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注意力集中实验报告

人因工程注意力集中实验报告
人因工程注意力集中实验报告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注意力集中实验实验时间:2012年11月19日报告撰写人姓名:曹一然报告撰写人学号:101279002 实验小组成员:曹一然陈新

一.【实验说明】

测试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二.【实验目的】

1.测试在不同跟踪对象、不同测试时间和不同转速下的注意集中能力。(通过成功时间与失败次数两项指标反映)

2.你认为集中学习与间时学习那种方法更能提高追踪学习效果,请通过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三.【实验仪器】

采用BD-Ⅱ-310注意力集中能力测试仪。本仪器可测定被试的注意集中能力,并可作为视觉—动觉协调能力的测试与训练仪器。仪器由一个可换不同测试板的转盘及控制、记时、记数系统组成(见图)。转盘转动是测试板透明图案产生运动光斑,用测试棒追踪光斑,注意力集中能力的不同量将反应在追踪正确的时间及出错次数上。

主要指标:

1. 定时时间: 1--9999 秒;

2. 正确、失败时间: 范围: 0--9999.999 秒, 精度: 1ms

3. 最大失败次数: 999 次

4. 测试盘转速: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转/分九档

5. 测试盘转向: 顺时针或逆时针

6. 数字显示: 8 位

7. 测试棒: L形, 光接收型

8. 测试板: 3 块可方便调换, 图案为圆点、等腰三角形、正方形

9. 干扰源: 喇叭或耳机噪音, 音量可调

10. 箱内光源: 环形日光灯, 22W

11. 外形尺寸: 320×320×140 mm

12. 微型打印机及其专用电源(选购):用于输出实验数据, 可打印实验条件, 正确、失

败时间(全部0.001 秒位), 失败次数。串口,波特率1200。

四.【实验步骤】

为了防止环形日光灯管在运输中造成损坏,仪器发货时灯管及启辉器单独包装。仪器首次使用时,需打开上盖,拧开螺丝取出转盘,再打开遮光罩支脚螺丝,取出遮光罩就可以安装灯管了。启辉器座圆头朝下插入灯管接线柱中,再装入启辉器。打开电源可以试日光灯是否亮。装上遮光罩、转盘就可以正常使用。1.仪器上下二层结构。下层为控制电器部分,上层为光源及测试转盘部分。上

层可以打开,拧开测试板中央四个螺丝调换所选择的测试板。

2.测试棒插头插入后面板的插座中。如用耳机,则耳机插头插入后面板的相应

插座中。

3.接通电源, 打开电源开关。日光灯启动时,可能对数码显示有干扰,可按“复

位”键,恢复正常。

4.控制前面板见图1,主要由定时时间设定拨码开关、控制转盘速度、方向按

键、开始键、打印键、复位以及转速、成功时间、失败次数显示数码管组成。

后面板见图2,主要有电源开关、声音喇叭选择开关、声音大小调节旋纽以及耳机、测试棒、打印插座。

图1 仪器前面板

图2仪器后面板

5.选择转盘转速:按下“转速”键一次,其转速显示加1,即转速增加10转

/分,超过90转/分,自动回零。如转速显示为0,则电机停止转动。选择的转速由测定内容而定,如测定注意力集中能力,则可选择慢速,减少动作协调能力的影响。

6.选择转盘转动方向:按下“转向”键一次,其键右侧“正”、“反”指示灯亮

灭变化一次,“正”亮表示转盘顺时针转动,“反”亮表示转盘逆时针转动。

如转盘正在转动中,每按一次“转向”键,转盘变化一次转动方向,经一定时间后,转盘达到指定的转速。

7.选择定时时间:按“定时时间”的各拨码“+”“-”键确定实验时间,其时

间值实时显示于“成功时间”显示窗上。

8.拨后面板的开关,选择噪声由喇叭或耳机发出。喇叭声的音量可以由后面板

的旋钮调节,耳机的音量可以由耳机上左、右耳两个旋钮分别可调。

9.被试用测试棒追踪光斑目标,当被试准备好后,主试按“测试”键,这时此

键左上角指示灯亮,同时喇叭或耳机发出噪声, 表示实验开始。被试者追踪时要尽量将测试棒停留在运动的光斑目标上(接触或不接触均可),以测试棒停留时间作为注意力集中能力的指标。实时显示其时间,即成功时间。同时实时记录下追踪过程中测试棒离开光斑目标的次数,即失败次数。

10.到了选定的测试定时时间, “测试”键左上角指示灯熄灭,同时噪声结束,

表示追踪实验结束。

复位:测试过程中,要中断实验必须按“复位”键;?一次测试结束后要重新开始新的实验,也必须按“复位”键。按下后,成功时间显示定时时间,失败次数清零,回到第4步。

五.【实验数据】

实验的变量有:转向,跟踪对象,测试时间,转速,有无噪声。

首先,全部的转向都为正。

1.转向为正,跟踪对象为正方形,测试时间为30s,噪声为无,不变。

转速为变量,分别为1,3,5,7,9(*10转/分钟)

2.转向为正,跟踪对象为正方形,测试时间为30s,转速为分别1和3

噪声为变量

转速:1(*10转/分钟)

转速:3(*10转/分钟)

