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硅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硅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1、水稻虫害我国已知的水稻虫害有350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20余种,常见的水稻虫害有以下几种: (1)水稻螟虫危害水稻的螟虫种类很多,主要有三化螟和二化螟,部分地区还有大螟等。三化螟和.二化螟都是以幼虫钻蛀茎秆危害水稻,水稻受害后出现的症状是枯心和白穗,二化螟还取食叶鞘,造成枯鞘。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杀螟松乳油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用药1~2次;②每亩用杀虫双大粒剂1千克拌细土30千克制成毒土撒施;③每亩用40%的水胺硫磷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2)粘由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又称”行军虫”,一般每小时飞行速度为20~40公里。以幼虫取食水稻叶片,危害轻时叶片被吃成缺刻,严重时大部分叶片被吃光,水稻减产10%—20%,大发生时,其幼虫不仅吃光叶片:还咬断穗茎,造成颗粒无收,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为“剃枝虫”。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辛硫磷O.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80%敌敌畏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③每亩用2.5%的敌杀死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3)稻飞虱和稻叶蝉这两种害虫每年发生代数较多,繁殖量大,以吸食水稻汁液造成危害,导致稻株枯死,倒伏落塘。它们都具有暴发性,还传播病毒病,是对水稻危害比较大的害虫。防治方法:①每亩用30%甲胺磷0.15- 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40%的叶蝉散0.15~0.2千克对水喷洒:③每亩用50%的杀螟松0.1-0.15千克对水喷洒。(4)负泥虫负泥虫又称“背屎虫”,负泥虫的成虫、幼虫都可以危害水稻,但以幼虫为,主,取食水稻叶片的叶肉,留下透明的表皮,形成纵行的白色条纹,叶尖逐渐枯萎,危害严重时,全叶发白焦枯或全株死亡,一旦发生,常减产10%左右。 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结晶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接近傍晚时用药为好。 2、水稻病害 (1)稻瘟病稻瘟病又叫稻热病,群众称它为”火风”、烂颈瘟。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分别称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几种主要稻瘟病的识别如下。 苗瘟:一般发生在三叶期以前,病苗基部变成灰黑色,叶片变成淡红褐色,使整株秧苗枯死。 叶瘟:从秧田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有少数发生在叶鞘上,其病斑有好几种类型,但主要是慢性型奉。急性型两种。慢性型病斑在田间最常见,其形状有点像织布的梭子,两头尖中间大,病班的最外层为深褐色,中间为灰白色。急性型病斑呈灰绿色或暗绿色水浸状,一般为圆形、椭圆性或不规则形。 穗颈瘟:发生在穗颈部,使穗颈变成黑褐色,最后干枯腐烂。发病早的使水稻变成白穗,发病迟的使谷粒不饱满 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高产良种;②播种前搞好种子处理,一般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2天;③药剂防治,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或40%富士1号乳油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或30%稻瘟灵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2)白叶枯病白叶枯病分为叶枯型和凋枯型两种。其中叶枯型占65%左右,凋枯型占35%左右。叶枯型病害大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黄绿色斑点,斑点迅速扩展成条斑,受害严重时条斑可延伸至叶片基部,宽达叶片两侧。凋枯型病害大多在秧苗移栽后15~30天出现一次发病高峰,病株心叶首先发病,出现失水青枯,随后其它叶片相继青萎,最后出现死苗、缺

水稻产量的形成产量构成因素物质积累与分配教学内容

水稻产量的形成产量构成因素物质积累与 分配

水稻产量的形成/产量构成因素/物质积累与分配 (一)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形成 水稻的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颖花数)、结实率及粒重(千粒重)四 个因素组 成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偿的,并不是每亩穗数愈多,或每穗粒数,或结实率,或粒重愈高,产量就愈高。而是当每亩有效穗数超过某一定数量时,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并不增加,反而有所下降或减轻,反之穗数不足时,虽能穗大粒多,但因穗数不足,也不能高产。因此只有各个因素协调增长,当全田总实粒数达到最高时,粒重相对稳定或有所提高的情况下,才能获得高产,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是由群体发展所决定的,而群体是由个体所组成,群体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了个体发育,影响到各个体的每穗粒数和粒重。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群体与个体对立统一关系的反映。 从双季稻千斤高产田的构成因素来看,可分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每亩穗 数与粒数 并重,每亩35一40万左右,每穗粒数50一60粒左右,高产田块多属于这一 类型,多数是 在基本苗中等时产生的。第二种类型:每亩穗数多,但每穗粒数少。每亩穗数 40万以上, 每穗实粒数在40一50粒,大多是在基本苗较多时产生的。第三种类型:以大 穗为主。每 亩穗数以35万以下,每穗实粒数60粒以上,大多是基本苗较少时产生的。

由此可见,高产水稻不同群体各产量因素的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品 种类型、 生育期长短、环境和栽培条件的不同以及施肥水平的高低等而转移的,并对水 稻产量的形 成过程和各因素的组合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地制定栽培 管理措施, 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协调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达到合理的产量构成因素。 水稻的各产量因素是水稻一生的不同生育期形成的,它与不同生育期的器官 建成过程 有着密切相关联系,见图2。 以江苏省沿江地区为例:早稻(中熟品种)4月初播种,5月初移栽,5月上 中旬始 蘖,5月下旬进入分蘖盛期,7月上旬始穗,7月底8月初成熟。双季晚稻(沪 选19)于 6月中旬播种,7月底8月初移栽,8月中旬始蘖,9月上中旬抽穗, 10月底 11月初成熟。 由于不同生育时期生长不同器官,对产量的作用也不同,所以采取的措施也 不相同。 1.秧苗期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基础时期。在秧苗素质较好的条件下,基本苗 多,穗数也 多。适龄壮秧,穗大粒多,超龄秧苗(即秧龄过长),穗型变小,秧龄过短(指后季稻)常不能正常授粉结实。总之,秧苗素质的好坏对穗数、粒数和粒

