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汇编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汇编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汇编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40分,每空2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个,其中()个要求会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其中()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个左右,其中 ( )个左右会写。

4、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的话,写()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和()。

5、 3至4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和(),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二.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2、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3.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4、()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5、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

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

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6、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

7、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

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

C、自评与他评

9、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10、阅读教学过程是:()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20分)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2、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3、语文教学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

4、语文实践的基本方式是说、唱、读、写。()

5、语文课程目标在初中阶段识字与字的要求是熟练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40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6、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作用在于传授知识、解答问题。()

7、教学应注重思维结果、淡化思维过程。()

8、课改的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了课改而课改,课改是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

9、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少了。()

10、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附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
姓名: 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 1、 2、 3、 4、 5、 6、 三、 填空。(40 分,每空 2 分)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 1——2 年级的教学重点。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1——4 年级从(写话)、(习作) 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 判断。(20 分,每小题 4 分,正确的在括号里打对号,错的打×) 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 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相同,1——2 年级要多认多写。(×)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选择。(20 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C )的 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养 2、(A )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 A、个性化 A、学习态度 四、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C、综合化 C、学习目的 3、阅读是学生的(A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 B、整体化 4、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B )、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B、学习方式 简答。(20 分)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程。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测试卷 一、填空:(20分) 1、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传承(),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2、音乐课的基本理念是以( )为核心,以( )为动力;强调( ),鼓励( );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理解();面向( ),注重()发展。 3、音乐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包括()、()、()、()、()。 4、音乐基础知识指学习并掌握音乐()、()、()、风格流派和演唱、演奏、识谱、编创等基础知识。 5. 以音乐()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 6.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和()的全过程。 7.()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8.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9.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使每个学生的()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10.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表达个人的智慧。 11.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的()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 12.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开发学生的()。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的过程。 13.音乐教学中提倡学科的综合,音乐与()、()、影视、美术等艺术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14.音乐教学的评价机制中,要以()和()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评价应包括()、()、()三个层次,可采用()、()和()等多种评价方式。15.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和(),初步养成()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16.通过提供()和()的音乐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的探究过程。 17.音乐基础知识中基本表现要素如()、()、()、()、()、()等和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18.音乐教学中的评价内容包括()、()、()。 19.新课程下教材的编写遵守了()原则、()原则、()原则、()原则、()原则、()原则。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2、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课程目标_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的整体提高. 4、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5、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6、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__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7、新课程标准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8、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9、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10、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_平等对话_过程中进行。 11、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12、口语交际是__听__与_ 说_ 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_交际情境_中进行。 1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14、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1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7、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8、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9、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 20、(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2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3、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标。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题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 基础。 2、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课程目标_九年一贯 整体设计。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5、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6、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__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7、新课程标准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8、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 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9、学会汉语拼音。能说 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 汉字。 10、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 _平等对话_过程中进行。 11、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 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 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 和想象作文”。 12、口语交际是__听__ 与_ 说_ 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 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_交际情境 _中进行。 1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 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 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 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 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 完整。 14、新课程倡导 (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 1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 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 话),帮助(学生阅读)。 16、识字是(阅读)和(写 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 活动)的教学重点。 17、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 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 题)。话题要贴近(生活), 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 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 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8、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 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 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 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 语言实践)中进行。 19、阅读教学过程是(学 生)、(教师)、(文本)之 间对话的过程。 20、(使学生掌握一定的 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 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 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 际的主要任务。 2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 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 活,表达真情实感。”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 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 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 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 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 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3、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 式: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 标。 24、在1—2年级学段中, 学生要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 声母、韵母、声调和 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 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 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 拼音字母表》。

