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燃烧学》学习指南

《消防燃烧学》学习指南
《消防燃烧学》学习指南

《消防燃烧学》课程学习指南

《消防燃烧学》是一门主要讲授火灾发生、发展和熄灭基本规律的课程。该课程是消防教育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是消防工程和核生化消防专业的必修课和主干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边缘学科体系中的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本课程主要为消防工程和核生化消防专业的《建筑防火》、《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工业企业防火》、《防排烟技术》、《灭火救援技术与战术》和《消防监督管理》等后续专业课程开设提供专业基础知识。本课程侧重介绍燃烧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燃烧现象,着火的基本条件、燃烧蔓延的基本过程。使学员对燃烧现象、燃烧过程及防灭火基本原理有较深入的理解。

《消防燃烧学》共七章。

第一章为学习燃烧学必须掌握的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和,这是燃烧学的化学基础;具体内容有燃烧本质和条件、燃烧反应速度理论、燃烧时空气需要量计算、燃烧产物及其计算、燃烧热及燃烧温度计算

第二章以热量、质量传递为核心的燃烧为主的燃烧学的物理基础,具体内容有热量传递概述、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燃烧中的物质传递。

第三章为燃烧学最本质的内容,燃烧科学内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着火和灭火的基本理论,具体内容有火方式分类及各自特点;谢苗诺夫自燃理论和F-K自燃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分析过程和基本结论;链锁反应着火理论的基本思路和分析过程;高温质点和电火花引燃混气的基本过程和条件;火焰熄灭的热理论与链锁反应理论;

能利用着火与灭火基本理论解释燃烧现象、分析防火和灭火过程。

第四、五、六章是具体的可燃气体、液体、固体燃烧的规律和特点。

第四章的具体内容有气体燃烧的形式和分类;层流预混气体中火焰传播的过程和机理;各因素对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规律;轰产生过程、发生条件和破坏特点;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实验测定方法;爆炸极限的概念、影响因素、计算方法;气体爆炸预防和控制措施;湍流燃烧和扩散燃烧的特点。

第五章的具体内容有闪燃、闪点、爆炸温度极限等基本概念,其在消防工作中的实际意义;闪点及爆炸温度极限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液体引燃和火焰传播的基本过程及影响因素;液体燃烧速度的影响规律和热辐射特性;理解热量在液体内部传递规律;沸溢和喷溅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征兆及预防措施。

第六章的具体内容有固体燃烧的分类及燃烧参数;固体的引燃过程、条件及火焰传播理论;固体引燃时间的计算;煤、塑料和金属的燃烧特性;阴燃的概念及发生的条件,阴燃的传播理论及影响因素,阴燃向有焰燃烧转变的条件及途径。粉尘爆炸的条件、过程和特点;粉尘爆炸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固体阻燃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消防燃烧学》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很广泛,学员应具备相关知识背景知识,如一定的物理、化学、传热学和空气动力学等知识。。

课程的教学由课堂教学、课外作业与自习和实验教学三部分组成。

课堂教学会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式、探究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投影和黑板板书等结合的教学手段。要求同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查阅文献、编写案例分析、撰写小论文,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外作业加深学员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了解和掌握学员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质量和效果。

实验教学主要以教学授课内容为基础,通过学员操作实验过程以及教员演示实验过程,培养同学们动手能力,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经过几次改进,《消防燃烧学》课程组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改进后的网络教学平台克服了原有网络教学平台缺乏互动性,学生不能主动参与,无法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的缺点,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和简捷的操作方式,突破了狭小的课堂空间,跨越了教材有限的知识内容范围,只要通过联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无论在哪里都可以轻松自如地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可进行交流,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互动,并有利于建立协作型的学习模式。除此之外,网络的交互性还可以使学生自行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内容,安排适合自己学习进度的学习计划以及进行自我测评等,即开展自主式学习。网络教学平台帮助学习者在广阔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海洋里,与机交互、与人交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索与发现的认知工具。本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和课堂教学构成了完整的立体化教学体系。为学习者全方位、多层面、超时空,无任何限制的进行学习提供了硬件保证。《消防燃烧学》课外作业除涉及理论分析和计算部分,其他类型的作业以网络自测为主。所以应充分利用《消防燃烧学》网络课程平台的教学资源。成为同学们综合能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助力器”。

1.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

徐晓楠主编.消防燃烧学习题精解.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徐晓楠主编.消防燃烧学电子教材

周亮主编.火灾学电子教材

消防燃烧学精品课程网站

2.推荐阅读书目(部分)

范维澄主编.计算燃烧学.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范维澄主编.火灾学简明教程安徽: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霍然主编.工程燃烧理论.安徽: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周校平,张晓男主编.燃烧理论.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高尔新主编.爆炸动力学.安徽: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

范维澄,万跃鹏主编.流动及燃烧的模型与计算.安徽: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

惠中玉主编.工业企业防火工程.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

范维澄主编.火灾科学导论.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范维澄,张永康主编.燃烧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宋光积主编.火灾发展与扑灭的物理化学基础.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2000.

霍然,胡源主编.建筑火灾安全工程导论.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

程远平,李增华主编.消防工程学. 安徽: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陈爱平主编.消防燃烧工程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1993.

徐晓楠主编.柯克火因调查.劳动保护出版社,2005.

杨守生主编.消防工程实验.学院统编教材,2003.

屈立军主编.建筑技术基础.学院统编教材,2000.

徐晓楠主编.《消防燃烧学》函授辅导.

舒中俊主编.《危险品储运防火》函授指导.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舒中俊主编.现代城市消防规划

屈立军,舒中俊主编.防火工程概论.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傅智敏马良主编工业企防火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Stephen R. Turns. An Introduction to Combustion. McGraw Hill Higher Education, 2004. Dougal Drysdale. An Introduction to Fire Dynamics. Academic PRESS, 1999.