3.转向为正,跟踪对象为正方形,转速为5,噪声为无

测试时间为变量,分别为20s,30s,40s

4.转向为正,测试时间为30s,转速为5,噪声为无

跟踪对象为变量,分别为正方形,三角形,圆点。

六.【实验结果分析】

(一)数据分析

1. 转速为变量

随着转速的提高,成功时间显现出明显的下降,失败次数呈现明显的上升。说明随着转速上升,注意力集中的难度加大,注意力难以集中。

2.噪声为变量

当在有噪声环境中,被试明显感觉难以集中注意力,说明噪声因素对注意力的集中有比较大的影响。

3.测试时间为变量时

数据并不能明显反应出测试时间和注意力集中程度的影响,但是可以从被试的反应来看,测试时间越长,被试的疲劳感觉也越强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注意力的集中程度。

4.跟踪对象为变量时

正方形较之三角形较之圆点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可以认为当图案越规则时,注意力越容易集中。

(二)实验其他原理猜测

生理因素的性别差异。

从和其他被试的比较来看,女性被试在注意力集中的实验中的表现整体高于男性。可以猜测其原因:男女的社会角色不同。男性大多从事一些创造性、冒险性的活动,其思维的灵活性较强,单调乏味的作业任务很容易使他们厌倦、疲劳。女性主要从事一些细节性的东西,要求女性要细心、有耐性,而大多数女性也较能长时间的从事某项单调、乏味的工作;但也由于女性的细心,较小刺激也能引起其注意,同时女性一般较易受暗示,从而就会出现实验作业时在靶时间长,脱靶次数多的情况。(2)、男女在性格方面的差异。女性多细致、严谨、有耐性,男性注重全局而不太在乎细节。(3)、社会对男女的期望、社会文化对男女性别的影响。在这一方面有点类似于男女社会角色的理解,社会对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期望,不同的社会文化将有不同的期望。人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就会形成与社会期望相一致的做事风格,学习、获得其特有的技能。

人因工程模板(0803607张永梅迷宫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迷宫实验 实验目的: 1、测定睁眼闭眼时学习效果的不同。 2、学习效果随实验次数的变化。 实验地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现代工业工程实验室(第9教学科研楼401-407室) 实验时间:实验仪器:EP713型迷宫实验 指导老师:蔡敏 实验人员: 所学专业姓名性别年龄籍贯2008级工业工程张永梅 1. 实验设计(必须) 本实验测量被试迷宫学习的学习曲线,学会的标准是连续三次不发生错误(即没有一次进入盲巷)走出迷宫,学习的效果用每遍内错误(走入盲巷)的次数和走一遍所用的时间为指标,并记录学会迷宫总共用的学习遍数。 变量控制(可选) (1) 实验仪器都是正常工作的,不存在差异性。 (2) 实验进行的外部条件(包括温度、亮度等)都是适宜的,假定其保持不变。 (3) 在实验进行前,已详细地向其解释实验操作过程,并事先熟悉、练习一遍,以排 除熟悉度对于动作稳定实验的影响。 对照设置(可选) A.测定睁眼闭眼时学习效果的差异 理论上控制其它的各种因素,将睁眼、闭眼作为实验中的唯一自变量,以准确反映其对因变量(所用时间和出错次数)的影响。

B.测定学习次数的增加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 让一名被试连续做多次实验,记录每次实验所用的时间以及出错的次数,分析实验次数的增加是否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2. 实验过程(必须) (1)将随机附件电源变换器输出插头插入仪器的电源伸入端,然后将电源变换器插入交流220V供电电网的插座 (2)合上仪器的电源开关,仪器数字显示的计时状态,使用者可按动N/T按钮选择仪器数字显示计时状态()或计数状态(000) (3)拉出小抽板,拿出试笔,被试者手握试笔,试笔尽量和迷宫平面保持垂直,开始实验前,被试者作为第一次学习,应仔细观察迷宫的走道和盲道 (4)开始实验,将试笔在迷宫内滑动,计时器开始计时,如试笔进入盲道并到短点,计数器加1,当试笔到达终点时,仪器内的蜂鸣器鸣响,计时计数器停止工作,按动N/T按钮,数字显示实验时间和出错次数 (5)主试记录数据,被试取下眼罩 (6)按仪器的RET按钮,仪器复位,数字显示 (7)第二次实验,被试再一次观察迷宫的走道和盲道,作为第二次学习,然后按照第一次的步骤,再戴上眼罩,重复上一次实验 (8)被试连续三次无错误地走完整个迷宫后,即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时间曲线和出错曲线 3. 3. 实验结果(必须) 实验结果记录(必须) 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所示: 表1 闭眼时走完迷宫所需时间和错误次数随着学习次数的变化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人因工程实验指导书1分析讲解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人因工程 姓名班级 学号日期 成绩教师