高中新课程标准考试音乐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标准考试音乐试题 一、填空题:(30分,每空1分) 1、高中音乐新课程体系的内容包括六个摸快,这六个模块是:()、歌唱、演奏、 ()、()与音乐与舞蹈。 2、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音响、形式、()、()、()的感受与理解, 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 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3、演奏是()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及()能力 的有效途径。 4、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与()、()技能方面的目标, 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 5、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渗透在不同的模块中。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并发展学 生的()、()、音乐表现、音乐想象、音乐创作、()等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6、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与戏剧表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提高()。 7、歌唱是()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和()的有 效途径。 8、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的定位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和创造能力。 9、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表现 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10、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或()相衔接,是 高中阶段实施()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二、判断题:(10分每题2分) 1、音乐教学的设计过程是形成性评价的主要依据,应给予充分关注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 () 2、歌唱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3、创作是培养学生艺术想像力和创作力的园地,也是学生进一步获得音乐基础知识和学习音乐基本 理论的模块。() 4、在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中,应以培养兴趣爱好为基本理念。() 5、音乐音响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作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简答题:(28分每题7分) 1、简要概述音乐课程评价的原则。 2、请说出课程目标内容下"过程与方法"维度的具体内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汇编)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40分,每空2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个,其中()个要求会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其中()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个左右,其中 ( )个左右会写。 4、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的话,写()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和()。 5、 3至4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和(),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二.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2、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3.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4、()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5、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 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 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6、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 7、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 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 C、自评与他评 9、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2020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及答案(精华版)

2020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及答案(精华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识字和写字”、“ 阅读”、“ 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 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4、(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标考试试卷(含 答案)

2013年《中小学语文新课标》考试试题 说明:闭卷考试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 姓名:_______ 得分: _______ 一、填空题。(20分)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__________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_______是语文学习的主人,_____是学习 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三个维度设计。 4新课程倡导:自主、______、_______的学习方式。 5识字是_______和_______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二、单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 )内。(每个小题2分,共10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 )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 )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4、阅读教学过程是:( )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 )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三、分析题(50分) (一) 课标与大纲对比分析。(10分) (二)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20分) 1、一位教师执教《太阳》时,当教师引导学生学完了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后,安排了表演的环节。教师假扮后羿射日,当正要射下第十个太阳的时候,学生纷纷阻拦,说出“慢着!“等一等!”“别射!”而当教师问“为什么不能射?”时,学生却哑口无言,连忙翻书,但一时难以组织好语言。 如此安排表演,你认为合适吗?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处理呢?(10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4(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小学语文新课标试题及答案93766

二、单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每个小题2分,共10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 C )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 )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4、阅读教学过程是:(D )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A)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三、多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共10分) 1、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D)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A) 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B) ①朗读②分角色读。③表演读。④默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C) ①合作精神②创新意识③参与程度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D)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选择 1、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C )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B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4、(2 )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版

音乐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音乐课程目标可以从;; 三个维度表述。 2、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 3、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一首需要 为主要内容的欣赏课型,另一种是以一类需要为主要内容的欣赏课型。 4、“节奏或旋律”创作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阶段、阶段和阶段。 5、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 的学习领域,有助于扩大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与艺术审美的能力。 6、音乐是听觉艺术,是学习音乐的基础。 7、编写教材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音乐教材包括和与之相匹配的音响、音像教材以与。 8、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其基本理念是指导音乐新课程实施的。 9、按照音乐表演时所采用的不同物质手段来分类,首先可以分为和 两大类。 10、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知识、技能发展变化的评价,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演唱、演奏等方式进行。 11、是对学生阶段学习结果的评价,在学期、学年末进行,主要采用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方式。 12、“”是音乐课程特有的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能充分体现音乐课程的特点和课程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氛围。 13、“表现”领域包含了、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四项内容。其中三项是实质性的表演内容,而是一种辅助性的、为音乐表现服务的教学内容。 14、演奏教学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学习的演奏,二是用

为歌曲、表演等伴奏。 15、演奏教学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合奏能力、。 16、以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 17、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教师作为教学的和,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 18、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 19、即兴编创有两类形式:一类是性质的,另一类是性质的。 20、创造是发挥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选项中:①即兴节奏编创,②即兴旋律编创,③即兴歌词编创,④即兴回旋游戏,⑤即兴编创音乐。属于音乐教学中即兴音乐编创的具体内容与教学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2、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下列不属于音乐课程性质的是() A、人文性 B、审美性 C、实践性 D、欣赏性。 3、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 A、主要途径 B、有效途径 C、重要途径 D、特殊途径 4、音乐创造教学包括两类三项学习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类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 B、在这类内容中,又包含了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编创、创作实践三项内容。 C、一类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 D、音乐创造教学在教学中没有多大的意义,可以不进行 5、音乐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

