取人民群众对申办的支持c 充分发挥体育界知名人士的作用(3)申办的陈述:a陈述人b陈述内容c陈述形式

55 大型单项体育赛事

具有国际知名度、集中承办城市和国家甚至国际的注意力,受城市公共资源约束,又反过来影响城市资源的,以提供单一体育运动项目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的特殊事件。

56政府作用:是指政府根据宪法和法律,通过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事务进行组织、管理和控制等的活动,是国家权利的运用和实施

57 大型单项赛事中政府作用的表现.(以上海为例):(1)宏观层面:a 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积极支持申办大型单项体育赛事b 加强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c 积极培育市场运营主体

(2)微观层面:具体操作层面

a 协助赛事承办企业筹资

b 参与赛事推广活动

c 参与赛事的组织协调

d 为赛事承办企业无偿提供政府公共资源

e 给予赛事承办企业优惠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

58 大型单项体育赛事运营中政府作用的合理性:(1) 从市场失灵角度看政府作用的合理性(2)从市场发育程度看政府作用的合理性(3)从赛事运营的必要条件看政府作用的合理性

59 未来上海大型单项体育赛事运营环境的变化

(1) 赛事需求主体发生变化:a 未来政府对赛事的需求将有所减弱

b 作为赛事需求主体的企业和个人,未来对上海大型单项体育赛事的需求将越趋强烈。

(2) 政府角色发生变化:a 有限型政府。所谓有限型政府是指权力、职能和规模受到严格的宪法和法律约束、限制的政府。b 公共服务型政府。指政府遵从民意的要求,在政府工作目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上用公开的方式给公民、社会组织和社会提供方便、周到和有效的帮助,为民兴利、促进社会稳定发展。c 市场化政府。所谓市场化政府也即政府经济行为的市场化,是指在政府与市场的互动中,为弥补政府缺陷,将市场机制引入政府干预的过程。 d 法治化政府。所谓法治化政府是指政府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循法行使权力,政府的一切希望不能超出法的界限,其权力要受法律的约束。

材料补充:政府角色变化现有的表现:

1、上海市政府已明确提出“除个别重大体育赛事以外,原则上政府将不再针对具体赛事设立组委会。”

2、上海市政府当前还在酝酿筹建赛事运作集团,具体负责未来在上海举办的大型赛事的运营。

未来上海市政府在大型单项体育赛事运营中的作用范围将越趋局限于宏观层面和公共领域,作用方式将更加市场化、法治化。

60 体育赞助的定义:体育赞助指向某一体育资产(体育赛事、体育场馆、公益性体育活动等)付出一定数额的现金或实物,作为与该体育资产合伙参与开发以达成各自组织目标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商业行为。体育赞助是现代企业营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是提升企业形象,扩大产品销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实际需要。

61 体育赞助的长处与缺陷:1)体育赞助的长处:a 易于得到公众的认可b 体育赞助效果自然c 说是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感情投资d 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形象和产品品牌的知名度

(2)体育赞助的缺陷:a 体育赞助的费用很高(尤其是独家赞助的时候),因此,风险较大,操作不好可能会给企业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危害b 在联合赞助时,过多的企业赞助,会使每一家企业的讯息都不突出,难以收到好的效果。c对体育赞助的效果测定较难,因为体育赞助是和企业其它营销活动同时进行的,要测定体育赞助的效果,关键在于如何区分由体育赞助活动造成的影响和其它同时进行的营销活动造成的影响。

62 体育赞助的类型

(1) 赞助体育赛事(2) 以获得冠名权为目的的赞助(3) 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赞助

(4)对体育明星的赞助(5) 对体育场馆的赞助(6) 赞助体育公益事业

63 赛事风险的识别方法

(1)风险核对表(2)工作分解结构3)常识、经验和判断(4)演习或测试结果

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 复习资料

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 一、体育赛事的起源和发展(每个阶段的特征用一两句话描述) 1.祭祀活动:战争的需要,培养身强力壮的战士;信封神教,集会、仪式;体育赛事是在战争背景和祭祀形式中产生的,但它又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的美好愿望,这种互相矛盾又互相制约的关系,使体育赛事产生并延续下去。 2.体育游戏:各个运动项目的产生一般都表现为体育游戏的形式。在这个阶段,各个项目的体育比赛规则还不完善,内容较为简单。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阶段较前一阶段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本质上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而且这一阶段还为体育赛事的进一步演进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3.体育竞赛:体育竞赛的方法比较合理,它已成为人们主动安排的按一定规则所进行的的竞技较量活动。 4.特殊事件:现阶段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特殊事件。其规模和形式受到竞赛规则、传统习俗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具有项目管理特征,组织文化背景和市场潜力;能够迎合不同参与体分享经历的需求;达到多种目的与目标;对举办地的社会和文化、自然和环境、政治和经济、旅游等多个领域发生冲击影响。 二、体育赛事的定义(从三个角度叙述) 运动竞赛:体育赛事通常指“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 项目管理:体育赛事是特定的组织团体依其本身举办之目的,通过科学化的管理与筹备过程,在特定的时间与地点下,召集运动经济活动的相关人员及团体共同参与所形成的综合性集会。 特殊事件:以体育竞技为主题,一次性或不经常发生,且具有一定期限的活动。它不仅能够推动举办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举办地知名度、改善城市形象,还能够对举办地的经济、社