实验一:基本测量 1.测量身高、体重 2.血压、脉搏测试 3.抓握力测试 4.深度知觉测试 一、实验目的 深度知觉测试仪是研究视觉在深度上视锐的一种仪器。可测试双眼对距离或深度的视觉误差的最小阀限。本仪器具有测定深度视锐的前后移动机构,和移动速度调节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各类驾驶员、炮手、运动员等和深度知觉有关的工作人员的测试或选拔。 工作原理:移动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三点成一直线,在实验过程中,可测出被试者视觉在深度上的差异特性。 二、实验设备 深度知觉测试仪EP503A型 三、实验步骤 1、被测试者坐于离标准刺激2m处,使双目或单目与观察窗成水平位置,可观察比较刺激的前后移动。 2、主试者接通电源,打开照明灯。此时比较刺激自动离开标准刺激最远处停下。若测试过程中,电源开关始终处于开启状态,则主试者可按一下复位键亦可使比较刺激处于初始位置,即停于离标准刺激最远处。 3、由被试者操作遥控键,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三点成一直线。 4、主试者从标尺读数中观察被测试者的测定误差。 四实验数据

5.注意力集中能力测试 一、实验目的 注意力集中能力测定仪可进行视觉动作学习和注意力品质的测验;也可用于射击等体育运动的心理训练和测试,以达到培养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能力以及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还能研究和测定各类职业人员的注意力集中水平 二、实验设备 注意力集中测试仪 EP701C型 实验图形板3块,L形光笔一支 三、实验步骤 1,硬件联接:将L形光笔插头插入主机反面“光笔输入插座”处;如需干扰,则将耳机插头插入主机的“耳机输出”处;如需外接干扰信号,可通过CSX3-3.5型的立体声插头插入“干扰信号输入”处,最后插上电源插头 2,打开电源开关,仪器自动进入上电复位状态(也可在任意时刻按红色“复位”键进行复位)。仪器面板上的转速显示“50”,定时“0030”,在靶时间显示“0000.00”,并且转速显示在不停闪烁。 3,仪器进入转速设置及定时设置,此时仪器转速显示开始闪烁,此时按定时定速键组的按钮,选择转盘速度,在每个键的左上方分别标有“10、20、30―――90”选择相应的键,以决定转盘速度,例如按标有30的键,则转盘速度是每分钟转30圈。完成转盘速度选择后,转速显示停止闪烁。仪器定时显示开始闪烁,按定时定速键组的按钮,选择定时时间,在每个键的右下方分别标有“1、2、3~0”,按动相应的按钮,输入定时时间数值即可,如分别输入“2”,“7”,“3”,即完成定时273秒。 此外,仪器也可按缺省运行,跳过定速、定时设置步骤,直接按“开始”键,仪器即按转速50转/分,定时30秒运行。 4,调节干扰噪声音量旋钮,可改变干扰强度。 5,被试按主试的要求将L形光笔头放在实验图形板的轨迹上的某一处(由主试确定) 6,主试按“开始”键,被试即可以进行测试,被试手持L型光笔跟踪图形板下运动的红色接收靶,当光笔头第一次跟踪到红色接收靶时,仪器正式开始计时、计次。同时仪器发出“嘀嘀”二声,以示仪器开始正式测试。当定时结速后,仪器再次发出“嘀嘀”二声,以示结束。 7,主试记录结果。 8,当完成一次测试后,转速及定时时间显示闪烁。如再次按下“开始”键,仪器将以刚才的设置参数运行。如需改变设置,则需按“复位”键进行复位,再重复步骤4。 四实验数据 五、实验总结

人因工程亮点闪烁实验报告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亮点闪烁实验实验时间:2012年11月12日报告撰写人姓名:曹一然报告撰写人学号:101279002 实验小组成员:曹一然陈新

实验四亮点闪烁实验(闪光融合频率计) 一.【实验要求】 1.分别改变闪光强度、亮黑比、色调以及背景光的强度,测试不同参数变化下对闪光融合 临界频率的影响。 2.你认为被试的闪光融合临界频率值与视力好坏有无关系?为什么? 二.【实验说明】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的灯光,电视,电影都被知觉为连续的,但事实上这些光线是连续的。一个间歇频率较低的光刺激作用于我们的眼睛时,就会产生一亮一暗的闪烁感觉,随着光刺激间歇频率逐渐加大,闪烁现象就会逐渐消失。由粗闪变成细闪,当每分钟闪光的次数增加一定程度时,人眼就不再感到是闪光而感到是一个完全稳定或连续的光,这种现象称为闪光的融合。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光刺激的间歇频率称为闪光临界融合频率(CFF)。不同人的CFF的差异相当大,但一般在30—55赫左右。 关于闪光频率的实验研究,在心理学中曾有过不少成果。我们的眼睛并不是一种完美的时间记录工具,它不是在一种闪光开始时,网膜反应立即开始,也不是当闪光停止后,反应就立即停止。事实上无论在刺激的开始和终止时都有网膜时滞。一般说来,在中等强度情况下,视觉刺激的后象所保留的时间约为0.1秒。这种时滞的存在对于我们知觉物体是一优点。如果我们的眼睛在时间上具有完全的分辨力,那么我们在交流电灯光下,任何物体都将显得闪烁了。而在长时间工作学习后,人们会觉得灯光开始闪了。那么,影响闪光融合的因素有什么呢?颜色作为人类环境的一个普遍特色,它对视觉有很大影响。颜色有三种特性,即色调,明度,饱和度。本次研究针对颜色的色调和明度两方面,探讨同一色调不同明度及同一明度不同色调对闪光融合的影响。闪光融合频率是用来测定精神疲劳的常用指标之一,其特点是测试方便,效果明显。一般来说,闪光融合频率值随着精神疲劳程度的加重而降低。过度疲劳会导致出现工作事故等问题,所以根据闪光融合频率,应及时调整工作量,充分休息。 三.【实验原理】 一个频率较低的闪光剌激会产生忽明忽暗的感觉,这叫光的闪烁。随着闪光的频率不断增加,闪烁感觉就逐渐消失,最后呈现出稳定的光感,这叫光的融合。感到光融合时闪光最低频率和感到光闪烁时闪光最高频率的平均数叫做融合临界频率,本实验测量的就是红、黄、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