硅肥在水稻上的应用

硅肥在水稻上的应用(上) (2007-08-05 14:27:19) 转载▼ 分类:硅肥的生产和应用 标签: 硅肥 农业 科学技术 蔡德龙 植物营养 一.化学肥料发展历史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根据联合国发表的数据化学肥料对农业生产贡献率在40-60%,我国大概做50%左右。我国化学肥料利用率在30%,发达国家化学肥料利用率60%。 1.肥料分类 肥料的定义:用以调节植物与土壤间养分供需矛盾,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营养环境的物料。肥料可以分为直接肥料和间接肥料。 (1)直接肥料;含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对植物具有直接营养作用的一类肥料。又可以分为有机肥(绿肥,人粪尿);无机肥料(矿质肥料)两大类。 ①有机肥:来源于植物或者动物如粪尿、堆肥、厩肥、绿肥、秸秆肥、城镇垃圾肥、饼肥、沼气肥、腐类植酸肥料等。 ②无机肥料(矿质肥料或者叫化学肥料):是标明养分量呈无机盐形式的肥料。又可以分为单质肥料、复混肥料、缓释肥料。 I.单质肥料是供应一种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为主的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微量元素肥料、钙肥、硅肥、镁肥、硫肥等。 II.复混肥料是含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肥料。 III.缓释肥料是某种特有的化合物或者物理状态,能在一定时间内为植物持续吸收利用的肥料。 (2)间接肥料;系用来调节土壤酸碱度,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化学性质、或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为主要功能的肥料。如石膏、石灰、微生物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2.化学肥料发展历史 1840年,德国农业化学家李比西(Justus von Liebig May 12,1803–April 18 1873)出版了《化学在农业和植物生理学上的应用》一书,提出著名的矿物营养学说,阐明植物是以矿物质作为原始营养给源(以前认为腐殖质是植物唯一的营养给源),植物吸收的矿物质元素,为其生长和形成产量所必需。当时提出植物需要氮、硫、磷、钾、钙、镁、硅、钠及铁等营养元素,都是以盐的形态从土壤中吸收的。多数土壤提供的养料不足以维持植物正常生

不同取秧量与穴距对机插水稻产量的影响

不同取秧量与穴距对机插水稻产量的影响 摘要:以超级稻盐丰47 为材料,研究不同取秧量与 穴距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降低取样量或 增大穴距减少移栽基本苗数可促进水稻植株个体生长发育,增加单穴茎 蘖数、收获穗数及每穗成粒数,提高成穗率及齐穗期高效叶面积率,增 加个体干物质积累量与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百分比及收获指数,但仍无 法弥补因群体生长量与叶面积指数小、单位面积收获穗数及 颖花量不足所造成的减产。行穴距30 cm X 8 cm、取秧量40 株/穴,移栽基本苗93 万/hm2 的B3 处理群个体矛盾协调较好,获得单产0 7280 kg/hm2 。 关键词:机插水稻;取秧量;穴距;叶面积指数;干物 中图分类号:S504 文献标志码:A 随着水稻机械化生产程度的日益提高,研究与机插水稻 相配套的高产农艺栽培技术已成迫切之势,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6] 。在以往的机插水稻生产中,也常出现产量较高的田块,但总体上表现产量不稳、不平衡,影响了机插稻的推广。对此有的专家认为机插水稻移栽基本苗过多、成穗率低、每穗粒数少、以穗取

胜的类型容易造成中期猛发、群体过大而影响最终产量 [7-9] 。为完善辽宁省盘锦滨海稻区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于203 年开展了取秧量与穴距对机插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为确定机插水稻最适移栽密度及其配置、实现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奠定基础。 材料与方法材料试验在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西安试验基地进 行。供 试土壤为滨海盐渍型水稻土,耕层土壤(0?5 cm)含有机 质2859 g/kg、全氮22 g/kg、碱解氮725 mg/kg、速效磷96 mg/kg、速效钾8498 mg/kg、全盐30 g/kg、pH 值749。供试 水稻品种为当地主推的超高产水稻品种盐丰47,全生育期56?60 d,55?60 张叶,5 个伸长节间。 2 方法 203年4月6日播种(播量00 g/盘),5月6日移栽(叶 龄30?32 )。各处理的氮肥(N : 2700 kg/hm2 )、磷肥(2O5: 050 kg/hm2 )、钾肥(K2O : 525 kg/hm2)施入量相同,氮肥分为底肥20%、蘖肥(一、二次蘖肥比例6 : [KG-3]4 )50%、 穗肥(促花肥、保花肥比例7 : [KG-3]3 )30%;磷肥分为 底肥50%、二次蘖肥50%。钾肥分为二次蘖肥67%、促花肥 33%。其他管理措施按高产水稻栽培实施。试验设B、B2、B3、B4、B5 等5 个处理,采用久保田SW-68C 插秧机移栽,

