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号处理》第三版课后实验答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数字信号处理》第三版课后实验答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数字信号处理》第三版课后实验答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程序清单及波形显示: clc;close all;clear all;

%======内容1:调用filter 解差分方程,由系统对u(n)的响应判断稳定性====== A=[1,-0.9];B=[0.05,0.05]; %系统差分方程系数向量B 和A x1n=[1 1 1 1 1 1 1 1 zeros(1,50)]; %产生信号x1(n)=R8(n) x2n=ones(1,128); %产生信号x2(n)=u(n)

y1n=filter(B,A,x1n); %求系统对x1(n)的响应y1(n) n=0:length(y1n)-1;

subplot(2,2,1);stem(n,y1n,'.'); title('(a) 系统对R8(n)的响应y1(n)');xlabel('n');ylabel('y1(n)'); y2n=filter(B,A,x2n); %求系统对x2(n)的响应y2(n) n=0:length(y2n)-1;

subplot(2,2,2);stem(n,y2n,'.'); title('(b) 系统对u(n)的响应y2(n)');xlabel('n');ylabel('y2(n)'); hn=impz(B,A,58); %求系统单位脉冲响应h(n) n=0:length(hn)-1;

subplot(2,2,3);y=hn;stem(n,hn,'.'); title('(c) 系统单位脉冲响应h(n)');xlabel('n');ylabel('h(n)');

20

40

60

00.20.40.6

0.8(a) 系统对R8(n)的响应y1(n)n

y 1(n )

050

100150

0.5

1

(b) 系统对u(n)的响应y2(n)

n

y 2(n )

020

4060

0.05

0.1

(c) 系统单位脉冲响应h(n)n

h (n )

%===内容2:调用conv 函数计算卷积============================ x1n=[1 1 1 1 1 1 1 1 ]; %产生信号x1(n)=R8(n) h1n=ones(1,10); h2n=[1 2.5 2.5 1 ];

y21n=conv(h1n,x1n); y22n=conv(h2n,x1n); figure(2)

n=0:length(h1n)-1;

subplot(2,2,1);stem(n,h1n); title('(d) 系统单位脉冲响应h1n');xlabel('n');ylabel('h1(n)'); n=0:length(y21n)-1;

subplot(2,2,2);stem(n,y21n); title('(e) h1(n)与R8(n)的卷积y21n');xlabel('n');ylabel('y21(n)'); n=0:length(h2n)-1;

subplot(2,2,3);stem(n,h2n); title('(f) 系统单位脉冲响应h2n');xlabel('n');ylabel('h2(n)'); n=0:length(y22n)-1;

subplot(2,2,4);stem(n,y22n); title('(g) h2(n)与R8(n)的卷积y22n');xlabel('n');ylabel('y22(n)');

51000.5

1

(d) 系统单位脉冲响应h1n n

h 1(n )

5

1015200

2

46

8(e) h1(n)与R8(n)的卷积y21n

n

y 21(n )

1

2

3

12

3(f) 系统单位脉冲响应h2n

n

h 2(n )

510

0246

8(g) h2(n)与R8(n)的卷积y22n

n

y 22(n )

%=========内容3:谐振器分析======================== un=ones(1,256); %产生信号u(n) n=0:255;

xsin=sin(0.014*n)+sin(0.4*n); %产生正弦信号

A=[1,-1.8237,0.9801];B=[1/100.49,0,-1/100.49]; %系统差分方程系数向量B 和A y31n=filter(B,A,un); %谐振器对u(n)的响应y31(n) y32n=filter(B,A,xsin); %谐振器对u(n)的响应y31(n) figure(3)

n=0:length(y31n)-1;

subplot(2,1,1);stem(n,y31n,'.'); title('(h) 谐振器对u(n)的响应y31n');xlabel('n');ylabel('y31(n)'); n=0:length(y32n)-1;

subplot(2,1,2);stem(n,y32n,'.'); title('(i) 谐振器对正弦信号的响应y32n');xlabel('n');ylabel('y32(n)');

050

100150200250300

-0.05

0.05

(h) 谐振器对u(n)的响应y31n

n

y 31(n )

50

100

150200

250

300

-1-0.500.5

1(i) 谐振器对正弦信号的响应y32n

n

y 32(n )

程序清单及波形显示:

% DTMF双频拨号信号产生6位电话号码

%clear all;clc;

tm=[1,2,3,65;4,5,6,66;7,8,9,67;42,0,35,68]; % DTMF信号代表的16个数

N=205;K=[18,20,22,24,31,34,38,42];

f1=[697,770,852,941]; % 行频率向量

f2=[1209,1336,1477,1633]; % 列频率向量

TN=input('键入6位电话号码= '); % 输入6位数字

TNr=0; %接收端电话号码初值为零

for l=1:6;

d=fix(TN/10^(6-l))

TN=TN-d*10^(6-l);

for p=1:4;

for q=1:4;

if tm(p,q)==abs(d); break,end % 检测码相符的列号q

end

if tm(p,q)==abs(d); break,end % 检测码相符的行号p

end

n=0:1023; % 为了发声,加长序列

x = sin(2*pi*n*f1(p)/8000) + sin(2*pi*n*f2(q)/8000);% 构成双频信号 sound(x,8000); % 发出声音

pause(0.1)

% 接收检测端的程序

X=goertzel(x(1:205),K+1); % 用Goertzel算法计算八点DFT样本 val = abs(X); % 列出八点DFT向量

subplot(3,2,l);

stem(K,val,'.');grid;xlabel('k');ylabel('|X(k)|') % 画出DFT(k)幅度 axis([10 50 0 120])

limit = 80; %

for s=5:8;

if val(s) > limit, break, end % 查找列号

end

for r=1:4;

if val(r) > limit, break, end % 查找行号

end

TNr=TNr+tm(r,s-4)*10^(6-l);

end

disp('接收端检测到的号码为:') % 显示接收到的字符

disp(TNr)

显示结果:

键入6位电话号码= 123456

d = 1

d = 2

d = 3

d = 4 d = 5 d = 6

接收端检测到的号码为:123456

1020

3040

50

050100

k

|X (k )|

1020

304050

050100

k

|X (k )|

10

20

3040

50

050

100

k

|X (k )|

10

20

3040

50

050100

k

|X (k )|

10

20

3040

50

050100k

|X (k )|

10

20

3040

50

050100

k

|X (k )|

% DTMF 双频拨号信号产生8位电话号码 %clear all;clc;

tm=[1,2,3,65;4,5,6,66;7,8,9,67;42,0,35,68]; % DTMF 信号代表的16个数 N=205;K=[18,20,22,24,31,34,38,42];

f1=[697,770,852,941]; % 行频率向量 f2=[1209,1336,1477,1633]; % 列频率向量 TN=input('键入8位电话号码= '); % 输入8位数字

TNr=0; %接收端电话号码初值为零 for l=1:8;

d=fix(TN/10^(8-l)) TN=TN-d*10^(8-l); for p=1:4; for q=1:4;

if tm(p,q)==abs(d); break,end % 检测码相符的列号q end

if tm(p,q)==abs(d); break,end % 检测码相符的行号p end

n=0:1023; % 为了发声,加长序列 x = sin(2*pi*n*f1(p)/8000) + sin(2*pi*n*f2(q)/8000);% 构成双频信号 sound(x,8000); % 发出声音 pause(0.1)

% 接收检测端的程序

X=goertzel(x(1:205),K+1); % 用Goertzel 算法计算八点DFT 样本 val = abs(X); % 列出八点DFT 向量

subplot(4,2,l);

stem(K,val,'.');grid;xlabel('k');ylabel('|X(k)|') % 画出DFT(k)幅度 axis([10 50 0 120])

limit = 80; % for s=5:8;

if val(s) > limit, break, end % 查找列号 end

for r=1:4;

if val(r) > limit, break, end % 查找行号 end

TNr=TNr+tm(r,s-4)*10^(8-l); end

disp('接收端检测到的号码为:') % 显示接收到的字符 disp(TNr) 显示结果:

键入8位电话号码= 12345678 d = 1 d = 2 d = 3 d = 4 d = 5 d = 6 d = 7 d = 8

接收端检测到的号码为:12345678

1020

304050050100

k

|X (k )|

1020

304050

050100

k

|X (k )|

1020

304050050100

k

|X (k )|

1020

304050

050100

k

|X (k )|

1020

304050050100

k

|X (k )|

1020

304050

050100

k

|X (k )|

10

20

304050

050100

k

|X (k )|

10

20

3040

50

050100

k

|X (k )|

程序清单及波形显示: % 时域采样理论验证程序 Tp=64/1000; %观察时间Tp=64微秒 Fs=1000;T=1/Fs; M=Tp*Fs;n=0:M-1;t=n*T; A=444.128;alph=pi*50*2^0.5;omega=pi*50*2^0.5; xat=A*exp(-alph*t).*sin(omega*t); Xk=T*fft(xat,M); %M 点FFT[xat)] subplot(3,2,1); stem(n,xat,'.'); xlabel('n');ylabel('x1(n)'); title('(a) Fs=1000Hz'); k=0:M-1;fk=k/Tp; subplot(3,2,2);plot(fk,abs(Xk));title('(a) T*FT[xa(nT)],Fs=1000Hz'); xlabel('\omega/hz');ylabel('(H1(ejw))');axis([0,Fs,0,1.2*max(abs(Xk))]); Fs=300;T=1/Fs; M=Tp*Fs;n=0:M-1;t=n*T; A=444.128;alph=pi*50*2^0.5;omega=pi*50*2^0.5; xat=A*exp(-alph*t).*sin(omega*t); Xk=T*fft(xat,M); %M 点FFT[xat)] subplot(3,2,3); stem(n,xat,'.'); xlabel('n');ylabel('x2(n)'); title('(b) Fs=300Hz'); k=0:M-1;fk=k/Tp; subplot(3,2,4);plot(fk,abs(Xk));title('(a) T*FT[xa(nT)],Fs=300Hz'); xlabel('\omega/hz');ylabel('(H2(ejw))');axis([0,Fs,0,1.2*max(abs(Xk))]); Fs=200;T=1/Fs; M=Tp*Fs;n=0:M-1;t=n*T; A=444.128;alph=pi*50*2^0.5;omega=pi*50*2^0.5; xat=A*exp(-alph*t).*sin(omega*t); Xk=T*fft(xat,M); %M 点FFT[xat)] subplot(3,2,5); stem(n,xat,'.'); xlabel('n');ylabel('x3(n)'); title('(c) Fs=200Hz'); k=0:M-1;fk=k/Tp; subplot(3,2,6);plot(fk,abs(Xk));title('(a) T*FT[xa(nT)],Fs=200Hz'); xlabel('\omega/hz');ylabel('(H3(ejw))');axis([0,Fs,0,1.2*max(abs(Xk))])

20

40

60

80

-100

0100

200

n

x 1(n )

(a) Fs=1000Hz

02004006008001000

0.51

(a) T*FT[xa(nT)],Fs=1000Hz

ω/hz

(H 1(e j w )

)

5

1015

20

-100

0100200n

x 2(n )

(b) Fs=300Hz

050

100150200250300

0.5

1

(a) T*FT[xa(nT)],Fs=300Hz

ω/hz

(H 2(e j w )

)

2

4

68

10

12

-100

0100200

n

x 3(n )

(c) Fs=200Hz

50

100

150

200

00.20.40.60.8

(a) T*FT[xa(nT)],Fs=200Hz

ω/hz

(H 3(e j w ))

%频域采样理论验证程序 clc;clear;close all; M=27;N=32;n=0:M; xa=0:(M/2); xb= ceil(M/2)-1:-1:0; xn=[xa,xb]; %产生M 长三角波序列x(n) Xk=fft(xn,1024); %1024点FFT[x(n)], 用于近似序列x(n)的TF X32k=fft(xn,32) ;%32点FFT[x(n)] x32n=ifft(X32k); %32点IFFT[X32(k)]得到x32(n) X16k=X32k(1:2:N); %隔点抽取X32k 得到X16(K) x16n=ifft(X16k,N/2); %16点IFFT[X16(k)]得到x16(n) subplot(3,2,2);stem(n,xn,'.'); title('(b) 三角波序列x(n)');xlabel('n');ylabel('x(n)');axis([0,32,0,20]) k=0:1023;wk=2*k/1024; subplot(3,2,1);plot(wk,abs(Xk));title('(a)FT[x(n)]'); xlabel('\omega/\pi');ylabel('|X(e^j^\omega)|');axis([0,1,0,200]) k=0:N/2-1; subplot(3,2,3);stem(k,abs(X16k),'.'); title('(c) 16点频域采样');xlabel('k');ylabel('|X_1_6(k)|');axis([0,8,0,200]) n1=0:N/2-1; subplot(3,2,4);stem(n1,x16n,'.'); title('(d) 16点IDFT[X_1_6(k)]');xlabel('n');ylabel('x_1_6(n)');axis([0,32,0,20]); k=0:N-1; subplot(3,2,5);stem(k,abs(X32k),'.'); title('(e) 32点频域采样');xlabel('k');ylabel('|X_3_2(k)|');axis([0,16,0,200]); n1=0:N-1; subplot(3,2,6);stem(n1,x32n,'.');box on title('(f) 32点IDFT[X_3_2(k)]');xlabel('n');ylabel('x_3_2(n)');axis([0,32,0,20])

10

20

30

010

20

(b) 三角波序列x(n)

n

x (n )

0.5

1

0100200

(a)FT[x(n)]

ω/π

|X (e j ω)|

2

46

8

0100200

(c) 16点频域采样

k

|X 16(

k )|

10

20

30

01020

(d) 16点IDFT[X 16(k)]

n

x 16(n

)

5

10

15

0100200

(e) 32点频域采样

k

|X 32(k )|

10

20

30

01020

(f) 32点IDFT[X 32(k)]

n

x 32(n )

程序清单及波形显示:

% 用FFT 对信号作频谱分析 clear all;close all %实验内容(1)=================================================== x1n=[ones(1,4)]; %产生序列向量x1(n)=R4(n) M=8;xa=1:(M/2); xb=(M/2):-1:1; x2n=[xa,xb]; %产生长度为8的三角波序列x2(n) x3n=[xb,xa]; X1k8=fft(x1n,8); %计算x1n 的8点DFT X1k16=fft(x1n,16); %计算x1n 的16点DFT X2k8=fft(x2n,8); %计算x1n 的8点DFT X2k16=fft(x2n,16); %计算x1n 的16点DFT X3k8=fft(x3n,8); %计算x1n 的8点DFT X3k16=fft(x3n,16); %计算x1n 的16点DFT %以下绘制幅频特性曲线 subplot(1,2,1);stem(X1k8,'.'); %绘制8点DFT 的幅频特性图 title('(1a) 8点DFT[x_1(n)]');xlabel('ω/π');ylabel('幅度'); subplot(1,2,2);stem(X1k16,'.'); %绘制16点DFT 的幅频特性图 title('(1b)16点DFT[x_1(n)]');xlabel('ω/π');ylabel('幅度'); figure(2) subplot(2,2,1);stem(X2k8,'.'); %绘制8点DFT 的幅频特性图 title('(2a) 8点DFT[x_2(n)]');xlabel('ω/π');ylabel('幅度'); subplot(2,2,2);stem(X2k16,'.'); %绘制16点DFT 的幅频特性图 title('(2b)16点DFT[x_2(n)]');xlabel('ω/π');ylabel('幅度'); subplot(2,2,3);stem(X3k8,'.'); %绘制8点DFT 的幅频特性图 title('(3a) 8点DFT[x_3(n)]');xlabel('ω/π');ylabel('幅度'); subplot(2,2,4);stem(X3k16,'.'); %绘制16点DFT 的幅频特性图 title('(3b)16点DFT[x_3(n)]');xlabel('ω/π');ylabel('幅度');

2

4

6

8

-2.5

-2-1.5-1-0.500.5

11.522.5(1a) 8点DFT[x 1(n)]

ω/π

幅度

05

101520

-2.5

-2-1.5-1-0.500.5

11.522.5(1b)16点DFT[x 1(n)]

ω/π

幅度

2

468

-4-202

4(2a) 8点DFT[x 2(n)]

ω/π

幅度

5

101520

-20-10010

20(2b)16点DFT[x 2(n)]

ω/π

幅度

2

46

8

-4-202

4(3a) 8点DFT[x 3(n)]ω/π

幅度

5

1015

20

-10-505

10(3b)16点DFT[x 3(n)]ω/π

幅度

%实验内容(2) 周期序列谱分析================================== N=8;n=0:N-1; %FFT 的变换区间N=8 x4n=cos(pi*n/4);

x5n=cos(pi*n/4)+cos(pi*n/8);

X4k8=fft(x4n); %计算x4n 的8点DFT X5k8=fft(x5n); %计算x5n 的8点DFT N=16;n=0:N-1; %FFT 的变换区间N=16 x4n=cos(pi*n/4);

x5n=cos(pi*n/4)+cos(pi*n/8);

X4k16=fft(x4n); %计算x4n 的16点DFT X5k16=fft(x5n); %计算x5n 的16点DFT figure(3)

subplot(2,2,1);stem(X4k8,'.'); %绘制8点DFT 的幅频特性图 title('(4a) 8点DFT[x_4(n)]');xlabel('ω/π');ylabel('幅度');

subplot(2,2,3);stem(X4k16,'.'); %绘制16点DFT 的幅频特性图 title('(4b)16点DFT[x_4(n)]');xlabel('ω/π');ylabel('幅度');

subplot(2,2,2);stem(X5k8,'.'); %绘制8点DFT 的幅频特性图 title('(5a) 8点DFT[x_5(n)]');xlabel('ω/π');ylabel('幅度');

subplot(2,2,4);stem(X5k16,'.'); %绘制16点DFT 的幅频特性图 title('(5b)16点DFT[x_5(n)]');xlabel('ω/π');ylabel('幅度');