人因工程实验微环境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量、评价照明环境的方法。 2、对工作场所(教室)的照明环境进行测量和分析评价,查出环境中存在的影响照明效果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3、掌握测定和评价工作环境噪声的方法。 4、使用测量仪器对环境噪声进行实测,了解噪声对人的危害,提出改善建议。 5、掌握微气候测定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各种参数的测定方法; 6、根据测定结果结合有关规定评价环境的气候条件,并提出改善方案。 二、实验原理: 照明对作业的影响,表现为能否使视觉系统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视觉操作的效能好坏,主要是看它是否能将所需观察目标从周围环境中突出出来。对噪声的客观计量和主观、客观评价就变得极为重要。对噪声的评价,一方面是根据噪声的客观强度、频率分布及作用时间长短,从人接受噪声后的主观感受出发,对噪声状况进行计量与分析;另一方面是研究和判断噪声对人和环境在哪些方面造成危害,以及危害程度,并参照相关标准提出改进措施,以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率,使人处于安全、健康、舒适的环境。微气候环境的因素之间是互相影响和补偿的,即使某一因素变化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常可由另一因素的相应变化所补偿。例如,人体经辐射所获得的热量可以改由气温升高来获得,湿度增高所带来的影响可由风速的增大来抵消等。 三、实验设备: IEEAS.RS232测光仪,测声仪,温湿度计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照度测量 1、数字式照度计采用硅光电池作为光敏测量元件,经高性能集成运算放大器放大,由液晶显示屏显示读数。其使用方法是:

(1)将接收器插头插入仪器输入插口,接收器置于被测点,开关拨向“ON”位置。 (2)打开接收器遮光罩,则仪表显示屏就显示被测点的照度读数。 (3)若测量场合的照度多变,为了便于读数,可将读数保持开关拨向“HOLD”一端,可使显示屏上的读数保持不变;待读数结束后再将开关拨向“ON”一端,即可进行下一次测量。 (4)仪器使用完毕,应将电源开关拨向“OFF”位置,以防电池空耗。 (二)噪声测量 1、选择适合的地点(最好是教学楼),测量噪声值。 2、每隔1分钟测量一次,共测量1小时,即记录60个噪声值。 (三)微气候测量 1、将大教室内部均匀地分为九个区域,取每个区域对角线的交点作为测点,同时选取9名同学作为被试者,做好准备。 2、在室内风扇、门窗均关闭的情况下,测出各测点的温度、湿度、风速。 3、记录被试者此时的冷热感觉。 4、在打开室内门窗及打开门窗并开启风扇的状况下重复上述实验。 5、测量室外的温度、湿度及风速。 五.实验结果 实际噪音测量结果 照度的测量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极限法测定几种频率的听觉阈限实验报告

极限法测定几种频率的听觉阈限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采用极限法测定集中频率下的听觉阈限,极限法是测定阈限的直接方法,它能形象地表明阈限这一概念。也就是说,在记录纸上可以直接看出这一类与那一类(感觉得到和感觉不到)反应的界限。极限法一般交替地使用递增和递减系列,这样既能抵消习惯误差,又能抵消期待误差。本实验被试为吉林化工学院安全专业学生2名(男)。本次实验地目的在于:1.熟悉极限法地应用。2.了解纯音听觉阈限与不同频率地关系。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发现,绝对听觉阈限与不同频率地声音刺激有关,听觉感受性最高地频率在1000Hz到4000Hz之间,当声音频率低于1000Hz或高于4000Hz时,听觉阈限显著升高,即绝对听觉阈限与声音刺激频率呈现“U”字相关。 关键词:极限法、听觉阈限 1.引言 感觉是由物质刺激作用感觉器官而引起的,因此可以用物理量来说明感觉量。如以“刚刚感觉到”的物理刺激量来代表感觉的绝对阈限(简称RL),用“刚刚感觉到”有差别的两个物理量之差来代表感觉的差别阈限(简称DL)。“刚刚感觉到”是指这种感觉正处在“感觉到”与“感觉不到”的过渡地带,这样大小的感觉量可以用有50%的次数能感觉到、有50%的次数感觉不到的物理刺激量来表示。