Bj?rn karlsson james G. quintiere.Enclosure Fire Dynamics. CRC Press, 2000.

Randy R. Bruegman.Fire Administration. Jeremy Mills, 2006.

John B Nadal.London Fire Stations. GET Publishing, 2007.

Malcolm Castle.A Fireman's Lift. RAN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2.

Willianm Dailey.A Guide to Fire Safety Management. The Stationary Office, 2003. Willianm Dailey.Fire and Rescue Service Manual.The Stationary Office, 2007. Cengage.Liquid Hydrocarbon Tank Fires: Prevention and Response. Hill, 2008.

David L. Thompson.Hazardous Materials Handbook. Final Publishing, 2006.

烧伤外科学专业知识3 (1)

[模拟] 烧伤外科学专业知识3 X型题 第1题: 关于大面积烧伤病人切痂植皮术,错误的是 A.全身情况稳定后,应及早实施切痂植皮术 B.伤后1个月以后实施切痂植皮术 C.一次性切痂植皮手术的范围小于10%. D.严密监测条件下可以考虑休克期切痂植皮术 E.肢体实施切痂术时,禁用止血带 参考答案:BCE 第2题: 典型的放射性损伤的病理变化分 A.初期 B.假愈期 C.反应期 D.加重期 E.恢复期 参考答案:ABCE 第3题: 烧伤病人有下列哪些情况时,应考虑有吸入性损伤的可能 A.口、鼻周围深度烧伤者 B.声嘶、吞咽困难者 C.刺激性咳嗽,痰中有炭末者 D.鼻毛烧焦,口唇肿胀者 E.于密闭室内发生的烧伤 参考答案:ABCDE 第4题: 正常肠黏膜屏障有 A.结构屏障

B.免疫学屏障 C.血液屏障 D.化学屏障 E.微生物屏障 参考答案:ABDE 第5题: 烧伤后机体代谢反应的特点是 A.蛋白质作为能量消耗,但代谢率升高并不明显 B.内源性高代谢反应 C.可分为缓升期和高代谢期 D.营养摄入不足引起的高代谢 E.主要是烧伤创面引起的高代谢反应 参考答案:ABCDE 烧伤后机体高代谢反应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烧伤创面;另一个来自内脏,而且主要是内源性高代谢反应。 第6题: 植皮失败的原因有 A.感染 B.肉芽创面 C.包扎压力过高 D.皮片厚 E.血肿 参考答案:ACE 第7题: 烧伤后,胃肠道缺血缺氧的3个特点是 A.发生早 B.恢复慢 C.恢复快 D.纠正困难 E.容易纠正 参考答案:ABD

第8题: 关于电烧伤创面处理原则正确的是 A.保守治疗,清创后采用暴露疗法并积极抗感染 B.早期清创,多次清创直至坏死组织完全清除,延期植皮术,以确保皮片一次成活 C.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并立即游离植皮一期修复,封闭创面 D.切除所有坏死组织,立即皮瓣一期修复 E.尽可能保存肢体,恢复重建功能 参考答案:DE 保守治疗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病率高,不宜使用;延期植皮修复缺点清创次数过多,继发性感染造成血管、神经等坏死,截肢率高;创面多较深,损伤严重,深部组织处于缺血状态,单纯游离植皮不易成活。 第9题: 烧伤后肺不张的主要原因有 A.肺部感染 B.肺水肿 C.低蛋白血症 D.休克 E.支气管内腔阻塞 参考答案:BE 第10题: 烧伤合并ARDS的治疗原则为 A.积极治疗原发病,如:严重烧伤、休克、全身感染 B.纠正缺氧 C.限制液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D.营养支持 E.防止并发症 参考答案:ABCDE 第11题: 烧伤后ARDS常用治疗措施有 A.氧疗

“少教多学”理论研究实施意见及策略

“少教多学”理论研究、实施意见及策略 【国内外研究综述】 1、“少教多学”的思想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家都有过论述。 孔子有很多精辟的论述。 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智力的积极性”、“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叶圣陶对此也有表述,通过教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继而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在教学中采用“探索——发现”式教学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是越来越少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之外,他将越来越多的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我们应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随着他的成熟程度允许他有越来越大的自由;由他自己决定要学习什么,他要如何学习以及在什么地方学习及受训。这应成为一条原则。”

新加坡政府于2004年明确提出“少教多学”的理念,是“少教多学”理念执行比较好的国家。这个实验研究就是从新加坡引进的。 目前,国内关于探讨“少教多学”的学术论文已经多达十余篇(王海平、陈曦、寇平平、汪惠迪、张小菊、、于红霞、何志波等) 纵观国内的学术研究,大家对“少学多教”普遍持支持态度并且对它的实施前景也表示乐观。但是,在对新加坡实施情况分析之后,如何将此与中国的具体教育情况进行结合,仍然有待于我们进行理论和实践双向的探讨,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对理论修改。 2、近年来我国部分学校也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少教多学”进行了探索。 (1)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实验 洋思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分以下五个环节:出示学习目标,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学生汇报自学结果;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 (2)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的“教学案合一”实验 东庐中学的“讲学稿”。“讲学稿”根据学生的学来设计,既是学生的学案,又是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通过“讲学稿”这个载体合二为一。“讲学稿”实际是“给学生一个拐杖,