2468

-1

01

2x 10

-15(4a) 8点

DFT[x 4(n)]

ω/π

幅度

5

10

15

20

-4-202

4x 10

-15(4b)16点DFT[x 4(n)]ω/π

幅度

246

8

-4

-2

02

4(5a) 8点DFT[x 5(n)]

ω/π

幅度

5

1015

20

-4-202

4x 10

-15(5b)16点DFT[x 5(n)]ω/π

幅度

%实验内容(3) 模拟周期信号谱分析=============================== figure(4)

Fs=64;T=1/Fs;

N=16;n=0:N-1; %FFT 的变换区间N=16

x6nT=cos(8*pi*n*T)+cos(16*pi*n*T)+cos(20*pi*n*T); %对x6(t)16点采样 X6k16=fft(x6nT); %计算x6nT 的16点DFT

X6k16=fftshift(X6k16); %将零频率移到频谱中心 Tp=N*T;F=1/Tp; %频率分辨率F

k=-N/2:N/2-1;fk=k*F; %产生16点DFT 对应的采样点频率(以零频率为中心) subplot(3,1,1);stem(fk,abs(X6k16),'.');box on %绘制8点DFT 的幅频特性图 title('(6a) 16点|DFT[x_6(nT)]|');xlabel('f(Hz)');ylabel('幅度'); axis([-N*F/2-1,N*F/2-1,0,1.2*max(abs(X6k16))]) N=32;n=0:N-1; %FFT 的变换区间N=16

x6nT=cos(8*pi*n*T)+cos(16*pi*n*T)+cos(20*pi*n*T); %对x6(t)32点采样 X6k32=fft(x6nT); %计算x6nT 的32点DFT

X6k32=fftshift(X6k32); %将零频率移到频谱中心 Tp=N*T;F=1/Tp; %频率分辨率F

k=-N/2:N/2-1;fk=k*F; %产生16点DFT 对应的采样点频率(以零频率为中心)

subplot(3,1,2);stem(fk,abs(X6k32),'.');box on %绘制8点DFT 的幅频特性图 title('(6b) 32点|DFT[x_6(nT)]|');xlabel('f(Hz)');ylabel('幅度'); axis([-N*F/2-1,N*F/2-1,0,1.2*max(abs(X6k32))]) N=64;n=0:N-1; %FFT 的变换区间N=16

x6nT=cos(8*pi*n*T)+cos(16*pi*n*T)+cos(20*pi*n*T); %对x6(t)64点采样 X6k64=fft(x6nT); %计算x6nT 的64点DFT

X6k64=fftshift(X6k64); %将零频率移到频谱中心 Tp=N*T;F=1/Tp; %频率分辨率F

k=-N/2:N/2-1;fk=k*F; %产生16点DFT 对应的采样点频率(以零频率为中心) subplot(3,1,3);stem(fk,abs(X6k64),'.'); box on%绘制8点DFT 的幅频特性图 title('(6a) 64点|DFT[x_6(nT)]|');xlabel('f(Hz)');ylabel('幅度'); axis([-N*F/2-1,N*F/2-1,0,1.2*max(abs(X6k64))])

-30

-20

-10

01020

30

05

10

(6a) 16点|DFT[x 6(nT)]|

f(Hz)

幅度

-30

-20

-10

01020

30

010(6b) 32点|DFT[x 6(nT)]|

f(Hz)

幅度

-30

-20

-10

010

20

30

020(6a) 64点|DFT[x 6(nT)]|

f(Hz)

幅度

程序清单及波形显示:

clc;clear all;close all;

fc1=250; fm1=15;

fc2=500; fm2=50;

fc3=1000; fm3=100;

N=800; Fs=10000;Ts=1/Fs;

n=[0:N-1];t=n*Ts;

x11=cos(2*pi*fc1*t); x12=cos(2*pi*fm1*t); x1=x11.*x12;

subplot(3,1,1);plot(t,x11,'g');plot(t,x12,'r');plot(t,x1,'b');

legend('载波','调制波','已调');xlabel('t/s');ylabel('波形')

x=cos(2*pi*fc1*t).*cos(2*pi*fm1*t)+cos(2*pi*fc2*t).*cos(2*pi*fm2*t)+cos(2*pi*fc3*t).*cos(2*pi*fm3*t); subplot(3,1,2);plot(t,x);

X=fft(x)

subplot(3,1,3)

k=[0:(N-1)/2]

stem(k*2/N,abs(X(k+1))/max(abs(X(k+1))),'.');axis([0,0.3,0,1]);xlabel('\omega/\pi');ylabel('幅度');

wp=[0.04,0.06];ws=[0.03,0.07];rp=0.1;rs=60;

[N1,wp]=ellipord(wp,ws,rp,rs);

[B,A]=ellip(N1,rp,rs,wp);

y1=filter(B,A,x);

figure

subplot(3,1,1);plot(t,x);xlabel('t/s');title('3路混合信号波形')

subplot(3,1,2);

[H1,w1]=freqz(B,A,N);

plot(w1/pi,20*log10(abs(H1)));axis([0,0.5,-80,1]);

xlabel('\omega/\pi');ylabel('|H(e^j\omega)|');title('中心频率为250Hz的频率响应');

subplot(3,1,3);plot(t,y1);xlabel('t/s');ylabel('y1(t)');title('中心频率为250H的滤波信号')

wp=[0.08,0.12];ws=[0.07,0.13];rp=0.1;rs=60;

[N1,wp]=ellipord(wp,ws,rp,rs);

[B,A]=ellip(N1,rp,rs,wp);

y1=filter(B,A,x);

figure

subplot(3,1,1);plot(t,x);xlabel('t/s');title('3路混合信号波形');

subplot(3,1,2)

[H1,w1]=freqz(B,A,N);

plot(w1/pi,20*log10(abs(H1)));axis([0,0.5,-90,2]);

xlabel('\omega/\pi');ylabel('|H(e^j\omega)|');title('中心频率为500Hz的频率响应')

subplot(3,1,3);plot(t,y1);

xlabel('t/s');ylabel('y1(t)');title('中心频率为500H的滤波信号')

wp=[0.17,0.23];ws=[0.16,0.24];rp=0.1;rs=60;

[N1,wp]=ellipord(wp,ws,rp,rs);

[B,A]=ellip(N1,rp,rs,wp);

y1=filter(B,A,x);

figure

subplot(3,1,1);plot(t,x);xlabel('t/s');title('3路混合信号波形'); subplot(3,1,2);

[H1,w1]=freqz(B,A,N);

plot(w1/pi,20*log10(abs(H1)));axis([0,0.5,-100,10]);

xlabel('\omega/\pi');ylabel('|H(e^j\omega)|');title('中心频率为1000Hz 的频率响应') subplot(3,1,3);plot(t,y1);

xlabel('t/s');ylabel('y1(t)');title('中心频率为1000H 的滤波信号')

00.01

0.02

0.03

0.040.05

0.06

0.07

0.08

-101t/s

波形

载波调制波已调

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

-5

05

00.050.1

0.150.20.250.3

0.5

1

ω/π

幅度

0.01

0.02

0.03

0.040.050.060.07

0.08

-505t/s

3路混合信号波形

00.050.10.15

0.20.250.30.350.40.450.5

-80

-60-40-200ω/π

|H (e j ω)|

中心频率为250Hz 的频率响应

0.01

0.02

0.03

0.040.05

0.06

0.07

0.08

-202

t/s

y 1(t )

中心频率为250H 的滤波信号

0.01

0.02

0.03

0.040.050.060.07

0.08

-50

5t/s

3路混合信号波形

0.05

0.1

0.15

0.2

0.250.30.350.4

0.45

0.5

-80-60-40-20

0ω/π

|H (e j ω)|中心频率为500Hz 的频率响应

0.01

0.02

0.03

0.040.05

0.06

0.07

0.08

-20

2t/s

y 1(t )

中心频率为500H 的滤波信号

0.01

0.02

0.03

0.040.050.060.07

0.08

-50

5t/s

3路混合信号波形

0.05

0.1

0.15

0.2

0.250.30.350.4

0.45

0.5

-100

-50

0ω/π

|H (e j ω)|

中心频率为1000Hz 的频率响应

0.01

0.02

0.03

0.040.05

0.06

0.07

0.08

-20

2

t/s

y 1(t )

中心频率为1000H 的滤波信号

程序清单及波形显示: clc;clear;clear all

N=1000; Fs=1000;T=1/Fs;Tp=N*T; t=0:T:(N-1)*T;

fc=Fs/10;f0=fc/10; %载波频率fc=Fs/10,单频调制信号频率为f0=Fc/10; mt=cos(2*pi*f0*t); %产生单频正弦波调制信号mt ,频率为f0 ct=cos(2*pi*fc*t); %产生载波正弦波信号ct ,频率为fc xt=mt.*ct; %相乘产生单频调制信号xt nt=2*rand(1,N)-1; %产生随机噪声nt

fp=150; fs=200;Rp=0.1;As=70; % 滤波器指标

fb=[fp,fs];m=[0,1]; % 计算remezord 函数所需参数f,m,dev dev=[10^(-As/20),(10^(Rp/20)-1)/(10^(Rp/20)+1)];