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影响因素及变化分析

摘要简要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的影响因素及变化特点,结合近年水稻种植变化特点,分析相关研究工作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影响因素;变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054-02 水稻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2012年我国水稻播种面积3 013.7万hm2,稻谷产量20 423.6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4.64%。研究表明,我国稻谷产量大部分用于人们的口粮(约67%),5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据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水稻的生产能力直接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目前我国南方稻区约占水稻播种面积的94%,长江中下游的水稻播种面积约为全国总面积的59%。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我国水稻种植的核心区域,稳定该区域的水稻播种面积,对稳定全国水稻生产总量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南方稻区水稻播种面积逐年减少,导致全国水稻总播种面积仍有逐年减少现象。纵观多年数据,长江中下游水稻双季稻种植面积1984―1997年保持相对稳定,1997年之后随着总种植面积的逐年下降,水稻总产量也随之逐年下降,而近5年又有回升趋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生产能力自2008年以后连续多年达到9 000万t以上的较高水平[1]。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7―2013年,水稻播种面积平均减少9.4%,而总产量增加了16%。为更好了解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的演变,展开如下分析。 1 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影响因素分析 长江中下游地区虽然属于我国水稻种植的核心区,产量较高,但是水稻生产情况极其不稳定,生产年纪间波动明显,变化幅度强烈,波动周期不规律,稳定性不够强。影响该区域水稻种植业变化的主要因素具体如下。 1.1 播种面积是产业规模核心因素 以浙江省为例,1997年的稻谷播种面积为208.59万hm2,2013年减少到82.87万hm2,其稻谷产量也从1 238万t下降到580.2万t;种植面积减幅巨大造成了产量的巨大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双季稻改种单季稻是区域总种植面积下降的重要原因。随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双季稻种植面积不断下降,双季稻的总产在1997年之后出现多年产量大幅度的下降[2-8]。 1.2 单产提高促进总产量提升 近年随着水稻种植科技水平的提高,水稻生产中通过杂交稻应用与品种改良、施肥与农药应用等措施应用,水稻平均产量出现多年逐步提高趋势。以浙江为例:稻谷单产量从1997年的5 935 kg/hm2增长到2013年的7 001 kg/hm2,单产增幅达18%。水稻单产提高成为总产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1.3 种植净收益影响产业规模 种植户的种植选择取决于水稻收购价格、水稻投入成本、种植政策补贴力度3个因素的综合净收益。生产中用工成本高、农资投入高等问题导致生产总成本高、种植比较效益不断下降。从社会层面看,水稻种植户规模偏小、科技水平低、高效生产技术应用不足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稻生产净收益的提高。种植户的最终净收益,影响了水稻种植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种植户是否种植水稻。通过种植群体的总体性选择影响了整体产业规模。 1.4 种植比较收益影响农户种植选择 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资源优越,雨热同季,适宜作物多样。随着市场需求的多元化,比较收益较高的果蔬类作物对种植户的吸引力更高。笔者调查,种植葡萄、西瓜等果蔬作物的收益为水稻种植的8~20倍。于是更多种植户将水稻用地转种较高收益作物,导致水稻的种植空间被挤占[1-2]。 1.5 城市化挤占耕地面积,影响水稻种植规模

【浅谈水稻施硅肥效果分析】硅肥水稻使用方法

【浅谈水稻施硅肥效果分析】硅肥水稻使用方法 连作的老水田施用硅肥对水稻的增产作用非常明显。在稻田施用硅肥可提高水稻的抗性,增强水稻抗各种病虫害的能力,提高产量,增产幅度为8.5%--13.0%。硅肥的研究历史在国际上比较悠久,但总体发展较慢,在农业生产上一直是一个被人们忽略重要肥料。我国7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硅肥,80年代后期才实现工业化生产,直到1996年才开始有正式的硅肥应用标准。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研究方法、研究理论的创新和试验条件的改善,硅费肥的研究又开始活跃起来。2000年后我国广大垦区对硅肥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从此硅肥正式进入了大农业生产的历史舞台。 硅肥有利于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作物在施用硅肥后,可使作物表皮细胞硅质化,能有效地改善植株受光态势,使叶片上举,作物的茎叶挺直,减少遮荫,使叶片光合作用提高;可提高作物抗逆性,作物施硅肥后,能有效地调节叶片气孔的开闭,挖掘水分蒸腾作用,提高作物的抗旱、抗干热风和抗低温能力。硅肥中含有较多的钙镁,并含有一定量的磷、锌、镁、硼、铁等微量元素,对作物有复合营养作用;同时能改良土壤,矫正土壤的酸度,提高土壤盐基,促进有机肥分解,抑制土壤病菌;能减少磷在土壤中的固定活化土壤中的磷,并促进磷在作物体内的运转,从而提高结实率。水稻是典型的喜硅素作物,对硅的需求量较多,接近氮、磷、钾的需求量,居第4位。经

多年试验、示范与应用结果表明,硅肥对水稻生长发育、提高单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水稻田施硅肥能增强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水稻田长期施用硅肥,能有效增强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减少了病虫的危害程度。从生理上讲,水稻田中氮、磷、钾、硅以及其他营养元素的合理施用,使茎、叶表皮细胞壁加厚,角质层增加,增强了茎秆的硬度,导管刚性增强,有效地增加植株体内的通气透气性,使植株含硅量明显增加,使茎秆健壮,根系发达,从而提高了抗病、防虫的能力。特别是对稻瘟病、叶斑病、水稻白叶枯病、二化螟、钻心虫等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并能激活稻田土壤中磷、钾肥的活性,加速磷、钾肥在水稻植株体内运转速度,有效地提高了磷肥、钾肥的利用率,并能有效地减轻由于施用氮肥过量引起的贪青倒伏。同时还可以预防水稻根的腐烂和早衰等病害的发生,特别是对根治水稻中毒性烂根病有着重要作用。 2、水稻施硅肥能减少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农业污染于人们对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施硅肥后,可以使水稻植株产生一种较强硬的硅化细胞,使害虫不易咬噬,以达到减少病虫

有机水稻与常规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比较

有机水稻与常规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比较 [摘要]为了系统评估有机水稻的综合经济效益,促进有机水稻生产的持续发展,文中对江苏宜兴、上海崇明岛和贵州黎平县3个不同地区有机水稻生产的产量、成本、价格与利润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有机水稻生产投入较常规生产分别高46.28%、24.95%和21.69%,产量则是常规水稻生产的55%、93.78%和81.65%,不同生产基地的变化幅度相差很大。因此,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是决定有机水稻生产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并提出,科学的有机种植技术、适当的政府补贴与合适的销售价格是确保有机水稻生产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有机水稻;经济效益;发展对策 我国是稻米生产和消费大国,60%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稻米产品质量和安全状况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从20世纪末开始,为满足市场对优质、安全稻米产品的需要,有机稻米的生产在我国各地纷纷展开,有机稻米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日益得到社会各方的重视。有机稻米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规模得到迅速提高和壮大[1]。 有机农业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业,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同时能够生产出安全、健康的有机产品,我国通过有机认证的面积已近230万hm2,成为全球第三大有机农业生产国[2]。但对广大生产者来说,有机生产的经济效益是他们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其能否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文中以江苏宜兴、上海崇明岛和贵州黎平县的有机水稻和常规水稻生产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有机水稻与常规水稻生产的成本与效益,探索促进有机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对策。 1 研究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宜兴处于东亚季风区,属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气候条件优越,为苏南典型的丘陵山地,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7℃,年降雨量1177mm。农作物生长期达250 d左右,1年可2~3熟。研究地位于宜兴市张渚镇凤凰村,在宜兴市西南部,东濒太湖,有机基地为宜兴市粮油集团大米有限公司的有机水稻生产地块。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全岛三面环江,一面临海,岛上地势平坦,无山岗丘陵,西北部和中部稍高,西南部和东部略低。地处北亚热带,