小学语文新课标试题及答案整理版.doc

25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小学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分别指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5、语文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7、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8、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9、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10、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 1、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是反指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要求学校与社会建立密切联系,打破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2、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是说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3、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的内涵是:解放儿童的双眼,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思想。(×) 4、“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在教师对待学生的师德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5、亲历性、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的基本品格。(√) 6、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典型性事件或故事,把这些事件或故事记录下来,加上作者的反思或感悟,就是案例研究。(√) 7、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课堂教学时提出的分层教学是说把一个班学生明显划分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让学生都知道自己在哪一个层次中。(×) 8、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 9、加德纳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五种智能。(×) 10、每节课中应同时应用加德纳的全部智能来教,并同时训练全部智能。(F) 三、单选题。(20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C)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养 2、(A)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3、阅读是学生的(A)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 4、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B)、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 B、学习方式 C、学习目的 5、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B)。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 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 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6、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B) 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 7、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D)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附答案)

焦作市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笔试试题 分数: 教育教学理论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有利于。 3、是语文课程标准设定识字写字学习目标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4、综合性学习是一个、、的学习过程。 5、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的能力。 6、《语文教学二十韵》是著名教育家的作品。 7、“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著名教育家的名言。 8、王崧舟老师认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得有四大支柱的坚固支撑。支撑起语文教师的诗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活性, 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神性。 9、朱永新先生主持,以一切人的发展为宗旨,是基于人文培养的素质教育,是着眼精神成长的生活教育。 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 1、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主要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的进行主题活动,如:办刊、演出、辩论、诵会等。() 2、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 3、第一学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课程标准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四个方面共列出了28项目标。() 4、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时对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总的描述。() 5、识字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 6、语文评价中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7、课标要求阅读教学应注意学生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 8、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是课程标准关于“学会汉语拼音”之一。() 9、口语交际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该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进行。() 10、课程标准要求1-9年级合计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其中1-6年级80篇,7-9年级160篇。() 三、简答(每小题5分,共10分)。 1、如何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搜集资料? 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文学素养

2019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2019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学校姓名总分 1、填空。(20分,每空1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3、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 5、(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8、1—4年级从(写话)、(写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9、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1-5每小题2分,6-10每小题3分,共25分) 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 )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 )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第2页(共8页) ▽▽▽▽▽▽▽▽▽ 17、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作为教学的 组织者和 指导者 ,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 18、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 基本工具 。 19、即兴编创有两类形式:一类是综合性艺术表演 性质的,另一类是 音乐创 编 性质的。 20、创造是发挥 音乐创作实践 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 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 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即兴音乐编创活动 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 创作尝试与练习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选项中:①即兴节奏编创,②即兴旋律编创,③即兴歌词编创,④即兴回旋游戏,⑤即兴编创音乐。属于音乐教学中即兴音乐编创的具体内容及教学的是( A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④⑤ 2、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下列不属于音乐课程性质的是( D ) A 、人文性 B 、审美性 C 、实践性 D 、欣赏性。 3、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 C )。 A 、主要途径 B 、有效途径 C 、重要途径 D 、特殊途径 4、音乐创造教学包括两类三项学习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一类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 B 、在这类内容中,又包含了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编创、创作实践三项内容。 C 、一类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 D 、音乐创造教学在教学中没有多大的意义,可以不进行 5、音乐课程标准包括前言、( A )、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 A 、课程目标 B 、课程理念 C 、课程思想 D 、课程结构 6、( B )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 A 、演奏歌曲 B 、演唱歌曲 C 、认识简谱 D 、学会五线谱 7、追踪音乐主题的实施方法有演唱、演奏音乐主题,追踪听辨音乐主题,( B )音乐主题。 A 、学习 B 、复习 C 、预习 D 、巩固 8、怎样实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理念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首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审美的学习环境。 B 、其次,还要为学生提供具有审美价值的音乐材料。 C 、此外,音乐学习的过程也应是一个审美的过程。 D 、最后,“以审美为核心”还意味着,学生在进行音乐实践的时候,不用始终坚持一定的审美标准。 9、( D )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

2018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

2018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基本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自主、合作、探究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 . 基本特点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 年级为“写话”,3~6 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9、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0、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1、(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2、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3、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 1

小学语文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40分,每空2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个,其中()个要求会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其中()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个左右,其中 ( )个左右会写。 4、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的话,写()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和()。 5、 3至4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和(),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二.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2、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3.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4、()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5、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 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 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6、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 7、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 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 C、自评与他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