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题诗取名字

李白题诗取名字
李白题诗取名字

李白题诗取名字

唐朝天宝年间,诗仙李白被玄宗召入京城做了供奉翰林。

开始,他十分得意,很想有所作为。但这时正是玄宗当政后期,政治日趋腐败黑暗,根本就不可能给李白以施展才能的机会。李白便日夜饮酒解忧。

一天,李白刚饮罢酒,醉醺醺地回到住处。一个名叫李谟的学士抱着个刚满月的孩子,来到了李白的住处,兴高采烈地对他说:“李翰林,看看我的小外孙,多可爱,你学识渊博,请给孩子起个名字吧!”

李白醉眼朦胧地看了看李谟的小外孙,便拿起笔来写了20个字:“树下彼何人,不语真吾好。语若及日中,烟霏谢成宝。”

李谟一看,心想,李白真喝醉了,让他起名字,他却写了首诗,便告辞说:“本来是请翰林给起名字,可是您却写了首诗,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您喝醉了,休息吧!”就很不高兴地抱着外孙走了。

李谟回到家中,把这个事情给家人说了,刚好一个举人在家做客,

他对李谟说:“李太白的这几句诗里大有文章呢。树下人是‘木’‘子’,即‘李’也。不语是‘莫’‘言’,即‘谟’也。好是‘女’‘子’,女之子,‘外孙’也。语及日中是谈到中午即‘言’‘午’,‘许’字也。烟霏谢成宝,‘烟霏’是‘云’,‘成宝’即‘封’中,乃天封也。这四句诗联起来即‘李谟外孙许云封’也。”

李谟一听,才知这是首诗谜,对“许云封”这个名字他很满意,李谟的外孙长大后一直就用了这个名字。

李白古诗赏析

《月下独酌》 作者:李白 其一[1] 花间一壶酒,独酌⑴无相亲⑵。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⑶。 月既⑷不解饮,影徒⑸随我身。 暂伴月将⑹影,行乐须及春⑺。 我歌月徘徊⑻,我舞影零乱⑼。 醒时同交欢⑽,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⑾,相期⑿邈⒀云汉⒁。 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其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注解】: ⑴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 ⑵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⑶“举杯”两句:这两句说,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⑷既:且。不解饮:不会喝酒 ⑸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⑹将:和 ⑺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⑻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⑼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⑽交欢:一起欢乐。 ⑾无情游:忘却世情的交游。

⑿相期:相约会。 ⒀邈:远 ⒁云汉:银河 【韵译】: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行路难·其一》 作者: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注解】 1《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开头。今存最早的《行路难》是鲍照的十八首。前人认为李白的《行路难》“似全学鲍照”。第一首乃取意于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一首。

唐诗三百首李白送别诗

李白送别诗选析 郑焕明生物科学102 13210217 “唐朝三百年,诗传五万篇”,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唐朝的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登上政治舞台,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在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论诗人,则名家辈出,灿若群星;论作品,则百花齐放,争奇斗丽”。其中,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这样杰出的大诗人,早已家喻户晓。本文就《唐诗三百首》中李白的部分送别诗进行赏析。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全诗大意: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评析:唐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清朝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是不确的。这首诗虽意在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笔功夫。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可比功力。或认为李是行舟流览,杜则停舟细看。此说颇是在理。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全诗大意: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评析: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这首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全诗大意: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北面,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你象蓬草飘泊万里远征。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评析:这是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先写作别处的山水:

《古风(其四十六)》李白唐诗鉴赏

《古风(其四十六)》李白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古风;一百四十年》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四十六首诗。此诗对唐朝当时的政治状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对其用人制度进行批判。诗从唐王朝一百多年发展历史入手,开篇四句重点勾勒盛唐时期大唐帝国的辉煌显赫面貌;“王侯”以下六句,转入对权势者的描写;末四句巧妙地运用扬雄的故事表明诗人的鲜明态度。全诗腾跃有势,跌宕多姿,气势充沛,见出作者独具的艺术特色。 【原文】 古风 其四十六 一百四十年⑴,国容何赫然⑵。 隐隐五凤楼⑶,峨峨横三川⑷。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斗鸡金宫里⑸,蹴鞠瑶台边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 当涂何翕忽⑺,失路长弃捐⑻。