体育赛事风险管理

阮庆学201000282047 体育赛事风险管理 1、前言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已经迈入了世界体育强国之林,各种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在我国更是此起彼伏、迅猛开展起来。但事物发展与运动的规律告诉我们矛盾始终是对立统一的,任何繁荣的背后都暗藏危机,以往的经验也已证明,任何体育赛事都由于其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存在多种多样的风险,而这些风险的存又必然会给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带来诸多不利后果。尤其是当前我国体育赛事正朝着商业化、市场化的方向快速发展,而市场经济下的体育赛事运作使其呈现出更加复杂化的特点,使体育赛事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更大,产生的后果也更为严重。因此进行赛事的风险管理成本降低成为必需。 2、体育赛事风险的特征 2.1自然性突发事件 体育赛事活动受天气、台风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首届中国网球公开赛原定于2004年9月14日晚在北京网球中心举行隆重的开幕式,由于当天持续降雨,在无限期推迟各场比赛后,组委会向媒体宣布被迫取消了原定于当晚举行的中国网球公开赛开幕式。 2.2事故灾难

如交通事故、场馆建筑及设施安全事故、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伤亡事故、爆炸、人为火灾等,通常与科技发展的负面作用和人为失误有关。如在2004年北京马拉松比赛中,共计有13名参赛运动员途中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其中两男子猝死。 2.3公共卫生事件 由于中国突发非典疫情,原定2003年9月到lO月闻在中国举行的女子足球世界杯比赛易地举行。为了筹办2003年女足世界杯,中国组委会、福特宝公司和地方组委会共投入8952万元人民币。2.4社会安全事件 从1902年4月5日到2000年7月9日近100年间,仅国际足联有记载的球迷骚乱事件就达到了二十多起。世界各地共发生了23起球迷伤亡事件,死亡的总人数至少有1380人。例如:1985年5月19日,中国足球队在北京工人体育场1:2输给香港队。比赛结束后,许多观众压抑不住内心的郁闷,情绪激动,要求与中国足协领导对话,在场外拦截外宾、掀翻汽车,甚至殴打民警,酿成了震惊全国的“5.19”事件。 2.5恐怖袭击、危害国家安全事件 1972年慕尼黑奥林匹克运动会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慕尼黑奥运会惨案”,有11名以色列运动员被恐怖分子屠杀。 2.6人员安排 2.6.1委托代理 无论是赛事高管人员还是一般工作人员,都是接受赛事组委会的

全国体育竞赛管理办法(试行)

全国体育竞赛管理办法(试行) 【法规类别】竞赛制度 【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总局令第3号 【失效依据】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和政策性文件的决定 【发布部门】国家体育总局 【发布日期】2000.03.16 【实施日期】2000.03.16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全国体育竞赛管理办法(试行) (2000年3月16日国家体育总局令第3号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体育竞赛的宏观管理,发展体育事业,提高体育运动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国家有关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指的体育竞赛,是指由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举办的国际或国内各级、各类综合性运动会、单项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活动。 第三条体育竞赛项目由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确定。开展新的体育竞赛项目,必须报

经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批准立项,并审核确定该项目的竞赛规则、规程和竞赛计划,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方能批准举办该项目各级体育竞赛。 第四条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体育竞赛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体育竞赛工作。 第二章竞赛计划和审批登记 第五条举办体育竞赛实行审批登记制度。 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举办的全国性和国际性体育竞赛;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地方性体育竞赛。 解放军、各行业和各院校举办的内部体育竞赛,可以依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审批登记制度。 第六条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每年年底统一审批、制定第二年体育竞赛计划,由各级单项体育协会或经审批机关授权的单位管理和组织实施。 第七条申请举办体育竞赛的组织和个人(以下简称为“申办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拥有与竞赛规模相当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 (三)已经制定具体的竞赛规程和比赛组织实施方案;

全国体育竞赛管理办法

全国体育竞赛管理办法(试行)(2000年3月16日国家体育总局令第3号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体育竞赛的宏观管理,发展体育事业,提高体育运动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国家有关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指的体育竞赛,是指由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举办的国际或国内各级、各类综合性运动会、单项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活动。 第三条体育竞赛项目由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确定。开展新的体育竞赛项目,必须报经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批准立项,并审核确定该项目的竞赛规则、规程和竞赛计划,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方能批准举办该项目各级体育竞赛。 第四条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体育竞赛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体育竞赛工作。 第二章竞赛计划和审批登记 第五条举办体育竞赛实行审批登记制度。 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举办的全国性和国际性体育竞赛;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地方性体育竞赛。 解放军、各行业和各院校举办的内部体育竞赛,可以依据本

办法制定相应的审批登记制度。 第六条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每年年底统一审批、制定第二年体育竞赛计划,由各级单项体育协会或经审批机关授权的单位管理和组织实施。 第七条申请举办体育竞赛的组织和个人(以下简称为“申办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拥有与竞赛规模相当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 (三)已经制定具体的竞赛规程和比赛组织实施方案; (四)拥有与竞赛规模相适应的经费; (五)已经确定体育竞赛所需的场地、设施和器材。 第八条申请举办体育竞赛的申办人应当向相应的体育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竞赛规程,包括竞赛项目、竞赛时间和地点、参加单位和参加办法、竞赛办法和竞赛规则及奖励办法等; (二)举办单位法定代表人签署的申请书; (三)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审批的文件。 第九条申请举办体育竞赛的申请书必须于举办该项体育竞赛前两个月提交相应的体育行政部门,并载明下列事项:(一)名称,包括体育竞赛名称、主办单位名称和承办单位名称等; (二)举办体育竞赛的宗旨; (三)经费的来源和用途; (四)该项体育竞赛的筹备实施方案等;