水稻硅肥

水稻硅肥使用技术 硅肥是一种以含硅酸钙为主的枸溶性矿物质肥料,被专家们称之为继氮肥、磷肥、钾肥之后的第四大元素肥料,我国对硅肥的开发研究比较晚。 一、水稻特性 1、植物分类 根据灰分中SiO2/CaO的比值,植物分为硅性植物(比值大于 1.5)和钙性植物(比值小于或等于 1)。水稻则是典型的喜硅性植物。 2、水稻中硅含量 成熟水稻茎叶中的二氧化硅含量在4~20%之间,平均为11%,较其他作物(地上部)含硅量高10倍至数百倍。水稻体内硅酸含量约为氮的10倍、磷的20倍左右,对硅的需求量较多,接近氮、磷、钾的需求量,居第4位,水稻田缺硅已成为限制水稻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连作的老水田施用硅肥对水稻的增产作用非常明显。 3、水稻对硅需求量 生产1000公斤稻谷,水稻地上部分硅元素吸收量达130—150公斤,水稻产量越高,施用氮肥越多,硅肥的需要量越大。 二、硅肥种类 属于一种中量元素肥料,主要用于水稻、小麦、玉米等喜硅作物。 1、缓效硅肥 利用铁钢渣、黄磷熔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渣或硅矿石,经粗

加工磨细过筛制成硅肥,是含硅酸钙为主的可溶性矿物肥料。每亩施用40-100千克,作基肥一次性施入。 2、水溶性硅肥 硅酸钠,含水溶性Si02 50%以上,每亩施用5千克,可作基肥、追肥和叶面肥使用。 谷壳与稻草也是硅的主要来源。水稻吸收的硅素大多集中在稻草和稻壳中。稻草腐解出的二氧化硅能维持硅的收支平衡,代替硅肥。实施稻草还田,可在相当程度上缓解或消除水稻土壤供硅不足。 三、施硅原则 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高量氮肥的施入必须要有硅肥的配合。氮、磷、钾、硅科学配方施肥,才能达到高产的效果。应该客观的认识硅肥。 1、硅肥不能代替氮磷钾肥 必须氮、磷、钾、硅配合施用; 2、硅肥不能代替农药 具有增强水稻抗病虫害的能力。稻草还田是补充土壤硅的最简单有效方法 在植物体内,硅主要以无机形态存在,除对茎叶有机械保护作用外,还有益于植物生长点的伸长和开花、受精等生理过程。 3、施用硅肥依据 水稻茎叶中的二氧化硅含量不及茎叶干重的10%时,即可视为缺硅,需要施用硅肥。缺硅的水稻土多为低pH或砂质土壤。

水稻的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 一、主要病害 1.水稻稻瘟病 1.1发病原因 长期灌深水和稻田过分干旱以及氮肥施用过多等都容易导致稻瘟病的发生。 1.2发病特点 水稻一生中有3个易感稻瘟病的时期,分别是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齐穗期。水稻稻瘟病分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很大,应在破口期及齐穗期及早预防。 1.3防治方法 首先要做好种子处理,1%的石灰水浸种或者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种24小时催芽,然后将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1:500的比例兑好,将稻秧浸入药液中30s后取出栽插。对水稻叶瘟病可以选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50 g/hm2喷洒。 2.水稻纹枯病 2.1发病原因 稻秧密植、氮肥施用过量以及稻田灌水过多、过频是导致水稻纹枯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2.2发病特点 水稻纹枯病呈现中间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的斑块。多在分蘖盛期和末期至抽穗期发病,其中抽穗期前后发病最为猛烈,水稻纹枯病主要侵害叶子,严重时可危害穗部以及茎秆部。 2.3防治方法 水稻纹枯病防治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种植的时候基肥要施足,抽穗时要追肥,施肥时要注意氮、磷、钾以及锌肥的配合施用。施药不宜过早或过迟,最好在拔节期以后、抽穗期以前。药剂选择:5%井冈霉素水剂2250 mL/hm2或20%纹霉清悬浮剂900~1500 mL/hm2,对水750~1050 kg/hm2喷雾,也可用草木灰225~300kg/hm2对水1500kg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雾。孕穗至齐穗期是水稻纹枯病的重点防治时期,应在稻株的中下部喷施药剂。