高级计量经济学练习试题精编版63137

第一讲作业题 为分析不同州的公共教育支出花费在学生身上的教育经费,估计了如下的回归方程: 式中,S代表第i个州花费在每个公立学校学生身上的教育经费;Y代表第i个州的资本收入;G代表第i个州公立学校学生的增长率。 1A 说明变量Y与变量G的参数估计值的经济意义。 作业题2 1B 你预期变量Y和G的参数符号各是什么请说明理由。估计结果与你的预期一致吗 作业题3 1C 变量G是用小数来衡量的,因此,当一个州的招生人数增加了10%时,G等于。如果变量G用百分比的形式来衡量,那么当一个州的招生人数增加了10%时,G等于10。此时,方程的参数估计值会如何变化(文字说明即可) 作业题4 Jaime Diaz发表在《体育画报》上的一篇论文研究了美国职业高尔夫球协会(PGA)巡回赛中不同距离的推杆次数。论文中建立了推杆进洞次数百分比(P)关于推杆距离(L,英尺)的关系式。推杆距离越长,进洞的可能性越小。可以预测,L的参数估计值为负。回归方程如下: 2A 说明L的参数估计值的经济意义。 作业题5 2B 利用该方程估计一个PGA高尔夫球员10英尺推杆进球的次数百分比。再分别估计1英尺和25英尺的情况。结果是否符合现实 作业题6 2C 上一题的答案说明回归分析时存在什么问题 第二讲作业题 作业题1 1 查尔斯·拉弗(Charles Lave)发表了一篇驾驶员交通事故率的研究报告。他的总体结论是驾驶速度的方差(同一公路上汽车驾驶速度差异的程度)是交通事故率的重要决定因素。在他的分析中,采用两年的全美数据分别估计,得出的回归方程为: 第一年: 第二年:

式中,代表第i个州州际公路上的交通事故数量(单位:车辆每行驶一亿英里的交通事故数);代表一个不确定的估计截距;代表第i个州的驾驶速度的方差;代表第i个州每名驾驶员的平均罚单数量;代表第i个州内每平方英里医院的数量。 1a.考察变量的理论依据,给出其参数符号的预期。 作业题2 1b.这两年的参数估计的差异是否值得重视请说出你的理由。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关注这些差异呢 作业题3 1c.通过比较两个方程的调整的判定系数,哪一个方程具有更高的判定系数调整的判定系数越高,回归方程越好吗为什么 作业题4 假定你决定建一个离你学校最近的冷冻酸奶商店的销售量模型。店主很乐意帮助收集数据,因为她相信你们学校的学生是她的主要顾客。经过长时间的数据收集以及无限量的冷冻酸奶供给之后,你估计得到以下回归方程: 式中,代表第t个两周内冷冻酸奶的销售总量;代表t期的平均温度(单 位:华氏温度);代表t期该商店冷冻酸奶价格(单位:美元);代表反 映是否在学校报纸发布广告的虚拟变量(1=店主在学校报纸上做了广告); 代表反映是否为学校学期时间的虚拟变量(1=t期是学校学期时间,即9月初到12月初、1月初到5月底)。 2a.为什么要假定“无限量的冷冻酸奶供给”(提示:考虑模型是否满足经典假设) 作业题5 2b.说明变量和变量的参数估计值的经济含义。

烧伤外科学(五)-1

烧伤外科学(五)-1 (总分:25.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3型题(总题数:0,分数:0.00) 二、男性,30岁,火焰烧伤总面积70%。颜面、颈、前胸及两上肢为Ⅲ°烧伤(30%),伤后1小时送医院处理 (总题数:3,分数:1.50) 1.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2周,创面有霉斑,怀疑真菌感染,最有特殊意义的检查是 ?A.新鲜中段尿直接镜检 ?B.血培养 ?C.创面涂片革兰特殊染色检查 ?D.创面涂片PAS特殊染色检查 ?E.坏死组织冷冻切片检查 (分数:0.50) A. √ B. C. D. E. 解析: 2.创面切痂时,发现坏死组织,怀疑毛霉菌感染,确诊的最佳方法是 ?A.坏死组织冷冻切片检查 ?B.创面普通培养 ?C.创面真菌培养 ?D.血真菌培养 ?E.创面分泌物涂片找菌丝 (分数:0.50) A. √ B. C. D. E. 解析: 3.双上肢环形Ⅲ°烧伤,清创后应及时采取的处理是

?A.患肢抬高防水肿 ?B.红外线照射暴露 ?C.外涂1%SD-AG混悬液包扎 ?D.l%SD-AG冷霜外涂包扎 ?E.焦痂切开减压 (分数:0.50) A. B. C. D. E. √ 解析: 三、男,40岁,因躯干、双下肢汽油火焰烧伤2小时入院,烧伤面积为60%,其中深Ⅱ度20%,Ⅲ度40%,入院后立即给予补液及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入院第3天行手术切痂自体微粒皮加大张异体皮移植术。术后因患者发热,给予持续大剂量广谱抗生素以控制感染,术后第8天,病人突然高热,寒战,体温高达40℃,出现神志淡漠,嗜睡及休克,白细胞计数25×10 9/L。 (总题数:4,分数:2.00) 4.如该病人上述诊断成立,应采用哪种措施最为合理 ?A.输血,抗休克治疗 ?B.加大原抗生素的剂量并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 ?C.立即停止使用原广谱抗生素,改用有效的窄谱抗生素及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 ?D.联合应用物理和化学疗法降温 ?E.应用大剂量激素 (分数:0.50) A. B. C. √ D. E. 解析: 5.应考虑可能已并发 ?A.多脏器功能衰竭 ?B.真菌性脓毒症