独有扬执戟⑼,闭关草太玄⑽。 【注释】 ⑴“一百”句:自唐代开国到李白写此诗时,约有一百四十年。“四”字疑误,或举其成数。 ⑵赫然:显赫盛大的样子。 ⑶隐隐:隐隐约约,不甚分明。五凤楼:古楼名,唐五凤楼在东都洛阳宫中。也可泛指宫殿。 ⑷千鸡:唐玄宗好斗鸡,天子从风,宫中尤甚,治鸡坊于两宫之间。 ⑸峨峨:高峻貌。三川:指洛阳附近的黄河、洛水、伊水三条河流;一说指流经长安的径水、洛水和渭水。 ⑹蹴鞠:古代类似于今日踢足球的游戏。瑶台,本指神仙居处,这里指皇帝宫殿。 ⑺当涂:当权者。翕忽:迅疾之意;一说为志得意满状。 ⑻失路:此指不得意者。弃捐:弃置不用。 ⑼扬执戟:指汉代文学家扬雄,他曾为宫中执戟之臣。《汉书;扬雄传》:丁、傅(哀帝舅丁明和哀帝皇后父傅晏)、董贤(哀帝男宠)用事(当权),诸附离(亲附)之者,或起家二千石。时扬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宁,泊如也(淡泊名利)。 ⑽闭关:即闭门之意。太玄,即《太玄经》,扬雄所著的哲学著作。

李白诗十首鉴赏 (1)

一秋登巴陵望洞庭 唐·白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风清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听此更肠断,凭厓泪如泉。 一、注释: 1.周览:遍览;巡视。 2.明湖:明净的湖水。 3.彻底:形容水清见底。 4.际海:岸边与水中。 5.澄鲜:清新。 6.山空:一作“霜空”。 7.阅水:流水。 8.徂年:光阴。 9.荡漾:水波微动。 10.白雪:古琴曲名(该诗中为运用的典故) 二、译文: 早晨,我登上巴陵,向四周环视,全部景物尽收眼底。明净的湖水映衬着渐渐亮起的天色,清澈见底的水透着几分秋意。这秋天的景色是多么苍茫!岸边和水中都那么清新!青山遮掩着远处的树木,绿水上没有飘起寒冷的烟雾。船儿从江中驶来,要远去的鸟儿向着日边飞去。浦边的秋风轻柔凉爽,湖边的霜已经消失。我看着这洞庭风光叹惜自己脱落的头发,看着流水为逝去的光阴感到悲伤。北边的水涯水波荡漾,湖水潺潺向东流。郢人唱着《白雪》,越地的女子唱着《采莲曲》。我听到这歌声更加悲伤痛心,靠着山崖泪如泉涌不绝。

三、赏析: 该诗先写了巴陵洞庭的胜状,采用远近结合的手法,“远树”、近水相互映衬;还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烟雾缭绕的洞庭湖中点缀着一点小帆、几只飞鸟,是的洞庭辽阔平静的景色跃然纸上。该诗前半部分的景物描写十分细腻,为后半部分的抒情做好了铺垫。萧瑟的秋景引发了白对悲情的抒发,叹惜时光易逝,自己的人生并无精彩,心中之志只能溢于纸上。后用《白雪》、《采莲曲》等乐事写悲情,运用这极大的反差,使悲更令人深刻、延绵不绝。 四、分类标注: 作者:白 朝代:唐代 体裁:五言排律 题材:写景 风格:凄婉 人物:白 景观:洞庭湖 韵部:一先平声 创作时间:秋天 创作地点:巴陵 二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唐·白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可游。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一、注释: 1.自流:自然的流动。 2.倏忽:瞬间。 3.青天:。