3.水稻条纹叶枯病 3.1发病原因 灰飞虱传播是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3.2发病特点 水稻叶脉呈现断续的黄白色或黄绿色条斑。发病早的植株会枯死,发病迟的则抽穗不良,病株分蘖减少。 3.3防治方法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主要是采取治虫防病的综合措施。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其次是及时清理秧田、切断病毒的传播源。当发现发病可用36%三氯异氰尿酸375~450 g/hm210%加吡虫啉300 g/hm2防治。 二、主要虫害 1.水稻螟虫 1.1害虫特征 水稻螟虫分为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 1.2危害症状 螟虫危害严重时可造成水稻白穗。 1.3防治方法 用13.5%钻心炮乳油1350 mL/hm2或15%雷钻乳油1 350 mL/hm2,或13.5%决斗乳油750 mL/hm2喷雾。 2.稻飞虱 2.1害虫特征 俗称“蜢子”,白背飞虱及褐飞虱比较常见。 2.2危害症状 白背飞虱以危害水稻的前期生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newmaker 我国农业以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水稻生产更显特色。20世纪中叶以来逐步完善并推广应用的高产栽培模式已成为我国大部分水稻产区的主要栽培技术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各地普遍应用的以肥床旱育、中小苗移栽、宽行窄株、少本浅栽为主要特点的群体质量栽培与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使水稻的增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并持续多年实现了高产稳产。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技术革命。目前,世界上水稻机插秧技术已成熟,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水稻生产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引进消化并合资开发生产了具有世界先进技术的高性能插秧机,实现了浅栽、宽行窄株、定苗定穴栽插,并得到了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应用。与此同时,这与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相得益彰,并融合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水稻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第一节新一轮机插秧技术的基本特点机械化插秧技术就是采用高性能插秧机代替人工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栽方式,主要包括高性能插秧机的操作使用、适宜机械栽插要求

的秧苗的培育、大田农艺管理措施的配套等内容。我国是世界上研究使用机动插秧机最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70年代在政府的推动下,掀起了发展机械化插秧的高潮。但是,由于当时经济、技术及社会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限制,水稻种植机械化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新一轮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在解决了机械技术的基础上,突出机械与农艺的协调配合,以机械化作业为核心,实现育秧、栽插、田间管理等农艺配套技术的标准化。这与我国历史上前几轮推而不广的机插秧技术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一是机械性能有较大提高。水 稻机插秧的核心是技术成熟、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机动插秧机。20世纪60~70年代我国率先研制开发的插秧机,是针对大秧龄洗根苗的特点开发生产的,栽插作业时,秧爪不能控制自如,勾秧率、伤秧率高,作业性能极不稳定,不能适应水稻栽插“浅、匀、直、稳”的基本技术要求。新型高性 能插秧机具有世界先进机械技术,适合我国水稻生产实际,采用了曲柄连杆插秧机构、液压仿形系统,机械的可靠性、适应性与早期的插秧机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作业性能和作业质量完全能满足现代农艺要求。二是育秧方式有重大改进。历史上曾经推而不广的机插秧技术采用的是常规育秧,大苗洗根移栽,标准化程度低,费工耗时,植伤严重,始终未能摆脱拔秧洗根、手工栽插的技术模式。近年来示范推广的新型机插秧技术,采取软盘或双膜育秧,中小苗带土移栽,其

水稻产量的形成产量构成因素物质积累与分配

水稻产量的形成/产量构成因素/物质积累与分配 (一)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形成 水稻的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颖花数)、结实率及粒重(千粒重)四个因素组 成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偿的,并不是每亩穗数愈多,或每穗粒数,或结实率,或粒重愈高,产量就愈高。而是当每亩有效穗数超过某一定数量时,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并不增加,反而有所下降或减轻,反之穗数不足时,虽能穗大粒多,但因穗数不足,也不能高产。因此只有各个因素协调增长,当全田总实粒数达到最高时,粒重相对稳定或有所提高的情况下,才能获得高产,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是由群体发展所决定的,而群体是由个体所组成,群体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了个体发育,影响到各个体的每穗粒数和粒重。 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群体与个体对立统一关系的反映。 从双季稻千斤高产田的构成因素来看,可分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每亩穗数与粒数 并重,每亩35一40万左右,每穗粒数50一60粒左右,高产田块多属于这一类型,多数 是 在基本苗中等时产生的。第二种类型:每亩穗数多,但每穗粒数少。每亩穗数40万以上,每穗实粒数在40一50粒,大多是在基本苗较多时产生的。第三种类型:以大穗为主。每亩穗数以35万以下,每穗实粒数60粒以上,大多是基本苗较少时产生的。 由此可见,高产水稻不同群体各产量因素的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品种类型、 生育期长短、环境和栽培条件的不同以及施肥水平的高低等而转移的,并对水稻产量的形成过程和各因素的组合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地制定栽培管理措施,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协调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达到合理的产量构成因素。 水稻的各产量因素是水稻一生的不同生育期形成的,它与不同生育期的器官建成过程 有着密切相关联系,见图2。 以江苏省沿江地区为例:早稻(中熟品种)4月初播种,5月初移栽,5月上中旬始蘖,5月下旬进入分蘖盛期,7月上旬始穗,7月底8月初成熟。双季晚稻(沪选19)于6月中旬播种,7月底8月初移栽,8月中旬始蘖,9月上中旬抽穗, 10月底11月初成熟。 由于不同生育时期生长不同器官,对产量的作用也不同,所以采取的措施也不相同。 1.秧苗期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基础时期。在秧苗素质较好的条件下,基本苗多,穗数也多。适龄壮秧,穗大粒多,超龄秧苗(即秧龄过长),穗型变小,秧龄过短(指后季稻)常不能正常授粉结实。总之,秧苗素质的好坏对穗数、粒数和粒重的形成有根大影响。因此,要夺取水稻高产,必须狠抓足苗、适龄、壮秧这一环。 2.分蘖期是决定每亩穗数的关键时期。每亩穗数是由主茎穗和分蘖穗所组成,适当增 加基本苗数和提高单株成穗率是增加每亩有效穗数的两个方面。主茎穗决定于基本苗的多少,有时弱苗也不能成穗,壮秧足苗才能达到相应数量的主茎穗。分蘖穗决定于分蘖成穗率,分蘖成穗率以该品种的分蘖特性、移栽叶龄、苗体壮弱以及栽培与气候条件有关,移栽时叶龄决定有效分蘖的起始节位,栽培与气候条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分蘖发生的迟早和快慢,从而影响分蘖的有效性。增穗措施要下在有效分蘖期,在分蘖初期施肥增穗效果显著,过了分蘖高峰期施肥,增穗效果就不明显,分蘖期已过再进行施肥,几乎看不出对增穗的效果。因此,分蘖期的要求是促进早发和防止迟发,在积极促进早发的基础上,控制分蘖发生过多,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生长关系,达到足蘖壮株,为足穗大穗奠定基础。 3.长穗期是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培育壮秆为粒重奠定基础的时期。每穗粒 数的多少,既决定于每穗的分化颖花数,也受退化颖花数的影响。分化颖花数多是增加粒