传统心理物理法有三种基本方法。作为心理物理学方法之一的极限法是测定阈限的直接方法,又称最小变化法、最小可觉刺激或差别法。其特点是刺激按“渐增”和“渐减”两个序列交替变化组成,且每次变化的数量是相等的。每一个序列的刺激强度包括足够大的范围,能够确定从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瞬间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因为极限法刺激的两个序列被试预先知道,也知道每次都有一定强度的刺激出现,因此易产生两种误差:一种是在渐增序列中提前报告“有”和在渐减序列中提前报告“无”的倾向所产生的期望误差;另一种是在渐减序列中坚持报告“有”和在渐增序列中坚持报告“无”的倾向所产生的习惯误差。渐增序列和键键序列交替出现,在确定阈限时,求各次结果均值的方法就是为了平衡这一系统误差(一般称作“常误”)。因为极限法的刺激系列反复出现,被试很快就会了解刺激范围,为了克服定势的影响,两个系列的起始点不要相同,要经常无规则的变化才行。为了检查被试是否有期望或习惯误差,两序列的操作顺序还要做适当的安排。因为在多次的测定过程中,往往会受练习或疲劳的影响而产生不一致的情况。要检查渐增序列与渐减序列所测结果是否有差别,就要使两者练习或疲劳影响的程度相等,也就是使两者在测定顺序上机会均等(假设练习或疲劳的作用随测定次数的增多而等速变化)。极限法一般交替地使用递减和递增系列,这样既能抵消习惯误差,又能抵消期待误差。 声音强度与声波的振幅相对应,音高则是与声波的频率相对应的。但是这种对应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直线性的。对不同频率的纯音进行听觉阈限的测定,可以揭露这种对应关系,而且也是一切与听觉有关的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响度绝对阈限是指在某一声音频率

照度实验报告

照度实验报告 一、背景 作业场所的合理采光与照明,对生产中的效率、卫生和安全都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工作 场所设计中的重要项目,无论是天然采光还是人工照明,其主要目的都是给人们的生活和生 产提供必需的视觉条件。 适当的照度设计应遵循工效学的原则,使照度设置达到保证物体的轮廓立体视觉,有利 于辨认物体的高低,深浅,前后远近及相对位置,有利于眼睛的辨色能力,有利于大视野, 降低疲劳、减少错误和工伤事故的发生。提高照度值可以提高识别速度和主体视觉,从而提 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但照度值提高到使人产生眩光时,会降低工作效率。此外,利用照明 设计对人的情绪的影响,根据场所功能的需求,可使光环境对人产生兴奋或抑制的作用。在 绿色照明理念的指导下,人工照明应考虑节能和环保的要求。 二、实验目的 正确熟悉和使用照度计,采集光环境数据,并通过分析数据来判断光环境的照度是否合 理,假如不合理则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 三、实验场所 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二楼大厅自习室(室外) 四、实验要求 1、照度采集 2、对自习室的照度情况进行分析 3、分析光照度合理性,并提出改善措施 五、分析 1、主观分析 (1)、主观评价调查数据 (2)、主观评价结果分析 a、计算每个项目的评分s(n): s(n)= 式中,s(n)为第n个项目的评分 p(m)为第m个状态的分值,其中,p(1)=0,p(2)=10,p(3)=50,p(4)=100, v (n,m)为第n个评价项目的第m个状态所得的票数。所以: s(1)= s(2)= s(3)= s(4)= s(5)= s(6)= =16.4 =10.8 =12.4 =12.6 =12.4 =12.6 s(7)= s(8)= s(9)= s(10)= b、计算总的光环境指数 s s= =9.2 =8.2 =9.4 =10 式中,w(n)为第n个评价项目权值,设其权值均为1 所以: s=11.4 为了便于分析和确定评价结果,本方法将光环境质量按光环境的指数范围分为四个质量 等级,其质量等级的划分及其含意如下表所示: 因为10<11.4<=50所以根据上表的结论,本实验的光环境质量等级为3,含义是: 问题较大 2、客观分析(照度数据采集及分析)(1)、照度采集现场 在进行照度值测量的时间点上我们选择了一个晴朗的下午2点~3点之间,光照十分充足, 因为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就没有对阴天和晚上进行测量和分析。 图书馆二楼自习室现场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CAD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人因工程课程实验--记忆广度测试实验报告

人因工程课程 记忆广度测试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3年11月

记忆广度测试实验报告 摘要:记忆广度指的是按固定顺序逐测一地呈现一系列刺激以后,刚刚能够立刻正确再现的刺激系列的长度。本实验测试了短时记忆广度。不同被试者的记忆广度有一定的差异,这与不同被试者的记忆方式有关系。例如将较长的数字组块记忆比单独记忆效果要好。 关键词:记忆广度短时记忆记忆方式 1.引言 记忆广度是测定短时记忆能力的一种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记忆广度指的是按固定顺序逐一地呈现一系列刺激以后,刚刚能够立刻正确再现的刺激系列的长度。所呈现的各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必须相等。再现的结果必须符合原来呈现的顺序才算正确。刺激系列可以通过视觉呈现,也可以通过听觉呈现。呈现的刺激可以是字母,也可以是数字。记忆广度是测定短时记忆能力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人的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约在15秒钟内会遗忘。心理学家对人的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做过实验。当人被传入一个信息后立即对其进行检查,其回忆是准确无误的。随着保持时间的处长,回忆成绩就急速下降。当延长到15 秒钟时,信息的再现率