体育赛事的风险管理

教案主题页课题第十章体育赛事的风险管理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初步了解体育赛事风险的含义,能够对体育赛事风险进行识别,具备体育赛事风险的应对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具备体育赛事风险识别的能力难点:具备体育赛事风险应对能力 教学方法手段结合PPT演示,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 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 课堂讨论、现场示范、 小结讲评、推理引证、 使用多媒体、录像、投 影、CAI及其他。 预习复习作业 教学后记

教案讲稿 第十一章体育赛事的风险管理 本章学习要点: 体育赛事风险的含义 体育赛事常见风险事件 体育赛事风险的识别 体育赛事风险的评估 体育赛事风险的应对 体育赛事风险的控制 第一节体育赛事风险概述 一、体育赛事风险的含义 风险,是指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它可能的后果。任何体育费事都存在风险.每一个体育费事运作管理者都能理解风险是体育赛事所固有的。 二、体育赛事的常见风险事件 (一)自然灾害 (二)交通事故 (三)流行疾病 (四)暴力犯罪 (五)体育骚乱 (六)重大火灾 (七)食物中的 (八)政治事件 第二节体育赛事风险管理 一、体育赛事风险管理概述 体育赛事风险管理并非可有可无的过程,它实际上是与体育赛事运作管理融为一体的“内在过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预防体育赛事风险。体育赛事风险像其他风险一样,预防与控制是成本最低、最简便的方法。赛事运作管理机构应根据赛事的特征,识别整个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对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进行限制,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以达到避免或降低风险的目的。 2应对体育赛事风险*对体育赛事风险进行管理,就是要建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体系,确定风险管理的制度、流程、策略和计划,从而确保风险发生时能够理智冷静、胸有成竹地应对。 3.控制体育赛事风险。主要是指体育赛事风险一旦发生后,能通过风险应对计划和相关措施阻止风险负面影响升级或者蔓延。 4.在风险中求发展。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总结经验教训,让赛事在风险发生时能积极应对,将风险视为发展机会,在风险消除后能更上层楼。 5.实现赛事运作管理机构的社会责任。赛事运作管理机构作为社会一员,应当承但社会责任,赛事运作管理机构卓有成效的风险管理,将促进社会的安定与进步。反之,将可能使

《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全文及起草说明

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体育赛事活动有序开展,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体育赛事活动,是指在我国境内依法举办的国际性、全国性、地方性、综合性、单项性、群众性、商业性和财政性资金资助型等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的统称。 第三条体育赛事活动应当坚持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赛事活动服务。 国家体育总局(以下简称体育总局)负责全国范围内体育赛事活动的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地方各级体育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体育赛事活动的管理。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地方体育总会、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和地方性单项体育协会(以下简称

体育协会)按照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负责相关体育赛事活动的服务、引导和规范。 第四条体育赛事活动举办应当遵循合法、安全、公开、公平、公正、诚信、文明、绿色的原则。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主办方是指发起举办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或个人;承办方是指具体负责筹备、实施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或个人;协办方是指提供一定业务指导或者物质及人力支持、协助举办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或个人。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应当通过书面协议方式约定。 第二章体育赛事活动申办和审批 第六条由体育总局(含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以下同)主办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综合性运动会申办管理规定申办,报国务院批准后举办。 地方各级体育部门(含地方体育总会,以下同)主办的本行政区域内的综合性运动会自行确定申办办法。 第七条申办国际体育赛事活动,应当按程序报批,未经批准,不得申办。 以下国际体育赛事活动需列入体育总局年度外事活动计划,并按照有关规定和审批权限报体育总局或国务院审批:由体育总局主办或共同主办的重要国际体育赛事活动;由国际体育组织主办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

体育赛事管理办法国家级定的

体育赛事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国体育赛事的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体育赛事管理是指已在我国(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全国综合性和单项体育比赛。 第三条在我国举办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国际单项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按照相应国际体育组织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举办体育赛事遵循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国家体育总局(以下简称体育总局)负责对在我国举办的全国性体育赛事的监管。全国单项体育协会(以下简称全国单项协会)负责本项目全国性体育赛事的具体监管。各省(区、市)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或地方单项体育协会(以下简称地方单项协会)以及全国行业体育协会负责对本地区、本行业的相关体育赛事的具体监管。

第二章体育赛事分类 第五条全国性体育赛事: (一)体育总局主办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包括全国运动会、全国冬季运动会、全国青年运动会; (二)全国单项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单项体育赛事,包括但不限于《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竞技体育重要赛事名录》(以下简称《赛事名录》)内所列举的竞赛; (三)全国单项协会主办的涉及国家安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特殊项目赛事:即健身气功和航空项目的全国性和跨省、区、市的体育赛事; (四)全国性行业体育协会主办的相关体育赛事; 第六条地方性体育赛事:地方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或地方单项协会主办的综合性或单项体育赛事。 第七条我国举办的国际性体育赛事: (一)一类赛事:由国际体育组织主办的综合性和单项体育赛事;由体育总局主办或参与主办的重要国际体育赛事;由体育总局相关单位或所属全国单项协会主办的跨省(区、市)的国际体育赛事,以及举办涉及海域、空域及地面敏感区域等特殊领域的国际体育赛事;