硅肥的十大作用

硅肥对农作物有十大作用 硅素同氮、磷、钾“三要素”一样重要,是水稻、甘蔗、大麦、玉米、番茄、竹等农作物的基本元素。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土壤中虽也大量存在,但土壤中的硅素多成难溶性矿物。不能被作物吸收。缺硅补硅,喜硅作物增硅施肥成为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生产试验证明,施用硅肥对农作物有十大作用机理。 1、是构筑植物体必需营养元素:绝大部分植物体内含有硅。特别是水稻,近年来其营养作用被认为仅次于N、P、K居第四位。检测表明,生产1000公斤稻谷,二氧化硅吸收量高达150公斤,超过水稻吸收氢磷钾的总和。水稻、小麦、大麦、大豆、扁豆、茴香六种作物灰分中,硅磷钾钙等7种营养元素的氧化物占灰分80%以上,其中硅氧化物占16~61.4%。 2、是种保健性营养元素肥料:施硅肥能改良土壤矫正土壤酸度,提高土壤盐基,促进有机肥分解,抑制土壤病菌。如红壤旱地属酸PH 值4.5~5.2左右,缺有机质和钙,容易板结。施硅肥可改良土性,加速熟化,有利于作物增产。蔬菜大棚连种两年以上,霉菌和病菌累积会影响作物产量与品质。施硅肥能有效防治霉菌的存活和繁殖及根茎霉烂等作物。 3、是改善品质的营养元素肥料:果树施硅肥可显著改善果实品质,体积增大。含糖量提高。味甜、气香且利人体健康。还耐贮藏及运输。甘蔗施硅、能提高产量,后期能促进茎糖分积累,提高出糖率。 4 、是兼合多钙镁元素复混型肥料:硅肥兼含有一定量的磷、锌、

硼、铁、锰等微量元素,对农作物有复合营养作用。适合多种作物施作。 5、可帮助作物提高光合作用:硅肥可使作物表皮细胞硅质化,使作物的茎叶挺直,减少遮荫,叶片光合作用增强。如水稻施硅后,叶片角度缩小,冠层光合作用提高10%以上。 6、可增强作物抗病虫能力:作物吸收硅素后,体内形成硅化细胞,茎叶表层细胞壁加厚,角质层增加,从而提高防虫抗病能力,特别是抗稻瘟病、叶斑病、茎腐病、白叶枯病、菌栏病及棉铃虫、锈病等。 7、可提高作物抗御倒伏由于作物的茎秆直,使抗倒伏能力提高80%左右。 8、可使作物体内通气性增强:作物体内硅素量增加,使作物导管刚性加强,促使通气性增强,对水稻、芦苇等水生和温生作物有重要意义,还可以促进根系生长,预防根系的腐烂和早衰。特别对防治水稻的烂根有重要作用。 9、可提高作物的抗逆性:作物吸收硅肥产生硅化细胞,有效地调节叶片气孔的开闭,控制水分蒸腾作用。提高作用的抗旱、抗干热风和抗低温御害能力。硅肥适用于早春作物。如早稻、早花生和冬春季蔬菜生产。 10、可减少磷在土壤中的固定:耕作土壤施硅后能活化土壤中的磷、并难溶性磷,促进在作物体内的运转,从而提高结实率。

有机水稻

有机水稻 (2010-04-28 08:09:43) 有机水稻是指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长过程。有机水稻生产围绕以健全土壤培肥体系为基础,以推进水稻健身栽培为抓手,以实施农业综合防治为保障,实现作物稳定高产的总体策略。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普遍关注,对建立在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农业生产体系提出了挑战。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健康问题的广泛重视,也促使人们将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定位在无公害、无污染的农副产品的生产上,并制定出相应的技术、质量标准。有机食品概念下的有机农业便是这一趋势的必然反映。 选取环境好无污染的地方作为生产基地:选用专门生产单位培育的有机稻种;品种要合理布局.轮换种植,对防治病虫危害有很大作用;通过选种、浸种消毒和催芽,对种子进行必要的处理;通过配制营养土、苗床处理、秧田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措施.确保有机水稻健康生长。 稻谷收获时期对米质有影响,适时收获可获得较高的整精米率。因此,在保证水稻青秆活熟时。必须做到适时收获.才能获得优质的稻谷。 1有机水稻环境建设 1.1基地的选择 在进有机水稻生产规划时。基地选择是重中之重,这是有机生产的成功开始。席运官认为理论上能进行常规生产的田块就可进行有机生产,因为有机农业强调的是转换,要通过有机生产方法将常规系统转变为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系统,这和绿色食品首先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不同的。但是我国农业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因此选择有机食品基地时还是要考虑地块的周边环境问题。 研究认为有机水稻基地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六个方面圆,但根据目前国内的有机水稻生产基地的情沙己来看。要完全做到这几点还有一定的难度,各地区有机水稻生产基地的选择都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的。如江苏省溧水县共和乡有机水稻生产基地开发,是以该乡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实施为契机的。通过 平整土地、深翻、施堆肥等农田改造措施,形成了一片未曾有任何污染的处女地;上海农场有机水稻基地设立在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江苏省大丰市境内,濒临黄海,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良好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宝应县的有机水稻生产基地选择在该县范水镇运西的一个岛状的滩地上;上海市跃进农业管理总站的有机水稻生产基地设在崇明岛西北部的由长江泥沙淤积而成,土质肥沃的滨海脱盐土的耕地上。