约为10%。但是超过15 秒钟以后,再现率便不再下降,一直维持在10%的接近值上。数字记忆能力的测试是目前心理学研究瞬时记忆中简单易行又最为典型的一种方法。这是由于它最能体现记忆广度的特点:是决定记忆材料的数目,而不是材料的意义。目前,公认的记忆广度的平均数为7+-2。 2.方案 2.1 实验仪器:BD-Ⅱ-407型记忆广度测试仪(Memory Span Tester)2.2 被试者:东南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大二学生4名。 2.3实验步骤: ①将键盘的插头与仪器被试面板上的插座连接好,接通~220V电源。 ②按下复位键,由程序将码Ⅰ灯、计分灯、顺答方式灯置亮,数码管显示为0202.00 ③被试者按下回车开始测试。在见到回答亮〔绿灯〕,用键盘按顺序回答记忆的数字,回答正确,回答灯灭,加0.25 分,被试再按回车键,仪器接着提取下一组以供再次回答。 ④基础分为2.0分,答对一个数组记0.25分,答对4个数组(一个位组)计1分,答对14个位组计满分16分。计分公式:F=2.0+0.25X(F 是被试者的得分,X是被试者正确回答的次数)。 ⑤由仪器自动计分、计位、计时、计错。 ⑥主试者可以随时改变码Ⅰ和码Ⅱ。

反应时的测定实验报告

.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反应时的测量实验报告 专业工业工程 学号 1240408110 姓名志伟 指导老师吴俊 成绩 2015年06月30日

实验报告——反应时的测量 【摘要】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学习视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以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计算,并比较三种反应时的时间差异以及探讨影响反应时的因素。经过分析实验结果数据得出的结论为:被试作出反应所需时间是由刺激的复杂程度决定的。即简单反应时所需反应时间小于选择反应时所需时间。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多项职业能力测量仪1.引言 反应时是人因工程学在研究和应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心理特征指标。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大部分活动是在体潜伏进行的,难以对信息接受、加工和传递各个阶段精确地进行实验测定。因此,在实践中往往利用反应时指标来近似说明人对信息处理过程的效率及影响因素。利用反应时可以分析人的感知觉、注意、识别、学习、唤醒水平、动作反应、定向运动、信号刺激量等,在此基础上,实现提高作业效率、监视水平和集中注意力等目的,合理制定作业标准,改进人机界面,改善作业条件和环境等。 反应时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通路传到运动器官,运动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 本实验采用的是荷兰心理学家 F.C.唐德斯的研究结果。测量最基本的三种反应时,即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唐德斯将它们分别命名为:a、b、c反应时。(1)简单反应时(RTA) 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和要求被试做出的反应都只有一个,且固定不变。本实验程序可测量视觉、听觉两种简单反应时。视觉的刺激为一绿圆,听觉的刺激为773Hz纯音。测量方式一样,被试均按绿键反应。测30次,每次预备后间隔2秒呈现刺激。如果测试中被试在准备阶段有抢先现象,则该次结果无效,并由计算机剔除并警告抢码被试。另外以每5次呈现为一组,随机加入空白的探测刺激2秒,如有被试在此时抢码,则警告抢码被试,且本组实验将重新进行。最后以 2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修订版修订稿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修订 版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 吉林化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人因工程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测试双眼对距离或深度的视觉误差的最小阀限。 二、 实验设备: EP503A 深度知觉观测仪 三、 实验步骤: 1 被测试者坐到测试仪的窗口前面,使双目或单目与观察口成水平位置,观察比较刺激的前后移动。 2 记录数据者接通电源,被测试者预作几次,然后开始实验。 3 被测试者操纵遥控键,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三点一线。 4 记录者第一次提醒测试者大致的误差,第二次提醒精确误差。测试者按键,然后记录者根据标尺记录误差值。 四、 实验数据: 深 度 知 觉 测 量 实 验 数 据 记 录 表 格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修订版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五、思考题: 1.对测试人的深度知觉能力做一个定性的描述; 测试人对物体远近距离的知觉,同时能够反映出人对于精确提示后误差减下。 2.分析不同的信息提示方式对测量误差的影响。 对于精准与模糊的提示方法,精准的提示方式有助于减少误差。 3.试列举从事哪些职业或工种的人员需要做此测试 飞行员炮手驾驶员

吉林化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人因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者: 王德超成绩: 班级: 工程1103 同组者: 党博凯 指导教师: 刘彦辰 实验名称:动觉方位辨别实验 实验环境: 天气: 晴气温: 14¢场地: 机电实验楼308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并使用动觉方位辨别仪,考察动觉感受性的个体差异。 2 理解左右臂在空间位移的动觉感受性。 二、实验设备: EP 207动觉方位辨别仪 三、实验步骤: 1 被测者先熟悉下仪器的使用方法,先取几个角度做实验。 2 记录者取一个角度,让测试者做几次,大致的记一下所摆动的角度。 3 测试者根据记忆的角度摆动,记录者记下角度,然后提醒测试者大致相差范围,记下数据。 4 若要还存在偏差,记录者在提醒一个精确的范围,记录数据。 四、实验数据: 动觉方位辨别测量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上机)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格式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05年9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学生在学习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伯努利方程实验、动量方程实 验,实现对基本理论的验证。 2)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柱(水银柱)、U型压差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等流体力学常用的测压、测流量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有基本认识。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3.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相关章节。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根据实验内容和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1.观察流体流经实验管段时的能量转化关系,了解特定截面上的总水头、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各种水头的测试方法和压强的测试方法。 3.掌握流量、流速的测量方法,了解毕托管测速的原理。 二、实验条件 伯努利方程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图一伯努利方程实验台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电源 4.溢流管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定压水箱 8.实验 细管9. 实验粗管10.测压管11.调节阀12.接水箱13.量杯14回水管15.实验桌 2.工作原理 定压水箱7靠溢流来维持其恒定的水位,在水箱下部装接水平放置的实验细管8,水经实验细管以恒定流流出,并通过调节阀11调节其出水流量。通过布置在实验管四个截面上的四组测压孔及测压管,可以测量到相应截面上的各种水头的大小,从而可以分析管路中恒定流动的各种能量形式、大小及相互转化关系。各个测量截面上的一组测压管都相当于一组毕托管,所以也可以用来测管中某点的流速。 电测流量装置由回水箱、计量水箱和电测流量装置(由浮子、光栅计量尺和光电子