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研究_刘东波

2009. 3体育文化导刊 8 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研究 刘东波1 姜立嘉1 吕丹2 (1.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24;2.长春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摘要: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对悉尼、雅典、北京奥运会风险管理进行比较分析。主要结论:风险管理是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国的文化、体制、法律、保障存在差异,所以组织大型体育赛事的风险管理既要采用国际通用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模式,又要结合本国实情采取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监控等手段,这样才能将赛事的风险降到最低、损失减到最少,保障大型体育赛事顺利、圆满完成。建议:高度重视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设立专门机构,安排专门人员运作赛事,规避赛事风险。 关键词:体育管理;体育赛事;风险管理 大型体育赛事规模大、水平高、影响力广、组织难、 场馆多、标准高,这些特点决定了组织大型体育赛事存在的 风险程度增高。以奥运会为例,作为世界范围内最重大的综 合体育盛会,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一个涉及诸多环节的庞 大繁杂工程,每届奥运会举办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现过事 故,给奥运史上留下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奥运会所涉及的每 一环节都存在着可预知与不可预知的风险,一届成功的奥运 会通常是按照国际惯例,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依托于 严密规范的奥运会风险保障机制,采取强有力的安保措施和 实施保险计划,确保奥运会安全。本文以悉尼、雅典及北京 三届奥运会为研究对象,对其体育风险管理进行对比分析, 提出我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对策。 一、悉尼奥运会风险分析 悉尼奥组委在安全风险方面投入了足够的力量和资 金。悉尼政府派出1100名警察、600多名持枪警察和400 名军人共同负责奥运会的安全保卫工作,另外还有150名 警察负责反劫持活动以及军人驾船或直升飞机在水上和空 中巡逻。对市区的交通进行特别的管制,数千名交通警察 负责城市的交通指挥。建立了一个严密的安全网络,赛前 联合演练。国家反恐怖计划将联邦与各州警方联合起来, 进行演练,在奥运会开幕前已进行3次大规模反恐怖演习。 同时澳大利亚政府还专门通过了“奥林匹克安全法”,其中 包括赋予军警在街头向危害安全的可疑分子开枪的权力; 允许他们搜身、现场签发罚单和驱散聚众闹事的人群等多 项法规。可以说,悉尼奥运会为安全保卫工作做了充分准 备,安全保卫耗费了2.24亿美元。 (一)强化组织指挥系统 悉尼奥运会安保指挥中心由许多行动和职能区域组 成。其中包括战略指挥、奥林匹克周围与地区行动中心、 奥林匹克区域指挥、比赛地点指挥、奥林匹克情报中心、 炸弹管理、要人与运动员保卫、交通与运输、航空安全、 海上安全、住所保卫、各州赛场、州应急工作、国家反恐 计划管理、奥林匹克通信、媒体管理等。 为了确保安保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协调,悉尼奥运会安 保指挥中心还包括来自下述单位的官员和代表:澳大利亚 国防部、澳大利亚安全情报机构、防卫安全协调中心、澳 大利亚海关、总理与内阁、澳大利亚联邦警察署、新南威 尔士消防及急救部门。 (二)加强情报管理 悉尼奥林匹克安保指挥中心设立奥林匹克情报中心, 所有与奥运会有关的情报事务都在那里进行汇总和分析。情 报中心建立了广泛的网络,为以情报为基础的风险管理提供 了信息依据。同时,奥林匹克情报中心要求各情报机构与以 新南威尔士警方为主的奥林匹克安保机构信息共享。 奥林匹克情报中心对每一个重要的比赛场点都进行风 险评估。根据风险水平,每一个比赛场点合理分配资源。 奥林匹克情报中心还完成了其他数以百计的风险评估工作, 诸如奥林匹克比赛项目、几个关键的非奥林匹克场点、贵 宾访问接待地、奥林匹克队伍、犯罪问题以及奥运火炬传 递路线等。他们在情报搜集工作中实行的是以客户为中心 的管理方法,以便使指挥官可以确定所收集的情报是否对 他们的决策有用。 (三)保护要人和运动员 要人与运动员保护,即为所有参加奥运会的要人和运 动员提供专家级的保护。悉尼奥林匹克安保指挥中心为此 专门成立了一个“要人与运动员保护小组”,具体负责保护 性安全计划的实施。 奥运会期间,安保指挥中心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新南威 尔士警方的保护资源以及来自澳大利亚联邦警察的专家特 工人员,将要人与运动员保护小组的行动中心与奥林匹克 区域行动中心驻扎在一起,使安全保护成为一个有机的整

体育赛事的运营模式.