高级计量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 计量经济分析的步骤 2)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①确定模型包含的变量;②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③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理论期望值区间 3)收集数据。数据质量: 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一致性 4)估计参数。参数估计为经济理论提供了实际经验的内容,并验证经济理论。 5)假设检验。①经济意义检验:根据拟定的符号、大小、关系②统计检验③计量经济学检验 ④模型预测检验 6)预测和政策分析。①结构分析②经济预测③政策评价④实证分析(理论检验与发展 经典线性回归模型 2.统计假设 ②E(ui uj)=0,③E(ut 2)=σ2④Xjt 是非随机量,⑤(K+1)< n; ⑥各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严格的线性关系。 2)A1. E(u)=0 A2. A3. X 是一个非随机元素矩阵 A4. Rank(X) = (K+1) < n 3.β的统计值及其分布 ~ 4.拟合优度(决定系数、修正决定系数) 使用修正决定系数原因:决定系数是一个与解释变量的个数有关的量,解释变量个数增加,RSS 减小,从而使R 2 增大。人们总是可以通过增加模型中解释变量的方法来增大 R2 的值。 5.假设检验 1)单个系数显著性检验 2)若干个系数的显著性检验(联合假设检验) ~t(n-k-1) ~F(g,n-k-1) 3)全部斜率系数为0的检验 4)检验其他形式的系数约束条件(同联合检验) ~F(g,n-k-1) 6. 回归结果的提供和分析: DW 检验值说明是否存在扰动项的自相关。 7. 斜率和截距都变动(分别检验β2和β4的显著性即可) n I u u E 2)(σ='?''-1β=(X X)X Y )6(??)5()()())((?2222X Y x y x X X n Y X Y X n X X Y Y X X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βαβ-==--=---=∑∑∑∑∑∑∑∑∑β?),(22∑t x N σβ2?~(,)j j jj N c ββσ()TSS RSS TSS ESS R Y Y e R -==--==∑∑112222或总变差解释变差()∑∑-----=22)1()1(1Y Y K n e n ())1()1(1222-----=∑∑n Y Y K n e R 1)1)(1(12-----=K n R n /2?(1)j t n k αβ±--σ)?(?)?(?j j j j ββββVar Se t ==())1(---=K n S g S S F R )1()1(22---=K n R K R u DX X D Y u X D D Y ++++=++++=)()()(43214321ββββββββ即:

少教多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少教多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_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教学双赢 学校:区伊克昭中学 时间:二O一三年三月

“少教多学”实验课题阶段性汇报总结—“少教多学”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教学双赢 时光荏苒,转瞬即逝。从课题立项到今,八个多月已过去了,回顾我们学校实验的历程,特将实验的阶段性工作总结如下: 一、承办开题确立子题 2012年10月,由鄂尔多斯市教育局主办,区教育局、教研中心承办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的开题活动,在我校隆重开幕。 同时,我校加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组的实验研究行列。 在校领导高屋建瓴地指导下,我们确定研究实验的子课题是“‘少教多学’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教学双赢”,又将子课题细化,每个年级组各侧重负责一个版块,初一年级语文组负责研究实验:“少教多学”在阅读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初二年级语文组负责研究实验:“少教多学”在作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初三年级语文组负责研究实验:“少教多学”在文言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 经过周密的准备与安排,“‘少教多学’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教学双赢”实验课题于10月20日正式开题,从11月10日开始,全校

15名实验教师全部承担了公开课教学研究工作,伊克昭中学实践“少教多学”课题研究实验正式启程,并很快步入科学的愉悦而神奇的旅程。 二、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根据开题仪式明先生及其他专家、领导的指导和深入我们学校15位教师的“少教多学”公开课的课堂,我们深切的认识到:(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叶圣先生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这种“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的达成是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的结果,其实质则是学生的多学,自主地、主动地学。 叶圣先生还指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最大之成功在于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而这种“自能”式的学习能力的获得是建立在“多学”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教学状态的下的教师,自然不能“多教”,不能霸占课堂,不能包办代替,不能无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正是“少教多学”所追求的。或者说,《语文课程标准》所追求的。

消防燃烧学(新)

第一章火灾燃烧基础知识 一、填空 1、燃烧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2、燃烧三要素:要发生燃烧反应,必须有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 3、根据火三角形,可以得出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消除点火源、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灾围的扩大四种防火方法。 4、根据燃烧四面体,可以得出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化学抑制法四种灭火方法。 5、燃烧按照参与燃烧时物质的状态分类,可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按照可燃物与助燃物相互接触与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分类,燃烧可分为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烧;按照化学反应速度大小分类,燃烧可分为热爆炸和一般燃烧;按照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种类分类,燃烧可分为化合反应燃烧和分解反应燃烧两类;按照反应物参加化学反应时的状态分类,燃烧可分为气相燃烧和表面燃烧;按照着火的方式分类,燃烧可分为自燃和点燃等形式。 6、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7、释放热量和产生高温燃烧产物是燃烧反应的主要特 征。 8、物质的传递主要通过物质的分子扩散、燃料相分界面上的斯蒂芬流、浮力引起的物质流动、由外力引起的强迫流动、紊流运动引起的物质混合等方式来实现。 9、物质A在物质B中扩散时,A扩散造成的物质流与B中A物质的浓度梯度成正比,这个梯度可有三种表示方法,分别是浓度梯度、分压梯度和质量分数梯度。 10、管道高度越高,管道外温差越大,烟囱效应越显著。 11、烟气是火灾使人致命的主要原因。烟气具有的危害性包括:缺氧、窒息作用;毒性、刺激性及腐蚀性作用;烟气的减光性;烟气的爆炸性;烟气的恐怖性;热损伤作用。 12、烟气的主要成分:CO、CO2、HCI、SO2、NO2、NH3等气态产物。 二、简答 1、燃烧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燃烧的特征:燃烧时可以观察到火焰、发光、发烟这些特征。例如:蜡烛燃烧时可以观察到花苞型火焰,实际火灾中的火焰呈踹流状态;停电时蜡烛发出的光可以照亮周围,实际火灾中物质燃烧的火光能够照亮夜空;蜡烛棉芯较长时很容易观察到火焰上方有黑烟冒出,在蜡烛上方放臵冷瓷器时,可以观察到烟炱,实际火灾中更可以观察到浓烟滚滚的现象。 2、正确理解燃烧的条件:燃烧的条件分为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必要条件包括三个,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充要条件有六个,除了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之外,还要满足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助燃物浓度或含氧量,一定的着火能量相互作用,燃烧才可能方式和持续进行。 3、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提出的防火和灭火方法:火灾是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正确地应用燃烧条件是进行火灾预防和扑救的基础。根据着火三角形,可以从下述四个方面进行火灾的预防:一是控制可燃物,二是隔绝空气,三是消除点火源,四是设臵阻火装臵,阻止火焰蔓延;或在建筑物之间预留防火间距。 根据燃烧四面体,可以得出以下灭火方法:一是隔离法,二是窒息法,三是冷却法,四是化学抑制法。