《山中问答》李白唐诗鉴赏

《山中问答》李白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山中问答》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是一首古绝,以问答形式抒发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理。全诗语言朴素,转接轻灵,活泼流利,浑然天成。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 【原文】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⑴,笑而不答心自闲⑵。 桃花流水窅然去⑶,别有天地非人间⑷。 【注释】 ⑴余:我,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栖:居住。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一说碧山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⑵自闲:悠闲自得。闲:安然,泰然。三国魏曹植《杂诗》之五:

“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闲。” ⑶“桃花”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载,东晋时,武陵有一渔人在溪中捕鱼。忽进桃花林,林尽处有山。山有小口。从山口进去,遇一与外界隔绝的桃花源,里边的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此句暗用其事。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庄子;知北游》:“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 ⑷别有天地:另有一种境界。别:另外。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下》:“抑知厚地之下,别有天地也。”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白话译文】 有人问我为什么隐居在碧山。我微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闲。 桃花盛开,流水杳然远去。这里别有一番天地,岂是人间! 【创作背景】 李白曾经多次隐居山林。他在少年时代,和逸人东严子隐居岷山。出川以后,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开始,李白在安陆(今属湖北)居住十年,曾隐居碧山桃花岩。此诗当作于李白在碧山桃花岩隐居时期。 【赏析】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以问答形式并暗用典故抒发了作

李白的诗有哪些-李白《九月十日即事》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的诗有哪些|李白《九月十日即 事》全诗翻译赏析 【--重阳节祝福语】 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注释:

①觞(shāng):盛着酒的酒杯。 ②两重阳:唐俗,京城的人们常在重阳后的一天再次宴会赏菊,故九月十日有"小重阳之称。[2] 译文: 昨天刚登上龙山宴饮,今天又在这里举起了酒杯。 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鉴赏: 《九月十日即事》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小诗。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从这一角度入手,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

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作者以醉浇愁,朦胧中,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这个朝廷"逐臣,他痛苦地发问:菊花为什么要遭到"两重阳的重创?对于赏菊的人们来说,重阳节的欢乐情绪言犹未尽,所以九月十日还要继续宴饮;但菊花作为一种生命的个体,却要忍受两遭采撷之苦。诗人以其极为敏感、幽微的灵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场上,发现了这一诗意的空间。实际上,诗人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 (A篇) 本诗与《九日龙山饮》,同作于当涂。 《岁时广记》卷三五引《岁时杂记》:"都城士庶,多于重九后一日再集宴赏,号小重阳。王本注:"菊以两遇宴饮,两遭采掇,故有太苦之言。 朱本注云:"九日登高而采菊者,重阳之故事也。十日而

复登焉,似乎两重阳矣。菊花再折,何太苦邪?菊非有所苦也,白诗善谑,体物悉情,化无为有,后世遂以为名言。诗人风流,千古一人也。 严评本云:"摘苍耳何其趣,苦菊花何其颓,岂仙官之典亦为逐败耶。严评本载明人批:"此亦是乱道派。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诗的格调情趣完全相同,把李白豪迈之气差不多洗脱干净了。简单二十个字,不仅仅在惜花,而且在借花自惜。他的一生也是遭了两次大蹭蹬的--赐金还山与长流夜郎。花遭两次重阳,人遭两次重伤。语甚平淡,而意却深远,好像在对自己唱安眠歌了。 (B篇) 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从这一角度入手,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对于赏菊的人们来