求体育赛事的运营模式 1 我国体育赛事运营管理中的资源—效益现状分析 1.1 政府主导型 1.1.1 赛事运营 71.28%的综合性赛事被城市政府运营,他们多采取单独承办或协办的形式。在赛事资源—效益转化上,有70.08%的城市政府优先考虑赛事的社会效益,兼顾赛事的经济效益。不过,因资源要素的配置欠科学,大多数赛事运营的效益不高,只有略超过30%的赛事运营有赢余,与政府部门对赛事统计指标标准的界定不一致有关。 1.1.2 赛事管理 在赛事计划的管理阶段,43.33%的城市政府比较注重赛事计划,加强赛事目标定位、赛事风险与信息管理。在赛事执行过程中,沟通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是城市政府考虑的重要因素;在赛事控制阶段,任务目标执行、部门之间协同是城市政府管理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在赛事结束时,45.62%的城市政府认同总结赛事得失是首要考虑因素,以便他们对赛事进行有效评估。 1.1.3 资源—效益 我国城市政府运营赛事的资源—效益转化比较低,60%以上仅为14.02%,85.98%的低于60%。其原因是赛事效益转化的目标定位不准,或缺乏科学管理,降低了赛事运营的预期效益;或者与统计指标的确定不统一有关。 1.2 商业组织型 1.2.1 赛事运营 商业性组织运营了71.28%的国内单项赛事与28.36%的国际单项赛事,他们多采用单独承办或协办的方式。有72.01%的商业性组织在赛事运营时,优先考虑赛事的经济效益,兼顾考虑赛事的社会效益。赛事资源要素的配置较为科学,有略超过80%的赛事运营是赢利的。1.2.2 赛事管理 33.33%的商业性组织选择首要注重赛事计划的管理。其次,有30.21%的商业性组织要求加强赛事执行的管理。在赛事执行中,商业性组织把对赛事沟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时间管理当作主要考虑的内容。同时,在赛事控制阶段,商业性组织要求加强部门之间与部门内部信息沟通,加强彼此的协同与协助。在赛后,42.32%的商业组织比较重视维持赞助客户关系,注重赛事再度开发。

体育竞赛管理办法

附件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学院体育竞赛与市级及以上体育竞赛管理办法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高等学校体育基本工作标准》等文件精神,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学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保证我校体育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1.学校体育工作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是完善人格的主要手段,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竞赛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重要途径,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计划制定是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竞赛顺利实施的保证。 2.制定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计划要符合学校发展目标,要结合首都高校体育活动与体育竞赛要求,要结合学校体育工作发展实际状况。 二、学院体育竞赛 体育内涵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有效果的课外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内容要富有趣味性、主体性、多样性、可操作性和循序渐进性。它内容丰富,项目众多,从早晨至中午到晚上,从学期初到学期末,是体育课程的扩展与延伸。基本学

校春季运动会和秋季运动会、校内体育活动、校内体育竞赛、指导课后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测试五大部分。 三、市级及以上体育竞赛 体育竞赛级别界定 1.全国比赛: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比赛;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的单项运动协会的单项比赛。 2.北京市级比赛(省级比赛):北京市教委主办的综合运动会;北京市体育局主办的综合运动会或单项比赛;全国行业体协主办的综合性运动会。 3.单项协会级比赛: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下属的竞赛部和群体部及单项协会主办的比赛;高职分部的比赛;北京市区、行业协会主办的比赛。 学校运动队 1.我校体育代表队的宗旨是“全面发展、育人至上、勇于拼搏、挑战自我”。我校运动队建设的思路是“创新管理模式、突出传统项目、支持发展项目,带动整体项目”。学校目前现有3支运动队,各运动队与校团委的体育社团紧密配合,共同完成校内、校外的体育活动与体育竞赛,丰富我校校园体育文化,提升我校的影响力。 2.根据我校运动队的长期实践,近年来参加体育竞赛的成绩,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实际状况,学校在运动项目建设上的体

体育赛事经营管理

体育赛事经营管理 名称解释 1、体育赛事管理:以体育赛事为载体运用项目管理与市场营销等知识对体育赛事的经营,利用现有的资源达到组织者对体育赛事效益的预期值。 2、体育赛事策划:是经营者根据体育组织的发展战略,以及赛事经营目标和基本要求所进行的从赛事筹办、竞赛表演资源营销,到竞赛的实施和评价过程的规划和管理。 3、体育赛事包装:是运用营销理论与策略,结合媒体宣传、新闻炒作、名人效益等有效手段,对赛事本身进行知名度的导入和公众形象的树立。 4、体育赛事营销:是体育组织通过为广大观众提供高质量的竞赛表演服务,为新闻媒体、厂商、学校和其他体育组织等提供满意的竞赛表演衍生产品,使赞助商获得良好的宣传沟通效果及经济利润。 5、体育赛事赞助:指以体育为题材,以竞赛和活动为载体,以支持和回报为内容,以利益交换为形式,以达到各自组织目标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商业行为。 6、体育无形资产:指存在于体育运动中具有体育特质,受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能持续地为所有者和经营者带来经济效益的资产。 7、体育赛事志愿者:是无偿地为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做出贡献的人。 8、体育赛事的风险管理:指对体育比赛的风险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致损失的后果,以保证体育比赛的顺利进行。 9、体育赛事评估: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体系对体育赛事进行评定和估算的行为。 10、体育赛事赛前评估:指在申办体育赛事过程中对体育赛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如体育赛事的风险评估等。 11、体育赛事物流:指为举办体育赛事所消耗的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间的实体流动过程。 选择、填空、判题 1、体育赛事管理的范畴包括:人力管理、物力管理、财力管理。 2、体育组织的划分:根据管理范围划分为:世界性、区域性、国家和地方性组织。根据管理项目的数量划分为:综合性和单项体育组织。根据是否营利和运动员的性质划分为:职业和业余体育组织。根据管理领域划分为:大众体育、竞技体育、大学体育、中学体育、残疾人体育及军队体育组织。 3、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最高管理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国际奥委会。 4、赛事经营管理的基本流程是:成立赛事组织机构、规划赛事、遴选承办地、实施体育竞赛和赛事营销等。 5、赛事包装的划分:依据包装对象划分:包装运动员、包装赛场。依据包装手段划分:利用体育名人包装、调整比赛规则、运用新闻媒介。 6、体育赛事目标策划的种类有:赛事基本目标和经营目标策划。 7、包装赛事的办法主要包括:明星效应、调整规则、组织文化活动和体育博彩。 8、体育赛事营销的内容有:出售门票、出售广告业务、出售电视转播权和特许经营权销售。 9、体育赛事赞助是一种特殊的商业行为。 10、体育赛事博彩产品的特征:销量大、公益性、娱乐性特征、垄断性特征。