机插水稻栽培技术

机插水稻栽培技术 文章主要讲述了使用机械种植水稻的繁殖特点,同时讲述了使用机械种植水稻相辅助的高产量栽培方法,包含培植幼苗的提前准备、种子处置、培植幼苗、栽植幼苗、施肥管制等内容。 标签:机插水稻;生育特点;栽培技术 1 机插水稻生育特点 1.1 生育期缩短,生育进程后移 现在,使用机械插秧普遍在粳稻的种植上,拿种植的晚成熟的中粳稻或者中等时间成熟的中粳稻来说,因为受到稻秧的年龄以及腾茬的约束,和使用传统插秧技术一样的种类来说,机械插秧水稻的种植时间会晚十五天到二十天之间,导致水稻的成长时间变短,成长时间比传统种植的水稻减少了十到十五天。因为成长时间的变短,抽穗时间和成熟时间都会比传统的晚一些,所以使用机械插秧最好不要选择成长时间比较长的种类。 1.2 单株分蘖发生集中.群体高峰苗多 移栽后,机插秧苗在大田长出2.3张叶片后开始分蘖。其分叶势猛,茎蘖增长速度较快。机插秧苗I、Ⅱ位蘖不发生或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插秧苗,大田期Ⅲ、Ⅳ位蘖的发生率较低,V一Ⅶ位蘖的发生率大体在60%-90%。这几个蘖位分蘖发生率高,成穗率也较高,是高产栽培利用的主要蘖位。与常规栽培相比,机插水稻的够苗期、高峰苗期均提前1个叶龄左右,而且高峰苗数较多。机插水稻总体表现为:无效分蘖多,成穗数增加,成穗率降低。 1.3 个体生长量较小,穗形偏小 使用机械插秧的水稻每株秧苗一般都比传统种植的秧苗矮百分之十左右,叶片形状相应的也小。在进入拔节生长周期时,叶片明显比传统种植的秧苗小很多。伴随着叶片面积慢慢成长大,抽穗时间内单个叶片的大小以及全部叶片差不多都和传统种植方式的水稻差不多。使用机械方式种植,在种植时,水稻种植的数量比传统方式的少很多,但是因为栽植的不是很深,便于秧苗生长根系以及分蘖,所以,机械种植的水稻从拔节期间到抽穗时全部的根系都生长的很快,但是它在强壮生长时间段根系面积和传统种植方式的水稻差不多。使用机械种植水稻出现分蘖的时间比较晚,主要枝茎上的叶片和分蘖上的叶片数量相差很大,成长起来的分蘖一个枝茎上差不多有6片到9片,比传统种植的水稻少1到1.5张,其叶片主要生长模式:生长的个数少、穗形不大、并且在主茎上生长的和在分蘖上生长的穗形相差很大。 1.4 机插水稻草害严重

浅谈影响水稻产量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浅谈影响水稻产量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年级 专业农学 层次 学号 17280220 学生姓名王媛媛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8年10月

摘要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历来处于重要地位,水稻生产状况的好坏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安定和我国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对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从栽培,施肥,科学管理等多个方面对水稻进行相应的措施,提出解决水稻生产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水稻;产量;影响因素

Factors affecting rice yield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Rice is the main grain crop in China. It has alway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grai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The quality of rice production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whole society. In this paper, the factors affecting rice yield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were taken from cultivation, fertilization,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rice production. Key words:Rice; yield; influencing factors

硅肥在各种作物上的应用效果:

硅肥在各种作物上的应用效果: 1、水稻:水稻施用硅肥增产效果特别明显。水稻是喜硅作物,喷施硅丰环可使水稻表皮细胞加厚,作物茎叶粗壮挺直,根系发达,叶片上冲,光合作用增强,促进有效分蘖、结实率高、穗大粒多、抗旱、抗倒伏能力提高85%以上,促早熟,提高稻米质量,抗病虫害,可降低发病率75%。施用硅丰环后水稻抗病性明显增强,特别是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叶斑病、茎腐病、白叶枯病和烂根病、稻飞虱、二化螟、钻心虫、蚜虫等病虫害发生率明显降低。 2、玉米:喷施硅丰环后茎秆粗壮,株高降低,抗倒伏能力提高80%以上,叶面积增加,抗逆能力增强,玉米穗大、籽粒饱满、秃尖减少,结实率提高,增产10%-23%以上,玉米粗缩病、茎基腐病、青枯病以及蚜虫、玉米螟(钻心虫)等病虫害发生率大幅减少和降低。 3、花生:施用硅肥后植株生长健壮,叶色深绿,根系发达,分枝多,果仁充实饱满、空壳少、成仁率高、商品性好,增产效果一般在15%-50%,并且花生的叶斑病、枯萎病、茎腐病、根腐病、白绢病、蚜虫、棉铃虫、红蜘蛛等病虫害明显减少。 4、大豆:喷施硅肥后长势好、叶片大、结实多、抗倒伏、成熟早、病虫害少,可使豆荚螟的危害明显减轻。一般可增产15%左右。 5、芝麻:喷施硅肥后植株坚挺、叶片上扬、生长旺盛、千粒重增加,抗倒伏与早衰,病虫害少、品质提高。 6、苹果、梨、桃等果树:喷施硅丰环后果树枝条粗壮,叶片增大且厚实、挺直、平展,光合作用增强,绿叶期延长,减少落果、缩果、畸形果、裂果,防止卷叶、花叶、黄叶、斑点、落花、落叶等生理病害,着色提前3-5天,成熟早,果实个大、色泽好、味甜、硬度高、耐储运,品质大大提高。 果树吸收硅素后,能在叶片和果实表面形成较多的硅化细胞和坚硬的表皮层,对梨木虱、桃小食心虫、红白蜘蛛、康氏粉蚧、蚜虫等害虫具有抵抗能力,高浓度的硅酸对黑星病、黑斑病、白粉病、锈病、轮纹病、炭疽病、流胶病、青霉病、绵霉病、褐腐病、黑腐病、灰霉病、早期落叶病、腐烂病、根腐病等多种真菌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因而可显著降低多种果树病虫害的发生率。 7、葡萄:喷施硅肥后树体生长健壮,叶片增大,果穗数增多,干鲜重比增加,着色好、成熟早,霜霉病、白粉病、褐斑病、灰霉病、黑痘病、白腐病、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降低,质量和产量明显提高。 8、柑桔:喷施硅丰环后可增加开花数和坐果率,绿叶期延长,病虫害少,果实端正,个大着色好,质量高。 9、草莓:喷施硅丰环后可使草莓果实增大、外观鲜红圆润、有光泽,草莓大果率增加,质量好,采收期提前7天,经济价值提高,平均增产50-57%,并能大大提高草莓对各种病虫害的抵抗能力,(根据试验表明,草莓喷施硅肥后,蚜虫发生率下降75%,抗灰霉病率达到40%-53%,对白粉病、病毒病等其它病害也均有一定抗性)。硅肥对草莓的生长发育、质量和产量的提高均有较大的作用。 10、大白菜:喷施硅肥后,植株生长健壮、干烧心和软腐病发病率下降,同时蚜虫也大大减少。 11、冬瓜、丝瓜:喷施硅肥后生长健壮、座果率高、结瓜多,病虫害少、质量和产量均有提高。 12、辣椒、茄子、西红柿:喷施硅丰环后植株健壮,叶色深绿,坐果率高,果型端正,产量高,病虫害少。 13、黄瓜:喷施硅肥后,茎叶挺直,光合作用增强,长势好,瓜粗且直,上市早,成色好、口感好,病虫害少,白粉病、枯萎病、叶斑病基本没有,质量和产量都明显提高。 14、西瓜:喷施硅丰环后生长健壮、皮薄、肉质脆甜、含糖量高,病虫害少、产量高、质量好。 15、马铃薯:喷施硅丰环后,长势健壮、白粉病发病率低,个大、外表光滑没有黑斑,增产30%,