[n,fo,mo,W]=remezord(fb,m,dev,Fs); % 确定remez 函数所需参数

hn=remez(n,fo,mo,W); % 调用remez 函数进行设计,用于滤除噪声nt 中的低频成分 yt=filter(hn,1,10*nt); %滤除随机噪声中低频成分,生成高通噪声yt xt=xt+yt; %噪声加信号 fst=fft(xt,N);k=0:N-1;f=k/Tp;

subplot(2,1,1);plot(t,xt);grid;xlabel('t/s');ylabel('x(t)');

axis([0,Tp/5,min(xt),max(xt)]);title('(a) 信号加噪声波形')

subplot(2,1,2);plot(f,abs(fst)/max(abs(fst)));grid;title('(b) 信号加噪声的频谱') axis([0,Fs/2,0,1.2]);xlabel('f/Hz');ylabel('幅度')

0.02

0.04

0.06

0.08

0.10.120.140.16

0.18

0.2

-10

-505

10t/s

x (t )

(a) 信号加噪声波形

050100150200

250300350400450500

0.5

1

(b) 信号加噪声的频谱

f/Hz

幅度

%==调用xtg 产生信号xt, xt 长度N=1000,并显示xt 及其频谱,========= N=1000;xt=xtg(N); fp=120; fs=150;Rp=0.2;As=60;Fs=1000; % 输入给定指标 % (1) 用窗函数法设计滤波器 wc=(fp+fs)/Fs; %理想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关于pi 归一化)

B=2*pi*(fs-fp)/Fs; %过渡带宽度指标

Nb=ceil(11*pi/B); %blackman窗的长度N

hn=fir1(Nb-1,wc,blackman(Nb));

Hw=abs(fft(hn,1024)); % 求设计的滤波器频率特性

ywt=fftfilt(hn,xt,N); %调用函数fftfilt对xt滤波

subplot(4,1,1);plot(f,Hw);xlabel('f/Hz');ylabel('幅度'); title('(a)低通滤波器幅频特性'); subplot(4,1,2);plot(t,ywt); title('(b)滤除噪声后的信号波形');xlabel('t/s');ylabel('ywt'); % (2) 用等波纹最佳逼近法设计滤波器

fb=[fp,fs];m=[1,0]; % 确定remezord函数所需参数f,m,dev

dev=[(10^(Rp/20)-1)/(10^(Rp/20)+1),10^(-As/20)];

[Ne,fo,mo,W]=remezord(fb,m,dev,Fs); % 确定remez函数所需参数

hn=remez(Ne,fo,mo,W); % 调用remez函数进行设计

Hw=abs(fft(hn,1024)); % 求设计的滤波器频率特性

yet=fftfilt(hn,xt,N); % 调用函数fftfilt对xt滤波

subplot(3,1,1);plot(f,Hw);xlabel('f/Hz');ylabel('幅度'); title('(c)低通滤波器幅频特性'); subplot(3,1,2);plot(t,yet);title('(d)滤除噪声后的信号波形');xlabel('t/s');ylabel('yet');

大学物理实验课后习题答案

一牛顿环的各环是否等宽?密度是否均匀?解释原因? 因为环是由空气劈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叠加干涉形成的。劈的上表面变化在横向是不均匀的,故光程差也不是均匀变化的。所以各环是不等宽的环的密度也不是均匀的。各环不等宽,半径小的环宽,越到外边越窄,密度是不均匀的,牛顿环的半径公式是:半径r等于根号下(m+1/2)λR,其中m为环的级数。从公式可以看出,半径和环数并不是线性关系,这样环自然不均匀。计算可以知道,越往外环越密。 二牛顿环的干涉圆环是由哪两束相干光干涉产生的? 半凸透镜下表面和下底面上表面的两束反射光 三电桥由哪几部分组成?电桥平衡的条件? 由电源、开关、检流计桥臂电阻组成。 平衡条件是Rx=(R1/R2)R3 四接通电源后,检流计指针始终向一边偏转,试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指针向一侧偏转就说明发生了电子的定向移动了,这个应该没问题。 指针不偏转,有2种情况吧,其1呢是整个电路发生了断路或其他故障,还1种情况则是流过的电流太小,不足于使电表发生偏转或其偏转的角度肉眼根本看不到。 无论如何调节,检流计指针都不动,电路中可能出现故障是调节臂电阻断路或短路。。无论如何调节,检流计指针始终像一边偏而无法平衡,电路中有可能出现故障是有一个臂(非调节臂)的电阻坏了。(断路或短路) 五什么叫铁磁材料的磁滞现象? 铁磁物质经外磁场磁化到饱和以后,把磁场去掉。这些物质仍保留有剩余磁化强度。需要反方向加磁场才能把这剩余磁化强度变为零。这种现象称为铁磁的磁滞现象。也是说,铁磁材料的磁状态,不仅要看它现在所处的磁场条件;而且还要看它过去的状态。 六如何判断铁磁材料属于软.硬材料? 软磁材料的特点是:磁导率大,矫顽力小,磁滞损耗小,磁滞回线呈长条状;硬磁材料的特点是:剩磁大,矫顽力也大 用光栅方程进行测量的条件是什么? 条件是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入光栅平面上,光波发生衍射,即可用光栅方程进行计算。如何实现:使用分光计,光线通过平行光管射入,当狭缝位于透镜的焦平面上时,就能使射在狭缝上的光经过透镜后成为平行光 用光栅方程进行测量,当狭缝太窄或者太宽会怎么样?为什么? 缝太窄,入射光的光强太弱,缝太宽,根据光的空间相干性可以知道,条纹的明暗对比度会下降! 区别是,太窄了,亮纹会越来越暗,暗纹不变,直到一片黑暗! 太宽,暗条纹会逐渐加强,明纹不变,直到一片光明!

大学物理实验习题和答案 版

第一部分:基本实验基础1.(直、圆)游标尺、千分尺的读数方法。 答:P46 2.物理天平 1.感量与天平灵敏度关系。天平感量或灵敏度与负载的关系。 答:感量的倒数称为天平的灵敏度。负载越大,灵敏度越低。 2.物理天平在称衡中,为什么要把横梁放下后才可以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答:保护天平的刀口。 3.检流计 1.哪些用途?使用时的注意点?如何使检流计很快停止振荡? 答:用途:用于判别电路中两点是否相等或检查电路中有无微弱电流通过。 注意事项:要加限流保护电阻要保护检流计,随时准备松开按键。 很快停止振荡:短路检流计。 4.电表 量程如何选取?量程与内阻大小关系?

答:先估计待测量的大小,选稍大量程试测,再选用合适的量程。 电流表:量程越大,内阻越小。 电压表:内阻=量程×每伏欧姆数 5.万用表 不同欧姆档测同一只二极管正向电阻时,读测值差异的原因? 答:不同欧姆档,内阻不同,输出电压随负载不同而不同。 二极管是非线性器件,不同欧姆档测,加在二极管上电压不同,读测值有很大差异。 6.信号发生器 功率输出与电压输出的区别? 答:功率输出:能带负载,比如可以给扬声器加信号而发声音。 电压输出:实现电压输出,接上的负载电阻一般要大于50Ω。 比如不可以从此输出口给扬声器加信号,即带不动负载。7.光学元件 光学表面有灰尘,可否用手帕擦试?

8.箱式电桥 倍率的选择方法。 答:尽量使读数的有效数字位数最大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倍率。 9.逐差法 什么是逐差法,其优点? 答:把测量数据分成两组,每组相应的数据分别相减,然后取差值的平均值。 优点:每个数据都起作用,体现多次测量的优点。 10.杨氏模量实验 1.为何各长度量用不同的量具测? 答:遵守误差均分原理。 2.测钢丝直径时,为何在钢丝上、中、下三部位的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各测一次直径,而不是在同一部位采样数据? 答:钢丝不可能处处均匀。 3.钢丝长度是杨氏模量仪上下两个螺丝夹之间的长度还是上端螺丝夹到挂砝码的砝码钩之间的长度?