烧伤外科学专业知识1 (1)

[模拟] 烧伤外科学专业知识1 X型题 第1题: 烧伤引起的病理改变主要取决于 A.热源温度 B.受热面积 C.受热时间 D.烧伤深度 E.受热部位 参考答案:AC 烧伤引起的病理改变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热源温度及受热时间。 第2题: 烧伤感染中较突出的革兰染色阳性球菌有 A.肠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克雷白菌 E.表皮葡萄球菌 参考答案:ABE 目前研究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烧伤感染中较为突出的革兰染色阳性球菌。 第3题: 焦痂切开减压术的适应证 A.肢体远端皮肤青紫或苍白,局部凉、麻木 B.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微弱 C.进行性肢体肿胀,感觉迟钝 D.胸腹部环形焦痂或焦痂超过腋中线者 E.颈部环形焦痂 参考答案:ABCDE 肢体的环形焦痂可导致主血管受压出现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微弱,皮青紫或苍白,局部发凉、麻木,进行性肢肿胀等体征,应及时切开减压。胸腹部环焦痂会限制呼吸运动,颈部环形焦痂可压颈部的大血管及气道,均应切开减压。

第4题: 电烧伤创面早期皮瓣修复原则包括 A.只要全身情况允许、无内脏并发症,手术清创愈早愈好 B.切除坏死皮肤充分暴露烧伤深部组织 C.要正确判断血管栓塞平面 D.坏死、变性肌肉、神经、肌腱、血管都应彻底切除 E.电烧伤清创后的创面要立即用皮瓣覆盖 参考答案:ABCE 考查早期皮瓣修复原则,肌肉坏死、变性包括间生态组织要彻底切除,以防渐进性坏死和继发性感染;烧伤肌腱、变性的神经要视情况给予保留,栓塞的血管呈青紫色,管径膨大,血流停止,切开后可见血栓,要正确判断血管栓塞平面,以利于血管吻合和局部血管重建。 第5题: 烧伤后发生下列哪些改变,应高度怀疑为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A.延迟复苏者,胃内容pH小于3.5 B.经鼻胃管吸出血液 C.血红蛋白含量下降 D.MPI显著降低 E.以上都不正确 参考答案:ABCD MPI为胃粘膜增殖指数。 第6题: 磷烧伤时,防止磷中毒的有效措施包括 A.禁用任何油质敷料 B.尽早切除坏死组织和损伤的肌肉组织 C.快速补液、利尿、碱化尿液、加速磷的排泄 D.早期给予钙剂 E.应用抗生素 参考答案:ABCD 第7题: 电烧伤休克时可表现为 A.神志丧失 B.呼吸心跳停止 C.意识不清

高级计量经济学复习精要

高级计量经济学复习精要 一、简答题(10分x 2): (一)多重共线性问题:(主要看修正方法) 1、多重共线性是指线性回归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之间由于存在精确相关关系或高度相关关系 而使模型估计失真或难以估计准确。完全共线性的情况并不多见,一般岀现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的 共线性,即近似共线性。 2、产生原因主要有3各方面:(1)经济变量相关的共同趋势;(2)滞后变量的引入;(3)样本资料的限制。 3、造成的后果:(1)完全共线性下参数估计量不存在;( 2)近似共线性下 OLS估计量非有效;(3)参数估计量经济含义不合理;( 4)变量的显着性检验失去意义;( 5)模型的预测功能失效。 4、识别方法:(1)经验识别:对模型估计后,R1 2 3极高,多个变量不显着,出现与理论预期 相悖的情况,有理由怀疑存在多重共线性。(2)相关系数法:计算变量间两两相关系数。只要 其中一个大等于 0.6或0.7,则表明可能存在严重的共线性。(3)膨胀因子法:计算每个解释 变量的VIF,若某一个 VIF > 10,则表明存在严重的共线性。 5、修正方法[(※※※[根据潘老师讲课内容进行整理 共线性的修正方法有很多,按照优劣程度排序,主要有五种方法: 方法1:扩充样本以减弱共线性。主要通过增加自由度来提高精度,如将时序数据或截面数 据变为面板数据,从而将一维数据变为二维。 评价:这种方法最理想,但存在的缺点是:①效果不定;②不可行。 方法2:工具变量法(IV)。主要通过工具变量,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完成。 评价:这种方法目前最受欢迎,高质量的期刊论文通常都采用该方法。缺点是:①由于相关 关系具有传导性,工具变量S很难找;②用S替代X,有时经济正当性不足。 方法3:变量变换法。可以通过对数变换、绝对转相对和方程变换进行变量变换。 评价:这种方法最简单易行,但存在的缺点是:①简单相关系数描述的是线性关系,而对数 是非线性化过程;②功效不足;③不是所有变量都能用来做变换,必须有明确的经济学指代。 方法4:逐步回归法。主要是通过降维减少变量来减弱共线性。 评价:这种方法要慎用,最大的缺点是:虽然能很好地解决共线性问题,但是却引发了更严 重的内生性问题。 方法5:主成份分析法或因子分析法。具有降维的作用,主要用于多指标评价。 评价:该方法很好地消除了共线性。但这种方法要慎用,最大的缺点是:经济含义伤害过大。 (二)内生性问题 2内生性是指: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与扰动项相关。通常我们做古典假设①;i为白噪声, _ 2 叮叮 E(;)=0,var () =;- ,cov(j)=0 :②X是非随机变量(微观可以通过固定抽样得到 解决,宏观则不可),贝U cov (X, )=0成立。但是当cov (X,'、丰0时上述假设便不再成立,我们称之为内生性,进而导致OLS失效,是非一致性的。 3 内生性产生的原因:①X与丫存在双向因果,即 X影响丫的同时,丫也影响X;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FDI与经济增长;犯罪率与警备投入。②模型遗漏重要解释变量。无论是缺失重要解释变量导致,还是无法获取数据导致,被遗漏的重要变量进入了残差项, 如果与其他解释变量相关,就会岀现 cov(U t,X t)工0,也就是内生性问题。③度量误差:由于关键变量的度量上存在误差,使其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偏差,这种偏差可能会成为回归误差的一部分,