体育赛事营销

体育赛事营销策略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1、前言:对于体育赛事的概念,有学者认为:"具有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组织文化等背景特征,受运动项目、竞赛规则以及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制约,能够提供体育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以满足体育消费者多种需求的特殊活动。" 体育赛事营销即把传统的营销原理和过程运用到体育赛事产品以及借助体育赛事本身来营销的非体育产品的营销活动。体育赛事营销活动一般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直接向消费者营销体育产品或服务,即体育赛事本身的营销,如比赛门票的销售、纪念品的销售等;二是借助体育赛事对其他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进行的营销,即作为广告载体的体育赛事营销,如企业赞助、场内外企业广告宣传、赛事无形资产销售等。本文提出赛事营销的发展建议,同时要发挥网络媒体的传播作用、开展市场调研树立定量分析、增强服务营销意识。本文对赛事营销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进行分析研究,对提高我国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水平,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我国体育赛事营销策略的现状赛事是一种具有项目管理性的特殊事件,其规模和形式受规则、习俗和传统影响,具有组织文化背景和市场潜力,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迎合大家分享经历的需要,达到多种目的,对社会和文化、自然和环境、政治、旅游和经济各个领域产生冲击影响。赛事营销是体育赛事必不可缺少的成分,因为赛事是创造服务无形产品的,具有很强的无形性特征,不论赛事目的是赢利或是非赢利,给包括观众在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消费的本质就决定了市场营销是赛事必然的内容和任务。赛事类型和规模的不同会对赛事营销有不同的要求,处于不同环境下的赛事营销会有不同的表现。赛事营销是一种交换的过程、一种服务营销、一种整合营销,赛事营销的主要内容有赞助性广告的营销、电视转播权的营销、赛事专有权的营销、赛事门票的整体营销。影响赛事营销发展的因素有经纪赛事营销人才和能力欠缺、主流媒体的寡头垄断、赛事定价策略背离经济规律、赛事所有者经营者的营销管理意识缺泛。 2.1、专业化营销起步较晚,赛事产品缺乏准确的定位与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消费者的大众化营销相比,市场细分被认为是当前更有效率和效果的市场方法。通过市场研究来认真探究和理解不同的细分市场,体育营销者能够确定哪些消费群体能为组织带来巨大的销售机会。定位则是体育经营者试图在能给自己带来巨大销售机会的日标消费者中发展或维持体育产品的知觉和形象。 2.2、赛事质量缺乏稳定性经过10多年的发展,从表面看来,CBA似乎更职业化了,足球职业联赛也成超级联赛了,排球、乒乓球等不同项目也都成立了全国性的赛事联盟。然而,球员素质、球场暴力、裁判黑哨、以及球迷骚乱等不和谐因素时常带给观众负面的联赛形象,特别是2009年11月以"王鑫等人涉嫌利用商业贿赂操纵国内个别足球比赛结果"案件所引发的关于"中国足球赌球黑幕",更是让中国的老百姓寒了心。老师上课讲过,这些都是体育赛事营销者所不可操控德的,我也赞成同样的观点。但是,针对每次"意外"发生,项目协会负责人、俱乐部管理者等主管面对危机时的表现大多差强人意。所有这些都降低了消费者对比赛整体质量的价值感知,对国内联赛整体水平的提高也必将产生不利影响;长此以往,它们都有可能成为妨碍联赛市场发展的瓶颈,并且对联赛市场的经营和运转也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山西省体育竞赛监督管理规定完整版

山西省体育竞赛监督管 理规定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山西省体育竞赛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12月12日省人民政府第9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2月1日起施行。 省长于幼军 二OO六年十二月二十日 山西省体育竞赛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体育竞赛监督管理,规范体育竞赛,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综合性运动会、单项体育竞赛、各行业的体育运动会以及面向社会的其他体育竞赛的组织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体育竞赛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人民群众健康和体育事业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体育竞赛的监督管理实行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以下简称体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体育竞赛监督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制订本行政区域体育竞赛计划; (二)监督、检查、指导本行政区域体育竞赛的组织和实施情况; (三)承办本行政区域综合性运动会; (四)制订裁判员培养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管理、审批、选派裁判员; (五)审定体育竞赛场地、设施和器材; (六)审定、公布体育竞赛最高纪录; (七)对举办体育竞赛的申请进行审批; (八)表彰、奖励体育竞赛组织工作突出或比赛成绩优异的组织和个人;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体育行政部门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组织实施对体育竞赛的监督管理。 教育、卫生、公安、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体育竞赛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提倡组织和个人举办体育竞赛。 鼓励组织和个人以捐资、捐赠等形式支持、参与体育竞赛。企业和个人赞助体育竞赛的,出资部分可以计入生产成本或者在广告费中列支。 第二章体育竞赛的主办、承办和协办