《古典诗词鉴赏》期末复习

《古典诗词鉴赏》期末复习 考核重点 教材各章节概述 先秦诗歌概述 《诗经》概况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成于春秋时代,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在先秦时代,称作“诗”或“诗三百”,西汉初年始尊为《诗经》。 《诗经》分类 ?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作品可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也称国风,即土风,指带有诸候各国地方色彩的乐歌,即各地区的乐调。十五国风160 篇。艺术性比较高,是《诗经》的精华部分。 ?雅,是正的意思,即正声。包括大雅、小雅两部分。诗歌内容多与时政有关。 ?颂,王室宗庙祭祀用的舞曲歌辞。分周、鲁、商三颂。 《诗经》艺术手法 ?赋、比、兴是前人根据《诗经》作品概括出的三种表现手法,它们和风、雅、颂一起,合称为《诗经》六义。 ?赋,就是铺阵直叙;比,以彼物比此物,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是触物兴词。赋、比、兴三种手法,往往交相使用。 《诗经》的语言形式 ?四言为主的句式。四言诗的特点是,节奏鲜明而迫促。通篇如是,会有呆板单调的感觉。 ?重章叠句、叠字。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能使节奏舒卷徐缓,读来回环往复,利于抒情和增强音乐性,并补四言节奏迫促之局限。 《诗经》代表作品 ?《关雎》 ?《蒹葭》 ?《氓》 楚辞概况 ?战国后期,楚国出现了我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屈原,他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就是后世所说的“楚辞”。楚辞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句子长短不一,句式灵活,多用兮字。 屈原 ?屈原,名平,出身于楚国的贵族家庭,受过很好的文化教养,有很高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才能。青壮年时很受楚怀王的信任。但他后来被谗见疏,不被怀王信任了,以后又被流放,虽后被召回,但不久又被放逐,直到公元前278年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九歌》。 ?“风”“骚”并举:国风;离骚。 《古诗十九首》 ?情感类型: ?宦游失意士子的悲哀; ?与士子远游相对应地是妻子困守家园,思妇的伤别念远; ?对年命短暂的悲哀,忧生惧死的情绪。 建安文学 ?汉献帝最后的一个年号“建安”,当时实际掌握政权的是曹操,建安年代及在这稍前和稍后一段时期内的文学,一般统称为“建安文学”。“文学的自觉时代”。

李白的送别诗

李白的送别诗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白的送别诗 1、《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4、《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6、《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8、《灞陵行送别》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听。9、《赤壁歌送别》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10、《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1、《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2、《送杨山人归嵩山》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 【专题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及其人格魅力。 2、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并了解其内涵。 4、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的李白的代表作,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并了解其内涵。 2、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的李白的代表作,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基本篇目】 《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金陵酒肆留别》、《子夜吴歌》、《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行路难》、《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秋浦歌》、《赠汪伦》、《早发白帝城》 【补充篇目】 《赠张相镐》、《大鹏赋》、《侠客行》、《南陵别儿童入京》、《月下独酌》、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金陵崔侍御十九韵留别》、《临终歌》 盛唐气象,孕育了一位狂傲不羁的诗人,他以超脱世俗的人性智慧,谱写了盛唐的最强音。政治上的失意苦痛,铸就了飘逸洒脱、傲岸不拘的诗仙和"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酒仙。现在让我们来追寻他的人生的不同阶段,探究李白--这位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旷世奇才、人间仙人的情感历程。 一、少年---逸(意气风发仗剑任侠心雄万夫) 1、漂泊家族,异域生活----形成独特性格 公元701年,漂泊了一百多年的李氏家族,在西域碎叶城,诞生了一位不同寻常的男孩--李白。在这地广人稀的异域游牧民族中,顽强生存了一百多年的李白家族,已深深被异族血液所渗透,五年的异域生活,給幼年的李白影响是巨大的。四处漂泊,四海为家的游牧生活,和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文化,冲撞揉合成了:天性酷爱自由,洒脱飘逸,清风朗月般纯净心境的李白。生在西域、来自西域"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前有樽酒行》)的李白一生从蜀中出游,栖隐求仙、交游,过着四方游历的生活,与家族的百年漂泊、幼年的异域生活息息相关。有着胡儿豪放洒脱的李白,从碎叶入蜀、入楚,入鲁,入大唐各地。他这种独特的性格,注定了他一生浮萍般的生活。 2、良好家境,蜀中道教----影响人生取向 李白五岁那年,举家内迁西蜀陇叶,良好的家境,父母的期盼,严格的家教,他"五岁