试验统计方法复习题集

试验统计方法复习题 一、名词(术语、符号)解释: 1、总体: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团特区为总体。 2、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 3、试验指标:用于衡量试验效果的指示性状称为试验指标。 4、试验因素:是人为控制并有待比较的一组处理因素,简称因素或因子。 5、试验水平:是在试验因素所设定的量的不同级别或质的不同状态称为试验水平,简称水平。 5、处理:单因素试验是指水平,多因素试验是水平与水平的组合。 6、简单效应:一个因素的水平相同,另一个因素不同水平间的性状(产量)差异属于简单效应。 7、参数:由总体的全部观察值而算得的特征数称为参数。 8、统计数:由样本观察值计算的特征数。 9、统计假设:是根据试验目的对试验总体提出两种彼此对立的假设称为统计假设。 10、无效假设:是指处理效应与假设值之间没有真实差异的假设称为无效假设。 11、准确度:是指试验中某一性状的观察值与其相应理论真值的接近程度。 12、精确度:是指试验中同一性状的重复观察值彼此之间的接近程度。 13、复置抽样:指将抽出的个体放回到原总体后再继续抽样的方法叫复置抽样或有放回抽样。 14、无偏估计:一个样本统计数等于所估计的总体参数,则该统计数为总体相应参数的无偏估计值。 15、第一类错误:否定一个正确H0 时所犯的错误。 16、第二类错误:接受一个不真实假设时所犯的错误。 17、互斥事件:事件A与B不可能同时发生,即AB为不可能事件,则称事件A与B为互斥事件。 18、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可能这样发生,也可能那样发生的事件。 19、标准差:方差的正根值称为标准差。 20、处理效应:是指因素的相对独立作用,亦是因素对性状所起的增进或减少的作用称为处理效应。 21、概率分布:随机变数可能取得每一个实数值或某一围的实数值是有一定概率的,这个概率称为 随机变数的概率分布。 22、随机抽样: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体,在每一次抽样中都有同等的概率被取为样本。 23、两尾测验:有两个否定区,分别位于分布的两尾。 24、显著水平:否定无效假设H0的概率标准。 25、试验方案:根据试验目的与要求拟定的进行比较一组试验处理的总称为试验方案。 26、随机样本: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出的一个部分个体。 27、标准误:抽样分布的标准差称为标准误。 28、总体: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团称为总体。 29、独立性测验:主要为探求两个变数间是否相互独立测验的假设。

大学物理实验课后答案

实验一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预习思考题】 1.列出计算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n、电导率σ及迁移率μ的计算公式,并注明单位。 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电导率,迁移率。 2.如已知霍尔样品的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如何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 以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从工作电流旋到磁感应强度B确定的方向为正向,若测得的霍尔电压为正,则样品为P型,反之则为N型。 3.本实验为什么要用3个换向开关? 为了在测量时消除一些霍尔效应的副效应的影响,需要在测量时改变工作电 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因此就需要2个换向开关;除了测量霍尔电压,还要测量A、C间的电位差,这是两个不同的测量位置,又需要1个换向开关。总之,一共需要3个换向开关。 【分析讨论题】 1.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按式(5.2-5)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大还是小?要准确测定值应怎样进行? 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则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偏小。要想准确测定,就需要保证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完全正交,或者设法测量出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 2.若已知霍尔器件的性能参数,采用霍尔效应法测量一个未知磁场时,测量误差有哪些来源? 误差来源有:测量工作电流的电流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器件厚度d的长度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电压的电压表的测量误差,磁场方向与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影响等。 实验二声速的测量 【预习思考题】 1. 如何调节和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为什么要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 答:缓慢调节声速测试仪信号源面板上的“信号频率”旋钮,使交流毫伏表指针指示达到最大(或晶体管电压表的示值达到最大),此时系统处于共振状态,显示共振发生的信号指示灯亮,信号源面板上频率显示窗口显示共振频率。在进行声速测定时需要测定驻波波节的位置,当发射换能器S1处于共振状态时,发射的超声波能量最大。若在这样一个最佳状态移动S1至每一个波节处,媒质压缩形变最大,则产生的声压最大,接收换能器S2接收到的声压为最大,转变成电信号,晶体管电压表会显示出最大值。由数显表头读出每一个电压最大值时的位置,即对应的波节位置。因此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可以容易和准确地测定波节的位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 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是怎样实现机械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的? 答: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压电陶瓷环。压电陶瓷环由多晶结构的压电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在受到机械应力,发生机械形变时,会发生极化,同时在极化方向产生电场,这种特性称为压电效应。反之,如果在压电材料上加交

大学物理实验课后答案

(1)利用f=(D+d)(D-d)/4D 测量凸透镜焦距有什么优点? 答这种方法可以避免透镜光心位置得不确定而带来得测量物距与像距得误差。 (2)为什么在本实验中利用1/u+1/v=1/f 测焦距时,测量u与v都用毫米刻度得米尺就可以满足要求?设透镜由于色差与非近轴光线引起得误差就是1%。 答设物距为20cm,毫米刻度尺带来得最大误差为0、5mm,其相对误差为 0、25%,故没必要用更高精度得仪器。 (3)如果测得多组u,v值,然后以u+v为纵轴,以uv为横轴,作出实验得曲线属于什么类型,如何利用曲线求出透镜得焦距f。 答直线;1/f为直线得斜率。 (4)试证:在位移法中,为什么物屏与像屏得间距D要略大于4f? 由f=(D+d)(D-d)/4D →D2-4Df=d2→D(D-4f)=d2 因为d>0 and D>0 故 D>4f 1、避免测量u、ν得值时,难于找准透镜光心位置所造成得误差。 2、因为实验中,侧得值u、ν、f都相对较大,为十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左右,而误差为1%,即一毫米到几毫米之间,所以可以满足要求。 3、曲线为曲线型曲线。透镜得焦距为基斜率得倒数。 ①当缝宽增加一倍时,衍射光样得光强与条纹宽度将会怎样变化?如缝宽减半,又怎样改变? 答: a增大一倍时, 光强度↑;由a=Lλ/b ,b减小一半 a减小一半时, 光强度↓;由a=Lλ/b ,b增大一倍。 ②激光输出得光强如有变动,对单缝衍射图象与光强分布曲线有无影响?有何影响? 答:由b=Lλ/a、无论光强如何变化,只要缝宽不变,L不变,则衍射图象得光强分布曲线不变(条纹间距b不变);整体光强度↑或者↓。

③用实验中所应用得方法就是否可测量细丝直径?其原理与方法如何? 答:可以,原理与方法与测单狭缝同。 ④本实验中,λ=632。8nm ,缝宽约为5*10^-3㎝,屏距L 为50㎝。试验证: 就是否满足夫朗与费衍射条件? 答:依题意: L λ=(50*10^-2)*(632、8*10^-9)=3、164*10^-7 a^2/8=(5*10^-5)^2/8=3、1*10^-10 所以L λ<20θ,(10θ人为控制在mv )03.050.3(±); 2)测量散热板在20θ附近得冷却速率。 4、试述稳态法测不良导体导热系数得基本原理。

基础物理实验期末模拟

复旦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期末考试复习题库 (内部资料请勿传阅) 整理汇编者:复旦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bsong@https://www.360docs.net/doc/e12211747.html, 示波器的原理及使用 1. 2. 3. 4.

5.一个已知相关参数的信号,60dB衰减,在已知示波器T和V参数设置的情况下在示波屏上V/DIV和T/DIV的相应读数(按照示波器读数规则) 答案A 9. 10. 11.答案C

13.答案:2 14. 15. 16、输入的信号为正弦波形,但是屏幕上只看到一条直线,可能的原因 A、按下了接地按钮 B、AC\DC档中选了DC档位 C、Volts/DEC衰减过大 D、扫描速度过 17.快衰变改变的是什么()A.幅度 B.频率 C.相位 D.波形 18.已经得到了正弦波图像,改变下面条件,一定不会使图像消失的是B A调节辉度intensity B交流AC变成直流DC(DC还是会保留交流部分。) C接地 D调节垂直position 19.使用示波器前,应先对示波器进行校准,将示波器内部提供的标准方波输入到CH1或CH2通道。用示波器观察李萨如图形时,图形不稳定,应该调节电平旋扭。 20.如果示波器上的波形在触发源开关选择正确的情况下总是沿横向左右移动,应该 先调节“SEC/DIV”旋钮再调节“LEVEL”触发电平调节旋钮 21.“VOLTS/DIV”和“TIME/DIV”旋钮的作用是什么? 22.测量被测信号的电压时,应通过调节衰减倍率开关(VOLTS/DIV)使其幅度尽量放大,但是不能超出显示屏幕为什么? 23.测量被测信号的周期和频率时,应通过调节扫描速度开关(TIME/DIV)使被测信号相邻两个波峰的水平距离尽量放大,但是不能超出显示屏幕为什么? 24.“VOLTS/DIV”和“TIME/DIV”旋钮所在位置分别为0.5v和0.2ms,请给