体育赛事的组织与管理

古代奥运会赛跑比赛(短跑、中跑、长跑、武装赛跑) 公元前776年----公元394年经历了1168年,共举行了293届。 有开闭幕式,比赛日程,比赛项目,比赛规则,授奖仪式以及圣火点燃等更方面的严格规定。古代奥运会是古代人类社会运动竞赛发展的最高峰。古代奥运会的“五项全能”比赛(赛跑、跳远、铁饼、标枪、摔跤) 运动竞赛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产物,集中体现了人类不断挑战极限精神力量,现代运动竞赛更是成为社会进步、文明程度及经济实力的标志之一。 (三)现代奥会运 1894年6月,在法国人顾拜旦的努力下,经过巴黎国际体育会议协商,历史名城雅典赢得了首届现代奥运会主办权。 1896年4月6日,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首都雅典开幕,应邀参赛的有来自英国、澳大利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德国、丹麦、美国、法国、智利、瑞士、瑞典和东道主希腊13个国家的300多名运动员。 (一)现代运动竞赛的特征 1、世俗化:今天主流运动形式不与宗教信仰和仪式直接相关。它是娱乐的方式,而不是崇拜的方式。例如:奥运会、足球世界杯、亚运会、亚洲杯、全运会、各国联赛等 2、平等化:所有参赛的比赛者都给予相同的竞赛条件,一切平等。例如:奥运会男子足球比赛,年龄限制等 3、专业化:今天主流的运动形式由专家和观众参与所支配。运动员经常只能参加一项比赛。 4、理性化:今天的主流运动形式由复杂的规则和策略组成。 5、科层制:今天主流的运动形式为国际的、国内的、地方层次的复杂机构所控制。例如:奥运会举重比赛,足球比赛等 6、量化:今天的主流运动形式的特征充满了测量和统计数字。 7、纪录:今天的主流运动形式强调创造和打破纪录。最重要的是世界纪录。例如:博尔特2破世界纪录,伊辛达耶娃破撑竿跳高纪录 (二)现代运动竞赛的分类 1、以赛事规格为标准:国际性赛事、洲际性赛事、地区赛事、国家级赛事、国内赛事。 2、以赛事规模为标准:综合大型运动竞赛、大型单项运动竞赛、一般运动竞赛、小型运动竞赛。 以赛事区域为标准:世界性运动竞赛、地区性运动竞赛。 4、以赛事项目设置:综合性运动竞赛、单项运动竞赛。 5、以赛事功能为标准:竞技运动竞赛、群众性运动竞赛 6、以赛事性质为标准:营利性的商业比赛、非营利性的公益比赛以及教学与交流性质的比赛等。 7、以运动员身份:职业选手赛事、业余选手赛事。 8、以运动员年龄:儿童赛事、青少年赛事、成年人赛事及老年人赛事。 运动竞赛(运作)组织与管理的含义一定的组织运用财力、物力、人力、信息等资源,通过计划、组织和控制,向社会提供运动竞赛的全过程,其实质是用输入到输出的转换过程。将运动竞赛运作与管理视为由输入到输出地转化过程,实质上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效率和效果的追求。 效率:对于给定的资源投入,如果赛事运作管理者能获得更多的输出,就意味着提高了效率。同样,如果以较少的资源投入,获得同样的输出,也是提高了效率。 运动竞赛效果:运动竞赛的效果是运作必须达到赛事的预定目标。当赛事运作管理实现了赛事目标时,运作是有效的。

体育标准化管理办法

体育标准化管理办 法

国家体育总局 关于印发《体育标准化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中国足球协会,中国篮球协会: 《体育标准化管理办法》已经体育总局局长办公会审议经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体育标准化管理办法 国家体育总局 10月23日 体育标准化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体育标准化工作,规范体育标准化活动,发挥体育标准化工作在推动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开展体育标准化活动,从事体育标准化工作的组织与个人。 第三条体育标准化工作内容包含制定体育标准化发展规划和标准体系,组织制定和修订体育标准,宣传贯彻与实施体育标准,监督体育标准的实施结果等。 第四条体育标准化工作坚持以下原则: (一)依法行政、协同治理的原则; (二)坚持需求引领、创新驱动的原则; (三)坚持统筹推进、服务社会的原则; (四)坚持适合国情、国际接轨的原则。 第二章标准化工作的管理 第五条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负责统筹组织管理全国体育标准化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国家标准化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制定体育标准化规章

制度; (二)组织编制体育标准化工作发展规划和体系纲要; (三)组织制定体育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四)组织归口管理体育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加强标准实施监督; (五)指导地方体育标准化工作和全国性体育社会团体标准化工作; (六)协调处理体育标准化有关问题; (七)组建、管理和指导体育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八)统一管理体育认证工作; (九)组织参与体育国际标准化活动。 第六条国家体育总局各司局和直属事业单位分工管理本部门业务范围内的体育标准化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制定本部门业务范围内的体育标准化工作计划、中长期规划; (二)组织起草本部门业务范围内的体育国家标准,组织起草、复

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

单项体育比赛组织机构设置及工作职责 根据赛事的规模与特点,其基本的组织机构设置为组委会下设:办公室、竞赛部、服务保障部、市场开发部。各部门职责如下: 一、办公室 (一)办公行政事务工作 负责组委会会务工作,编写会议纪要,检查落实会议布置的工作;负责组委会各类文件、简报和信息的审核草拟、文印,来往公文的收发、处理、保管及归档、上进;拟办组委会工作计划、总结及大事记;协调各部室工作;票务管理工作及组委会票务工作;负责协调联络有关领导的工作;负责组委会领导的礼宾活动安排及草拟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负责做好开,闭幕式仪式程序的组织和协调其他重要活动的组织实施;负责组委会总值班室和文印工作。 (二)新闻宣传报道工作 负责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部署和开、闭幕式等重大活动的报道方案的制定及组织落实;组织好开、闭幕式电视屏幕和代表用人场的解说词的编写和开、闭幕式、赛事的直(录)播工作;负责国内外文字、摄影记者和广播电视记者的报名、接待和管理;负责新闻发布工作;负责记者手册、记者乘车手册等资料的编印、发放;负责会刊、会报的组织工作。编写和下发宣传提纲、宣传口号。指导比赛场馆和重点地区的环境宣传;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体育道德风尚奖评选方案,会同竞赛部制定实施细则,组织评选工作及奖品的计划和制作。