硅肥的十大作用

硅肥的十大作用: 1、是种保健性营养元素肥料:施硅肥能改良土壤矫正土壤酸度,提高土壤盐基,促进有机肥分解,抑制土壤病菌。如红壤旱地属酸PH值4.5~5.2左右,缺有机质和钙,容易板结。施硅肥可改良土性,加速熟化,有利于作物增产。蔬菜大棚连种两年以上,霉菌和病菌累积会影响作物产量与品质。施硅肥能有效防治霉菌的存活和繁殖及根茎霉烂等作物。 2、是构筑植物体必需营养元素:绝大部分植物体内含有硅。特别是水稻,近年来其营养作用被认为仅次于N、P、K居第四位。检测表明,生产1000公斤稻谷,二氧化硅吸收量高达150公斤,超过水稻吸收氢磷钾的总和。水稻、小麦、大麦、大豆、扁豆、茴香六种作物灰分中,硅磷钾钙等7种营养元素的氧化物占灰分80%以上,其中硅氧化物占16~61.4%。 3、是改善品质的营养元素肥料:果树施硅肥可显著改善果实品质,体积增大。含糖量提高。味甜、气香且利人体健康。还耐贮藏及运输。甘蔗施硅、能提高产量,后期能促进茎糖分积累,提高出糖率。 4、是兼合多钙镁元素复混型肥料:硅肥兼含有一定量的磷、锌、硼、铁、锰等微量元素,对农作物有复合营养作用。适合多种作物施作。 5、可帮助作物提高光合作用:硅肥可使作物表皮细胞硅质化,使作物的茎叶挺直,减少遮荫,叶片光合作用增强。如水稻施硅后,叶片角度缩小,冠层光合作用提高10%以上。 6、可增强作物抗病虫能力:作物吸收硅素后,体内形成硅化细胞,茎叶表层细胞壁加厚,角质层增加,从而提高防虫抗病能力,特别是抗稻瘟病、叶斑病、茎腐病、白叶枯病、菌栏病及棉铃虫、锈病等。

7、可提高作物抗御倒伏:由于作物的茎秆直,使抗倒伏能力提高80%左右。 8、可使作物体内通气性增强:作物体内硅素量增加,使作物导管刚性加强,促使通气性增强,对水稻、芦苇等水生和温生作物有重要意义,还可以促进根系生长,预防根系的腐烂和早衰。特别对防治水稻的烂根有重要作用。 9、可提高作物的抗逆性:作物吸收硅肥产生硅化细胞,有效地调节叶片气孔的开闭,控制水分蒸腾作用。提高作用的抗旱、抗干热风和抗低温御害能力。硅肥适用于早春作物。如早稻、早花生和冬春季蔬菜生产。 10、可减少磷在土壤中的固定:耕作土壤施硅后能活化土壤中的磷、并难溶性磷,促进在作物体内的运转,从而提高结实率。 硅肥在不同作物上的不同作用: 1、水稻:水稻施用硅肥增产效果特别明显。水稻是喜硅作物,喷施硅肥可使水稻表皮细胞加厚,作物茎叶粗壮挺直,根系发达,叶片上冲,光合作用增强,促进有效分蘖、结实率高、穗大粒多、抗旱、抗倒伏能力提高85%以上,促早熟,提高稻米质量,抗病虫害,可降低发病率75%。施用硅肥后水稻抗病性明显增强,特别是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叶斑病、茎腐病、白叶枯病和烂根病、稻飞虱、二化螟、钻心虫、蚜虫等病虫害发生率明显降低。 2、小麦:喷施硅肥后分蘖增多、茎秆粗壮、叶片挺直、结实率高、千粒重增加、抗旱、抗干热风、抗倒伏能力提高80%以上,白粉病、锈病、纹枯病、根腐病和蚜虫、钻心虫等病虫害发生率明显减少。 3、玉米:喷施硅肥后茎秆粗壮,株高降低,抗倒伏能力提高80%以上,叶面积增加,抗逆能力增强,玉米穗大、籽粒饱满、秃尖减少,结实率提高,增产10%-23%以上,玉米粗缩病、茎基腐病、青枯病以及蚜虫、玉米螟(钻心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