学校少教多学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学校少教多学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学校“少教多学”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因此,这一僵化的教学思想禁锢了广大教师的思维,那种在课堂上,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沦为看客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缺失,主体性被压抑,学生的综合素养无法得到提高。 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赋予学习者学习的权力和责任,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改变以往外在性、被动性、依赖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因此,相信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少教多学”的目标,也就成为了一种必需。 一、课题的界定: 1、学生因其年龄的特征和学习习惯的不同,学力处于不均衡的状态。不少同学厌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少教多学”对于他们来说,”少教”并不是不教,而是要”精细化”地教,高质量地教;”多学”并不是无序地学,无限制地延长时间学,而是主动地学,有兴趣地学,高效率地学。这些都应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进行操作。 2、什么是”少教多学”?那就是当学习者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后,尽可能地用学生自己的阅读学习与交流展示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听讲’,在他们阅读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就他们在阅读中提出的问题,去讲解、答疑、讨论、实验、调查、探究……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这就是模式的基本内涵,也是多年来中国基础教育重要的教学改革收获。 3、课堂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途径和场所,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立足点与主阵地。而一种模式的构建,其操作性强便于提高教学的效率,便于大范围内的推广。”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中还可对其中的某些环节进行修改与调整,灵活运用 二、研究的意义 1、实践意义 通过对”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集体意识,促进教学质量持续和健康发展。 通过研究,使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课堂教学能力有一个质的提升,实现师、生的同步发展,让老师在教学中提高教学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研究,促进学校的发展,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2、理论意义 通过对小学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初步形成系统的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操作体系,积累与丰富其课堂操作技巧,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理论研究的素材。 三、研究目标: 1、丰富”少教多学”课堂教学理论,形成比较系统的课堂操作策略与技巧。 2、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形成一支开放型的、具有过硬教学素质的老师队伍,从而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子课题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拟成立以下几个子课题:

消防燃烧学习题456yaya

第四章可燃气体的燃烧习题 1. 预混可燃气燃烧波的传播存在哪两种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略 2. 什么叫做火焰前沿?火焰前沿有什么特点?预混可燃气中火焰传播的机理是什么?其基本点分别是什么? 略 3. 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Sl 是如何规定的?影响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用本生灯测量火焰传播速度的要点是什么? 答:Sl 规定根据公式和定义解答。 影响因素7个。 4. 为什么灭火剂要具有低的导热系数和高的热容? 书上有。略。 5. 已知丙烷空气预混气的管径为1Ocm ,管中心气流速度u 0=484cm/s.测得沿半径方向上离管中心4.5cm 处上方火焰面的θi =60゜,求其火焰传播速度Sl. 解:)(98.45s cm S l = 注意:气流速度484cm/s 对应的半径是题目中已经给出的4.5cm ,不是根据r=0.9R 计算得出的!书中r=0.9R 是真实平均火焰传播速度的位置,本题恰好一致而已。 6. 已知氢气与空气混合气体体积V1=9升,混气为当量比,初温t1=0O C ,初压P1=0.1MPa ,一千摩尔氢气燃烧热为283918.1kJ/kmol ,水的汽化热为43931.8kJ/kmol ,氢气火焰传播速度Sl=335.3cm/s ,取热容比K=1.4,当混气进行绝热等容爆炸时,求以下各类参数:(1)爆炸温度t2,(2)爆炸压力P2,(3)升压时间,(4)平均升压速度,(5)爆炸威力指数,(6)爆炸总能量,(7)当t=5ms 时的瞬时压力。 7. 简述可燃气体爆炸参数的测量方法。 答:(1)静态可燃气爆炸试验 在爆炸室中预制一定浓度的可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压力为大气压,确保气体混合均匀 且处于静态,打开压力记录仪,启动点火源。测得和m dt dP ??? ??,m dt dP ??? ??可用t P ??近似。 (2)动态可燃爆炸试验

外科主治医师(烧伤外科学)-试卷15

外科主治医师【烧伤外科学】-试卷15 (总分:54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A2型题(总题数:24,score:48分) 1.Ⅲ度烧伤面积达80%的患者,创面处理建议采取【score:2分】 【A】暴露疗法【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分次实施切痂植皮手术 【C】功能部位力争恢复功能 【D】肢体部位采取包扎疗法 【E】采取蚕食脱痂植皮疗法 本题思路: 2.女性,18岁,右手Ⅲ度烧伤,面积1%。扩创后手背肌腱暴露,此时应采取 【score:2分】 【A】扩创后大张中厚皮片移植 【B】扩创后大张刃厚皮片移植 【C】扩创后在肌腱间隙移植小片自体皮 【D】扩创后大张全厚皮片移植 【E】扩创后皮瓣修复【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本题思路:

3.患者,男19岁,右足和右小腿被开水烫伤,有水疱伴剧痛。创面基底部潮红,渗出明显,伤后30分钟收入院。创面处理宜采用 【score:2分】 【A】包扎治疗【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暴露治疗 【C】包扎加半暴露治疗 【D】半暴露治疗 【E】半暴露加暴露治疗 本题思路: 4.成年男性,热烧伤20%,均为Ⅲ度烧伤,伤后1周,体温38℃,WBC 9.5×10 9/L,创面有脓性分泌物,该患者应考虑烧伤并发 【score:2分】 【A】脓毒症 【B】创面脓毒症 【C】肠源性感染 【D】侵入性感染 【E】非侵入性感染【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5.判断重症烧伤患者休克是否得到改善,哪项临床监测指标最可靠 【score:2分】 【A】心率 【B】每小时尿量【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C】呼吸频率 【D】是否口渴 【E】意识 本题思路: 6.重度吸入性损伤表现为 【score:2分】 【A】病变仅限于口、鼻腔和咽部 【B】呼吸性碱中毒 【C】病变累及支气管、肺泡【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声嘶和喘鸣 【E】病变主要侵及咽、喉和气管 本题思路: 7.有关深Ⅱ度烧伤的临床表现,下列错误的是【score:2分】

2019年高级计量经济学考试

高级计量经济学考试 一、单选题(25 *2分)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rrectly identifies a difference between cross-sectional data and time series data? a. Cross-sectional data is based on temporal ordering, whereas time series data is not. b. Time series data is based on temporal ordering, whereas cross sectional data is not. c. Cross-sectional data consists of only qualitative variables, whereas time series data consists of only quantitative variables. d. Time series data consists of only qualitative variables, whereas cross-sectional data does not include qualitative variables. 2. A stochastic process refers to a: a. sequence of random variables indexed by time. b. sequence of variables that can take fixed qualitative values. c. sequence of random variables that can take binary values only. d. sequence of random variables estimated at the same point of tim e. 3. The model: yt = β0 +β1ct +μ , t = 1,2,……., n is an example of a(n): a.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model. b. static model. c. finite distributed lag model. d. infinite distributed lag model. 4. Refer to the following model yt = α0 +β0st +β1st?1 +β2st?2 +β3st?3 +μt This is an example of a(n): a. infinite distributed lag model. b. finite distributed lag model of order 1. c. finite distributed lag model of order 2. d. finite distributed lag model of order 3. 5. Refer to the following model. yt = α0 +β0st +β1st?1 +β2st?2 +β3st?3 +μtβ0+ β1 + β2 + β3 represents: a. the short-run change in y given a temporary increase in s. b. the short-run change in y given a permanent increase in s. c. the long-run change in y given a permanent increase in s. d. the long-run change in y given a temporary increase in s. 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n assumption on which time series regression is based? a. A time series process follows a model that is nonlinear in parameters. b. In a time series process, no independent variable is a perfect linear combination of the others. c. In a time series process, at least one independent variable is a constant. d. For each time period, the expected value of the error ut, given the explanatory variables for all time periods, is positiv e.

“少教多学”课题实践活动活动小结

“少教多学”课题实验活动小结 从201X年参加工作以来,10余年的时间如白驹过隙,匆匆而去。在以往的教学过程过,个人基本偏向于老师先教,学生后练的教学模式,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和对以后学习的影响,在来到四中后,加入了学校“少教多学”课题组,通过持续学习,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对“教”与“与”的理解有了质的升华。在去年申请通过成为“少教多学”实验教师后,我在自己的课堂上实施“少教多学”理念,摸索适合自身“少教多学”路子。下面,就一些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少教多学”的理解 在我自己10多年的学习生活中,我的老师基本上也都是先教后学,在我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后,也就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最准确的路子,偶尔也激励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总结,但往往偏于形式,虽多有困惑,但却苦于无法打破桎梏。在接触到“少教多学”理念后,无异于在我心里开了个天窗,久久探索未得到解决的问题豁然开朗。在现在,我认为“少教多学”是要通过“少教”从而达到“不教”,从单纯的照搬照抄机械模仿,转为积极主动自主学习,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激励、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

在学习过程形成相互配合,相互沟通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引发对生活对社会的理解、理解和应对态度与水平,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理想状态。 二、“少教多学”实验状态 因为我所教科目为数学,在实施“少教多学”是难度较大,而且很多学生从小学起就对数学有恐惧症,无意识的心理就抗拒和排斥数学,导致难度进一步增大。在接触到“少教多学”理念伊始,我对理念的共鸣,引发了我投身实验的积极性,这些困难也成了我实施的巨大动力。在我的教学中,我逐步融入“少教多学”理念,根据学生情况实行课堂环节设计,对提问形式实行改变,对激励语言实行改进,对学生态度实行转变,把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在我当前的教学中,我把教学环节定为五个:第一个环节是复习巩固,对前一阶段内容的简单练习,以及本节课所需基础知识点的复习;第二个环节是引入新课,根据教学内容,寻找和生活有联系的切入点,以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探求欲望;第三个环节是学习新课,展示学习目标,学生实行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老师实行辅导;第四个环节是基础性练习,由学生实行解答、释义,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老师实行解决;第五个环节是巩固练习,根据第四个环节的情况,有针对性实行练习,解决难点问题;第六个环节课堂小结,由学生对学习实行总结;第七个环节作业布置,根据所学内容