人因工程-人体测量实验报告

西安财经学院 本科实验报告 学院(部)管理学院 实验室工业工程与物流实验室 课程名称人因工程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工业工程0901 教务处制 2012年3月28日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工业工程及物流2012 年3 月28日 学院管理学院年级、专业、 班实验时 间 3月28日成绩 实验小组长 姓名同组实验者 姓名 课程名称人因工程 实验项目 名称 人体测量 指导 教师 石鑫 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人体测量的意义。 2、掌握人体测量的方法及测量数据的统计方法。 3、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熟悉人体测量数据在造型设计方面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 1、测量人体的身高、眼高、肩高、肘高、坐高、坐眼高、坐肩高、坐肘高、腿弯部的高度、臀部-腿弯部的长度、臀部宽度、上身的长度、膝盖的高度、腹部厚度、肩宽、肩-肘的长度、上肢的长度、手心的长度、跨度、肘部跨度、站立时手掌的握点、坐姿下手的握点。 2、将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以及思考人体测量的意义和所测得的数据可能应用到的设计问题,比较普通测量方法的优缺点。 三、实验设备 人体形体测量尺(钢卷尺和围度尺)、坐高椅。 四、实验步骤 第一步:每组小组长负责根据实验室环境和布置选择实验区域。 第二步:调节座椅到同一高度。 第三步:每组分别由三个角色构成,测量员,记录员和校验员。确定以上三个角色,测量员两名,记录员一名和校验员多名。 第四步:一名测量员用钢卷尺进行测量,另一名测量员用围度尺进行测量。 第五步:被测量的组员对测量员的结果当场进行校核。 第六步:记录员对校验员校验的数据结果进行记录(特别注明男性数据和女性数据),完成表一。 第七步:根据实验要求统计分析测量得到的数据 五、实验过程原始数据记录(记录入样表一,可做附表) 1、将测量数据填入实验报告中表一。(单位:mm)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修订版23p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 吉林化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人因工程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测试双眼对距离或深度的视觉误差的最小阀限。 二、 实验设备: EP503A 深度知觉观测仪 三、 实验步骤: 1 被测试者坐到测试仪的窗口前面,使双目或单目与观察口成水平位置,观察比较刺激的前后移动。 2 记录数据者接通电源,被测试者预作几次,然后开始实验。 3 被测试者操纵遥控键,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三点一线。 4 记录者第一次提醒测试者大致的误差,第二次提醒精确误差。测试者按键,然后记录者根据标尺记录误差值。 四、 实验数据: 深 度 知 觉 测 量 实 验 数 据 记 录 表 格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修订版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五、思考题: 1.对测试人的深度知觉能力做一个定性的描述; 测试人对物体远近距离的知觉,同时能够反映出人对于精确提示后误差减下。 2.分析不同的信息提示方式对测量误差的影响。 对于精准与模糊的提示方法,精准的提示方式有助于减少误差。 3.试列举从事哪些职业或工种的人员需要做此测试 飞行员炮手驾驶员

吉林化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人因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者: 王德超成绩: 班级: 工程1103 同组者: 党博凯 指导教师: 刘彦辰 实验名称:动觉方位辨别实验 实验环境: 天气: 晴气温: 14¢场地: 机电实验楼308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并使用动觉方位辨别仪,考察动觉感受性的个体差异。 2 理解左右臂在空间位移的动觉感受性。 二、实验设备: EP 207动觉方位辨别仪 三、实验步骤: 1 被测者先熟悉下仪器的使用方法,先取几个角度做实验。 2 记录者取一个角度,让测试者做几次,大致的记一下所摆动的角度。 3 测试者根据记忆的角度摆动,记录者记下角度,然后提醒测试者大致相差范围,记下数据。 4 若要还存在偏差,记录者在提醒一个精确的范围,记录数据。 四、实验数据: 动觉方位辨别测量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电磁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题目利用Matlab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姓名xxxx 学号xxxxxxxxxx 班级电气xxxx班 任课老师xxxx 实验日期2010-10