李白的诗英文翻译欣赏

李白的诗英文翻译欣赏 诗歌是文学形式最精练的浓缩。它用其独特的风格向读者传递思想和情感,以触动读者的感情。中国古典诗歌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浓缩,有着其独特的特点。下面是带来的李白的诗英文翻译欣赏,欢迎阅读! 李白 长相思之二 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 今成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Folk-song-styled-verse Li Bai ENDLESS YEARNING II "The sun has set, and a mist is in the flowers; And the moon grows very white and people sad and sleepless. A Zhao harp has just been laid mute on its phoenix holder,

And a Shu lute begins to sound its mandarin-duck strings.... Since nobody can bear to you the burden of my song, Would that it might follow the spring wind to Yanran Mountain. I think of you far away, beyond the blue sky, And my eyes that once were sparkling Are now a well of tears. ...Oh, if ever you should doubt this aching of my heart, Here in my bright mirror come back and look at me!" 李白的诗英文翻译欣赏篇二李白 行路难之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Folk-song-styled-verse Li Bai

古代诗歌赏析李白《赠新平少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赠新平少年 李白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 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 摧残槛中虎,羁绁鞴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注:李白天宝三年(744)在安州(今湖北安陆县)写了《上安州裴长史书》及此诗,他蒙冤上书自白,并恳求裴长史引荐。但裴氏听信流言,拒绝了他的要求。李白遂决意西入长安寻求出路。 15.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前八句借韩信事自喻,自认为有韩信那样的辅国才智,同时也是自比眼前的遭遇有 如韩信未遇汉王前在淮阴的处境。 B. 后十句由咏史转入言志,“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表明自己处境困顿,但仍 怀高洁之志。 C. 最后四句以猛虎、雄鹰自比,说明自己目前的处境,有如被囚的猛虎,任人“摧残”; 有如被缚的雄鹰,不能展翅腾越,搏击长空之志无法实现。 D. 本诗咏史言志,赋物抒情,表达了作者希望摆脱目前困境,一展雄才的内心情感。 16.本诗选取了韩信的哪些事迹?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字)。(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描绘春天的景致,也与自己落寞的情怀构成对照,正所谓“春愁隔夜生”。 (2)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两句写出了水天辉映、星月晶莹的美景。 (3)秦观的《鹊桥仙》中“▲,▲”两句,写出了恋人相聚时的情意缠绵和相会的时光美好短暂。 (4)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两句形神兼备,描摹了箜篌乐声清脆悲

送别诗: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诗: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及赏 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 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逐步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 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注释 黄鹤楼:中国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 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所以称之为“故人”。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 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创作背景 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很快成了 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 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 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 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 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 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 这个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 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实行的。李白心里 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 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 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 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 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个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 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所以一提到黄鹤楼,

唐诗赏析-李白《长干行二首》原文译文鉴赏

李白《长干行二首》原文|译文|鉴赏 '《长干行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两首爱情叙事诗以商妇独白自述的手法,反映古代商人妻子的生活与情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代: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译文 其一 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在门前折花做游戏。你骑着竹马过来,把弄着青梅,绕着床相互追逐。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十四岁时嫁给你作妻子,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低着头对着墙壁的暗处,一再呼唤也不敢回头。十五岁才舒展眉头,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常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怎么能想到会走上望夫台。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要去瞿塘峡滟滪堆。五月水涨时,滟滪堆不可相触,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传到天上。门前是你离家时徘徊的足迹,渐渐地长满了绿苔。绿苔太厚,不好清扫,树叶飘落,秋天早早来到。八月里,黄色的蝴碟飞舞,双双飞到西园草地上。看到这种情景我很伤心,因而忧愁容颜衰老。无论什么时候你想下三巴回家,请预先把家书捎给我。迎接你不怕道路遥远,一直走到长风沙。