(完整版)大学物理实验理论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一、 选择题(每题4分,打“ * ”者为必做,再另选做4题,并标出选做记号“ * ”,多做不给分,共40分) 1* 某间接测量量的测量公式为4 3 23y x N -=,直接测量量x 和y 的标准误差为x ?和y ?,则间接测 量量N 的标准误差为?B N ?=; 4322 (2)3339N x x y x x x ??-==?=??, 3334(3)2248y N y y y y x ??==-?=-??- ()()[]21 23 2 289y x N y x ?+?=? 2* 。 用螺旋测微计测量长度时,测量值=末读数—初读数(零读数),初读数是为了消除 ( A ) (A )系统误差 (B )偶然误差 (C )过失误差 (D )其他误差 3* 在计算铜块的密度ρ和不确定度ρ?时,计算器上分别显示为“8.35256”和“ 0.06532” 则结果表示为:( C ) (A) ρ=(8.35256 ± 0.0653) (gcm – 3 ), (B) ρ=(8.352 ± 0.065) (gcm – 3 ), (C) ρ=(8.35 ± 0.07) (gcm – 3 ), (D) ρ=(8.35256 ± 0.06532) (gcm – 3 ) (E) ρ=(2 0.083510? ± 0.07) (gcm – 3 ), (F) ρ=(8.35 ± 0.06) (gcm – 3 ), 4* 以下哪一点不符合随机误差统计规律分布特点 ( C ) (A ) 单峰性 (B ) 对称性 (C ) 无界性有界性 (D ) 抵偿性 5* 某螺旋测微计的示值误差为mm 004.0±,选出下列测量结果中正确的答案:( B ) A . 用它进行多次测量,其偶然误差为mm 004.0; B . 用它作单次测量,可用mm 004.0±估算其误差; B =?==? C. 用它测量时的相对误差为mm 004.0±。 100%E X δ = ?相对误差:无单位;=x X δ-绝对误差:有单位。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

U 2 I 2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及思考题答案全包括)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 (1) 利用伏安法测电阻。 (2) 验证欧姆定律。 (3) 学会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的计算;进一步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 实验方法原理 根据欧姆定律, R = U ,如测得 U 和 I 则可计算出 R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验待测电阻有两只, 一个阻值相对较大,一个较小,因此测量时必须采用安培表内接和外接两个方式,以减小测量误差。 实验装置 待测电阻两只,0~5mA 电流表 1 只,0-5V 电压表 1 只,0~50mA 电流表 1 只,0~10V 电压表一 只,滑线变阻器 1 只,DF1730SB3A 稳压源 1 台。 实验步骤 本实验为简单设计性实验,实验线路、数据记录表格和具体实验步骤应由学生自行设计。必要时,可提示学 生参照第 2 章中的第 2.4 一节的有关内容。分压电路是必须要使用的,并作具体提示。 (1) 根据相应的电路图对电阻进行测量,记录 U 值和 I 值。对每一个电阻测量 3 次。 (2) 计算各次测量结果。如多次测量值相差不大,可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3) 如果同一电阻多次测量结果相差很大,应分析原因并重新测量。 数据处理 (1) 由 U = U max ? 1.5% ,得到 U 1 = 0.15V , U 2 = 0.075V ; (2) 由 I = I max ? 1.5% ,得到 I 1 = 0.075mA , I 2 = 0.75mA ; (3) 再由 u R = R ( 3V ) + ( 3I ) ,求得 u R 1 = 9 ? 101 &, u R 2 = 1& ; (4) 结果表示 R 1 = (2.92 ± 0.09) ?10 3 &, R 2 = (44 ± 1)& 光栅衍射 实验目的 (1) 了解分光计的原理和构造。 (2) 学会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3) 观测汞灯在可见光范围内几条光谱线的波长 实验方法原理

试验统计方法复习题

试验统计方法复习题 1.何谓实验因素和实验水平?何谓简单效应、主要效应和交互效应?举例说明之。 实验因素: 被变动并设有待比较的一组处理的因子或试验研究的对象。 实验水平: 实验因素的量的不同级别或质的不同状态。 简单效应: 同一因素内俩种水平间实验指标的相差。 主要效应:一个因素内各简单效应的平均数。 交互效应:俩个因素简单效应间的平均差异。 2.什么是实验方案,如何制定一个正确的实验方案?试结合所学专业举例说明之。 试验指标:用于衡量试验效果的指示性状。 制定实验方案的要点○1.目的明确。 ○2. 选择适当的因素及其水平。 ○3设置对照水平或处理,简称对照(check,符号CK)。 ○4应用唯一差异原则。 3.什么是实验误差?实验误差与实验的准确度、精确度以及实验处理间的比较的可靠性有什么关系? ○1.试验误差的概念:试验结果与处理真值之间的差异. ○2随机误差影响了数据的精确性,精确性是指观测值间的符合程度,随机误差是偶然性的,整个试验过程中涉及的随机波动因素愈多,试验的环节愈多,时间愈长,随机误差发生的可能性及波动程度便愈大。系统误差是可以通过试验条件及试验过程的仔细操作而控制的。实际上一些主要的系统性偏差较易控制,而有些细微偏差则较难控制。 4.试分析田间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如何控制田间实验的系统误差?如何降低田间实验的随机误差? 误差来源:(1)试验材料固有的差异 (2)试验时农事操作和管理技术的不一致所引起的差异 (3)进行试验时外界条件的差异 控制误差的途径:(1)选择同质一致的试验材料 (2) 改进操作和管理技术,使之标准化 (3) 控制引起差异的外界主要因素 选择条件均匀一致的试验环境; 试验中采用适当的试验设计和科学的管理技术; 应用相应的科学统计分析方法。 尽量减少实验中的随机波动因素、环节和时间可以有效的降低随机误差。 5.田间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完全随机设计、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拉丁设计各有何特点?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1)基本原则是:○1.重复○2随机排列○3局部控制 (2)完全随机设计的特点是设计分析简便,但是应用该设计的条件是要求试验的环境因素相当均匀,所以一般用于实验室培养试验及网、温室的盆钵试验。 完全随机区组设计○1.特点: 根据“局部控制”的原则,将试验地(或试验环境)按肥力变异梯度(或条件变异梯度)划分为等于重复次数的区组,一区组亦即一重复,区组内各处理都独立地随机排列。○2应用条件:对试验地的地形要求不严,必要时,不同区组亦可分散设置在不同地段上。 拉丁方设计的○1.特点:将处理从纵横二个方向排列为区组(或重复),使每个处理在每一

大学物理实验课后答案

大学物理实验课后答案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1)利用f=(D+d)(D-d)/4D 测量凸透镜焦距有什么优点 答这种方法可以避免透镜光心位置的不确定而带来的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误差。(2)为什么在本实验中利用1/u+1/v=1/f 测焦距时,测量u和v都用毫米刻度的米尺就可以满足要求设透镜由于色差和非近轴光线引起的误差是1%。 答设物距为20cm,毫米刻度尺带来的最大误差为,其相对误差为%,故没必要用更高精度的仪器。 (3)如果测得多组u,v值,然后以u+v为纵轴,以uv为横轴,作出实验的曲线属于什么类型,如何利用曲线求出透镜的焦距f。 答直线;1/f为直线的斜率。 (4)试证:在位移法中,为什么物屏与像屏的间距D要略大于4f 由f=(D+d)(D-d)/4D → D2-4Df=d2→ D(D-4f)=d2 因为d>0 and D>0 故D>4f 1.避免测量u、ν的值时,难于找准透镜光心位置所造成的误差。 2.因为实验中,侧的值u、ν、f都相对较大,为十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左右,而误差为1%,即一毫米到几毫米之间,所以可以满足要求。 3.曲线为曲线型曲线。透镜的焦距为基斜率的倒数。 ①当缝宽增加一倍时,衍射光样的光强和条纹宽度将会怎样变化如缝宽减半,又怎样改变 答: a增大一倍时, 光强度↑;由a=Lλ/b ,b减小一半 a减小一半时, 光强度↓;由a=Lλ/b ,b增大一倍。 ②激光输出的光强如有变动,对单缝衍射图象和光强分布曲线有无影响有何影响 答:由b=Lλ/a.无论光强如何变化,只要缝宽不变,L不变,则衍射图象的光强分布曲线不变 (条纹间距b不变);整体光强度↑或者↓。 ③用实验中所应用的方法是否可测量细丝直径其原理和方法如何 答:可以,原理和方法与测单狭缝同。 ④本实验中,λ=632。8nm,缝宽约为5*10^-3㎝,屏距L为50㎝。试验证: 是否满足夫朗和费衍射条件 答:依题意: Lλ=(50*10^-2)*(*10^-9)=*10^-7 a^2/8=(5*10^-5)^2/8=*10^-10 所以Lλ<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 课程名称(中文):物理实验英文名称:Physics Experiments 2.课程编码: 01000102 3.课程类别:基础独立设课 4.课程要求:必修基础实验 5.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6.课程总学时:总学分: 7.实验学时: 51 学时总学分: 1.5学分 8.应开实验学期:第 2 学期至第 3 学期 9.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信息 与计算科学。 10.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11. 编写人:徐子湘俸永格编写日前:2005年9月1日 一、实验课程简介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研究都是以严格的实验为基础,实验与数学分析相结合是 物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特点。物理实验是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理论的运用与现象的观测分析,充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综 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本实验课程需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 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 (1)学生通过实验学习物理实验的基本理论、典型的实验方法及其物理思想。 (2)获得必要的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树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 2、本实验课程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大学物理实验习题参考答案