电磁场理论 实验一 ——利用Matlab 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个点电荷及一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2.学会使用Matlab 进行数值计算,并绘出相应的图形; 二.实验原理: 根据库伦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这两个电荷的电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电荷的连线上,两电荷同号为斥力,异号为吸力,它们之间的力F 满足: R R Q Q k F ? 212 = (式1) 由电场强度E 的定义可知: R R kQ E ? 2 = (式2) 对于点电荷,根据场论基础中的定义,有势场E 的势函数为 R kQ U = (式3) 而 U E -?= (式4) 在Matlab 中,由以上公式算出各点的电势U ,电场强度E 后,可以用Matlab 自带的库函数绘出相应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三.实验内容: 1. 单个点电荷 点电荷的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 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大小是E=kq /r^2 ,其中k 为静电力恒量, q 为电量, r 为点电荷到场点P(x,y)的距离。电场呈球对称分布, 取电量q> 0, 电力线是以电荷为起点的射线簇。以无穷远处为零势点, 点电荷的电势为U=kq /r,当U 取

常数时, 此式就是等势面方程.等势面是以电荷为中心以r 为半径的球面。 平面电力线的画法 在平面上, 电力线是等角分布的射线簇, 用MATLAB 画射线簇很简单。取射线的半径为( 都取国际制单位) r0=, 不同的角度用向量表示( 单位为弧度) th=linspace(0,2*pi,13)。射线簇的终点的直角坐标为: [x,y]=pol2cart(th,r0)。插入x 的起始坐标x=[x; *x].同样插入y 的起始坐标, y=[y; *y], x 和y 都是二维数组, 每一列是一条射线的起始和终止坐标。用二维画线命令plot(x,y)就画出所有电力线。 平面等势线的画法 在过电荷的截面上, 等势线就是以电荷为中心的圆簇, 用MATLAB 画等势 线更加简单。静电力常量为k=9e9, 电量可取为q=1e- 9; 最大的等势线的半径应该比射线的半径小一点 r0=。其电势为u0=k8q /r0。如果从外到里取7 条等势线, 最里面的等势线的电势是最外面的3 倍, 那么各条线的电势用向量表示为: u=linspace(1,3,7)*u0。从- r0 到r0 取偶数个点, 例如100 个点, 使最中心点的坐标绕过0, 各点的坐标可用向量表示: x=linspace(- r0,r0,100), 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形成网格坐标: [X,Y]=meshgrid(x)。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r=sqrt(X.^2+Y.^2), 在乘方时, 乘方号前面要加点, 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乘方计算。各点的电势为U=k8q. /r, 在进行除法运算时, 除号前面也要加点, 同样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除法运算。用等高线命令即可画出等势线 contour(X,Y,U,u), 在画等势线后一般会把电力线擦除, 在画等势线之前插入如下命令hold on 就行了。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如图1, 其中插入了标题等等。越靠近点电荷的中心, 电势越高, 电场强度越大, 电力线和等势线也越密。

人因工程反应时运动时实验报告1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反应时运动时实验实验时间:2012年11月19日报告撰写人姓名:曹一然报告撰写人学号:101279002 实验小组成员:曹一然陈新

一.【实验目的】 检验优势手反应时和运动时是否相关,学习测量运动时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 1.按照操作说明要求分别完成四项实验内容,并记录数据。 2.你认为一个人的工作效率与他的反应速度是否相关?为什么?如何用实验来 检验? 三.【实验仪器】 实验采用BD—II—512 (FYII)型反应时运动时测试仪。 仪器由控制器、被敲击板二部分 组成。控制器由微电脑控制,主 试面板有四位数码管左显示器。 1.主试面板:(见图1) 在面板的上面,有五个指示灯和四位数码管。指示灯指示当前数码管显示的什么内容,例如反应时灯亮,表示数码管显示的是反应时的时间。 图1 仪器主试面板 面板的下部是功能键,用户可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选择和操作。其中“显示”键用来改变显示内容,在做任何一实验时,只要按一下“显示”,显示内容灯就改变一次,数码管显示的内容也相应改变,究竟亮哪个灯,这与按显示的次数和实验内容有关,不断地按“显示”键,显示内容也相应改变,并产生循环。启动

后第一次显示,是由程序安排的。 2.被试敲击板:(见图2) 图2 敲击板示意图 敲击板分左三块,编号为123,右三块,编号为456。左输入和右输入是互锁的,例如当你敲击左击板时,只接受第一次敲击信号后就被锁定,并开放右击板,当敲击右击板的第一下后,也被锁定,并开放左击板。所以必须轮流敲击,而第一次先敲击左边还是右边,这由主试老师决定。 四.【实验内容】 依实验内容,先把被试专用键盘箱或敲击板上的插头与仪器后面板上的插座插好。如配用微型打印机,则先接专用电源,再将打印机电缆插头,插入机壳背面左方的插座中。 接通电源,打开电源。 (二)实验II 1、选用敲击板,调整中央板至中间位置,左右敲击板调整至适当距离,并记录其位置值。可按主试面板“实验选择”键,使其上方的“II”指示灯亮。 2、选择刺激方式“按”刺激方式“键,键上方的“光”灯亮,表示光刺激呈现;“声”灯亮,表示声音刺激呈现;声、光灯全亮,则声、滚滚刺激同时呈现。 3、仪器初始设定的实验次数为10次。按“次数”键,可以增加相应设定的次数,每按键一下,增加10次,最大90次。次数显示窗相应显示设定值。如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