古典诗词赏析:李白《秋风词》赏析

古典诗词赏析:李白《秋风词》赏析 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译文】 秋风凌清,秋月明朗。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朋又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 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注释】 落叶聚还(hun)散:写落叶在风中时而聚集时而扬散的情景。 寒鸦:《本草纲目》: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绊(bn):牵绊,牵扯,牵挂。 【创作背景】 这是一篇言情之作。根据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此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前人也有认为此诗是早于李白的郑世翼所作,但反对者多。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郭绍虞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 【鉴赏】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此诗的体式许多人认为很像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赵翼的《陔余丛考》卷二十三云:三五七言诗起于李太白:‘秋风清,秋月明。……’此其滥觞也。刘长卿《送陆澧》诗云:‘新安路,人来去。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宋寇莱公《江南春》诗云:‘波渺渺,柳依依。孤林芳草远,斜日沓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指出了它和江南春词牌的渊源关系。南宋邓深曾依此调式填写词作,名为秋风清。清人还把李白这首诗当作是一首创调词而收入《钦定词谱》,云:本三五七言诗,后人采入词中。 此诗只题作三五七言而不言及诗歌内容主题,可知诗人的创作意图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即只要满足全篇两句三言、两句五言、两句七言的体式要求就能成诗了。可以说,诗题中已经包含了明确的诗体形式内涵。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就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郭绍虞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

李白诗歌专题参考答案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参考答案 【高考题例】 ㈠【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分析】本题重点是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前几年试题中也都考查过文学鉴赏的能力,但当时运用的方法为客观性命题,即采用选择题的方法。考虑到鉴赏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对同一首作品,由于阅历不同、感受能力差异等因素,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完全一致的理解。因此,今年采用了主观性命题。 试题选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来鉴赏。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论是:“…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现在的题目也就从这儿提出。“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有霸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但从本诗“此夜曲中闻析柳”一句来看,此处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其实“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由“折柳”曲想到,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飘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乡之情。可见,“折柳”在诗中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这首诗着重写作者的一种思乡之情。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由听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所以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实为重要。 当然,也许会有考生认为“折柳”在诗中算不得是关键,那只要他能说得自圆其说,就可以考虑给分。 ㈡答案:(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㈢答案: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 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㈣答案:(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强化练习】 ⒈参考答案:⑴绝句,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人称作诗仙。⑵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⑶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⒉答案:(1)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4分)(离散2分,暮春、哀伤各1分)(2)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2分) ⒊答案:⑴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⑵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⒋答案:⑴一二句用典(传说)抒情,三四句用典(叙事)抒情,五六句借景抒情,七八句借象征抒情。⑵象征皇帝被奸邪小人包围,贤者报国无门。不见长安表示远离京城,不得进见皇上。 ⒌答案:(1)“香”字所包含的不仅是柳花的香,还包括店外飘来的其他花香,店内横溢的酒香,吴姬身上的幽香。这一切融汇成一阵阵醉人的醇香,这怎能不使李白留恋呢! (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

李白诗歌英文翻译(最新)

【篇一】李白诗歌英文翻译 李白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挹清芬。 Five-character-regular-verse Li Bai A MESSAGE TO MENG HAORAN Master, I hail you from my heart, And your fame arisen to the skies.... Renouncing in ruddy youth the importance of hat and chariot, You chose pine-trees and clouds; and now, whitehaired, Drunk with the moon, a sage of dreams, Flower- bewitched, you are deaf to the Emperor.... High mountain, how I long to reach you, Breathing your sweetness even here! 【篇二】李白诗歌英文翻译 李白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Five-character-regular-verse Li Bai BIDDING A FRIEND FAREWELL AT JINGMEN FERRY Sailing far off from Jingmen Ferry, Soon you will be with people in the south, Where the mountains end and the plains begin And the river winds through wilderness.... The moon is lifted like a mirror, Sea-clouds gleam like palaces, And the water has brought you a touch of home To draw your boat three hundred miles. 【篇三】李白诗歌英文翻译 李白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Five-character-regular-verse