习 题(参考答案) 2.指出下列测量值为几位有效数字,哪些数字是可疑数字,并计算相对不确定度。 (1) g =(9.794±0.003)m ·s 2 - 答:四位有效数字,最后一位“4”是可疑数字,%031.0%100794 .9003 .0≈?= gr U ; (2) e =(1.61210±0.00007)?10 19 - C 答:六位有效数字,最后一位“0”是可疑数字,%0043.0%10061210 .100007 .0≈?= er U ; (3) m =(9.10091±0.00004) ?10 31 -kg 答:六位有效数字,最后一位“1”是可疑数字,%00044.0%10010091 .900004 .0≈?= mr U ; (4) C =(2.9979245±0.0000003)8 10?m/s 答:八位有效数字,最后一位“5”是可疑数字 1.仪器误差为0.005mm 的螺旋测微计测量一根直径为D 的钢丝,直径的10次测量值如下表: 试计算直径的平均值、不确定度(用D 表示)和相对不确定度(用Dr 表示),并用标准形式表示测量结果。 解: 平均值 mm D D i i 054.210110 1 ==∑=

标准偏差: mm D D i i D 0029.01 10)(10 1 2 ≈--= ∑=σ 算术平均误差: m m D D i i D 0024.010 10 1 ≈-= ∑=δ 不确定度A 类分量mm U D A 0029.0==σ, 不确定度B 类分量mm U B 005.0=?=仪 ∴ 不确定度mm U U U B A D 006.0005.00029.0222 2≈+=+= 相对不确定度%29.0%100054 .2006 .0%100≈?=?= D U U D Dr 钢丝的直径为:%29.0)006.0054.2(=±=Dr D mm D 或 不确定度A 类分量mm U D A 0024.0==δ , 不确定度B 类分量mm U B 005.0=?=仪 ∴ 不确定度mm U U U B A D 006.0005.00024.0222 2≈+=+= 相对不确定度%29.0%100054 .2006 .0%100≈?=?= D U U D Dr 钢丝的直径为: %29.0)006.0054.2(=±=Dr D mm D ,%00001.0%1009979245 .20000003 .0≈?= Cr U 。 3.正确写出下列表达式 (1)km km L 310)1.01.3()1003073(?±=±= (2)kg kg M 4 10)01.064.5()13056430(?±=±= (3)kg kg M 4 10)03.032.6()0000030.00006320.0(-?±=±= (4)s m s m V /)008.0874.9(/)00834 .0873657.9(±=±= 4.试求下列间接测量值的不确定度和相对不确定度,并把答案写成标准形式。

大学物理实验课后答案教学内容

大学物理实验课后答 案

(1)利用f=(D+d)(D-d)/4D 测量凸透镜焦距有什么优点? 答这种方法可以避免透镜光心位置的不确定而带来的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误差。 (2)为什么在本实验中利用1/u+1/v=1/f 测焦距时,测量u和v都用毫米刻度的米尺就可以满足要求?设透镜由于色差和非近轴光线引起的误差是 1%。 答设物距为20cm,毫米刻度尺带来的最大误差为0.5mm,其相对误差为 0.25%,故没必要用更高精度的仪器。 (3)如果测得多组u,v值,然后以u+v为纵轴,以uv为横轴,作出实验的曲线属于什么类型,如何利用曲线求出透镜的焦距f。 答直线;1/f为直线的斜率。 (4)试证:在位移法中,为什么物屏与像屏的间距D要略大于4f? 由f=(D+d)(D-d)/4D → D2-4Df=d2→ D(D-4f)=d2 因为d>0 and D>0 故D>4f 1.避免测量u、ν的值时,难于找准透镜光心位置所造成的误差。 2.因为实验中,侧的值u、ν、f都相对较大,为十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左右,而误差为1%,即一毫米到几毫米之间,所以可以满足要求。 3.曲线为曲线型曲线。透镜的焦距为基斜率的倒数。 ①当缝宽增加一倍时,衍射光样的光强和条纹宽度将会怎样变化?如缝宽减半,又怎样改变?

答: a增大一倍时, 光强度↑;由a=Lλ/b ,b减小一半 a减小一半时, 光强度↓;由a=Lλ/b ,b增大一倍。 ②激光输出的光强如有变动,对单缝衍射图象和光强分布曲线有无影响?有何影响? 答:由b=Lλ/a.无论光强如何变化,只要缝宽不变,L不变,则衍射图象的光强分布曲线不变 (条纹间距b不变);整体光强度↑或者↓。 ③用实验中所应用的方法是否可测量细丝直径?其原理和方法如何? 答:可以,原理和方法与测单狭缝同。 ④本实验中,λ=632。8nm,缝宽约为5*10^-3㎝,屏距L为50㎝。试验证: 是否满足夫朗和费衍射条件? 答:依题意: Lλ=(50*10^-2)*(632.8*10^-9)=3.164*10^-7 a^2/8=(5*10^-5)^2/8=3.1*10^-10 所以Lλ<

大学物理实验答案完整版

大学物理实验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实验一 物体密度的测定 【预习题】 1.简述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答:(1)游标卡尺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游标卡尺是一种利用游标提高精度的长度测量仪器,它由主尺和游标组成。设主 尺上的刻度间距为y ,游标上的刻度间距为x ,x 比y 略小一点。一般游标上的n 个刻度间距等于主尺上(n -1)个刻度间距,即y n nx )1(-=。由此可知,游标上的刻度间距与主尺上刻度间距相差n 1,这就是游标的精度。 教材P33图1-2所示的游标卡尺精度为 mm 501,即主尺上49mm 与游标上50格同长,如教材图1-3所示。这样,游标上50格比主尺上50格(50mm )少一格(1mm ),即游标上每格长度比主尺每格少1÷50 = 0.02(mm), 所以该游标卡尺的精度为0.02mm 。 使用游标卡尺时应注意:①一手拿待测物体,一手持主尺,将物体轻轻卡住,才 可读数。②注意保护量爪不被磨损,决不允许被量物体在量爪中挪动。③游标卡尺的外量爪用来测量厚度或外径,内量爪用来测量内径,深度尺用来测量槽或筒的深度,紧固螺丝用来固定读数。 (2)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它是把测微螺杆的角位移转变为直线位移来测量微小长 度的长度测量仪器。螺旋测微器主要由固定套筒、测量轴、活动套筒(即微分筒)组成。

如教材P24图1-4所示,固定套管D上套有一个活动套筒C(微分筒),两者由高精度螺纹紧密咬合,活动套筒与测量轴A相联,转动活动套筒可带动测量轴伸出与缩进,活动套筒转动一周( 360),测量轴伸出或缩进1个螺距。因此,可根据活动套筒转动的角度求得测量轴移动的距离。对于螺距是0.5mm螺旋测微器,活动套筒C的周界被等分为50格,故活动套筒转动1 格,测量轴相应地移动0.5/50=0.01mm,再加上估读,其测量精度可达到0.001 mm。 使用螺旋测微器时应注意:①测量轴向砧台靠近快夹住待测物时,必须使用棘轮而不能直接转动活动套筒,听到“咯、咯”即表示已经夹住待测物体,棘轮在空转,这时应停止转动棘轮,进行读数,不要将被测物拉出,以免磨损砧台和测量轴。②应作零点校正。 2.为什么胶片长度可只测量一次? 答:单次测量时大体有三种情况:(1)仪器精度较低,偶然误差很小,多次测量读数相同,不必多次测量。(2)对测量的准确程度要求不高,只测一次就够了。(3)因测量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多次重复测量。本实验由对胶片长度的测量属于情况(1),所以只测量1次。

基础物理实验期末模拟题库

复旦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期末考试复习题库 整理汇编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 (五年制) 示波器的原理及使用 1. 2. 3. 4.