(三)大型活动组织工作 制订开、闭幕式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开闭幕式文体表演的创编、训练、彩排和演出;做好开、闭幕式仪式程序的安排落实;协同竞赛部做好闭幕式颁奖工作,负责比赛场馆的文明观众、文明啦啦队的组织工作。 (四)人事审计监察工作 制定组委会的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方案;根据组委会决定,承办工作人员调配工作;负责组委会工作人员资格审核;拟定并实施工作人员的补贴办法。依照国家对审计工作的有关条例,对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根据廉政法规条例和规章要求,对组委会成员及各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遵纪守法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受理个人或单位对上述人员的举报,并进行检查,提出处理意见。 二、竞赛部 (一)场馆准备工作 负责按标准、规范对比赛场馆进行检查、监督;负责对新建、改建比赛场馆的验收、接管工作的检查和督促;负责对场馆特殊设备的增补、采购; (二)竞赛组织工作 负责竞赛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印发竞赛规程总则和竞赛规程;编印竞赛情况简报及竞赛有关资料;安排竞赛日期、地点、赛程。制定比赛总赛程表、安排表。编印竞赛秩序册、成绩册;负责提出各项竞赛承办地点及各项目竞赛场地设备及器材规格要求,协同行政部门编制计划和落实,并

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

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体育赛事活动有序开展,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体育赛事活动,是指在中国境内依法举办的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的统称。 第三条体育赛事活动应当坚持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体育赛事活动服务。 国家体育总局(以下简称体育总局)负责全国范围内体育赛事活动的监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地方体育部门)负责所辖区域内体育赛事活动的监管。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地方体育总会、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地方性单项体育协会以及其他体育协会(以下简称体育协会)按照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负责相关体育赛事活动的服务、引导和规范。 第四条体育赛事活动举办应当遵循合法、安全、公开、公平、公正、诚信、文明、绿色的原则。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主办方是指发起举办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或个人;承办方是指具体负责筹备、实施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或个人;协办方是指提供一定业务指导或者物质及人力支持、协助举办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或个人。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应当通过书面协议方式约定。 第二章体育赛事活动申办和审批 第六条体育总局以及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综合性运动会申办管理规定申办,报国务院批准后举办。 地方体育部门以及地方体育总会主办的所辖区域内的综合性运动会自行确定申办办法。 第七条申办国际体育赛事活动,应当按照程序报批,未经批准,不得申办。 以下国际体育赛事活动需列入体育总局年度外事活动计划,并按照有关规定和审批权限报体育总局或国务院审批:体育总局主办或共同主办的重要国际体育赛事活动,国际体育组织主办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亚洲锦标赛、亚洲杯赛,涉及奥运会、亚运会资格或积分的赛事,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主办的跨省(区、市)组织的国际体育赛事活动,涉及海域、空域及地面敏感区域等特殊领域的国际体育赛事活动。 体育总局相关单位或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主办,或与地方共同主办但由体育总局相关单位或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主导的国际体育赛事活动,需列入体育总局外事活动计划,原则上由有外事审批权的地方人民政府或其有关部门审批。

体育赛事管理办法

体育赛事管理办法(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国体育赛事的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体育赛事管理是指已在我国(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全国综合性和单项体育比赛。 第三条在我国举办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国际单项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按照相应国际体育组织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举办体育赛事遵循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国家体育总局(以下简称体育总局)负责对在我国举办的全国性体育赛事的监管。全国单项体育协会(以下简称全国单项协会)负责本项目全国性体育赛事的具体监管。各省(区、市)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或地方单项体育协会(以下简称地方单项协会)以及全国行业体育协会负责对本地区、本行业的相关体育赛事的具体监管。 第二章体育赛事分类 第五条全国性体育赛事: (一)体育总局主办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包括全国运

动会、全国冬季运动会、全国青年运动会; (二)全国单项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单项体育赛事,包括但不限于《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竞技体育重要赛事名录》(以下简称《赛事名录》)内所列举的竞赛; (三)全国单项协会主办的涉及国家安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特殊项目赛事:即健身气功和航空项目的全国性和跨省、区、市的体育赛事; (四)全国性行业体育协会主办的相关体育赛事; 第六条地方性体育赛事:地方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或地方单项协会主办的综合性或单项体育赛事。 第七条我国举办的国际性体育赛事: (一)一类赛事:由国际体育组织主办的综合性和单项体育赛事;由体育总局主办或参与主办的重要国际体育赛事;由体育总局相关单位或所属全国单项协会主办的跨省(区、市)的国际体育赛事,以及举办涉及海域、空域及地面敏感区域等特殊领域的国际体育赛事; (二)二类赛事:由体育总局相关单位或所属全国单项协会主导,与地方共同主办或交由地方承办的国际体育赛事; (三)三类赛事:地方自行举办的国际体育赛事;由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