2019届人教版 古典诗词鉴赏 单元测试 (9)

2019届人教版古典诗词鉴赏单元测试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赠李白①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②愧葛洪③。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注】①天宝四载(745年),李白被唐玄宗逐出宫廷后的第二年,与杜甫同游齐赵。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今山东兖州)相别,杜甫写了这首赠诗。②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李白好神仙之学,曾入道炼丹。③葛洪,东晋著名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用借代手法,以随风飘荡的蓬草,来表现李杜二人相偕漫游、无所归宿的处境。 B.首句还表达了惺惺相惜之意,杜甫在为李白鸣不平的同时,也透露出自伤的情绪。 C.“愧”字照应了“未就”,说李白愧对葛洪,暗示了李白在炼丹学道方面的失败。 D.作者用“葛洪”的典故对李白提出勉励,希望他能隐居求道、忘怀世事得失。 E.此诗简洁、概括,遗貌取神,饱含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赞赏和规劝等复杂情感。2.这首诗中塑造的李白形象与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的自我形象有何相同之处? 请结合两诗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①,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解闷十二首?其六

杜甫 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即今耆旧②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 注:①中圣:古时嗜酒的人把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即喝醉了。②耆旧:年高而有声望的人。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李诗首联即点题,“吾爱”二字,亲切挚恳,言由心出,一片真情掩蔽全篇,“爱” 字是贯穿全诗的抒情线索。 B.孟浩然的《夜归鹿门山歌》中“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两句,堪称李诗“白首卧松云”一句的生动注解。 C.从体裁来看,两首诗分别是律诗和绝句:从情感来看,两首诗都表达诗人对孟浩然的仰慕和思念之情。 D.两位伟大诗人不约而同都用了“清”字来概括孟浩然诗歌“清新自然”的风格,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E.两首诗都给予了孟浩然以高度评价,一代诗仙和一代诗圣都为孟浩然作诗,可见作为与王维齐名的盛唐诗人,孟浩然实至名归。 4.孟浩然是一个怎样的人?根据以上两首诗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重悼师芳 王闿运① 初月无端入玉棂,露痕如白又如青。 不成眉样②依明镜,遥想啼痕染素馨③。 自是长愁甘解脱,未应多慧语娉婷。 文姬死后知音少,吟尽伤心只自听。 【注释】①王闿运: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师芳:作者四女,婚姻不幸,嫁后早亡。②不成眉样:指年龄尚小。③馨:此处指作为饰物的花。

李白的送别诗.doc

李白的送别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李白《渡荆门送别》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李白《送友人入蜀》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李白《送贺宾客归越》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李白《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李白《送友人入蜀》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李白《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李白《赤壁歌送别》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李白《久别离》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李白诗歌鉴赏【经典】5篇

李白诗歌鉴赏【经典】5篇 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内容】客从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赏析】:这首诗写于天宝八载(749)。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李白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赏析: 今朝有酒今朝醉固不可取,乐观自信却自古皆然。 然而在那潇洒豪逸痛快淋漓之中,也掩不住对现实 的哀愁:流水不复,青丝难再,建功无望,抱负难酬。虽则天生我才必有,但我的才用难道仅仅是赋诗饮酒?豪放的语言,奔涌的气势,不同凡响。 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赏析: 这是一首“清水出芙蓉“的赠别诗。诗仙以“桃花潭水 深千尺”,来反衬汪伦相送之情有过而夫不及;从而使本诗 具有质朴清新这巧,有出神入化之妙。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大诗人自然很舍不得与 孟夫子分手;孟浩然前往广陵,李太白依依惜别之情在心头。江水滔滔不舍昼夜,友情如水浩荡东流。 李白——《朝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赏析 诗仙流放夜郎,来到白帝城忽闻得赦被释放,于是乘舟顺流东下,欣喜欲狂。江如奔马,舟若飞箭,欢愉之情,何其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