5.一个已知相关参数的信号,60dB衰减,在已知示波器T和V参数设置的情况下在示波屏上 V/DIV 和 T/DIV 的相应读数(按照示波器读数规则) 答案 A 9. 10. 11.答案 C

13.答案:2 14. 15. 16、输入的信号为正弦波形,但是屏幕上只看到一条直线,可能的原因A、按下了接地按钮 B、AC\DC 档中选了 DC 档位 C、Volts/DEC 衰减过大 D、扫描速度过 17.快衰变改变的是什么()A.幅度 B.频率 C.相位 D.波形 18.已经得到了正弦波图像,改变下面条件,一定不会使图像消失的是 B A 调节辉度 intensity B交流 AC 变成直流 DC(DC 还是会保留交流部分。) C接地 D调节垂直 position 19.使用示波器前,应先对示波器进行校准,将示波器内部提供的标准方波输入到 CH1或 CH2通道。用示波器观察李萨如图形时,图形不稳定,应该调节电平旋扭。 20.如果示波器上的波形在触发源开关选择正确的情况下总是沿横向左右移动,应该先调 节“SEC/DIV”旋钮再调节“LEVEL”触发电平调节旋钮 21.“VOLTS/DIV”和“TIME/DIV”旋钮的作用是什么? 22.测量被测信号的电压时,应通过调节衰减倍率开关(VOLTS/DIV)使其幅度尽量放大,但是不能超出显示屏幕为什么? 23.测量被测信号的周期和频率时,应通过调节扫描速度开关(TIME/DIV)使被测信号相邻两个波峰的水平距

大学物理实验答案

实验一物体密度的测定 【预习题】 1.简述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答:(1)游标卡尺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游标卡尺是一种利用游标提高精度的长度测量仪器,它由主尺和游标组成。 设主尺上的刻度间距为y,游标上的刻度间距为x,x比y略小一点。一般游标上的n个刻度间距等于主尺上(n-1)个刻度间距,即y (- =。由此可知,游标上 nx)1 n 1,这就是游标的精度。 的刻度间距与主尺上刻度间距相差 n 1,即主尺上49mm与游标上50格同教材P33图1-2所示的游标卡尺精度为mm 50 长,如教材图1-3所示。这样,游标上50格比主尺上50格(50mm)少一格(1mm),即游标上每格长度比主尺每格少1÷50 = 0.02(mm),所以该游标卡尺的精度为 0.02mm。 使用游标卡尺时应注意:①一手拿待测物体,一手持主尺,将物体轻轻卡住,才可读数。②注意保护量爪不被磨损,决不允许被量物体在量爪中挪动。③游标卡尺的外量爪用来测量厚度或外径,内量爪用来测量内径,深度尺用来测量槽或筒的深度,紧固螺丝用来固定读数。 (2)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它是把测微螺杆的角位移转变为直线位移来测量微小长度的长度测量仪器。螺旋测微器主要由固定套筒、测量轴、活动套筒(即微分筒)组成。如教材P24图1-4所示,固定套管D上套有一个活动套筒C(微分筒),两者由高精度螺纹紧密咬合,活动套筒与测量轴A相联,转动活动套筒可带动测量轴伸出与缩进,活动套筒转动一周( 360),测量轴伸出或缩进1个螺距。因此,可根据活动套筒转动的角度求得测量轴移动的距离。对于螺距是0.5mm螺旋测微器,活动套筒C的周界被等分为50格,故活动套筒转动1 格,测量轴相应地移动 0.5/50=0.01mm,再加上估读,其测量精度可达到0.001 mm。 使用螺旋测微器时应注意:①测量轴向砧台靠近快夹住待测物时,必须使用棘轮而不能直接转动活动套筒,听到“咯、咯”即表示已经夹住待测物体,棘轮在空转,这时应停止转动棘轮,进行读数,不要将被测物拉出,以免磨损砧台和测量轴。②应作零点校正。 2.为什么胶片长度可只测量一次? 答:单次测量时大体有三种情况:(1)仪器精度较低,偶然误差很小,多次测量读数相同,不必多次测量。(2)对测量的准确程度要求不高,只测一次就够了。(3)因测量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多次重复测量。本实验由对胶片长度的测量属于情况(1),所以只测量1次。 3.用用游标卡尺测量某物体长度时,游标上最前与最后的刻线都与主尺上

大学物理实验 唐文强 韦名德 杨端翠等编(课后练习题目和答案)

物理实验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一、题目: ⒈按照误差理论和有效数字运算规则改正错误: ⑴ cm 02.0345.10)(±=d ⑵ s 5.40.85)(±=t ⑶ 2911N/m )1079.51094.1(?±?=Y ⑷ m 2mm 2000= ⑸ 5625.125.12= ⑹ 233101)00.6(6 1 61?===ππd V ⑺ 6000006.116.121500400=-? 3. 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⑴ =++6386.08.7537.343 ⑵ =--54.76180.845.88 ⑶ =?+-?25100.10.51092.6 ⑷ =÷?0.17155.32.91 ⑸ =÷-+001.2)47.0052.042.8( ⑹ =??0.3001.32π ⑺ =÷-22.100)230.10025.100( ⑻ =+--?) 001.000.1)(0.3103()3.163.18(00.50 5.计算下列数据的算术平均值、标准偏差及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正确表达测量结果(包括计算相对误差)。 ⑴ cm /i l :,,, ,,,,,,; ⑵ s /i t :,,,,,,,,,,,; ⑶ g /i m :,,,,,,。 6.用算术合成法求出下列函数的误差表达式(等式右端未经说明者均为直接测得量,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任写一种)。 ⑴ z y x N 2-+=; ⑵ )(2 22B A k Q += ,k 为常量; ⑶ F D c B A N 21)(12--=; ⑷ b a ab f -=, (b a ≠); ⑸ A B A f 422-=; ⑹ 2 1212??? ??=r r I I ;

大学物理实验习题和答案(整理版)

第一部分:基本实验基础 1.(直、圆)游标尺、千分尺的读数方法。 答:P46 2.物理天平 1.感量与天平灵敏度关系。天平感量或灵敏度与负载的关系。 答:感量的倒数称为天平的灵敏度。负载越大,灵敏度越低。 2.物理天平在称衡中,为什么要把横梁放下后才可以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答:保护天平的刀口。 3.检流计 1.哪些用途?使用时的注意点?如何使检流计很快停止振荡? 答:用途:用于判别电路中两点是否相等或检查电路中有无微弱电流通过。 注意事项:要加限流保护电阻要保护检流计,随时准备松开按键。 很快停止振荡:短路检流计。 4.电表 量程如何选取?量程与内阻大小关系? 答:先估计待测量的大小,选稍大量程试测,再选用合适的量程。 电流表:量程越大,内阻越小。 电压表:内阻=量程×每伏欧姆数 5.万用表 不同欧姆档测同一只二极管正向电阻时,读测值差异的原因? 答:不同欧姆档,内阻不同,输出电压随负载不同而不同。 二极管是非线性器件,不同欧姆档测,加在二极管上电压不同,读测值有很大差异。 6.信号发生器 功率输出与电压输出的区别? 答:功率输出:能带负载,比如可以给扬声器加信号而发声音。 电压输出:实现电压输出,接上的负载电阻一般要大于50Ω。 比如不可以从此输出口给扬声器加信号,即带不动负载。 7.光学元件 光学表面有灰尘,可否用手帕擦试? 答:不可以 8.箱式电桥 倍率的选择方法。 答:尽量使读数的有效数字位数最大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倍率。 9.逐差法 什么是逐差法,其优点? 答:把测量数据分成两组,每组相应的数据分别相减,然后取差值的平均值。 优点:每个数据都起作用,体现多次测量的优点。 10.杨氏模量实验 1.为何各长度量用不同的量具测?

大学物理实验课思考题参考答案

大学物理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目录 一、转动惯量: 二、伏安法与补偿法 三、混沌思考题 四、半导体PN结 五、地磁场 六、牛顿环 七、麦克尔逊干涉仪 八、全息照相 九、光电效应 十、声速测量 十一、用电位差计校准毫安表 十二、落球法测量液体的黏度 十三、电子束偏转与电子比荷测量 十四、铁磁材料磁化特性研究 十五、光栅衍射 十六、电桥 十七、电位差计 十八、密立根油滴 十九、模拟示波器 二十、金属杨氏摸量 二十一、导热系数 二十二、分光计 二十三、集成霍尔传感器特性与简谐振动 一、转动惯量: 1、由于采用了气垫装置,这使得气垫摆摆轮在摆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粘滞阻尼力矩降低至最小程度,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考虑这种阻尼的存在,试问它对气垫摆的摆动(如频率等)有无影响?在摆轮摆动中,阻尼力矩是否保持不变? 答:如果考虑空气粘滞阻尼力矩的存在,气垫摆摆动时频率减小,振幅会变小。(或者说 对频率有影响,对振幅有影响) 在摆轮摆动中,阻尼力矩会越变越小。 2、为什么圆环的内、外径只需单次测量?实验中对转动惯量的测量精度影响最大的是哪些因素? 答:圆环的内、外径相对圆柱的直径大很多,使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测量时,相对误差较小,

故只需单次测量即可。(对测量结果影响大小) 实验中对转动惯量测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周期的测量。(或者阻尼力矩的影响、摆轮是否正常、平稳的摆动、物体摆放位置是否合适、摆轮摆动的角度是否合适等) 3、试总结用气垫摆测量物体转动惯量的方法有什么基本特点? 答:原理清晰、结论简单、设计巧妙、测量方便、最大限度的减小了阻尼力矩。 二、伏安法与补偿法 1、利用补偿法测量电阻消除了伏安法的系统误差,还可能存在的误差包括:读数误差、 计算产生的误差、仪器误差、导线阻值的影响等或其他。 2、能利用电流补偿电路对电流表内接法进行改进: 三、混沌思考题 1、 有程序(各种语言皆可)、K值的取值范围、图 +5分 有程序没有K值范围和图 +2分 只有K值范围 +1分 有图和K值范围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