《消防燃烧学》习题456-yaya

第四章 可燃气体的燃烧习题 1. 预混可燃气燃烧波的传播存在哪两种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略 2. 什么叫做火焰前沿?火焰前沿有什么特点?预混可燃气中火焰传播的机理是什么?其 基本点分别是什么? 略 3. 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Sl 是如何规定的?影响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主要有 哪些?用本生灯测量火焰传播速度的要点是什么? 答:Sl 规定根据公式和定义解答。 影响因素7个。 4. 为什么灭火剂要具有低的导热系数和高的热容? 书上有。略。 5. 已知丙烷空气预混气的管径为1Ocm ,管中心气流速度u 0=484cm/s.测得沿半径方 向上离管中心4.5cm 处上方火焰面的θi =60゜,求其火焰传播速度Sl. 解:)(98.45s cm S l 注意:气流速度484cm/s 对应的半径是题目中已经给出的4.5cm ,不是根据r=0.9R 计算得出的!书中r=0.9R 是真实平均火焰传播速度的位置,本题恰好一致而已。 6. 已知氢气与空气混合气体体积V1=9升,混气为当量比,初温t1=0O C ,初压 P1=0.1MPa ,一千摩尔氢气燃烧热为283918.1kJ/kmol ,水的汽化热为43931.8kJ/kmol ,氢气火焰传播速度Sl=335.3cm/s ,取热容比K=1.4,当混气进行绝热等容爆炸时,求以下各类参数: (1)爆炸温度t2,(2)爆炸压力P2, (3)升压时间,(4)平均升压速度,(5)爆炸威力指数,(6)爆炸总能量,(7)当t=5ms 时的瞬时压力。 7. 简述可燃气体爆炸参数的测量方法。 答:(1)静态可燃气爆炸试验 在爆炸室中预制一定浓度的可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压力为大气压,确保气体混合均匀

外科主治医师(烧伤外科学)-试卷5

外科主治医师(烧伤外科学)-试卷5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A2型题(总题数:25,分数:50.00) 1.按新九分法计算烧伤面积躯干和会阴占全身面积的 (分数:2.00) A.25% B.27%√ C.30% D.32% E.35% 解析: 2.关于深Ⅱ度烧伤的描述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 A.表皮、真皮深层损伤,靠创缘上皮细胞增殖向中心愈合 B.表皮、真皮乳头层损伤,靠残存生发层和皮肤附件上皮细胞增殖愈合 C.表皮、真皮深层损伤,靠残存皮肤附件上皮细胞增殖愈合√ D.表皮、真皮全层及附件全部损毁,靠创缘上皮细胞增殖愈合 E.表皮、真皮乳头层损伤,靠创缘上皮细胞增殖向中心愈合 解析:解析:深Ⅱ度烧伤组织损伤至真皮深层,尚残留部分皮肤附件,如毛囊、汗腺,靠这些上皮细胞增殖由底层至表层逐渐愈合。 3.男性,40岁,夜间睡眠中因室内着火大声呼救,被烧伤头、面、颈、背部及臀部,部分为深Ⅱ度烧伤,部分为Ⅲ度烧伤。如该患者被送至当地医院时出现胸闷、气急,血氧饱和度下降,当时的最佳处理是 (分数:2.00) A.即刻应用糖皮质激素 B.即刻雾化吸入 C.气管切开 D.应用利尿剂 E.高压氧√ 解析: 4.患者,男性,被1万伏高压电击伤双上肢、双下肢,否认外伤及呼吸、心搏停止病史。于伤后16小时就诊,体检发现:患者极度烦躁,心率158次/min,血压90/80mmHg,双上肢肿胀明显,桡动脉搏动微弱,皮温低,尿液呈酱油色。此患者应考虑电击伤合并 (分数:2.00) A.脑外伤 B.多发骨折 C.烧伤休克√ D.心源性休克 E.失血性休克 解析: 5.当前,下列哪项临床检测指标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组织缺氧的情况 (分数:2.00) A.动脉血压 B.动脉血气分析 C.血乳酸含量 D.胃肠黏膜pH √ E.中心静脉压 解析:解析:当前测定胃(肠)黏膜pH(pHi)能够比较准确反映组织缺氧的情况,较目前临床常用指标敏感。

少教多学问卷调查

“少教多学”课题研究问卷调查(学生卷)同学,你好! 你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哪些疑难和困惑?请依据这份问卷如实回答。该问卷纯属调研性质,目的是了解高中生语文学习及对文言文学习态度的真实情况,你提供的信息和意见非常重要,请务必保证答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本调查的结果仅作为语文教学研究之用,不用作其他目的,问卷采取无记名形式,请放心作答。 年级: ______ 班级性别:_______ 说明:以下问题有单选、有多选,请根据题目作答。(可另附页) 1、你学习语文,感到() A.很有兴趣 A.语文太难 B.有兴趣 C.兴趣一般 D.没有兴趣 D.语文枯燥无味如果没有兴趣,主要原因是:_______ B不喜欢语文老师 C.语文用处不大 E.其他原因: 2 、你学习语文,主要是为了() A.升学要求 B.考试 C.未来职业需要 D.迫于家长压力 E.培养锻炼思维和表达能力 F.语文的人文性、探究性吸引了我 3、你的语文成绩怎么样() A.好 B. —般 C.很差 4、你觉得自己学习语文最认真的阶段是()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5、你认为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方法是() A.加大作业训练量 B.加大时间投入 C.增加阅读量 D.增加社会实践

E其他:比如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语文学习成绩难以提高的因素有() A.投入时间少 B.方法不对 C.训练量少 D.缺少老师指导 7、你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有哪些环节() A.预习 B.听课 C.练习 D.复习 8、你语文课前预习情况() A.经常预习 B.偶尔 C.从不预习 9、在语文课堂上,你() A.经常主动提问,老师也鼓励我们提出问题。 B.很少主动提问,老师也不要求我们提出问题。 C.偶尔提出一些问题,但老师很少认真对待。 D.有时想提出一些问题,但没有时间和机会。 E.认为提问是老师的事,学生没有必要提出问题。 F.有时不知道怎 样提问题,有时感到题目太死,不好发问。 10、你在语文课堂上最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是 A.以被动的听记为主(如听讲、记笔记) B.以积极思考为主(如跟上老师的思维节奏) C.以讨论活动为主(如小组讨论,同桌交流) D.以个人活动为主(如不听讲,自我安排) 11、说说你心中喜欢的语文课是怎样的: 12、你每天是否有自主学习语文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